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特别微专题三-新型农业和新型农业技术练习
2022届高考地理考前冲刺卷(八)解析版
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地理(八)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省从2013年就抢先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看重地质结构稳定、气候条件适宜、电力价格实惠,更看重贵州在大数据方面先声夺人的行业集聚效应,三大运营商、苹果、华为等众多企业纷纷将数据中心落户到贵安新区。
贵州正加快编制实施枢纽节点建设方案,抢抓机遇,构建“东数西算”新节点。
“东数西算”是继“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后又一个西部大开发超大型工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华为、苹果等大数据、互联网企业落户贵州,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A.电力资源B.自然条件C.政策D.科技2.“东数西算”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意义包括()①利于全国范围内发挥各地的资源禀赋优势②培育西部地区新的增长点,加快西部产业转型升级③中央从西部获取税收④降低东部运营成本和盈利A.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②【答案】1.B2.D【解析】1.计算机运行需冷却,贵州地势高,气候冬暖夏凉,非常利于数据中心节电,地质灾害少,利于数据中心,设备维护,所以,最关键的因素是自然条件,B正确;数据中心典型特征是耗电,贵州煤炭水电等能源丰富,国家西部大开发有政策引导,是影响贵州数据中心发展的因素但不是最关键的,A、C错误;与东部比,贵州的科技不是优势,D错误。
故选B。
2.区域协同发展中,中央投资补贴西部,从东部经济发展中获取税收,③错误;通过利用贵州廉价的电力资源和适宜的气候,可以降低大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提高盈利,④错误;区域协同发展就是充分利用西部的资源优势和东部资金技术优势,使东西两部协同发展,促进共同富裕,①②正确。
2023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微专题冲刺训练:农业技术
2023届新高考地理三轮复习微专题冲刺训练农业技术一、选择题为促进经济发展,2015年云南省元谋地区在干热河谷北部荒坡地引种台湾青枣(属常绿小乔木,植株生长极为旺盛),三年后土地出现了问题。
2019年以来当地采用台湾青枣—芝麻(芝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近4个月)间作栽培新模式,缓解了之前出现的土地问题。
每年4月份对青枣主枝进行出芽前的回缩修剪和芝麻播种是台湾青枣—芝麻间作栽培技术的关键。
下表为当地气候资料。
据此完成1~2题。
年均降水量雨季年均蒸发量年均温613 mm 5~8月 3 911 mm 21.9 ℃1、间作植物选择芝麻,主要因为种植芝麻( )A.可以缓解土壤次生盐渍化B.收割后秸秆可以还田C.经济效益好,利于当地经济发展D.生长期与雨季相一致2、与传统单一种植台湾青枣相比,青枣—芝麻间作栽培能够( ) A.增加区域降水量B.提高水肥利用率C.增加生物多样性D.便于种植、管理甘肃天水市麦积区花牛村地处渭河流域黄土高原,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当地特产花牛苹果风味独特、品质上乘,与美国蛇果、日本富士并称为世界三大著名苹果品牌。
近年来,当地农户对无灌溉条件的山旱地果园进行树盘覆盖麦草秸秆、覆黑膜试验,花牛苹果持续增产,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据此完成3~5题。
3、花牛苹果品质上乘,主要是因为该地( )A.生长周期长 B.灌溉水源足C.太阳辐射强 D.昼夜温差大4、和美国、日本苹果相比,花牛苹果在国际市场的最大优势是( ) A.种植规模大 B.生产成本低C.物流运输快 D.产品质量优5、在该地果园采用麦草秸秆和黑膜覆盖的主要目的是( )A.抗旱保墒 B.固定形状C.增加光效 D.防止虫蛀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生态农业。
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
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
据此完成6--8题。
6、连作8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A.土壤有机质减少B.土壤沙化C.土壤盐碱化D.土壤酸化7、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A.及时深耕土壤B.适量掺沙改造C.增施速效肥料D.采用滴灌技术8、该地最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塔里木盆地D.黄淮海平原宁夏南部山区年均温3.2℃,年均降水420mm,年蒸发量1500mm。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农业练习题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农业练习含答案专题:农业一、选择题(一)光伏农业是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棚顶太阳能发电、棚内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型光伏系统工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下图为我国某地光伏农业大棚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 1--2题。
成) 1、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B.风速大小A.地表形态.土壤性质DC.天气状况) (LED2、光伏农业大棚内太阳能灯的主要作用是B.延长农作物受光时间.提高大棚夜间温度AD.方便农民夜间劳动.捕杀棚内农作物害虫C1---2.C.B【参考答案】题,光伏发电主要是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大棚农作物的生长也要依解析:第1托太阳能,二者都与太阳能密切相关,故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天气状况。
延可以在夜间对农作物实施照明,光伏农业大棚内使用太阳能LED灯,第2题,长农作物受光时间,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促使大棚内农作物提前上市。
]四川成都调研(二)[2019·1--2题。
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完成) (1、图中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B .季风水田农业A.乳畜业.商品谷物农业D.游牧业C)(、图中②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2.A.地形B.市场C.交通D.劳动力解析:第1题,由图中的经纬度与黑海、波罗的海等信息可知,①位于乌克兰,是重要的黑土分布区,故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为商品谷物农业。
第2题,②地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其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为市场。
答案:1—2、D B(三)牛油果又名鳄梨,其营养价值非常高,味道也很独特,果肉柔软,似乳酪,有核桃的香味,是不可多得的水果之一。
下图示意牛油果主要种植地区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牛油果的生长习性是()A.喜温暖湿润B.喜通风透气D.耐酸抗寒C.不耐贫瘠2.近年来,我国牛油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主要得益于()A.交通便捷程度的提高B.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居民食物构成的变化市场需求量的扩大D.C. 1.A答案2.D推测其生长习性是1题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图示牛油果分布区主要是热带、解析第项错。
高考地理知识专题特别微专题三 新型农业和新型农业技术
特别微专题三新型农业和新型农业技术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渗透到农产品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
下图为“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组成图”。
据此完成1~2题。
1.连通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的平台是()A.农业资源B.农业知识C.决策信息D.电子信息技术2.智慧农业使()A.农产品的种类变少B.农业生产投入减少C.市场的适应性增强D.剩余的劳动力增多[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连通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的平台是电子信息技术。
第2题,智慧农业可以及时、准确了解农产品的市场行情,使市场的适应性增强,C对。
农产品的种类更丰富,A错。
农业生产投入的资金、技术增加,B错。
影响到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需要劳动力多,剩余的劳动力减少,D错。
东北松子,主产于长白山和小兴安岭林区。
吉林省东南部梅河口市的松子仁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土产站采购松子,交给农民加工成松子仁,回收出口。
到90年代末,该市加工设备不断更新,一些企业到蒙古、俄罗斯等地大量收购松子,成为“亚洲最大的松子集散地”。
近年来,松子企业积极探索深加工,推出饮料、日用品、保健品等200多个产品,远销俄罗斯、东南亚等地。
同时,一些松子企业栽种红松林,以弥补松子被人类食用后对食物链的影响。
据此回答3~5题。
3.70年代末,梅河口市松子仁产业发展的优势在于()A.松子产量丰富B.劳动力廉价C.交通便利D.政策支持4.梅河口市在90年代末成为“亚洲最大的松子集散地”的原因有()①邻近国际松子产地②立足长白山区天然红松子产地③机械化程度高④加工工人数量多,经验丰富⑤中国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间经贸往来频繁A.①②④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⑤5.近年来,一些松子加工企业开始参与红松林造林活动的目的是()A.扩大种植面积B.保护红松资源C.开发松子品种D.恢复土壤肥力[答案] 3.A 4.C 5.B“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2022年新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习题:微专题(八)我国乡村振兴战略
微专题(八)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2022 山东泰安一模)我国某贫困乡镇的产业构造畸形,农夫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种植业。
以下图是该乡镇2022—2022 年的年降水量的变化图。
读图,完成1~2 题。
1.该贫困乡镇最可能位于( )A.广西壮族自治区B.湖南省C.宁夏回族自治区 D.湖北省2.该贫困乡镇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最可能是( )A.进展畜牧业B.开开荒地C.退耕还林D.推广机械化(2022 四川绵阳四模)科皮村地处湘西州永顺县芙蓉镇西南部,曾是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的贫困村,总面积12.24 平方千米,居民1288 人,过去主要种植水稻,近年来科皮村创立了猕猴桃种植协会、湘西黑猪养殖协会、水产养殖协会、中药材种植协会、生态禽类养殖协会、油茶种植协会、和谐科皮文艺协会等专业合作社。
2022 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突破8000 元。
据此完成3~5 题。
3.科皮村种植水稻村民不能致富,主要是由于( )A.劳动力缺乏B.产品较单一C.生产规模小D.产品单产低4.科皮村创立的农村专业合作社类型多,主要是基于当地( )A.地势起伏较大B.土地连片集中C.村民生活需求D.气候类型多样5.成立专业合作社的目的主要是( )A.扩大种植面积B.抵挡市场风险C.降低运输本钱 D.增加产品种类(2022 江西红色七校联考)以下图是我国11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分布图,假设以面积计其约占到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5%,中国551(2022 年末统计数据)万贫困人口大局部就居住在这15%的土地上。
据此完成6~8 题。
6.这11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所以贫困,与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
对这11 个贫困地区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B.土壤C.水源D.地形7.a 贫困区域是最典型的一类贫困,造成该类贫困的直接缘由是( )A.缺水缺土B.缺光缺热C.缺水缺光D.缺土缺人8.要尽快消退这些地区的贫困,最应先进展的是( )A.改善环境B.进展旅游C.进展训练D.改善交通(2022 广东学考模拟)作为2022 年央视春晚分会场的贵州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当地分布着面积较广的稻作梯田(见图),梯田浸泡过冬,春季波光粼粼,稻鱼共生,金秋鱼肥稻香,风光宜人,当地在政府引导、企业帮扶下,形成了“稻—鱼—游”的生态产业模式,吸引着八方游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农业练含解析
农业1.练高考〔2021 •安徽卷〕以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以下问题。
29、以下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是〔〕A、机械化水平高B、水利工程量大C、经营方式粗放D、粮食单位面积总产量低【答案】B考点:考察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
【名师点睛】该题以世界某局部区域图为材料,考察学生空间定位、知识迁移与综合分析能力。
首先需要确定是东南亚地区,可以根据经纬网或者泰国湾来判断出东南亚,然后再判断该区域气候类型,该问难度不大,只要判断出乙地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结合书上结论就很快得出答案。
所以,总体上,该题组难度不大,学生对属于根本知识、根本原理掌握好就行。
〔2021·重庆卷〕素有“欧洲粮仓〞之称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
据此完成3-4题。
考点:该题考察土地利用变化原因及其影响。
〔2021·海南卷〕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
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图3〕采用滴灌技术与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与有机棉。
据此完成6~8题。
6、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主要自然因素是A 、热量 B、土壤 C、光照 D、水分7、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A、降低运输本钱B、改善生态环境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增强产品竞争力8、该地开展棉花种植业面临一些问题。
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问题是A、交通不便B、劳动力缺乏C、资金缺乏D、土地多盐碱【答案】6、A 7、D 8、B【解析】试题分析:6、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影响棉花种植自然因素有土壤、光照、水分、热量等,能种植早熟棉花,说明该地温度较高,四个选项能说明温度只有A项,故A项正确。
7、无论什么品种棉花都需要运输,棉花种植需要消耗大量水源,因该地本身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缺乏,会加剧水紧缺,不合理灌溉会出现土壤盐碱化问题,对生态环境不利,所以A与B 错;该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是一定,引种彩色棉与有机棉,并不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错;市场上对新品种〔彩色棉与有机棉〕需求量大,因此只有D项符合题意。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2019高考地理专题08 农业(含解析)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高考精品系列专题8 农业【聚焦考点突破核心】一、农业区位因素1.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仍占有重要地位,但社会经济因素对其影响越来越大,各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具体如下: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断山区、千烟洲的立2.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下形成的,如果没有这种地势低洼的地形,而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2.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三、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类型,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东北商品农业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夏季日照时间长,雨热同期,地势冬季温度低,热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分析、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两大优势:一是优越的气候条件,季风气候区的水热组合;二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2)该区农业和经济发展存在的三大问题:一是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结构单一;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有限;三是科技水平低。
(3)对策:一是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结构,实行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渔业综合发展;二是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业,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到商品生产上来;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效、高产农业方向发展。
2.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比较和借鉴(1)我国东北国营农场与美国商品农场的区位共同之处。
(2)美国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农工商一体化是其特殊区位条件。
(3)大面积可垦荒地是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
2020届高三地理新型农业和新型农技专项训练
2020届高三地理新型农业和新型农技专项训练一、选择题“光伏农业”就是将太阳能发电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提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
新疆地区利用生态光伏农业的现代化设施(如下图所示)取得了“南果北种”显著成效,使热带植物在西北边陲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据此回答1~2题。
1.“光伏农业”成功实施,主要依赖于A.全球气候变暖B.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C.国家政策的支持D.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2.新疆光伏农业能够规模发展的有利条件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③昼夜温差大④地广人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1. B 2. C解析第1题,光伏农业需要依赖于太阳能发电,这需要科技作为支撑。
第1题,光伏农业需要考虑光照条件,规模发展需要考虑土地。
新疆地广人稀,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光照充足,适合光伏农业规模发展。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农村出现了“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
读图,完成3~5题。
3.近年来农村出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 )A.气候变化B.河流整治C.交通便利D.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4.新的运营模式( )A.增加产品库存B.增加销售环节C.依赖信息联系D.增加销售成本5.图示产业集聚有利于农村( )①提高人口迁出率②加快城镇化进程③加快交通运输建设④提高老龄化人口比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 3.D 4.C 5.C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
第4题,“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因此,“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依赖信息联系。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5题,农村出现“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形成产业集聚,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同时新的运营模式需要建立快速供应链,有利于加快农村地区交通运输建设。
高三地理新型农业和新型农技专项训练
2020 届高三地理新式农业和新式农技专项训练一、选择题“光伏农业”就是将太阳能发电宽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种植、养殖、浇灌、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供给等领域的一种新式农业。
新疆地域利用生态光伏农业的现代化设备(以以下图所示)获得了“南果北种”明显收效,使热带植物在西北边境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据此回答1~2 题。
1.“光伏农业”成功实行,主要依靠于A. 全世界天气变暖B. 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C. 国家政策的支持D. 市场需求的不停扩大2.新疆光伏农业能够规模发展的有益条件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分③日夜温差大④地广人稀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 1. B2. C分析第 1题,光伏农业需要依靠于太阳能发电,这需要科技作为支撑。
第1题,光伏农业需要考虑光照条件,规模发展需要考虑土地。
新疆地广人稀,天气干旱,降水稀罕,光照充分,合适光伏农业规模发展。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交融,创建新的发展生态。
最近几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乡村出现了“互联网+”新的营运模式。
读图,达成 3~5 题。
3.最近几年来乡村出现特点农产品基地主要受益于()A.天气变化B.河流整顿C.交通便利D.互联网和农业的联合4.新的营运模式 ()A.增添产品库存B.增添销售环节C.依靠信息联系D.增添销售成本5.图示家产集聚有益于乡村()①提升人口迁出率②加速城镇化进度③加速交通运输建设④提升老龄化人口比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 3.D 4.C 5.C分析第 3 题,由图可知,特点农产品基地主要受益于互联网和农业的联合。
第 4 题,“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其实不是简单的二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交融,创建新的发展生态。
所以,“互联网+”新的营运模式依靠信息联系。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 C。
第 5 题,乡村出现“互联网+”新的营运模式,形成家产集聚,有益于提升农民收入,加速乡村地域城镇化进度;同时新的营运模式需要成立快速供给链,有益于加速乡村地域交通运输建设。
2019最新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特别微专题三 新型农业和新型农业技术练习
特别微专题三新型农业和新型农业技术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渗透到农产品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
下图为“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组成图”。
据此完成1~2题。
1.连通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的平台是( )A.农业资源B.农业知识C.决策信息D.电子信息技术2.智慧农业使( )A.农产品的种类变少B.农业生产投入减少C.市场的适应性增强D.剩余的劳动力增多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连通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的平台是电子信息技术。
第2题,智慧农业可以及时、准确了解农产品的市场行情,使市场的适应性增强,C对。
农产品的种类更丰富,A错。
农业生产投入的资金、技术增加,B错。
影响到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需要劳动力多,剩余的劳动力减少,D错。
东北松子,主产于长白山和小兴安岭林区。
吉林省东南部梅河口市的松子仁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土产站采购松子,交给农民加工成松子仁,回收出口。
到90年代末,该市加工设备不断更新,一些企业到蒙古、俄罗斯等地大量收购松子,成为“亚洲最大的松子集散地”。
近年来,松子企业积极探索深加工,推出饮料、日用品、保健品等200多个产品,远销俄罗斯、东南亚等地。
同时,一些松子企业栽种红松林,以弥补松子被人类食用后对食物链的影响。
据此回答3~5题。
3.70年代末,梅河口市松子仁产业发展的优势在于( )A.松子产量丰富B.劳动力廉价C.交通便利D.政策支持4.梅河口市在90年代末成为“亚洲最大的松子集散地”的原因有( )①邻近国际松子产地②立足长白山区天然红松子产地③机械化程度高④加工工人数量多,经验丰富⑤中国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间经贸往来频繁A.①②④B.③④⑤C.①③⑤ D.②③⑤5.近年来,一些松子加工企业开始参与红松林造林活动的目的是( )A.扩大种植面积B.保护红松资源C.开发松子品种D.恢复土壤肥力答案 3.A 4.C 5.B“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推荐】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特别微专题三 新型农业和新型农业技术练习
特别微专题三新型农业和新型农业技术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渗透到农产品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
下图为“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组成图”。
据此完成1~2题。
1.连通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的平台是( )A.农业资源B.农业知识C.决策信息D.电子信息技术2.智慧农业使( )A.农产品的种类变少B.农业生产投入减少C.市场的适应性增强D.剩余的劳动力增多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连通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的平台是电子信息技术。
第2题,智慧农业可以及时、准确了解农产品的市场行情,使市场的适应性增强,C对。
农产品的种类更丰富,A错。
农业生产投入的资金、技术增加,B错。
影响到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需要劳动力多,剩余的劳动力减少,D错。
东北松子,主产于长白山和小兴安岭林区。
吉林省东南部梅河口市的松子仁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土产站采购松子,交给农民加工成松子仁,回收出口。
到90年代末,该市加工设备不断更新,一些企业到蒙古、俄罗斯等地大量收购松子,成为“亚洲最大的松子集散地”。
近年来,松子企业积极探索深加工,推出饮料、日用品、保健品等200多个产品,远销俄罗斯、东南亚等地。
同时,一些松子企业栽种红松林,以弥补松子被人类食用后对食物链的影响。
据此回答3~5题。
3.70年代末,梅河口市松子仁产业发展的优势在于( )A.松子产量丰富B.劳动力廉价C.交通便利D.政策支持4.梅河口市在90年代末成为“亚洲最大的松子集散地”的原因有( )①邻近国际松子产地②立足长白山区天然红松子产地③机械化程度高④加工工人数量多,经验丰富⑤中国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间经贸往来频繁A.①②④B.③④⑤C.①③⑤ D.②③⑤5.近年来,一些松子加工企业开始参与红松林造林活动的目的是( )A.扩大种植面积B.保护红松资源C.开发松子品种D.恢复土壤肥力答案 3.A 4.C 5.B“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8农业与区域农业发展
第一部分专题八基础练(2022·广东模拟)发展低碳农业的关键是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使用和能源消耗,以及农地翻耕、畜牧养殖和秸秆、废弃农膜燃烧等环节;农业生产中的碳汇主要来自植物和土壤固碳,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农田免耕和秸秆还田等。
下表为黄土高原区不同农业生产模式的碳汇量对比表。
据此完成1~2题。
农业生产模式具体生产形式亩均碳汇量/吨亩均净碳汇量/吨种养复合传统生产模式粮食作物+家禽家畜0.326 0.195设施作物的复种模式蔬菜/瓜果类轮作(多茬) 0.393 -0.194农林牧立体生产模式粮食作物/家禽家畜+经济林园0.271 0.130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粮食作物/作物秸秆/饲草)→(家禽家畜+沼气技术)→粮食作物0.459 0.2531.种养复合传统生产模式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 C )A.畜牧养殖B.施用农药C.秸秆燃烧D.农业机械耗能2.从发展低碳农业的角度,黄土高原区退耕还林农户适宜发展的生产模式是( D )A.设施作物的复种模式B.种养复合传统生产模式C.农林牧立体生产模式D.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解析】第1题,种养复合传统生产模式属于传统的小规模的自给自足农业生产,由于生产规模小,化肥、农药和地膜使用量都很少,养殖规模小,基本不使用农业机械,碳排放主要来自生活燃料,即秸秆燃烧,C正确,故选C。
第2题,根据题目要求,退耕还林农户要异地迁移,通常以发展设施农业为主,B、C错误;比较设施作物复种模式和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后者的碳汇量和净碳汇量明显高于前者,也是4种农业生产模式中最高的,应成为发展低碳农业的首选,D正确,故选D。
(2022·湖北模拟)蔡甸区(地处武汉市郊区)运用5G物联网技术,研发管家式“田政服务”,实现都市智慧农业,让都市居民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地,体验一把梦想生活“田”到家的滋味,将农业与城市有机地融为一体。
高三地理新型农业和新型农技专项训练
2020届高三地理新型农业和新型农技专项训练一、选择题“光伏农业”就是将太阳能发电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提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
新疆地区利用生态光伏农业的现代化设施(如下图所示)取得了“南果北种”显著成效,使热带植物在西北边陲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据此回答1~2题。
1.“光伏农业”成功实施,主要依赖于A.全球气候变暖B.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C.国家政策的支持D.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2.新疆光伏农业能够规模发展的有利条件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③昼夜温差大④地广人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1. B 2. C解析第1题,光伏农业需要依赖于太阳能发电,这需要科技作为支撑。
第1题,光伏农业需要考虑光照条件,规模发展需要考虑土地。
新疆地广人稀,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光照充足,适合光伏农业规模发展。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农村出现了“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
读图,完成3~5题。
3.近年来农村出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 )A.气候变化B.河流整治C.交通便利D.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4.新的运营模式( )A.增加产品库存B.增加销售环节C.依赖信息联系D.增加销售成本5.图示产业集聚有利于农村( )①提高人口迁出率②加快城镇化进程③加快交通运输建设④提高老龄化人口比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 3.D 4.C 5.C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
第4题,“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因此,“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依赖信息联系。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5题,农村出现“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形成产业集聚,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同时新的运营模式需要建立快速供应链,有利于加快农村地区交通运输建设。
【重点推荐】新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特别微专题三 新型农业和新型农业技术练习练习试卷
特别微专题三新型农业和新型农业技术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渗透到农产品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
下图为“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组成图”。
据此完成1~2题。
1.连通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的平台是( )A.农业资源B.农业知识C.决策信息D.电子信息技术2.智慧农业使( )A.农产品的种类变少B.农业生产投入减少C.市场的适应性增强D.剩余的劳动力增多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连通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的平台是电子信息技术。
第2题,智慧农业可以及时、准确了解农产品的市场行情,使市场的适应性增强,C对。
农产品的种类更丰富,A错。
农业生产投入的资金、技术增加,B错。
影响到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需要劳动力多,剩余的劳动力减少,D错。
东北松子,主产于长白山和小兴安岭林区。
吉林省东南部梅河口市的松子仁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土产站采购松子,交给农民加工成松子仁,回收出口。
到90年代末,该市加工设备不断更新,一些企业到蒙古、俄罗斯等地大量收购松子,成为“亚洲最大的松子集散地”。
近年来,松子企业积极探索深加工,推出饮料、日用品、保健品等200多个产品,远销俄罗斯、东南亚等地。
同时,一些松子企业栽种红松林,以弥补松子被人类食用后对食物链的影响。
据此回答3~5题。
3.70年代末,梅河口市松子仁产业发展的优势在于( )A.松子产量丰富B.劳动力廉价C.交通便利D.政策支持4.梅河口市在90年代末成为“亚洲最大的松子集散地”的原因有( )①邻近国际松子产地②立足长白山区天然红松子产地③机械化程度高④加工工人数量多,经验丰富⑤中国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间经贸往来频繁A.①②④B.③④⑤C.①③⑤ D.②③⑤5.近年来,一些松子加工企业开始参与红松林造林活动的目的是( )A.扩大种植面积B.保护红松资源C.开发松子品种D.恢复土壤肥力答案 3.A 4.C 5.B“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新高中地理高考 (新高考)2021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八 农业(教师版)
1.近五年本专题考查的内容非常集中在农业区位、农业生产与粮食问题两方面。
几乎每年都有命题,试题难度中等。
选择题、综合题并重。
2.试题以文字信息和区域图为背景命题,重在分析热点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及生态农业的发展,关注粮食安全。
考向 1 农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模拟诊断]拉萨河谷、日喀则、林芝被称为西藏的三大粮仓。
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下游谷地是西藏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分布在拉萨河下游。
下图示意拉萨河流域与拉萨市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西藏三大粮仓都分布在雅鲁藏布江的支流河谷地带,其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 ①海拔较低,热量充足 ②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③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④河流无结冰期,灌溉便利 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2.拉萨河下游谷地成为西藏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地区的根本原因是 A .土地承载力大 B .粮食产量大 C .河流流域面积大D .城镇密度大命题趋势专题 八 ××农业3.拉萨市形成与发展的良好基础是A.淡水资源丰富B.农业基础好C.河运便利D.气候温和【答案】1.A2.A3.B【解析】1.根据雅鲁藏布江支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推断,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海拔较低,热量充足。
这些是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海拔高,热量不足,河流有结冰期。
选项A正确。
2.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地区,说明拉萨河下游谷地是西藏环境容量最大的地区,而环境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土地承载力。
粮食产量大、河流流域面积大、城镇密度大不起决定作用。
选项A正确。
3.拉萨市位于粮仓地区,支撑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发达,农业基础好,水资源和气温等因素已包含在农业基础之中。
该区域淡水资源不缺乏,位于高原地区,河运不发达,海拔高气候较温凉。
选项B正确。
考向2 农业地域类型[模拟诊断]马达加斯加地广人稀,水稻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但仍不能完全自给。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地理 精品系列 专题8 农业(学生版)
专题8 农业【高考预测定位】本专题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第二部分是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第三部分是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考查内容上看,侧重于对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的地域类型、农作物分布和新型农业的考查。
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综合题都有,以选择题居多;信息多以文字材料、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图等方式呈现。
从考查能力上看,侧重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地域类型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分析论证能力。
在高考复习中应注意:1.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2.农业的分布以及生态农业的发展 3.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理解农业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考点高考定位预测农业的区位选择分析农业区位因素1.了解农业生产的概念、基本特点和分类2.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和主要的区位因素3.利用材料分析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4.理解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5.了解农业地域的形成和条件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多以区域图的形式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2.根据每年一号文件的相关惠农政策,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区域农业的发展特点3.结合热点地区农业,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区位条件、特征及发展方向4.结合区域图考查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进而考查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核心知识精讲】一、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仍占有重要地位,但社会经济因素对其影响越来越大,各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具体如下: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类型,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别微专题三新型农业和新型农业技术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渗透到农产品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
下图为“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组成图”。
据此完成1~2题。
1.连通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的平台是( )A.农业资源B.农业知识C.决策信息D.电子信息技术2.智慧农业使( )A.农产品的种类变少B.农业生产投入减少C.市场的适应性增强D.剩余的劳动力增多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连通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的平台是电子信息技术。
第2题,智慧农业可以及时、准确了解农产品的市场行情,使市场的适应性增强,C对。
农产品的种类更丰富,A错。
农业生产投入的资金、技术增加,B错。
影响到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需要劳动力多,剩余的劳动力减少,D错。
东北松子,主产于长白山和小兴安岭林区。
吉林省东南部梅河口市的松子仁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土产站采购松子,交给农民加工成松子仁,回收出口。
到90年代末,该市加工设备不断更新,一些企业到蒙古、俄罗斯等地大量收购松子,成为“亚洲最大的松子集散地”。
近年来,松子企业积极探索深加工,推出饮料、日用品、保健品等200多个产品,远销俄罗斯、东南亚等地。
同时,一些松子企业栽种红松林,以弥补松子被人类食用后对食物链的影响。
据此回答3~5题。
3.70年代末,梅河口市松子仁产业发展的优势在于( )A.松子产量丰富B.劳动力廉价C.交通便利D.政策支持4.梅河口市在90年代末成为“亚洲最大的松子集散地”的原因有( )①邻近国际松子产地②立足长白山区天然红松子产地③机械化程度高④加工工人数量多,经验丰富⑤中国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间经贸往来频繁A.①②④B.③④⑤C.①③⑤ D.②③⑤5.近年来,一些松子加工企业开始参与红松林造林活动的目的是( )A.扩大种植面积B.保护红松资源C.开发松子品种D.恢复土壤肥力答案 3.A 4.C 5.B“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农村出现了“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
读图,完成6~8题。
6.近年来农村出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 )A.气候变化B.河流整治C.交通便利D.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7.新的运营模式( )A.增加产品库存B.增加销售环节C.依赖信息联系D.增加销售成本8.图示产业集聚有利于农村( )①提高人口迁出率②加快城镇化进程③加快交通运输建设④提高老龄化人口比重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答案 6.D 7.C 8.C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
第7题,“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因此,“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依赖信息联系。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8题,农村出现“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形成产业集聚,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同时新的运营模式需要建立快速供应链,有利于加快农村地区交通运输建设。
产业集聚,需要大量劳动力,可提高青壮年人口迁入率,降低老龄化人口比重。
故本题应选择②③,正确答案为C。
麦收时节,农时紧迫。
因为种种原因,种粮大户刘某早先预定的收割机没有按时到来。
他却没有太着急,手机上的一款软件帮了他的大忙。
在手机上,他的小麦作业需求、地理位置等信息,被夏收大数据处理平台推送到半径20公里内注册的农机手手机上。
半个小时内,先后有4个农机手抢单成功,高某第一个抢单。
据此完成9~10题。
9.现代化麦收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RS GPS B.GPS GISC.RS GIS D.GPS 数字地球10.与传统“预定收割机”的麦收手段相比,手机软件平台的介入( )A.提高了收割机麦收的速度B.降低了农机手的经济效益C.提高了收割机使用精准度D.增加了种植户的麦收成本答案9.B 10.C兰萨罗特岛(13.5°W,29°N)是西班牙西南部加那利群岛七大岛之一,距北非国家摩洛哥西海岸只有100多公里。
该小岛的葡萄种植有一种特殊的种植技术:单株种植在单个坑里,坑宽3~4米,坑深1~1.5米,坑边用石块垒半圆形石墙。
下图示意从某角度拍摄的葡萄园里的鱼鳞坑。
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鱼鳞坑的主要作用是( )A.削减风速,汇集雨水B.减少风蚀,堆积土壤C.减少光照,增大温差D.汇集水汽,增大降水12.图中半圆形石墙主要位于坑的( )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答案11.A 12.C解析第11题,由地理位置可知,该岛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或东北信风控制,加上沿岸寒流降温减湿,因此为暖干型地中海气候,温和干燥。
所以该区域种植葡萄的限制性条件是水分,葡萄园里的鱼鳞坑主要作用是收集水分。
另外石墙散热快,夜晚利于露水的形成,并起到防风作用,故A正确。
第12题,依据纬度位置可知,兰萨罗特岛(13.5°W,29°N)会受东北信风影响,风力强且稳定,因此为削减风速,半圆形石墙应位于东北方向,C正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浙江农民到云南“经营土地”,如东川就有100多户浙农举家搬来,种植蔬菜水果已达2 500多亩。
据此完成13~14题。
13.浙江农民选择到云南“经营土地”,主要是因为云南( )A.作物品种多B.种植技术好C.市场需求大D.种植利润高14.浙江农民到云南“经营土地”对当地带来的影响有( )①促进了人口向外迁移②提高了环境承载力③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④提高了土地利用率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13.D 14.C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是一种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新型地膜覆盖技术,甘肃省利用该技术使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下图示意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
据此完成15~17题。
15.甘肃省利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主要是充分利用了( ) A.降水 B.热量 C.光照 D.土壤16.在甘肃省降水量相对较小的地区,为最大限度地起到减少水分流失的作用,最佳的覆膜时间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7.下列不属于该技术对农作物生产产生的有利影响的是( )A.拦截降水径流B.减少水分蒸发C.防止大风掀膜D.增强昼夜温差答案15.A 16.C 17.D解析第15题,由材料和图示可知该技术采用了大小垄相间的种植方式,全地面覆盖地膜后,人为增加了集雨面积,可使有限的降水通过垄的分水作用、地膜的良好阻渗作用,汇集到种植沟,并沿播种孔渗入到作物根部,大大提高了耕层土壤水分含量。
故A正确。
第16题,甘肃大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只有全年覆膜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水。
秋收时破膜收获,深耕耙地,然后再起垄覆膜,可阻止冬春夏三季水分的蒸发,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故答案选C项。
第17题,覆膜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不能增强昼夜温差,选D。
18.(2018·江西上饶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犁耕为主的耕作方法,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开始推广少耕法和免耕法取代犁耕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农业机械开凿出一条条狭窄的凹槽,把种子直接播在这些用之前作物茎秆覆盖着的土壤凹槽中,即完成春播。
河南省2002年开始实验并大力推广夏玉米机械化免耕技术,其做法是:在初夏小麦高茬机械化收获后,农民采用机械在麦秸秆高茬直立状态的田地里直接免耕播种玉米。
此项技术在河南省前期推广缓慢。
(1)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美国的免耕法更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试述其原因。
(2)免耕法的推广都存在阻力,与美国相比,河南省哪些方面的阻力因素更大?答案(1)减少能源消耗;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减轻耕地的风力侵蚀和对大气的污染;减少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利于雨水下渗及土壤保墒,节约水资源(节水抗旱)。
(2)深受传统精耕细作观念影响,农民对免耕的接受慢;小农经营,农机具购置资金短缺;人多地少且地块分散,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19.(2018·福建三明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胭脂虫是一种寄生在仙人掌上的昆虫。
其体内含胭脂红,可以制备成胭脂红色素广泛应用于制衣、食品、化妆品、医药、饮料等行业,是唯一一种品质优良的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动物色素。
胭脂虫发育的温度低限为15.6℃,20℃~30℃时胭脂虫种群发育与温度呈正比,30℃时种群增长最快。
降雨能极大地减少胭脂虫的种群数量。
胭脂虫主要借助风力繁殖扩散。
加那利群岛是一个多山的群岛,曾是胭脂红素的主产地。
1831年,群岛的胭脂红素的生产量只有4公斤。
到1850年,年产量已提高到40万公斤,短期内成为这种染料的主要出口地。
在19世纪末期,随着人工合成颜料的出现,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
下图为加那利群岛所在的区域和胭脂虫景观图。
(1)分析加那利群岛发展胭脂虫行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推测19世纪期间加那利群岛胭脂虫行业发生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规划加那利群岛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并做简要分析。
(4)我国某企业计划在吐鲁番盆地或台湾岛西部建立胭脂虫养殖园。
根据胭脂虫的生存环境要求,你认为哪个地区更加合理,并说明理由。
答案(1)群岛地处北纬30度附近,气温适宜,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寒流影响,降水较少,适合胭脂虫生长;气候条件适宜种植仙人掌,胭脂虫养殖食物资源丰富;受冬季西风及海陆风影响,有利于胭脂虫的繁殖扩散。
(2)1831年至1850年,胭脂虫养殖规模迅速增长,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扩大,价格上涨;1850年至19世纪末期,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主要是因工业合成染料开始大规模生产,生产成本低,价格优良,逐渐取代胭脂红素。
(3)发展地中海式农业(园艺业)——群岛的山坡地区与地中海地区的自然带相似,有利于发展地中海式农业(园艺业),且纬度较低,农产品上市时间更早。
发展立体农业——加那利群岛多山,山地的水热条件垂直差异显著,有利于发展立体农业。
深化胭脂虫养殖业——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提高,对生态的、环保的动物染料需求量增加,胭脂红素的市场潜力巨大。
发展海洋渔业——受加那利寒流影响,多上升流,水产资源丰富,有利于海洋渔业发展。
(4)台湾岛西部。
纬度低,冬季气温高,有利于胭脂虫生存;背风地带降水少,光热充足,有利于仙人掌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