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堂的六维度三境界
关于新教育理想课堂六纬度的实践和思考
关于新教育理想课堂六纬度的实践和思考发布时间:2021-12-21T03:20:42.029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8期作者:史经国[导读] 理想课堂是新教育十大行动中极为重要的一项行动,本文从理想课堂的六个纬度,结合在“学讲方式”实践中贯彻新教育理念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史经国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鹿楼镇韩阳小学 221600内容提要:理想课堂是新教育十大行动中极为重要的一项行动,本文从理想课堂的六个纬度,结合在“学讲方式”实践中贯彻新教育理念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关键词:理想课堂六维度实践与思考近年来,中国教育改革风起云涌、百花齐放、百舸争流。
朱永新老师倡导推进的新教育实验无疑是一道最为亮丽耀眼的独特风景。
对我启发最深的是朱永新老师提倡的新教育十大行动之一的构筑理想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更是师生实现自身发展、丰盈生命体验的关键载体。
新教育提出要让学校、师生在有限的课堂中,实现教育的无限,提倡的理想课堂六纬度,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当追求的美好目标,现结合自己近几年实施“学讲方式”的教育教学实际,就理想课堂六维度谈一谈自己初步的探索、思考与体会。
一、参与度新教育对课堂学生参与度的要求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自始至终地参与课堂学习,而且是有效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近年来,我在全面贯彻执行徐州市教育局提倡的“学讲方式”课堂教学改革中,十分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师生互动。
我采用趣味引入、启发式、讨论交流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但在“有效参与”这一维度上关注还不够,我只是关注了参与的广泛性。
例如,我在上课时大多关注成绩较好或成绩较差的学生,而对成绩居中的学生则注意不多,这是我学习新教育,在实现课堂教学有效参与这一维度上必须予以改进的问题,尤其在新教育提出的“学生发言与活动时间不少于1/2”这一刚性指标的执行上,更应坚决做到。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理想课堂应该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要让学生走出教室仍然面对问号,怀抱新奇。
好的课堂就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获得幸福。
理想课堂的高效应该建筑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上,应该建筑在科学的课堂结构上,应该建筑在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上,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教师主体的素质高低。
一定要认识到课堂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增进能力,同时也是情感、精神发生和孕育的过程,学习着知识也就是学习着人生,创造着知识也就是创造着自己。
新教育实验构筑理想课堂项目研究认为,课堂可以从教学活动基本框架的落实、知识理解抵达的深度、主客体之间及主体间的对话质量这三个层次来考察其成败;这三个层次上的优化,可以谓之。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作为教师,一个问题将伴随着我们整个的职业生涯,而往往是直到我们离开讲台退休时,仍然没能获得一个明确的答复。
这个问题就是: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有时候,课堂上学生喜悦的眼神,课后同事的赞誉把我们推到人生的极乐时刻,让我们获得一种罕有的成就感;但更多时候,我们却深陷于机械、枯燥、刻板以及自我怀疑之中,觉得世界上再没有比教学最难琢磨、最难把握的事情了,我们就像是古老的巫师,有时在课堂上似乎是为了吸引听众而在乞灵于神秘之物。
课堂教学的技艺究竟是否存在,如何获得?如果说它是一项技术,为何在师范院校及培训机构,却没有传授这项技术的课程?如果说它是一门艺术,为何更多的时候,旨在促进生命成长的课堂上,却显得比任何其它人类活动都要更加死气沉沉?也是为了解决同样的难题,这几十年来中国绝大多数学校的教研活动基本上聚焦于“听课”这种教师课堂行为观察及改进的教研方式上。
占据这种教研活动中的课堂话语,它同时也是教育杂志、面向一线教师的各种培训及会议、校际及学区的教研活动上最为流行的课堂话语。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3篇)
2024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学习心得:《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作者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总结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应该具备的三个境界。
阅读这本书对于我个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有着极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以下是我对于这本书的学习心得的详细叙述。
第一重境界: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书中提到,理想的课堂首先要能够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而这个改变需要从教师的角度开始,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兴趣点,并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在我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更注重和学生的互动交流,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我采取了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或者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我的学生们对学习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喜欢思考和探索,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二重境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除了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理想的课堂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以及学习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作者提到,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
我会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学会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他们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取得好成绩,还能够面对各种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迎接未来的挑战。
第三重境界:实现个性化教育理想的课堂还应该能够实现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兴趣、能力和需求,理想的教师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差异化教学,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帮助他们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构建课堂教学评价的六个维度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并且为教师提供了有价值的反馈。
有关课堂教学评价的六个维度可以帮助教师确定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一个维度是学习成果。
教师应该评估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多少知识,以及他们能否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这可以通过测验、作业、论文或其他形式的评估来完成。
第二个维度是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评估学生是否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以及是否有助于他们在课堂上保持专注。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问题提出和回应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兴趣。
第三个维度是学习技能。
教师应该评估学生是否具备必要的学习技能,比如阅读理解、笔记记录、团队合作、批判性思维等。
这些技能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的基础。
第四个维度是课堂氛围。
教师应该评估课堂氛围是否良好,能否促进学生的学习。
这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互动情况、教室布置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等来评估。
第五个维度是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评估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这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情况、课堂氛围和学习成果来评估。
最后一个维度是学生反馈。
教师应该评估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看法,包括他们认为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有待改进。
学生反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调查或与学生的一对一讨论等方式得到。
总的来说,这六个维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在评估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的学生需求。
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与“三重境界”(徐金国)
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与“三重境界”(徐金国)理想的课堂一直是我们的追求。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呢?这又是一个一直困扰着我们的问题。
最近,读朱永新教授的《中国新教育》(卷八),朱老师从一位全国“十佳师德标兵”的课堂满意度竟然不到50%的残酷现实,引发了自身对理想课堂的追问与探索。
由此,朱老师提出了他关于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与“三重境界”的思考。
现简述如下: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一是课堂的参与度。
理想的课堂应该努力追求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深度参与。
学生参与度越高,参与得越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越高。
二是课堂的亲和度。
“情不通则理不得”。
理想的课堂一定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着愉快的情感沟通和智慧的思想交流的课堂。
三是课堂的自由度。
理想的课堂一定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
但遗憾的是现实中,我们太多的课堂犹如战场,强调的课堂纪律严明,要求学生正襟危坐,要求学生不得交头接耳、不得随便讲话。
这样的课堂少了学习的轻松,少了合作的欢声笑语,少了对话交流的诙谐幽默。
四是理想课堂的整合度。
理想的课堂切忌做过度的繁琐的分析,把原本完整的一个整体肢解得鸡零狗碎。
相反,理想的课堂更强调教师对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
五是理想课堂的练习度。
理想的课堂不在于它的有条不紊,稳步推进;不在于它的流畅顺达,水到渠成。
而在于它是否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地去练习、去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多重活动中学习,在多元互动中学习。
六是理想课堂的延展度。
理想的课堂一定能够在内容整合的基础上不断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延展,从课堂不断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足够的空间。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构建有效教学的课堂框架(模式)。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和构建一种理想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此来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从赫尔巴特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四段教学法,到杜威的“五步设计”教学法,再到我们经常提及的洋思、杜郎口等等诸多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精选16篇)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精选16篇)一、理想课堂中的“六维度”:(1)参与度:全程、全员有效参与;(2)亲和度:师生间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3)自由度:学生有展示自我才能的空间;(4)结构度:整体把握知识结构体系;(5)练习度:有效的知识巩固与技能训练;(6)延展度: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
二、教师业务学习笔记(精选16篇)同样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值得我们深思。
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业务学习笔记(精选16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1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潜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就应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
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我们明白,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
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我们不能因为自我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
新《标准》)针对学生不一样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一样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
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
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要求到达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
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资料。
对于优等生我们能够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能够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二、师生主角的分配要科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如何打造“理想课堂”
如何打造“理想课堂”摘要:新教育明确提出了理想课堂的六个纬度和三重境界。
打造理想课堂,上“好”一节课,成为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广大教师在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同时,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有些教师在打造理想课堂的过程中,盲目地追求热点,花样翻新了,却有哗众取宠之嫌。
关键词:六个维度三重境界理想课堂一节好课2002年,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明确提出理想课堂的六个纬度,简称“六度”:整合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延展度、练习度。
2008年,新教育提炼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的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打造理想课堂,上“好”一节课,成为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广大教师在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同时,是否想过:我这样教,遵循了学生的发展规律吗?符合“六个纬度”“三重境界”的要求吗?有效吗?学生的素养能提升吗?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有些教师在打造理想课堂的过程中,盲目地追求热点,花样翻新了,却有哗众取宠之嫌。
不管课堂教学如何改革,形式如何创新,它的核心永远是“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要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承担着“引导人”“塑造人”和“提升人”的责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同时一节“好”课,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过程,具有一定的生成性。
一节“好”课需要课前的充分预设,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的平等对话,学生的“同他者分享”。
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打造理想课堂,上“好”一堂课。
一、充分的预设说到预设我们就不能不提备课。
备课是个古老而又常说常新的话题,它占据着教师很大一部分精力。
曾经北京昌平区城关小学女校长(柏继明)给教师减负:拒绝形式主义,不计考勤,不用备教案……她说话的视频一经转出,受到疯狂的传播!不用备课,让多少教师艳羡!但请大家注意重点:拒绝形式主义!拒绝形式主义,不代表就不要备课!何况一个不备课的教师,站在讲台上,指点江山,需要何等深厚的底蕴啊!时代是进步的,学生是鲜活的,它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不断生成新的问题,新的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评价的六个维度
课堂教学评价的六个维度课堂教学评价的六个全新维度:1.课堂的目标精准度2.知识建构度3.思维深广度4.生活链接度5.对话参与度6.目标达成度是开展一、课堂目标精准度评价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和学情是课堂教学目标评价参考的三个指标。
在处理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时,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符合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应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将课程的总目标与具体的课堂目标融为一体,使课程总目标贯穿和体现于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中。
纵向来讲,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高屋建瓴,站在学科的整个学习阶段,前后连贯地确立课堂教学目标;横向来讲,要结合所选教材内容和特点,做好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融合。
同时要考察课堂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学情,这是目标精准度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的确立就要着眼于学生,立足于学生。
符合学情就是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等。
二、课堂知识建构度评价知识建构是建构主义的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理念。
评价的参考指标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看学生学习的新旧知识是否做到了有效衔接,学习内容是否有层次性和顺序性;二是看学生能否基于某一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甚至对相关的现象作出推论和预测。
当然这对总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老师来讲,是个很大的挑战,如果教师自身知识建构水平不高,就无法提高学生的知识建构度。
只有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提升自身知识的体系建构水平,才能适应未来教学的需要。
三、课堂思维深广度评价课堂深广度评价主要是通过两个指标的考察来实现的。
一是考察学生的课堂语言,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考察学生语言是考察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是考察学生课堂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发散状态,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2];还可以搭建探究平台,让学生思维处于聚合状态,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阅读笔记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阅读笔记我们在教学前,应该设法做到:一、课前明确清晰的目标,及课后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哪怕掌握的部分知识是感受性质的,教师的心中也要能够获得清晰的描述;二、依据掌握的其他信息,制定出课堂要教学策略,尽可能在课堂上及课下进行检测,用检测出的结果来检测我们的目标、策略是否合理及有效;三、形成一种反思习惯,要持续追问,为什么我的估算正确率如此之低?哪些方法能够得到更有效的课堂反馈?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藏戏》,本课的教学目标:1.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2.感受藏戏所折射出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所蕴涵的艺术魅力;3.体会有详有略的写法。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借助课本上标注的拼音或工具书读准字音,边读边圈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课前搜集的资料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然后,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的?学生圈画出关键词和关键句,根据关键词和关键句,紧扣主要段落的内容,进行概括;接着,朗读品味,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藏戏的形成;读中悟写,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聚焦有详有略的写法;作业,搜集更多与戏曲有关的图文资料。
在反思时,首先看是否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再看学生的难点有没有突破,是否针对难点搭建合理的支架。
通过检测,学生的学习目标基本达成,但在说明详略的好处时,学生仍有疑惑,如果能播放一些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效果会好很多。
课后反思,也是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实反思更好的是直接在上面用红笔做批注,对解读目标预习板块及清单任何一处成败做批注。
课后反思,既可以由教者做出,也可以有参与本单元的其他老师及观摩者做出。
无论哪一种课后反思,是为了让教师的目光更敏锐,更能够发现问题,提高效率,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希波克拉底。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书记录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书记录最近读完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了解了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到底是什么。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是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有效教学框架组成:1.教材及教材解读(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2.确定教学目标。
3.有明确方向的预习。
4.严谨的教学板块(左手栏)。
5.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右手栏)。
6.教学反思。
上面六部分中1、2、4,其重点在于教材和教师,主要是“教什么”(1、2)和“怎么教”(4)这两大问题。
3、5,是对学生独立学习的关注,预习是确保学生拥有真正的独立学习机会,有方向的预习是朝向高处的。
右手栏的设置,是提醒教师在课堂上要清楚每个环节中每个学生应该如何做,只有这样,才是进入了真正的学习状态,而不只是旁观者。
新教育三类教学目标可以表述为:A类:基础性目标,有为核心目标搭梯的知识,有必须解决的障碍性知识。
B类:教学核心目标,即课堂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单元所规定的知识与我能。
为解决某类问题而开发的方法,与知识一样,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
C类:附属性目标及延伸性目标。
一般而言,思想情感价值观多属于此类目标。
预习不一定是课前预习,事实上,它应该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可以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预习是学生唯一的独立学习的机会,学生最终的学习能力,体现在预习的水平上。
所以,预习作业要全面地针对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为教学做一些基础准备。
教学板块应该清晰地写出教学组织的策略及过程。
在每一板块及核心部分的不同小板块叙述后,注上本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个体学习清单要以一个学生的角度来描述他的课堂学习行为,如听老师讲,进行小组交流,齐读课文,参与讨论,思考某问题。
但不能将要达成的目标及内在的感受放在这里,因为这些并非直接的学习行为。
例如:课后反思也是新教育有限教学框架的组成部分之一。
教育新理念:理想课堂三境界
教育新理念:理想课堂三境界课堂之于教师,犹如田野之于农人、舞台之于演员,但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如何上好一堂课?这成为不少教师心头挥之不去的疑问。
一堂理想的课堂三重境界,能一解教师心头之惑。
理想课堂三境界即:一是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二是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三是人即是课,课即是人。
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
理想课堂三重境界理想课堂第一重境界为: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成为新教育人进行课堂框架研究的起点,也这正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希望寻找到的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模式。
事实上,自古至今,形形色色的课堂模式层出不穷,但缺乏一个公认的课堂结构,一个可以有针对性地描述课堂、反思课堂、讨论课堂的结构。
正是因为这一公共课堂话语的缺失,在课堂评议时,参与者往往自说自话,用不同的词典解释同一堂课,最终无法通过有效的对话,达成共识。
理想课堂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这里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可以朗读出来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
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
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理想课堂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理想课堂不会停留于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维度,而要展开三重对话:人与知识(世界、文本)的对话、人与他者(教师、学生、其他读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反思性的)。
1.品味课堂是教师教学生命力所在课堂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交流互动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教学观念、行为艺术、教学艺术、教学情感等都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趣、思维状态、学习效果等都在课堂中展示。
因此,研究课堂、聚焦课堂、品味课堂是教师教学的生命力所在。
2.课堂教学,学校要建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机制是管理的保障。
要真正实现有效管理、有效教学、学校持续发展,没有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机制是难以实现的,即使有也不会持久性的。
理想课堂的六个度
是参 与度——学 生主 动积
极参与 。 二 是亲 和度——师生 平 等合
作交流 。 三 是 自由 度 — — 课 堂 宽 松 和
准 ,了解教 学资源 预设 的 目的和
功 能 ,同 时 也 要 结 合 自己 的经
验 、认 识 以 及 具 体 的 教 学 情 境 对
性 高了 ,兴 趣浓 了 ,思维也 就活 跃 ;还 可 以在 教 学 中操作 实 践 ,
学资 源的整合 ,实际 上是通 过对 教学 资源的 正确 解读 ,理解课 程
意 义 的 过 程 。在 这 一 过 程 中 ,教
( 作 者单位 :甘 肃省 通 渭县 文 庙街
J 、 学)
让 学 生充 分使 用 学具 ,在 拼 拼 、
折折 、剪剪 、画画 、量量 的操作
学 生在新 旧知识 的联 系点上 下功 夫 ,克 服 学 生 对 新 课 “ 望 而 生
畏 ”的心理 ,引导学 生运用 有关 旧知 去 进 行 新 知 的探 求 ,这 样 的 教 学 情 境 能 让 学 生 尝 到 自己 “ 摘 苹 果 ” 的 甜 头 ,学 生 学 习 的 积 极
的见地 的 自由的场所 。理想课 堂
愉快 的情 感沟通 与智 慧交流 。课 堂 上 可 能 是 愉 悦 、欢 乐 和合 作 的 ,也可 能是 紧张 、沉 默和不 快 的。 “ 情 不 通则 理 不得 ” ,良好
资源 进行 取舍 和 调整 。 “ 对话” 是 师生 、课 程资源 三者之 间的相
互对话 。
谐 自然 。 四是整 合度——知识 方 法能
中获取 知识 ,这种 情 境 的创设 , 能极 大 调 动学 生学 习的 主动性 ;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3篇)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在我读完《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之后,我不禁感叹于书中的智慧和深度。
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理想课堂的构建和三重境界的重要性,让我深受启发。
首先,书中明确指出,理想课堂不仅仅是一堂优质教育课,更是一种育人的方式。
这让我重新认识到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地方,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在我的理解中,理想的课堂是一个充满着尊重、关爱和创新的地方。
学生在这里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同时也会得到老师的关心和鼓励。
书中提到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也是引人思考的。
第一重境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境界。
这意味着老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努力,相互促进,互相学习。
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而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重境界是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境界。
这意味着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善于发掘问题,分析问题,并能独立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也应该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最后一重境界是发散思维与创造思维的境界。
这意味着学生应该具有发散思维的能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善于提出创新的观点和方法。
同时,学生也应该具有创造思维的能力,能够创造出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读完书后,我深感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不足。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但是在实践中,我常常感觉力有不逮。
通过阅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我在理念和方法上都得到了新的启发。
首先,在课堂设计上,我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过去,我通常是站在讲台上进行直接讲解,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但是通过阅读本书,我认识到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应该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因此,我开始设计一些富有互动性和探究性的课堂活动,比如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解决、案例讨论等。
“六维度”课堂,走向深度学习
在“双减”政策和新课标背景下,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梅溪小学基于“深度学习”,着眼处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积极开展“情境·问题·探究·评价”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力求从新的视角重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设计。
“情境·问题·探究·评价”小学课堂教学实践的意义,一是“双减”政策引领教学改革必须走向深化。
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与学”关系,促进课堂教学走向深化。
二是“现实课堂”呼唤学习方式必须走向优化。
重塑“教与学”的关系,建构真实的教学场景,优化学习方式、学习结果反馈,通过生长性的学习过程,建构学生对世界的整体认知。
三是“深度学习”是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培育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情境·问题·探究·评价”的课堂教学新样态,从关注“教”转变为关注“学”,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差异合作探究,实现学生对学习的专注、知识的建构和迁移运用,是核心素养培育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我们通过“六维度”的“情境·问题·探究·评价”课堂,建构有意义的知识,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培养高阶思维,发展核心素养。
维度一:树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动力。
树立明确的学习“六维度”课堂,走向深度学习杨秋林 |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梅溪小学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目标清晰且可达成,保证学习进度正常推进。
维度二: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内驱力。
学习情境是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重现,或学生面对未来世界的预设。
教学中要基于生活和学生实际,通过创设具体、形象、易感知和可探究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积极思维、学习内驱力,使学生思维深度参与课堂学习,在解决学习情境系列问题中,感受学习的价值,学会知识迁移运用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维度三:以问题链为引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让深度理解真发生。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书笔记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书笔记
理想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向往的。
何谓三重境界呢?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本书的作者是干国祥,他是一位极有功力的教育理论研究专家和践行者,他在教育改革、新教育课程设置、课堂建设以及课堂教学方面有杰出的贡献。
他对于教育的思考和见解既高扬着理想主义,又扎根于教学实践接地气,本书以扎实的教育理论为根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养料,以大量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为土壤,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是实现“有效教学框架”规定的教学内容,即通过“有效教学框架”表格,将课堂教学过程细化成若干步骤,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师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二是据此内容发觉知识的内在魅力,让学生获得求知的快乐。
三是实现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干老师证实了一个真理:课堂对于教师来说,就如同田野之于农人,车间之于工匠,舞台之于演员,同样重要。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作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疑问:理想的课堂什么样?怎样的课堂才有效?学生懵懵懂懂,启而不发怎么办?新教育实验发起人干国祥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解教师心头之惑。
一、理想课堂三重境界究竟为哪三重?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
这可以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干老师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是“问题——知识——真理”,紧张的脑力劳动,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
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它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诗”,即从存在意义的角度来理解课堂,要求课堂。
这和目前很多有识的教育专家、学者呼吁的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实施生命化教育应该是相通的。
二.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从课程整体出发来确定,有效教学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材及教材解读(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确定教学目标、有明确方向的预习、严谨的教学板块、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教学反思。
明确合理教学的三类目标: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整理及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明确,不含糊。
有效教学的三类目标不同于新课程理论的三维目标,而是将三维目标整合于具体的操作程序上。
A类目标指的是基础性、阶梯性目标。
是为核心目标搭梯的知识,有必须解决的障碍性知识。
比如,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认读生字,读通课堂、标自然段序号等,就属于此类目标。
B类目标指的是教学核心目标,即课堂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本单元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
狠心目标要求在课堂上用大部分时间进行教学,不用大量时间教学的一律不得列为核心目标。
C类目标是指副属性目标及延伸性目标,思想情感价值观多属于此类目标,扩展阅读也属于此类目标。
2不从零开始的课堂教学:定向预习,是新课程有效教学中的一个特色。
预习,曾经是一项很常态的教学策略。
新教育说预习是一特色,其实是指的“预习定向”。
每一次新课学习之前,都针对学习内容,提出具体的可操作和检测的学生自由学习内容。
浅谈理想课堂的四大境界
浅谈理想课堂的四大境界引言理想课堂一直都是教师和学生所追求的目标,它代表着高水平课堂的标志。
然而,理想课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地演变和更新。
许多学者和教育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理想课堂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实现理想课堂的四大境界。
境界一:内容的选择理想课堂首先要注重内容的选择。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结构完整、联系紧密、符合学生思维规律的有价值的知识。
同时,还应该开展科技创新等研究,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的引导性和创造性。
境界二:教学与学习的互动理想课堂也要实现教学与学习的互动。
不仅仅是教师单向传递知识,而是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起到的是引导和激发的作用。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多元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境界三:评价方式的打破常规理想课堂还需要突破传统评价方式的束缚。
传统评价方法主要是基于课堂测试和作业考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学生的发展,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因此,理想课堂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报告、小组讨论、综合实践等,让学生在互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境界四: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理想课堂的实现,还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要变身为学生们的引路人,帮助他们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学习到的东西。
而学生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课堂,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完善个人的学习方向和技能。
总结理想课堂是一种优质教育的提现,是助力学生成长的有力支撑。
本文通过展开四个方面的探讨,显现了实现理想教育的关键所在。
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实现教学质量和学生个性发展方向的整合,让经验和创新共同推动教学的不断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课堂六维度、三境界
理想的课堂一直是我们的追求。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呢?这又是一个一直困扰着我们的问题。
最近,读朱永新教授的《中国新教育》(卷八),朱老师从一位全国“十佳师德标兵”的课堂满意度竟然不到50%的残酷现实,引发了自身对理想课堂的追问与探索。
由此,朱老师提出了他关于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与“三重境界”的思考。
现简述如下:
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
一是课堂的参与度。
理想的课堂应该努力追求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深度参与。
学生参与度越高,参与得越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越高。
二是课堂的亲和度。
“情不通则理不得”。
理想的课堂一定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着愉快的情感沟通和智慧的思想交流的课堂。
三是课堂的自由度。
理想的课堂一定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
但遗憾的是现实中,我们太多的课堂犹如战场,强调的课堂纪律严明,要求学生正襟危坐,要求学生不得交头接耳、不得随便讲话。
这样的课堂少了学习的轻松,少了合作的欢声笑语,少了对话交流的诙谐幽默。
四是理想课堂的整合度。
理想的课堂切忌做过度的繁琐的分析,把原本完整的一个整体肢解得鸡零狗碎。
相反,理
想的课堂更强调教师对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
五是理想课堂的练习度。
理想的课堂不在于它的有条不紊,稳步推进;不在于它的流畅顺达,水到渠成。
而在于它是否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地去练习、去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多重活动中学习,在多元互动中学习。
六是理想课堂的延展度。
理想的课堂一定能够在内容整合的基础上不断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延展,从课堂不断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足够的空间。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构建有效教学的课堂框架(模式)。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和构建一种理想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此来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从赫尔巴特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四段教学法,到杜威的“五步设计”教学法,再到我们经常提及的洋思、杜郎口等等诸多的课堂教学模式。
虽然至今为止我们仍然还没有找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理想的课堂并不排斥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关键是我们探索构建起的教学模式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
一切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努力构建其属于自己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乃为理想课堂建设的第一重境界。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内在魅力。
法
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提出一个叫“构造得宜的头脑”的理论。
莫兰认为,与一个充满知识的头脑相比一个构造得宜的头脑更为重要。
那么什么样的头脑是“得宜的头脑”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标准:第一个方面是必须具有提出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第二个方面是则是要具有链接知识和给予知识以意义的组织原则。
而要达成上面的两个标准,关键是在幼年和青少年时期,就要不断刺激和唤醒学生的好奇心,要不断激发和磨砺学生探寻知识的禀赋。
与此同时,莫兰还反复引用哲学家帕斯卡《思想录》中的话强调:任何事物都既是结果又是原因,既受到作用又施加作用。
所有事物,包括相距最遥远的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恰恰又都相互紧密联系着。
所以,不认识整体也就不可能认识部分,而不认识部分也不可能认识整体。
而所谓知识的内在魅力就在于看似无关却紧密联系,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必须由部分构成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而要发掘这种魅力,关键是在我们的课堂上要不断激发与唤醒学生不断探寻知识的好奇心和勇气。
一句话就是要努力激发和唤醒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因此,要构建理想课堂就必须改变现有课堂中常见的“见书
不见人”的状况,努力展开三重对话。
即,人与知识(教材、文本)的对话;人与他者(教师、学生、及其它相关者)的对话;人与自我的对话(反思性的、历史性的、生长性的)。
理想课堂在实现人与知识、人与他者、人与自我的深刻对话并形成共鸣的同时,还需要实现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息息相通,课堂与人类命运的息息相通。
唯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