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部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学设计(整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学设计(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主要内容包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这些运算律是数学中的基本规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运算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这些运算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运算的顺序和规则,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但对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时,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运算律的概念和应用。
此外,学生还需要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运算律,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运算律,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运算律。
2.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运算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律。
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的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卡片、小棒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他们一起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运算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呈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和示例,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运算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算律|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运算的规律性和简便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加法交换律:a b = b a2. 整数加法结合律:(a b) c = a (b c)3. 整数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4. 整数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5. 运算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运算律的本质,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运算律的必要性。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也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发现,不管先计算谁的苹果,结果都是一样的。
2. 探究新知(1)整数加法交换律a. 出示例题:4 5 = 5 4,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b.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整数加法交换律:a b = b a。
c. 举例验证:让学生自己举例子,验证整数加法交换律。
(2)整数加法结合律a. 出示例题:(2 3) 4 = 2 (3 4),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b.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整数加法结合律:(a b) c = a (b c)。
c. 举例验证:让学生自己举例子,验证整数加法结合律。
(3)整数乘法交换律a. 出示例题:5 × 4 = 4 × 5,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b.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整数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c. 举例验证:让学生自己举例子,验证整数乘法交换律。
(4)整数乘法结合律a. 出示例题:(3 × 2) × 4 = 3 × (2 × 4),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案
第六单元运算律第1 课时加法互换律和联合律教课目的:1.在解决实质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加法互换律和联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互换律和联合律。
2.在研究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剖析比较、归纳归纳的能力,浸透建模的数学思想,培育学生的符号感。
教课要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互换律、联合律。
教课难点:归纳、归纳出加法互换律和联合律。
教课准备:课件教课过程:一、讲话引入1.师生讲话。
同学们,你们喜爱跳绳和踢毽子吗?我们班哪位同学跳绳比较强?谁踢毽子比较强?学生自由讲话。
2.课件出示教材第 55 页例题 1 情境图,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说)追问:你能依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1)跳绳的有多少人?( 2)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 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3.导入新课。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进行过好多的加法运算,你知道在加法运算里有哪些基本规律吗?今日我们就一同来研究加法中的运算规律。
(板书课题)二、沟通共享1.加法互换律。
(1)提出问题: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当如何列式计算?(2)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追问:还能够如何列式?教师板书: 17+28=45(人)(3)察看发现。
发问: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察看算式,谈谈它们有何同样点和不一样点。
指引学生发现:这两道算式都是求跳绳的总人数,加数同样,得数也同样,只可是是把两个加数的地点调动了一下。
指引:我们能够用什么符号将这两道算式连起来呢?(等号)师板书: 28+17=17+28(4)仍旧子写一写。
让学生试写等式,并投影展现。
发问:察看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加数互换地点,和不变)(5)指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表示出这类规律。
学生在各自的练习本上表示规律后,沟通各自的表示方法。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互换律。
明确:假如用字母a、b 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边的规律能够写成:a+b=b+a教师指出:两个数相加,互换两个加数的地点,和不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案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运算律在实际计算中的运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实际例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本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忽略运算律的应用,导致计算繁琐。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重要性,提高运算效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让学生体会运算律在实际计算中的作用,提高运算速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难点: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片和实际例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归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图片和实际例题,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PPT课件,展示运算律的定义和运用。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图片,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计算。
提问:你们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运算律的定义和示例,让学生观察并理解运算律的含义。
如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部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主要包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这一单元的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运算律,提高他们进行数学运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运算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计算器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引出运算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让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出结论。
3.探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让学生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知识,自主探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引导学生总结出结论。
4.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实际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算律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巩固、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6单元运算律教案
6.3 运算律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体会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学习重难点重点:发现、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难点:归纳并正确表述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小强摆小木块,每行摆5个白木块,3个红木块,摆了4行,小强一共摆了多少个木块?(用两种方法解答)方法一:5×4+3×4方法二:(5+3)×4先计算,再观察,你发现什么?(8+7)×6=8×6+7×6(10+5)×4=10×4+5×4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20×(15+9)=20×15+20×932×(20-5)=32×20-32×5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二、合作探究1.想想乘法分配律字母公式怎样写?a×(b+c)=a×b + a×c(a+b)×c=a×c + b×c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5+20) x 12 = ( ) x 12 + ( ) x 1225 x ( 4 + 9 ) = ( ) x 4 + ( ) x 9(10+7) x 6 = ( ) x 6 + ( ) x 68 x (125 + 9) = 8 x ( ) + 8 x ( )8 x ( 10 + 5 ) = ( ) x ( ) + ( ) x ( ) 7 x 48 + 7 x 52 = ( ) x ( + )5 x ( a + b ) = ( ) x ( ) + ( ) x ( )3.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说课稿(整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说课稿(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的内容包括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
这些运算律是数学中的基本规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这些运算律,学生可以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基本运算,对于运算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运算律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和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并能够解释和证明运算律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实践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计算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加法和乘法的基本运算,引导学生思考运算律的概念。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操作实例,发现和总结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3.讲解: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和证明。
4.练习:学生进行计算练习,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
5.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运算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课题《运算律》、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等关键词,以及相关的图示和示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运算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运算律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2.能够根据运算律,灵活运用加法和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积极参与课堂的意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精神;2.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在生活中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2.能够根据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2.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教学内容1.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2.加法的结合律;3.乘法的结合律;4.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安排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第一课时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课前导入、讲解、举例、小结第二课时加法的结合律课前导入、讲解、练习、小结第三课时乘法的结合律课前导入、讲解、练习、小结第四课时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课前导入、讲解、练习、小结四、教学方法及手段1. 教学方法1.演示法;2.讲解法;3.对话法;4.练习法;5.小组合作学习法。
2. 教学手段1.教学板书;2.图片;3.实物;4.模型。
五、教学评价1. 教学评价指标1.知识水平;2.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4.队伍合作精神。
2. 教学评价方法1.学生课堂表现;2.组织学生组织展示;3.学生自我评价。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运算律的理解程度还有待提高。
今后在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情景教学,将数学和生活真实情境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充分培养他们的运算律应用能力。
同时,我会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创造出更多有趣的数学课件,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快速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质量。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主要介绍了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的重要基础。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掌握运算律的基本概念,理解运算律的意义,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2.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运算律的规律。
2.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运算律。
3.采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粉笔等。
2.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运算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PPT展示,向学生介绍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运用运算律。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一些学生进行回答,检查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讲解。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说课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带领学生们学习和掌握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这些运算律是数学运算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们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单的验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运算律的过程,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并渗透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们善于总结、发现规律的能力,并体验发现规律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单的验算。
2.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观察发现法、举例说明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2.教学手段:PPT课件、学案、教具。
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们对于运算律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例如:给出一些商品的价格,让学生们用最简便的方法进行付款,从而引出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探索新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们自己发现并总结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规律。
同时,通过举例说明的方法,让学生们对于这些运算律有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们用不同的方式计算商品的总价,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3.巩固练习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于运算律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给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们运用交换律、结合律或分配律进行验算。
4.课堂小结通过让学生们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方式,培养其归纳概括能力。
同时,通过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验,让其感受到发现规律的喜悦。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运算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第2课时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6)第3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9)第4课时乘法分配律 (12)第5课时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15)第6课时练习十 (18)第7课时相遇问题 (20)第8课时整理与练习 (24)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56页例1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体会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过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归纳等能力,发展初步的符号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归纳、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出示教科书第55页例1的情境图,说明四年级的同学正在操场上开展体育活动。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跳绳的有多少人?”“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等问题。
整理并板书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
谈话:同学们提出的这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理解和掌握了加法运算的意义和加法的计算方法。
那么,加法运算中存在哪些规律呢?这些规律有怎样的作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运算律)二、探索加法交换律1.出示第一个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提示:请同学们先列式解答第一个问题。
如果能列出不同算式的,请列不同的算式解答。
学生列式解答,并指名板演不同的列式方法。
指板演的算式,提问:请同学们看这里的两道算式,求跳绳的有多少人,既可以用“28+17”计算,也可以用“17+28”计算,这说明了什么?指出:这两道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得数也相同,我们可以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6单元 运算律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6单元运算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减法的运算律;
2.能够应用加法、减法的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感性认识平衡点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
1.加法、减法的运算律;
2.平衡点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平衡点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
1.课本: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2.学具:小球、秤;
3.学生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教师出示两个物品,比如两个小球,问学生它们的重量是否相等,为什么;
2.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平衡点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
1.引导学生表达平衡点的含义;
2.举例说明平衡点的概念。
比如:小球放在秤两端时,秤平衡位置为秤的平衡点;
3.让学生亲手操作秤体验平衡点。
第三步:锻炼
1.讲解加法、减法的运算律;
2.让学生做一些加减法算式,微调算式中的加数、被减数,使算式中的两边相等。
第四步:拓展
1.学生在练习册中完成练习;
2.活动:教师在黑板上挂出一段长度为 90 厘米的细绳,在细绳的中央固定一个小钩子,在小钩子下方悬挂一个球,让学生思考如何找到细绳的中央。
六、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通过秤体验平衡点和微调加减式子共同来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律,在操练上课堂上也进行了相应的测试,学生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运算律,感性认识平衡点的概念,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教学尝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运算律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运算律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2. 乘法交换律3. 乘法结合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
2.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引入乘法运算律的必要性。
2. 新课导入(1)乘法分配律通过具体的例子,如:3 × (4 2) = 3 × 4 3 × 2,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
(2)乘法交换律通过具体的例子,如:4 × 3 = 3 × 4,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
(3)乘法结合律通过具体的例子,如:(2 × 3) × 4 = 2 × (3 × 4),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
3. 概念讲解与例题分析(1)乘法分配律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分析相关例题,如:4 × (5 3),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乘法交换律讲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并分析相关例题,如:6 × 8,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3)乘法结合律讲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分析相关例题,如:2 × (4 × 5),让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4. 练习与讨论(1)安排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乘法运算律的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精选】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运算律》优秀教案
【精选】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运算律》优秀教案本单元教学运算律,包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分数的运算中同样存在,教材先在整数范围内教学运算律,以后再推广到小数、分数的运算中去,是一种合理的安排。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内容】教材第55~56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归纳、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和踢毽子吗?我们班哪位同学跳绳比较强?谁踢毽子比较强?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探究新知】1.加法交换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1。
师提出问题: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2)生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
师:还可以怎样列式?生:17+28=45(人)。
(3)观察发现。
师: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说说它们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道算式连起来呢?(等号)生:28+17=17+28。
(4)照样子写一写。
让学生试写等式,并投影展示。
师: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这种规律。
学生在各自的练习本上表示规律后,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师: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a+b=b+a。
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问题: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扬州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案
扬州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主要介绍了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掌握运算律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和具体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总结,学生能够发现和归纳运算律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热爱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发现和归纳运算律的特点和规律,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具体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律。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运算律的定义和例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图片、卡片等。
3.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小丽的苹果数是小明的3倍,请问小红和小丽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解答,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应用。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运算律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内容:教科书55-56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九1-3。
教学目标:⒈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的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
⒉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
教学难点:发现并总结加法运算律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⒈口算:42+38 75+6 13+21⒉揭示课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加法的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花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一些加法的规律性知识,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新课⒈教学加法交换律(1)出示课题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提问:要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如何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2)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算式。
提问: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是相同的?又有什么是不同的?说明:这两个算式算出的都是跳绳的有多少人,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
(3)你还能再写几道这样的算式吗?(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上几组算式。
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能用字母或其他的一种方式表示出这一发现吗?指出:这个规律可以用字母或符号来表示。
(5)指出:我们学过的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就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⒉教学加法结合律:⑴出示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提问:可以怎样列式?说说你先算什么?⑵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算式。
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说明:这两个算式求出的都是一共有多少人,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
(3)出示:计算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结果,填上合的符号(30+10)+50 30+(10+50) (27+23)+47 27+(23+47)(4)你能再写几道这样的算式吗?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加法结合律三、组织练习。
1、练一练出示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备课笔记
个人备课笔记
个人备课笔记
个人备课笔记
个人备课笔记
个人备课笔记
个人备课笔记
个人备课笔记
个人备课笔记
个人备课笔记
出示题目后,先组织学生观察各个算式的特点,然后让学生独立进行简便计算。
3、完成教材第73页第5题。
这道题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4.完成教材73页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学生交流比较。
三、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组织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各自
的想法。
引导学生比较
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分别可以怎样进行渐变计算,
明确:计算时要
根据算式的特
点,灵活选择简便算法。
组织学生观察各个算式的特点,然后让学生独立进行简便
计算。
让学生独立
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 )+c=a+(b+c ) 乘法交换律:a ×b=b ×a 乘法结合律:(a ×b )×c=a ×(b ×c )
乘法分配律:(a+b )×c=a ×c+b ×c
媒体呈现方案
课件出示习题
教学反思
加
法 乘法 运算律
个人备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