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国际收支之弹性论、吸收论、货币论讲解

有 1 ,贸易条件效应才会使国际收支改善。
贬值对ΔY的影响之二 ——贸易条件效应
贬值引起贸易条件恶化的条件
ηx ηm ex em
证明见论文:《汇率波动的贸易条件效 应研究》,上海金融,2005年第2期;
2019/6/6
第七讲 国际收支理论
6.对弹性论的评价
首先,它假定收入不变,经济保持充分 就业。故只考虑汇率变动通过相对价格 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而忽视了收入 效应。事实上,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 往往与非充分就业的状况相适应。
其次,弹性论不涉及资本流动。局限就 更加明显,因为现在资金流动非常多。 且汇率贬值还会影响到资本与金融账户。 如果人们认为汇率贬值纠正了原来认为 币值过高的状况,汇率贬值就会刺激资 金的流入。如果人们认为贬值只是一系 列贬值的开始,则资金就会大量流出。
第三,弹性论只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 在短期内,贬值并不能立即引起贸易数 量的变化,从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的变 动到贸易数量的增减需要经过一定的时 间,即存在时滞,也就是所谓的J曲线效 应。后来的经济学家马吉将贬值后的这 段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货币合同阶段、 传导阶段、数量调整阶段。
毕肯戴克-罗宾逊-梅茨勒条 件
因此,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解决。 货币政策即货币供给政策,膨胀性的货币政策
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顺差,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 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 为平衡国际收支而采取的货币贬值、进口限额 等,只有当它们的作用是提高货币需求,尤其 是提高国内价格水平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
5.对货币论的评价
*(e e*1) ee*( *1) 0 ( e)( *e*)
哈伯格条件
公式推导:马歇尔-勒纳条件:假定、推导和说明

马歇尔-勒纳条件:假定、推导和说明1马歇尔-勒纳条件研究一定前提条件下 本币对外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必要条件1)假定:局部均衡:进出口值由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和进出口量决定,其他影响进出口的因素,如消费者的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等都不变; 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进出口的价格不因需求的增加而上涨,也不因需求的减少而下降(贬值国是小国); 不考虑资本流动,即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初始条件假定:假定贬值前贸易差额不大,进出口在贬值前基本平衡;设出口商品的汇率弹性为X η,进口商品的汇率弹性为M η,即:(1)其中:Δ:变化量,X 和M:分别表示出口数量和进口数量,r:直接标价的汇率(一单位外币可兑换的本币数量)。
本币对外贬值时,r 增加。
2)推导过程:由于一国通常采用本币来记录国际收支,因此,我们讨论用本币表示国际收支的情况。
1本推导过程和说明的主要来源:方齐云,方臻旻编著《国际经济学》,研究生教学用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P216-217。
本作者有修改和补充。
在没有国际资本流动的假定下,国际收支B 等于贸易收支:(2)其中Px 为出口商品以本币表示的价格,P M 为进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并假定这些价格不变。
如果本币贬值,即r 增加时,d B >0,则本币贬值能起到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
对(2)式求导,得:()()X X X M M MM XdP P d rMdP rP d P M dr dr dr dr=+-++因为0,0X M dP dP dr dr==(小国假定,国际市场上商品价格不变),所以()X X M M d dB dM P P M rP dr dr dr=-+ 因此要使dB dr >0,必须使()0X XM M d dM P P M rP dr dr-+> (3)将(3)式左右两边同时乘以XrXP (分子分母都为正数,值为正数),不等式的方向不变,得:()0X M M X XdX r dM rP P M rP dr XP dr XP ⋅⋅-+⋅>化简得:(4)根据定义,,将其代入(4)式,得即要使d B>0,必须使:(5)假定汇率上升之前,贸易收支是平衡的,即:,即1MXrP MP X=,代入(5)式所以要使dB>0成立,必须使:(1)0X Mηη-->,即:即:贸易收支通过货币贬值得到改善(d B >0)的必要条件是这就是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3)说明:在马歇尔—勒纳条件中,我们所使用的是局部均衡情况下的弹性,即我们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BP曲线、蒙代尔模型和马歇尔勒纳条件

BP曲线、蒙代尔模型和马歇尔勒纳条件什么是BP曲线?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1)BP曲线指国际劳务收⽀保持不变时收⽀和利率组合的轨迹,即BP曲线上的任何⼀点所代表的利率和收⽀的组合都可以使当期国际收⽀均衡。
(2)BP曲线的推导有两种⽅法:公式法和图形法①公式法:结合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和净资本流出函数来推导。
BP指国际收⽀差额,即净出⼝与资本净流出的差额:国际收⽀差额=净出⼝-净资本流出或者按照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国国际收⽀平衡也称为外部均衡,是指⼀国国际收⽀差额为零,即=0。
如果国际收⽀差额为正,即>0,称国际收⽀出现顺差,也称国际收⽀盈余。
如果国际收⽀差额为负,即<0,则称国际收⽀逆差,也称国际收⽀⾚字。
当国际收⽀平衡时,即=0时,有:将净出⼝函数:和净资本流出函数:代⼊中,有:化简为:上式表⽰,当国际收⽀平衡时,收⼊和利率的相互关系。
宏观经济学称关系式为国际收⽀均衡系数,简称国际收⽀函数。
在其他有关变量和参数既定的前提下,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为横坐标的直⾓坐标系内,国际收⽀函数的⼏何表⽰即为国际收⽀曲线或称BP曲线。
从上式可知,BP曲线的斜率为正,即BP曲线向右上⽅倾斜。
②图形法:⽤图形转换的⽅法来推导。
如7–3所⽰,其中,(a)图为净资本流出曲线,它是向右下⽅倾斜的。
(b)图是横纵坐标的转换线,即45°线,它表⽰净资本流出额与净出⼝额相等,两个项⽬的差额正好互相补偿,国际收⽀达到平衡。
(c)图为净出⼝曲线。
在(a)图中,当利率从r1上升到r2时,净资本流出量将从F1减少到F2。
假如,资本项⽬原来是平衡的,这时将出现顺差。
为了保持国际收⽀平衡,根据45°线,净出⼝必须从减少到,按照净出⼝曲线,国民收⼊要从y1增加到y2。
这样,在保持国际收⽀平衡的条件下,利率和收⼊有两个对应点C和D,同理也可以找到其他对应点,把这些对应点连接起来便得到BP曲线。
如(d)图中的BP线所⽰:BP曲线上的每⼀点,都代表⼀个使国际收⽀平衡的利率和收⼊的组合。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推导

3
思考:
假若贬值前M ≠EX,要通过本 币贬值实现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 必须满足怎样的条件?
2016/10/30
IF DF-MS TABLE
4
若贬值前M ≠EX,
则只有当 EX EM
M 1 ,才有 B 0 E EX
因此,成功的本币贬值要求:
M EX EM 1 EX
2016/10/30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推导
设:
B:以外币计算的本国贸易差额(净出口) X:以本币计算的本国出口值 M:以外币计算的本国进口值 E:汇率(每单位本币折合的外币额)
则:B=EX﹣M 对上式求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E的函数)
B EX M X E E E E X M E M X (1 ) X E E M EX
2016/10/30 IF DF-MS TABLE
…①
1
设: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为EX,进口需求的 价格弹性为EM ,则:
E X EX ( ) X E M E EM E M
假定最初贸易是平衡的,即M=EX,则① 式变为:
B M X (1 EX EM EX ) X 1 E X EM E
2016/10/30
IF DF-MS TABLE
2
若:
EX + EM ﹤1,则
EX + EM =1,则 EX + EM ﹥1,则
B 0 E B 0 E B 0 E
此时,本币贬值才能改善国际收支。
B 0 由上可知:只有当EX + EM ﹥1,才有 E
,
2016/10/30
IF DF-MS TABLE
IF DF-MS TABLE
5
简述马歇尔勒纳条件

马歇尔勒纳条件1. 引言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分析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平衡的影响。
它由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和美国经济学家艾利·勒纳(Eli Heckscher)共同提出,旨在解释货币贬值或升值对贸易平衡的调节作用。
2. 汇率变动对贸易平衡的影响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它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竞争力和出口、进口商品价格。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时,该国的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更具竞争力,进口商品价格则相对上涨;相反,当货币升值时,出口商品价格上涨,进口商品价格下降。
汇率变动对贸易平衡产生影响的主要渠道有两个:第一是物价效应(price effect),即由于汇率变动引起出口、进口商品价格发生变化而导致贸易平衡发生改变;第二是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即由于汇率变动影响国内收入水平,从而影响贸易平衡。
3.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提出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或升值能否改善贸易平衡的一个判断条件。
具体来说,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发生贬值或升值时,只有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才能实现贸易平衡的改善。
4.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表述马歇尔勒纳条件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ηx + ηm > 1其中,ηx表示出口商品需求弹性;ηm表示进口商品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是指当价格发生变化时,需求量相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如果一个国家的出口、进口商品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则该国家在汇率变动后能够改善贸易平衡。
5. 解读马歇尔勒纳条件从公式中可以看出,马歇尔勒纳条件要求出口和进口商品需求对价格变动具有足够敏感度。
如果出口和进口商品需求不够灵敏,即需求弹性较小,那么汇率变动对贸易平衡的改善作用就会受到限制。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弹性的分析。
通过分析商品需求弹性,可以判断汇率变动对贸易平衡的影响。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正确理解及其在中国的检验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正确理解及其在中国的检验作者:何娟文来源:《金融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04期摘 ; 要:当前对马歇尔-勒纳(M-L)条件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很多误区,误解产生的原因在于将取相反数等同于取绝对值以及没有区分不同的汇率标价方法。
其正确表达式在直接标价法下为?浊x-?浊m >1,在间接标价法下为?浊x-?浊m<-1。
运用边界检验(BT)方法以及无约束误差修正模型(UECM)对我国进、出口方程进行检验和估计的结果表明,短期内M-L 条件不成立,长期满足该条件。
相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而言,国内外价格水平的变化是影响我国进、出口需求更重要的因素,将国内通胀率保持在一个稳定可控的水平上有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增长。
关 ;键 ;词:马歇尔-勒纳条件;经典贸易模型;边界检验;无约束误差修正模型中图分类号:F830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6-3544(2014)04-0015-07一、引言马歇尔-勒纳(M-L)条件是探讨从经常账户的均衡状态出发,一国货币贬值可以改善经常账户所需要的条件,通常将该条件表述为进出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
以?浊x表示出口品需求价格弹性,?浊m表示进口品需求价格弹性,则以数学公式表示为?浊x+?浊m>1。
尽管大量文献对这一条件的推导正确,但对这一条件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存在很多误区。
最大的误区就是将出口品需求价格弹性和进口品需求价格弹性分别取绝对值后相加,看是否大于1。
误解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将取相反数与取绝对值等同。
在推导过程中为避免弹性值出现负值,通常对其取相反数而将其转变为正值,因而有人将取相反数理解为取绝对值。
不论正数还是负数,其绝对值都是正值,但正数的相反数为负值,而负数的相反数为正值,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在进行理论推导时,负的弹性值取相反数和取绝对值的结果是一样的。
但实证研究的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完全一致,这个时候如果理论预期为负的弹性值而在实证研究中得出的结果为正值,则计算该条件时取相反数和取绝对值的结果就完全相反,因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马歇尔-勒纳条件及数学证明

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正文通过对商品进出口供求弹性的分析,研究汇率变动对贸易差额影响的国际收支理论。
产生和发展弹性分析法最早见于C.F.比克迪柯192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
英国经济学家J.V.罗宾逊围绕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研究了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在《就业理论论文集》(1937)中首次正式提出。
以后L.A.梅茨勒和A.P.勒纳等经济学家作了进一步发展。
后又经过F.麦克勒普和G.哈伯勒等人的努力,弹性分析法才成为国际收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内容弹性分析法首先假定:①其他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动对商品进出口数量和总额产生的影响;②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③充分就业,收入一定,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就是这些商品及其替代品的价格函数;④不考虑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⑤由于出口总值等于出口价格乘以出口数量,进口总值等于进口价格乘以进口数量,进出口值皆以外币表示。
在上述前提下,贬值能否成功地改善贸易收支,取决于商品进出口供给和需求弹性。
贬值改善贸易差额的充要条件用公式表示就是:(1)式(1)中,εx代表出口的供给弹性;ηx代表出口的需求弹性;εm代表进口的供给弹性;ηm 代表进口的需求弹性。
式(1)被称为马歇尔—勒纳—罗宾逊条件,简称马歇尔-勒纳条件。
由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一般规定为正数,因此从式(1)中可以推论,仅当出口需求缺乏弹性时,马歇尔—勒纳条件才没有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贬值反而会使贸易差额恶化。
马歇尔—勒纳条件有两种特殊的情况。
第一种是小国出口的需求弹性和进口的供给弹性无穷大,即,对式(1)取ηx和εm趋向无穷大的极限得出:(2)式(2)完全能够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因而,贸易差额可以改善。
第二种特殊情况则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马歇尔—勒纳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出口和进口的供给弹性都趋于无穷大,即,对式(1)再次取极限,则有:(3)或ηx+ηm>1。
从而,只有当出口与进口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贬值才会改善贸易差额。
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1)当 + >1 时,
>0
表示本币贬值就能使贸易收支
得以改善
2)当 + =1 时,
=0
状况不变
表示本币贬值,而贸易收支
3)当 + <1 时,
<0
况恶化
表示本币贬值,贸易收支状
含义:本币贬值后,一方面是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降,进口商品的本
币价格增加,贸易条件恶化;另一方面是出口量增加,进口量减少。贸
易收支是否改善取决于进出口数量的变动及其价格变动的对比关系。
1/4
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只有 + >1时,数量变动导致外汇收入的增加的幅度将超过价格 变动引起的外汇收入减少的幅度,从而使得国际收支得以改善。 三、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1、符号说明: 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
= 在马歇尔-勒纳基本假定下,当本国货币贬值时,出口品的本币价格不 变,则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品的价格下降,且下降的幅度等于货币 贬值的幅度,出口增加;对进口而言,当本币贬值而进口品的外币价格 不变时,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品价格上升,进口量下降。所以设:
出口需求函数 进口需求函数
Q( )
2/4
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若本币贬值能够使国际收支状况改善,即 E 越大,B 越大,这是一个增
函数,其导数大于 0.即
>0
1)
+
=
+
=
+
=(— )[1+ ]
=— [1+
]
其中
,出口弹性为负,所以
—
2) 根据供给完全弹性的假设,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不随汇率变动,所以
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学习资料

1、符号说明: 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
进口商品的外币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
出口商品的外币总额
进口商品
的外币总额 E 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汇率 E 越高,表示单位外
币能换取的本币越多,本币价值降低
外国对本国出口品的需
求价格弹性 2、推导过程:
国内对进口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的本币价格增加,贸易条件恶化;另一方面是出口量增加,进口量
减少。贸易收支是否改善取决于进出口数量的变动及其价格变动的
对比关系。只有 + >1 时,数量变动导致外汇收入的增加的幅度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将超过价格变动引起的外汇收入减少的幅度,从而使得国际收支得
以改善。
三、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精品文档
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这是由英国经济学家 A·马歇尔和美国经济学家 A.P.勒纳提出的关于 一国货币的贬值与该国贸易收支改善程度的关系。 一、基本假定: 1.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各生产要素的充分就业,eg.劳动力、资本 等)状态,即:收入不变而价格可灵活变动 2.进出口弹性趋于无穷大,即:进出口的价格不变,其供给可以无 限增加 3.不考虑国际间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与贸易收支 二、马歇尔-勒纳条件:
出口需求函数 进口需求函数
Q( )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若本币贬值能够使国际收支状况改善,即 E 越大,B 越大,这是一
个增函数,其导数大于 0.即
>0
1)
+
=
+
=
+
=(— )[1+
]
=— [1+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证明过程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推导过程我们知道,ML-condition是用来说明货币贬值与一国贸易收支改善程度的关系的。
也就是衡量经常账户中的贸易账户收支净额与货币贬值之间的关系。
设贸易收支净额为T X,汇率价格E为一单位外国货币可以兑换为本国货币的数额(即用本国货币来衡量T、X、M),X代表出口商品总额,M代表进口商品总额,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ηX= (E/X)(dx/dE);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ηM= -(E/M)(dM/dE)。
则由国际收支平衡表(见下表)贸易账户的记账方法可以知道:T X=X-E*M (1),对式(1)取全微分,得,dT X=dX-d(E*M)=dX-(EdM+MdE)=dX- EdM-MdE,推出:dT X/dE= dX/dE- EdM/dE-M,推出:dT X/dE= M[(1/M)(dX/de)- (E/ M )(dM/dE)-1] (2);又T X=X-E*M,在经常账户中的贸易账户收支平衡时,也即T X=0,可以得到:1/M=E/X (3);将式(3)代入式(2),得到:dT X/dE= M[(E/X)(dX/de)- (E/ M )(dM/dE)-1] (4);再将出口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ηX=(E/X)(dx/dE)、ηM= -(E/M)(dM/dE)代入式(4),于是得到dT X/dE= M(ηX+ηM -1)从而:(dT X/dE)( 1/M)= ηX+ηM -1最终:(dT X/dE)( E/X)= ηX+ηM -1 (5)于是,为了使得一国的贸易收支条件能通过货币贬值来得到改善,等式(5)的右边必须大于零,也即,ηX+ηM -1>0,推出:ηX+ηM>1注:/wiki/Marshall-Lerner_Condition中推导结果是:ηX-ηM>1(这是因为该文中没有区分出口商品弹性和进口商品弹性相对于本国来说的方向性影响,故中间的符号为减号,因此该文中的推导这个结果是没错的),这个结果可以写为ηX+|ηM|>1(该表的结构及数据来自于MBA智库百科)链接:/wiki/%E5%9B%BD%E9%99%85%E6%94%B6%E6%94%AF%E5%B9%B 3%E8%A1%A1%E8%A1%A8。
试论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实践探析

试论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实践探析精品文档试论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实践探析【论文关键词】人民币汇率;马歇尔,勒纳条件;国际贸易收支【论文摘要】汇率调控的功能在于优化国际收支状况,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上的,但由于得不到均衡汇率水平的完备信息,中央银行对汇率的调控变得非常低效,汇率的变动非常被动。
文章试图从国际贸易收支可持续的角度,利用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确定汇率变动的正确方向和经济可承受的变动幅度,进而为我国的汇率调控提供一种积极、有效的调控机制。
人民币汇率关系到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健康发展,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问题长期以来是我国经济界探讨的重大问题之一。
在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应该以购买力平价还是出口创汇平均成本来决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金中夏,1996)。
在改革开放后,人民币汇率改革市场化的取向逐渐成为理论界的共识,人们讨论更多的是汇率形成机制的体制安排(李扬,余维彬,2005),汇率制度设计的效率(陈平,王曦,2002),以及均衡汇率的存在性(金中夏,1996)等问题。
而对人民币汇率进行调控的客观依据,浮动空间的科学设置等具体操作层面上的问题研究尚少。
由1 / 11精品文档于得不到关于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完备信息,使得中央银行在汇率调控上显得效率低下,汇率变动相对于经济需要显得僵化、被动。
例如:在具体银行间外汇市场上遇到满仓性失衡时,中央银行将无法确定合理的交易空问在何处(陈平,王曦,2002)。
汇率调控的功能在于优化国际收支状况,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上的,而经常项目下的国际贸易收支的优化是国际收支优化的基石。
在国际贸易收支与汇率关系的理论中,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是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本文就是利用这一理论,从国际贸易收支的可持续性角度出发,寻求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客观依据,和汇率浮动的合理区间。
一、对于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的再认识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是指:在两国贸易收支均衡且出口供给弹性为无限大的前提下,如果两国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则一国货币贬值会产生正的贸易差额。
国际经济学第14章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

“J曲线效应”(J Curve effect):一国的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 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 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如果用横轴表示时间,用纵轴表 示贸易收支的变动,那么贸易收支对货币贬值的反应曲线形状类似 英文大写字母J,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 故名J曲线效应。 顺差 货币贬值初期,由于出 口价格降低但出口数量 却未能同步增加,因而 导致总的出口收入反而 降低,使得国际收支状 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 过一段时间,汇率贬值 引起的出口价格降低使 得出口数量大幅度上升, 国际收支状况逐步改善, 达到汇率贬值的效果。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本章结束
Logo
四、弹性论的缺陷
弹性论假定本币贬值只改变贸易双方的相对价格,而不改变其国 内的价格。这种假定显然并不合理。因为在实际情况中,往往本 币贬值必然会导致国内价格上涨,从而促使国内生产成本提高, 出口竞争力下降。 (1)随着本币的贬值,那些必须依赖进口的中间品与最终品的价 格会跟着上升,前者将直接增加依靠进口中间品来生产最终出口 品的厂商的生产成本,后者则会造成工资上升从而使所有厂商的 成本趋于提高。 (2)贬值促成出口增加促使相关资源向贸易部门转移,从而减少 非贸易品生产部门的可用资源,随之导致非贸易品供给量的下降 与价格的上升,进而对社会一般物价水平产生强大的上升推动力。
出口产品需求弹性与进口产品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货 币贬值可以改善国际收支。
二、货币贬值的时滞与J曲线效应
尽管由于货币贬值可以相对降低本国商品在外国市场上的价格,但 在通常情况下,一国的货币贬值并不会立即引起贸易收入增加,这 是因为:(1) 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商品的新价格的信息还不 能立即为需求方所了解,即存在认识时滞;(2) 存在着决策时 滞,即供求双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判断价格变化的重要性;(3) 供给方国内对商品和劳务的供应不能立即增加,即生产时滞;(4) 供给方和需求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处理以前的存货,即存在取代时滞; (5) 把商品运经国际市场还需一段时间,即存在着交货时滞。
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 在马歇尔-勒纳基本假定下,当本国货币贬值时,出口品得本币价格不 变,则以外币表示得本国出口品得价格下降,且下降得幅度等于货币贬 值得幅度,出口增加;对进口而言,当本币贬值而进口品得外币价格不 变时,以本币表示得进口品价格上升,进口量下降。所以设:
出口需求函数 进口需求函数
Q( )
若本币贬值能够使国际收支状况改善,即 E 越大,B越大,这就是一个增
函数,其导数大于0、即
>0
1)
+
=
+
=
+
=(— )[1+ ]
=— [1弹性为负,所以
—
2) 根据供给完全弹性得假设,进口商品得外币价格不随汇率变动,所以
为常数,
上式=0+
= = = =
=
其中 =—
,需求弹性为负,所以 〉0
· <0
根据其前提,
,所以
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这就是由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与美国经济学家 A。P、勒纳提出 得关于一国货币得贬值与该国贸易收支改善程度得关系。 一、基本假定: 1.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各生产要素得充分就业,eg.劳动力、资本等)状 态,即:收入不变而价格可灵活变动 2、进出口弹性趋于无穷大,即:进出口得价格不变,其供给可以无限增 加 3。不考虑国际间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与贸易收支 二、马歇尔—勒纳条件:
本币价格增加,贸易条件恶化;另一方面就是出口量增加,进口量减少。
贸易收支就是否改善取决于进出口数量得变动及其价格变动得对比
关系。只有 + >1 时,数量变动导致外汇收入得增加得幅度将超过 价格变动引起得外汇收入减少得幅度,从而使得国际收支得以改善。 三、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马歇尔勒纳条件与弹性分析法

在没有国际资本流动的假定下,国际收支B等于贸易收支:
(2)
其中Px为出口商品以本币表示的价格,PM为进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并假定这些价格不变。
如果本币贬值,即r增加时,dB>0,则本币贬值能起到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
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加以研究,而且还对补会主义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问题近行了分析,她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研究趋于完整.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她的父亲为弗雷德里克·巴顿·莫里斯,英国陆军少将。192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格顿学院,随后与经济学家奥斯丁·罗宾逊(Austin Robinson)结婚。她最早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一员,但在认识凯恩斯之后,改变了她的想法。1933年,她出版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是最早对于独占性竞争与不完全竞争提出经济学理论的学者之一,并因之闻名于西方经济学界。30年代初,由她和卡恩等人组成“凯恩斯学术圈”,对于促进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形成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问世后,、罗宾逊高度评价了这一著作,并写了许多阐述凯恩斯理论的著作和文章,成了一个重要的凯恩斯主义者。经济大萧条时期,她是最早在大学中教授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经济学者之一。
二、理论假设前提:
1.局部均衡:进出口值由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和进出口量决定,其他影响进出口的因素,如消费者的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等都不变;
2.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进出口的价格不因需求的增加而上涨,也不因需求的减少而下降(贬值国是小国);(假定一国非充分就业,拥有足够的闲置生产资源使出口商品的供给具有完全弹性)
国际经济学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

dA=adY+dAd ,d(CA)=(1-a)dY-dAd 。所以贬值对贸易差额的影 响包括两部分,即贬值的收入效应(1-a)dY及贬值的吸收效应(直 接效应)dAd。只有当(1-a)dY>dAd时,贸易收支方能得到改善。 1、贬值的收入效应:
(1)闲置资源效应(Idle Resources Effect):即当一国生产要素 尚未被充分利用而存在闲置的生产能力时,由贬值引起的出口需 求上升就可能进而引发产量扩大,使国民收入增加,但同时也引 致国内吸收(投资和消费)的增加,其最终效果取决于贬值的收 入效应(1-a)dY是正还是负,而这又取决于边际吸收倾向。 A.若a <1,则(1-a)dY >0,国内吸收的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 贸易收支得到改善; B.若a >1,则(1-a)dY <0,国内吸收的增加大于国民收入的增加, 于是贸易收支进一步恶化; C.若a =1,则(1-a)dY =0,贬值不产生收入效应,从而不影响贸 易收支。
(1cm )YCIGXM
Y(1c1m )(CIGXM )
1
1 称为开放条件下的收入乘数。
1cm sm
I 、 G及X均为外生变量,它们共同决定了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但 I的变化涉及一国货币政策的调整,而这种调整又会影响价格变动, 这不符合凯恩斯模型的初始假设,因此我们这里只讨论G与X的变 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效应。
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的基本思想:贸易收支顺差意味着国民收入大 于国内吸收,逆差则相反。因此,当一国贸易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 可通过改变国民收入或国内吸收的办法来加以调节。
对上式两边进行微分可得:d(CA)=dY—dA
由上式可知,货币贬值对贸易差额的影响效果取决于其对国民收入 和吸收的影响效果的比较。 其中货币贬值对吸收的影响可分解为两部分: (1) 是贬值后收入变动对吸收的影响,即为收入变动的“引致支 出”效应,该效应可表示成adY,a为边际吸收倾向,它等于边际消 费倾向与边际投资倾向之和; (2) 是除收入变动影响之外的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效应,该效 应可表示为dAd。两种效应之和等于货币贬值对吸收的净影响效应。
简述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含义及产生的原因

简述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含义及产生的原因
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是指一个国家货币贬值或升值所引起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变化的条件。
它的基本意义是:如果这个国家货币贬值(升值),那么出口的总额增加(减少)的幅度和进口的总额减少(增加)的幅度之和大于等于1,那么就可以用贬值(升值)的方式改善国际收支。
简而言之,就是汇率变动时,出口与进口的价格弹性之和是否大于1,从而判断是否会对该国的贸易平衡产生影响。
这一条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国际贸易相互关联,通常而言,贸易伙伴之间的商品代替性越大,市场牵制越强,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
同时,当一个国家货币贬值时,该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会相应下降,而进口商品的价格会上涨,这将会改变该国的贸易竞争力,从而影响该国的进出口量。
因此,如果一个国家出口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都很高,那么当该国的货币贬值(升值)时,出口增加(减少)和进口减少(增加)的幅度都很大,就可能对该国的贸易平衡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马歇尔-勒纳条件还涉及到汇率决策的问题。
在决策时,政策制定者应该考虑到经济体的出口和进口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弹性,从而制定出更加适合的汇率政策。
此外,在国际市场中,外汇市场的压力和投资规模也将影响一个国家在外汇市场上获得的资金数量。
总之,马歇尔-勒纳条件是一个关键的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货币贬值或升值是否有助于改善国际贸易平衡。
通过分析出口和进口的价格弹性,政策制定者可以更准确地制定出汇率政策,这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处理国际贸易。
弹性分析的模型及马歇尔推导过程

弹性分析的模型及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推导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有如下假定:1、没有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只包括贸易收支;2、只考虑货币贬值对贸易差额的影响;3、贸易商品的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4、产出和就业保持不变,进出口商品需求就是商品价格的函数;5、国际收支调整过程能够瞬间完成(不存在J曲线效应);6、以贸易收支平衡作为分析的起点;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的模型¬:B = Vx –Vm = Px*X –Pm*M (1)B代表国际收支,Vx与Vm分别代表以外币表示的出口额与进口额,Px*与Pm*分别代表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X与M分别表示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数量。
将(1)式全微分,可以推得:dB/Vm = Vx/Vm (dPx*/Px* + dX/X) –(dPm*/Pm* + dM/M) (2) ­令Ex与Em分别代表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Sx与Sm分别代表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Px与Pm分别表示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R为汇率(直接标价法)。
则:Ex = -dX/X / dPx*/Px* (3)Em = - dM/M / dPm/Pm (4)Sx = dX/X / dPx/Px (5)Sm = dM/M / dPm*/pm* (6)又因为外币价格与国内价格的关系为Pm = Pm* R,Px = Px* R,则dPm/Pm = dPm*/Pm* + dR/R (7)dPx/Px = dPx*/Px* + dR/R (8)解方程组(3)、(4)、(5)、(6)、(7)、(8),可得dPx*/Px* = - Sx/(Ex+Sx) dR/R (9)dPm*/Pm* = - Em/(Em+Sm) dR/R (10)dX/X = ExSx/(Ex+Sx) dR/R (11)dM/M = - EmSm/(Em+Sm) dR/R (12) ®将(9)、(10)、(11)、(12)带入(2)式,经过简化可得dB/Vm = [ Vx/Vm (Ex –1)/(Ex/Sx+1) + Em(1+1/Sm) / (Em/Sm+1) ] dR/R (13) ¯根据假设:贬值前贸易收支平衡,则Vx = Vm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则Sx = Sm = ∞故(13)式又可以化为:dB/Vm = (Ex + Em –1) dR/R (14)如果Ex+Em>1,则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这是由英国经济学家A ·马歇尔和美国经济学家A.P .勒纳提出的关于一国货币的贬值与该国贸易收支改善程度的关系。
一、基本假定:
1.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各生产要素的充分就业,eg.劳动力、资本等)状态,即:收入不变而价格可灵活变动
2.进出口弹性趋于无穷大,即:进出口的价格不变,其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3.不考虑国际间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与贸易收支
二、马歇尔-勒纳条件:
D x 表示他国对贬值国的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D m 表示进口需求弹性、CA 表示经常账户、
E 表示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
1)当D x +D m >1时,d CA d E
⁄>0 表示本币贬值就能使贸易收支得以改善
2)当D x +D m =1时,d CA d E
⁄=0 表示本币贬值,而贸易收支状况不变
3)当D x +D m <1时,d CA d E
⁄<0 表示本币贬值,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含义:本币贬值后,一方面是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降,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增加,贸易条件恶化;另一方面是出口量增加,进口量减少。
贸易收支是否改善取决于进出口数量的变动及其价格变动的对比关系。
只有D x +D m >1时,数量变动导致外汇收入的增加的幅度将超过
价格变动引起的外汇收入减少的幅度,从而使得国际收支得以改善。
三、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1、符号说明:P X 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P M 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Q X 出口商品数量Q M 进口商品数量p x 出口商品的本币价格p m 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V X 出口商品的外币总额V M 进口商品的外币总额 E 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汇率E 越高,表示单位外币能换取的本币越多,本币价值降低D X 外国对本国出口品的需求价格弹性D M 国内对进口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2、推导过程:
出口商品外币总额V X =P X Q X
进口商品外币总额V M =P M Q M
外币表示的贸易差额 B=V X −V M =P X Q X −P M Q M
P X =p x E ⁄P M =p m E ⁄
在马歇尔-勒纳基本假定下,当本国货币贬值时,出口品的本币价格不变,则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品的价格下降,且下降的幅度等于货币贬值的幅度,出口增加;对进口而言,当本币贬值而进口品的外币价格不变时,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品价格上升,进口量下降。
所以设:
出口需求函数Q X =Q (P X )=Q (p x E ⁄)
进口需求函数Q M =Q (p m )=Q (EP M )
若本币贬值能够使国际收支状况改善,即E 越大,B 越大,这是一个增函数,其导数大于0.即
d B d E =d V X d E −d V M d E >0 1)
d V X d E =Q X d P X d E + P X d Q X d E
=Q X d p x E ⁄d E + P X d Q(P X
)d E
=Q X (—p x
E ) + P X d Q X d P X d p x E
⁄d E
=(—p xQ X E 2)[1+P X Q X d Q X d P X ] =—V X E [1+d Q X Q X ⁄d P X P X ⁄] 其中d Q X Q X ⁄d P X P X ⁄=|D X |,出口弹性为负,所以d V X d E =—V X E [ 1−D X ] 2) d V M d E =Q M d P M
d E + P M d Q M
d E
根据供给完全弹性的假设,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不随汇率变动,所以P M 为常数,d P M =0
上式=0+P M d Q (p m )
d E
=P M d Q M d p m ·d p m d E
=P M d Q M d p m ·d EP M d E =P M
d Q M d p m
·P M =p m Q M d Q M d p m ·V M E
=d Q M Q M ⁄d p m p m ⁄·V M E 其中d Q M Q M ⁄d p m p m ⁄=|D M |,需求弹性为负,所以d V M d E =V M E (−D M )
d B
d E
=—V X E [ 1−D X ]−V M E (−D M )>0 V X E [ 1−D X ]−V M E ·D M < 0
V X M
[ 1−D X ]−D M <0
=1,所以1−D X−D M<0 ,D X+D M>1根据其前提,V X
V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