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七章习题
马原 第七章题库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2.“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 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3.“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 ) A.《共产党宜言》中的一段话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4.“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6.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 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7.“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A.是矛盾的B.是两回事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8.“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 )A.时间性概念B.空间性概念C.历史性概念D.物质性概念9.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D.消灭利益差别1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1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12.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版(修订版)

第七章1、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无论托马斯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还是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和欧文的“和谐公社”,它们都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社会不平等现象的理想社会形态,但是,在对未来社会理想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未来社会理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而空想社会主义者则将其建立在唯心史观之上。
恩格斯曾经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十八世纪的启蒙学者一样,他们把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建立于所谓“永恒真理”、“永恒正义”和“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的理性原则之上。
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则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把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牢牢地构筑于唯物史观的基地之上。
第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看成一个历史的必然过程,这一过程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决定的,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把未来理想社会看成是某些“天才人物”的创造发明,因而纯粹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第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认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建设是由未来的社会实践决定的,我们只能对未来的社会作大致的构想,而且这些构想也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却从主观愿望出发,为未来理想社会制定了一个极其细致详尽的蓝图,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这样的蓝图“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
”2、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一)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1)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的论证,主要是从历史考察、现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等三个方面展开的。
马原第七章练习题答案

可编辑ppt
8
9、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是( B ) A.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B.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C.按劳分配 D.按需分配
可编辑ppt
9
10、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自由 王国”指的是(D)
A.资本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完整的发展
C.个人潜力和智能的最大限度的发 挥
D.个人需要的全面丰富和满足
可编产主义社 会中,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是
(BCD)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 B.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C.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可编辑ppt
18
役 D.不受任何束缚
可编辑ppt
2
3、采用“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 方法的是( B )
A.空想社会主义者 B.马克思主义 C.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
可编辑ppt
3
4、“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 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 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段话出现在 (D)
第七章 单选题
1、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人们生活 的第一需要,这表明劳动( D )
A.已成为可有可无的事情 B.已成为纯粹的娱乐和消遣 C.已不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 D.已成为一种高度自觉、自由、自主的活
动
可编辑ppt
1
2、人类解放就是(C ) A.实现绝对自由 B.摆脱规律的支配 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
可编辑ppt
10
第七章 多选题
1、共产主义是(ABC ) A.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 B.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C.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的伟大实
马原习题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单项选择题1、共产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实行()A、生产资料公有制B、多种所有制形式C、公有制为主的经济形式D、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正确答案是】:A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正确答案是】: D3、按照马克思主义设想,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实现的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正确答案是】: D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实现博爱平等D、实现平均分配【正确答案是】: B5、我国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实现博爱平等【正确答案是】: A6、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正确答案是】:A7、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原始社会【正确答案是】: B8、()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A、封建主义B、资本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正确答案是】:D9、()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对共产主义胜利的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断。
A、“两个必然”B、“两个决不会”C、“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D、《共产党宣言》【正确答案是】:C10、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最终目标、最高纲领是()A、实现小康社会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确答案是】:D11、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正确答案是】:D12、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共同具有的基本特征有()A.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B.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C.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D.以集体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正确答案是】:A13、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就可以消灭“三大差别”,下列不属于“三大差别”的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2.下列提法正确的是()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B.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C.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3.“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是()A.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B.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D.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4.“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
”这种观点是()A.历史唯物论的观点B.历史唯心论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怀疑论的观点5.在展望未来社会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A.是否对资本主义进行了辛辣地批判B.是否看到了资本主义旧制度灭亡的命运C.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D.是否对未来社会进行了描绘6.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这里的“魔鬼”是指()A.科学技术B.生产力C.生产关系D.生产方式7.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是()A.消灭一切剥削制度B.消灭一切旧风俗、旧习惯C.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D.社会道德水平的极大提高8.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C.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9.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平均分配1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现的重大意义是()A.第一次以人的劳动作为分配的标准B.它将最终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C.第一次否定了特权作为分配的标准D.第一次否定了资本作为分配的标准11.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是 (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B.各尽所能,按需分配C.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D.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12.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A.消灭工业和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13.“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试题及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七章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之一是( D )A.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B.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C.以科学类比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D.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2. 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D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资料按需分配B.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各取所需C.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资料各取所需D.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3.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因为它是( C )A.具有客观可能性的 B.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C.具有客观必然性的 D.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4.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 D ) A.展望的内容是否正确 B.展望的目的和动机是否正确C.有没有预见性 D.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否科学5、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是指( D )A 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 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 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 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判断题:1.共产主义理想是无法实现的社会理想。
(x)2、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是自由和必然。
( x)3、共同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这是因为任何理想的实现,都要付出辛勤的劳动(x )4、共产主义是人类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5、“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种不同的社会状态(√)简答题:1.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特点。
答:(1)共产主义社会高度社会化的生产,要求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3分)(2)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全部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全体社会成员成为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真正体现出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完全平等关系,从而彻底铲除以往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阶级不平等的经济根源,同时也不再存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多种公有制形式,公有制经济单位之间的利益差别也随之消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练习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答案:D解析: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全人类的最高理想。
2.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是()A.黑格尔B.圣西门C.费尔巴哈D.李嘉图答案:B解析: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3.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的社会是()A.社会主义社会B.共产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信息社会答案:B解析: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是共产主义。
4.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C.消灭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别D.促使国家自行消亡答案:A解析: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在国际共运史上,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A.马克思.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提出者是马.恩。
6.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A.按生产要素分配B.按资分配C.按劳分配D.按需分配答案:C解析: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我国也是如此。
7.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A.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政权B.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C.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的无阶级社会答案:D解析: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的无阶级社会8.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首要任务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加强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首要目标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9.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A.按生产要素分配B.按资分配C.按劳分配D.按需分配答案:D解析:社会主义是按劳分配,共产主义是按需分配。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D.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国际交往
2.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
A.人的能动性 B.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C.人的社会关系 D.人的实践能力
3.人的本质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
5.人的价值中的基本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工具和目的的关系
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反映和创造的关系
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6.人生价值之所以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是由于人的存在具有两 重性。这两重性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有意识有目的的自由活动
D.由个人自己的选择决定的
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B.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
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第 7 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意的。
1.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指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65)()
A.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
B.社会历史发展中人的创造性活动
A.人既具有自然性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B.人既是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
C.人既存在正当的个人利益又存在自私观念
D.人既有社会性又具有阶级性
7.社会形态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方案)马原第七章练习题答案.ppt

B.《共产主义原理》中
C.《哥达纲领批判》中
D.《共产党宣言》中
最新课件
4
5、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C) 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 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
力
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 社会生产力
D.高新技术发达的生产力
最新课件
5
6、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 济关系是( A )
A.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 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
最新课件
6
7、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 根本保证是( B )
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 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
率
C.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最新课件
7
8、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共产主义社 会第一阶段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 C )
最新课件
10
第七章 多选题
1、共产主义是(ABC ) A.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 B.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C.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的伟大实
践
D.渺茫的幻想
最新课件
11
2、人类解放的实现( ACD ) A.彻底摆脱束缚而获得自由 B.指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自由 C.彻底摆脱自然的奴役和社会的压迫 D.最终消除人对人的剥削关系、压迫
役 D.不受任何束缚
最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件
2
3、采用“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 方法的是( B )
A.空想社会主义者 B.马克思主义 C.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
最新课件
3
4、“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 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 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段话出现在 (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七章练习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七章练习及参考答案第七章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的是AA. 马克思B. 马克思和恩格斯C. 恩格斯D. 列宁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理想是CA.推翻三座大山B.实现经济发展C.实现共产主义D.人民当家作主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剖析( )中阐发展望未来社会的BA.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B.资本主义的矛盾中C.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中D.未来社会发展方向中4、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DA.按需分配B.按劳分配C.按资分配D.各尽其能,按需分配5、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战争不复存在的原因是DA.人们的向往B.帝国主义的侵略结束C.生产力的发展D.阶级与阶级斗争的消灭6、国家的消灭指的是CA.社会组织管理机构的消亡B.阶级统治的消灭C.政治国家的消灭D.社会组织的消灭7、因阶级消灭、国家消亡和三大差别消除,就有了AA.社会关系实现高度和谐B.生产关系实现高度和谐C.政治关系实现高度和谐D.国家关系实现高度和谐8、( )是能提高劳动者能力和创造性BA.培训时间的大大延长B.自由时间的大大延长C.教育时间的大大延长D.活动时间的大大延长9、未来社会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完全取决于CA.人们在其中生活的那个既定的实际环境B.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C.人们在其中生活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D.未来社会的具体特征10、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DA.谋生手段B.教育的必备C.生活的爱好D.生活的第一需要11、共产主义里的分工是DA.自觉的新式的分工B.旧式分工的消除C.脑力与劳力分工D.生产者全面发展的分工12、下列提法正确的是BA. 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B. 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C. 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D. 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13、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D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 巳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14、“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CA.是矛盾的B. 是两回事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5、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A. 两种不同的状态B.两种不同的选择C.两条不同的道路D.两种不同的理想16、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D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17、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B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18、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19、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同步综合练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同步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P305)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式面世的著作是指()A.《共产主义原理》B.《共产党宣言》C.《哥达纲领批判》D.《国家与革命》答案:B2.(P307)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A.马克思和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答案:A3.(P308)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的是()A.马克思和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答案:B4.(P307)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A.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C.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D.统治阶级的倒行逆施决定的答案:A5.(P309)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答案:A6.(P310)苏维埃俄国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是()A.1917年11月B.1918年春C.1921年春D.1936年12月答案:C7.(P313)苏联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是在()A.1917年B.1918年C.1921年D.1936年答案:D8.(P319)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A.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答案:C9.(P320)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C.人民群众有当家作主的权利D.人民群众享有完全的自由答案:D10.(P33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A.马克思主义者的群众组织B.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C.全体无产阶级组成的政党D.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的答案:B11.(P332)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是()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B.工人运动的发展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D.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答案:D12.(P333)马克思主义政党()A.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B.是各个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C.可以吸收其他阶级、阶层认同党纲、愿为其奋斗的人入党D.不应接受任何非工人阶级的人士入党答案:C13.(P33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A.马克思主义者的群众组织B.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C.工人阶级的先锋队D.各个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答案:C14.(P33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建设社会主义D.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答案:D15.(P336)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A.工人阶级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C.马克思主义政党D.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答案:C16.(P319)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A.无产阶级先锋队B.工农联盟C.无产阶级专政D.社会主义民主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马原第7章 选择题

第七章练习题1、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A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B.人与人关系的高度和谐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D.自然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2、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AA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B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C二者兼有 D平均分配3、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DA生产力高度发展 B消费资料按需分配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4、共产主义与一切空想和幻想的本质区别在于CA有理论的指导 B描绘了未来美好的图景C是能够实现的 D对资本主义做了尖锐的批判5、对于未来社会的预见,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B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者才会幻想B.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C.只有唯心主义者才能预见D.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也预见了未来社会6、“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的是CA.空想社会主义者B.唯物主义者C.马克思主义者D.唯心主义者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A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一般特征。
B在共产主义社会,随着阶级的消亡,国家也会消亡。
C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不再成为人们谋生的手段,而成了一种消遣的活动。
D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8、“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一段话出自(D)A.《资本论》B.《共产主义原理》C.《哥达纲领批判》D.《共产党宣言》9、对“人的依赖关系”是指(A)A.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0、对“物的依赖关系”是(B)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1、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指(D)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12、“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C)A.相互矛盾的B.完全不同的两回事C.有着内在联系的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3、“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C)A.空间性概念B.物质性概念C.历史性概念D.时间性概念14、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A)A.消灭利益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工业与农业差别15、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分配方式是(D)A.原始社会B.阶级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16、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C)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D.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17、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A)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C.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18、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D)A.社会主义革命中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19、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C)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B.按需分配C.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D.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20、不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是(D)A.资本主义社会B.封建社会C.原始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21、自由王国是指人们(D)A.处于绝对自由的社会状态B.不再受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熟练掌握规律,成为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2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CA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 B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C两种不同的社会状态 D两种不同的发展目标23、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A)A.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D.允许商品、市场的存在24、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是(D)A.社会主义革命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社会主义社会25、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理解错误的是C A前者以后者为前提和条件B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C同一内涵的两种不同表述而已,没有区别D在不同时间提出的二、多项选择题1、共产主义是ABCDA一种科学的理论B一种现实的运动C一种社会形态D一种远大的理想2、对共产主义进行展望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是BCDA详尽描绘未来社会的图景B遵循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C揭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在实践中去展望3、按劳分配的局限性ABCDA默认劳动者的个人天赋 B默认收入分配上的差距C撇开了人的社会生活的丰富性 D把人仅当作“劳动者”4、在共产主义社会ABDA阶级消亡 B国家消亡C管理机构消亡 D人们完全自由5、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建立在ABCD A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的基础上B建立在每个人的发展之上C旧式分工的消除D生产力的极大发展6、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ABCDA不再是谋生的手段 B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C成为人生快乐的源泉 D成为个人的自我实现7、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社会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AD A人们从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人们可以摆脱社会的必然性,自由的创造一切C人们可以不再按照规律办事D规律将为人们熟练的掌握,听从人们的支配8、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是以(AB)为依据的。
马原第7章 选择题

第七章练习题1、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A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B.人与人关系的高度和谐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D.自然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2、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AA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B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C二者兼有 D平均分配3、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DA生产力高度发展 B消费资料按需分配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4、共产主义与一切空想和幻想的本质区别在于CA有理论的指导 B描绘了未来美好的图景C是能够实现的 D对资本主义做了尖锐的批判5、对于未来社会的预见,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B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者才会幻想B.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C.只有唯心主义者才能预见D.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也预见了未来社会6、“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的是CA.空想社会主义者B.唯物主义者C.马克思主义者D.唯心主义者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A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一般特征。
B在共产主义社会,随着阶级的消亡,国家也会消亡。
C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不再成为人们谋生的手段,而成了一种消遣的活动。
D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8、“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一段话出自(D)A.《资本论》B.《共产主义原理》C.《哥达纲领批判》D.《共产党宣言》9、对“人的依赖关系”是指(A)A.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0、对“物的依赖关系”是(B)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1、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指(D)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12、“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C)A.相互矛盾的B.完全不同的两回事C.有着内在联系的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3、“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C)A.空间性概念B.物质性概念C.历史性概念D.时间性概念14、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A)A.消灭利益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工业与农业差别15、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分配方式是(D)A.原始社会B.阶级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16、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C)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D.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17、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A)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C.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18、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D)A.社会主义革命中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19、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C)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B.按需分配C.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D.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20、不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是(D)A.资本主义社会B.封建社会C.原始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21、自由王国是指人们(D)A.处于绝对自由的社会状态B.不再受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熟练掌握规律,成为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2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CA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 B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C两种不同的社会状态 D两种不同的发展目标23、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A)A.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D.允许商品、市场的存在24、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是(D)A.社会主义革命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社会主义社会25、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理解错误的是C A前者以后者为前提和条件B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C同一内涵的两种不同表述而已,没有区别D在不同时间提出的二、多项选择题1、共产主义是ABCDA一种科学的理论B一种现实的运动C一种社会形态D一种远大的理想2、对共产主义进行展望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是BCDA详尽描绘未来社会的图景B遵循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C揭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在实践中去展望3、按劳分配的局限性ABCDA默认劳动者的个人天赋 B默认收入分配上的差距C撇开了人的社会生活的丰富性 D把人仅当作“劳动者”4、在共产主义社会ABDA阶级消亡 B国家消亡C管理机构消亡 D人们完全自由5、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建立在ABCD A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的基础上B建立在每个人的发展之上C旧式分工的消除D生产力的极大发展6、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ABCDA不再是谋生的手段 B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C成为人生快乐的源泉 D成为个人的自我实现7、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社会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AD A人们从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人们可以摆脱社会的必然性,自由的创造一切C人们可以不再按照规律办事D规律将为人们熟练的掌握,听从人们的支配8、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是以(AB)为依据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D)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2.“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B)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3.“代替那存在的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A)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4.“人的依赖性关系”是()(A)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物的依赖性关系”是()(B)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6.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D)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7.“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C)A.是矛盾的B.是两回事C.是有内在联系的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8.“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C)A.时间性概念B.空间性概念C.历史性概念D.物质性概念9.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D)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1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D)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1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进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12.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第七章知识点及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第七章知识点及练习题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重要知识点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曾对未来理想社会进行过详尽描述的是()A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B空想社会主义C封建的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A消灭资本主义B建立社会主义C实现共产主义D发展生产力3.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深刻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B是否详尽地描述未来的理想社会C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D是否提出具体的变革措施4.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A按劳分配B按生产要素分配C各尽所能,按需分配D按资分配5.阶级社会不平等的重要表现和社会不和谐的重要根源是()A阶级斗争B国家的存在C三大差别引起的三种对立D私有制的存在6.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是()A人对自然的征服B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C人的个性的充分实现D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7.我们说共产主义理想能够实现,因为这是()A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B由社会主义建设所决定的C由阶级矛盾所决定的D人类最伟大的事业所决定的8.()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消灭资本主义B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C建设社会主义D实现共产主义9.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它与共产主义社会具有根本性质上的一致性。
A高级阶段B萌芽阶段C发展阶段D初级阶段10.集中体现着工业和农业之间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的是()A城乡对立B阶级对立C社会制度对立D人和人之间的对立思政课学习交流平台一起学起来参考答案1.B2.C3.C4.C5.C6.B7.A8.D9.D 10.A (二)多选题1.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关系之所以能够实现高度和谐,是因为()A.阶级消灭B.国家消亡C.三大差别消失D.人与自然矛盾消除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C.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D.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3.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A.合规律的过程B.合目的的过程C.合乎人的自由的过程D.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4.我们说的共产主义,是指一种()A.科学的理论B.现实的运动C.未来的社会制度D.没有矛盾的社会形态5.到共产主义社会,国家将消亡,这是指()A.政治国家的消亡B.社会组织管理机构的消亡C.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国家机器的消亡D.阶级消亡参考答案1.A B C2.A B C D3.A B D4.A B C5.A C二、简答题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D4.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A 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 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 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5.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 D A 人们选择的主动性B 人能够随心所欲,为所欲为C 人类能够摆脱必然性D 人们在对必然认识的基础之上对客观的改造6.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这是: A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资本论》中的一段话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历史性概念 D 物质性概念 DA 奴隶社会B 封建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D 共产主义社会 1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AA 两种不同的状态B 两种不同的选择C 两条不同的道路D 两种不同的理想13. 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D A 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 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 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 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14.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第七章习题及答案A 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 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2 •“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B 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 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BA 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 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3.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DB 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 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A 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 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 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A 《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BC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7.“人的依赖性关系”是:A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8.“物的依赖性关系”是:B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9. 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别”的关键在于:D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 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15.“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 CA 是矛盾的B 是两回事C 是有着内在联系的D 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6.江泽民说: “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 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题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题目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正确预见未来社会的基本前提是:()A.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B.认真研究资本主义社会C.揭示无产阶级的特点D.阐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2、“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3、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发展的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4、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5、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A.各尽所能,按劳分配B.各尽所能C.按需分配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6、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进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7、在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消亡,具体说来消亡的是:()A.国家的全部职能B.国家的全部机构C.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D.政治国家即作为阶级压迫的国家机器8、在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真正统一B.共产主义社会消除了社会分工C.共产主义社会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D.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仍主要是谋生的手段9、共产主义劳动的最大特点是:()A.生活的第一需要B.奴隶般地服从分工C.取得消费品的前提条件D.谋生的手段10、自由王国是指人们:()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C.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涵义的有:()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是:()A.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C.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D.吸取了前人优秀的思想成果3、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4、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有:()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B.工业和农业的差别C.城市和乡村的差别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5、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的根据是:()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6、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是指:()A.人们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状态B.共产主义的社会状态C.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必然性D.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己和社会关系的主人7、下列选项属于人类解放含义的有:()A.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B.获得绝对自由C.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D.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8、人的全面发展是指:()A.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发展B.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得到发展C.各方面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D.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9、共产主义理想是:()A.具有客观必然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理想B.具有客观必然性,无需经过努力亦可实现的社会理想C.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D.奴隶阶级的社会理想10、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是因为:()A、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B、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C、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D、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实现共产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马原复习第七章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单项选择题1.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A.展望的内容是否正确B. 展望的目的和动机是否正确C.有没有预见性D. 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否科学2.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之一是()A.在剖析以往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B.在剖析以往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具体情况C.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D.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具体情况3.“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A. 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 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4.“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5.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资料按需分配B.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各取所需C.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资料各取所需D.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6.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A.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B.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脱离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脱离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D.每个人自由而自主的发展,人类脱离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7.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8.“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A. 时间性概念B. 空间性概念C. 历史性概念D. 物质性概念9.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 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 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 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进程D. 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10.“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1.“人的依赖性关系”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2.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之一是()A.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B.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C.在科学类比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D.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13.自由王国是指人们()A. 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 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 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 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14.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因为它是()A.具有客观可能性的B. 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C.有客观必然性的D. 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15.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A.实际体现B. 客观体现C. 真实体现D. 根本体现16.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之所以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因为()A.据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B.据于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C.据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未来美好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D.据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17.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马原第七章练习题

练习题1.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符合的哲学原理是( C )。
A.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B.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C.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性原理D.事物发展的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是指我们今天通常讲的(B)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社会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3.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D)A.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社会主义社会4.人的“自由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社会状态是:(D)A.原始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5.“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属于:(C)A. 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 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 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6.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A)A.马克思和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7.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的是(B)A.马克思和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8、“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A )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9、“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C )A、是矛盾的B、是两回事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D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1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D)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二.多选题1.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是( BC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论述题1、怎样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
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应该结合起来加以理解。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
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全面准确地学习和把握“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既有利于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坚持科学态度,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在当前艰苦的实践中坚定地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
2、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无论托马斯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还是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和欧文的“和谐公社”,它们都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社会不平等现象的理想社会形态,但是,在对未来社会理想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未来社会理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而空想社会主义者则将其建立在唯心史观之上。
恩格斯曾经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十八世纪的启蒙学者一样,他们把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建立于所谓“永恒真理”、“永恒正义”和“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的理性原则之上。
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则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把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牢牢地构筑于唯物史观的基地之上。
第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看成一个历史的必然过程,这一过程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决定的,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把未来理想社会看成是某些“天才人物”的创造发明,因而纯粹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第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认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建设是由未来的社会实践决定的,我们只能对未来的社会作大致的构想,而且这些构想也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却从主观愿望出发,为未来理想社会制定了一个极其细致详尽的蓝图,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这样的蓝图“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
”3、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一)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1)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的论证,主要是从历史考察、现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等三个方面展开的。
从历史考察来看,共产主义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共产主义作为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它的产生,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必然要导致整个社会的变革。
人类社会各个形态的依次交替,都体现了这样的规律。
除此之外,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前一个社会形态发展,也都为后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奠定着基础,创造着条件。
由此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共产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新的条件。
资本主义是共产主义的母体,它创造的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孕育出的新社会因素,形成的世界性普遍交往,带来的思想观念的解放,使共产主义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经济文化基础。
从现实分析来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必然走向。
资本主义生产与以往一切生产活动相比,有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这就是生产的社会化。
马克思恩格斯看到,生产的社会化已经使生产资料成为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开始实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产品面向社会的需要。
但生产资料以及劳动成果却依然掌控在私人手里,这就造成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产生阶级对立。
而国家又站在经济生活之外,不干预经济活动,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也导致了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
因此,用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现生产管理的社会化,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就成为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也迫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适当的调整与改变,资本通过股份制的方式由个人手里也逐步开始向集体、向社会、向国家转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种转移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但却印证着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
从价值判断上来说,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内在要求。
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实现社会的公正平等、民主自由,文明和谐,促进入的全面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始终不渝的普遍追求。
共产主义主张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消除阶级对立和社会贫富分化,使每一个人的尊严都能得到维护,使每一个人的权利都能得到保障,使每一个人的发展都能充分实现,正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要求的体现。
(2)试图用规律的必然性否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否定人们可以按照客观规律去改变世界,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相对立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可以发现和掌握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实践活动。
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并不是被动的受制于规律,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综上所述:一方面,共产主义理想虽然远大,但是并不神秘。
它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设立的发展目标,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
其一、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其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人类历史上,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源远流长。
但历史证明,以往的任何阶级都不可能实现消灭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理想。
随着人类历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随着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和走上历史舞台,人类追求和实现美好理想社会的使命历史地落在了无产阶级的身上。
其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其二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二)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是因为:1、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要实现这些目标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这就决定了实现共产主义必然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
我们不可能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制定一个固定的时间表,也不可能为它的发展设计一个固定的模式。
2、共产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首先,从社会发展规律看,任何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其间必然要经过激烈的复辟和反复辟的反复斗争。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用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反复和斗争。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也非一帆风顺,从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英国资产阶级和封建王朝进行了长达130 多年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1789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也经过三次封建王朝复辟,用了86 年,资产阶级政权才稳定了局面。
从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出现,到1871 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经过220 多年的较量,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才成为定局。
即使这样,至今某些国家仍然存在着封建制度。
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尚且需要经历如此漫长的历史过程,新生的共产主义要同已高度发展和成熟的资本主义进行较量与斗争,取得彻底胜利,并最终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就必然更加复杂和艰巨,必然要经受多方面的挑战和严峻考验,这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看,生产关系的变革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现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生产仍然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可能有较快的发展速度,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灭亡不会迅速到来。
共产主义制度首先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的。
加强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就需要用很长一段时间。
只有创造了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才能真正体现共产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再次,从新生事物成长的规律看,曲折和反复总是不可避免的。
凡新生事物,都不可能一产生就十全十美,只有在发展中才能逐步自我完善。
这就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试验。
在这一过程中,有成功,也不可避免地会有挫折与失败,从而出现曲折和反复。
共产主义事业同一切新生事物的成长一样,也是螺旋型上升、波浪式前进的。
共产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曲折和反复是难以避免的。
这就决定了共产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既然如此,作为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其实现就必然是一个更加漫长的历史过程。
(三)必须批判共产主义渺茫论。
有人说,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非常漫长的过程,马克思对共产主义只是画了一张图画,将来的事情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来回答,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述,这是几十代人以后的事。
这种悲观失望的渺茫论,是毫无革命志气,毫无客观根据的。
它既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又不符合现实奋斗道路和丰硕成果,必须进行彻底批判。
其实,伟大导师马克思在十九世纪就为人类描述了一个十分美好的社会制度。
在这个社会制度里,生产力极其发达,社会产品极其丰富,精神高度文明,生产关系比普通共产主义生产关系更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在分配制度上,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国家和阶级已经消灭,即实行两个决裂(和私有制、私有观念决裂)人人都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人人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应当说,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描述并非只是一张图画,而是很具体的,也是非常科学的。
因此,它唤起了全世界无产者的觉醒,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共产主义运动。
至今连西方资本主义大学都在教授马克思主义课程,资产阶级学者都在研讨共产主义。
我们中国共产党自1921 年诞生起,就开始了这一伟大理想性的共产主义运动,经过80 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使一个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已经雄踞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