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计划表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指随着父母从农村进入城市居住,享受城市户籍待遇的未成年子女。
由于他们的父母在城市中务工,这些随迁子女往往面临着较大的教育困难,他们在享受城市生活的同时,也需要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是为了确保这些孩子能够平等接受优质的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全民教育素质。
二、目标1.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能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3.增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融入感和归属感。
三、主要内容1.完善政策支持(1)制定并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有平等的义务教育权利;(2)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学杂费,并制定相关补贴政策,保障其学习的基本需要;(3)建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资助基金,用于资助其教育费用和必要的学习用品。
2.教育资源保障(1)增加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位供给,增设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为有特殊需求的随迁子女提供专门的教育服务;(2)在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中,合理划定学校教育用地,保证足够的教育资源;(3)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协调和整合,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
3.教育管理支持(1)建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其教育信息的完整和流转;(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为随迁子女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3)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四、重点措施1.加大财政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补助资金;2.加强对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合理分配;3.加强与农村学校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促进城乡教育的协同发展;4.建立健全随迁子女的教育信息管理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5.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对随迁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五、督导机制1.由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建立委员会,负责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督导和协调;2.每年对各地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建议;3.条件允许的地区可以设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专门机构,提供相关的服务和支持。
进城务工子女上学实施方案
进城务工子女上学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务工,他们往往会带着自己的子女一同前往。
然而,这些进城务工子女上学问题却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进城务工子女上学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针对进城务工子女的学龄段和学历水平,可以建立相应的教育机构。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设立幼儿园或托儿所,为他们提供基础的学前教育。
对于学龄儿童,可以在城市规划中增设农民工子女学校,为他们提供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
对于高中生和大学生,可以在城市中心建立农民工子女学校,提供高中和大学阶段的教育。
这样一来,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需求。
其次,可以建立健全的教育保障机制。
对于进城务工子女,可以给予他们与城市户籍子女同等的教育权利,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大学阶段教育。
同时,可以建立相应的资助政策,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子女,可以给予相应的教育补助,以减轻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此外,可以建立进城务工子女教育档案管理系统,对于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再者,可以加强对进城务工子女教育的宣传和引导。
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进城务工人员宣传城市的教育政策和措施,让他们了解到自己子女在城市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可以加强对城市居民的宣传,让他们了解到进城务工子女也是城市的一份子,应当受到平等的对待和关爱。
最后,可以建立进城务工子女教育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可以设立相关部门,对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情况进行定期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同时,可以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对于各地的进城务工子女教育工作进行考核,激励其加大对进城务工子女教育的投入和力度。
综上所述,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进城务工子女上学实施方案,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为进城务工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能够在城市中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关爱务工随迁子女方案
关爱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制度和措施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精神,落实义务教育的实施意见,切实开展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工作,大力开展社会关爱活动,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以下措施: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围绕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让他们得到更多关爱、得到更多扶持,努力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家庭服务。
二、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关爱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关爱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制度,明确职责,形成比较完善的工作网络,组成人员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三、工作对象与主要目标(一)工作对象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二)主要目标1.建立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档案;2.调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情况、父母工作情况、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情况。
3.开好一次座谈会,通过交流,向农民工朋友宣传政府对农民工子女的关爱政策,介绍学校情况,了解农民工朋友在教育方面的困惑以及对学校的要求。
四、工作措施与办法1、密切关注、增强情感投资。
学校是他们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
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
2、对这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生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
3、学习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们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4、组织班干部协助老师对他们进行动态跟踪,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帮扶工作。
5、确定监护人员、家校通力合作。
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
6、健全档案、及时掌握他们的信息。
7、保持融洽感情、填补感情沟壑。
五、制度与方案1、启动关爱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主题教育活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
2、各班教师要随时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留守儿童及进城务工子女教育实施方案
留守儿童及进城务工子女教育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我的书桌上。
我开始构思这个方案,思绪如泉涌,不断在脑海中涌现出各种想法。
一、背景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选择进城务工,留下子女在农村老家。
这些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实施方案。
1.1留守儿童现状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家庭教育缺失、心理问题、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容易产生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
1.2进城务工子女现状进城务工子女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家庭教育等方面与城市子女存在较大差距。
他们在适应城市生活、融入城市教育体系方面面临诸多困难。
二、目标设定我们的目标是确保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融入社会。
2.1提高教育质量通过优化教育资源、改进教育方法,提高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质量。
2.2加强家庭教育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关注子女成长。
2.3促进心理健康关注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三、实施方案3.1改善教育资源3.1.1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水平,确保学校有足够的教室、宿舍、食堂等基础设施。
3.1.2优化师资队伍选拔优秀师资到农村学校任教,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留住优秀教师。
3.1.3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借鉴城市先进的教育理念,推广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3.2加强家庭教育3.2.1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定期组织家庭教育讲座,邀请专家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3.2.2建立家长交流平台通过、QQ等社交平台,建立家长交流群,分享家庭教育经验。
3.2.3开展亲子活动组织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与子女的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3.3关注心理健康3.3.1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关于解决中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关于解决中山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第五小组当前,中山市教育发展的形势很好。
在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之后,市委市政府又制定和实施了两个“超常规发展”的战略举措,全社会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新发展,很多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山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两个适宜”和谐城市的建设,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一、中山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据统计,2004学年度,全市义务教育段中小学共招收80614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读,占全市在校生的比例为26.6%,其中,小学阶段达到32%。
到2006—2007学年度,分别增加到132995人,33.6%,44.6%。
从2005年起,平均每年新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2万人。
数字充分显示,近年来,在中山就读义务教育阶段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人数急剧增长。
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以50人1个班来计算,全市每年须新增400个班,按18—24个班1所学校的规模和每校投入500万元来计算,即相当于每年要新建20所左右的学校,仅校舍建设投入一项也要超亿元。
可以预见,随着中山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甚至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和愿望将会更加强烈,各级政府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据了解,现在我市每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出生率已大大超过户籍人口,2006年达到29000多人,是中山市户籍人口的2倍多。
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将越来越多地在中山落地生根,成为事实上的“二代移民”,将来,他们可按照有关政策,享受与中山常住人口同等的接受义务教育的待遇。
从2006年秋季起,我市实行了户籍人口免费义务教育,从2007年秋季起,又免除了义务教育段学生的书本费。
今后,我市不但要考虑本地生源的“两免一补”,还要兼顾符合相关政策条件、可享受中山户籍人口同等入学待遇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2024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方案
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从事务工作,他们中的很多人会带着自己的子女来到城市。
然而,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这些随迁子女在城市入学问题上面临很多困难,导致教育机会不公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24年起,国家对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做出了重要的政策调整。
二、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随迁子女享有与城市户籍子女平等的入学权利,不因户籍制度而受到歧视或限制。
2.公平原则:通过确保随迁子女与城市户籍子女享有相同的入学条件,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3.适应原则:根据随迁子女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和支持,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4.就近原则:尽量安排随迁子女就读离其居住地最近的学校,方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三、具体工作方案1.宣传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宣传2024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的目的、原则和具体操作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相关政策,有权享受公平的教育机会。
2.拓展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育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减少随迁子女参与城市入学的需求。
3.接收学校配套:对于接收随迁子女的城市学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力量添补,确保能够满足随迁子女的学习需求。
4.教育机会均等化:确保随迁子女与城市户籍子女享有同等的入学机会和条件,不将户籍作为入学的唯一标准。
采取措施,如分配额度或增加班级数量等,确保入学机会的公平。
5.个体化教育支持:对于随迁子女,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例如开设专门的辅导班,帮助他们迅速适应城市学习和生活环境,特别是对于新来城市的随迁子女,要给予更多的关怀与帮助。
6.学校跨区划招生:允许随迁子女跨区划招生,即不限制随迁子女必须就读居住地附近的学校,允许他们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校就读。
7.加强管理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各地落实随迁子女入学政策。
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学校和地区,要进行有关处罚,并督促其改正。
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和进城落户农村居民
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和进城落户农村居民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省教育厅省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物价局为贯彻《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陕发〔2010〕10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促进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5号)中“切实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的规定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意见》(陕政发〔2010〕26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和进城落户农村居民随迁子女(以下统称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利,现就进一步做好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做好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落实《实施意见》,加快我省城镇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的根本需要;也是维护群众利益、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体现。
各地要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缩小城乡差距、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科学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要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二、强化政府行为,落实责任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把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列入国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合理安排教育经费预算,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优化教育环境,使随迁子女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当地水平。
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对随迁子女入学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做到应入尽入。
流入地政府要切实承担起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依法组织和督促随迁子女中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积极创造条件,防止辍学。
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工作实施方案
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工作实施方案一、引言说到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咱们常常会想到那些在城市生活的小朋友。
他们背负着家庭的希望,面临着种种挑战。
想一想,这些孩子在陌生的城市里,离开故乡,心里肯定会有些失落。
我们需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帮助他们融入这个新环境。
要让他们在这座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可是个大工程。
1.1 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首先,教育资源问题是头等大事。
城市里的学校数量多,但质量参差不齐。
随迁子女常常被分配到条件较差的学校,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非常不利。
我们得想办法打破这种不公平。
比如,可以通过相关部门的引导,鼓励优秀学校接收这些孩子。
这样,大家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不能让这些孩子掉队。
1.2 心理健康的关注还有,心理健康问题也不能忽视。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适应新环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焦虑,甚至自卑。
我们需要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让专业的心理老师为孩子们提供帮助。
可以在学校里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让孩子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交朋友,减轻压力。
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
二、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2.1 社区活动的开展社区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们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比如文艺演出、运动会、绘画比赛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也能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种互动可以让他们更快地融入新环境。
2.2 家长的参与除了孩子们,家长的参与同样重要。
我们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提供交流的平台。
家长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讨论孩子的成长问题。
通过相互扶持,家长们也能感受到温暖,不再孤单。
让家长们参与进来,形成一个支持网络,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
2.3 志愿者服务的引入再说说志愿者的作用。
可以招募一些大学生、社会工作者来帮助这些孩子。
志愿者可以担任学习辅导员,帮助孩子们补习功课,或是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
西安高新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信息登记表
西安高新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信息登记表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定义
2.西安高新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信息登记表的作用
3.登记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4.提交登记表的时间和地点
5.随迁子女入学政策
正文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指户籍登记在外省(区、市)、本省外县(区)的乡村,随务工父母到输入地的城区、镇区(同住)并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在西安高新区,为了妥善安排这些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有关部门推出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信息登记表,以便于对这些孩子的入学情况进行统筹安排。
西安高新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信息登记表主要用于收集随迁子女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户籍所在地、父母姓名、联系电话等。
同时,还需提供父母的务工证明、居住证明等材料,以确保信息真实有效。
填写登记表时,需按照表格的要求逐项填写,确保信息完整无误。
此外,还需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提交登记表。
具体时间通常会在每年的春季学期开始前进行公布,地点则设在高新区教育局。
对于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西安高新区实行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入学政策。
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需持居住、务工、户籍、流出等证明材料,到招生入学接待中心进行信息审核。
通过审核后,教育部门将会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这些随迁子女的入学事宜。
总之,西安高新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信息登记表是确保随迁子女顺利入学的重要手段。
家长们需要关注相关政策,按时填写并提交登记表,为孩子的教育提供保障。
第三小学关爱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工作总结
第三小学关爱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工作总结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涌入城市,随之而来的,是一批又一批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关爱这些孩子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第三小学在关爱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发现了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下是我们对此阶段工作的总结。
工作概述本学期,我校的工作主要围绕着关爱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目标是为这些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够在城市中健康成长。
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心理辅导、学业帮助、文化活动及家校沟通等。
这些措施旨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融入校园生活。
主要成就与亮点在这一阶段,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一提:心理辅导我们成立了心理辅导小组,定期为随迁子女提供心理咨询。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约80%的孩子在适应新环境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针对这一情况,心理辅导老师为他们提供了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增强自信。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孩子们的情绪明显改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学业帮助针对随迁子女的学习情况,我们组织了“学业帮扶计划”。
在每周的周末,老师们自愿加班,为这些孩子提供补习和辅导。
统计数据显示,参与辅导的孩子,在期中考试中的平均成绩提升了15%。
这一成果让我们看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学习信心。
文化活动为了让随迁子女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我们举办了多场文化活动。
比如,组织了“我的家乡”主题征文比赛,让孩子们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和家乡文化。
这个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关心和重视,也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当然,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比如,部分家长对学校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影响了孩子们的成长。
我们通过家长会和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活动。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教育情况说明
林州市第九中学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为进一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常住户口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根据《义务教育法》以及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现就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特拟定本实施方案。
一、广泛宣传、深化认识。
进一步增强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之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未来的人口素质,也关系到当前社会的稳定和谐。
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是践行“中国梦”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我校“两基”成果、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任务。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学校要依法保障进城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构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为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学校成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秦保忠副组长:张兰妹申永兴成员:刘海峰马琳万立开赵广玉陈波峰秦永华切实加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
《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随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我校入学,学校认真做好接收就读和教育教学工作。
对于在划定范围内的学校不能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要求的,应按相对就近和方便的原则在相邻学校入学。
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定。
中小学校进城务工子女入学工作方案
中小学校进城务工子女入学工作方案一、背景为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确保他们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门要求,制定本方案。
二、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中小学校招收进城务工子女的入学工作。
三、招生政策1. 中小学校在招生时应优先招收进城务工子女。
2. 招生时不得歧视进城务工子女,不得设置特殊入学条件。
3.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进城务工子女的学籍档案转移手续。
四、入学申请与办理1.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父母或监护人应提交入学申请,提供相关材料,如户籍证明、身份证明等。
2. 学校应对所需材料进行审核,并及时反馈结果。
3. 招生录取工作应公开、公正进行。
五、融合教育1. 学校应积极开展融合教育,为进城务工子女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服务。
2. 学校应制定特殊教育计划,帮助进城务工子女适应学校生活和研究环境。
六、家校合作1. 学校应积极与进城务工子女的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确保他们了解子女的研究情况。
2. 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学校与家庭合作计划,促进学校和家庭的密切配合。
七、监督与评估1.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中小学校进城务工子女入学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2. 学校应定期进行工作评估,不断完善招生和教育质量。
八、资金保障1.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确保中小学校为进城务工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
2. 各级教育部门应加强资金的监管和使用情况的审查。
九、法律责任对于违反本方案的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十、附则本方案由中小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细则的制定和实施。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工作措施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工作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教育资源投入、推行灵活的入学政策、提供就业机会等。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探讨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的工作措施。
首先,政府需要增加教育资源投入,包括增加学校数量、改善教育设施和提高教师待遇等。
一方面,政府可以修建新的学校,增加教育资源供给。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引进社会资本,提高民办学校的数量和质量,以满足不同层次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需求。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教育资源,确保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其次,政府应该推行灵活的入学政策,为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提供更多的入学机会。
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放宽户籍限制、取消或简化各种证明材料,降低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的门槛。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采取多元化的入学方式,包括招生名额预留、特殊招生计划等,以便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能够顺利入学。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资助力度,提供免费或优惠的学费和生活补贴,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再次,政府应该通过提供就业机会,促进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家庭稳定和社会融合,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入学。
政府可以通过赋予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父母稳定的工作和合理的收入,使他们能够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给子女。
同时,政府可以加大对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父母的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解决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问题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的工作措施,包括增加教育资源投入、推行灵活的入学政策、提供就业机会等。
这样才能够确保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融合。
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共同推动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爱务工随迁子女方案
精品文档关爱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制度和措施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精神,落实义务教育的实施意见,切实开展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工作,大力开展社会关爱活动,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以下措施: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围绕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让他们得到更多关爱、得到更多扶持,努力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家庭服务。
二、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关爱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关爱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制度,明确职责,形成比较完善的工作网络, 组成人员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三、工作对象与主要目标(一)工作对象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二)主要目标1.建立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档案;2.调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情况、父母工作情况、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情况。
3.开好一次座谈会,通过交流,向农民工朋友宣传政府对农民工子女的关爱政策,介绍学校情况,了解农民工朋友在教育方面的困惑以及对学校的要求。
四、工作措施与办法1、密切关注、增强情感投资。
学校是他们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
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
2、对这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生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
3、学习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们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精品文档4、组织班干部协助老师对他们进行动态跟踪,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帮扶工作。
5、确定监护人员、家校通力合作。
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
6、健全档案、及时掌握他们的信息。
7、保持融洽感情、填补感情沟壑。
五、制度与方案1、启动关爱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主题教育活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
2、各班教师要随时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帮扶工作计划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帮扶工作计划一、引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是指那些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地区的儿童。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子女在农村地区往往面临着教育、健康、心理等多方面的挑战和困境。
为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与发展问题,制定并实施帮扶工作计划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帮扶工作计划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二、背景1.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面临的挑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农村地区生活,与父母分隔两地,长期缺乏家庭关爱。
在教育方面,由于农村学校条件有限,他们常常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同时,在心理健康方面,缺乏家庭的陪伴导致这些子女易出现情感问题和心理困扰。
2. 给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帮扶的重要性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是国家未来的希望,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注和帮助对于实现社会公平、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帮扶工作,可以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的能力。
三、帮扶工作计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帮扶工作计划应以促进子女教育和心理健康为核心目标,具体措施如下:1. 提供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向农村学校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提高农村教育条件,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能够接受与城市学校相当的教育。
同时,鼓励城市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帮助农村学校提升教育质量。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辅导和关怀。
成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为他们提供个别和集体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
3. 建立关爱机制建立关爱机制,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成立由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帮扶团队,负责协调解决子女教育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与父母保持紧密联系。
4. 提供职业培训机会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职业培训机会,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为他们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顺利融入城市社会。
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工作实施方案
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生活在城市,却常常感觉像个“局外人”。
这些孩子面临着很多挑战,教育、心理、社交,这些都成为了他们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我们的实施方案,就是要为他们铺平道路,让他们在城市中茁壮成长。
1.1 教育支持首先,教育是重中之重。
要确保随迁子女能够享受到与本地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
很多时候,家长为了生计辛苦奔波,孩子们却因为户籍问题而无法上学。
咱们要积极协调,让这些孩子能够入学。
比如,学校可以开放部分名额,给他们提供一些优惠。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在同一个课堂上学习、玩耍,彼此之间也能增进了解。
1.2 师资培训当然,教育不仅仅是让他们上学。
我们还得提高教师的素质,特别是那些教导随迁子女的老师。
专业的师资培训非常重要。
老师们要懂得如何关心这些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要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感受到温暖,而不是压力。
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融入集体,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心理关怀2.1 心理辅导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
随迁子女常常面临身份认同的问题,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医生,为孩子们提供帮助。
通过倾诉、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关爱。
就像那句老话,心病还需心药医。
心理健康是孩子们成长的基础。
2.2 社交活动社交活动是孩子们锻炼自我的好机会。
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等,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交到朋友,增强自信心。
人际交往的能力,关乎他们未来的发展。
2.3 家庭支持家庭的支持也不可忽视。
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让家长们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互相分享经验。
亲子活动同样重要,让孩子们和父母一起参与游戏、学习,拉近彼此的距离。
家庭的温暖,能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社区参与3.1 社区服务社区是孩子们生活的第二个家。
要通过社区服务,帮助随迁子女更好地融入这个大家庭。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帮扶工作计划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帮扶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根据省《关于加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市有关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为更好地开展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成长,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通过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档案,找到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同时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档案,全面掌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基本情况,详实记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成长过程,并及时更新,确保无一遗漏,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率、巩固率和建档率均达100%;2、创造“多方合力”的保障机制,促使我校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
3、创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关爱室”,以优越的条件,引导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开展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活动。
4、打造“三位一体”(节日卡片、电话、网络)的沟通网络,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通过多种途径与远在他乡的父母进行亲情连线,以经常的联系消除时空隔阂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主要措施第一步、建立关爱档案。
通过走访串户,对本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详细了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习成绩、爱好、家庭情况、家长务工地点、联系电话、监护人等情况,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信息库。
在争取到了市、镇两级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制定具体帮扶方案,对“问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困难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作为重点帮扶对象进行关爱。
第二步、成立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构建关爱网络。
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示范带头作用,组织以师生为单位,结对帮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初步形成以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领导小组为带头,教师主动参与的结对帮扶关爱网络。
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
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2017年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方案(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一、学校简介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毗邻松江大学城教育园区,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始终以“为每位学生可持续的职业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以“正德立身,砺能树人”为校训,努力培养“就业有优势、创业有特长、升学有希望、发展有潜力”的能适应未来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
学校设有建筑工程系、汽车工程系、智能工程系、旅宾管理系、综合教学系、数控技术系等6个系部,涵盖了土木水利类、交通运输类、加工制造类、电气信息类、旅游服务类5大专业群19个专业。
其中建筑工程施工、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为上海市精品特色专业。
在中本、中高职贯通教育培养方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合作开展七年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专业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建筑工程技术、设施家业与装备等专业分别与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五年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为加快培养知识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能实训、文体生活等设备设施。
目前学校建有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施工与装修、智能工程技术等3年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数控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等2个区级实训中心,拥有汽修、建筑、计算机等多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点,涉及近20项职业资格鉴定目前学校已与德国BASF、法国GYS、巴特勒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签订“浸润式”校企深度合作协议,同时与美联钢结构(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力有限公司、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台积电(中国)有限公司、中国龙工(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比亚迪(上海)有限公司等几百家企业成为合作伙伴;学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文汇报》、《解放日报》、上海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各类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办学特色和亮点,优质的办学和卓越的品牌赢得了社会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帮扶进城务工子女方案
帮扶进城务工子女方案背景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
伴随着这一现象的发展,城市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然而,进城务工子女面临的教育、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方案概览帮扶进城务工子女有多种渠道和方式。
目前已经出现了许多解决方法,包括政府资助、企业帮扶、社会捐赠等。
主要包括:政府资助政府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提供资助,帮助进城务工子女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有些城市出台了针对进城务工子女的特殊政策,包括提供免费或者减免学费以及提供贫困补助。
企业帮扶现代化企业有社会责任感,主动承担帮扶进城务工子女的责任。
企业可通过资助、发放教育补贴、提供培训等方式帮助进城务工子女解决教育难题。
社会捐赠社会组织和个人可以通过捐赠资金或物品,来帮助进城务工子女。
捐赠的资金用于购买学习用品、改善住房条件等。
同时,社会组织和个人也可以向进城务工子女提供志愿者服务。
方案优缺点优点帮扶进城务工子女方案可以:•提高进城务工子女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促进教育公平•增加企业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软实力•带来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效益缺点帮扶进城务工子女方案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方案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某些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可能存在捐赠后续跟踪不到位的问题•部分进城务工子女可能因个人能力问题,无法完全享受帮扶政策•方案的实际效果可能存在差异改进方案更新机制以及与进城务工子女密切相关的相关部门和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是促进帮扶计划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政府、企业应该加强对进城务工子女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在实际操作中,进城务工子女及其家庭应该参与和协助工作,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在资金开展方面,应该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对于那些没有太大能力的企业、组织或个人来说,可以在意见征询专业机构的帮助和指导下,实现专业化诊断、规划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计划表
篇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实施方案
泸县石桥镇学校
落实义务教育“两为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我校义务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教育均衡,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坚持面向全体儿童少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育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保障水平,为广大儿童少年(本文来自: 小草范文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计划表)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教育事业稳步快速发展。
二、工作措施
一是纳入全校教育发展规划。
我校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全校教育发展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
同时,对随父母进城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就近入学,并做到应入尽入。
严格要求各分校不得以
任何理由拒绝接收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分配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不得举行或者变相举行与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或者其他行为的测试,对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分校,在师资配备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是清理规范有关制度。
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歧视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在入学过程中,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所有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学校都不得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打工子女学校”等岐视性字眼命名,或在学校内单设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班。
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实行“四统一”即与城市学生一样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安排活动。
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实际情况,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学生一视同仁。
三是实行转入转出制度。
根据农民工流动性大、就业不稳定、住所不固定的特点,要求接受学校简化学籍变更手续,做到随时发生、随时办理,以方便进城务工农民家长和学生。
同时,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转入转出制度管理,防止出现辍学现象。
四是建立管理档案库。
为全校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建立了资料详尽的学籍管理档案,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住址、
家长(监护人)联系方式、家庭基本情况、学生学习生活状态及身心发展特点等。
对学习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各班采取校级领导分包班级、教师分包学生的形式,重点实施扶助。
同时,规定不得加收借读费及“一费制”政策规定之外的其他任何费用,并建立健全了分期收费、适当减免学费等各项助学制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失学。
五是建立定期联系制度。
通过定期家访、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父母(监护人)的联系和沟通,形成联手教育的合力。
在各中小学设立心理咨询室,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真正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六是建立动态监测机制。
进一步建立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报告制度。
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情况列入每年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定期督察。
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未落实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有关政策的校点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改正。
并对工作中出现严重问题的分校,按照有关制度实行一票否决。
二0一0年三月二十日
篇二:关爱进城务工子女记录表
关爱进城务工子女记录表
篇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计划措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计划措施
一、工作目标
按照“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方针,我校将建立和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长效机制,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在收费、教育教学管理、入队入团、评优奖励、学籍管理、升学考试、招生录取和困难补助等方面与学校其他学生一视同仁,努力保证每个孩子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
二、入学对象
6周岁以上,随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我校学区招生范围内务工的农民子女。
三、入学办法
由其父母或监护人持户籍所在地户籍证明和身份证、在流入地的暂住证、外来人员就业证、经现居住地计生部门查验的由原籍办理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以及原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等材料,向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凡
符合条件的,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
四、保障措施
1、建立入学通知制度。
为方便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每学期开学前半个月,在我校校门和学区范围内,张贴《入学通知书》。
2、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关心爱护每一
位学生,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等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在文化学习、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平等对待。
建立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家庭联系制度,对每个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建立起家校联系卡,使学校、教师、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增强双方教育教学管理的责任。
注意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学校师生尊重、关爱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愿意、乐意学习,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
3、困难学生助学制度。
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一对一结对子”等活动,积极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款、捐物,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
以切实减轻农民工子女教育费用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