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考试测试题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96bae4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2.png)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把所选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
1.决定教育得领导权得就是( )。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2.教育与经济得关系,总得来说就是( )。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3.直接决定教育目得得因素就是( )。
A.生产力B.文化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4.( )水平决定教育得规模与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发展D.文化发展5.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得多少,最终取决于( )。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得需求C.生产力得水平D.教育得规模6、决定教育目得得就是( )A.家长 B。
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7.对教育结构得变化具有制约作用得就是( )。
A.专业结构B.学科结构C.科技结构D.生产力水平8.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得要求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
信息革命后9.提出普及初等教育得要求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10.能改变教育者观念得因素就是( )。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1.B2.A3.D3.4.C4.C5.C6.C7.D8.D9.A 10.B11.科学知识再生产得最主要途径就是( )。
A.社会科研机构得科研活动B.生产领域得应用C.学校教育D.市场推广12.“金字塔形”得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13.“平等得”开放式教育就是( )得特点。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14.环境文化与设施文化属于( )。
A.学校精神文化B.学校物质文化C.学校组织与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15.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得(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含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f01ce42e3f5727a4e9626b.png)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填空题1、决定教育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____.2、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是____.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4、人力资本的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____.5、教育与文化之间是____、____的关系.6、学校文化是指____________.其核心是____、____.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________.8、学校文化主要可分为____、____和制度文化等.9、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____;三是____.10、_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11、学生文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二、名词解释1、学校文化2、人力资本理论三、选择题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3、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A、六艺B、三科C、四学D、七艺5、决定教育目的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6、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表现出来的.A、培养人B、参与政治活动C、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D、参与经济活动四、简述题1、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3、简述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填空题1、生产力2、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4、舒尔茨5、相互依存、相互制约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7、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8、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9、规章制度、角色规范10、校风11、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二、名词解释1、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2、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三、选择题1-5:BABAB6:A四、简答题1、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答:(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答: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简述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教育学(中学)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学(中学)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4e3c10eb7360b4c2e3f6422.png)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选择题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A.生产力 B. 科学技术 C. 政治经济制度 D. 文化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A.科学技术B. 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 生产力3.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A. 布鲁钠B. 赞可夫C.舒尔茨D.皮亚杰4.“人力资本”理论创建于()A. 1948年B. 1952年C. 1958年D. 1960年5.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A. 政治经济制度B. 科学技术C. 生产力D. 文化6.教育能推进科学的()A. 制度化B. 系统化C. 体制化D. 全面化二、填空题1 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2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力量。
3 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4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5 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6 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
7 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8 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9 学校的精神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0 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三简答题1.政治经济制度是如何制约教育的?(重点)答:(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重点)答:(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3.生产力是如何决定教育的?答:(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教育在生产劳动力。
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在生产的重要手段。
中学教育学-第二章练习题
![中学教育学-第二章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6d79c1e4431b90d6c85c7d8.png)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单项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A、科学技术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生产力3、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A、布鲁纳B、赞可夫C、舒尔茨D、皮亚杰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A、25%B、28%C、33%D、36%5、影响受教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文化6、教育能推进科学的()A、制度化B、系统化C、体制化D、全面化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生B、教师C、学校的观念文化D、校园设施8、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受什么的制约 ( )A、生产力水平B、生产关系C、国家的社会制度D、自然环境9、学校生活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A、师生的交互作用B、学生个人的身心发展C、同伴群体的影响D、社区的影响10、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生产力D、生活方式1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12、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什么()A、生产力B、政治制度C、科学技术D、文化13、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A、政治需要B、科技进步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产业革命14、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A、人口环境B、社会生产C、政治制度D、自然环境15、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和行为方式。
A、精神面貌B、思想观念C、抽象思维D、理性思考16、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A、“兴趣选择”B、“价值取向”C、“成功秘笈”D、“工作需要”17、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特征突出表现在()上。
A、所使用的教材或传递的教学内容B、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C、学校的价值取向和目的要求D、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18、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生产力19、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互补性、()。
教育学整册填空题(含答案)
![教育学整册填空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6a90d649649b6648d747f0.png)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____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____。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学校教育)2、教育随着____的产生而产生,随着____的发展而发展。
(人类,社会)3、____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学校教育系统)4、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____,也就是指________。
(正规教育,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5、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____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____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____学制)以及____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____学制)。
(清朝末年,1902,壬寅,1903,癸卯)6、____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9)10、普通教育主要以____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____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升学,就业)7、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8、六艺:________。
(礼、乐、射、御、书、数)9、春秋战国时期____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私学)10、汉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的"____、____"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1、隋唐以后盛行的____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科举)12、宋代以后,____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教育学试题,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实战习题: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学试题,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实战习题: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c9cdbf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17.png)
教育学试题,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实战习题: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加油复习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多做题,多看看教材,就有希望通过教师资格考试!以下资讯由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整理而出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实战习题: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2.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A.生产力B.文化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4.生产力对教育起()。
A.辅助作用B.决定作用C.主导作用D.促进作用5.()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发展D.文化发展6.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的水平D.教育的规模7.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8.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
A.校训B.班风C.校风D.校存9.教育的经济功能受()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D.文化传统10.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A.家长B.学校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11.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A.专业结构B.学科结构C.科技结构D.生产力水平12.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13.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14.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
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习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0d879375901020207409c34.png)
第五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考纲要求: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与教材的对应关系:中公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部考试中心教材研究所《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第三节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学基础》:第二章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习题选择题:教育具有人口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这些是教育的(D)。
A.社会遗传功能B.人的培养功能C.本体功能D.社会功能欧洲中世纪教育、法西斯教育、军国主义教育等,不仅扼杀了人的个性发展,而且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这体现了教育的(D)。
A.个体发展功能B.社会发展功能C.正向功能D.负向功能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C)。
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教育与社会诸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其中,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是(A)。
A.政治与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科技水平D.文化传统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B)。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社会人才观D.国家教育传统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这一教育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A)。
A.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与速度B.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C.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D.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结构、方法、手段和内容的是(D)。
A.社会文化B.人的身心发展水平C.社会意识形态D.生产力水平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B)A.经济水平B.政治制度C.文化传统D.科技水平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A)A.经济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由(C)决定的。
中学教育学 第二章
![中学教育学 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9361a55cbe23482fb4da4cba.png)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简答+论述)1.教育在为社会再生产劳动力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具体体现在: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使之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劳动力,把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一个脑力劳动者;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劳动转换能力,摆脱现代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
2.为什么说经济的发展制约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答: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
人才规格是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
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进而决定着教育所培养人才的规格,尤其是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规格。
②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化,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出现新变化。
3.试述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文化与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⑴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①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②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③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⑵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①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③教育具有更新和创新文化的作用。
4.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答:教育与生产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⑴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③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③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
5.简述教育与文化的特殊性。
答: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另一方面是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
⑴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体现在:一是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着强大的教育作用;二是一定的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而又强大的影响作用。
中学教育学(省考)-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精选试题)
![中学教育学(省考)-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精选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bf228d7de80d4d8d05a4f72.png)
中学教育学(省考)-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信息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2、学校文化具有哪些特征?3、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哪些方面?4、教育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5、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6、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7、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8、教育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9、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10、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目的。
1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勾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12、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
13、生产力发展水平只是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并没有制约教育内部的结构。
14、学校文化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思想观念是人生观。
15、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关系。
16、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再生产科学知识。
17、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泰勒。
18、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风。
19、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约体现在()A.是否实行义务教育B.是否允许个人办学C.是否确定重点学校D.教师的任免20、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来实现。
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B.教育促进社会变革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D.教育对文化的延续21、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包括()A.学校教育B.为适应就业变化的信息获取C.职业培训D.卫生保健22、校风是()的统一体。
A.学校文化B.物质文化C.精神文化D.制度文化23、教育的功能有()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服务功能24、制约教育发展的社会因素有()A.生产力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C.文化传统D.政治经济制度25、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提供了平台。
A.个性化B.民主化C.自主化D.智能化26、西方传统的经济学把()看作生产的三要素。
教育学公共基础知识试题
![教育学公共基础知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4f39c14998fcc22bdd10dca.png)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2。
学校教育始于(.奴隶社会初期)3。
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的(学记)4.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孔子)5.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6。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7。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8。
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建立,其作者是(夸美纽斯)9。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儿童中心主义说)10。
下列教育家中,属于实用主义代表的是(杜威)11.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20世纪(60年代)12.以“教育的全民化"为教育特征的是(现代)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
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生产力)2。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关系)3.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本次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4。
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5.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6。
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或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为人能掌握并用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教育)。
7.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
这说明(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8。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世界教育发展的状况作了总结:“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于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
”教育的发展之所以要超前于经济发展,这是因为(教育的周期性长,未来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必须提前培养)9.下列不属于教育独立性的表现的是(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过程)10.现在很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有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趋势,这说明(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11.不能凸显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战略地位的是(教育是一种“消费事业”)12。
教育学基础:教育与社会发展 习题与答案
![教育学基础:教育与社会发展 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83140e6294dd88d1d26b30.png)
一、单选题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文化传统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正确答案:C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
A.决定作用B.加速作用C.加速或延缓作用D.延缓作用正确答案:C3、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是()。
A.科学技术B.社会生产力C.政治经济制度D.上层建筑正确答案:C4、蔡元培是以下()理论的倡导者。
A.人力资本论B.教育万能论C.教育独立论D.筛选假设论正确答案:C5、“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教育活动是使蕴藏在人体内部的能力得以增长的—种生产性活动”这是()理论的观点。
A.劳动力市场论B.筛选假设论C.人力资本论D.教育万能论正确答案:C6、教育家孔子“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就整理并发展了殷周以来的中华文化,说明教育具有()功能。
A.文化选择B.文化交流C.文化创新D.文化传承正确答案:A7、我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A.阶级性B.相对独立性C.永恒性D.历史性正确答案:D8、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
A.文化功能B.经济功能C.人口功能D.政治功能正确答案:B9、一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人口数量和质量C.生产力发展水平D.社会意识形态正确答案:C10、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A.人口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政治功能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A.领导权B.目的C.手段D.受教育权正确答案:A、B、D2、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表现在()。
A.拉动人口的迁移B.调整人口的结构C.控制人口的数量D.改善人口的质量正确答案:A、B、C、D3、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
A.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B.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C.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D.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正确答案:A、B、C、D4、多元文化教育的价值在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育学考试测试题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一个国家盛衰强弱的关键因素是( )。
A.科技B.经济C.综合国力D.教育
2.我国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 )。
A.1957年B.1982年C.1986年D.1990年
3.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
A.布鲁纳B.赞可夫C.舒尔茨D.皮亚杰
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生B.教师C.学校的观念文化D.校园设施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 )提出的。
A.邓小平B.毛泽东C.胡锦涛D.周恩来
9.学校生活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
A.师生的交互作用B.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C.同伴群体的影响D.社区的影响10.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生产力D.生活方式
1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12.( )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A.生产力B.政治制度C.科学技术D.文化
A.教育的领导权B.受教育的权利C.教育目的的性质D.教育结构的变化
17.人口的职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 )。
A.专业结构B.布局结构C.层次结构D.需求结构
18.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生产力
19.人口的数量决定着教育事业的( )。
A.质量B.可能规模C.规模D.速度.
20.( )以后,文化概念正式进入到人类学家的研究范畴。
A.18世纪9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19世纪50年代D.19世纪90年代
二、多项选择题
1.学生文化的成因有( )。
A.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B.同伴群体的影响 C.师生的交互作用 D.家庭的社会经济地
位E.社区的影响
2.教育的功能有( )。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3.下列描述属于“网络教育”特点的有( )。
A.“平等的”开放式教育B.兴趣选择C.跨年龄段教育D.跨时空教育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 )来实现。
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B.教育促进社会变革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D.教育对文化的延续E.教育可以提高人的修养
5.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 )。
A.过渡性B.非正式性C.多样性D.互补性E.整合性
6.校园文化可以细分成( )。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制度文化C.学生文化D.学校精神文化E.传统文化7.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四种基本成分( )。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价值成分D.理想成分E.理性成分
8.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指( )。
A.传递文化B.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C.构成文化本体D.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E.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9.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包括( )。
A.组织形态B.组织体系C.规章制度D.角色规范
10.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它的标志是( )。
A.计算机B.机械化C.网络技术D.数字通讯
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义务教育是国家用_ _____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___ ___学校教育。
2.与网络教育“平等的”开放式教育,相反,传统教育是__ _ _ ___的等级制教育。
3.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__ ____。
4.____ ___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5.___ ___是人类现代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
6.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__ ____。
7.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教育的___ ____作用,其次能为教育指明方向。
8.____ ___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A.__ _____,B___ ____。
9.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思想家_ ______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
10.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演进,实质上就是政治民主化与__ ____演进和发展的过程。
11.____ 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___ ____。
13.____ _ __和___ ____在当今世界被人们视为社会发展的两大支柱。
14.学校教育进行和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__ _____、_ _ ____的再生产。
15.文化对教育具有___ ____作用,文化发展促进__ _ ____的发展。
六、论述题
2.如何理解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已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盛衰强弱的关键因素,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2.C[解析]建国后,我国实行教育向工农开门,1986年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
3.C[解析]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4.A[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
5.B[解析]科学技术对教育质量有影响,见大纲中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内容。
6.B[解析]文化标志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
7.C[解析]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8.A[解析]邓小平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9.A[解析]师生的交互作用在学校生活中是最重要的。
10.B[解析]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的性质,故最终决定教育的性质。
11.A[解析]这句话揭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12.B[解析]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13.B[解析]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靠科技进步来推动,故科技进步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
14.B[解析]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生产,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它决定教育这个上层建筑领域。
15.B[解析]学校文化核心是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6.D[解析]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17.A[解析]人们所学的专业在很大程度上与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紧密挂钩,故人口的职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专业机构。
18.D[解析]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故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19.B[解析]人口数量只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育的规模。
20.D[解析]19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概念正式进入到人类学家的研究范畴。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解析]见大纲中对学生文化的论述。
2.ABCD[解析]教育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
的影响,并对这些产生反作用,即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功能。
3.ABCD[解析]略。
4.AC[解析]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5.ABCD[解析]见大纲中学生文化部分。
6.ABD[解析]在不同层次,可以把校园文化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等。
7.ABCD[解析]有的学者将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四种基本成分。
8.AC[解析]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是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
9.ABCD[解析]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除包括组织形态和体系外,还包括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
10.AC[解析]第三次信息技术的标志是计算机和网络状态。
三、填空题
1.法律形式、免费 2.金字塔形 3.学校文化 4.校园文化 5.信息技术 6.科学的体制化7.动力 8.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环境文化、设施文化 9.斯宾塞 10.教育民主化 11.校风12.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13.科技、教育 14.有计划、高效率 15.价值定向、学校课程
六、论述题
2.[答案要点]:
(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特定社会中的教育之所以能与特定社会文化体中的其他方面共存一体,主要是因为它们经过长期的历史共生与磨合,已经社会性地筛选掉不相适应的部分,并将其余部分组合成为一种特定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2)教育与文化尽管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但又在此过程中变化与发展。
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过程中,不断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
在开始时,来自教育或文化方面的本体运动只产生一些渐变性的影响,当这种渐变积累到超出先前两者关系所划定的界限范围时,就会引起突发性变革。
出现新的文化、新的教育和二种新的相互适应关系,从而实现两者在更高水平或更新意义上的和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