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与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课件)
【2024版】宏观经济学货币需求PPT课件

凯恩斯认为,人们愿意持有的预防性货币余额主要取决于人们 对未来交易水平的预期,从而使得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 比,是收入的增函数。
(MV)。
将交易方程式的两边同时除以Q,重新写成:
M=(1/V)PQ
当货币市场均衡时,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数量M就等于
货币需求量Md。用Md代替式中的M,用k表示式中的1/V,
可以将该方程式重新写成:
Md=kPQ
(9-2-2)
如果把各种商品交易量Q等同于总收入Y,则式(9-2-2)
说明,货币需求是名义国民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
⑶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不同。Fisher方程式没有考微观主体动机 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剑桥方程式则从经济主体的理性决策出发, 首次将分析重点置于货币持有者的动机,强调微观主体在各种比较 中决定货币持有量。
(三)尚需解决的问题 传统经济学家所得出的名义国民收入仅仅受货币供 给变化影响的结论,是建立在货币流通速度为常量的假 设之上的。但是,货币流通速度是不是常量呢?传统经 济学家之所以没有发现他们的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是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还没有准确的GDP和货币供 给数据资料。传统经济学家遇到的这个问题,在凯恩斯 的理论中得到了解释,后来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提 供了和凯恩斯不一样的解释。
1.交易动机 (transaction motive)是指人们为进行正常的商品交易 而持有货币的愿望。 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交易需求主要由人们的交易 水平决定,而交易水平与收入成正比。
宏观经济学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精品PPT课件共26页)

对传递机制的质疑
(2)利率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
大多数货币采用活期存款的形式,而且 有利息,因此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低, 利率变动对人们的货币需求影响不大
通货膨胀的变动可能会抵消名义利率的 变动
其他传递机制
(1)增加信贷的可获得性:扩大货币供给时, 利率未必发生变化,但企业获得信贷变得容易, 从而有利于增加投资
(2)诱使人们调整资产组合:通过改变货币供 给影响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诱使 人们调整资产组合,进而影响消费和投资
(3)使汇率下降,增加出口:在资本市场开放 的情况下,货币供给增加会使汇率立即下降, 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
贷款利率r S S’
无法成功获得贷 款的企业/个人
图示
i
LM
IS1 IS0
Y
挤出效应
i
LM
挤出效应
IS1 IS0
Y
流动性陷阱与零挤出
i
IS0 IS1ຫໍສະໝຸດ LM Y古典情形与完全挤出
i
LM
国民收入不
变,但国民
收入的结构
变化,G变
IS1
大,I变小
IS0
Y
三、政策对产出构成的影响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I较高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扩大政府开支:G较大,I较小 减税:C较大 投资补贴/投资税减免:I较大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第11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一、货币政策
1、传递机制
利率传递机制
实际货 币供给 的变动
利率 调整
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

劳动市场的主要功能包括劳动力资源配置、劳 动力价格形成、劳动力流动和就业创造等。
工资水平决定因素及差异原因
决定因素
工资水平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生产率、行业差异、地区差异等因素决定。
差异原因
不同行业、地区、职位之间的工资差异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不平衡、行业利润率 差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原因造成。
就业政策目标及实施途径
政策目标
就业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保障 劳动者权益等。
实施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就业优先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 就业服务和援助等途径来实现就业政策目标。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方向
改革方向
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主要包括扩 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促进再就 业等。
利率决定理论
包括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等,分析利率水平 及其变动的原因。
政策效应
利率政策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 收支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利率市场化改 革的意义和措施。
资本市场结构、特点及作用
01
02
03
资本市场结构
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 基金市场等,以及各市场 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机 制。
3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探讨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向
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
分析当前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方向
提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的建议。
财政支出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探讨财政支出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税收制度改革与税收优惠政策
稳定。
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中央银行不 进行干预,波动幅度较大。
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r
r
IS2
LM
IS2
LM
r2
IS1
IS1 r2
r1
r1
O Y1 Y2
YO
Y
Y1 Y2
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的特例
d dG Y h[1c(1h t) ]ik[1c(1 1t) ]ik h
凯恩斯主义极端
在流动性偏好陷阱中,挤出效 应为零,财政政策效果最大。
r
IS2 IS1
r0
∞
LM
O
Y
应也就大。反之,挤出效应就小,政策效果大。
r
r
IS2
LM
IS2
LM
r2 IS1 r1
r2 IS1 r1
O
Y1
Y2
YO
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Y1
Y2
Y
财政政策效果的代数分析
财政政策乘数
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支出的变化能使均衡的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YC0I0G0ircT 0 1c(1t)
rJ0M0 kY hh
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李嘉图等价原理
李嘉图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 债券还是用税收筹资,其效果等价。
巴罗∙ 《政府债券是净财富吗?》:当政府出售债券以弥补减税损 失时,敏感的人就会同时意识到将来为了还本付息,他会面临更高 的赋税。政府借债只是推迟了纳税。为了应付将来的税收负担,人 们将目前的减税收入储蓄起来而不是花掉。
政府转移支付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
斟酌使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变动支出水平或税率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当总需求水平过低,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或增加
宏观经济学课件ppt

贸易政策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贸易 政策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可以了解国际贸易的政策环境和 规则体系。
04 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定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和调节 总需求,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失业、调整经济结构 的目的。
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政府支出包括公共工 程、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投资;税收包括个人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
03 宏观经济指标分析
经济增长分析
总结词
GDP增长率
经济增长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 活动水平的关键指标,通过分析经济增长, 可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总体趋势和变化。
GDP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GDP增长率,可以了 解经济活动的扩张或收缩。
生产力提高
投资与消费关系
生产力提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通过技术创新、生产流程优化等方式提高 生产力,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1 2 3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提高 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等。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技术进步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和收 入差距扩大,需要政府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力市场 的适应和调整。
技术进步的未来趋势 未来技术进步将更加注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 联网等领域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将更 加深远。
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经济的周期和市场环境。在经济增长过快或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 行可能需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抑制需求;在经济衰退时期,则需要 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学课件8.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r%
IS4 IS3
LM
r4 r3 r2 r1
IS1 IS2
y1 y2 y3 y4
y
财政政策效果因LM曲线的斜率而异
(2) 极端凯恩斯主义---流动性陷阱情形
水平的LM曲线 LM越平坦,收入变 动幅度越大,扩张的 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LM越陡峭,收入变 动幅度越小,扩张的 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此时位于较高收入水 平,接近充分就业。 r% IS1 IS2 LM1 LM2
Your site here
LOGO
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社会能够接受的范 围内, 经济要适度增长, 国际收支则既无逆差也无顺差。
Your site在矛盾
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间存在两难选择。 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却不利于国际收支平 衡。居民有钱后购买外国商品,会形成逆差压力 。 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
货币政策效果因LM的斜率而有差异
极端凯恩斯主义—流动性陷阱情形 LM水平,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LM曲线向右下方移 动,但是,IS曲线和新LM曲线的交点并不改变 。所以,均衡收入水平也不变,故货币政策完全 无效果。
Your site here
LOGO
2、极端古典主义情形
r0
y1
y2
y
凯恩斯陷阱中的财政政策效果
(3)极端古典主义情形
垂直的LM曲线 IS曲线向上移动,只会 造成利率的上升,而不 会带来国民收入的增长 。 此时,财政政策的效果 为零,存在完全的挤出 效应。 (财政政策完全 无效) r% r2 LM
r1
y1 y2
IS2
IS1
y
凯恩斯极端的财政政策情况
(2)极端古典主义情形——水平IS和垂直LM相交 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14章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
04
03
01
02
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是针对经济萧条和失业提出来的。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政府支出而不能增加甚至减少税收,政府必然出现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只能通过发行公债来加以弥补。
但公债不能向公众和厂商发行,否则会抵消刺激经济的作用。
公债只能卖给中央银行。
*
“公债哲学”——公债无害论
宏观经济学
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P0—基期价格, Q0—基期交易量, Pt—报告期价格
生产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
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 :
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
通货膨胀的分类
宏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0
Y
r
IS2
r1
E1
Y1
IS1
E2
Y2
r2
LM
Y3
财政政策的效果(2) [教材P513图16-1(b)]
IS曲线的斜率越大,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不敏感,挤出效应就越小,即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反之,则效果就越小。
*
宏观经济学
IS曲线的斜率
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取决于两个因素: ①投资对利息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 [即d越大], 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 小,反之则越大。 ②投资或政府支出的乘数越大,IS 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反之则越大。
*
二、各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与协调
宏观经济学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矛盾:
高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
低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影响和传导机制
•财政政策传导机制 •(以扩大政府支出g为例) :
•gADyLriA Dy •此传导机制可表示为右图:财政 政策影响产品市场的总需求,总需 求影响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影响货 币市场上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又 影响利率,利率最后影响产品市场 上的投资与总需求。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对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矛盾的处理
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这就要求经 济政策的制定者必须确定一个重点政策目标,或者同时对 四个政策目标进行必要的协调。可以说,决策者在确定宏 观经济政策目标时,既受自己对各政策目标重要性理解和 认识的制约,又受国内外各种政治因素的制约。
府投资兴建基础设施)、政府购买(政府购买
产品与劳务)以及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社会
福利支出);而政府税收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
公司所得税和其它税收。
•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财政政策 •政府支出 •政府购买
的
•政府(财政)转移支付
•主要内容
•政府税收
•个人所得税 •公司所得税
•其他税收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IS0-LM模型初1 始均 衡为E(r0,y0)。
•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点E1时,货币市场并不均衡,有
L>M:y提高使L增加,在原利率水平ro下,L>M。
•M不变,利率就上升,进而i减少,总需求减少。IS均
PPT文档衡演模板点沿IS线上升直至两个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的宏E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失业率↓→ 通胀率↑;失业率↑→通胀率↓ 2、“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课件PPT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 所谓时间偏好率是指在维持同一满足水 平条件下,欲使消费者愿意减少本期一 单位的消费,下一期所必须予以补偿的 超出一单位的消费数量。
• 如果某人要求明年至少付给他12公斤的 米,他才愿意储蓄10公斤米予以借出, 它的时间偏好率为20%。
• 时间偏好率是个人对时间的主观评价, 利率是社会对时间的客观评价。二者若 有差异,则个人可以通过储蓄或者借贷 来提高效用。
• IS线固定时,LM线斜率不同时的货币政策效果
IS r0
LM0 LM1
LM0
LM1
r1 IS
Y0 Y1
Y3
Y0
Y2 Y3
• 左图中,LM线平坦,货币供给量变动导致利 率变动较小,因而增加货币供给量使利率降低 幅度小,增加投资的效应小,收入增加幅度小, 货币扩张政策效果小。
• 右图中,LM线陡峭,货币供给量变动导致利 率变动较大,因而增加货币供给量使利率降低 幅度大,增加投资的效应大,收入增加幅度大, 货币扩张政策效果大。
• 若利率超过某消费者的时间偏好率,此消费者愿意通过 储蓄提高效用,若利率低于时间偏好率,此消费者则以 增加目前消费或者成为借贷者较有利。而且当利率超过 时间偏好率的幅度愈大时,储蓄者愿意牺牲的目前消费 越多。
• 因此,利率越高,时间偏好率低于利率之消费者越多, 储蓄人数增加,借贷人数减少;利率越高,每位储蓄者 的储蓄量越多,借贷者的借贷量越少。
• 如果货币中性成立,则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及减少,只 引起物价的涨跌,对实质性产出不发生影响。反之, 如果货币不具有中立性,则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才能 发生效果。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比较
• 货币市场上的利率变动和利率变动引起 的投资变动,决定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的有效性。
经济学宏观经济PPT课件

03
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货币职能与货币政策工具
01
02
03
货币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 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 货币。
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 金、利率政策、再贴现和 汇率政策等。
货币政策目标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 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
中、银行的银行 和政府的银行。
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经济周期阶段
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波动理论
包括凯恩斯主义理论、货币主义理论、新古典主义理论等对经济周期波动的不同解释。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 分析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传导机制和影响因素。
05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国际贸易理论及政策实践
国际贸易理论
包括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等,解释国家 间贸易的原因和模式。
贸易政策类型
包括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等,分析不同 政策的实践效果。
国际贸易组织
介绍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贸易组织的职能和作用。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1 2
国际收支平衡表概念 记录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 交易。
02
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
国民收入概念及核算方法
国民收入定义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所创造的最终成果的价值总 和。
核算方法
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入 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种方法;收入法也称分配 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支出法是从
中央银行运作机制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课件-第11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 利息率,再通过利息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
表11-1 传递机制
(1)
实际货币 供给的变动
表(11-21)传递机制(3) (4)
资产组合的调整 引起资产价格与 利率变动
根据利率变动 根据总需求 调整支出。 的变动调整产出
LM曲线垂直时,给定的货币数量的变化对收 入水平的影响最大。
由图可知,当LM曲线垂直时,移动IS曲线确实 不能影响收入水平。
因此,当LM曲线垂直时,货币政策对收入产生 最大的效应,而财政政策对收入无影响。
本章表明财政政策的变化如何移动
经济萧条时,央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从 而增加货币供给,使得利率下降,投资增加; 经济过热时,央行增加法定准备金率,从而减 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降低投资水平。
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实施货币政 策。
在公开市场操作中,联邦储备系统以货币购 买债券,从而增加货币存量,或者出售债券, 收回债券的买者所支付的货币,从而减少货 币存量。
LM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LM0 LM1
IS0
Y0 Y1 Y2
Y3
Y
LM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当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越平坦,货币 政策效果越小,反之,货币政策的效果 越大
古典主义情况
与水平的LM曲线完全相反的是垂 直的LM曲线。当货币需求对利率完 全无反应时,LM曲线是垂直的。
表11-1概括了传递机制各个阶段的要点。在实 际余额的变动对收入的最终影响之间有两个关 键性联系。
第一,由于资产组合出现了不均衡所产生的实际余 额变动,必然导致利率的变动。
第二,利率的变动必然使总需求发生变动。
宏观经济学之货币政策 moneytary policy(精品PPT课件共29页)

Try to expain the change of the moneytary policy of PBC,do you think it run well? Why?
Exercise 2
The banking system has $2 trillion of deposits and no excess reserves .
If the Fed lowers the required reserve ratio from 0.1 to 0.05,calculate the change in
控制货币供给
贴现率如何发挥作用
当美联储提高贴现时:
银行必须为它们从美联储借的经济准备鑫支 付更高的价格。
银行努力持有减少的准备金。 但是,在法定准备金既定时,银行必须减少
它们的贷款。 这就减少了货币量。
控制货币供给
贴现率如何发挥作用
当美联储提高贴现时:
银行为它们从美联储借的任何准备金支付较 低的价格。
Required reserve ratio The deposit multiplier How the 3 tools of Fed/PBC work? Or how to
influence the quantity of money by the 3 tools?
Some homework
系列
准备金 14 063美元
存款 56 250美元
宏观经济学电子课件(完整版)pptx

资本市场的定义、功能与工具
•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资本市场的定义、功能与工具
工具 股票 债券
资本市场的定义、功能与工具
证券投资基金 金融衍生工具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
联系
都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完整的金融市场 体系。 两者在资金供求、利率变动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探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挑 战,如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压 力等,并分析未来经济增长的可 能趋势和前景。
03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失业的定义、类型与原因
• 失业的定义: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个体在积 极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仍然无法获得就业机会的 现象。
失业的定义、类型与原因
摩擦性失业
由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或匹配不当导致的短期失业。
结构性失业
由于经济结构变化、技术进步或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导致的长期失业。
失业的定义、类型与原因
• 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失业,与经济总需 求不足密切相关。
失业的定义、类型与原因
经济因素
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国际贸易冲击等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松紧搭配
政策时滞的考虑
政策力度的把握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宏观 经济调控的两大手段,各自具 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机制。为 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需要二 者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根据经济形势的需要,采取“ 双松”(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 张性货币政策)或“双紧”(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 政策)的政策组合。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宏观经济学ppt全套教学课件

分。出现贸易顺差的国家则可以把钱储备起来,或
者购买其他国家的金融资产。因此,对外贸易必然
带来对外借贷关系。
• 贸易不平衡是开放经济这一课题下最核心的问题之
一。
• 我们可以通过美国2013年国际收支账户具体了解国
际收支账户的构成情况。
美国2013年国际收支账户(单位:10亿美元)
• 任何符合以上条件者均被计入失业人口,零活工、季节工
均作就业人口计。
2、失业的类型
• 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归于三种类型:
• (1)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来自于劳
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 (2)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这一类失
量一国的经济规模,而美国等国则采用GNP指标。为了与其
他国家的统计口径一致,美国商业部从1991年开始也改用
GDP指标。
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
• 名义价值,也就是现时的货币价值。名义价值往往并不具备可比性,
因为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的货币价值通常是不稳定的。当存在通货膨胀
或是通货紧缩时,名义价值就会脱离实际价值。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也叫做总量经济学,宏观
(Macro) 一 词 源 于 希 腊 文 (Makros) , 表 示
“大”的意思,这是因为宏观经济学这一
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大型经济单位,通常是
容:
➢
➢
➢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衡量
Chapter
国内生产总值(GDP)概念及核算方法
GDP核算方法
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
收入法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 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
GDP定义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 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 终成果。
生产法
GDP=各部门的总产出-各部门 的中间消耗。
信贷传导机制
通过影响银行信贷规模,进而影响企业和个人的经 济活动。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及实施效果
• 资产价格传导机制:通过影响股票、债券等资产价格,进 而影响投资和消费。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及实施效果
实施效果 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 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目的
研究对象
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现象和 问题。
研究目的
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规律,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以实现经济持续 、稳定、协调发展。同时,通过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企业和 个人提供决策参考,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资源短缺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口的增加,资源的需求 也在不断增加。如果资源供应不足或价格过 高,就会制约经济的增长。
环境问题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 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会对 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经济增长源泉、制约因素及政策选择
• 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如贫困、教育落后、卫生 条件差等也会制约经济的增长。这些问题会导 致人力资源的浪费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
在本章中,我们以公开市场业务为例展开分析(一)公开市场业务对均衡收入的影响初始均衡点为E1,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债券,增加了市场上的名义货币供给量。
在物价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名义货币增加即为真实货币增加。
这使得LM曲线向右移至LM2。
新的均衡在较低的利率和较高的收入上实现(即图中E2)。
均衡收入提高的原因是,央行在公开市场购入债券,降低了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导致投资支出的增加。
1.LM曲线斜率与收入变化的关系LM曲线越陡峭,均衡收入的变化幅度越大。
即h越小,均衡收入的变化幅度越大。
2.货币扩张的调整过程央行购买债券增加了真实货币供给增加,从而形成当前利率水平下的过量货币供给;公众对此的反应是,设法通过购买其它资产进行调整,从而导致资产价格上涨、收益率下降。
由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调整十分迅速,经济体的状态立即从E1调整到E′,并使货币市场达到出清。
但在E′Y下,存货被降低到合意的库存水平之下,即商品市点,经济体存在过量的商品需求,在收入水平1场供不应求。
对此,经济体内各厂商的反应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会导致实际的收入水平上升。
实际收入水平上升带动货币需求的增长,利率也将从i'逐渐上升,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变动轨迹大体是沿着LM2曲线。
最终,经济体在E2点实现新的均衡。
(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对经济体产生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真实余额变化,资产组合失衡;资产组合调整,利率水平变动; 第二阶段:利率水平变动,投资支出调整;需求发生变化,调整产出规模。
上述阶段又可分解成四个步骤: 1.真实货币供给变动;2.资产组合调整,引起资产价格和利率水平的变化; 3.利率水平变化,引起投资支出即总需求的变化; 4.根据新的总需求水平,调整产出规模。
(三)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表明,利率水平调整是整个传导机制的核心环节。
2024版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本PPT课件

政策含义
内生增长理论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政府可以通过加大教育投入、促进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 等措施来推动经济增长。同时,政府也需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活 力,从而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24/1/25
18
05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2024/1/25
目标
通过优化要素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等方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24/1/25
3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情况
科技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产业创新
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制度创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2024/1/25
29
开放经济下政策搭配与效果评估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的搭配
财政政策通过改变政府支出和税 收来影响总需求;货币政策通过 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总 需求。两者搭配使用可以更好地 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汇率政策与资本管制 的搭配
汇率政策通过调整汇率来影响国 际收支平衡;资本管制通过对跨 境资本流动进行限制来影响国际 收支平衡。两者搭配使用可以更 好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的经济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
济体系的运行和表现。
相互联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联系的,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为宏观经济学提供基础, 而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也可以为微观经济学提供背景和环境。
2024/1/25
互相补充
2024版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概述•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探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实践应用目录•国际收支与汇率制度改革进展•宏观经济政策效果评价及展望01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定义与特点定义特点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关注总量指标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研究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国际经济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国民收入决定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国际经济研究对象不同分析方法不同政策目标不同相互联系01020304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02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定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有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
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国民收入的主要指标,通过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进行核算。
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值。
也称分配法,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去向的一种方法。
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三部分。
核算方法收入法支出法生产法国民收入概念及核算方法经济增长理论与政策目标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解释经济增长规律和影响制约因素的理论,包括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等。
政策目标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物价稳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实现途径通过增加投资、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式实现经济增长。
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开始积累起飞所需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如交通、通讯、电力等。
成熟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人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议题。
传统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经济增长缓慢。
起飞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推动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8-18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
13
我国没有陷入流动性陷阱
1、利率水平并没有低到无法进一步降低的水平。
应该通过名义利率水平对流动性陷阱状态作出判断。
因为,货币政策直接作用的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反 映的是货币政策的效应。 从名义利率水平来看,名义利率虽然下降了33%, 但其绝对值仍然高于名义利率的政策底限,日本为了 反通货紧缩1998年的利率水平比1993年下降了87%, 其降幅远远大于我国,而且日本降低利率的初始水平
2013-8-18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
4
3、货币的经济学定义
(1)马克思的货币本质定义; (2)货币的职能定义 交换媒介论 价值贮藏论
2013-8-18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
5
我们不赞成价值贮藏论
1、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是货币的本 质属性和最基本的职能; 2、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是货币区别 于其他事物的鲜明的标志。 但是,我们应注意的收入水平提高后, 货币的价值贮藏功能具有重要地位。
2013-8-18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
10
货币政策的手段
货币政策的类型:紧的和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手段:
准备金比率:比率下降-派生存款增加-M 再贴现率:再贴现率上升-借贷成本增加- M 利率上升-成本上升-M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买入债券-货币量 投放-M ;央行卖出债券-货币量回笼-M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
2013-8-18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
18
表2
居民1年期存款实际利率表
实际利率1 3.47 3.34 4.67 4.54 5.67 5.57 5.27 5.25 4.52 4.49 6.52 6.61 6.27 6.37 4.78 4.83 5.58 5.68 4.05 4.12 实际利率II
名义利率 价格水平 1997.03 7.47 4 1997.06 7.47 2.8 1997.09 7.47 1.8 1997.12 5.67 0.4 1998.03 5.22 0.7 1998.06 5.22 -1.3 1998.09 4.77 -1.5 1998.12 3.78 -1 1999.03 3.78 -1.8 1999.06 2.25 -1.8
2013-8-18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
19
表3
企业1年期投资贷款实际利率表
名义利率 价格水平 实际利率1 实际利率2 1997.03 10.08 4 6.08 5.85 1997.06 10.08 2.8 7.28 7.08 1997.09 10.08 1.8 8.28 8.13 1997.12 8.64 0.4 8.24 8.21 1998.03 7.92 0.7 7.22 7.17 1998.06 7.92 -1.3 9.22 9.34 1998.09 6.93 -1.5 8.43 8.56 1998.12 6.39 -1 7.39 7.46 1999.03 6.39 -1.8 8.19 8.34 2013-8-18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 1999.06 5.85 -1.8 7.65 7.79
2013-8-18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
12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在经济危机时期,资本的边际效率极低, 利率降到很低的程度,国债价格也相应达到顶 点。此时的国债买入随时可能面临利率的回升, 而造成国债价格下跌的损失。所以,人们宁可 持有货币,而不愿买入国债,货币的投机需求 无穷大,货币供给的增加将流入这个流动性陷 阱。此时,利率不会进一步下降,投资和消费 都不会相应增加,货币供给的增加无助于经济 走出萧条。
2013-8-18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
6
货币在概念上通常被定义为,任何一 种在债务清偿、商品和劳务支付中被人 们普遍接受的物品。
2013-8-18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
7
4、货币的实用性定义
(1)相关性 (2)可控性 所有有价值的资产都具有货币 不同的资产具有不同的货币性
2013-8-18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
低了,应该和同期的投资回报率相比。1997年我国所
有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为7.69%,低于同期贷款的
实际利率。
2013-8-18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
21
主动性货币政策与非主动性货 币政策
• 当经济运行的状况处于,高失业、低产 出、低价格总水平的状态时: 主动性货币政策认为,应该通过增加货 币供给、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减免,使总 需求曲线右移至(AD1-AD2),经济 会立即移至B点,高失业消失,产出增加, 价格总水平上升。
2013-8-18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 28
价格-工资的自我校正机制
• 价格-工资的自我校正机制有两个理论 前提,一是以充分就业为前提,二是假 定价格-工资具有弹性。这两个前提我 国都不完全具备,价格-工资自我校正 机制的实现是相当缓慢的,中央银行必 须采取积极主动的货币政策,缩短经济 自我校正的过程。凯恩斯主义的工资刚 性、工资粘性 中国国有企业的工资刚性
2013-8-18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 比中国还要低。货币政策仍有调控的空间。 14
我国没有陷入流动性陷阱
2、人们的流动性需求没有达到完全弹性。 用利率水平判断我国是否陷入流动性 陷阱有其局限性的。对流动性偏好的分
析既要分析通货比率,又要分析M1与M2
的比重,后者一般称为货币的流动性指
2013-8-18
标。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
15
表1 1993年以来的通货比率和货币的流 动性指标
通货比率 1993.03 1993.06 1993.09 1993.12 1994.03 1994.06 1994.09 1994.12 1995.03 1995.06 1995.09 2013-8-18 1995.12 M1/M2 通货比率 0.48 0.48 1996.06 0.48 0.53 0.48 1996.09 0.48 0.57 0.46 1996.12 0.43 0.54 0.46 1997.03 0.45 0.55 0.45 1997.06 0.44 0.52 0.45 1997.09 0.42 0.53 0.44 1997.12 0.41 0.53 0.43 1998.03 0.42 0.53 0.42 1998.06 0.42 0.52 0.41 1998.09 0.42 0.50 0.40 1998.12 0.41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 0.47 0.39 1999.03 0.41 M1/M2 0.36 0.37 0.37 0.37 0.38 0.38 0.37 0.36 0.36 0.37 0.36 16 0.35
为,当经济活动发生萎缩时,政策制定者应通过扩张
性的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右移;经济活动过分扩张时, 则应该实施紧缩的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左移,从而稳 定经济,避免经济周期的高涨和低落造成社会资源的 绝对浪费。 非主动性政策则认为,主动性政策在实践中有着种种 障碍,难以有效,政策制定者只能采取按照单一规则
2013-8-18
73.2,比1991-1998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下降了81.4
和62;1998年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增 长率分别为8.9和9.2,比1991-1998年的平均增长速度
2013-8-18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 17
分别下降了 69.8和48.6。
投资的利率弹性和流动性陷阱
现在的问题是影响投资支出的是名义利率还是实际利率?货币 政策虽然只能直接影响名义利率,但是影响企业投资的应该是剔 除价格总水平影响的实际利率水平,实际利率构成企业投资的资 金成本。
2013-8-18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 24
非主动性货币政策
• 2、经济运行中工资-价格调整机制的存 在,使得总供给曲线左移,经济均衡点 从A移动至C。无需扩张货币政策和财政 政策,变动总需求曲线。
2013-8-18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
25
货币政策的种类:主动性和非主动性 货币政策
主动性政策是凯恩斯学派的政策观点,这种观点认
2
货币的定义
1、货币的通俗定义 (1)把货币等同于现金 (2)把货币等同于财富 (3)把货币等同于收入
2013-8-18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
3
2、货币的法律定义
–法律规定货币是什么,货币就是什么。 –货币的法律规定不能满足经济分析的需要: 1、法律没有规定为货币的物品也可能在支 付中被普遍接收; 2、即使是法币,也不能阻止人们拒绝接收 该货币。
8
货币供给量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 +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 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2013-8-18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
9
货币供给量
M1:狭义货币供应量 M2:广义货币供应量 M1与M2之差:准货币 M1/M2:货币的流动性
最后,如果实行膨胀性货币政策,就会形成通货膨胀预期,这将使
2013-8-18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 29
通货非膨胀政策
• “在危机时期,接受贷款是为了支付,而 不是为了购买,是为了结束旧的交易, 而不是为了开始新的交易” • 通货紧缩时期不可能实现货币的膨胀。 • 实行膨胀性货币政策会失去结构调整的 机会。
2013-8-18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
30
通货非膨胀
20
1999下降了5个多百分点,下降的幅度达70%;但从 实际利率来看,实际利率I和实际利率II不仅仅没有相 应下降,反而分别上升了16.7和23.4个百分点。从贷款 利率来看,贷款的名义利率同期下降了39.2%,而实际 利率I和实际利率II分别上升了25.8%和33.1%。贷款的
实际利率水平在7%和8%之间。这种水平是高了还是
2013-8-18
11
货币政策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