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第二章答案

合集下载

现代汽车发动机原理第1_2 3_6章习题_参考答案

现代汽车发动机原理第1_2 3_6章习题_参考答案

第一章习题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理论循环:将发动机的实际循环进行若干简化,使其既近似于所讨论的实际循环,而又简化了实际循环变化纷繁的物理、化学过程,从而提出一种便于作定量分析的假想循环。

2.示功图:记录相对于不同活塞位置或不同曲轴转角时气缸内工质压力的变化,有Vp -示功图或ϕ-p 示功图两种。

示功图是研究实际循环的依据,一般是由专门示功器在发动机运转条件下直接测出。

3.指示指标:指示指标是以工质对活塞做功为基础的性能指标,主要是衡量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好坏。

4.有效指标:有效指标是以发动机输出轴上所得到的功率为基础的性能指标。

主要是考虑到发动机自身所消耗的机械能,用来综合评价发动机整机性能的。

5.指示热效率:是实际循环指示功和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值。

6.有效热效率:是实际循环有效功和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值。

7.升功率:在标定工况下,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

8.比质量:发动机的净质量m 和它所发出的额定功率e P 之比。

9.发动机强化系数:发动机平均有效压力me p 和活塞平均速度m v 的乘积称为强化系数,是评价发动机强化程度的指标。

10.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是有效功率和指示功率的比值。

是为了比较各种不同的发动机机械损失所占比例的大小,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

11.发动机热平衡:发动机的热平衡,就是给出燃料的总发热量转换为有效功和其他各项热损失的分配比例。

从这些热量分配中,可以了解到热损失的情况,以作为判断发动机零件的热负荷和设计冷却系统的依据,并为改善发动机的性能指标指明了方向。

二、填空题1.示功2. 提高率3. 工质的影响 换气损失 传热损失 时间损失 燃烧损失 (涡流和节流损失、泄漏损失)4. 实际5. 发动机输出轴上所得到的6. 实际循环指示7. 实际循环有效8.9550/n T P tq e =9.平均有效压力me p 活塞平均速度m v10.下降11. 可靠润滑12. 有效功 其他各项热损失三、思考题1.什么是发动机的理论循环?什么是发动机的实际循环?答题要点发动机的理论循环是将发动机的实际循环进行若干简化,使其既近似于所讨论的实际 循环,而又简化了实际循环变化纷繁的物理、化学过程,从而提出一种便于作定量分析的假想循环。

汽车发动机原理试题库及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试题库及答案

一、发动机的性能一、解释术语1、指示热效率:是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消耗燃料的热量的比值.2、压缩比:气功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3、燃油消耗率:发动机每发出1KW有效功率,在1h内所消耗的燃油质量4、平均有效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有效功5、有效燃料消耗率:是发动机发出单位有效功率时的耗油量6、升功率:在标定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说发出的有效功率7、有效扭矩:曲轴的输出转矩8、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指示功2、示功图:发动机实际循环常用气缸内工质压力P随气缸容积V(或曲轴转角)而变化的曲线二、选择题1、通常认为,汽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A )A、定容加热循环B、等压加热循环C、混合加热循环D、多变加热循环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

在膨胀过程中,工质( B )A、不吸热不放热B、先吸热后放热C、先放热后吸热D、又吸热又放热2、发动机的整机性能用有效指标表示,因为有效指标以( D )A、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B、气体膨胀的功为基础C、活塞输出的功率为基础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A、定容加热循环B、定压加热循环C、混合加热循环D、多变加热循环6、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

在压缩过程中,工质( B )A、不吸热不放热B、先吸热后放热C、先放热后吸热D、又吸热又放热2、发动机工作循环的完善程度用指示指标表示,因为指示指标以( C )A、燃料具有的热量为基础B、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C、气体对活塞的做功为基础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2、表示循环热效率的参数有( C )。

A、有效热效率B、混合热效率C、指示热效率D、实际热效率3、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定中,假设燃烧是( B )。

A、定容过程B、加热过程C、定压过程D、绝热过程4、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 D )。

A、绝热过程B、吸热过程C、放热过程D、多变过程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加热循环。

发动机原理-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发动机原理-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一。

五个角度:1.进气提前角α:从进气门打开到上止点这段曲轴转角(0~40 oCA)。

目的:活塞下行时有足够大的开启面积,新鲜工质可以顺利流入气缸。

2.进气门迟闭角β:从下止点到进气门关闭(40~70 oCA) 。

目的:利用高速气流的惯性,在下止点后继续充气,以增加进气量。

3.排气提前角γ:从排气门开启到活塞行至下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一般为30º~80ºCA。

目的:①在活塞上行时排气门有足够大的开启面积;②减小活塞上行时的阻力。

4.排气迟闭角δ:从上止点到排气门完全关闭这段曲轴转角(10~350CA ) 目的:利用高速气流的惯性排除废气。

.5.叠开角:进、排气门同时开启时对应的曲轴转角,一般为20º~80º曲轴转角。

在增压发动机可达80º~160º的曲轴转角。

因其进气压力高。

目的:由于进气管、气缸、排气管互相连通,可以利用气流的压差、惯性或进、排气管压力波的帮助,清除残余废气,增加进气量,降低高温零件的温度,但注意不应产生废气倒流现象。

二,换气过程:⑴自由排气阶段:排气门开启到气缸压力接近了排气管压力的这一时期 ⑵超临界状态: 排气门开启时,气缸内废气压力较高(0.2~0.5Mpa ), 通过排气门口废气的流速等于该状态下的音速(m/s )在超临界排气时期①废气流量与排气管内压力pr 无关,只与气缸内的气体状态及气门开启截面积有关②因排气流速甚高,在排气过程中伴有刺耳的噪声,所以排气系统必须装有消声器。

⑶亚临界状态:当时,排气流动转入亚临界状态,废气流速降低,产生的噪音较小。

特征:排出的废气量决定于气缸内及排气管内的压力差。

压力差越大排出废气越多。

当到某一时刻 ,自由排气阶段结束(一般下止点后10º~30º曲轴转角)。

此阶段虽然历程很短,但因排气流速甚高,排出废气量达60%以上。

⑷高速发动机:高速发动机其排气提前角要大一些:在自由排气阶段中,排出的废气量与发动机转速无关。

发动机原理复习题参考答案

发动机原理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三、名词解释1. 平均有效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循环有效功称为平均有效压力。

2. 升功率:在标定工况下,每升发动机工作容积发出的有效功率称为升功率。

3. 活塞平均运动速度:发动机在标定转速下工作时,活塞往复运动速度的平均值称为活塞平均运动速度。

4. 机械效率:指示功减去机械损失功后,转为有效输出功的百分比称为机械效率。

5. 有效燃油消耗率:发动机每发出h kW ⋅1的有效功所消耗的燃油量。

6. 燃烧效率:燃料化学能通过燃烧转为热能的百分比称为燃烧效率。

7. 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循环指示功称为平均指示压力。

8.工质定压比热容:单位质量工质在定压过程中温度升高1℃所需的热量称为工质的定压比热容。

四、简答9.简述工质改变对发动机实际循环的影响。

答案要点:1)工质比热容变化的影响:比热容Cp 、Cv 加大,k 值减小,也就是相同加热量下,温升值会相对降低,使得热效率也相对下降。

2)高温热分解:这一效应使燃烧放热的总时间拉长,实质上是降低了循环的等容度而使热效率ηt 有所下降。

3)工质分子变化系数的影响:一般情况下μ>1时,分子数增多,输出功率和热效率会上升,反之μ<l 时,会下降。

4)可燃混合气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当过量空气系数φa <1时,部分燃料没有足够空气,或排出缸外,或生成CO ,都会使ηt 下降。

而φa >1时,ηt 值将随φa 上升而有增大。

10. S/D (行程/缸径)这一参数对内燃机的转速、结构、气缸散热量以及与整车配套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答案要点:活塞平均运动速度30sn m =ν若S /D 小于1,称为短行程发动机,旋转半径减小,曲柄连杆机构的旋转运动质量的惯性力减小;在保证活塞平均运动速度m ν不变的情况下,发动机转速n 增加,有利于与汽车底盘传动系统的匹配,发动机高度较小,有利于在汽车发动机仓的布置;S /D 值较小,相对散热面积较大,散热损失增加,燃烧室扁平,不利于合理组织燃烧等。

(完整版)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发动机的性能指标1.研究理论循环的目的是什么?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相比,主要作了哪些简化?答:目的:1.用简单的公式来阐明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各基本热力参数间的关系,明确提高以理论循环热效率为代表的经济性和以平均有效压力为代表的动力性的基本途径2.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实际内燃机经济性和工作过程进行的完善程度以及改进潜力3.有利于分析比较发动机不同循环方式的经济性和动力性简化:1.以空气为工质,并视为理想气体,在整个循环中工质的比热容等物理参数为常数,均不随压力、温度等状态参数而变化2.将燃烧过程简化为由外界无数个高温热源向工质进行的等容、等压或混合加热过程,将排气过程即工质的放热视为等容放热过程3.把压缩和膨胀过程简化成理想的绝热等熵过程,忽略工质与外界的热交换及其泄露等的影响4.换气过程简化为在上、下止点瞬间开和关,无节流损失,缸内压力不变的流入流出过程。

2.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组成3.排气终了温度偏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有流动阻力,排气压力>大气压力,克服阻力做功,阻力增大排气压力增大,废气温度升高。

负荷增大Tr增大;n升高Tr增大,∈+,膨胀比增大,Tr减小。

4.发动机的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相比存在哪些损失?试述各种损失形成的原因。

答:1.传热损失,实际循环中缸套内壁面、活塞顶面、气缸盖底面以及活塞环、气门、喷油器等与缸内工质直接接触的表面始终与工质发生着热交换2.换气损失,实际循环中,排气门在膨胀行程接近下止点前提前开启造成自由排气损失、强制排气的活塞推出功损失和自然吸气行程的吸气功损失3.燃烧损失,实际循环中着火燃烧总要持续一段时间,不存在理想等容燃烧,造成时间损失,同时由于供油不及时、混合气准备不充分、燃烧后期氧不足造成后燃损失以及不完全燃烧损失4.涡流和节流损失实际循环中活塞的高速运动使工质在气缸产生涡流造成压力损失。

发动机原理每章思考题与习题

发动机原理每章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2-1 内燃机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指标为什么要分为指示指标和有效指标两大类?表示动力性能的指标有哪些?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表示经济性能的指标有哪些?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2 怎样求取发动机的指示功率、有效功率、平均指示压力和平均有效压力?2-3 机械效率的定义是什么?2-4 平均有效压力和升功率在作为评定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方面有何区别?2-5 充量系数的定义是什么? Φc的高低反映了发动机哪些方面性能的好坏?2-6 试推导由吸入的空气量来计算平均有效压力的解析式及升功率的解析式,并分析提高发动机升功率的途径。

2-7 影响be的因素有哪些?降低be的途径有哪些?2-8 过量空气系数Φa的定义是什么?在实际发动机上怎样求得?2-9 内燃机的机械损失由哪些部分组成?详细分析内燃机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其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2-10 要设计一台六缸四冲程高速柴油机,设平均指示压力Pmi=0.85 MPa,平均机械损失压力Pmm=0.15 MPa,希望在2000r/min时能发出的功率为73.5kW。

1)为将活塞平均速度控制在8m/s,缸径行程比取多大合适?2)为使缸径行程比为1:1.2,缸径与行程取多大?2-11 有一台6135Q-1柴油机,D×S=135mm×140 mm,6缸,在2200r/min时,发动机发出的有效功率为154kW。

be=217g/(kW·h)。

1) 求发动机的Pme、Ttq、和ηet。

2) 当ηm=0.75时,试求bi、ηit、Pi和Pm的值。

3) 当ηit、Φc、Φa均未变,ηm由0.75提高到0.8,此时PL、Pe和be的值。

4) 若通过提高Φc使Pe提高到160kW,而ηit、Pm均未变化,则Pi、ηm、be值是多大?5) 通过以上计算,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第三章思考题与习题3-1 研究理论循环的目的是什么?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有何区别?3-2 试推导混合加热理论循环热效率的表达式。

热工基础与发动机原理第2章

热工基础与发动机原理第2章
23
• 5)发动机工作温度 • 发动机的工作温度直接影响润滑油的工作温度,而随润滑油温度的提
高,其黏度减小。发动机的工作温度过高或过低,就会使润滑油的黏 度过小或过大,均会导致机械损失增加,机械效率下降。同时,温度 过高有时使润滑油变质。因此,使用中应尽量保持发动机正常的工作 温度,一般为80℃~95℃。此外,发动机的工作温度也直接影响混合 气的形成及燃烧过程。发动机工作温度过低,燃料不易蒸发,混合气 形成不良,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加,指示功率减小,使机械效率下降。 而温度过高,则会导致燃烧过程不正常,汽油机易发生爆燃,也会使 指示功率减少,机械效率下降。
,每小时耗油量为 GT (kg/h),则指示燃油消耗率为
Pi (kW)
gi

GT Pi
10 3
指示燃油消耗率是评定发动机实际循环经济 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9
• 4.指示热效率
• 指示热效率是指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热量之比,即
i

Wi Q1
• Q1 为做 Wi 指示功所消耗的热量,按所消耗的燃料量与燃料的热值 来计算,燃料的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的燃料燃烧后放出的热量,其数值 取决于燃料本身的性质。
19
• 3.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 (1)点火提前角或供油提前角 • 汽油机的点火提前角和柴油机的供油提前角直接影响实际循环指示功
和缸内最高压力。汽油机的点火提前角和柴油机的供油提前角不易过 大或过小,必须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等合理选择。 • (2)发动机转速 • 随发动机转速提高,各摩擦表面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加大,摩擦损失增 加;同时由于转速上升而引起运动件的惯性力加大,致使活塞侧压力 和轴承负荷增加,也会使汽缸和活塞的摩擦损失增加。此外,转速提 高,还会使泵气损失及驱动附件的机械损失增加。所以,随发动机转 速提高,机械损失功率增加,机械效率下降。根据试验统计,机械损 失功率与转速平方近似成正比,所以转速越高,机械效率下降越快, 如图2-3所示。这也成为通过提高转速来强化发动机动力性的一大障 碍。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简答题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简答题答案

第一章1.内燃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指标为什么要分为指示指标和有效指标两大类?表示动力性能的指标有哪些?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表示经济性能的指标有哪些?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指示指标是以工质对活塞所做的功为基础的,它不考虑动力输出过程中机械摩擦和附件消耗等外来因的影响,可以直接反映由燃烧到热工转换的工作循环进行的好坏:有效指标是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率为基础,代表了发动机整机的性能。

表示动力性能的指标:平均指示压力p mi是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的指示功平均指示功率P i发动机单位时间所做的指示功,P i=p mi V s in30τ平均有效压力p me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输出的有效功有效功率P e发动机指示功率减去机械损失功率对外输出的功率,P e=P i−P m有效扭矩发动机工作时,由功率输出轴输出的扭矩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C m:提高发动机转速,即增加单位时间内做工的次数,从而使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和功率增加。

转速增加活塞平均速度也增加,他们之间的关系:C m=Sn30表示经济性能的指标:指示热效率ηi是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

指示燃油消耗率b i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与指示热效率之间的关系:b i=3.6×106ηi×Hμ有效热效率ηe发动机有效功与所消耗燃料热量的比值有效燃油消耗率b e与P e的关系:b e=BP e ×106,与ηe的关系ηe=3.6×106b e×Hμ2.怎样求取发动机的指示功率、有效功率、平均指示压力和平均有效压力?指示功率P i=p mi V s in30τb i=BP i×106 P i=P e+P m有效功率P e=P i−P m P e=T tq n9550P e=p me V s in30τb e=BP e×106平均指示压力p mi=W iV s P i=p mi V s in30τ平均有效压力p me=30P eτV s in p me=0.1047T tqτiV s×30×10−33.机械效率的定义是什么?机械效率是有效功率和指示功率的比值,ηm=P eP i =p mep mi=1−P mP i=1−p mmp mi4.压缩比的定义是什么?压缩比等于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的比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2.1、“车开得慢,油门踩得小,就—定省油”,或者“只要发动机省油,汽车就一定省油”,这两种说法对不对?
答:均不正确。

①由燃油消耗率曲线知:汽车在中等转速、较大档位上才是最省油的。

此时,后备功率较小,发动机负荷率较高燃油消耗率低,百公里燃油消耗量较小。

②发动机负荷率高只是汽车省油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汽车的结构参数
及使用因素也关系汽车是否省油。


2.2、试述无级变速器与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的关系。

提示:①采用无级变速后,理论上克服了发动机特性曲线的缺陷,使汽车具有
与等功率发动机一样的驱动功率,充分发挥了内燃机的功率,大地改善了汽车动力性。

②同时,发动机的负荷率高,用无级变速后,使发动机在最经济工况机会增多,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2.3、用发动机的“最小燃油消耗特性”和克服行驶阻力应提供的功率曲线, 确定保证发动机在最经济工况下工作的“无级变速器调节特性”。

答: 无级变速器传动比I’与发动机转速及期限和行驶速度之间有如下关系:
a a u n A u ==0i nr 0.377i'
(式中A 为对某汽车而言的常数 0
377.0A i r =) 当汽车一速度'u a 在一定道路沙锅行驶时,根据应该提供的功率:
T w
P P ηφ+='P e
由“最小燃油消耗特性”曲线可求出发动机经济的工作转速为e n'。

将'u a ,e n'代入上式,即得无级变速器应有的传动比i ’。

带同一φ植的道路上,不同车速时无级变速器的调节特性。

2.4、如何从改进汽车底盘设计方面来提高燃油经济性?
提示: ①缩减轿车总尺寸和减轻质量
大型轿车费油的原因是大幅度地增加了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
阻力和加速阻力。

为了保证高动力性而装用的大排量发动机,行
驶中负荷率低也是原因之一。

②汽车外形与轮胎
降低D C 值和采用子午线轮胎,可显著提高燃油经济性。

2.5、为什么汽车发动机与传动系统匹配不好会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与动力性?试举例说明。

提示:发动机最大功率要满足动力性要求(最高车速、比功率)]
① 最小传动比的选择很重要,(因为汽车主要以最高档行驶)
若最小传动比选择较大,后备功率大,动力性较好,但发动机负荷率较低,燃油经济性较差。

若最小传动比选择较小,后备功率较小,发动机负荷率较高,燃油经济性较好,但动力性差。

② 若最大传动比的选择较小,汽车通过性会降低;若选择较大,则变速器传动比变化范围较大,档数多,结构复杂。

③ 同时,传动比档数多,增加了发动机发挥最大功率的机会,提高了汽车的加速和爬坡能力,动力性较好;档位数多,也增加了发动机在低燃油消耗率区工作的可能性,降低了油耗,燃油经济性也较好。

2.6、试分析超速挡对汽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提示:超速挡省油,动力性也较好,可以兼顾汽车的需求。

2.7、习题图2是题1.3中货车装用汽油发动机的负荷特性与万有特性。

负荷特性曲线的拟合公式为
44332210B b e e e e P B P B P B P B ++++=
式中,b 为燃油消耗率[g /(kw. h)]; P e 为发动机净功率(kw)。

拟合式中的系数为
怠速油耗s mL /299.0Q id = (怠速转速400r/min)。

计算与绘制题1.3中货车的
1)汽车功率平衡图。

2)最高档与次高挡的等速百公里油耗曲线。

或利用计算机求货车按JB3352-83规定的六工况循环行驶的百公路油耗。

计算中确定燃油消耗率值b 时,若发动机转速与负荷特性中给定的转速不相等,可由相邻转速的两根曲线用插值法求得。

六工况循环的参数如下表
参看图2-2。

(汽油的密度是0.7g/cm 3)
) 答:1) <考虑空车的情况>
发动机输出功率:
3600/a T o
g q e u r i i T P ⋅=η
32100
(8445.3)1000(874.40)1000(44.165)1000(27.25913.19n n n n Tq -+-+-=
o g a i i rn u 377.0=
由以上三条关系式,可以绘出各个档位下发动机的有效功率图。

再有阻力功率:
)761403600(1P 3f a D a T T w
u A C u Gf P ⋅+⋅=+ηη
35310*638.310*647.7a a u u --+=
由以上信息作出汽车功率平衡图如下:
2) <考虑满载时情况>
等速百公里油耗公式:
g u b P a e ρ02.1Q s = (L/100Km)
o g a i i rn u 377.0=

⎭⎬⎫e p n b ⇒ ① 最高档时: 1=g i , 不妨取 18Kw =e P
ⅰ:n=815r/min,即 h Km u a /34.19= 由负荷特性曲线的拟合公式:
44332210B b e e e e P B P B P B P B ++++= )/(2.1740h Kw g b ⋅=⇒
L g
u b P a e 2.23102.1Q s ==⇒ρ ⅱ:n=1207r/min,即 h Km u a /64.28=
由负荷特性曲线的拟合公式得:
)/(0.295h Kw g b ⋅=⇒ L 0.26Q s =⇒
ⅲ:n=1614r/min,即 h Km u a /30.38=
由负荷特性曲线的拟合公式得:
)/(2.305h Kw g b ⋅=⇒ L 5.20Q s =⇒
ⅳ:n=2603r/min,即 h Km u a /77.61=
由负荷特性曲线的拟合公式得:
)/(1.280h Kw g b ⋅=⇒ L 7.11Q s =⇒
ⅴ:n=3403r/min,即 h Km u a /75.80=
由负荷特性曲线的拟合公式得:
)/(3.431h Kw g b ⋅=⇒ L 6.13Q s =⇒
ⅵ:n=3884r/min,即 h Km u a /17.92=
由负荷特性曲线的拟合公式得:
)/(4.529h Kw g b ⋅=⇒ L 8.14Q s =⇒
故有以上各个点可以做出最高档的等速百公里油耗曲线:
②同样,可做出次高挡的等速百公里油耗曲线(省略)
.
2.8、轮胎对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有些什么影响?
提示:从轮胎的结构、类型、气压、垂直载荷等方面分析。

2.9、为什么公共汽车起步后,驾驶员很快换入高档?
提示:汽车起步后换入高档,此时,发动机负荷率大,后备功率小,燃油经济性较高.
2.10、达到动力性最佳的换挡时机是什么?达到燃油经济性最佳的换档时机是什么?二者是否相同?
答:①动力性最佳:只要max t )}({F f w F F +-时换档,
以 1.3题图为例,在
)}({F )}({F 222t 111t f w f w F F F F +->+-时换档 显然满足动力性最佳。

② 燃油经济性最佳要求发动机负荷率高,后备功率低。

由下图知,在最高档时,后备功率最低,燃油经济性最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