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智慧广场—重叠问题》课件
小学数学_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学课件设计
![小学数学_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学课件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bed6ac9e3143323868932f.png)
小交警 小记者
0人重复:5+6=11(人) 3人重复:5+6-3=8(人) 1人重复:5+6-1=10(人) 4人重复:5+6-4=7(人) 6人~11人 2人重复:5+6-2=9(人) 5人重复:5+6-5=6(人)
2人重复:5+6-2=9(人) ……
1人重复:5+6-1=10(人)
想一想,四(4)班可能会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小记者
小交警
0人重复:5+6=11(人) 1人重复:5+6-1=10(人) 2人重复:5+6-2=9(人)
通知,四(4)班要选拔5人参加小记者活动, 6人参加小交警活动。
想一想,四(4)班可能会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小记者
小交警
0人重复:5+6=11(人) 3人重复:5+6-3=8(人) 1人重复:5+6-1=10(人) 2人重复:5+6-2=9(人)
赵一哲 王晨阳 刘立娜 温雪峰 刘守娟 赵志浩
竞赛内容
两名同学比赛摆姓名,左边的同学负 责摆好参加小记者的5人,右边的同学 负责摆好参加小交警的6人。
竞赛规则
一人一次只能拿一张姓名,能快速、 一个不少地摆好的一方获胜。
下面是我们班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 况记录
参加小记者的共5人
参加小交警的共6人
王晨阳 刘守娟
赵一哲 刘立娜 温雪峰
赵志浩
参加小记者的 参加小交警的
温义航 杨温友
温晨晨
王晨阳 刘守娟
赵一哲 刘立娜 温雪峰
赵志浩
只参参加我加既小们小参记班记加者共者小的有的记有多有者5少3人又人人参参参加只加加小社参小交会加交警实小警的践交的有活警有2动的人6?人有4人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简单的重叠问题》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简单的重叠问题》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cd6310f12d2af90242e657.png)
二、你说我讲
还可以列式计算: 穿花衣服的大雁,从前面数排在第6,
从后面数排在第3。数了两次,所以可以这
样计算:
6+3-1=8(只)
试一试
小明家从前面数 在第3栋,从后 面数在第5栋。
这个小 区一共 有几栋 楼?
画图:
从后面数在第5栋
1
1
2
2
3
3
5
4
4
3
5 6
2
7
1
从前面数在第3栋
计算: 小明家的楼数了两次,所以是: 7 )栋楼。 数一数,这个小区一共有( 3+5-1=7(栋)。
听说同学们学习了重叠知 识,我给大家送来了一道 题,同学们敢不敢迎接我 的挑战啊?
三、挑战无极限
• 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呢?
三、我爱做游戏
鸭妈妈领着自己的孩子在池塘里学游泳,它的前 面有4只鸭子,后面有3鸭子。一共有几只鸭子?
四、回顾整理
同学们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你说我讲
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
二、你说我讲 1
1
摆一摆
2
2
3
3
4
4
5
5
6
3
6
2
7
8
数一数,这行大雁有(
8 )只。
1
二、你说我讲
• 画一画
• 我们用 代替花大雁,用 代替其他大雁。 • 数一数,这行大雁有( )只。 • 画图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 《简单的重叠问题》 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情境导入
你看,穿花衣服的大雁多漂亮呀! 从前面数,它排在第6;从后面数,它排在第3。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说课稿)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上册数学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说课稿)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上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9ad9f42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c.png)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说课稿)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运用平面图形重叠与解重叠的概念。
2.能够正确辨认图形的形状,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
3.能够逐步发展对空间直观形象和几何性质的认识,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时将讲解平面图形的重叠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图形的重叠和解重叠问题;2.体会和感受同一个位置、同一个空间内图形重叠的不同情况;3.检验几何方法的正确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重叠与解重叠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2.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对空间直观形象和几何性质的认识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多媒体教具,讲解图形的重叠和解重叠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和领会几何问题的本质和特征。
2.示范法:通过实际操作、展示例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和掌握图形的重叠和解重叠方法。
3.演练法:通过课堂例题、小组合作、个人练习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重叠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教师提问或展示媒体教具,引导学生逐步感受重叠和解重叠的概念,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认识逐步理解几何问题的本质和特征。
2. 讲解重叠问题通过多媒体教具和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图形的重叠和解重叠的概念,并逐步展示同一个位置、同一个空间内图形重叠的不同情况。
3. 经典案例分析教师通过误区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在解决图形重叠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直观形象,而需要更多的逻辑思考和分析。
4. 课堂练习教师通过课堂小组合作练习和个人练习,引导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内容,并及时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小组合作和个人练习,检验并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辨认和简单推理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环节,了解学生对图形重叠和解重叠的理解和逻辑思考能力。
3.通过小组展示和讲评,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复习1.通过老师提出的简单例子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图形重叠和解重叠的概念。
数学第四单元 智慧广场 重叠问题
![数学第四单元 智慧广场 重叠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74b854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4.png)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书P74)(画图时按例题的样子标数字,再列算式)
1.小明家从前面数在第3栋,从后面数在第5栋,这个小区一共有几栋楼?
我这样画图:
我这样列算式:
2.从左边数我排在第4,从右边数我排在第4,一共有多少人?
我这样画图:
我这样列算式:
3.小朋友排队跑步,从左往右数,乐乐排在第5个,从右往左数,乐乐排在第3个。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我这样画图:
我这样列算式:
4.小朋友排队唱歌,我左边有4人,右边有5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我这样画图:
我这样列算式:
5、我家楼上有3层,楼下有4层。
一共有几层?
我这样画图:
我这样列算式:。
小学数学_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学课件设计
![小学数学_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学课件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1eeede9f121dd36a22d8225.png)
脑筋急转弯
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动物园 游玩,他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 利的进入了动物园,这是为什 么?
爷爷 爸爸 儿子
约翰.韦恩 (John Venn)是十 九世纪英国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他 在1881年发明了韦恩图。
他能不 能够到 风筝?
四年级一班订《开心学堂》和《探索天 地》两种杂志,每人至少订一种,其中订 《开心学堂》的有25人,订《探索天地》 的有20人,两种都订的有10人,全班有多 少人?
开心学堂25人 探索天地20人
10人, 合唱的有30人,参加这两项演出的一共 有35人,两项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回顾整理
现实生活 (排队的经验)
发
应
现
用
重叠问题
操
解
作
决
韦恩图
智慧广场 -重叠问题(说课稿)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智慧广场 -重叠问题(说课稿)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eed12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f.png)
智慧广场 - 重叠问题一、引入本节课主要是讲解在智慧广场中所遇到的重叠问题。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体的重叠问题,比如盘子叠起来,或者是衣服叠好后放入衣柜。
那么在智慧广场中重叠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呢?二、知识点1. 重叠所谓重叠,指的是两个或多个物体在空间中的一部分是相互重合的。
在智慧广场中,由于建筑物的高度不同,常常会出现不同建筑物之间的重叠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测量、计算来解决。
2. 重叠部分的面积一般我们通过求出重叠部分的面积来解决重叠问题。
但这对于小学的一年级来说,还是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的。
因此我们采用直观的方式,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让孩子们理解何为重叠面积。
三、教学过程1. 观察比较首先,我们拿出两个瓷砖或两个卡片,让孩子们观察并比较它们。
然后将两个卡片中适当调整它们的位置,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来感受重叠所代表的含义。
2. 实验操作接下来,我们拿出红色、蓝色两张卡片。
我们先将红色卡片放在桌子上,蓝色卡片放在红色卡片之上,让孩子们观察两个卡片之间产生的重叠情况。
然后,让孩子们换一种方式,将蓝色卡片放在桌子上,红色卡片放在蓝色卡片之上,再次让孩子们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重叠方式下的情况。
3. 讨论接下来,我们将两张卡片放在一起,让孩子们讨论,当两张卡片重叠部分越多时,那么重叠部分的颜色会更深,说明它的面积就越大,就越重。
4. 思考问题最后,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们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有三张卡片,蓝色、黄色、红色卡片,我们怎样才能将它们放好,让它们之间不重叠?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四、归纳总结通过观察、比较、实验、讨论和思考问题等多种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何为重叠问题,以及通过求出重叠部分的面积来解决重叠问题。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也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数学游戏最后,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游戏,来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重叠问题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兴趣。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叠叠乐”,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正确摆放卡片或积木,从而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计算能力。
一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智慧广场“简单的重叠问题”
![一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智慧广场“简单的重叠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889ba15a76e58fafab00379.png)
1、画直观图的数学思想方法、集合的思想。
2、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例如:排队的经验、用简单的画图表示数量。
教
学
层
次
1.本节课有几个主要的教学层次?
本节课结合教材特点,主要涉及了4个教学层次。
(1)情境激趣导入
(2)合作探究,归纳方法
(3)巩固练习,深化提升
2.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2、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运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3、通过活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活动跟哪些数学知识有联系?
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掌握了数的顺序、能正确读写、会比较大小,并且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
“综合与实践”教材备课表
学校
年级
一年级
备课人
课题
智慧广场---简单的重叠问题
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这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的问题,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这一部分知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什么?
1、通过这个实践活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四部分:说一说,明确画图的方法。引导学生交流画图的方法,学生画—说,教师引导突破:“为什么前面画6只,后面只要画两只呢?”(关注学生是否真明白)
(3)巩固练习,深化提升:通过解决自主练习1、2题,引导学生画图,感受画直观图解决问题的便捷性。
(4)总结:回顾画图方法,反思提升。
3.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小学数学_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学课件设计
![小学数学_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学课件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344d16be1e650e52ea9989.png)
小交警 李明 王强 赵 刚 张小帅 于平丽 丁 娜 徐大文 刘乐乐 毛小宁 合计:9人
10+9=19(人)
摆一摆
同桌两人左面同学代表小记者队,右面同学代表小交 警队,快速摆好各自队伍的人员。比一比谁先完成。
下面是四年级一班同学假期参加社会 实践活动的情况记录。
小记者 李明 王强 赵 刚 张小帅 方 伟 王东方 周晓丽 赵 云 孙亮 陈红 合计:10人
小交警 李明 王强 赵 刚 张小帅 于平丽 丁 娜 徐大文 刘乐乐 毛小宁 合计:9人
圈一圈:
将参加小记者活动的10人和参加小交 警活动的9人圈起来。
方伟 王东方 周晓丽 赵云 孙亮 陈红
李明 王强 赵刚 张小帅
于平丽 丁娜 徐大文 刘乐乐 毛小宁
韦恩图
约翰.韦恩 (John Venn)是十 九世纪英国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他 在1881年发明了韦恩图。
2.儿童节文艺汇演中,跳舞的有14人,合唱的有30人,参 加这两项演出的一共有35人。两项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14人
30人
?
14+30-35=9(人)
答:两项都参加的有9人。
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三、自主练习
3.
230厘米
井有多深?
50厘米 230厘米
230+230-50=410(厘米)
答:井深410厘米。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小记者 10人
小交警 9人
9人
10+9-5=14(人) 10+9-6=13(人) 10+9-7=12(人) 10+9-8=11(人) 10+9-9=10(人) 和 —重复部分
仔细观察,想一想, 像这样两部分有重 复的重叠问题该怎 么解决?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智慧广场—重叠问题课件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智慧广场—重叠问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c8eb1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3.png)
易错提醒
笑笑前面有4人,后面有3人,一共有几人? 4+3=7(人)
易错提醒
错误分析: 漏掉了笑笑。
笑笑前面有4人,后面有3人,一共有几人? 笑笑
4 + 1 + 3 =8(人)
学以致用
1、鸭妈妈领着自己的孩子在池塘里学游泳,它前面有4只鸭 子,后面有3只鸭子。一共有几只鸭子?
我这样画图:
4+3+1=8(只)
情景导入
你看,穿花衣服的大雁多漂亮呀! 从前面数,它排在第6;从后面数,它排在第3。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探索新知
运动会报名
你看,穿花衣服的大雁多漂亮呀! 从前面数,它排在第6;从后面数,它排在第3。 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探索新知
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
这个小区 一共有几 栋楼?
我用 代替小明家,用 代替其他楼房,画一画。
画图:
从后面数在第5栋
5 4 32 1
1 2 3 4 56 7
12 3
从前面数在第3栋
计算:
数一数,从这图个上小看区小一明共家有前(面有7 2)栋小楼明。家的楼数了两次,
栋楼,后面有4栋楼,所 所以是: 以是:2+1+4=7(栋)。 3+5-1=7(栋)。
青岛版(五年制)
一年级 数学 上册
第四单元 认识位置
4.2 智慧广场— 重叠问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 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 重叠问题。 2.体验重叠问题建模的过程,并初步感知 数学的周密逻辑。 3.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数学 活动的过程中体验身边数学的价 值。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智慧广场》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智慧广场》](https://img.taocdn.com/s3/m/ebd67d5c27284b73f3425025.png)
智慧广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运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重叠问题教学难点:借助直观图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今天我们来学习重叠问题,你们感兴趣吗?首先我们来看几张可爱的图片。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要排队,这排队里有许多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板书:重叠问题)(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有趣的动物排队图片,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也起到教育的作用。
)二、你说我讲1.减1观察图片:你看,穿花衣服的大雁多么漂亮啊!从前面数,它排在第6;从后面数,它排在第3。
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呢?生:我用加法算的,6+3=9只。
师:这样算对吗?生:不对,穿花衣服的大雁数了2次,应该再减1,应该是8只。
师:下面我们借助画图的方法来看看。
师:答案应该是3+6-1=8(只)其中穿花衣服的重复算了,这就是我们今天介绍的重叠问题。
同学们可以借助学具动手摆一摆。
学生活动。
2.加1师:还是这行大雁,如果老师说穿花衣服的大雁的前面有5只大雁,后面有2只大雁,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呢?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队伍发生了变化吗?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摆一摆。
学生发言。
课件出示摆的情况。
师:怎样用列式的方法解决呢?生:5+2+1=8(只)师:这里的数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为什么加一,加的是谁?生:“5”表示前面的5只,“2”表示后面的2只,“1”表示花衣服的大雁,加的是花衣服的那只。
3.不加也不减师:还是这行大雁,如果说从前面数,穿花衣服的大雁排在第6,后面有2只大雁,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呢?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
课件出示图。
第四单元第3课时智慧广场—借助直观图解决重叠问题(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青
![第四单元第3课时智慧广场—借助直观图解决重叠问题(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青](https://img.taocdn.com/s3/m/216cc76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d.png)
第四单元第3课时智慧广场—借助直观图解决重叠问题一、教材内容简介本课是学习第4单元第3课时智慧广场一课的内容,是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对应青岛版教材。
本课主要介绍了借助直观图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本课通过图形的呈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对图形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方式巩固、掌握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素养。
本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够识别圆形、三角形、矩形等基本图形;2.学生能够使用图形解决重叠问题;3.学生能够理解装满图形的重叠交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使用图形解决重叠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装满图形的重叠交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上一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同学们回忆起来。
2. 新课讲解2.1 课件展示通过课件展示基本图形的名称、形状和特点,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图形的基本形态。
示例:圆形、三角形、矩形等。
2.2 重叠问题的引入随着学生对图形的了解和识别,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有多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该如何处理?为此,我们需要引入学习今天的主要内容:借助直观的图形解决重叠问题。
2.3 通过直观的图形解决重叠问题让学生观察图1、图2,学会使用图形解决重叠问题。
同时,让学生会说出描述图形的名称。
图1:圆形矩形12图2:三角形圆形矩形123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方式,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圆形与矩形重叠的面积是多少?2.图2中三角形和矩形重叠的面积是多少?然后,通过图3、图4的展示,引导学生认识装满图形的重叠交集。
图3:圆形矩形12图4:三角形圆形矩形1232.4 练习1.给出一个图形,让学生找出该图形与其他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
2.给出两个图形,让学生找出两者之间重叠的部位,并计算重叠面积。
3.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图形的基本形态、颜色和特点,更好地理解图形的重叠关系,并通过图形解决重叠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第3课时 智慧广场—借助直观图解决重叠问题
![第3课时 智慧广场—借助直观图解决重叠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5d55929284ac850ad02429f.png)
智慧广场—借助直观图解决重叠问题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4页—75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借助画直观图的方法分析、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2.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借助画直观图的方法分析、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难点:学生理解简单重叠问题的结构。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谈话:同学们秋天到了,天气变凉了,大雁要飞到南方去了。
快看!课件出示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天空中有一行大雁,有的大雁被云彩挡住了。
有一只大雁与众不同,穿着花衣服。
出示信息和问题穿花衣服的大雁,从前面数它排在第6;从后面数,它排在第3。
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读信息、问题。
全班学生试着小声读信息和问题,找一名学生读信息问题,把信息和问题读顺。
师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题意“从前面数它排第6”是从哪儿往哪儿数?“从后面数,它排第3”从哪儿往哪儿数的?问题“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都包括图中的哪些大雁。
(二)猜一猜师:猜一猜,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三)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1.在学生猜一猜的基础上,师抛出问题:同学们猜的准不准,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准确的知道“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呢?2.学生独立思考。
3.汇报质疑针对学生的汇报,教师有针对性的质疑:生1:用加法6+3=9只师:同意它的想法吗?为什么不同意?错在哪儿呢?理解能力强的孩子可能会说:穿大衣的大雁数了两次,应该再从9里面去掉1个,9-1=8理解能力弱的学生可能不容易理解,师引导:怎样才能让他明白他的想法不对呢?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用画图的方法说明在学生产生画图需求的基础上师确定思考问题的方法:采用画直观图的方法,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第3课时 智慧广场—借助直观图解决重叠问题
![第3课时 智慧广场—借助直观图解决重叠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f8fa160fe4733687e21aaba.png)
智慧广场—借助直观图解决重叠问题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4页—75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借助画直观图的方法分析、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2.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借助画直观图的方法分析、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难点:学生理解简单重叠问题的结构。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谈话:同学们秋天到了,天气变凉了,大雁要飞到南方去了。
快看!课件出示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天空中有一行大雁,有的大雁被云彩挡住了。
有一只大雁与众不同,穿着花衣服。
出示信息和问题穿花衣服的大雁,从前面数它排在第6;从后面数,它排在第3。
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读信息、问题。
全班学生试着小声读信息和问题,找一名学生读信息问题,把信息和问题读顺。
师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题意“从前面数它排第6”是从哪儿往哪儿数?“从后面数,它排第3”从哪儿往哪儿数的?问题“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都包括图中的哪些大雁。
(二)猜一猜师:猜一猜,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三)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1.在学生猜一猜的基础上,师抛出问题:同学们猜的准不准,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准确的知道“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呢?2.学生独立思考。
3.汇报质疑针对学生的汇报,教师有针对性的质疑:生1:用加法6+3=9只师:同意它的想法吗?为什么不同意?错在哪儿呢?理解能力强的孩子可能会说:穿大衣的大雁数了两次,应该再从9里面去掉1个,9-1=8理解能力弱的学生可能不容易理解,师引导:怎样才能让他明白他的想法不对呢?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用画图的方法说明在学生产生画图需求的基础上师确定思考问题的方法:采用画直观图的方法,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一年级智慧广场(简单的重叠问题)学习课件.doc
![一年级智慧广场(简单的重叠问题)学习课件.doc](https://img.taocdn.com/s3/m/519d9a74f61fb7360b4c65d9.png)
智慧广场[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74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建立简单重叠问题的模型。
2.能借助直观图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学会分清主次、抓住本质,思维严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能画图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正确画图。
[教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大雁图片、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师:从大雁的图片中还发现了数学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见图1)图1师:仔细观察情境图,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学生交流)预设1:穿花衣服的大雁真漂亮!预设2:穿花衣服的大雁从前数,排在第6,从后面数,排在第3。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境图,说说你的发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顺利地引入了新课。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实物操作,体会“重叠问题”1.猜一猜。
师:猜一猜,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预设:6+3=9(只)、8只2.摆一摆。
学生用老师提供的学具来摆一摆,进行验证。
学生操作之前,教师出示合作提示:(1)想一想:怎样摆才能符合题意?(2)摆一摆,把结果摆在记录单上。
(3)算一算:这一行大雁共有几只?3.展示交流。
预设:(1)(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摆可以吗?为什么?4.回顾梳理。
师:刚开始很多同学都认为一共是9只大雁,为什么结果会是8只呢?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借助(图2)引导学生进行梳理。
图2师:原来,这只漂亮的花大雁重复数了,数了2次,所以应该减去1。
【设计意图】在提出“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这个问题后,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猜测,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暴露出现有的思维状态。
接着,教师提供直观学具(大雁图片)让学生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验证,为下一环节学习“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作铺垫,同时体会“重叠问题”的特点。
一年级上智慧广场——重叠问题PPT学习教案
![一年级上智慧广场——重叠问题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5df73aa58da0116d174957.png)
3
123456 7
1
2
3
4
5
6 7
2
1
89
从左边数 排在第 7
计算:
6+1+2=9(只 )
7+3-1=9(只)
第11页/共15页
三、自主练习
2.排队上车的有多少人? 我排第6 ,后面 还有4人 。
小明
画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明
计算:
6+4=10(人)
4人
数一数,排队上车的有( 1)0 人。
第12页/共15页
6+3-1=8(只)
从图上看穿花衣服的大雁前面有5只,后面 有2只,所以可以这样计算:
返回
下页
5+1+2=8 (只)
第7页/共15页
试一试
小明家从 前面数 在第3 栋,从 后面数 在第5栋 。
这个小区 一共有 几栋楼 ?
我用 代替小明家,用 画图:
5
12 3
12 3
从前面数 在第3 栋
代替其他楼房,画一画。
从后面数 排在第 3
21
78
从右边数 排在第 3
1
25Biblioteka 34432
56
1
7
12 3
从前面数 在第3 栋
画图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第9页/共15页
三、自主练习
从左边数 我排第 7,从 右边数 我排第3 。
1.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呢?
我用 代 替小猫 ,用 代替其 他小动 物,画 一画。
画图:
三、自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