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知识点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国论》复习
——559班第五组总结一、原文回顾【()中写释义,{}中写词类活用,<>中写拼音】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 }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 丧失<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 }取之外,小{ }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 >()先祖父,暴< >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 }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 }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 >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 }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 }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 }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 >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 }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 }削月割,以趋于亡。为< >()国者无使为< >()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二、作者知识
苏洵,字明允,自号,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文学家,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著有《》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三.通假字
1、暴霜露,斩荆棘通 [ ]
2、暴秦之欲无厌通 [ ]
3、当与秦相较通 [ ]
四、一词多义
1、兵:非兵不利
而秦兵又至矣
斯用兵之效也
2、终:惜其用武不终也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终继五国迁灭
未果,寻病终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得:较秦之所得
未得与项羽相见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此言得之
4、迁:终继五国迁灭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战、守、迁皆不及施
再迁为太史官5、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6、以:不赂者以赂者丧
以有尺寸之地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苟以天下之大
7、之:破灭之道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子孙视之不甚惜
苟以天下之大
纵一苇之所如
8、而:赂秦而力亏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而秦兵又至矣
二败而三胜
某所,而母立于兹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五、古今异义
1、后秦击赵者再
2、思厥先祖父
3、至于颠覆
4、可谓智力孤危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6、其实百倍
7、然后得一夕安寝 8、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六、特殊句式
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2、其势弱于秦()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举以予人()
5、苟以天下之大()
七、理解默写
1、在《六国论》中,作者苏洵开篇即摆明观点,通过“先破后立”的方式直入主题点出六国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
2.苏洵的《六国论)观点鲜明,论据充足,论证方法丰富多样,其中使用了比喻论证来指出赂秦的诸侯国的国君对于祖先打下的江山毫不珍惜的句子是:
,,。
3.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越多秦国侵略得越急的句
子是: ,。
4.《六国论》中借古讽今的句子是: ,
,。
八、翻译原文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4、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5、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九、分析概括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第四段从“不赂者”入手,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过程,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战”是正面告诫,也是提醒,是要当权者牢牢记住的教训。“为国者”既指古人也指今人,这样由论古自然转向讽今。
C.第六段,作者直接将北宋与六国相对比,要“为国者”从六国因赂秦招致灭亡的命运中接受历史教训,改弦更张。
D.作者注重语言的锤炼,如写六国并力西向,秦人必陷于窘境,用了食之不得下咽”,形象地表现了秦人的恐惧心理,颇有点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