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中国电影发展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中国电影发展的看法
2011年是中国电影辉煌璀璨的年份,刚刚过去的2010年作为中国电影大年,涌现出《唐山大地震》《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等风格鲜明、成绩斐然的电影巨作,中国内地电影全年总票房首次强势突破百亿。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翻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的电影艺术创作队伍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挥着各自的传统与优势,为繁荣新中国的电影事业而共同奋斗,开创了中国电影的新阶段,谱写了新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最辉煌的篇章。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产业链的逐渐完善、各种类型电影制作经验的丰富,中国电影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电影虽然经历了几个起落,但仍然有不少的优秀作品出现,《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英雄儿女》《早春二月》等等。这些影片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展现中国革命的曲折历程,歌颂我们伟大祖国的影片。很少有去关注小人物的电影。这一时期的电影一般赞美人民群众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表现出激情昂扬的基调和质朴明快的艺术风格。影片所张洋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对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时代风尚都有转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由于过于重视电影的宣教功能呢过,电影就不可避免的打上了政治宣传的烙印,简单化和模式化的倾向削弱了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生命力。
经过了70年代的浩劫,知道8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才慢慢的从政治的阴影里走出来,并且反思自己的不足,有意识的转向传统挑战。首先是电影美学的更新。与此同时第四代第五代导演的相继崛起,不仅展现了纪实美学的动人魅力,而且也宣告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的艺术改造完成。中国电影无论在许是手段、影像风格、表达技巧等方面,都开始想电影本身回归,在重视电影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同时,也开始注重他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其次中国电影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中,寻找自己的生存给予和发展道路。随着《红高粱》在西柏林电影节上获得“金熊奖”,《霸王别姬》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将等,中国电影开始在世界电影市场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进入90年代,中国社会变革进一步走向深化,电影也在文化转型的总体格局中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21世纪的中国社会,随着外来文化队本土文化的冲击以及商业消费文化的崛起,文化背景日趋多元。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的中国内地电影,面对强势文化的冲击,也开始应对挑战和自觉转型。一方面是商业大片,比如《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另一方面市《暖春》《云水谣》《可可西里》等文艺片深入人心,硬的观众的青睐。同时迅速成长的中国新生代导演,也开始引起国际电影节的关注。
新中国电影的发展与其政治因素是不可分割的,也就是说政治正在一步一步民主,我们的电影才能有自己的风格,这样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但在电影业的高速发展中,确实也凸显了一些问题:我们目前的电影市场更像是用添加剂催胖的肉鸡,而不是一点点养大的柴鸡,看上去很美,但根底还不坚实;我们的国产大片并没有留下和它的轰动效应相匹配的精神遗产;每年有近一半国产影片无法进入院线和观众见面;至今还没有建立一套促进艺术电影健康发展的机制,而艺术电影的先锋性和独立品格恰恰能够给大众电影提供源源不断
的精神滋养。这些问题能否得到解决,直接关系到中国电影能够走多远!不要因为我们重回大路,而鄙视、遗忘我们曾经走过的道路。也不能轻易否定每一个创新的企图,即使是在荒芜的年代里,也不能轻易抹杀艺术家的努力,毕竟那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它对于提高电影创作的审美自觉和作品的艺术魅力、社会功能,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总之对中国影视的发展我有很大的信心。祝愿中国影视能发展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