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范文通用

《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范文通用

《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范文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古代诗歌四首,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和《江南逢李龟年》。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的第一章“古典诗词欣赏”,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每位诗人的生平背景,深入理解每首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诗歌的韵律结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古典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四首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韵律结构。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诗歌的意境画面,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歌的世界。

2. 讲解:详细讲解四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韵律结构。

3.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诗歌进行详细剖析,指导学生如何分析诗歌。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外三首诗歌,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四首诗歌的共性与个性,促进学生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四首2. 诗人:李白、王之涣、韩愈、杜甫3. 诗歌《静夜思》、《登鹳雀楼》、《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江南逢李龟年》4. 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韵律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四首诗歌的韵律结构,并阐述自己的看法。

2. 答案示例:以《静夜思》为例,五言绝句,押韵严格,平仄相对自由,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诗歌,培养他们的文学兴趣;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的安排与实施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范文精选

《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范文精选

《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歌四首》,包括《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早发白帝城》四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的诗歌欣赏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诗歌背景、作者介绍、诗句解析、意境领略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信息,如作者、背景、诗歌结构等,掌握诗句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审美评价和创意表达等综合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领略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2. 教学重点:诗句解析和诗歌欣赏方法的指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诗歌的插图,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诗意语言描述画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四首诗歌的作者、背景,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诗歌,了解基本内容。

3. 诗句解析:以《静夜思》为例,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4. 意境领略:组织学生讨论四首诗歌的意境,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6. 随堂练习:选取一首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欣赏,并进行交流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四首》2. 内容:《静夜思》:诗句解析、情感表达《春晓》:关键词、意境领略《登鹳雀楼》:时代背景、文化内涵《早发白帝城》:欣赏方法、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分析其诗句、意境和情感。

比较《静夜思》和《春晓》两首诗歌的异同点,结合诗句进行阐述。

2. 答案:作业一: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诗歌进行深入分析,答案不求统一,但要求合理、有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古代诗歌的欣赏方法,学生是否能够独立进行诗歌分析。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默写四首诗歌;2、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3、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4、初步学习欣赏精彩文句;5、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四、教学课时:3课时五、预习要求:熟读四首诗歌,读通读顺,借助课文注释先行理解。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讲授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疏通《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字词和诗歌大意,熟读并背诵全文。

完成课后练习一之1。

教学步骤:一、导入:PPT出示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导读《观沧海》(一)题解:(二)简介作者,诗歌创作背景。

见课文注释,补充,八月,曹操统一了北方,九月,经过此地。

(二)熟悉诗歌。

1、听《观沧海》朗读。

2、学生齐读《观沧海》。

3、教师点评,教正读音。

重点强调“碣”“澹”“茂”的字形。

(三)理解字词。

沧,青绿色。

临,到,登临。

碣石,(见课文注释)。

何,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见课文注释)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成分,不译。

行,运行。

若,好像。

其,代词,指大海。

星汉,(见课文注释)。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幸,(见课文注释)。

至,(见课文注释)。

以,连词,来。

咏,以诗词等来赞颂或叙述。

(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

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

(讨论回答)内容:(开头两句)交待了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

(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描写海水的和山岛。

(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最后两句)直抒豪情。

主旨: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五)欣赏诗歌。

(讨论回答)1、完成课后练习一之1。

这首诗看似写景,实则述志。

其中的日月之行四句,构思独具匠心,把大海塑造成能包容宇宙的博大宏伟的艺术形象。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4篇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4篇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一、预学单(课前)1.了解古代诗歌常识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诗。

如本课的《》。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诗、叫近体诗。

如本课的《》和《》就是律诗。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言律诗、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2.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cāng)海(jié)石(sǒngzhì)归(yàn)水何(dàn)(xiāo)(sè)3.了解作者作品。

①《观沧海》一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__________见称。

②《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__________,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______。

③《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他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

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

二、课堂练习《观沧海》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诗歌借诗人见到的沧海之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首句中写飘落的“杨花”,哀啼的“子规”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意回答。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次北固山下》1.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天净沙·秋思》1.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思乡绝唱”,请结合诗歌,谈谈原因。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通用5篇)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通用5篇)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通用5篇)《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诗歌》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1、朗读法。

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

这四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

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预习:1、给生字注音。

(10个以上)2、试读课文。

(3次以上)3、划分各首诗歌的朗读节奏。

4、了解作者和作品,包括:(1)解释题目的含义。

(2)简介作者和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观沧海》《次北固山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观沧海》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4《古代诗歌四首》 教案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4《古代诗歌四首》 教案

4古代诗歌四首1.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意境,品味赏析诗句,体会诗歌的写法特点。

3.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穿越千年诗河,我们踏入中华文化的瑰宝殿堂。

《诗经》悠悠,启韵华夏诗篇之始。

今天,我们共赏《古代诗歌四首》,领略先贤才情,感受诗词之美,让心灵在古典韵律中遨游。

二、新课教学知识拓展见教学PPT课件。

观沧海目标导学一:知人论世,朗读感知1.走进作者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市)人。

善诗歌,其诗大都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他的散文亦清峻整洁。

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2.文学常识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的“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的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3.听诗歌朗读,把握诗歌字音、节奏。

(PPT播放视频)4.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5.结合注释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明确: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我)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的奇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长势也很旺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古代诗歌四首课程设计

古代诗歌四首课程设计

古代诗歌四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登鹳雀楼》、《静夜思》、《春晓》、《早发白帝城》)的基本内容、背景和文学特色;2. 学习并识别古代诗歌中的韵律、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3. 了解古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四首诗歌,感受其音韵美;2. 学会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创作简单的诗句或短诗;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对古代诗歌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2.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

本课程针对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设计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传承中华文化,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多样化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登鹳雀楼》:认识唐代诗人王之涣,了解鹳雀楼的历史背景。

- 《静夜思》:领略唐代诗人李白的思乡之情。

- 《春晓》:体会唐代诗人孟浩然对春天的赞美。

- 《早发白帝城》: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旅行经历。

2. 诗歌学习:详细讲解四首诗歌的内容、韵律、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 分析诗歌的结构、韵脚、对仗等基本特点。

- 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 讲解并举例说明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3. 赏析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针对四首诗歌,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互相交流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4. 课后作业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适当的拓展,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精选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精选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代诗歌四首》,包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牧的《山行》和孟浩然的《春晓》四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

四首诗歌分别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赞美了大好河山,展示了古代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四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分析四首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分析四首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幅描绘自然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四首诗歌。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四首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课堂讲解:(1)分析《登鹳雀楼》:讲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解读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

(2)解析《望庐山瀑布》:介绍诗人李白,解读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想象与夸张。

(3)剖析《山行》:讲解诗人杜牧的创作背景,分析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色彩描绘。

(4)解读《春晓》:介绍诗人孟浩然,感悟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哲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分析四首诗歌的韵律特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四首诗歌的艺术特色,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代诗歌四首2. 板书内容:登鹳雀楼:意境开阔望庐山瀑布:想象丰富山行:色彩描绘春晓:哲理感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四首诗歌。

(2)分析四首诗歌的韵律特点,结合诗句进行说明。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见课堂笔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5篇

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5篇

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5篇初一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篇1知识与能力:1.学生背诵,感知诗意。

(重点)2.学生品味,感悟诗情。

(重难点)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读,赏析,感悟。

3.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理解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过程:一课前推诗,启迪诗心(一)学生说诗(二)教师评诗平时,我们经常不知道作者的诗说是李白的,何止是张冠李戴啊!网上还传说李白是预言家呢!(看PPT)其实,要说李白的预言,只有一次,那就是他说“随风直到夜郎西”,10年后,他被贬到比湖南夜郎县更西的贵州夜郎国。

二知人论世,走近诗人(一)诗人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西域碎叶城(吉尔吉斯斯坦),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音律和谐,意境奇妙。

写月名,捉月死。

学过诗作:《古朗月行》(前四句)《静夜思》《赠汪伦》《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名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二)背景解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盛唐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与李白并称“七绝圣手”;学过《芙蓉楼送辛渐》“唐人七绝压卷之作”《出塞》)被贬夜郎而作。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有密切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其性格与李白傲岸不羁较为相似,因“不护细行”而被谤贬龙标尉。

李白此时正在扬州,听此不幸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慰藉。

三披文入情,感悟诗情(一)朗读试背:听读齐读。

(节奏平仄押韵)(二)感知意象:杨花子规明月。

(三)品悟感情:忧伤同情牵挂安慰。

四深入品味,鉴赏诗美(一)语言美:自然流畅,生动形象。

(二)韵律美:平仄谐调,押韵清晰。

(三)意象美:情景交融,寄托深沉。

《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范文通用

《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范文通用

《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范文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古代诗歌四首,分别是《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泊牛渚怀古》、《钱塘湖春行》。

这些诗歌均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理解、赏析及背景知识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首古代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通过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了解古代诗人的社会背景和创作心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特点分析,如对仗、押韵、意境等。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课外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诗歌的美丽画面,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分别朗读四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歌:分析每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赏析诗歌:讲解诗歌的艺术特点,如对仗、押韵、意境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5.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外三首诗歌的艺术特点,进行课堂互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代诗歌四首2. 板书内容:诗歌、作者、背景诗歌艺术特点:对仗、押韵、意境等诗歌情感:爱国情怀、山水之美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朗读并背诵四首诗歌。

分析四首诗歌的艺术特点,结合具体诗句说明。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诗歌背景知识了解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代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结合地理、历史等学科,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创作背景。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3篇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3篇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四首诗歌。

(2)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这四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提升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2.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审美情操。

重点难点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请学生讲一个曹操的故事。

2.教师作简评,引出曹操的远大抱负。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简介作者曹操及背景。

2.(1)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教师声情并茂地配乐范读,通过富有魅力的节奏、韵律,直观地再现诗歌的音韵美。

学生轻声跟读。

(3)指名学生朗读或集体朗读。

播放课件和录音三、诗歌赏析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学习四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及主要内容。

3. 分析四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意义。

4.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

2. 分析和理解四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四首诗歌的表达意义及其与古代社会背景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与学生主动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课堂讨论、个别研读和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3. 利用课外阅读和网络资源进行拓展学习。

五、教学内容与步骤1. 首先,介绍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背景和重要性。

2. 然后,依次介绍四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及主要内容。

a. 第一首诗歌:《静夜思》(李白)- 背景: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仙”。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情感。

- 主要内容:描写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头脑中浮现出故乡的美景,引起了他的思乡之情。

b. 第二首诗歌:《登鹳雀楼》(王之涣)- 背景:王之涣是唐代的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

- 主要内容:通过描绘登上鹳雀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c. 第三首诗歌:《江雪》(柳宗元)- 背景:柳宗元是唐代文人,他的诗作多写自然景物,并以写景抒怀为特点。

- 主要内容:通过描写江雪的壮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d. 第四首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背景: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作多描绘生活琐事并表达对逝去岁月的思念。

- 主要内容:通过描写古原草的离别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3. 掌握了四首诗歌的背景和内容后,分析它们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意义。

a. 《静夜思》的艺术特色是简洁明了,通过一个意象深入人心,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精选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精选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歌四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早发白帝城》。

教材章节为古代诗歌欣赏的第一单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及意境。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把握,韵律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歌所描绘的景观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 课堂讲解:(1)介绍四首诗歌的作者、背景。

(2)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分析韵律特点。

(3)讲解诗歌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

3. 实践情景引入:(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诗歌,分析其艺术特色。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和韵律。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三首诗歌的意境和韵律。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正错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选取一首诗歌,描绘其意境,不少于200字。

2. 答案:(1)古代诗歌的韵律规律: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等。

(2)意境描绘示例: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意境描绘: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远眺群山,夕阳西下,黄河奔腾入海。

他渴望探寻更远的风景,于是登高望远,以期达到更高的境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诗歌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组织学生参观古代文化遗址,了解古代诗歌的背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3篇)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3篇)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3篇)《古诗四首》篇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 二教时[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春望》《泊秦淮》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

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

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⑴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

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

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

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

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优秀5篇】

《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优秀5篇】

《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优秀5篇】《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学习一点诗的韵律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

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

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二、学习《观沧海》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2、教师范读后学生诵读。

3、理解内容。

问题设计:⑴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⑴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⑴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

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⑴提问:“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写什么内容?启发:作者写观海的内容到这里结束了,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来回味一下: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笔下的沧海气势雄伟,胸襟开阔。

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刚刚平定乌桓,回师中原,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

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

特别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4、分析韵律。

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为“峙”“起”“里”“志”等字,可见押的是“i”韵。

5、齐读、背诵。

三、学习《次北固山下》㈠背景和作者: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3、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学法: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的简介和每首诗的写作背景。

反复诵读诗歌,结合思考探究自主探究诗歌。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登幽州台歌》1、激发兴趣,导入古诗同学们,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陈子昂的内心世界。

板书课题《登幽州台歌》。

2、展示自学,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陈子昂,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少任侠。

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

后世因称陈拾遗。

敢于陈述时弊。

曾随武攸宜征契丹。

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

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

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

2)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西南),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3、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请同学们认真听诗歌朗诵录音,然后大声朗读诗歌,结合注释既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1)读准下面字音。

怆然(chuàng)涕下(tì)2)读出韵味和节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一、教学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四首古代诗歌。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诗歌的意境。

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诗歌。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赏析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体裁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古典文化的氛围。

提问学生对古代诗歌的了解和感受,引出课题《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观沧海》作者简介介绍曹操的生平、成就和文学地位。

朗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诗歌的气势。

理解诗歌内容结合注释,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

提问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加深印象。

体会诗歌情感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如曹操的雄心壮志、对大海的赞美等。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赏析诗歌意境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大海、山岛、树木、百草等,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的魅力。

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简介介绍李白的生平、成就和文学地位。

朗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诗歌的情感。

理解诗歌内容结合注释,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

提问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加深印象。

体会诗歌情感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如李白对王昌龄的同情、思念等。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厚情谊。

赏析诗歌意境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杨花、子规、明月等,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情感魅力。

学习《次北固山下》作者简介介绍王湾的生平、成就和文学地位。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精选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精选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歌精选》教材的第二单元,涵盖了《登鹳雀楼》、《相思》、《泊船瓜洲》和《题西林壁》四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境,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品味诗歌的语言和形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四首古代诗歌的作者、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古人的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鼓励自主创作,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四首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语言表达。

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古代诗歌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歌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四首诗歌的作者、时代背景,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3. 分析:逐句解读诗歌,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语言表达,指导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形象。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诗歌进行详细解读,让学生了解如何分析古代诗歌。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尝试分析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进行课堂分享。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四首》2. 内容:a.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时代背景:唐朝主题思想:抒发壮志豪情艺术特色:意境开阔,语言简练b. 相思作者:王维时代背景:唐朝主题思想: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艺术特色:意境优美,语言含蓄c. 泊船瓜洲作者:王安石时代背景:宋朝主题思想: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艺术特色:意境深邃,语言质朴d. 题西林壁作者:苏轼时代背景:宋朝主题思想:借景抒怀,表达人生感悟艺术特色:意境高远,语言典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结合本节课所学,选取一首诗歌进行分析,不少于500字。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通用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通用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歌四首》,具体章节为:《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每首诗的作者背景、诗歌意境、韵律特点以及关键词语的解释。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意境和韵律特点。

2.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四首诗歌的意境理解和关键词语的解释。

教学重点: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以及作者的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作者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四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诗歌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阅读《静夜思》,解释关键词语,分析诗歌意境和韵律特点。

4. 随堂练习:学生当堂完成四首诗歌的填空、翻译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四首》2. 内容:(1)作者背景(2)诗歌意境(3)韵律特点(4)关键词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默写四首诗歌。

(2)翻译《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3)分析《望庐山瀑布》的意境。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见课本附录。

(3)示例: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组织诗歌朗诵活动,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诗歌,了解诗歌的发展历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境的理解2. 关键词语的解释3.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引导4.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详尽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意境的理解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诗歌四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准确朗读并默写。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1.朗读法。

本课所选的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

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含理趣。

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

这五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

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观沧海》,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情,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王湾《次北固山下》叙事写景的哲理美。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从了解灿烂文学入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指导学习《观沧海》1.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

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

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2.⑴多媒体显示诵读节奏,要求学生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 沧海。

⑵多媒体展示fla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

3.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①水何澹澹:何,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竦,高。

峙,挺立。

高高地挺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庆幸。

至,极点。

庆幸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

其,它,指沧海。

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

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

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

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理解为“鹊惊蝉鸣都出现于半夜明月清风的境界之中”。

4.合作探究:※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活动设计】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全班交流,全班不能解决的再有教师点拨。

提示: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5.小结:“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

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6.背诵全文(多媒体出示图片)三、指导学习《次北固山下》1.作者简介及解题(多媒体出示)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王湾,洛阳人。

公元712年中进士,次年(唐玄宗开元元年)出游吴地,由洛阳沿运河南下瓜州,后乘舟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着东行去苏州。

此诗当于此时写就。

2.⑴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多媒体显示)提示: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

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

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⑵多媒体展示fla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

3.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②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活动设计】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全班交流,全班不能解决的再有教师点拨。

提示:①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②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4.▲“潮平两岸阔,风正(顺)一帆悬”写了怎样一幅景象?▲说说你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的理解。

提示:▲“阔”是“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

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全诗和谐优美。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

5.学生背诵诗歌四、布置作业1.默写诗歌《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

2.诵读其余三首诗歌,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3.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题(二)。

五、板书设计古代诗歌四首----《钱溏湖春行》《天净沙秋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准确朗读并默写。

能力目标1.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德育目标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1.朗读法。

本课所选的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

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含理趣。

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

这五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

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饱览西湖早春景色,学习辛弃疾《西江月》,体会侧面点染的烘托美;学习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感悟寄情于物的艺术匠心。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二、指导学习《钱塘湖春行》1.作者简介(先由学生简介,之后多媒体显示)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

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2.⑴多媒体显示诵读节奏,要求学生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七言诗句的节拍有××/××/××/×,××/××/×/××。

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⑵多媒体展示fla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

3.①诗的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②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提示:①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