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共22页
《经济生活》常用关键词归类总结

《经济生活》常用关键词归类总结一 . 基础1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4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5 ..自觉履行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6.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7.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8.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9.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10.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二。
根本、基本、重要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3 .就业是民生之本4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5 .计划与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6 .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7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8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9 .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三。
途径、方式、形式规避风险的途径:保险四。
本质、实质、性质1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2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3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五 . 标志1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重要标志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六 . 特征、特点、属性1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 .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3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4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七 . 保证、保障1 .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2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3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4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5 .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八 . 最、首先1 .我们最常见的消费是钱货两清的消费,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2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4 .我国的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5 .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工具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管理中常用的两个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活动,而财政政策则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收入来影响经济运行。
本文将就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工具进行探讨。
一、货币政策的工具1.1 利率调整利率是货币政策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央行可以通过改变基准利率来影响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信贷供给。
当央行降低基准利率时,贷款利率降低,企业借贷成本下降,刺激经济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当央行提高基准利率时,贷款利率上升,企业借贷成本增加,抑制经济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1.2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要求商业银行将一定比例的存款存放在央行的一项制度。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来控制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
当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留出更多的资金进行贷款业务,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当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需要留出更多的资金以应对央行的要求,减少市场的流动性。
1.3 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等金融工具来调节市场流动性的手段。
央行可以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从而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反之,央行可以通过卖出政府债券收回流动性,以减少市场的货币供应量。
二、财政政策的工具2.1 政府支出政府通过调整自身的支出规模来影响经济活动。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经济的总需求,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减少政府支出则可以节约财政资源,防止通胀压力的增加。
2.2 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通过调整税收制度和税收水平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手段。
降低税收可以提高消费者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和投资活动,刺激经济增长;提高税收则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用于社会保障和公共设施建设。
2.3 债务政策债务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发行债券来影响经济运行。
政府可以借助债务来增加财政支出,推动经济发展,但也要注意防止债务规模过大带来的金融风险和财政压力。
结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调控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政府支出、税收政策和债务政策等工具来影响经济运行。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6课 第2课时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第二课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课标要求: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科学精神:准确理解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与作用以及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思维导图核心考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经济职能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重要特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显著优势在我国,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根本目标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调动劳动者和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效率提高,又能避免两极分化,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内在要求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提醒]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国家宏观调控必须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前提。
3.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提醒]①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关键性问题的总谋划和总方针。
②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发展进行干预和引导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产业政策的功能主要在于弥补市场缺陷、调整产业结构、保护民族产业、实现国家战略等。
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

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经济发展是每个国家都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稳定和促进经济的增长,政府常常借助各种政策工具来实现经济的目标。
其中,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是最常用的三种政策工具。
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实施和调控的,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管理经济。
其主要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和稳定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利率调控、准备金率要求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等。
1. 利率调控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如基准利率或存款准备金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
当经济增长过快时,中央银行会提高利率以抑制消费和投资,以控制通货膨胀;相反,当经济低迷时,中央银行会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
2. 准备金率要求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必须保留的存款比例。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准备金率要求来控制商业银行的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市场的流动性和信贷条件。
提高准备金率要求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借贷能力,抑制通货膨胀;降低准备金率要求则可以增加借贷能力,促进经济增长。
3. 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等金融工具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
当中央银行购买债券时,会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刺激经济活动;相反,当中央银行出售债券时,会吸收市场上的流动性,以抑制通货膨胀。
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
其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调整政府支出、税收和政府债务等。
1. 政府支出政府通过增加或减少支出来直接影响经济。
在经济低迷时,政府可以增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刺激经济活动;相反,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削减支出,以抑制通货膨胀。
2. 税收政府通过调整税率和税收政策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行为。
降低税率可以鼓励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税率则可以抑制过度消费和投资,控制通货膨胀。
高中政治教师资格面试真题

高中政治1、题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社会生产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年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同时,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基本要求:(1)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2)教学要体现师生双边互动;(3)十分钟完成试讲内容。
教学简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主要内容。
2、以崭新的时代眼光看待我国社会的发展主题,关心时事,提升分析能力。
3、提高社会主义荣誉感,提升为国家奋斗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视频播放法四、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视频《我们走在大路上》,学生概述视频内容,分析前两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教师总结进入新课。
板书课题: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二)探究新知环节一:政治自习室教师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找出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论断。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环节二:小组讨论教师ppt呈现资料,请学生结合资料,从社会需求、社会生产力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三个角度,小组讨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原因。
(1)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百分之九十七点五大幅下降到2017年的百分之三点一,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2)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百分之三十。
(3)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17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81倍;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还在0.46以上,仍处在较高水平。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空的重要方式,但二者的含义却相差很多,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1)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指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措施;货币政策也称金融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的供应量和货币流通的组织、管理政策。
(2)内容不同。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化,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对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投资的多少等;货币政策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三部分构成。
(3)类型不同。
根据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财政政策一般可分为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种类型。
扩张性财政政策即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减少失业,使经济得以较快发展;紧缩性财政政策则指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从而降低通货膨胀率。
而我国在2005年实行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则不属于以上两种类型,它是既有扩张又有紧缩的松紧适度的财政政策。
从总量调节出发可以把货币政策分为均衡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三种类型。
均衡性货币政策是保持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要量的大体平衡,功能是促使和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扩张性货币政策是使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需要量,功能是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和经济的较快发展,但有可能会形成通货膨胀或使已有的通货膨胀加剧;紧缩性货币政策是使货币供应量小于流通中对货币的需要量,功能是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但也可能会抑制生产的发展,导致经济停滞。
我国近几年来实行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属于以上类型,而是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在操作层面上或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或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
(4)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筒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189)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筒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189)一、名词解释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对财政收支规模、结构等采取的各项措施和手段。
2.税收饶让:税收饶让是指一个国家对本国纳税人在国外得到减除的那一部分所得税,同样给予抵免待遇,不再按本国规定的税率补征。
3.公共选择: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
4. 政府收入规模: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个财政年度内)可以组织的财政收入数量或者资金总额。
5.流转税:也称之为商品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6.公共定价:是指政府对提供某些特定商品和劳务所收取费用的决策。
7.利益集团:是指那些由于特定利益而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公共选择过程特别是意见表达功能的社会群体。
8.政府收人:一般也称之为财政收入或公共收入,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而筹集的社会资源的总和。
9.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1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12.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二、筒答题1.简述所得税的优点。
答:所得税的优点主要有:(1)有利于体现社会公平。
(2)税负不易转嫁。
(3)征税环节单一,不存在重复征税。
(4)具有“内在稳定器”的特征。
2.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差异。
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两项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宏观经济政策,它们作为政府调节总需求的基本手段服务于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
(2)政策目标有区别。
(3)政策手段有区别。
(4)政策时滞不同。
经济发展的使用技巧掌握有效的经济管理和调控方法

经济发展的使用技巧掌握有效的经济管理和调控方法经济发展的使用技巧:掌握有效的经济管理和调控方法经济发展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目标,而经济管理和调控则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宏观管理和微观调控两个层面,介绍几种有效的经济管理和调控方法。
一、宏观管理宏观经济管理是指通过宏观政策手段来调整和控制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宏观管理方法: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国家财政收支状况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手段。
其中,扩张性财政政策适用于经济下行周期,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财政政策则适用于经济过热周期,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抑制需求,防止通货膨胀。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手段。
扩张性货币政策适用于经济下行周期,通过增加货币供应和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则适用于经济过热周期,通过减少货币供应和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防止通货膨胀。
3.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来促进产业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
其中,支持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发展,鼓励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对传统产业进行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
二、微观调控微观经济调控是指通过具体的经济管理措施来调整和优化企业和市场的运行状况。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微观调控方法:1. 价格政策价格是市场经济中最直接的调节机制之一,通过价格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
如政府可以通过价格干预来促进特定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或者引导资源配置的优化。
2. 管理政策管理政策是通过制定相关管理规范和标准,引导和监督企业的经营行为。
包括企业准入管理、市场准入管理、质量监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旨在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整体效率。
3. 创新政策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新政策旨在激励和支持科技创新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讲义:第二课 第二框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Word版含答案

第二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情景导入学习目标在不考虑网贷和其他私人之间借贷下,2018年年末中国家庭负债总额为73.65万亿元,占GDP的82%,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87%。
中国家庭债务占GDP比重和债务可支配收入比远超其他新兴经济体,且债务收入比已超过次贷危机时的美国。
中国人债务过高的原因一是房贷,二是通过花呗、京东白条等网络借贷进行的超前消费。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哪些?如何让家庭债务降下来。
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
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理解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重点·科学精神]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教材P21“探究与分享”提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政府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成就“中国奇迹”。
1.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3.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4.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教材P22“探究与分享”提示(1)我国政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探究三
长江三峡
西气东输
青藏铁路
思考:我国为什么能 进行这么巨大的工程 建设?
加强宏观调控
1.Why:
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 坚持公有制和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2.What: 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 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
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不管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但它们又是与自己的基本制度结合 在一起的,因而具有其独特的特征。
探究一
材料: 普通百姓买空调,已不再是新鲜事,这得 益于我国空调行业的迅速发展。2003年,我国空调 年产量达3000万台。空调行业既有国有企业、集体 企业,也有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各种所有制 企业在市场上各显神通。销量位居前列的主要是国 有企业和集体企业。 1、这则材料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2、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只能以私有制为基础。这 种看法的误区何在?
探究二
增 加 农 民 收 入 的 政 策 措 施一号文件:
2004年春节刚过,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 合发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 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被称为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6个一号文件。 “三农”问题最根本、最突出的是农民 增收问题。
思考:这些措施反映出我国市场经 济的什么特征?
在调控楼市 中,我国政 府分别采取 了什么手段?
5、《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 :国家机关 工作人员非法批准征收、占用土地,或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 用权,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为加强房地产交易管理,广州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 地产管理法》及有关规定制定了《广州市房地产交易管理办法》。
问题:如何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精编版

(1)什么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实施 条件
在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 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 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 时
在经济过热、经济的正 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 物价上涨时
措施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 税收
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 收
目的
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 率,拉动经济增长
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 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①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 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政策。
②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 支平衡),而对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和利率等调节和 控制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2)如何区分和识别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①制定者和实施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务院财政部 门制定和实施的;货币政策则是又中央银行直接制定 和实施的。
②运用的杠杆不同:财政政策的杠杆有税收、财政支 出、国债;货币政策的杠杆主要有利率、信贷规模、 法定准备率。(记忆重点)
③效果的作用机理不同。财政政策产生效果速度快, 货币政策产生效果速度慢。
(3)认识财政政策
联系
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实现总量平衡, 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政策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类型
类型
内容
实施条件
财 政
扩张性 扩大财政支出、减少税收, 财政政策 增发国债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定义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 财政政策的定义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及运用财政手段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经济调控手段。
其目标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同时解决社会问题,改善民生。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是指国家用于满足公共需求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支出;而财政收入则是指国家从各种渠道征收的税收和其他非税收入。
2. 货币政策的定义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经济调控工具。
其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促进就业增长以及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中最重要的变量之一,它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
广义货币供应量是指整个经济体内可流通的货币总量,包括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其他存款等;而狭义货币供应量则只包括最流动的货币形式,如现金和活期存款。
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方面有着共同的目标。
它们都致力于维持物价稳定、促进就业增长以及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通过协调运用这两种政策工具,国家可以更有效地调控经济运行,防止经济出现过热或过冷的情况。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影响经济运行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状况来引导经济发展,例如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需求、减税来提高企业利润等;而货币政策则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例如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胀等。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财政政策主要由财政部门制定和执行,包括编制预算、设定税收政策等;而货币政策则由央行负责制定和执行,包括决定货币供应量、调整利率等。
两者之间需要密切配合,并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4.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使用了不同的工具来达到其调控目标。
2023年高考政治真题试卷(全国甲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2023年高考政治真题试卷(全国甲卷)一、选择题。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劳动者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地再生产。
下列属于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费用的是()①房租②教育培训费③旅游支出④娱乐平台会员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知识点】劳动的重要性【解析】【分析】房租和教育培训费用,有助于满足劳动者基本消费需求,有助于劳动者提高素质,属于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费用,故①②正确。
旅游支出,娱乐平台会员费是为了满足享受进行的消费,不属于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费用,故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消费的类型、劳动的重要性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成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
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
2.甲企业主要从事某种产品的代加工业务,使用境外客户提供的商标、关键零部件进行生产,由境外客户负责产品销售,获得的加工费占销售价格的5%。
甲企业为改变其在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实现转型发展,可采取的策略是()①扩大现有生产规模,增大产品利润空间②拓宽境外客户来源,提高出口议价能力③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开发生产自有产品④培育发展自有品牌,自主建立营销渠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知识点】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解析】【分析】甲企业主要从事某种产品的代加工业务,使用境外客户提供的商标、关键零部件进行生产,由境外客户负责产品销售,获得的加工费占销售价格的5%。
若甲企业想改变其在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实现转型发展,就需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开发生产自有产品,要培育发展自有品牌,自主建立营销渠道,故③④正确。
高考政治专项复习《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命题》

答案 (1)“淄博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作用的生动体现。 (2)淄博市政府积极履行经济职能,通过科学的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等手 段,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推动有效市场的发展。 (3)淄博打造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保证了各项资源的高效配置,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 (4)“淄博模式”推动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了各类市场 主体活力,为淄博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
第六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大题攻略
关于“·辽宁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中国 正式生效实施。 ②RCEP规则中加入了电子商务、 政府采购、竞争等议题,③提 高了知识产权等议题的承诺水 平。①RCEP的生效实施不仅将 逐步实现区域内90%以上的货
信息点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调用知识
信息点②: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信息点③:注重企业创新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信息点④:有利于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1)二者都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推动
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规 (2)二者都注重国家宏观调控,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市场
范
主体公平竞争。
解
答 (3)二者都注重企业创新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4)二者都有利于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参
考答案)
失分原因:信息整理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导致遗漏二者的共通点。 防范措施:认真阅读材料,寻找材料的共通之处。
术语必备
(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 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2)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要完善主要由市 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3)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病。 (4)在我国,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 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国家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区分

国家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区分国家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和管理,以达到稳定经济发展、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和调整经济结构的目标。
其中,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中常用的工具。
然而,它们在实施过程中有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这三种手段的区分。
首先,经济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核心手段之一,指的是通过改变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国家预算、税收和政府支出等来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平衡。
货币政策则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给量等手段来影响市场的流动性和信贷条件,以达到稳定物价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目的。
金融政策主要包括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信贷政策和汇率政策等,以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
经济手段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操作性,可以迅速适应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
其次,法律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主要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来引导和规范经济行为。
法律手段可以通过立法、司法和执法等方式发挥作用。
立法是国家制定法律法规的过程,其中包括行业法规、经济法律等,用于约束各类市场主体的行为。
司法是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过程,通过对违法行为进行司法裁决和判决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执法是指国家依法对违法行为进行制止和惩罚,以保障法律的实施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法律手段的特点是具有明确、稳定的规范力度和约束力度,可以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和秩序。
最后,行政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另一种手段,主要通过政府行政管理机关的机构设置、规章制度、行政命令等手段来实施。
行政手段主要涉及到资源配置、市场监管等方面,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
行政手段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直接性,政府可以通过行政命令和行政管理手段来调整和引导市场行为。
然而,行政手段的操作性相对较弱,可能会面临行政效率低下、监管不足等问题。
综上所述,国家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各具特点。
政府如何解决市场失灵

政府如何解决市场失灵摘要:市场不是万能,存在固有的弱点,当市场出现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时,我们就称之为市场失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已经不适合社会的需要,尤其是经济危机频发,所以更不能放任自流,从而就需要政府的调控,需要政府来弥补市场失灵。
尤其是,我国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就更需要政府来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弥补市场失灵。
政府弥补市场失灵,概括来说,就是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来调节宏观经济,由称为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根据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来决定采取哪一种手段抑或采取综合手段。
然而,政府在运用这些手段时,除了政府失灵外,这些手段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有时也可能会扰乱经济的发展。
关键字:市场失灵,宏观调控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弊端经济手段是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经济杠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
也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
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经济手段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是政府最经常使用的弥补市场失灵的手段。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市场失灵,也给中国中国的社会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比如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房价越来越高,甚至高的离谱,充斥泡沫,又如人们逐渐富有,私家车越来越多而造成的大气污染,直到最近的大范围的雾霾,都是市场失灵的表现。
面对市场失灵的种种表现,政府通过调节个税起征点来减小贫富差距,通过征收二套房产税来抑制炒房需求,通过征收车辆购置税来抑制车辆的需求,弥补私家车通行造成的负外部性。
常用关键词归类总结

常用关键词归类总结经济生活常用关键词归类总结一.基础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4.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5.自觉履行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6.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7.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8.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9.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二.根本、基本、重要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3.就业是民生之本。
4.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5.计划与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6.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7.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8.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9.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三.途径、方式、形式: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购买商业保险。
四.本质、实质、性质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五.标志1.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重要标志。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六.特征、特点、属性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3.税收的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4.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高三政治开学测

高三政治开学测第一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题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常用的经济手段。
一般来讲,为抑制经济过热,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减少税收②提高存贷款利率③减少政府开支④增加货币供应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相关知识,抑制经济过热应该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②③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抑制经济过热,①④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不利于抑制物价上涨,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结束】2.【题文】“重物质消费,轻文化消费”,违背了合理消费的()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做理智的消费者的相关知识。
坚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这一消费原则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
B符合题意;A、C、D均与题意无关,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结束】3.【题文】温家宝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这体现了()A.以人为本的思想B.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观C.可持续的发展观D.全面的发展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温家宝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A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B、C、D均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A。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结束】4.【题文】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是()①固定性②无偿性③法制性④强制性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税收的特征,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是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故B观点符合题意,A、C、D均不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应排除;故本题答案应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