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版中医儿科证型整理
中医儿科学学证型
中医儿科学学证型中医儿科学学证型,听起来有点拗口对吧?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中医的眼光来看孩子的身体状态,分析他们的症状,找出根源,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调理和治疗。
这可是我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智慧呢!说起中医儿科,大家可能会想,哎呀,这个是不是都得吃些苦口良药啊,或者用一些不太好闻的中药汤剂?不一定哦!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就是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治疗,千万别一棍子打死。
小孩子的身体比较特殊,免疫力差,容易得病,不同的症状背后也有不同的原因,这时候中医的独特视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比如,咱们常见的小儿感冒,可能大家一想到就觉得是病毒来的,赶紧吃药打针,来个快速解决。
但根据中医的理论,感冒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风寒、风热,也可能是湿气重。
如果孩子着凉了,喉咙肿痛,鼻涕黄绿,那就可能是风热感冒;如果只是打喷嚏、流清水鼻涕,而且喜欢待在温暖的地方,那很可能是风寒感冒。
知道了这些区别,医生就能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来缓解症状,甚至不用用抗生素。
这不是很棒吗?而且中药的味道嘛,孩子们可能会挑挑鼻子,但其实慢慢喝下来,调理好了,身体棒棒的,免疫力也自然提升,什么小病小痛都能自愈。
再说说中医的“气血阴阳”理论。
听起来是不是很高大上?其实就是说,孩子身体的“气”是不是足够,血是不是流通,阴阳是不是平衡。
很多时候,孩子免疫力差,感冒不断,可能就是“气虚”或者“阴虚”了。
中医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这个意思就是,气和血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气虚的孩子常常容易感冒,精力不集中,脸色发白;血虚的孩子则皮肤干燥,容易疲劳,眼睛也容易发红。
通过调理脾胃,增强气血,中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对抗外界的侵袭,身体的“抗战能力”大大提高。
你看吧,咱们说中医真是讲究调理,抓住根源,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医的“整体观”。
我们常常听到“病从口入”这句话,尤其是孩子,胃口不太好,吃了凉的东西,肚子不舒服,拉肚子或者便秘,弄得家长心急如焚。
中医儿科学辨证论治汇总,熟记它,为自己的孩子把关!
中医儿科学辨证论治汇总,熟记它,为自己的孩子把关!一、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辨证论治:(1)湿热熏蒸证——治法:清热利湿退黄;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证——治法:温中化湿退黄;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味。
(3)瘀积发黄证——治法:化瘀消积退黄;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二、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硬肿症的中医辨证论治:新生儿硬肿症首先辨别虚与实。
阳虚者以益气温阳为主,寒实者以温经通络为主。
寒凝血滞证——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阳气虚弱证——治法:益气温阳,通经活血;方药:参附汤加减。
呼吸系统疾病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论治:(1)主证风寒感冒——治法:辛温解表;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感冒——治法:辛凉解表;方药:银翘散加减。
暑邪感冒——治法:清暑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时邪感冒——治法: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2)兼证夹痰——治法: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用三拗汤、二陈汤加减。
风热夹痰证加用桑菊饮加减。
夹滞——治法:解表兼以消食导滞;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保和丸加减。
夹惊——治法:解表兼以清热镇惊;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加减。
另服小儿回春丹或小儿金丹片。
二、小儿肺炎小儿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1.常证风寒闭肺证——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方药:华盖散加减。
风热闭肺证——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闭肺证——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毒热闭肺证——治法:清热解毒,泻肺开闭;方药: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阴虚肺热证——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肺脾气虚证——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化痰;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2.变证心阳虚衰证——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中医儿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
中医儿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摘要:一、引言二、中医儿科常见病证概述1.呼吸系统疾病2.消化系统疾病3.泌尿系统疾病4.神经系统疾病5.心血管系统疾病6.皮肤疾病7.传染性疾病三、中医儿科辨证思路与方法1.四诊合参1.望诊2.听诊与问诊3.闻诊4.切诊2.八纲辨证1.阴阳辨证2.表里辨证3.寒热辨证3.脏腑辨证1.心肝辨证2.肺脾辨证3.肝肾辨证4.肺胃辨证5.脾胃辨证6.大肠辨证四、典型病证辨证分析1.感冒2.肺炎喘嗽3.腹痛4.泄泻5.厌食6.汗证7.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五、中医儿科治疗原则与方法1.治疗原则1.清热解毒2.滋阴养血3.调理脾胃4.疏肝理气2.治疗方法1.中医药治疗2.针灸治疗3.推拿治疗4.拔罐治疗六、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医儿科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疗效。
中医儿科疾病种类繁多,诊治方法独具特色。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儿科优势,提高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水平,本文对中医儿科常见病证的辨证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二、中医儿科常见病证概述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肺炎、哮喘、咳嗽、鼻炎等。
2.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腹泻、呕吐、厌食、腹痛等。
3.泌尿系统疾病: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频等。
4.神经系统疾病:惊风、癫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
5.心血管系统疾病:小儿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等。
6.皮肤疾病:湿疹、过敏性紫癜、牛皮癣等。
7.传染性疾病:流感、水痘、腮腺炎等。
三、中医儿科辨证思路与方法1.四诊合参四诊合参是中医辨证的基础,包括望诊、听诊与问诊、闻诊和切诊。
望诊主要观察患儿的面色、舌质、舌苔、精神状态等;听诊与问诊重点了解患儿的咳嗽、喘息、发热、腹痛等症状;闻诊关注患儿的口气、汗味、尿味等;切诊主要包括脉象和腹诊。
2.八纲辨证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包括阴阳辨证、表里辨证、寒热辨证和虚实辨证。
阴阳辨证判断疾病的性质;表里辨证判断病位;寒热辨证判断病性;虚实辨证判断邪正关系。
中医儿科病证
泄泻
01 02
伤食泻
症见脘腹胀满,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泻物酸臭如败卵,或夹有不消化 食物,口臭纳呆,多伴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滑。治以消食导滞,和 中止泻。
风寒泻
症见大便清稀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 ,咳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治以疏风散寒,化湿止泻。
03
湿热泻
症见泻下稀薄如水样,色黄而臭,或见少许黏液,腹部时感疼痛,食欲
诊断依据
主要根据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结合儿童生理病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治疗原则及预后评估
治疗原则
以调整脏腑功能、祛除病因、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因人 因时因地制宜。
预后评估
根据病情轻重、治疗是否及时得当以及患儿体质等因素综合评估预后。一般来说 ,轻证预后良好,重证或治疗不当则预后较差。同时,家长应密切配合治疗,注 意调护,以促进患儿康复。
针灸治疗原理和操作方法
治疗原理
针灸治疗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中医儿科病证 中,针灸常用于治疗小儿腹泻、消化不良、遗尿、近视等病症。
操作方法
针灸操作需由专业医师进行,根据患儿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针刺手法。常用手法包括捻转、提插、刮法 等,以刺激穴位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为度。同时,医师还需掌握针刺深度、留针时间等要素,以确保治疗 安全有效。
02 维持家庭清洁卫生,减少病菌滋生和传播 。
03
避免孩子接触二手烟、化学物品等有害物 质。
04
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愉快的家庭 氛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推拿按摩
运用推拿按摩手法,如按揉膻中、肺俞等穴位,以宽胸理气、平喘止 咳。
中医儿科常见病证辨证要点
中医儿科常见病证辨证要点哎呀,家里有了小宝宝,做父母的真的是操碎了心啊!别看孩子们一天天的蹦蹦跳跳,娇嫩的小身板背后可是藏着不少小毛病的。
比如咳嗽、拉肚子、发热等等,往往让家长们焦头烂额,怎么办呢?这时,中医儿科就能派上大用场了!你看,中医讲究的是“辨证论治”,不同的病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以光凭症状是不够的,得先搞清楚病因,看看是热的、寒的,还是湿的、虚的,弄明白了,才能对症下药。
这就像做菜,食材不同,调料不同,结果当然也大不相同了。
咳嗽这一块,哎呦喂,孩子一咳嗽,家长们立刻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中医说,咳嗽并不是单纯的“嗓子发痒”那么简单。
咳嗽分好多种呢!有的是风寒引起的,有的则是风热作怪。
风寒咳嗽,孩子可能还伴随着鼻塞、发冷、咳嗽有痰、声音沉闷,就像是感冒了那样。
而风热咳嗽嘛,则表现为喉咙干痒,咳得厉害,痰黄而粘,舌头可能红,舌苔黄,这种情况下可不能乱用药,得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治!要是风寒引起的咳嗽,可能需要用一些温补的药物,驱寒解表;风热的咳嗽,则可能需要清热解毒的药,既要看症状,又得考虑孩子的体质,像这样的治疗就得“因人而异”了。
再说到发热,哎呀,发热是个常见的症状,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发烧就吓得不轻。
其实呢,中医怎么看发热,是要根据孩子发烧的表现来辨别的。
发热可以分为外感和内伤,外感就像是咳嗽那样,外面风寒邪气入侵了,孩子的体质本来就弱一些,这时候就容易发烧;内伤则可能是脾胃不和,消化不好,或者是阴虚火旺,发热也不同。
中医特别讲究体质差异,如果孩子有脾虚的表现,发烧也就可能比较久;如果是阴虚,发烧时面色可能会显得有点苍白,出汗多。
这时候,家长们可别急着用退烧药,得先想办法清除体内的“邪气”,才能让孩子恢复得更好。
说到肠胃问题,孩子拉肚子也是个常见的头疼事。
其实啊,拉肚子有时候是因为天气热,孩子着凉了;有时候则是脾胃不和,消化不好,吃了不干净的东西。
中医说,脾胃不和的人,食物一进入肚子就容易“乱走”,那拉肚子的事儿也就跟着来了。
中医儿科学证型
第一节苔怯1.肾精薄弱——益精充髓,补肾温阳——补肾地黄丸2.脾肾两虚——健脾益肾,温运脾阳——宝元汤第二节硬肿证1.寒凝血涩——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当归四逆汤2.阳气虚衰——益气温阳,通经活血——参附汤第三节胎黄1.湿热郁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3.气滞瘀积——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1.胎黄动风——平肝熄风,利湿退黄——羚角钩藤汤2.胎黄脱虚——大补元气,温阳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第一节感冒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4.时邪感冒——清热解暑——银翘散和普济消毒饮第二节咳嗽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金沸草散2.风热犯肺——疏风解热,宣肺止咳——桑菊饮1.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2.痰湿咳嗽——化痰燥湿止咳——三拗汤合二陈汤3.气虚咳嗽——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六君子汤加味4.阴虚咳嗽——养阴润肺,兼清余热——沙参麦冬汤第三节肺炎喘嗽1.风寒闭肺——辛温开肺,化痰止咳——华盖散加减2.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3.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4.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5.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6.肺脾气虚——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人参五味子汤1.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2.内陷厥阴—平肝熄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第四节哮喘发作期1.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2.热性哮喘—清肺涤痰,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3.外寒内热—解表清里,定喘止咳—大青龙汤加减4.肺实肾虚—泻肺补肾,标本兼顾—苏子降气汤(上甚)射干麻黄汤合都气丸(下虚) 缓解期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肺固表—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2.脾肾阳虚——健脾温肾,固摄纳气——金匮肾气丸3.肺肾阴虚——养阴清热,补益肺肾——麦味地黄丸第一节鹅口疮1.心脾积热——清心泄脾——清热泻脾散2.虚火上浮——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第二节口疮1.风热乘脾——疏风散火,清热解毒—银翘散2.心火上炎——清心凉血,泻火解毒—泻心导赤汤3.虚火上炎——滋阴降火,引火归原—知柏地黄汤加肉桂第三节呕吐1.乳食积滞——消乳消食,和胃降逆——消乳丸/保和丸2.胃热气逆——清热泻火,和胃降逆——黄连温胆汤3.脾胃虚寒——温中散寒,和胃降逆——丁萸理中汤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解肝煎第四节腹痛1.腹部中寒——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养脏汤2.乳食积滞——消食导滞,行气止痛——香砂平胃散3.胃肠结热——通腑泄热,行气止痛——大承气汤4.脾胃虚寒——温中健脾,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和理中汤5.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少腹逐瘀汤第五节泄泻1.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2.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3.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4.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5.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1.气阴两伤——益气养阴,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2.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第六节厌食1.脾运失健——调和脾胃,运脾开胃——不换金正气散2.脾胃气虚——健脾益气,佐以助运——异功散加味3.脾胃阴虚——滋脾养胃,佐以助运——养胃增液汤第七节积滞1.乳食内积——消乳化食,和中导滞——消乳丸/保和丸2.脾虚夹积——健脾助运,消食化滞——健脾丸第八节疳证1.疳气——调脾健运——资生健脾丸加减2.疳积——消积理脾——肥儿丸3.干疳——补益气血——八珍汤1.眼疳——养血柔肝,滋阴明目——石斛夜光丸2.口疳——清心泻火,滋阴生津——泻心导赤散3.疳肿胀——健脾温阳,利水消肿—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第九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1.脾胃虚弱——健运脾胃,益气养血——六君子汤2.心脾两虚——补脾养心,益气生血——归脾汤3.肝肾阴虚——滋养肝肾,益精生血——左归丸4.脾肾阳虚——温补脾肾,益阴养血——右归丸第一节夜啼1.脾寒气滞——温脾散寒,行气止痛——乌药散和匀气散2.心经积热——清心导赤,泻火安神——导赤散3.惊恐伤神——定惊安神,补气养心——远志丸第二节汗证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合牡蛎散2.营卫失调——调和营卫——黄芪桂枝五物汤3.气阴亏虚——益气养阴——生脉散4.湿热迫蒸——清热泻脾——泻黄散第三节病毒性心肌炎1.风热犯心—清热解毒,宁心复脉——银翘散2.湿热侵心—清热化湿,宁心复脉——葛根芩连汤3.气阴亏虚—益气养阴,宁心复脉——炙甘草汤和生脉散4.心阳虚弱—温振心阳,宁心复脉——桂甘龙牡汤5.痰瘀阻络—豁痰化瘀,宁心通络—瓜蒌薤白半夏汤和失笑散第四节注意力缺陷多动症1.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平肝潜阳——杞菊地黄丸2.心脾两虚—养心安神,健脾益气——归脾汤和甘麦大枣汤3.痰火内扰—清热泻火,化痰宁心——黄连温胆汤第五节多发性抽搐症1.气郁化火——清肝泻火,熄风镇惊——清肝达郁汤2.脾虚痰聚——健脾化痰,平肝熄风——十味温胆汤3.阴虚风动——滋阴潜阳,养肝熄风——大定风珠第六节急惊风1.风热动风——疏风清热,息风定惊——银翘散2.气营两燔——清气凉营,息风开窍——清瘟败毒饮3.邪陷心肝——清心开窍,平肝息风——羚角钩藤汤4.湿热疫毒——清化湿热,解毒息风—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5.惊恐惊风——镇惊安神,平肝熄风——琥珀抱龙丸慢惊风1.脾虚肝亢——温中健脾,缓肝理脾——缓肝理脾汤2.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回阳救逆——固真汤和逐寒荡惊汤3.阴虚风动——育阴潜阳,滋肾养肝——大定风珠第七节癫痫1.惊痫——镇静安神——镇惊丸2.痰痫——豁痰开窍——涤痰汤3.风痫——息风止痉——定痫丸4.瘀血痫——化瘀通窍——通窍活血汤5.脾虚痰盛——健脾化痰——六君子汤6.脾肾两虚——补益脾肾——河车八味丸第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1.风水相搏—疏风宣肺,利水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苓2.湿热内侵—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3.邪陷心肝—平肝泻火,清心泻火—龙胆泻肝汤合羚角钩藤汤4.水凌心肺—泻肺逐水,温阳扶正—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5.水毒内闭—通腑泄浊,解毒利尿—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1.阴虚邪恋—滋阴补肾,兼清余热—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2.气虚邪恋—健脾益气,兼化湿浊—参苓白术散第二节肾病综合征本证1.肺脾气虚—益气健脾,宣肺利水—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2.脾肾阳虚—温肾健脾,化气行水—真武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肾阳虚)实脾饮(脾阳虚)3.肝肾阴虚—滋阴补肾,平肝潜阳—知柏地黄丸4.气阴两虚—益气养阴,化湿清热—六味地黄丸加黄芪标证1.外感风邪—外感风寒,辛温宣肺祛风—麻黄汤—外感风热,辛凉宣肺祛风—银翘散2.水湿——一般从主证治法——防己黄芪汤合己椒苈黄丸3.湿热——上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中清热解毒,化浊利湿——甘露消毒饮——下清热利湿——八正散4.血瘀——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5.湿浊——利湿降浊——温胆汤第三节尿频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通利膀胱——八正散2.脾肾气虚——温补脾肾,升提固摄——缩泉丸3.阴虚内热——滋阴补肾,清热降火——知柏地黄丸第四节遗尿1.肺脾气虚——益肺健脾,培元固涩——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2.肾气不固——温补肾阳,固涩小便——菟丝子散3.心肾失交——清心滋肾,安神固月孚——交泰丸合导赤散4.肝经湿热——清热利湿,泻肝止遗——龙胆泻肝汤第五节五尺五软1.肝肾亏虚——补肾填髓,养肝强筋——加味六味地黄丸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调元散3.痰瘀阻滞——涤痰开窍,活血通络—通窍活血汤合二陈汤第一节麻疹顺证1.邪犯肺卫(初热期)—辛凉透表,清宣肺卫——宣毒发表汤2.邪入肺胃(出疹期)—清凉解毒,透疹达邪——清解透表汤3.阴津耗伤(收没期)—养阴益气,清解余邪——沙参麦冬汤逆证1.邪毒闭肺——宣肺开闭,清热解毒——麻杏石甘汤2.邪毒攻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清咽下痰汤3.邪陷心肝——平肝熄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第二节幼儿急疹1.邪于肌表——解表清热——银翘散2毒透肌肤——清热生津——银翘散合养阴清肺汤第三节风疹1.邪犯肺卫——疏风解表清热——银翘散2.邪入气营——清气凉营解毒——透疹凉解汤第四节猩红热1.邪侵肺卫——辛凉宣透,清热利咽——解肌透痧汤2.毒炽气营——清气凉营,泻火解毒——凉营清气汤3.疹后阴伤——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沙参麦冬汤第五节水痘1.邪伤肺卫——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2.邪滞气营——清气凉营,解毒化湿——清胃解毒汤第六节手足口病1.邪犯肺脾——宣肺解表,清热化湿——甘露消毒丹2湿热蒸盛——清热凉营,解表利湿——清瘟败毒饮第七节流行性腮腺炎1.邪犯少阳——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2.热毒壅盛——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1.邪陷心肝——清热解毒,熄风开窍——清瘟败毒饮2.毒窜睾腹——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第八节流行性乙型脑炎1.邪犯卫气——辛凉解表,清暑化湿——新加香薷饮白虎汤2.邪炽气营——清气凉营,泻火涤痰——清瘟败毒饮3.邪入营血——凉血清心,增液潜阳—犀角地黄汤合增液汤1.阴虚内热——养阴清热——青蒿鳖甲丸合清络饮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黄芪桂枝五物汤3.痰蒙清窍——豁痰开窍——涤痰汤4.痰火内扰——涤痰泻火——龙胆泻肝汤5.气虚血瘀——益气养阴,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6.风邪留络——搜风通络,养血舒筋——止痉散第九节百日咳1.邪犯肺卫(初咳)—疏风祛邪宣肺止咳—三拗汤加味2.痰火阻肺(痉咳)—清热涤痰镇咳—桑白皮汤合葶枣泻肺汤3.气阴耗伤(恢复)养阴润肺益气健脾—沙参麦冬少人参五味子汤第一节夏季热1.暑伤肺胃——清暑益气,养阴生津——王氏清暑益气天2.上盛下虚——温补肾阳,清心护阴——温下清上汤第二节紫癜1风热伤络——疏风散邪,清热凉血——连翘败毒散2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加味3气不摄血——健脾养心,益气摄血——归脾汤4阴虚火炎——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大补阴丸第三节川崎病1.卫气同病——心凉透表,清热解毒——银翘散2.气营两燔——清气凉营,解毒化瘀——清瘟败毒饮3.气阴两伤——益气养阴,清解余热——沙参麦冬汤第四节佝偻病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肺固表——人参五味子汤2.脾虚肝旺——健脾助运,平肝熄风——益脾镇惊散3.肾精亏损——补肾填精,佐以健脾——补肾地黄丸。
中医儿科证型主方速记歌诀
中医儿科证型主方速记歌诀一、引言中医儿科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儿科疾病注重辨证施治,其中证型主方是治疗儿童疾病中的重要方法。
为了便于医生记忆和运用,研究者总结了一些中医儿科证型主方速记歌诀,有助于医生在临床实践中迅速诊断和综合运用方剂。
二、常见的中医儿科证型主方速记歌诀1. 外感热病证型主方速记歌诀•证型:风热感冒•速记歌诀:葛根黄芩黄连汤•方剂成分:葛根、黄芩、黄连•证型:风寒感冒•速记歌诀:麻杏石甘汤•方剂成分:麻黄、杏仁、石膏、甘草•证型:温病里急后重•速记歌诀:银翘散•方剂成分:银花、连翘、知母2. 脾胃病证型主方速记歌诀•证型:脾胃虚弱、食积胀满•速记歌诀:半夏泻心汤•方剂成分:半夏、黄连、生姜、大枣、人参•证型:脾胃气虚、食欲不振、腹泻•速记歌诀:理中丸•方剂成分:白术、茯苓、半夏、人参、干姜、甘草•证型:脾胃湿热、腹泻、口渴•速记歌诀:升中益气汤•方剂成分:升麻、黄芩、人参、白术、陈皮、甘草3. 气血虚证型主方速记歌诀•证型:气虚体弱、乏力疲倦•速记歌诀:四物汤•方剂成分:当归、熟地、白芍、川芎•证型:气虚脾胃不和、食欲减退•速记歌诀:小建中汤•方剂成分: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甘草•证型:血虚心悸失眠•速记歌诀:养心安神汤•方剂成分:黄芪、当归、大枣、远志、茯苓、甘草三、结语中医儿科证型主方速记歌诀是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宝贵工具,能够帮助医生迅速诊断和综合运用方剂。
然而,这些速记歌诀只是辅助工具,在具体应用时还需要结合具体病情和患儿的体质特点进行综合施治,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因此,医生在运用中医儿科证型主方速记歌诀时应该谨慎并严格遵循中医理论,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中内(七版)-证型整理
肺肾气虚
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舌淡或黯紫,脉沈细数无力或结代
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肺痨
肺阴亏损
滋阴润肺
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细数
月华丸
虚火灼肺
滋阴降火
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气阴耗伤
益气养阴
舌光淡,边有齿痕,苔薄,脉细弱而数
保真汤、参苓白朮散
阴阳虚损
滋阴补阳
舌光淡隐紫少津,苔黄而剥,脉微细
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舌胖大,苔白腻,脉濡缓
茵陈朮附汤
脾虚湿滞
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舌淡,苔薄,脉濡细
黄蓍建中汤
黄疸
消退后
气滞血瘀
活血化瘀,疏肝理气
舌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湿热留恋
清热利湿
苔腻,脉濡数
茵陈四苓散
肝脾不调
调和肝脾,理气助运
苔薄白,脉细弦
柴胡疏肝散、归芍六君子汤
鼓胀
气滞湿阻
疏肝理气,运脾利湿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心阳不振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沈细无力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水饮凌心
温阳利水,宁心安神
舌淡苔滑,脉弦滑或沈细而滑
苓桂朮甘汤
瘀阻心脉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舌紫黯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桃仁红花煎合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痰火扰心
舌红少津或有紫斑,脉细带数或促代
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舌淡红边有齿痕,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中医儿科学总结版
环口苍白圈:是指面颊潮红不见皮疹,唯口唇周围苍白形成环口苍白圈且猩红热的征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曰台成减少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燕口疮:小儿口疮只发生在口唇两侧。
惊风八侯:惊风即临床抽搐时的主要表现,可归纳为八种,即搐、搦、颤、掣、反、弓I、窜、视古人称之为惊风八侯.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时邪弓I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为主,耳下腮部肿胀疼痛无主要特征.中医称之为痄腮.感冒夹惊:小儿神气怯弱,肝气未盛,感邪之后热扰心肝,化火动风,以致心神不宁,睡卧不安,惊惕甚至发生一时性抽搐神昏。
麻疹:是感受麻疹时邪弓I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流涕,泪水汪汪,口腔两颊近臼齿处可见麻疹粘膜斑及周身皮肤出现斑丘疹为特征。
稚阴稚阳:“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稚”,指幼嫩而未曾成熟。
稚阴稚阳包括了机体柔嫩、气血未盛、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特点。
说明小儿,无论在形体方面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都需要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不断生长发育,才能逐步趋向完善和成熟。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机体无论是形成结构方面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在不断地迅速地发育成长.纯阳之体:“纯阳”顾问原意为四季更换的时令之首,喻其生机旺盛之意。
纯阳之体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初升,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纯阳是指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并非由阳无阴或阳气独亢的盛阳。
开鬼门:就是发汗法。
鬼门:指汗孔。
洁净府:即利小便,净府指膀胱。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以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指五脏六腑;娇嫩,指娇弱柔嫩,不耐攻伐;形,指形体结构、四肢百骸、精血津液等;气,指各种生理功能;充,指充实旺盛。
中医儿科学证型与常用方剂
中医儿科学证型与常用方剂中医儿科学方剂一、咳嗽1.外感1)风寒咳嗽:金沸草散可散寒宣肺。
2)风热咳嗽:桑菊饮可疏风肃肺。
2.内伤1)痰热咳嗽:清宁散可清肺化痰。
2)阴虚燥咳:沙参麦冬汤可滋阴润燥。
二、肺炎喘嗽1.常见证1)风热闭肺:银翘散可轻度宣肺化痰,麻杏石甘汤可重度化痰定喘。
2)痰热闭肺: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可清热宣肺涤痰定喘,沙参麦冬汤可养阴清肺。
3)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汤可益气健脾。
2.变异证心阳虚衰:参附龙牡救逆汤可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三、哮喘发作期1)热性哮喘:麻杏石甘汤和XXX可清肺化痰定喘。
2)寒性哮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可温肺化痰定喘。
四、鹅口疮1)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可清泻心脾积热。
2)虚火上浮:六味地黄汤可滋阴潜阳,引火归原。
五、口疮1)脾胃积热:凉膈散可清热解毒,通腑泻火。
2)心火上炎:泻心导赤汤可清心泄热。
3)虚火上浮:六味地黄汤可滋阴降火。
六、泄泻1.常见证1)伤食泻:保和丸可消食化积。
2)风寒泻:藿香正气散可疏风散寒。
3)湿热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可清热利湿。
4)脾虚泻:参苓白术散可健脾益气。
5)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可补脾温肾。
2.变异证1)伤阴:连梅汤可酸甘敛阴。
2)伤阳:参附龙牡汤可XXX救逆。
七、厌食1)脾运失健:曲麦枳术丸可和脾助运。
2)胃阴不足:养胃增液汤可养胃育阴。
八、积滞1)乳食内积:消乳丸和木香大安丸可消乳消食,导滞和中。
2)脾虚夹积:健脾丸可健脾助运,消补兼施。
九、疳证1.主证1)疳气证:资生健脾丸可和脾健运。
2)疳积证:疳积散可消积理脾。
3)干疳证:八珍汤可补益气血。
2.兼证疳肿胀:真武汤可健脾温阳利水。
十、惊风1.急性惊风1)感受XXX:银翘散可疏风清热,熄风镇惊。
2)湿热疫毒:黄连解毒汤可清热化湿,解毒熄风。
3)惊恐痉厥:抱龙丸和安神丸可镇惊安神。
2.慢性惊风1)土虚木亢:缓肝理脾汤可温运脾阳,扶土抑木。
2)阴虚风动: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可育阴潜阳,滋水涵木。
中医儿科辩证总结
中医儿科辩证总结胎怯一、肾精薄弱证的证候、治法、主方体短形瘦,头大囟张,头发稀黄,耳壳软,哭声低微,肌肤不温,指甲软短,骨弱肢柔,或有先天性缺损畸形,指纹淡。
治法益精充髓,补肾温阳。
主方补肾地黄丸加减。
二、脾肾两虚证的证候、治法、主方啼哭无力,多卧少动,皮肤干皱,肌肉瘠薄,四肢不温,吮乳乏力,呛乳溢乳,哽气多哕,腹胀腹泻,甚而水肿,指纹淡。
治法健脾益肾,温运脾阳。
主方保元汤加减。
硬肿一、阳气虚衰证的证候、治法、主方全身冰冷,僵卧少动,反应极差,气息微弱,哭声低怯,吸吮困难,面色苍白,肌肤板硬而肿,范围波及全身,皮肤暗红,尿少或无。
唇舌色淡,指纹淡红不显。
治法益气温阳,通经活血。
主方参附汤加味。
二、寒凝血涩证的证候、治法、主方全身欠温,四肢发凉,反应尚可,哭声较低,肌肤硬肿,难以捏起,硬肿多局限于臀、小腿、臂、面颊等部位,色暗红、青紫,或红肿如冻伤,指纹紫滞。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主方当归四逆汤加减。
胎黄一、湿热郁蒸证: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加味二、寒湿阻滞证: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加减。
三、气滞血瘀证: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加减。
感冒(一)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加减。
(二)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加减。
(三)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四)时邪感冒:清热解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咳嗽(一)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金沸草散加减。
(二)风热咳嗽:疏风解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一)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二)痰湿咳嗽:燥湿化痰止咳——三拗汤合二陈汤加减。
(三)气虚咳嗽: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六君子汤加味。
(四)阴虚咳嗽:养阴润肺,兼清余热——沙参麦冬汤加减。
(一)风寒闭肺:辛温宣肺,化痰止咳——华盖散加减。
(二)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三)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
(四)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开肺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儿科学中医证型
一、新生儿黄疸湿热熏蒸-茵陈蒿汤寒湿阻滞-茵陈理中汤瘀积发黄证-血府逐瘀汤二、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阳气虚衰-参附汤,寒凝血涩-当归四逆汤第三单呼吸系统疾病一、上感风寒-荆防败毒散风热-银翘散暑邪-新加香薷饮二、急性支气管炎风寒-杏苏散风热-桑菊饮痰热-清金化痰汤阴虚-沙参麦冬汤三、肺炎风热闭肺证-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痰热闭肺-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阴虚肺热-沙参麦冬汤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心阳虚衰-参附龙牡救逆汤第四单元循环系统疾病一、病毒性心肌炎邪毒犯心;银翘汤湿热侵心;葛根黄芩黄连汤痰瘀阻络;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气阴亏虚;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心阳虚弱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二、充血性心衰心阳虚衰-参附龙骨牡蛎汤阳虚水泛-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气阴两虚-生脉散血脉瘀阻证-血府逐瘀汤第五单元消化系统疾病一、鹅口疮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虚火上炎-六味地黄汤加肉桂二、疱疹性口炎风热乘脾-凉膈散心火上炎-泻心导赤汤虚火上炎-六味地黄汤加肉桂三、小儿腹泻常:湿热-葛根黄芩黄连汤风寒-藿香正气散伤食-保和丸脾虚-参苓白术散脾肾阳虚-附子理中刚和四神丸变:气阴两伤证-人参乌梅汤阴竭阳脱-生脉散合参附龙骨牡蛎汤第六单元泌尿系统疾病一.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水相博-麻黄连翘赤豆汤湿热内蕴-三仁汤水汽上菱心肺-己椒苈黄丸水毒内闭证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二、肾病综合征脾虚湿困-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脾肾阳虚-真武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第七单元神经肌肉系统疾病二、病毒性脑炎痰热壅肺证-清瘟败毒饮痰蒙清窍证-涤痰汤痰瘀阻络-指迷茯苓丸合桃红四物汤三、癫痫惊-镇惊丸风-定惊丸痰-涤痰汤淤血-通窍活血汤脾虚痰盛证-六君子汤脾肾两虚-河车八味丸第八单元小儿常见心理障碍多发性抽动症肝亢风动-千金龙胆汤炭火扰心-礞石滚痰丸脾虚肝旺证-醒脾散阴虚风动-大定风珠第九单元造血系统疾病一、营养性贫血脾胃虚弱-参苓白术散或异功散心脾两虚-归脾汤肝肾阴虚-左归丸脾肾阳虚-右归丸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热伤络证-犀角地黄汤气不摄血-归脾汤阴虚火旺-大补阴丸合西根散气滞血瘀-桃仁汤第十单元结缔组织病及免疫性疾病一、支气管哮喘发作:寒性-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热性-麻杏石甘汤或定喘汤虚实夹杂-射干阿黄汤合都气丸缓解:肺气虚弱-玉屏风散脾气虚弱-六君子汤肾虚不纳-金匮肾气丸二.风湿热湿热阻络-宣痹汤寒湿阻络证-蠲痹汤合独活寄生汤风湿淫心-大秦九汤心脾阳虚-真武汤和金匮肾气丸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三、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流注-清络饮气营两燔证-清瘟败毒饮寒湿瘀滞证-乌头汤痰淤痹络-双合汤肝肾亏虚-独活寄生汤四、过敏性紫癜风热伤络-银翘散热学妄行-犀角地黄汤湿热痹阻-四妙散胃肠积热-葛根黄芩黄连汤合小承气汤肝肾阴虚-西根散气虚血瘀-黄芪桂枝五物汤五.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卫气同病-银翘散和白虎汤气营两燔证-清营汤气阴两伤证-沙参麦冬或竹叶石膏第十二单感染性疾病一、麻疹顺证:初热期(疹前期)――宣毒发表汤加减见形期(出疹期)――清热透表汤加减恢复期(疹回期)――沙参麦冬汤逆证:麻毒闭肺――麻杏石甘汤热毒攻喉――清咽下痰汤邪陷心肝――羚角钩藤汤二、风疹邪郁肺卫――银翘散邪入气营――透疹凉解汤四、水痘邪郁肺卫证-银翘散毒炽气营-清营汤五、猩红热邪侵肺卫――解肌透痧汤毒在气营――凉营清气汤疹后伤阴――沙参麦冬汤六、流行性腮腺炎常:温毒在表――柴胡葛根汤热毒蕴结――普济消毒饮变:邪陷心肝――清瘟败毒饮毒窜睾腹――龙胆泻肝汤七、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毒邪内闭证-黄连解毒汤内闭外脱-参附龙骨牡蛎汤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邪郁肺卫证-银翘散热阻炽盛-普济消毒饮熱瘀肝胆-茵陈蒿汤正虚邪恋证-竹叶石膏汤(气虚)阴虚)青蒿鳖甲汤第十四单元休克热毒内闭-清瘟败毒饮和小承气汤气阴亏竭-生脉散阴竭阳脱-参附汤或参附龙骨牡蛎汤第十六单元一咳嗽:外:风寒-金沸草散风热-桑菊饮内:痰热-清金化痰汤痰湿-三熬汤喝二陈汤气虚-六君子汤阴虚-沙参麦冬汤二.积滞乳食内积证-消乳丸或保和丸积滞化热-枳实导滞丸脾虚夹积-健脾丸三.厌食脾失健运-不换金正气散脾胃气虚-异功散脾胃阴虚-养胃增液汤四.惊风感受风邪-银翘散温热疫毒:邪陷心肝证-羚角钩藤汤合紫雪丹气营两燔证-清瘟败毒饮湿热疫毒证-黄连解毒汤暴受惊恐证-琥珀包龙丸1。
中医儿科证型主方速记歌诀
中医儿科证型主方速记歌诀
中医儿科证型主方速记歌诀是许多中医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它涉及到中医儿科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医师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儿童疾病,并选择恰当的中药方剂。
下文将详细介绍关于中医儿科证型主方速记歌诀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中医儿科证型主方。
中医儿科证型主方是指指导医师进行辨证施治时所依据的一组方剂,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疗效。
临床上,医师要根据儿童的临床表现,如病史、体征、舌诊、脉证等方面综合判断,确定其证型主方,再进行调配。
其次,针对中医儿科证型主方速记歌诀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步骤:
1.掌握中医儿科证型的分类:中医儿科证型一般分为外感证、内伤证、消化系统证、呼吸系统证、小儿脾胃病证等几类。
2.学习中药主要成分及药性: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芩、黄连、炙甘草、黄柏、天花粉等。
例如,黄芩性味苦、寒,主治清热解毒、泻火。
3.掌握中医儿科证型主方:比如外感证的主方:小儿清热解毒方、小儿感冒汤、小儿咳喘颗粒等;内伤证的主方:小儿止泻散、小儿消食开胃汤、小儿脾胃病方等。
4.掌握中医儿科证型主方的特征和具体使用方法:如外感证主方小儿清热解毒方的特征是清热解毒、宣肺定喘、清热止咳等;内伤证主方小儿止泻散的特征是涩肠止泻、清热消炎、凉血止血等。
同时还要注意各方剂的用量、服法和配伍等。
最后,中医儿科证型主方速记歌诀是一种快捷而实用的技巧,可以帮助医师快速地做出较为准确的辨证施治。
要以辨证为基础,全面考虑患儿的情况,在具体实践中灵活运用。
同时,还需要注重药物的合理应用和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儿科学证型总结
熱毒蘊結
壯熱,頭痛, 口渴引飲,或 伴嘔吐,腮部 漫腫、脹痛, 堅硬拒按,咀 嚼困難, 咽紅 腫痛,舌苔黃 、質紅,脈滑
數。
邪毒內陷心肝
高熱,頭痛項 強,嗜睡。嚴 重者抽搐、昏 迷。舌絳,脈
數。
邪毒引竄睪腹
男性多有睪丸 一側或兩側腫 脹疼痛,女性 多有一側或兩 側少腹疼痛, 或有脘腹疼 痛,伴有發熱
數有力。
丹痧佈齊後 1~2天,開始 皮膚脫屑,此 時身熱漸退, 咽喉糜爛疼痛 亦漸減輕,但 多留有低熱, 舌紅少津,唇 口乾燥,或伴 有乾咳、食慾 不振、大便秘 結,脈細數無
力。
高熱、頭痛、 嘔吐、神昏、 抽搐。舌苔黃 糙、舌質紅 絳,脈數。
變證 水痘
變證
餘毒未盡
發熱、心悸、 胸悶、神乏、 多汗、肢節疼 痛。舌苔薄、 舌質淡紅,脈 數無力,或代
鳴苔膩。
痰蒙清竅
痰火未清
狂譟不寧,嚎 叫哭鬧或虛煩 不眠,精神異 常,舌苔多見 黃糙或光剝, 舌質多紅。
風邪留絡
強直性癱瘓為 主,肢體拘 緊,甚則角弓
反張。
內風擾動
虛風內動
震顫樣抖動及 不自主動作。 容易出汗,或 伴有低熱,口
乾舌紅。
先見發熱身痛,繼而肢體痿軟、麻痺不用,肌肉弛緩、萎縮,甚則骨骼畸形。好發於6個
感冒 麻疹
證治分類
症狀
時行疾病
感冒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疾病,由感受風邪引起。發熱、惡寒、頭痛、鼻塞流
發熱惡寒,無
汗、頭痛、鼻
風寒感冒
塞流涕、噴嚏 、咳嗽、喉癢
、口不渴,咽
不紅,舌苔薄
白,脈浮緊。
風熱感冒
發熱重,惡 風,有汗或少 汗,頭痛鼻 塞,流清涕, 噴嚏、咳嗽, 痰稠色白或 黃,咽紅或腫 痛,口乾而 渴,舌質紅, 苔薄白或浮 黃,脈浮數。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之中医儿科五官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考点复习
积滞证型症状治法方药乳食内积不思乳食,嗳腐酸馊,或呕吐食物、乳片,脘腹胀满疼痛。
舌质红,苔白厚,或黄厚腻,脉弦滑,或指纹紫滞消乳化食和中导滞方剂:①乳积:消乳丸食积:保和丸中成药:保和丸、小儿消食片、小儿化食丸、大山楂丸、四磨汤口服液脾虚夹积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肢倦,不思乳食,腹满喜按,夹有乳片或不消化食物残渣。
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或指纹淡滞健脾助运消食化滞方剂:健脾丸中成药:健胃消食片、小儿胃宝丸 厌食证型症状治法方药脾失健运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而乏味,形体尚可,精神如常,脉尚有力调和脾胃运脾开胃方剂:不换金正气散中成药:健儿消食口服液、复方消食茶(技巧:运动健儿不换金)脾胃气虚不思进食,食不知味,神倦多汗,大便溏薄夹不消化食物,形体偏瘦,肢倦乏力。
舌淡,苔薄白,脉缓无力健脾益气佐以助运方剂:异功散中成药:参苓白术散、启脾丸(技巧:气功)脾胃阴虚不思进食,食少饮多,皮肤失润,大便偏干,甚或烦躁少寐,手足心热。
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滋脾养胃佐以助运方剂:养胃增液汤中成药:儿宝颗粒 鼻渊(鼻流浊涕,量多不止)证型症状治法方药风热蕴肺鼻塞,涕黄稠而量多,嗅觉差,鼻黏膜红肿,伴头痛,发热,汗出,舌红苔黄,脉浮数祛风清热宣窍方剂:泻白散合辛夷清肺饮中成药:利鼻片、鼻渊通窍颗粒、鼻渊片、鼻舒适片胆经郁热脓涕量多,色黄或黄绿,或有臭味,伴头痛较剧,口苦,咽干,目眩,烦躁易怒,小便黄赤。
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数清胆泄热通窍方剂:龙胆泻肝汤中成药:鼻渊舒胶囊、藿胆丸、胆香鼻炎片技巧:鼻渊舒坦(胆) 【最佳选择题】 患儿,3岁。
不思饮食,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肢倦,腹满喜按,大便溏稀酸腥,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
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
应选用的中成药是 A.保和丸 B.健胃消食片 C.大山楂丸 D.四磨汤口服液 E.参苓白术散『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积滞症状治法方药脾虚夹积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肢倦,不思乳食,腹满喜按,夹有乳片或不消化食物残渣。
中医儿科诊疗常规
第三章中医儿科诊疗常规第一节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儿科学》(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2年)。
主要症状:皮肤、黏膜出现瘀斑、瘀点,对称分布;次要症状:常伴关节疼痛,腹痛,严重者可出现鼻衄、齿衄、呕血、便血、尿血等。
起病急骤,发病前常有感染等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皮肤瘀点,多见下肢及臀部,呈对称性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压之不褪色,可融合成片,反复发作;(2)常伴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严重者可呕血、便血;(3)可有关节疼痛,多为一过性,不留关节畸形;(4)肾脏症状,如蛋白尿、血尿等。
(5)血小板计数无明显下降。
单纯皮肤紫癜者,称为皮肤型;皮肤紫癜伴有消化道症状者称为腹型、伴有关节症状者为关节型、伴有血尿和/或蛋白尿者为肾型、伴有皮肤紫癜以外两种以上表现者为混合型。
(二)证候诊断1.风热伤络证:起病较急,皮肤紫斑色较鲜红,呈腰部以下对称性分布,略高出皮肤,或有痒感。
伴有发热,腹痛,关节酸痛等症。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2.血热妄行证:起病较急,皮肤出现瘀点瘀斑,色泽鲜红或紫红或伴鼻衄、齿衄、便血、尿血,同时见心烦、口渴、便秘,或有发热,或伴腹痛,或伴关节疼痛,舌红,脉数有力。
3.阴虚火旺证:皮肤有青紫点或斑块,时发时止。
手足烦热,颧红咽干,或午后潮红,盗汗,伴有鼻衄、齿衄。
舌红、少苔,脉细数。
4.气不摄血证:病程较长,皮肤紫斑反复发作,色淡。
面色晄白,神倦乏力,头晕目眩,心悸少寐。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热伤络证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活血推荐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淡竹叶、薄荷、防风、牛蒡子、黄芩、生地、玄参、赤芍、紫草、丹参、川芎、水牛角、地肤子、徐长卿。
2.血热妄行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瘀。
中医儿科学证型与常用方剂
中医儿科学方剂一、咳嗽1.外感1)风寒咳嗽:散寒宣肺-金沸草散2)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桑菊饮2.内伤1)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清宁散2)阴虚燥咳:滋阴润燥-沙参麦冬汤二、肺炎喘嗽1.常证1)风热闭肺:(轻)宣肺化痰-银翘散(重)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2)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3)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4)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参五味子汤2.变证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三、哮喘发作期1)热性哮喘:清肺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2)寒性哮喘:温肺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四、鹅口疮1)心脾积热:清泻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2)虚火上浮:滋阴潜阳、引火归原-六味地黄汤五、口疮1)脾胃积热:清热解毒、通腑泻火-凉膈散2)心火上炎:清心泄热-泻心导赤汤3)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六味地黄汤六、泄泻1.常证1)伤食泻:消食化积-保和丸2)风寒泻:疏风散寒-藿香正气散3)湿热泻: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4)脾虚泻: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5)脾肾阳虚:补脾温肾-附子理中汤2.变证1)伤阴:酸甘敛阴-连梅汤2)伤阳:温阳救逆-参附龙牡汤七、厌食1)脾运失健:和脾助运-曲麦枳术丸2)胃阴不足:养胃育阴-养胃增液汤八、积滞1)乳食内积:消乳消食、导滞和中-消乳丸、木香大安丸2)脾虚夹积:健脾助运、消补兼施-健脾丸九、疳证1.主证1)疳气证:和脾健运-资生健脾丸2)疳积证:消积理脾-疳积散3)干疳证:补益气血-八珍汤2.兼证疳肿胀:健脾温阳利水-真武汤十、惊风1.急惊风1)感受风邪:疏风清热、熄风镇惊-银翘散2)湿热疫毒:清热化湿、解毒熄风-黄连解毒汤3)惊恐痉厥:镇惊安神-抱龙丸、安神丸2.慢惊风1)土虚木亢:温运脾阳、扶土抑木-缓肝理脾汤2)阴虚风动:育阴潜阳、滋水涵木-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十一、肠道虫证1)蛔虫证:驱蛔杀虫、调理脾胃-使君子汤2)蛔厥证:安蛔定痛、继则驱虫-乌梅丸十二、小儿水肿1.常证1)风水相搏:疏风利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2)湿热内侵:清热利湿-三妙丸合导赤散3)肺脾气虚: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4)脾肾两虚:温肾健脾-真武汤2.变证1)水气上凌心肺:泻肺逐水温阳扶正-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2)水毒内闭:辛开苦降、辟秽解毒-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十三、感冒1.主证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葱豉汤、杏苏散、荆防败毒散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桑菊饮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2.兼证1)挟痰:风寒:辛温解表、宣肺化痰-三拗汤风热:辛凉解表、清肺化痰-黛蛤散2)挟滞:消食导滞、通腑泄热-保和丸3)挟惊:清热解表、安神镇惊-小儿回春丹、琥珀抱龙丸十四、麻疹1.顺证1)初热期:辛凉透表、清宣肺卫-宣毒发表汤2)见形期:清热解毒、佐以透发-清解透表汤3)恢复期:养阴益气、清解余邪-沙参麦冬汤2.逆证1)热毒攻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清咽下痰汤合六神丸2)邪陷心肝:平肝熄风、清营解毒-羚角钩藤汤十五、风痧1)邪郁肺卫:疏风清热-银翘散2)邪热炽盛:清热解毒-透疹凉解汤十六、丹痧1)邪侵肺卫:辛凉宣透、清热利咽-解肌透痧汤2)毒在气营:清气凉营、泻火解毒-凉营清气汤3)疹后阴伤: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沙参麦冬汤十七、水痘1)风热轻证:疏风清热解毒-银翘散2)毒热重证:清热凉营解毒-清胃解毒汤十八、痄腮1.常证1)温毒在表:疏风清热、散结消肿-银翘散2)热毒蕴结: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2.变证邪毒引睾窜腹:清泻肝火、活血镇痛-龙胆泻肝汤十九、顿咳1)痉咳期:泻肺镇咳-桑白皮汤2)恢复期:润肺健脾-沙参麦门冬汤、人参五味子汤二十、小儿暑温1)邪在卫气:清热解毒、辛凉透表-新加香薷饮、白虎汤2)邪在气营:清气凉营、泻火涤痰-清瘟败毒饮3)邪在营血:凉血清心、增液潜阳-犀角地黄汤4)邪恋正虚:余热未尽:养阴清热、调和营卫-青蒿鳖甲汤、桂枝汤痰蒙清窍:开窍泄浊、豁痰清心-苏合香丸、龙胆泻肝汤二十一、夏季热1)暑伤肺胃:清暑益气-王氏清暑益气汤2)上盛下虚:温下清上-温下清上汤二十二、五迟、五软1.五迟1)肝肾不足:补肾养肝-六味地黄丸2)心血不足:补心养血-菖蒲丸2.五软1)脾肾两亏:健脾补肾-补肾地黄丸合补中益气汤2)气血虚弱:益气养血-八珍汤二十三、五硬1)阳气虚哀:益气温阳-参附汤2)寒凝血涩:温经通络-当归四逆汤二十四、尿频脾肾气虚:益气补肾-缩泉丸二十五、遗尿1)下元虚寒证:温补肾阳、固涩小便-菟丝子散2)脾肺气虚:培元益气、固涩小便-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3)肝经湿热:泻肝清热-龙胆泻肝汤二十六、紫癜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2)气不摄血:益气摄血-归脾汤二十七、汗证1)表虚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合牡蛎散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黄芪桂枝五物汤3)气阴虚弱:益气养阴-生脉散二十八、胎黄1)湿热熏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3)瘀积发黄: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二十九、脐风脐风:宣通经络、驱风镇痉-撮风散常用方二陈汤陈夏苓草二陈汤,燥湿化痰是主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胎怯
肾精薄弱
指纹淡
益精充髓,补肾温阳
补肾地黄丸
脾肾两虚
指纹淡
健脾益肾,温运脾阳
保元汤
硬肿症
阳气虚衰
指纹淡红不显
益气温阳,通经活血
参附汤
寒凝血涩
指纹紫黯
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当归四逆汤
胎黄
常证
湿热郁蒸
舌红苔黄腻
清热利湿
茵陈蒿汤
寒湿阻滞
舌淡苔白腻
温中化湿
茵陈理中汤
气滞血瘀
唇色黯红,舌有瘀斑,苔黄
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普济消毒饮
变证
邪陷心肝
舌红苔黄,脉弦数
清热解毒,熄风开窍
清瘟败毒饮
毒窜睪腹
舌红苔薄黄,脉数
清肝泻火,活血止痛
龙胆泻肝汤
流行性乙型脑炎
急性期
邪犯卫气
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洪数
辛凉解表,清暑化湿
偏卫分:新加香薷饮偏气分:白虎汤
邪炽气营
舌红绛苔黄腻,脉数有力
清气凉营,泻火涤痰
清瘟败毒饮
疏风清热,利湿解毒
银翘散
邪炽气营
舌红或绛苔黄糙而干,脉数有力
清气凉营,解毒化湿
清胃解毒汤
手足
口病
邪犯肺脾
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宣肺解表,清热化湿
甘露消毒丹
湿热蒸盛
舌红绛苔黄厚腻或黄燥,脉滑数
清热凉营,解毒祛湿
清瘟败毒饮
腮腺炎
常证
邪犯少阳
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柴胡葛根汤
热毒壅盛
舌红苔黄,脉滑数
六味地黄丸加黄蓍
标证
外感风邪
风寒
舌淡苔薄,脉浮紧
辛温宣肺祛风
麻黄汤
风热
舌红,脉浮数
辛凉宣肺祛风
银翘散
水湿
脉沈
益气健脾,宣肺利水
防己黄蓍汤合己椒苈黄丸
湿热
上焦
以皮肤疮毒为特征
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
中焦
口黏口苦,苔黄腻
清热解毒,化浊利湿
甘露消毒丹
下焦
可无明显症状,尿有脓、白细胞增多
清热利湿
八正散
血瘀
唇舌紫黯,边有瘀斑,苔少,脉弦涩
疳肿胀
舌淡嫩,苔薄白,脉沈迟无力
健脾温阳,利水消肿
防己黄蓍汤合五苓散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脾胃虚弱
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指纹淡红
健运脾胃,益气养血
六君子汤
心脾两虚
舌淡红,脉细弱,指纹淡红
补脾养心,益气生血
归脾汤
肝肾阴虚
舌红少苔或光剥,脉弦数或细数
滋养肝肾,益精生血
左归丸
脾肾阳虚
舌淡苔白,脉沈细无力,指纹淡
温补脾肾,益阴养血
清瘟败毒饮
湿热疫毒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化湿,解毒熄风
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
惊恐惊风
脉率不整,指纹紫滞
镇惊安神,平肝熄风
琥珀抱龙丸
慢惊风
脾虚肝亢
舌淡苔白,脉沈弱
温中健脾,缓肝苔或无苔,脉细数
育阴潜阳,滋肾养肝
大定风珠
脾肾阳衰
舌淡苔薄,脉沈微
温补脾肾,回阳救逆
固真汤和逐寒荡惊汤
活血化瘀
桃红四物汤
湿浊
苔厚腻
利湿降浊
温胆汤
尿频
湿热下注
舌红苔微黄或黄腻,脉数有力
清热利湿,通利膀胱
八正散
脾肾气虚
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温补脾肾,升提固摄
缩泉丸
阴虚内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清热
知柏地黄丸
遗尿
肾气不足
舌淡苔白滑,脉沈无力
温补肾阳,固涩小便
菟丝子散
肺脾气虚
舌淡苔薄白,脉沈无力
补肺益脾,固摄膀胱
舌红赤苔黄腻,脉数有力
清热解毒,宣肺开闭
麻杏石甘汤
邪毒攻喉
舌红赤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清咽下痰汤
邪陷心肝
舌红绛苔黄起刺,脉数有力
清营解毒,平肝熄风
羚角钩藤汤
幼儿
急疹
邪郁肌表
舌红苔薄黄,指纹浮紫
解表清热
银翘散
毒透肌肤
舌红苔薄少津,指纹淡紫
清热生津
银翘散去豆豉加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
风疹
邪犯肺卫
性早熟
阴虚火旺
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降火
知柏地黄丸
肝郁化火
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疏肝解郁,清心泻火
丹栀逍遥散
麻
疹
顺证
邪犯肺卫
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辛凉透表,清宣肺卫
宣毒发表汤
邪入肺胃
舌红赤苔黄腻,脉数有力
清凉解毒,透疹达邪
清解透表汤
阴津耗伤
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无力或细数
养阴益气,清解余邪
沙参麦冬汤
逆证
邪毒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金沸草散
风热咳嗽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内
伤
痰热咳嗽
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
清肺化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
痰湿咳嗽
舌淡红,苔白,脉滑
燥湿化痰止咳
三拗汤合二陈汤
气虚咳嗽
舌淡嫩,边有齿痕,脉微细
健脾补肺,益气化痰
六君子汤
阴虚咳嗽
舌红少苔,脉细数
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沙参麦冬汤
解肝煎
腹痛
腹部中寒
舌淡红苔白滑,脉沈弦紧,指纹红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养脏汤
乳食积滞
舌淡红苔厚腻,脉沈滑,指纹紫滞
消食导滞,行气止痛
香砂平胃散
胃肠结热
舌鲜红苔黄燥,脉滑数或沈实,指纹紫滞
通腑泄热,行气止痛
大承气汤
脾胃虚寒
舌淡白,脉沈缓,指纹淡红
温中理脾,缓急止痛
小建中汤合理中丸
气滞血瘀
舌紫黯或有瘀斑,脉涩,指纹紫滞
挽阴回阳,救逆固脱
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
厌食
脾失健运
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尚有力
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不换金正气散
脾胃气虚
舌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异功散
脾胃阴虚
舌红少津,苔少或剥,脉细数
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养胃增液汤
积滞
乳食内积
舌红,苔白厚或黄厚腻,脉弦滑,指纹紫滞
消乳化食,和中导滞
乳积:消乳丸食积:保和丸
化瘀消积
血府逐瘀汤
变证
胎黄动风
舌红苔黄腻
平肝熄风,利湿退黄
羚角钩藤汤
胎黄虚脱
舌淡苔白
大补元气,温阳固脱
参附汤合生脉散
脐部疾患
脐湿
收敛固涩
龙骨散
脐疮
舌红苔黄腻,指纹紫
清热解毒,佐以外治
犀角消毒散
脐血
舌淡苔薄,指纹淡
清热凉血止血或益气摄血
茜根散或归脾汤
脐突
压脐外治法
咳
嗽
外感
风寒咳嗽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
脾肾阳虚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健脾温肾,固摄纳气
金匮肾气丸
肺肾阴虚
舌红苔花剥,脉细数
养阴清热,补肺益肾
麦味地黄丸
反覆
呼吸道感染
营卫失和
邪毒留恋
舌淡红苔薄白或花剥,脉浮数无力,指纹紫滞
扶正固表,调和营卫
黄蓍桂枝五物汤
肺脾两虚
气血不足
舌淡红,脉数无力,指纹淡
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玉屏风散
肾虚骨弱
益气养阴
生脉散
湿热迫蒸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泻脾
泻黄散
病毒心肌炎
风热犯心
舌红苔薄,脉数或结代
清热解毒,养阴活血
银翘散
湿热侵心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结代
清热化湿,宁心安神
葛根黄芩黄连汤
心阳虚弱
舌淡胖或淡紫苔白,脉缓无力或结代
温振心阳,宁心安神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痰瘀阻络
舌边尖有瘀点,苔腻,脉滑或结代
豁痰活血,化瘀通络
栝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
气阴亏虚
舌光红少苔,脉细数或促或结代
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炙甘草汤合生脉散
注意力缺陷
多动症
痰火内扰
苔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泻火,化痰宁心
黄连温胆汤
肝肾阴虚
舌红苔薄,脉细弦
滋养肝肾,平肝潜阳
杞菊地黄丸
心脾两虚
舌淡少苔或薄白,脉虚弱
养心安神,健脾益气
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
多发性抽搐症
气郁化火
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
心肾失交
舌红少津苔薄,脉沈细而数
清心滋肾,安神固脬
导赤散合交泰丸
五迟
五软
肝肾亏损
舌淡少苔,脉沈细无力,指纹淡
补肾填髓,养肝强筋
加味六味地黄丸
心脾两虚
舌淡胖少苔,脉细缓,指纹色淡
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调元散
痰瘀阻滞
舌胖有瘀斑,苔腻,脉沈涩或滑,指纹暗滞
涤痰开窍,活血通络
通窍活血汤合二陈汤
右归丸
夜啼
脾寒气滞
唇淡红,苔薄白,指纹多淡红
温脾散寒,行气止痛
乌药散合匀气散
心经积热
舌尖红苔薄黄,指纹多紫
清心导赤,泻火安神
导赤散
惊恐伤神
舌苔正常,脉数,指纹紫
定惊安神,补气养心
远志丸
汗
证
肺卫不固
舌淡苔少,脉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