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自然灾害的概念讲义和特点

合集下载

【高二】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高二】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高二】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高二年级_地理学科导学案审核:班级名称:高中班级:课题: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课型:自学展示[学习目标]1.通过自读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重点难点预测】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指导小组讨论【学习流程】[自主学习]一、自然灾害的概念1.灾害的概念:灾害是指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活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包括和。

2.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是指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

3.自然灾害的根源:地球各个领域的气候变化。

4.自然灾害的属性① 自然属性:自然;② 社会属性:自然变异对人类生命财产有很大影响。

二、自然灾害的特点1.具有普遍性和普遍性。

① 普遍性:自然灾害普遍;② 地域性: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

2.具有和不确定性。

3.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稳定性。

4.具有联系性。

①一方面是具有联系性;②另一方面是灾害之间具有。

5.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

6.具有和。

[图表指南]教材图1-7“1963~1992年全世界重大灾害发生次数的增加趋势”(1)从1963年到1992年,世界重大灾害的趋势是什么?(2)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合作探索]:1.自然灾害的概念(1)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灾害的主要形式,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自然灾害形成所具备的条件① 诱因②客体――2.自然灾害的特点特点简要介绍补充说明① 普遍性区域性② 频率不确定性③ 周期性不重复性④ 联系⑤严重危害性⑥ 必然性可减轻性【展示与推广】:每组学生代表将展示查询结果【达标测评】(见练习册选择题)[点击高考](2021年高考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域个数与总县域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双选)三个流域的洪灾率特征为()a.峰值均出现在4~6月b.峰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c、高峰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

自然灾害讲义大纲

自然灾害讲义大纲

第一章自然灾害学基础知识第一节灾害与自然灾害一、灾害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一) 灾害的概念指自然或人类社会原因引起的给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或生命、财产、精神带来灾祸的现象。

(二) 灾害的基本属性1. 灾害过程的基本属性灾害过程主要体现在致灾因子、承灾体两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 灾害后果的基本属性灾害对于人类社会具有害与利的双重性;灾害的后果往往形成复杂的灾害链。

二、灾害分类三、自然灾害及其本质属性(一)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特点潜在性、突发性、急剧性、偶发性、有限性(二)自然灾害的发生基础(三)自然灾害的基本属性四、自然灾害发生的阈值:自然界部分物质瞬间进入异常运动状态的临界值,即自然灾害中异常运动发生的临界值。

五、自然灾害的分类1、按自然灾害属性的陆地自然灾害分类2、按波及范围划分的自然灾害分类3、按灾害持续时间的自然灾害分类六、自然灾害的分级•1、灾变强度:指自然异常运动的强弱程度。

以灾变强度来界定异常运动的强弱程度,将各种等级或类似的强度指标统称为灾变等级。

•2、灾度:指一次灾害事件所导致的社会损失程度。

从灾度大小来划分的损失等级,称灾度等级。

•第二节自然灾害学研究内容及方法•一、自然灾害学的发展•二、自然灾害学及学科属性4、按灾害发生次序的自然灾害分类5、按灾害过程及发生体的物理状态分类三、自然灾害学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三节自然灾害学的学科体系一、自然灾害学的学科体系二、自然灾害学与其它学科关系第二章天文灾害⏹一、天文灾害(一)天文灾害的概念天文灾害既包括直接危害人类活动的各种天文现象,也包括作为诱发因素影响地球灾害系统的各种天文现象。

天文灾害的表现形式⏹天文灾害的表现形式陨石坠落、小行星碰撞、彗星碰撞、强宇宙射线冲击、地球轨道等。

⏹其中,对地球有巨大影响的主要有:⏹宇宙天体撞击地球⏹太阳活动异常⏹邻近恒星灾变等(二)天文灾害的特点⏹1、时间上具有周期性和随机性。

⏹2、在空间上既有全球性又有区域性⏹3、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4、能量巨大,防御困难⏹5、具有复杂的灾害链二、地球的天文环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指宇宙中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总称。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 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
⑥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由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只要有人类存在,自然灾害就 不可能消失。
人类可以进行防灾减灾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二点 二十九分。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它们各自所具有的自然灾害特征。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二点 二十九分。
(3)工程措施影响受灾体易损程度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二点 二十九分。
3.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1)不同地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
小”。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二点 二十九分。
(2)高风险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分布范围很广
分布不均
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发生次数多
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等不确定
③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灾害的发生(百年一遇)
灾害过程、损失结果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二点 二十九分。
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④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
区域之间具有联系性
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
⑤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可减轻性
材料六:我国素有“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 之说。据史料统计,自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
中,共发生水灾1029次,较大的旱灾1056次,几乎水旱
灾害年年有之,残废万人以上的灾害10~20年出现一次。
广泛性、频繁性、周期性、严重性、不可避免性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二点 二十九分。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二点 二十九分。
二、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地理选修课件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地理选修课件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地质因素包括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貌因素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气候因素包 括台风、暴雨、洪涝等,水文因素包括海啸、潮汐等。
这些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相互关联,常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02
自然灾害的特点
破坏性
自然灾害通常会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自然灾害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长期影响 自然灾害破坏基础设施和社会秩序,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自然灾害还可能导致社会心理创伤和危机
等。
对经济的影响
间接经济损失:灾害导致的生 产中断、供应链受阻和市场不 稳定
直接经济损失:自然灾害导致 的财产损失和基础设施破坏
长期影响:灾害可能导致地 区经济长期发展缓慢或停滞
社会影响:灾害可能引发社 会不稳定和公共安全问题
04
自然灾害的防范与应对
预警机制
预警系统:利用 科技手段监测自 然灾害,及时发
宣传途径:电视、广播、 报纸、网络等媒体
宣传对象:学生、社区居 民、企事业单位等
宣传效果:提高公众应对 自然灾害的能力和信心
THANK YOU
汇报人:
不可预测性
自然灾害的发生 往往难以准确预 测,人类无法准 确掌握自然力量
的变化规律。
由于自然灾害的 成因复杂,影响 因素众多,导致 其发生的时间、 地点和规模难以
预测。
尽管科学家们不 断努力研究自然 灾害的预测方法, 但仍无法完全准 确预测所有自然
灾害的发生。
自然灾害的不可 预测性意味着人 们需要采取应对 措施来减少潜在 的损失和保护生
常秩序造成影响
财产损失:自然灾 害可能导致大量财
产损失 经济发展:自然灾 害可能对经济发展
产生负面影响
对环境的影响
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生物多样 性的减少,影响生态平衡。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讲义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讲义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讲义一、自然灾害的概述(一)自然灾害的定义与分类自然灾害,简单来说,就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的事件。

它包括但不限于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干旱、寒潮等)、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海洋灾害(如风暴潮、海啸等)、生物灾害(如蝗灾、病虫害等)。

气象灾害往往具有突然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比如台风,它能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破坏。

暴雨可能引发洪水和城市内涝,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交通。

干旱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粮食安全。

地质灾害通常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强的特点。

地震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瞬间就能让大地颤抖,房屋倒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滑坡和泥石流则常常在山区发生,它们来势汹汹,摧毁道路和房屋。

海洋灾害的威力也不容小觑。

风暴潮会使海水涌上陆地,淹没沿海地区。

海啸则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的巨浪,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生物灾害虽然不像其他灾害那样直观和剧烈,但也会给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长期的影响。

蝗灾能让大片农田颗粒无收,病虫害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自然灾害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于气象灾害,大气环流的异常是主要原因。

比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引发一系列的气象灾害。

此外,地形、海陆位置等地理因素也会影响气候,增加某些气象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球的内部构造和地壳运动密切相关。

板块运动、地震带的分布等都是导致地震的重要因素。

而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则通常与地形陡峭、植被破坏、强降雨等有关。

海洋灾害的形成与海洋环境和大气条件有关。

风暴潮往往是由强风和气压差引起的,海啸则多由海底的剧烈运动引发。

生物灾害的产生一方面与生物自身的繁殖特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关。

比如过度开垦、滥用农药等,都可能导致生物灾害的发生。

(三)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是极其严重的。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五、自然灾害的特点 1、广泛性与区域性 2、频繁性与不确定性 3、周期性与不重复性 4、联系性 5、严重性 6、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
1、下列现象能演化为自然灾害的是 B A 南极洲发生强度很大的雪崩 B 煤矿矿井发生塌顶事件 C 川藏公路上出现山崩 D 火车出轨造成多人死亡 2、下列现象或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B ①酸雨危害生物体 ②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 ③唐山大地震 ④印度洋地震海啸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伦敦属何种气候类型?其气候特征是什 么?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气温年 变化小 2、伦敦烟雾属不属于自然灾害,说明判断的 理 由。 不属于;虽然造成了人员的伤亡,但不是 以自然异变为诱因,应属于人为灾害。 3、在烟雾事件期间,死亡人群有何特点?致 使他们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死亡人群对灾害的应急反应差;硫酸雾作 用于人的呼吸系统
自然灾害的判断标准
1、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 2、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 或资源破坏。
资料一:世界性自然灾害的重灾区位于环太平洋 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这个地区的 自然灾害占全球自然灾害的60%-70% 区域性
资料二:一次台风登陆可引起附近海区的风暴潮 灾害,深入内陆可转化为暴雨。暴雨在平 原地区可引起洪涝,在山区可引起山洪暴 发,诱发滑坡、泥石流而成灾。 联系性
岩石圈 水 圈 孕灾 至灾因子
受 灾 体
人 财产 资源
大气圈
生物圈
环境
1952年11月12日见间,浓雾笼罩着英 国伦敦地区,持续数天不散。浓雾使 空气中的烟尘及二氧化硫难以扩散, 形成了对人体呼吸系统极为有害的硫 酸烟雾。在数周内,因患肺炎、冠心 病、支气管炎和心力衰竭等而死的人 数大幅度上升。这就是有名的伦敦烟 雾事件。据估计,直接死于伦敦烟雾 事件的人数以千计。

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概念
避免。
不可抗拒
自然灾害的力量超出了人类的能力 范围,人类无法通过自身力量来完 全抵抗。
破坏性强
自然灾害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影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人员伤亡
社会秩序混乱
自然灾害常常会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 给受灾地区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会导致社会秩序 的混乱,给政府和救援机构带来巨大 的挑战。
• 生物灾害:如虫灾、疫情等,对农作物、人类健康造成威 胁。
成因:自然环境因素、人类活动等
01
02
03
过度开发
如森林砍伐、水资源过度 利用等,导致土地荒漠化、 水旱灾害频发。
工程活动
如水库溃坝、矿井崩塌等, 引发次生灾害。
城市化进程
城市热岛效应、排水系统 不足等,增加城市内涝风 险。
机制: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等
财产损失
自然灾害往往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包括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以 及农田、工厂等生产设施。
03
自然灾害的成因与机制
成因:自然环境因素、人类活动等
气候变化
如暴雨、干旱、台风等,导致洪水、 土地沙化、饥荒等灾害。
地质构造
如地震、火山爆发、地陷等,造成建 筑物破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成因:自然环境因素、人类活动等
定义
洪水是由于大量降雨、融雪或水 库溃坝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泛滥,
导致水灾的现象。
影响
洪水可能导致淹水、泥石流、滑 坡等灾害,对农田、城市和基础
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实例
2013年7月,中国南方多地发生 洪涝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
案例三:火山喷发灾害
定义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5.课本第6页材料,明确“百年一遇”灾害的含义, 并思考以下问题: 某一地震带发生里氏6级以上地震的间隔时 间为50年,是否意味着每隔50年就必定发生一次 同样震级的灾害?为什么? 答案:不是。 一是灾害具有不重复性, 二是“50年一遇”只是指灾害发生的概率。
6.阅读课本第7页的探究活动,并回答为题。
0.10 0.03 9.43
合计
1.91 2.63 168.83
1.27 2.07 6004.13
1.61 1.00 1113.09
0.08 0.03 13.76
12.33 5.76 13378.50
无家可归
合计
23.76
197.13
2.27
6078.89
324.14
6331.61
114.27
1229.97
根据有关研究结果,l480--1980年的500年中,我国 的气候变化有两个干旱期:第一干旱期为l479—1691年, 第二干旱期为l891年以后;气温变化有4个寒冷期:即 l470--1520年、l620--1720年、l840--1890年、l945-1980年。你认为我国的干旱期和寒冷期之间是否存在联 系?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1.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2.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3.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4.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 5.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6.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
夏季风
风暴潮和海水的顶托,阻碍了 河水入海,加重水灾 夏季风导致强降水

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

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

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
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严
重破坏和危害的突发性事件。

这些自然力量包括地质、气象、水文、生物等各种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飓风、洪水、干旱、泥
石流、森林火灾等。

自然灾害通常具有突发性、广泛性、破坏性和
难以预测性的特点。

首先,自然灾害的突发性使得人们往往难以提前预测和防范,
造成了不可预见的损失。

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飓风、龙卷
风等气象灾害,以及洪水、干旱等水文灾害都属于突发性自然灾害。

其次,自然灾害的广泛性意味着其影响范围通常较大,不仅会
对受灾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也会对整个国家甚至全
球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此外,自然灾害具有破坏性,即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
的破坏程度较大。

比如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损毁,洪水会
淹没居民区和农田,火山喷发会覆盖大片土地等。

最后,自然灾害的难以预测性意味着人们往往很难提前获知自
然灾害的具体时间、地点和影响程度,这给灾害防范和救援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总的来说,自然灾害是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危害的突发性事件,具有突发性、广泛性、破坏性和难以预测性的特点。

对于自然灾害,我们需要加强预防意识,提高应对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讲义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讲义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讲义一、自然灾害的定义与分类什么是自然灾害呢?简单来说,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它具有突然性、不可预测性和破坏性等特点。

自然灾害的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

气象灾害就像我们熟悉的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

暴雨可能导致城市内涝,交通瘫痪;洪涝会淹没农田和房屋,给人们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干旱则让农作物缺水,影响收成;台风的狂风暴雨能摧毁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寒潮则带来急剧的降温,对农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

地震的威力巨大,能瞬间让房屋倒塌,夺走许多人的生命;滑坡和泥石流常常在山区发生,它们来势汹汹,会掩埋道路和村庄;火山喷发不仅会喷出岩浆和火山灰,还可能引发地震等次生灾害。

海洋灾害包含风暴潮、海啸、赤潮等。

风暴潮和海啸会冲击沿海地区,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赤潮则会影响海洋生态平衡,危害渔业资源。

生物灾害像是蝗灾、鼠灾、森林火灾等。

蝗灾会让大片农田颗粒无收;鼠灾会破坏庄稼和传播疾病;森林火灾不仅烧毁大片森林,还威胁着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自然灾害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地球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系统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

例如,大气环流的变化、海洋温度的波动等,都可能导致气象灾害的发生。

其次,地球的地质构造运动也是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板块的碰撞、挤压和拉伸,会引发地震、火山喷发等灾害。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过度开垦土地、乱砍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容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可能影响局部的气候,增加暴雨等灾害的发生风险。

三、自然灾害的特点1、突然性自然灾害往往发生得非常突然,让人措手不及。

比如地震,可能在瞬间发生,没有给人们太多的准备时间。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_课件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_课件
提示:属于气象灾害。具有种类多、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危 害大的特点。
一二三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数量 1.衡量灾情的标准
自然资源 与环境 遭受破坏的程度
2.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①表现:人员伤亡、心理和精神创伤。
灾害强度 ②影响因素 防灾设施、防灾准备
人员 年龄、性别 、经济 状况
(2)并发性灾害链: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3)串发—并发灾害链: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例题 3】 亚洲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多的一洲,澳大利亚大陆、
西欧则是自然灾害发生较少的区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材料反映出自然灾害的特征是( )
A.广泛性
B.区域性
C.频繁性
D.不可避免性
(2)西欧自然灾害较少的原因是( )
含义
举例
中国区域差异 北方
南方
一些特定的自然灾 害多发生在某些特 定的地区 一些特定的地理环 境容易发生某些特
海啸发生在沿海 地区
在环太平洋火山 地震带上地震灾
多发地震、干旱、 多见洪涝、热带
寒潮、荒漠化等 气旋、泥石流等
灾害
灾害
定的自然灾害
害比较频繁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4.自然灾害的连锁性 某些自然灾害之间存在关联,一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常常会诱发其他自 然灾害,最终形成灾害链。自然灾害链主要包括三类:串发性灾害链、并发 性灾害链和串发—并发灾害链。例如: (1)串发性灾害链:
一二三
(2)财产损失 ①直接损失:对农作物、房屋、道路桥梁、工矿企业、文物古迹等财产 造成损毁破坏。 ②间接损失: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商贸金融停业、保险理赔等方 面的损失。 (3)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①滞后性和隐蔽性。 ②危害巨大,甚至不可逆转。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课件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课件1)

社会心理影响
自然灾害会给受灾地区人们带 来恐慌、焦虑等心理问题,影 响社会稳定和发展。
02
自然灾害的特点
突发性与不确定性
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突然性,难以预测和防范 。
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影响程度具有很大的不确 定性。
自然灾害的突发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 威胁。
广泛性与区域性
02
01
台风在热带海洋上生成,受到地球自转偏向力等 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路径移动。
台风的破坏力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极端天气现象, 可造成房屋损坏、农作物受灾、海上交通事故等 严重后果。
台风预警与防范
通过气象卫星、雷达等监测手段,及时发布台风 预警信息,指导公众采取防范措施,如加固房屋、 撤离危险区域等。
自然灾害的周期性和群发性要 求加强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能 力。
联系性与复杂性
自然灾害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 影响,一种灾害的发生可能引 发其他灾害的连锁反应。
自然灾害的发生与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具有复杂性。
自然灾害的联系性和复杂性要 求采取综合性的防灾减灾策略, 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研 究。
信息发布
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 体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 醒公众注意防范,减少灾害损 失。
应急响应
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接到预警信 息后,应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 制,组织人员撤离、转移财产 等,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监测与预警的挑战与发展
数据获取与处理
随着监测手段的不断丰富,数据量不断增加,如 何有效获取、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成为一大挑战 。
100%
地理信息系统
对灾害相关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和 可视化表达,为灾害监测和评估 提供重要支持。

《自然灾害》 讲义

《自然灾害》 讲义

《自然灾害》讲义一、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简单来说,就是由自然因素引发的、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和破坏的事件或现象。

它具有不可预测性、突然性和强大的破坏力。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飓风、台风、干旱、暴雨、暴雪、泥石流、滑坡、火山喷发、海啸等等。

这些灾害有的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比如地震和火山喷发;有的则是大气环流和水循环异常导致的,像暴雨、干旱和台风。

二、自然灾害的特点1、不可预测性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某些自然灾害进行预警,但仍然无法准确地预测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

比如地震,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难预测的自然灾害之一。

2、突然性许多自然灾害往往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给人们的反应时间极短。

例如,飓风和洪水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并造成巨大破坏。

3、强大的破坏力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其破坏力巨大。

它可能摧毁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而且,灾害的影响往往不仅仅局限于直接的破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进一步加重损失。

4、广泛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通常很广,可能波及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

例如,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多地同时发生干旱或洪涝灾害。

5、周期性和季节性有些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比如,在某些地区,洪水和暴雨往往在雨季更容易发生;而在某些季节,飓风和台风的出现频率会增加。

三、自然灾害的成因1、地球内部活动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火山活动和地震等都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所导致的。

板块的相互碰撞、挤压和拉伸会引发地震,而火山活动则是地球内部岩浆上升到地表的结果。

2、大气环流和水循环大气环流的异常会导致暴雨、干旱、飓风等灾害。

水循环的失衡则可能引发洪水和干旱。

3、地形和地貌陡峭的山地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而地势低洼的地区则更容易遭受洪水的侵袭。

4、人类活动人类的一些活动也可能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比如,过度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增加泥石流和滑坡的风险;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面临洪水等灾害的威胁更加严重。

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

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

1、自然灾害的概念形成自然灾害的两个必备条件①诱因:自然变异现象;②客体:人、财产、资源。

2、自然灾害系统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灾情四个方面共同组成了自然灾害系统。

其中,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三者共同作用。

孕灾环境: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

致灾因子:是对人类及其经济社会、自然资源造成损害的自然异常变化。

受灾体:是灾害的承受体,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自然资源。

灾情:因灾导致的生命、财产、资源损失的情况。

【例题1】自然灾害情况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因子、承受灾害的客体三者共同的作用。

据此完成(1)~(4)题。

(1)孕育环境包括()○1大气圈○2岩石圈○3水圈○4生物圈A ○1B ○2○3C ○2○3○4D ○1○2○3○4(2)下列属于致灾因子的是()○1洪水○2山崩○3地球表层○4自然环境A ○1○2B ○3○4C ○1○3D ○2○3(3)导致灾情、构成自然灾害的有()○1致灾因子作用于受灾体并造成危害和不利影响○2海底火山喷发于无人荒岛○3山洪爆发冲毁桥梁○4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使数以百万计的居民患上严重的放射病A ○1○2B ○3○4C ○1○3D ○2○4(4)导致自然灾害的灾情由大到小排列的是()A 孕灾环境: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B 致灾因子:火山、地震、泥石流、滑坡C 受灾客体:残障老年女性、一般老年女性、青壮年男性D 自然环境:南极大陆、亚马孙平原、西伯利亚、马里亚纳海沟3、自然灾害对不同类型资源的影响4、自然灾害的危害存在地域差异○1差异性的表现○2社会发展水平对灾害危害程度的影响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决定了受灾体的经济含量,另一方面还决定了受灾体抵御灾害的能力。

这两方面都是影响着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高低,具体见下图:○3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5、自然灾害的规律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可偱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6、灾害链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次生灾害,这种现象叫灾害连发性或称灾害链。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答: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引起的核事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论:自然灾害的判别标准
(1)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 (2)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或 资源破坏。
材料
1.世界性自然灾害的重灾区位于太平洋带和阿尔卑斯—喜马 拉雅带。这个地区的自然灾害占全球自然灾害的60%—70%。 广泛性、区域性 2.一次台风登陆可引起近海区的风暴潮灾害,深入内陆可转化为 暴雨。暴雨在平原地区可引起洪涝,在山区可引起山洪爆发,诱 发滑坡、泥石流而成灾。 联系性 3.根据历史资料分析, 陕西地区从隋朝到北宋初年约400年间为 大旱时期,从宋初到元朝末年的近400为小旱时期,而从明初至清 初的近300年又是一个大旱时期 周期性、不重复性 4.由于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发展,人类的工农业活动增多,自然环 境不断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自然灾害加剧. 严重性
象和过程(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为灾害:由人类的各种活动所引发的事故灾害。纯人为
灾害(火灾爆炸、交通事故、环境公害),人为型自然灾害 (水库地震、抽取地下水引发地面沉降塌陷、人为森林火灾)
自然现象:无人区自然变异的现象和过程。气温升降、刮
风下雨(自然属性)
思考:
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 为什么?

日本神户在1955年以前的几十年中有记录的 赤潮仅5次,而10年后的1965年,一年发生了 44次,至1975年高达300多次。灾害的影响范 围不断扩大。 频繁性、不确定性
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辽宁省海城、营口一 带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震级7.3级。4日10时 30分,省政府向全省发出电话通知,并发布了 临震预报,各地采取了一系列应急防震措施, 因而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PPT教学课件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PPT教学课件
• ①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 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 ③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 ④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 • ⑤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 ⑥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探究活动】
•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它们各自所具有的自 然灾害特征。
材料一:世界性自然灾害的重灾区位于环太平洋带 和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带。这个地区的自然灾害占 全球自然灾害的60%~70%。
D.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我国辽宁省海城、营 口县一带(北纬40°41′,东经122°50′)发生了一次强烈 地震,震级7.3级,震源深度l6~21千米,震中烈度为 IV度强。4日10时30分,省政府向全省发出电话通知,并 发布了临震预报,省政府和震区各市、县采取了一系列应 急防震措施,因而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
C.2004年l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面海域26 日发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
D.公元79年8月,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市东南 l0千米的维苏威火山大爆发.把庞培、赫尔库纳姆、斯 塔比奥三座城市全部淹没。
答案:CD
【思考活动】
• 下面这三个字代表三种不同的灾害,有的 是天灾,有的是人祸。你能根据字的形状 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灾害吗?
------周期性
材料四:由于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发展,人 类的工农业活动增多,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 坏,从而导致自然灾害加剧。
------不可避免性和严重性
【阅读】
• 阅读课本第4页材料“日本:地震频繁的国 家”,并分析为什么日本多地质灾害?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亚欧 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 活跃,因而多火山地震。
【思考活动】

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课件选修5

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课件选修5
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海啸)为诱因,还造成人员伤亡的灾情 (6)2005年1月8日13时45分左右,312国道陕西咸阳段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 两客车相撞造成40人受伤,其中现场死亡1人,重伤1下面这三个字代表三种不同的灾害,有的是天灾,有的是人祸 你能根据字的形状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灾害吗?
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 (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喷出1500多米高黑色烟柱, 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一支国际登山队4名队员死亡
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火山喷发)为诱因,还造成人员死亡的灾情
(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
(2)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等具有不确定性.这在很大程 度上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
【阅读思考】
▪ 课本第6页材料,明确“百年一遇”灾害的含义,并思考以 下问题:
1.某一地震带发生里氏6级以上地震的间隔时间为50年,是否 意味着每隔50年就必定发生一次同样震级的灾害?为什么?
存在联系。水汽少将导致气候变化激烈,吸收长波辐射 的热量减少导致寒冷。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灾害链.你还能举出灾害链例子吗?
当一种灾害发生后,时常会直接导致一连串的其他灾害,这种 情形称之为灾害链,也叫次生灾害.如地震后导致的房屋倒塌、 交通线中断、各种生命线系统损坏、火灾爆发、传染病等 就是典型的灾害链.再如海底大地震可造成海啸.
无家可归 23.76 2.27
324.14 114.27 10.75 1.51 476.70
合计
197.13 6078.89 6331.61 1229.97 24.62 11.0 713873.2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突出的是严重性。
【思考】
• 为什么自然灾害具有区域性特点?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区域 的差异性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区域性
从地区看 从国家看
最多:亚洲 较少:澳大利亚、西欧 最多:日本 较少:巴西
【阅读】
• 阅读课本第4页材料“日本:地震频繁的国 家”,并分析为什么日本多地质灾害?
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雨雹)为诱因, 还造成作物受灾的灾情。
(4)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 爆炸,当场炸死31人,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3000多 平方千米土地上的100万人处于核辐射的危险中,数以 百万计的居民得了严重的放射病。
答: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引起的核事故。
答: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 (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 喷出1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 的一支国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火山喷发)为诱因, 还造成人员死亡的灾情。
(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 瓦、折木,苗稼荡然。
分析讨论以下案例分别体现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点?
资料一:世界性自然灾害的重灾区位于环太平洋带和阿 尔卑斯-喜马拉雅带。这个地区的自然灾害占全球自然 灾害的60%~70%。
答:突出的是区域性。 资料二:一次台风登陆可以引起近海区的风暴潮灾害,深 入内陆可转化为暴雨。暴雨在平原地区可引起洪涝,在山 区可引起山洪暴发,诱发滑坡、泥石流而成灾。
(5)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面海域发生强 烈地震引起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
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海啸)为诱因, 还造成人员伤亡的灾情。
(6)2005年1月8日13时45分左右,312国道陕西咸阳段发 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两客车相撞造成40人受伤,其中 现场死亡1人,重伤13人。
图1-3 某地区山体滑坡
图1-4 某村庄遭遇暴雪
答案:具有灾害属性的是图1-2、图l-3、图l-4。 图l-1是自然现象,没有给人类生存造成
危害,不具有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
【思考活动】
• 下面这三个字代表三种不同的灾害,有的 是天灾,有的是人祸。你能根据字的形状 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灾害吗?
答案:第一个:天灾;第二、三个:人祸火灾。
11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
1988年,美国有影响的《时代》杂志, 在一年一度的评选本年度世界风云人物时, 出人意料地把正在蒙受灾难的地球推出作 为1988年风云人物,封面上是一个触目惊 心的被捆绑的垂头丧气败相累累伤痕斑驳 的地球。
1988年的地球:“危机中的地球”
美国中西部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粮食减产 30%~40%; 前苏联亚美尼亚地区里氏7.1级大地震,3座城市被毁, 5.5万人丧生,50万人无家可归,直接损失几百亿卢布; 非洲大陆持续干旱并出现罕见的特大蝗灾,亿万蝗虫漫天 遍野横扫数国,所到之处粮食作物被吞噬一空; 巴西亚马逊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25万公顷原始森林 被毁; 东南亚及南亚各国连遭暴雨袭击,造成洪水大泛滥并引起 山崩等。
【自主学习】
快速阅读课本第4-8页正文部分的内容 ,回答以下问题:
1.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2.从自然灾害的时间角度来看,自然灾害 具有哪些特点? 3.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有何特点? 4.各种自然灾害之间具有什么特点?
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 ①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 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 ③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 ④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 • ⑤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 ⑥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4、形成条件: —是要有自然变异作为诱因
必要条件 自然属性
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充产分、条件资源 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社会属性
思考:
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 什么?
(1)1952年9月17日,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 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 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
1988年世界人民在惴惴不安中度过灾难的一年。
《老子》: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2008年的那一场雪 比以往时候来得更猛一些 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 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台风 洪涝
干旱 寒潮
洪涝 寒潮
干旱 台风
鼠灾
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亚欧 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 活跃,因而多火山地震。
日本地形多山地,频繁的地震使山 石破碎,再加上日本降水较多,因而容 易形成滑坡、泥石流。
【探究活动】
• 孟加拉国水灾严重,请分析并归纳孟加拉 国水灾严重的自然原因。
图1-6 孟加拉国水灾中的灾民
P5 1、位于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河口三角洲地形,平 均海拔10米以下,地势低洼易积水
答: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引起的交通事故。
结论:自然灾害的判别标准
(1)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自然属性) (2)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 稳或资源破坏。(社会属性)
【活动】
下面的四个事件中,哪些属于自然灾害,哪些不 属于自然灾害?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Biblioteka 图1-1 无人区的火山喷发
图1-2 2003年SARS病毒流行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1、灾害: 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 和过程。
自然灾害 :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
灾害
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具有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为灾害 :由人类的各种活动所引发的事
故灾害。
2、自然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 变异现象和过程。
3、自然变异地的球根各本圈原层因的:物质运动(大气、水、岩石)
答:突出的是联系性。
资料三:根据历史资料分析,陕西地区从隋朝到北宋 初年约400年间为大旱时期,从宋初到元朝末年的近 400年为小旱时期,而从明初到清初的近300年又是一 个大旱期。
答:突出的是周期性。
资料四:由于人口增长,城市的发展,人类的工农业 活动增多,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自然灾害 的加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