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美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从两汉至唐代

我国舞蹈史上出现的美学思想

试论从两汉至唐代我国舞蹈史上出现的美学思想

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动态性的形象艺术,对它的文化探索,自然应该在动态中、典型环境中运用各种文化知识进行研究。

舞蹈是身体的哲学。舞蹈是具有象征意义并自成体系的情感符号,它承载着宇宙的生命内涵,是直接体现生命的艺术,中国舞蹈,契合了中国哲学中的不言之美,以其『不言」舞出『至言」、『大美」,表现生命的『生』与『在」。本书立足于舞蹈本体,运用哲学思辨和美学方法,对历代的舞蹈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审美命题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理论总结,科学地构建起中国舞蹈美学的基奉框架,堪称中国舞蹈美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一>两汉舞蹈美学思想

汉代人将“乐”视为天地精神的象征,对礼乐与天地相合的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细致的阐发。

(1)“乐”的三境界与美感三层次

乐人、乐治、乐天地的三种乐舞境界,作为汉代乐舞美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既体现为乐舞本身的境界,也显示为中国艺术的境界,同时还映证着中华民族人生的境界,这就是合一《乐记》谓“乐观其深矣”的道理。

(2)“四赋”的“丽靡烂漫”与“体迅轻鸿”

分别为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张衡的《观舞赋》、傅毅的《舞赋》、边让的《章华赋》。

(3)“显志”与“瑰姿”的美学理念

1.“修仪操以显志”------舞蹈的目标定位

2.“舞无常态,鼓无定节”-------艺术贵在创新

3.“瑰姿掘起”、“绰约闲靡”--------创造丰富的动态视觉意象

4.“抗修袖以翳面兮,展清声而长歌”---------保持多元美感。

5.“繁手超于《北里》,妙舞丽于《阳阿》”----------标立审美参照

6.“阴淫案衍,鄢郢缤纷”-------“恶郑声之乱雅”的颠覆

(4)影响深远的“轶态横出”、“不可为象”

主要体现在傅毅的《舞赋》中,他是一片可读性很强的舞蹈美文,其描述细致而不铺张,富于文采而不堆彻,不仅详细记录了舞蹈的表演过程,包括演员、动态、表情、服饰、技巧、舞艺这些属于舞蹈的本体的重要内容,而且涉及乐舞一些形而上的理念,提出了诸多的重要的理论命题,体现了他对舞蹈的独到见解。可以说,傅毅的《舞赋》中的乐舞命题和乐舞美学思想,为古代形成独立的舞蹈审美意识奠定基础,对整个中国的舞蹈美学思想及舞蹈意象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①直接从西域引进了《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异域传来的天竺乐,扶南乐,高丽乐等,也很流行.

②舞蹈在这一时期带有明显的民族融合色彩,有名的舞是《大面》和《城舞》.

③《大面》又称《兰陵王入阵曲》.《大面》舞对后世戏剧的发展,有

一定影响.

魏晋南北朝舞蹈美学思想

1.“歌以叙志,舞以宣情”

这个观点是由三国魏国的文学家、哲学家嵇康在其“声无哀乐论”中提出的乐舞美学命题。这一命题,一语中的地指出了乐舞作为人类心灵肖像的艺术功能。

2.“礼与变俱,乐与时化”

这个观点是阮籍《乐论》中提出的思想命题,意思是说,“礼”根据时代的更换而变革,“乐”随着社会的风尚而衍变,这一命题揭示了乐舞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的规律。

3.“周旋有度,俯仰不惑”

这个观点是阮籍《乐论》中的舞蹈命题,之舞蹈在表演中的规律和原则。该命题的关键在于“有度”和“不惑”。

4.“心戚者则形为之动”

这个观点是出自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中的一个命题,一脉相承于《乐论》“感物而动”的观点。嵇康强调了声、形本身的生理客观性和形式美特征,强调了声、形在传递和接收这两段所必然依赖的主体意志。

四、隋唐五代舞蹈美学思想

1.“行礼乐之情者王,行礼乐之饰者亡”

这是白居易在其《沿革礼乐》中提出的乐舞理论命题。白居易之处:历代帝王都以礼乐治国,但历代对乐舞的使用和效果是不同的,有沿袭后使理通事顺的,有改革了却导致混乱的,有减损了反而兴盛

的,又增加了却最终衰失的。只有抓住了礼乐之“本”,才可能变“失”为“得”,真正发挥礼乐的治国功效。

2.“悲悦在人心”

这是唐太宗李世民提出的一个十分有影响的乐舞美学命题。

这段话的意思是,太常少卿祖孝孙向唐太宗奏请所制定的新乐,唐太宗说:圣人创制礼乐原本应天地万物之理而设立教化,以节制人情。至于执政的好坏,岂是礼乐所能决定的。

3.“乐所以美盛德形容”

这是唐代一个十分明确的乐舞观念,它直接沿袭于前代“乐以章德”的美学思想,并有所发展。这句话出自《新唐书。礼乐志》,此命题是唐太宗君臣论及《七德舞》时提出的。这个命题,强调一个“美”字———美饰。并且,不仅要美饰“圣德”,还要美饰“形容”————美饰外在的形、貌、象。也即是说“乐”是要通过美得“形容”来美誉“圣德”的,这就是使其形式美意识凸现出来,此命题已经显示出唐代对于形式美的理性关注。

4.“闲其邪,正其颓”

这是杜佑提出的美学思想,这一命题是对于周初兴乐后,历经秦汉至唐的乐舞流变而引发的观点。杜佑的此番言论,主要针对当时胡乐胡舞盛行,以致影响了中原乐舞的本风而发的。

唐代的艺术之所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正式对外开放、广采博收,兼容并包、勇于创新的结果。在乐舞方面,唐舞洋洋大观,号称“高峰”,无论在创作、表演、品种、数量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唐

乐舞以九、十部伎,坐、立部乐,健舞、软舞,歌舞戏、大曲法曲为主体,其中《十部伎》有八部属于外来乐舞。而且被称为“胡乐”的龟兹乐,在唐代被运用的非常的广泛。

5.“舞者所以激扬其气”

这句话出自唐人平冽的《舞赋》,气对舞蹈而言,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意义。

6.“乐之容,舞为则”

隋唐时代,是宫廷舞蹈发展的两个高峰。宫廷内设有专门管理收集乐舞的乐府、太常寺、梨园等机构,训练和培养宫廷乐舞演员和乐员。唐玄亲和南唐李后主等皇帝还亲自参加编制乐舞。东方国家如印度、日本、朝鲜等,同样也有专供皇室享用的乐舞和舞伎。

这句话出自张存则。此命题,将“乐”提供的视觉审美意象的决定性因素明确为“舞蹈”。“则”在此处乃“原则”、“法则”、“准则”之谓。“乐之容,舞为则”意即乐的整体面貌是通过舞蹈的可视形态来体现的。换言之,舞蹈是“乐”能否提供视觉形式、体现其意蕴、能否感染人的关键所在。张存则的这一命题意即唐代其他的舞蹈言论,把舞蹈的作用提到了一个重要位置,这是继先秦、汉魏以来乐舞美学思想上的一个新的理念。

以上是自两汉至唐代的我国舞蹈美学思想。这学期通过对舞蹈美学的学习,了解了各代的舞蹈美学思想,更深的感受了舞蹈的魅力以及舞蹈的历史悠久,对我的舞蹈实践课中有非常多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