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实施细则
2013年5月17日《西安市配建廉租住房实施细则》
第十四条 配建廉租住房的外立面、公共部位装修以及电梯等设备应与本项目商品住房的标准一致。
第十五条 配建廉租住房建成后,应向市房管局交付具备交房和使用条件的配建廉租住房,并办理房屋、土地过户手续。
第十六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用配建廉租住房的土地、房屋、项目和在建工程进行抵押或担保贷款,不得设定任何他项权利。
易地配建廉租住房,由市国土局提供土地,市房管局统一建设。
第四条 易地配建廉租住房建设资金由征地补偿费用、前期费用、建安工程费用、配套费用、装修费用和其它费用等组成,缴纳标准由房管部门 牵头,组织发改、土地、规划、建设、财政、物价、城改等部门研究,根据现行综合造价核定,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易地配建廉租住房建设资金核 定标准原则上每年调整一次。本细则施行后易地配建廉租住房建设资金核定标准暂按3700元/平方米执行。
/zwgk/PolicyDetails.aspx?Id=1491&firsttypeid=2&secondtyp... 2013-5-21
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实施细则
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工作,保障公建配套设施科学合理配置,创造方便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称公建配套设施,是指为保障居住区城市功能和社会管理服务所建设的设施。
主要包括:教育、社区医疗卫生、社区文化体育、社区服务和行政管理等设施。
第三条成立市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委,负责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日常协调工作。
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是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
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国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工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管理和建成后移交的协调工作;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公建配套设施产权过户登记工作;发改部门负责政府投资公建配套设施的审批管理。
市本级管辖区围的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含保障性住房,以下同)中公建配套设施的建设按现有基建程序,由市规划、国土、发改、建设、房管等部门进行管理。
各区县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统筹辖区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的规划、投资、建设、移交和后期运营等管理工作。
市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办公室负责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
公建配套设施建成后参照市本级规定移交相关接收主体使用管理。
市教育、民政、文化、卫生、体育等相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履行好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并指导区县和开发区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其后期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新建商品住房项目中含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等公建配套设施的,其设施由取得项目的开发建设单位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代为建设,建成后无偿移交政府相关接收主体,其产权归政府或政府相关部门所有。
第五条新建商品住房项目中含有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明确其公办性质,建设用地实行划拨方式供应,其设施由取得项目的开发建设单位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代为建设,建成后无偿移交政府相关接收主体,其产权归政府或政府相关部门所有;对教育专项规划中确定的公办幼儿园,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后明确其公办性质,按照《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一款中的代建方式进行建设和移交,产权归政府或政府相关部门所有。
西安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条例-
西安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条例正文:---------------------------------------------------------------------------------------------------------------------------------------------------- 西安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条例(1992年5月13日西安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1992年7月25日陕西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改善城市环境,方便群众生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城、郊区范围内从事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建设、使用和管理活动的,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市政工程设施包括:(一)城市道路:车行道、人行道、隔车带、路肩、广场、代征道路用地、退让道路用地及其附属设施;(二)城市桥涵:桥梁、立交桥、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涵洞、隧道及其附属设施;(三)城市排水设施: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明渠、暗渠、泵站、污水处理厂及其附属设施;(四)城市防洪设施:环城河、防洪渠、蓄洪池、堤坝,以及保护范围内的用地和附属设施;(五)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城市道路、广场、桥梁、隧道、地下通道等处的照明设施。
第四条市市政工程设施主管机关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市路灯管理处是市政工程设施的管理部门,分别负责城市市政工程设施的道路、桥涵、排水、防洪设施和道路照明设施的养护、维修、管理。
第五条市政工程设施应当统一规划,配套建设,集中管理,加强养护,实行有偿使用。
建设市政工程设施,必须保证质量,实行保修制度。
第六条市政工程设施的建设和养护资金由政府投资,也可以采取贷款、受益者出资及其他方式筹措。
以贷款修建的道路、桥梁、隧道及其他大型市政工程设施,可以收取费用。
居住区配套公建的投资建设、产权归属与管理
上述居 住 区配套 公建 问题 的存 在 , 不仅 影 响配 套 投 入 的积 极性 ,而 且给 日后 的管理 与 维修 造成 困难 。
配套 公建投 资 建设 、 权 归属 与管 理是 一个 相互 关联 产 的过程 。投 资 建设 、 权 归属与 管 理存在 着 内在 的逻 产
套 公 建 是 为哪 些 人服 务 的, 可 以使 用 , 不 可 以使 谁 谁 用, 都没 有一 个 明确 的界定 。
三、 理顺配套公建投资建设、 产权归属与管理 的 途径
按照 配套 公 建投 资建 设 、 产权 归属 与 管理 的 内在
关系 ,配 套公 建 应 当划 分 为三 个 相对 独立 的层 次 , 明 确 每个 层 次主 体 的权 利 与义 务 。 l 明确政 府在 居 住 区配套 公 建 中的作 用 以及政 、 府 投 资 的范 围 。政 府 的作用 主 要是 两个 方 面 , 理 与 管 保 障 。管理 就 是对 配套 公 建进行 规 划 、 确认 与宏 观管
2 健 全“ 乐 部 ” 品性 质 配 套 公 建 的投 资管 理 、 俱 产
认环 节也 只是检 查规 划执 行情 况 。
二、 配套公建投资建设 、 产权归属与管理 的逻辑
关系 分析
体制 。这类 配套 公建 不属 于政 府投 资范畴 , 府没 有 政 必 要通 过 减 让土 地 出让金 或 者 其 他 形 式变 相 承 担 投
维普资讯
口蔡庆兵 杨介榜 李祥J I l
居 区套 建投 建 住 配公的资 产 归 权 属
/
/
我国的居住区基于居住户数或人 口规模划分为组 团、 小区、 居住区; 配套公建 ( 也称公共 服务设施) 的项
中西部区域城市(成都、西安、重庆、武汉、贵阳、昆明、郑州)住宅底商及配套商业设计地方标准集锦
街区式商业商业退距标准建筑退距:《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4版中、商业服务设施建筑间距按照表3.1.5.1、表3.1.5.2、表3.1.5.3控制,第3.1.6条:建筑高度高于24米的单层公共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间距控制,按照非住宅高层建筑与相邻建筑间距规定执行。
建筑间距:后退用地红线,根据《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4版中,商业服务设施建筑间距按照表3.2.3控制;后退道路红线最小距离按照表3.2.6控制;后退规划绿地,广场不小于5米,建筑高度高于24米的单层公共建筑后退用地红线距离不得小于15.0米。
消防间距:防火间距需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第5.2.2条中表格以及相关说明、《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 55037-2022中3.3.1条相关要求。
建(构)筑物退让城市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高度 100 米以下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不少于《不同道路宽度两侧的建筑物退让距离》(附表6-1)的规定;(二)高度 100 米以上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需经城市设计论证,但最小不得少于《不同道路宽度两侧的建筑物退让距离》(附表6-1)中高度60~100米建筑物的后退距离;(三)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不少于25米,并应当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五)规划有特殊要求的,退让距离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相关规划要求。
新建建筑物退让高架桥和匝道结构外边缘的距离应在《不同道路宽度两侧的建筑物退让距离》规定的基础上加大5米退让。
除满足前款规定外,建筑物退让公共通道距离不少于2米。
无单独要求1、退距按现行《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
退用地界线详第十二条,退市政道路详第十三条、十六条,退河道详第十五条,退铁路详第十四条,退地铁等其他特殊情况详相关单位或部门规定。
2、与住宅间的建筑间距按《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表3-2执行;与公建的建筑间距按现行《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 55037-2022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相关规定执行。
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实施细则
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工作,保障公建配套设施科学合理配置,创造方便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称公建配套设施,是指为保障居住区城市功能和社会管理服务所建设的设施。
主要包括:教育、社区医疗卫生、社区文化体育、社区服务和行政管理等设施。
第三条成立市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委,负责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日常协调工作。
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是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
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国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工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管理和建成后移交的协调工作;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公建配套设施产权过户登记工作;发改部门负责政府投资公建配套设施的审批管理。
市本级管辖区范围内的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含保障性住房,以下同)中公建配套设施的建设按现有基建程序,由市规划、国土、发改、建设、房管等部门进行管理。
各区县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统筹辖区内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的规划、投资、建设、移交和后期运营等管理工作。
市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办公室负责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
公建配套设施建成后参照市本级规定移交相关接收主体使用管理。
市教育、民政、文化、卫生、体育等相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履行好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并指导区县和开发区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其后期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新建商品住房项目中含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等公建配套设施的,其设施由取得项目的开发建设单位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代为建设,建成后无偿移交政府相关接收主体,其产权归政府或政府相关部门所有。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1.07•【字号】市政办发[2011]6号•【施行日期】2011.0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市政办发〔2011〕6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14届13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一月七日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内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的建设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公建配套设施,是指为保障居住区城市功能和社会管理服务所建设的设施。
第四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本辖区内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
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国际港务区、沣渭新区、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区、大兴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受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本辖区内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
市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办公室负责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
国土资源、规划、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民政、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
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及市辖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西安市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
本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第三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分类(见《表1》)。
第四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可兼容性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依据《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见《表2》)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城市分区:西安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依据建设用地所处区位分为城市更新改造区、城市新区、新城及县城、乡镇四个层级控制。
(具体分区见附图1)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第六条建筑基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容积率,下同),应按照本章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人口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居住项目及用地规模1万平方米以上的非住宅建筑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参照本规定表3《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3》)及表4《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容积率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4》)的规定执行。
对于不适用本表约束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量在满足建筑后退距离、停车、绿地率、消防、日照、卫生视距、公共开放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容量、抗震、防灾、人流集散等规定的前提下,以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的指标为准。
表3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注:①住宅建筑类的密度特指住宅建筑净密度。
②居住区(3000人以上)综合建筑密度纯高层应控制在27%以内;多层应控制在32%以内;多高层结合的居住区建筑密度应控制在30%区位住宅建筑类办公建筑类商业建筑类教育科研建筑类工业建筑类多层中高层高层多层高层多层高层——城市更新改造区≤28% ≤25% ≤20% ≤50% ≤40% ≤60% ≤55%≥20%,≤45%≥30%,≤50%城市新区≤28% ≤25% ≤20% ≤40% ≤35% ≤50% ≤45% ≥20%,≤40%≥30%,≤50%新城及县城≤28% ≤25% ≤20% ≤40% ≤35% ≤50% ≤45% ≥20%,≤40%≥30%,≤50%乡镇≤28% ≤25% ≤20% ≤35% ≤30% ≤40% ≤30% ≥20%,≤35%≥30%,≤50%以内;表4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容积率控制指标表说明:①居住用地的人口规模分为三级,3000-10000人、10000-30000人、30000-50000人。
西安市商品住房项目配建租赁型保障房实施细则
西安市商品住房项目配建租赁型保障房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毕业生及引进人才的住房问题,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按照《关于进一步稳定住房市场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市政发〔2017〕51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我市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行政管理区域及高新区、经开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航天基地、国际港务区、航空基地等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规划区域范围内,商品住房项目配建租赁型保障房的建设管理。
第三条上述区域内新出让土地的商品住房项目(含土地用途变更为住宅的项目,不含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配套开发部分),按照不低于宗地住宅建筑面积5%的比例,实物配建租赁型保障房。
第四条开发区规划区域范围内的商品住房项目也可通过集中建设完成配建任务,集中配建项目的选址、规划等建设方案事先必须征得市房管、规划部门同意,并按照《西安市集中配建租赁型保障房项目规划选址及配套设施建设指引》执行。
第五条商品住房项目配建租赁型保障房建设用地实行出让供应,开发区集中配建项目建设用地也可实行划拨供应;国土部门应在不动产权证书中载明建设用地面积。
市国土部门对符合配建租赁型保障房的商品住房项目,应在土地出让公告中明确配建比例、配建面积等内容;对符合集中配建租赁型保障房的商品住房项目,应在土地出让公告中载明配建方式、配建比例、配建面积、配建资金标准等内容。
第六条配建租赁型保障房应坚持与商品住房项目建设同设计、同配套、同竣工、同交付的原则,具体按照《西安市配建租赁型保障房户型面积和户内装饰装修设计指引》执行。
第二章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第七条商品住房项目配建租赁型保障房工作流程及责任分工:(一)市规划部门将纳入配建租赁型保障房要求的宗地规划条件,发送市国土部门、抄送市房管部门。
(二)市国土部门依据宗地规划条件进行土地出让。
(三)发改部门受理项目备案信息。
西安供电局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规划设计实施细则-(弓秦锋修改版)
一、二级负荷所需容量根据开发建设单位提供的实际设备功率进行累计计算。
3.1.1快速计算住宅用电负荷、报批容量
4、建筑面积在300000㎡以上住宅区,应先做该项目电力规划设计,再行施工图设计。项目设计安装总容量≥30000kVA,采用110kV供电,由居住区开发建设单位结合城市规划提供110kV变电站的规划用地。
5、住宅区供配电方案的制定,应根据负荷性质和容量,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和便于管理的原则,以缩短低压供电半径,提高供电质量为目标,满足居民生活水平增长对用电的需求。
供电区域楼宇居民生活用电标准总负荷=∑(不同负荷标准户数×单位用电指标)
供电区域楼宇居民生活用电配置容量(KVA)=居民住宅标准总负荷(KW)×配置系数
技术常数=1/变压器经济负载率0.8/功率因数0.9=1.388
3.1.3快速估算报批总容量
估算项目总配置容量(kVA)=住宅用电配置容量+非住宅用电配置容量
3.2根据项目开发建设单位提供的用电需求(详细内容)进行设计,然后按照公变与专变设计总容量再审批电源:
3.2.1计算住宅用电负荷、配置容量
住宅小区内的公变变压器应按供电区域即供电楼宇总户数进行计算负荷、配置容量,配置系数其取值如表3。
9、
电能计量装置指包含各种类型计量表计(电能表),计量用电压、电流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电能计量柜(箱)等。
10、
电能表计量箱(以下简称“表箱”):能满足单(三)相电能表,开关和电气辅助元件分别装设在不同单元物理间隔的封闭箱体。
西安市建筑工程机动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
西安市建筑工程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第一章总则1.1 为加强我市建筑工程配建停车场的规划、建设,有效缓解我市的停车供需矛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西安市城乡规划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标准。
1.2 本市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建筑工程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的配建适用于本标准。
1.3 城市建筑工程停车位的配置,除应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强制性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2.1 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区、旅馆、饭店、商店、办公楼、体育场馆、影剧院、展览馆、医院、车站、集贸市场等建筑应按第三章表中规定的标准配建停车位。
2.2 建筑配建的停车设施应设置在其用地范围内,并与建筑主体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
2.3 建筑配建的停车设施可采用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库、地上停车楼等多种形式。
停车设施的布局,应满足建筑、消防、交通等相关专业的技术要求。
2.4商品房、限价商品房项目高层建筑应设置地下停车库,居住区内配建停车位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总停车数量的10%;经济适用房,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房,公共租赁房项目,配建停车位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总停车数量的30%。
2.5 廉租房项目,居住区内停车方式不作具体要求。
2.6 大型商业建筑配建停车位地面停车率不得低于总停车数量的30%。
2.7 体育馆及文化娱乐类建筑,由相关职能部门根据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确定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最终配建标准不得低于表中规定。
2.8 对外交通、仓储、物流、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城市公园、会展中心等项目的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根据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确定。
2.9 特殊功能建筑的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根据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确定。
第三章配建标准3.1 各类建筑工程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应不低于下第四章附则4.1 本标准中城市建筑工程指城市规划区内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住宅,以及工厂、仓库等。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7.09•【字号】市政办发[2014]35号•【施行日期】2014.08.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市政办发〔2014〕35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已经2014年6月16日市人民政府第8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7月9日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工作,保障公建配套设施科学合理配置,创造方便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称公建配套设施,是指为保障居住区城市功能和社会管理服务所建设的设施。
主要包括:教育、社区医疗卫生、社区文化体育、社区服务和行政管理等设施。
第三条成立市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委,负责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日常协调工作。
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是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
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国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工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管理和建成后移交的协调工作;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公建配套设施产权过户登记工作;发改部门负责政府投资公建配套设施的审批管理。
市本级管辖区范围内的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含保障性住房,以下同)中公建配套设施的建设按现有基建程序,由市规划、国土、发改、建设、房管等部门进行管理。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颁布单位】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文字号】市政办发〔2011〕6号•【颁布时间】2011-1-7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市政办发〔2011〕6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14届13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一月七日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内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的建设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公建配套设施,是指为保障居住区城市功能和社会管理服务所建设的设施。
第四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本辖区内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
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国际港务区、沣渭新区、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区、大兴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受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本辖区内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
市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办公室负责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
国土资源、规划、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民政、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
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及市辖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
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明确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移交接收工作程序的通知
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明确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移交接收工作程序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9.04•【字号】鄠政办发〔2018〕167号•【施行日期】2018.09.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建设正文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明确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移交接收工作程序的通知鄠政办发〔2018〕167号各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区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规范我区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移交接收管理工作,明确建设移交单位和接收管理单位的责任、权利及义务,确保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正常投入使用,依据《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结合全区实际,现将我区公建配套设施移交接收工作程序明确如下:一、移交接收管理总体原则(一)鄠邑区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是全区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工作目标、政策措施和重大事项的决策、协调。
(二)鄠邑区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具体负责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的日常工作。
(三)区发改、国土、教育、民政、卫计、文体广电、城市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的监督使用和管理工作。
(四)属于业主共有的配套设施,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变更使用功能。
二、移交接收管理的主体和程序(一)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内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公办幼儿园的接收主体为区教育局。
移交接收办理程序如下:1.开发建设单位按照《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合同》约定完成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后,应向区建设和住房保障局提交《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合同履行确认现场查验申请表》。
经区建设和住房保障局现场查验合格后,出具《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合同履行确认证明》。
2.开发建设单位在获得《鄠邑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合同履约确认证明》后,应在3个月内与区教育局完成项目移交手续,双方签署《公共配套设施移交协议》并报领导小组备案,区教育局应及时接收,并尽快投入使用。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西安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减免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拟定的《西安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减免实施细则》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六年六月二十日西安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减免实施细则(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以下简称城市配套费)征收工作,规范减免城市配套费行为,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办事原则,确保应收尽收,依据《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西安市物价局西安市财政局关于收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有关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市政办发〔2005〕159号),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减免城市配套费的建设项目,是指新城区、莲湖区、碑林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范围内的,符合市政办发〔2005〕159号文中《西安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实施细则》第八、第九、第十条规定的建设项目,以及为维护社会治安、公益救助新增设的建设项目。
第三条符合市政办发〔2005〕159号文中《西安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实施细则》第八、九条规定减免城市配套费的建设项目,按以下程序办理:1.由项目建设单位向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提出书面申请,说明要求减免城市配套费的详细理由,并附上表明该建设项目投资规模、投资来源等重要指标的立项计划和表明该建设项目功能、用途、结构、层数、建筑面积等内容的规划总平面图及相关资料。
建设单位必须对其提交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市建委对建设单位报送的资料进行认真核实,对符合减免规定的,形成书面《请示》,报请市政府审定。
第四条符合市政办发〔2005〕159号文中《西安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实施细则》第十条的建设项目,市建委除依照本实施细则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办理外,还应将建设项目减免城市配套费的核实情况,报市减免城市配套费预备会(以下简称预备会)进行初审,形成减免初审意见后,市建委依据初审意见,形成书面《请示》,报请市政府审定。
西安市建筑工程机动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
西安市建筑工程机动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前言为了规范西安市建筑工程机动车位的配建,提高城市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和依据明确制定本实施细则的目的,以及所依据的法律法规。
1.2 适用范围规定本细则适用的建筑工程类型和范围。
1.3 基本原则阐述车位配建的基本原则,如合理性、前瞻性、协调性等。
第二章:车位配建标准2.1 住宅建筑详细规定住宅建筑的车位配建标准,包括不同类型住宅的车位配比。
2.2 公共建筑针对商场、办公楼、医院等公共建筑,制定相应的车位配建标准。
2.3 商业建筑针对商业综合体、酒店等商业建筑,明确车位配建的具体要求。
2.4 工业建筑对工业厂房、仓库等工业建筑的车位配建标准进行规定。
第三章:车位配建要求3.1 车位规模根据建筑规模和性质,确定车位的最小配建规模。
3.2 车位类型区分小型车位、大型车位、残疾人车位等,并规定各类车位的比例。
3.3 设施配套要求车位配建必须满足照明、通风、消防等配套设施标准。
3.4 智能化管理鼓励采用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提高车位使用效率。
第四章:规划与设计4.1 规划布局车位规划应与城市交通规划相协调,合理布局。
4.2 设计规范车位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设计规范要求。
4.3 绿化结合鼓励车位与绿化相结合,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第五章:建设与验收5.1 建设标准车位建设应达到国家和地方的建设标准。
5.2 施工监管车位施工过程中的监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5.3 验收程序车位完工后的验收程序和标准。
第六章:运营管理6.1 管理责任明确车位运营管理的责任主体。
6.2 收费标准车位使用收费的标准和管理办法。
6.3 维护保养车位的日常维护保养要求。
第七章:监督检查7.1 监管机构明确负责车位配建监督检查的机构。
7.2 检查内容车位配建过程中需要监督检查的内容。
7.3 违规处理对违反车位配建标准的行为进行处罚的规定。
西安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实施细则
西安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实施细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以下简称城市配套费)的征收和管理工作,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根据陕西省物价局、陕西省财政厅陕价行发〔2005〕90号《关于西安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称的城市配套费是指政府为建设和维护管理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向建设单位或个人征收的城市建设费用。
第三条凡本市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本实施细则缴纳城市配套费。
第四条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是本市城市配套费征收管理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
其下属的西安市城建费用征收管理处(以下简称收费处)具体负责城郊6区城市配套费的征收管理工作。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其辖区内的城市配套费的征收管理工作。
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及西安浐灞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接受市建委委托负责其辖区内的城市配套费的征收管理工作。
规划、财政、物价、国土、房屋、市政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城市配套费的征收管理工作。
第五条城市配套费专项用于城市道路、桥涵、供水、排水(排污、排洪)、公共交通、道路照明、环卫绿化、垃圾处理、消防设施及天然气、集中供热等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第六条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在领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前缴纳城市配套费。
缴纳城市配套费时应提交具有核准职权的部门核准的建审平面图、建筑面积、投资概算等相关资料,并对其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收费处应当认真核验缴费人提交的材料,按照规定的程序、标准和时限要求办理相关征收事项。
第七条城市配套费按建设项目的建筑面积或工程概算计征。
具体征收标准如下:(一)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区范围内(东到洪庆、西到纪阳、南至长安滈河,北至渭河)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按每平方米150元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工作,保障公建配套设施科学合理配置,创造方便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称公建配套设施,是指为保障居住区城市功能和社会管理服务所建设的设施。
主要包括:教育、社区医疗卫生、社区文化体育、社区服务和行政管理等设施。
第三条成立市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委,负责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日常协调工作。
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是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
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国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工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管理和建成后移交的协调工作;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公建配套设施产权过户登记工作;发改部门负责政府投资公建配套设施的审批管理。
市本级管辖区范围内的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含保障性住房,以下同)中公建配套设施的建设按现有基建程序,由市规划、国土、发改、建设、房管等部门进行管理。
各区县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统筹辖区内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的规划、投资、建设、移交和后期运营等管理工作。
市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办公室负责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
公建配套设施建成后参照市本级规定移交相关接收主体使用管理。
市教育、民政、文化、卫生、体育等相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履行好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并指导区县和开发区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其后期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新建商品住房项目中含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等公建配套设施的,其设施由取得项目的开发建设单位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代为建设,建成后无偿移交政府相关接收主体,其产权归政府或政府相关部门所有。
第五条新建商品住房项目中含有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明确其公办性质,建设用地实行划拨方式供应,其设施由取得项目的开发建设单位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代为建设,建成后无偿移交政府相关接收主体,其产权归政府或政府相关部门所有;对教育专项规划中确定的公办幼儿园,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后明确其公办性质,按照《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一款中的代建方式进行建设和移交,产权归政府或政府相关部门所有。
对于民办教育设施,其用地以有偿使用方式出让,引进社会资金进行建设,实行谁投资建设、谁经营管理,产权归投资人所有。
对于由政府投资的单独规划建设的公办教育设施,由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统筹安排、负责建设,其建设用地实行划拨方式供应,一般不在商品住房项目内配建。
第六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时,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国家有关技术规范与规定,并征求市级公建配套设施相关行业管理部门意见,统筹平衡、科学合理配置和建设公建配套设施。
第七条市教育、民政、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建配套设施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应依据部门职责组织编制公建配套设施专项规划,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市政府审批。
市教育行政部门在编制教育专项规划时应明确公办义务阶段学校和公办幼儿园的总量及分布区域控制。
第八条各开发区应严格按照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公建配套设施规划许可,并实施管理。
如涉及调整、变更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建配套设施的,应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市政府审批。
第九条公建配套设施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应将涉及本部门的有关公建配套设施标准及要求提交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相关规范、规定等制定西安市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并报市政府批准执行。
因国家规范标准调整或省以上行业管理部门决定致使公建配套设施标准发生变化的,相关市级行业管理部门应及时告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调整相关设施标准。
公建配套设施设置标准应向社会公布。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规范公建配套设施的命名,在办理规划条件书和规划审批时使用统一名称。
第十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核提规划条件书时,除明确公建配套设施的种类、规模、设施要求等事项外,根据公建配套设施功能征求相关职能部门关于经营性质及产权归属意见。
相关职能部门应将意见函告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并作为规划条件书的附件。
在建设项目规划许可时,明确公建配套设施的具体位置。
第十一条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用地招标、拍卖、挂牌时,将该宗地配建的公建配套设施规划设计条件、产权归属等内容,作为土地使用条件,在发布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者划拨公告时予以公布。
开发建设单位在参与土地竞拍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公建配套设施建设成本,自主报价。
规划条件书是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必备文件和依据,应予以公示,并作为土地出让合同的附件。
第十二条发改部门在项目备案时,根据土地出让合同,明确公建配套设施的经营性质、投资主体和产权归属。
第十三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审批施工许可证前,依据规划审批内容及土地出让合同约定,与开发建设单位签订《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合同》。
合同中明确公建配套设施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位置、开工及竣工期限、移交主体、移交期限、违约责任等内容。
开发建设单位应依据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约定的非经营性公建配套设施建设义务,及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总平面设计方案,编制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方案,并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当开发建设规模较大需分期建设时,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公建配套设施可以分期建设,并在《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
分期建设的配套设施规模应当满足居民基本需要。
项目建设总量完成前,必须同步建设完成合同确定的所有公建配套设施。
第十五条《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合同》应对公建配套设施建设标准进行约定。
须移交的公建配套设施在交付时应达到以下基本使用条件:(一)水泥砂浆压光楼地面,墙面屋顶涂刷内墙涂料;(二)给排水、供电、供暖等设施具备正常使用功能并独立计量;(三)通讯、有线电视、宽带等设施应预留端口;(四)照明灯具、门窗安装到位,卫生间安装卫生洁具;(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有关事项。
第十六条开发建设单位按照《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合同》约定完成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后,应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其履约情况进行核查。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已经履行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合同义务的,出具《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合同履行确认证明》;对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合同义务的开发建设单位,发出整改通知书,责令进行整改。
对未取得《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合同履行确认证明》的项目,不予以办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第十七条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商品房预售时,对需移交的公建配套设施不予纳入预售范围。
要求开发建设单位在销售现场将公建配套设施的土地出让条件予以公示,并作为预(销)售合同附件内容向买受人予以明示。
在开发建设单位取得《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合同履行确认证明》后,按相关规定办理公建配套设施的产权登记,并注明用途。
新建商品住房项目中公建配套设施不得擅自改变规划使用性质。
应当移交给相关部门的公建配套设施不得出租、出售或抵押。
第十八条开发建设单位在取得《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合同履行确认证明》后,应在三个月内完成相关移交手续,接收主体应及时接收公建配套设施。
开发建设单位依法承担公建配套设施在保修期内的保修责任,并负责给接收单位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第十九条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内需移交的公建配套设施建成后,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向公建配套设施所在地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进行联合移交。
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对接收的公建配套设施根据使用性质安排使用管理单位,市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备案登记。
质保期过后的房屋修缮维护由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
开发区对本辖区内的公建配套设施应承担移交接收工作。
第二十条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内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公办幼儿园的接收主体为区县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开发区管委会。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接收主体为区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开发区管委会。
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的接收主体为区县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开发区管委会。
土地出让或划拨时约定无偿移交的其他公建配套设施,按照约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移交。
第二十一条公建配套设施移交后,开发建设单位和接收单位应持公建配套设施项目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明、建设工程符合规划的证明、房屋竣工的证明、移交协议等资料,到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相关房屋产权登记手续。
第二十二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开发建设单位擅自缩减公建配套设施项目及规模、擅自改变设置位置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管,并依法处理。
第二十三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公建配套设施的建设过程和移交进行监督。
开发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移交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处理,其不良经营行为记入企业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
(一)未签订《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合同》擅自开工的;(二)未按合同约定完成配套设施建设的;(三)未取得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合同履行证明,擅自交付使用当期房屋的;(四)将应当移交给相关接收单位的配套设施出租、出售的。
第二十四条对未按进度完成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商品房开发项目,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停止开发企业网签销售。
第二十五条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每年底会同规划、国土、发改、房管及教育、民政、文化、卫生、体育等相关公建配套行业管理部门对全市新建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移交等进行专项检查,并形成检查报告报市政府。
公建配套设施专项检查结果纳入相关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综合得分。
第二十六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重点加强对区县、开发区公建配套设施规划的检查与指导。
每年组织各区县、开发区对辖区内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审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形成报告上报市政府。
第二十七条依据《西安市城乡规划条例》第七章法律责任第65条,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有关部门或者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在审批和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把关、履行职责,对在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机关依据职权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擅自修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的公建配套设施规划条件的;(二)对不符合公建配套设施规划设计条件的,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三)在审查公建配套设施工程施工图时,不依据经审定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总平面图进行审查的;(四)对因公建配套设施原因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及未按照相关要求核发施工许可证的;(五)对因公建配套设施原因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合格证的建设项目予以竣工验收备案的;(六)对因公建配套设施原因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合格证的相关内容核发房屋所有权证书或者换发土地使用权证书的;(七)对擅自改变公建配套设施使用性质的申请人核发有关许可或者营业执照的;(八)因违反公建配套设施规划管理规定,接到规划管理部门的协助通知后,未停止对在建违法建设的水、电、气等销售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