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分析

药物不良反应( ADR) 是指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物作用[1]。自2011 年重新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颁布以来,我院也相应调整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组织开展了相关专业人员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本文对我院ADR 报告进行回顾性调查,总结分析ADR 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改进我院ADR 报告和监测工作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普爱院区各临床科室2012至2013 年填写的155 例ADR 报告表。

1.2 方法整理资料后将患者年龄、性别、既往ADR史、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ADR 报告类型及转归等信息录入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ADR 患者一般情况155 例ADR 报告中,男54例( 34.84%) ,女101 例( 65.16%) ,各年龄段人群均有ADR 发生。既往有药物ADR 史者7 例( 4.52%) ,无ADR 史者94 例( 60.64%) ,ADR 史不详者54 例( 34.84%) 。见表1。

2.2 ADR 给药途径分布引起ADR 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为常见,达到125 例,占80.65%; 其次为口服给药15 例,占9.68%; 外用给药8 例,占5.16%;皮下注射给药6 例,占3.87%; 肌内注射给药1 例,占0.64% 。

2.3 ADR 涉及药品种类分布155 例ADR 报告共涉及药品12 类63 个品种,其中抗肿瘤药物引发的ADR位居首位,其次为抗感染药物。见表2、3。

2.4 ADR 累及器官或系统分布及主要临床表现我院报告的155 例ADR 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以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及血液系统损害多见。见表4。

2.5 ADR 关联性评价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ADR 关联性评价标准,155 例ADR 报告中评价为"肯定";75 例( 48.39%) ,"很可能";63 例( 40.65%) ,"可能";14 例( 9.03%) ,"待评价";3 例( 1.93%) 。

2. 6 ADR 报告类型及转归结果155 例ADR 中属于已知的一般反应135 例( 87.10%) ,新的不良反应9 例( 5.81%) ,11 例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7.09%) 。经过停药或对症治疗等处理后,96 例( 61.94%) ADR 患者痊愈,58 例好转( 37.42%) ,未好转1 例( 0.64%) ,无后遗症及死亡病例。

3 讨论

本院2012 至2013 年填写的155 例ADR 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 1.87,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可能与我院就诊人群中女性患者比例高有关。由表1 可知,ADR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但45 ~59 岁的中年患者所占比例最大,达到43.87%,其次为6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35.48%,提示中老年患者是我院发生ADR的高风险人群,由于许多器官的储备功能明显下降,对处置药物的能力和对药物反应上与青年人有明显差异,加之合并用药种类增多以及对医生处方的依从性差,因而ADR 的发生率高[2]。

引发ADR 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注射给药( 80.65%) ,静脉给药使药品直接进入血液,不经过消化道及肝脏防御系统的处理,引起的不良反应远高于口服给药等其他给药途径。另外,药物的pH 值、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均可能成为引发不良反应的因素,同时注

射剂的制剂质量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也较为密切[3]。建议临床医师应坚持正确的用药原则,考虑药物的理化性质及药动学特点,根据病情采用适当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在静脉用药初期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护患者状况、控制滴注速度,及时预防和处理ADR 的发生。

从涉及药品分布看,我院引发ADR 的药品种类主要为抗肿瘤药物和抗感染药物,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性损害( 30.32%) 、消化系统损害( 23.23%) 及血液系统损害( 22.58%) ,这与上述两类药物的大量使用有关。抗感染药物历年来一直排名国内ADR 报告[2 -4]数量首位,在我院ADR 报告中临床表现以过敏样反应等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但所占比例有下降趋势。我院普爱院区为湖北省特色肿瘤专科医院,近年来抗肿瘤药物引起的ADR 报告逐年增多,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及血液系统损害多见,特别是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增加迅速,其所含有效成分复杂、质量标准低、可控性差,不溶性微粒易导致静脉炎及过敏反应[5]。目前我院用量较大的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主要为多西他赛,在65 例抗肿瘤药物ADR 报告中多西他赛占24 例,其中18 例为骨髓抑制( 包括4 例严重不良反应) ,3 例消化系统损害,1 例低血压,1 例发热,1例脱发。多西他赛不良反应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以女性患者居多( 20 例) ,这可能与多西他赛的抗癌谱有关,因其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和宫颈癌,但亦不排除医生的用药习惯[6]。

根据我院就诊患者的人群及用药特点,在坚持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及监测的同时,应针对抗肿瘤药物完善监测管理制度,临床医药人员应高度重视抗肿瘤药的潜在危险,充分了解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用药前应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病情、过敏史、药物特性及配伍禁忌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给药方案,化疗期间应严密监测患者血液学指标变化随时调整用药剂量与疗程,同时做好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ADR 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新编药物学.第17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5. 2 安泽余,殷玉会,顾吉顺.我院290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河北医药,2012,34: 1252-1253. 3 牟洪.我院2008 年和2009 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中国药业,2011,20: 41-43. 4 李艳.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河北医药,2013,35: 3002-3003. 5 李蓉,董志,路晓钦,等.重庆市818 例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药房,2013,24: 3225-3227. 6 徐艳艳,冯平,郭小红.25 例多西他赛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21: 388-3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