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学:学术前沿与教学研究

合集下载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民族音乐是世界上各民族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历史、情感和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对民族音乐进行研究,则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本文将对民族音乐学研究的经验与方法进行浅析,希望能够对从事或有兴趣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有所帮助。

一、经验1. 学科基础扎实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需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和跨学科的知识,包括音乐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知识。

只有在学科基础扎实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民族音乐的各个方面。

2. 多实地调研实地调研是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必备经验之一,只有亲自走访各地,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表现形式和文化特点,才能够全面地进行研究和分析。

实地调研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建立与当地人的联系和信任,获取更加真实和可靠的研究资料。

3. 深入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的背后是丰富的民族文化,只有深入了解和学习相关的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民族音乐的内涵和特点。

在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之前,需要对相关民族的历史、宗教、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民族音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4. 多角度分析民族音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到音乐本身的形式和结构,还涉及到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在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不仅要关注音乐本身,还要关注其背后的文化、社会背景,以及人们对音乐的认知和情感等方面。

二、方法1.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和访谈,收集和整理有关民族音乐的资料和信息。

田野调查可以帮助研究者全面地了解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传承方式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情况,是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途径。

2. 语言学习语言是了解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的桥梁,因此研究者需要学习相关民族的语言,以便更好地与当地人交流和沟通,获取更加深入和真实的信息。

语言学习也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民族音乐的歌词和内涵,为研究提供更多的线索和信息。

民族音乐学的前沿研究与课题选择

民族音乐学的前沿研究与课题选择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前沿与课题选择摘要:本文分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定位、当下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前沿、当下民族音乐学的课题选择,三个方面来分析与论述民族音乐学这一学科在当下的研究前沿与课题选择的问题。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研究前沿;课题选择一、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定位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音乐理论学科,在西方,学科早期被称为“比较音乐学”,1950年,荷兰音乐家孔斯特将学科更名为“民族音乐学”,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此便一直沿用至今。

伍国栋先生在《民族音乐学概论》一书中谈到:“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这一学科名称是一个复合词语,它由音乐学和民族学两个词汇复合而成”。

这也体现了民族音乐学交叉学科的性质。

正如梅里亚姆(Merriam)在他的《The Anthropology of Music》一书中说到的:“民族音乐学由两个不同的部分构成,音乐学的部分,和民族学的部分,它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将这二者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结合起来,不偏向任何一方,而对二者都予以重视。

”音乐是人的产物,它有它的结构,但是它的结构不能脱离产生它的人类行为而独立存在,要了解为什么一种音乐构造以它现有的方式存在,我们必须了解产生它的那种人类行为的形成过程及原因,还有为了产生所需的特定声音组织形式,作为这种行为基础的那些观念是如何被组织的,又是为什么这样被组织的。

对于音乐,两方面的研究都要渗透。

因此,梅里亚姆把“民族音乐学”界定为“对文化中音乐的研究”,到今天,这样的界定在学界已经成为一个共识,那是因为被视作“人文社会科学”的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不能没有“人文”和“社会”的含义,其研究不能无睹于社会事实,也是在这样的语境中,学术的眼光才可能不断聚焦于相关社会科学的前沿理论,如:哲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等等。

民族音乐学自1980年传入中国以来,与中国的早先的“民族音乐理论”、“民间音乐研究”相融合,形成了中国民族音乐学学科特色,其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也是有我国自身的特点的。

音乐教育教学总结的前沿问题探究

音乐教育教学总结的前沿问题探究

音乐教育教学总结的前沿问题探究引言:音乐教育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既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又能够促进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音乐教育教学也面临一系列前沿性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音乐教育教学总结的前沿问题进行探究。

一、技术创新与音乐教育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音乐教育教学应如何与技术创新相结合?首先,音乐教育教学可以融入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拟演奏和演唱,提供更真实的演出体验,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其次,音乐教育教学可以借助智能音乐软件,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声和表现技巧。

此外,音乐教育教学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交流机会,扩大学生的音乐学习空间。

二、多元文化与音乐教育教学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特点对音乐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学主要注重西方古典音乐的传承,忽视了其他文化音乐的学习和传播。

如何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融入多元文化元素,提供多样化的音乐体验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以通过策划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引入非西方音乐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音乐作品,丰富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创造力培养与音乐教育教学创造力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也是音乐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成为音乐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音乐教育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创作,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也应以身作则,积极示范创作过程,鼓励学生表达个人音乐情感和观点,开拓他们的音乐创造空间。

四、评价方式与音乐教育教学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学评价主要依靠考级和比赛等形式。

然而,这种评价方式往往过于偏重技巧和成绩,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

现代音乐教育教学应如何改变评价方式,更好地反映学生音乐成长?首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音乐表演、作品创作、音乐分析等,全面考察学生的音乐能力。

其次,可以采用个别评价方法,通过个性化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民族音乐学是以民族音乐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研究民族音乐的历史、起源、发展、特点以及与其所在的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为了实施研究,民族音乐学需要采用一定的经验与方法。

本文将对民族音乐学的研究经验与方法进行浅析。

在进行民族音乐研究时,首先需要广泛而深入地了解所研究的民族音乐的背景与特点。

这包括音乐的历史渊源、地域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这些背景知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民族音乐的一些特征和现象。

研究民族音乐需要进行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

田野调查是指研究者走入实际的民族音乐场景,通过观察和记录来获得研究材料。

实地考察是指研究者亲自去民族音乐所在的地方,与当地的音乐家、民众交流,亲身体验当地的音乐文化。

这样可以获得更加真实、全面的研究素材,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民族音乐学研究还需要运用一些系统性的分析方法。

对民族音乐的音乐形式和结构进行分析,探索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对民族音乐的演唱技巧和乐器演奏技巧进行研究,揭示其中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对民族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进行音乐学分析,探讨其中的表现力和审美价值。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和外延。

为了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还需要进行多种类型的文献研究。

这包括查阅历史文献、民族音乐专著和各种音乐记录等。

通过文献研究,可以了解民族音乐的发展脉络、重要事件以及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

可以从中发现关于民族音乐的新问题和新的研究视角。

民族音乐学研究还需要运用一些其他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理论探讨等。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来验证理论或提出新的理论;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对不同民族音乐进行对比,从而深入了解各个音乐的差异和共性;通过理论探讨,可以对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新的理论解释或构建新的理论框架。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经验与方法是多样而丰富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

通过广泛而深入的了解民族音乐的背景与特点,开展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运用系统性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进行多种类型的文献研究,以及运用其他的研究方法,可以为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民族音乐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民族音乐教学方法探析、谈新时代民族音乐继承与发扬…

民族音乐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民族音乐教学方法探析、谈新时代民族音乐继承与发扬…

民族音乐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民族音乐教学方法探析2、谈新时代民族音乐继承与发扬3、当代传统民族音乐发展现状与出路4、民族音乐表演中京剧元素的实际运用5、多元文化下的民族音乐教学改革全文总字数:16197 字篇一:民族音乐教学方法探析民族音乐教学方法探析【摘要】《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基本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内容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仍是一个需要深入探求和研究的课题。

从多方面进行实例阐述,探究民族音乐教学方法:用发挥首因效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整合课程资源的途径,帮助学生在音乐文化中强化审美感受;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总结民族音乐风格;用有效的评价手段,帮助学生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学方法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独有的气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

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让学生熟悉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1]。

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接纳、尊重、理解并弘扬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求和研究的课题。

一、发挥首因效应,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重要的内在精神力量,一旦形成,便会吸引人们参与到某种活动中。

因此,作为民族音乐的第一节课,发挥首因效应、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首因效应,即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

例如在课前PPT呈现《我是歌手》字样,接着用吉克隽逸的一首《阿杰鲁》(彝语不要怕的意思),吸引学生注意。

虽然这是一首用彝语演唱的民谣,但丝毫不影响我们欣赏这动人心弦的旋律。

在教授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时,我随着音乐做一个四拍子的律动。

研究论文:谈民族音乐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发展的一点思考

研究论文:谈民族音乐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发展的一点思考

高等教育论文谈民族音乐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发展的一点思考高校音乐教育者需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系统了解和考察民族音乐学,挖掘民族音乐学的文化内涵,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首先概述了民族音乐学,然后提出了民族音乐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发展的一点思考,具体包括学科交叉研究与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基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民族音乐学研究、注重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整体性与综合性等三个方面,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一、民族音乐学概述民族音乐学由民族学和音乐系两部分组成,是音乐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指的是在民族文化背景下对音乐教学研究的一门学科。

民族音乐学最早形成于19世纪,与民歌同步发展起来,主要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研究民族音乐,而且研究对象以世界各民族音乐为主。

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是各民族传统习俗中的音乐,主要包括东方高等文化的音乐研究、欧洲民俗音乐研究、各部族的非欧洲音乐研究和音乐人物研究等。

二、民族音乐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发展的一点思考(一)学科交叉研究与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合并交叉学科,并将母语音乐文化内涵作为研究的价值取向和主要依据。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建立在深厚的高校资源和基础之上,相应的,中国的民族音乐学研究在传统音乐与民族音乐基础之上。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古国,音乐与舞蹈、表演、诗歌紧密相关,并与美学、哲学、意境、内容、创作手法有机融合。

对音乐的研究需要从音乐起源、风格特征、技术技巧、存在形式、演变过程等方面入手,探索音乐的审美价值取向,获得全面、系统、真实的原始资源与结论。

一些音乐研究人员割裂了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孤立地研究民族音乐学,不利于民族音乐学的进一步发展与研究。

民族音乐学家不能深入了解隐藏在音乐背后的文化、达不到音乐研究与思考的高度、不能对民族音乐学研究进行创新。

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单纯使用一种理论来解释其中的规律是不科学的做法,因而需要吸收和借鉴外来的理论与方法,开拓民族音乐研究的研究思路、创新研究角度。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民族音乐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和精神生活,反映了民族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

对于研究民族音乐,不仅要了解其音乐本身,还需要深入了解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习俗风情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研究民族音乐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既要注重音乐本身的特点,又要注重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和民族学等学科的知识,以全面把握民族音乐的研究对象。

一、实地调研实地调研是研究民族音乐的基本方法之一。

通过走访民族地区,与当地民族音乐从业者和爱好者交流,观摩他们的演出和表演,亲身体验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

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音乐的传统演奏方式、表演形式、服饰习俗、乐器制作和使用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对民族音乐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二、档案研究档案研究是研究民族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查阅历史档案、文献资料、音像资料等,了解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传统演奏方式。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可以发现民族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和发展轨迹,进而掌握民族音乐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三、田野调查四、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研究民族音乐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比较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和联系,深入了解各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比较研究还可以借鉴其他民族音乐的演奏方式和表现形式,丰富自己的研究视野,拓宽研究思路。

五、实践体验实践体验是研究民族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者可以学习民族音乐的演奏技巧,与当地民族音乐从业者一起演奏,感受他们的音乐氛围和表演情感,增进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实践体验还可以促进研究者对民族音乐的审美品味和表现技巧的提高,为研究者打开新的研究视野。

六、跨学科研究民族音乐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对象,涉及音乐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研究者在研究民族音乐时,应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拓宽自己的研究视野,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民族音乐是指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民创作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民族音乐的研究也愈发深入和系统化,本文将从经验与方法两方面对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进行浅析。

一、经验1. 深入民族地区调研民族音乐学研究者首先要走出实验室,深入到民族地区进行调研,了解当地的乐器、音乐形式、音乐传承等情况。

通过与当地音乐从业者和民众的交流,能够更好地了解民族音乐的传统和发展现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2. 收集田野音乐资料在民族地区进行调研的研究者应当注意收集田野音乐资料,包括录音、视频、照片等多种形式的资料。

这些资料能够提供直观的音乐表现和场景,为后续的分析和研究提供重要的素材。

3. 深入了解当地民俗文化民族音乐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

研究者还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包括民族传统、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全面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民族音乐。

二、方法1.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者可以直接观察和体验当地的音乐表现形式,深入了解音乐的演奏技法、乐器制作工艺、音乐传承等方面的情况,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直接的资料支持。

2. 田野录音田野录音是收集音乐资料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当地音乐表演、乐器演奏等情况进行录音,可以保存下真实的音乐表现,为后续的分析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素材。

田野录音也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地音乐的特色和风格。

3. 文献研究在实地调查和田野录音的基础上,研究者还应当进行文献研究,了解有关民族音乐的历史渊源、学术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文献研究,可以对民族音乐的发展轨迹和学术前沿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4. 跨学科研究民族音乐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音乐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研究者在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时,应当注重跨学科研究。

音乐教研前沿(3篇)

音乐教研前沿(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音乐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近年来,我国音乐教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以下将从音乐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音乐教研前沿。

一、音乐教育理念1.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跨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音乐教育应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如美术、舞蹈、戏剧等,实现学科间的互补与共生。

通过跨学科融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创新教育理念音乐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新的音乐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音乐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音乐游戏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 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逐步掌握音乐知识。

3.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合奏等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音乐评价体系1.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音乐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

音乐学中的民族音乐研究

音乐学中的民族音乐研究

音乐学中的民族音乐研究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各具特色。

在音乐学中,民族音乐研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探究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音乐学中的民族音乐研究。

首先,民族音乐研究关注的是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和风格。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传统,它们反映了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通过研究不同民族的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信仰体系以及社会结构。

例如,中国的民族音乐研究涵盖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包括了汉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多个民族的音乐风格。

这些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文化的载体,传承了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其次,民族音乐研究还探讨了音乐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

音乐在民族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作为社会团结和认同的象征。

通过研究音乐与社会的关系,我们可以了解音乐在社会变革和政治运动中的作用。

例如,美国民权运动时期的黑人音乐,如蓝调和福音音乐,成为了表达抗议和团结力量的重要工具。

同样,苏格兰的民族音乐也反映了苏格兰人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和对政治自主的追求。

此外,民族音乐研究还涉及音乐的语言学和人类学方面。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通过声音和旋律传达情感和信息。

研究音乐的语言学特征有助于我们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意义。

人类学的角度则关注音乐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功能。

民族音乐研究通过对音乐的社会背景、演奏方式和乐器使用等方面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和作用。

最后,民族音乐研究还涉及音乐教育和保护方面。

音乐教育是培养音乐人才和传承音乐传统的重要途径。

通过研究民族音乐的教育方法和课程设计,我们可以为音乐教育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保护民族音乐也是民族音乐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

由于社会变迁和文化冲击,许多民族音乐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通过研究和记录这些音乐,我们可以为其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音乐学中的民族音乐研究是一门富有深度和广度的学科。

音乐学的学科现状与前沿问题研究

音乐学的学科现状与前沿问题研究

音乐学的学科现状与前沿问题研究作者:孟俊来源:《时代青年·视点》2017年第10期摘要:音乐学学科担负着人的基本音乐技能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精神生活的满足等方面的重要任务。

对音乐学学科的重视和重新审视、定位,有利于该学科形成良性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音乐专业人才。

文章从音乐学学科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音乐学学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音乐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前沿性问题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音乐学学科;现状;前沿性;问题研究广义上的音乐学,主要指的是对音乐的学术性研究,包括历史音乐学、民族音乐学及系统音乐学三大领域。

而现在高等院校中的音乐学学科,又叫音乐教育专业,主要学习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音乐实践性课程,是我国音乐学院及部分综合类大学中的重点专业。

当下,音乐学专业担负着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提升审美情趣、传承优秀的音乐文化等重要职责,意义重大而久远。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快速发展,就业导向市场化等原因,音乐学学科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期,使音乐学学科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1.音乐学学科的概述1.1音乐学学科作用和功能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和国民素质有着重大的联系,我国的教育部门始终把素质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素质教育始终是党和国家在教育方面的一项根本任务。

众所周知,音乐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明显的、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学学科就是在这个大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并且一度在所有的音乐类专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培养方向为具有“一专多能”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播、音乐技能的培养和国家的素质教育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2音乐学专业介绍音乐学专业,属于艺术学,是音乐教育类的专业学科。

主干课程有声乐、器乐、舞蹈、合唱指挥等音乐技巧类学科和中外音乐史、基础乐理知识等理论知识。

最终毕业生获得的能力必须是“一专多能”的,即有自己的专业,同时在其他音乐方面也要有所涉猎,因为,毕业生毕业后要面对的是中小学学生,主要任务是对其进行音乐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而不是进行专业的音乐培养。

浅谈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浅谈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近代民族音乐学的发展
近代民族音乐学的兴起
随着人类学和音乐学的进一步发展,近代民族音乐学逐渐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
近代民族音乐学的研究重点
近代民族音乐学的研究重点在于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的演变 和传承。
近代民族音乐学的方法论
近代民族音乐学开始使用比较分析和田野调查等方法,对音乐和 文化进行深入的剖析。
民族音乐学的社会影响
文化传承与创新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动民族音 乐的保护和发展。
社会认同与文化交流
民族音乐学的普及和提高,有助于增强社会对多元文化的认同 和交流。
艺术教育与审美培养
民族音乐学教育不仅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还能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和音乐表演技能。
04
民族音乐学的发展趋势与 挑战
民族音乐学的发展趋势
01
跨学科研究
民族音乐学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已经成为一
种趋势,通过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深入探讨音乐与文化、社会的内
在联系。
02
全球化视野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不再局限于某一地区或某一国
家,而是逐渐走向国际化,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现象,揭
示音乐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和演变规律。
03
音乐数字化技术应用
数字技术为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通过音乐数字
化技术,可以实现音乐声音的采集、存储、分析、再现等全过程,大
大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精度。
民族音乐学面临的挑战
理论框架构建
尽管民族音乐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如何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其理论框架仍然是一个挑战。这需要研究者们不断探 索和创新,提出新的观点和研究方法。

民族音乐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问题及出路、如何在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问题及出路、如何在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问题及出路2、如何在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3、民族音乐特色风格的挖掘与教学探析4、探析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渗透渠道5、中小学民族音乐的传承全文总字数:16408 字篇一: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问题及出路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问题及出路【摘要】民族音乐学传入我国已经将近37载,随着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

但是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本文简要概述了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出路提出了相关见解。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学;现存问题;发展出路一、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第一次出现了民族音乐学译著,随后在1980年6月,南京艺术学院首次举办了以“民族音乐学”命名召开的“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研讨会”。

自此,民族音乐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3]。

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本土的“民族音乐理论”和西方传入的“民族音乐学”属于同一学科的研究范畴,应该将其合并为“民族音乐学理论”[4];还有部分学者认为,这两者的研究领域是有差别的,不应该归为一类,并建议将“民族音乐理论”废除,用西方的研究方法建立中国本土的民族音乐学[5]。

上述的两种观点显然都过于偏激。

中国的民族音乐学不能照搬西方的民族音乐学理论,同样也不能用本土音乐去阻碍民族音乐学理论在中国的正常发展。

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发展应该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学道路。

几十年来,民族音乐学在中国大概经历了“萌芽期”“储备期”“发展期”几个阶段,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

二、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法(一)“音乐”与“文化”间的失衡我国在“民间音乐研究”时期,曾出现只注重音乐本体研究而忽视音乐与其产生、发展的特定环境间结合研究的现象。

为此,在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时,学者们修正了这一不足,吸取了西方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思路,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试析民族音乐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试析民族音乐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试析民族音乐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民族音乐学在一百多年的学科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比较音乐学到民族音乐学、再到音乐人类学的三大历史阶段。

作为音乐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民族音乐学在研究范围与方法上也经历了不断的变迁,从音乐本体研究向音乐的文化研究过渡。

中国的民族音乐学研究需要立足自己的研究对象,确立自己的研究目的,在借鉴和吸收西方经典研究模式基础上,思考并建立适合自己的研究模式。

一、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发展概述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的分支学科,也是源自欧洲的舶来品。

作为一门学科,民族音乐学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史。

德国学者弗里得里希克里桑德尔1863年在《音乐学年鉴》中正式提出音乐学这一概念,到音乐学的创立者之一的阿德勒在1885年发表的《音乐学的范畴、方法和目标》中最早定义比较音乐学,把非西方音乐比较研究归为体系音乐学之下属,并认为:比较音乐学由自己的任务:处于民族志的目的比较各民族的音乐作品,尤其是民歌,并根据它们自身的各种形式进行分类。

[1]英国著名学者埃利斯1885年发表了著名的论著《论世界各民族的音阶》,民族音乐学实现了比较音乐学的草创,该学科也因此完成了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过程,埃利斯也因此被誉为民族音乐学之父。

埃利斯物理学家利用自己创立的音程音分测音法对世界各国音乐的音阶进行了比较研究,其音分体系影响深远。

此后,德国学者施通普夫为首的柏林學派积极推动了比较音乐学的发展,这是比较音乐学发展的繁荣时期。

霍恩博斯特尔、萨克斯等其后继者共同推动了这一学科的发展直至二战爆发[2]。

二战结束之后,世界重新恢复了秩序,音乐学者对音乐的研究也因战争带给人们的创伤而进行了新的思考。

1950年,荷兰学者孔斯特就提出了民族音乐学来替代比较音乐学,他认为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该名称把比开始时计划的更为广阔的范畴包括在这个领域之内[3]。

花开两朵,民族音乐学的另一枝盛开在美国,而美国民族音乐学的思想源头和中坚力量也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德国有关,譬如博厄斯、赫佐格等一批优秀的学者。

谈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历程与前景

谈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历程与前景

民族音乐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02
跨学科研究
随着学科的发展,民族音乐学将进一步与其他学科如人类学、社会学、 心理学等相结合,开展跨学科的研究,以更全面地了解和解释世界各地 的民族音乐文化。
数字化技术应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民族音乐学将更多地借助数字化技术 进行音乐分析、存储和管理,提高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古代音乐理论的形成
例如,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 的音乐理论,以及中国的《乐记》等 ,都是古代民族音乐理论的代表。
近现代民族音乐学的兴起
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民族音乐学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人们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和兴趣逐渐增加,开始有学 者对各国的民间音乐进行收集和研究。
民族音乐学的专业化
20世纪初,随着录音技术的发展,民族音乐学开始走向专业化道路,学者们开 始对各国的传统音乐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类。
意义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对于保护和传承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推动音乐教育的 多元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为人们提供了深入了解自己文化和历史的机会,有助于 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02
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历 程
古代民族音乐学的萌芽
古代文明中的音乐现象
在各大古代文明中,如古埃及、古希 腊、古中国等,都有关于音乐的记载 和描述,这些是民族音乐学的萌芽。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不同文 化的了解和认识,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同 时,也为世界各地的音乐教育提供了重要的
教学内容和方法。
05
结语:民族音乐学的 意义与价值
民族音乐学在音乐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通过对不同民族、地域、文 化背景下的音乐进行研究,揭示了音乐 与文化、社会、历史等之间的联系与互

音乐类专业前沿与传统教学融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音乐类专业前沿与传统教学融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音乐类专业前沿与传统教学融合改革研究与实践摘要: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知识体系的完善,教育同样面临着不进则退的局面。

如何开展音乐教育,如何传承传统教学、适应社会前沿教学模式,是高校音乐教育者应该深刻研讨的课题。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重视对大学音、体、美等学科的研究。

音乐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精神生活的满足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音乐类专业前沿与传统教学的融合与改革,有利于音乐学科更好地发展,从而为现代化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音乐人才。

关键词:音乐类;前沿科技;传统教学目前,音乐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范畴的前沿课题。

音乐教育走向学术前沿,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

信息时代对各种人才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立德树人”的育人作用,担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

人的想象力的培养与音乐教育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才能,这也充分凸显了音乐教育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相关人员逐渐意识到中华传统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高校的音乐教师不但要注重国际音乐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还要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对中国传统音樂的普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前沿与传统教学模式(一)音乐教育的起源所谓前沿课题,就是指在学科或研讨领域中居于前列的迫切需要研究,但又不曾研究或研究不到位的新课题。

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音乐教育历史,但是正式的学校音乐教育,则是从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算起。

之后,虽然在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主张的影响下,音乐教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终因时代的种种原因,而没有形成真正的音乐教育。

(二)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到如今的21世纪,我国综合类大学的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从教育观上来看,大家对音乐教育的特殊作用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也认识到了音乐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作用。

简析关于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的新思考

简析关于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的新思考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简析关于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的新思考吴玉辉(贵州大学音乐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摘要】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民族音乐是我国历经千年文化的结晶,是音乐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民族音乐体现了我国从古至今不同民族的精神和追求。

本文就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进行分析。

【关键词】民族音乐;理论教学;思考【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一、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的联系民族音乐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客观上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在进行民族音乐理论教学时,要学会温故而知新,善于对既成理论进行探索,不断发掘民族音乐理论中存在的不足。

在音乐理论教学中,要敢于发现并解决问题,为民族音乐理论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开端。

从二者的联系来说,持续发现问题的理论教学,可以促进研究成果的建立;而理论研究则是凝聚教学成果之精华的过程,为建立我国完整的、独具民族艺术风格的音乐系统提供了依据[1]。

二、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遇到的困难(一)理论教学与理论研究不同步民族音乐涵盖的种类繁多,施行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互补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2]。

只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传授现有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教育,导致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灌输的境地,从而缺乏对理论进行研究的动力。

这就造成了民族音乐理论发展相对滞后,理论与研究无法同步发展的现状。

(二)民族音乐艺术的现状民族音乐艺术源远流长,是我国音乐艺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民族音乐历经千年的发展,融合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特色,形成了多元化的音乐体系。

然而,我国现今的音乐教程中只注重西方音乐文化的教育,而本民族宝贵的音乐艺术并未得到广泛普及。

这种民族音乐教育的缺失不利于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理论的健康发展与进步,因此,为了保证我国民族音乐能够艮古不衰,有必要建立一个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独一无二的音乐教育体系[3]。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1. 多样性的考虑民族音乐学研究不仅仅是对音乐本身的分析,还需要考虑音乐与其所在的文化、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关联。

不同民族音乐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甚至在同一民族内也会有较大的多样性。

因此,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需要有较为细致的区分。

首先,需要了解音乐的基本结构、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同时也要分析歌词、歌唱形式等民族音乐独有的特点;其次,在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也要认真研究民族音乐背后的文化传承、历史渊源和地域特征。

2. 采用综合研究方法民族音乐学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需要运用各种研究方法与技能。

除了音乐学本身的分析方法外,也需要有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

针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研究,需要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例如,在青藏高原地区涉及到的藏族音乐研究中,需要运用人类学的观察、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方法,以全面了解其宗教、文化、民俗等方面;而在亚洲地区涉及到的经典音乐研究中,需要用到音乐历史的研究方法,以了解音乐形式、演奏技巧、乐器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3. 注意比较研究民族音乐学研究中,需要注意不同音乐之间的比较与研究。

通过比较风格、演奏技巧、乐器、歌词内容、文化传承等方面,可以发现不同民族音乐之间的异同,并深入了解其文化背景和发展历程。

同时,在介绍民族音乐时,也需要对其文化内涵进行适当的诠释,以使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情感。

4. 注意跨学科合作民族音乐学研究需要有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支撑。

因此,在研究中需要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者进行跨学科合作,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和资料。

例如,在研究中国民族音乐中,需要联合专业的音乐学家、文化学家、历史学家等。

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可以互相交流、相互启发,提高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民族音乐学研究需要有细致的比较与分析,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能,并需要注意跨学科的合作。

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对民族音乐的深入了解与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音乐学:学术前沿与教学研究杨民康,男,白族,中央音乐学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哲学(民族音乐学)博士。

曾就读于中央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和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获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历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助理、民族音乐研究室主任、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副主编。

兼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会、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 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上海音乐学院仪式音乐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安音乐学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三峡大学楚天学者讲座教授,上海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云南大学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等校客座/ 兼职教授。

对中国民歌及歌舞音乐,傣族和南亚语系民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等)传统音乐,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仪式(基督教、道教、南传佛教、民间信仰)音乐及民族音乐学、音乐民族志理论有较深入研究。

曾赴欧洲、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及大陆各省市参加民族音乐学、文化人类学学术会议和进行学术交流。

著作有《中国民歌与乡土社会》《中国民间歌舞音乐》《云南瑶族道教科仪音乐》《贝叶礼赞――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研究》《本土化与现代性: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仪式音乐研究》《一维两阈一一布朗族音乐文化志》等10 余部,获第三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第二届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第三、六、七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专著《中国南传佛教音乐文化》2015 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发表论文150 余篇,获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首届优秀论文评奖一等奖、北京市文联文艺评论奖一、二、三等奖,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奖二、三等奖。

音乐时空:据了解,您是从作曲专业转向少数民族音乐学研究的,这是出于个人兴趣吗?杨民康教授:这里面有个人兴趣的原因,但也有必然的因素在起作用。

我来自云南,本身又是白族人,因此原先作曲主要也是集中在少数民族音乐创作领域,采风时接触到很多民间音乐。

当然,起初采风主要是以作曲为目的。

我1986 年撰写和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涉及了布朗族的民歌研究,所采用基本材料就是1983年在云南西双版纳、思茅等地采风4 个月的部分成果。

后来,随着采风活动和手中掌握的民间音乐资料越来越多,很自然地就逐渐转向民族音乐学研究。

事实上,在当时不少国内民族音乐学者都有从表演、作曲实践升华至理论研究的过程和经历。

从我的老师田联韬先生到我们这一代都是这样,这是一种符合文化和艺术实践规律的,必然的发展过程。

它和今天大学里盛行的学生转学生,课堂到书本的研究生培养过程很不一样,当然我个人的主观兴趣也是十分关键的。

音乐时空:同时也请您谈谈当时国内的民族音乐研究生的培养状况。

以及您是怎样由此踏上民族音乐学研究道路的呢?杨民康教授:在我对民族音乐研究开始感兴趣之后,便有了考研的愿望。

1986 年,我顺利通过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成为田先生第一位硕士研究生。

说到报考这个研究方向的动机,不能不提一下当时整个音乐学研究生的培养状况。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大约在20 世纪70 年代末开始建立起来,但几所主要音乐院校培养研究生,要晚于作为综合艺术院校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南京艺术学院。

而且,后者一开始注重培养的,主要是民族音乐或中国音乐史研究方向,所以就有了沈洽、杜亚雄、乔建中等几位当时民族音乐研究方向的优秀中青年学者才俊,也是今天的学界领军人物。

对于我们有志从事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青年学生来说,他们都是自己向这个方向努力的标杆。

比较而言,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学研究生培养制度不仅起步较晚,而且一开始是以西方音乐史为起点的。

我们入校时,整个音乐学专业只有两位西方音乐史方向的硕士,即现在仍在我校任教的刘经树与余志刚两位教授,另外还有几位表演专业的研究生。

我和同届的陶亚兵、巩学群(巩小强)三位音乐学学子,便有幸分别作为民族音乐(后来改为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音乐史和音乐美学的首届研究生,得到众多老师的集中指导和精心栽培。

由于当时还没有博士培养层次,硕士研究生已经是最高学历,研究生数量也比较少,平均年龄偏大,都有一定的音乐实践经验。

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的比例,平均下来,几乎是一比一。

记得在学校里,我上过少数民族音乐和民族器乐等研究生课程,便是由田联韬、袁静芳等老师为我单独授课。

同时,学校还要求我们到在京的著名的综合大学选修课程。

我本人就在中央民族大学随金天明、邵献书、胡启望、徐仁瑶等著名教授选修了民族学、语言学的研究生课程,也都是采用一对一授课方式。

无论老师和同学,对于这些课程,在教学上要求都比较高,我随民族学理论家金天明选修的《中国民族学史》,随邵献书教授选修的《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两门课,完成了两篇结业论文,都将民族学与中国少数民族的情况同中国民族音乐的情况做了比较分析,后来便分别发表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和《中国音乐》(1989)两个音乐学刊物。

当时在北京音乐高校毕业的硕士里,这种精心培养和严格要求并非是个别现象,仅就其中的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方向来说,像赵塔里木、何晓兵(均为中国音乐学院硕士)和我本人的几篇硕士学位论文,都是老师们呕心沥血培育的结果,就是拿到今天的某些博士论文里比较,我敢说也不会逊色。

所以,说这些硕士研究生差不多就是按后来的博士学位的同等规格来培养,也不为过。

后来,也是在田联韬、汪毓和等老师的努力下,得到了吴祖强、于润洋两位老院长的关心和支持,我终于如愿留在中央音乐学院,专职从事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和教学。

为此,我既要感谢老师们为我们付出的艰辛和劳动,也要感谢中央音乐学院给了我们那样好的学习条件。

我先后在音乐研究所、学报和音乐学系工作,如今已混到了退休年龄。

但是,我们是否真正继承了当年的优秀学统?是否完成了老师、老院长们那沉甸甸的希望和嘱托?至今一直是个让我心中思索不已的事情。

音乐时空:在您转向民族音乐学研究后,第一位导师应该就是著名的民族音乐学家田联韬先生,田先生对您的学术生涯一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杨民康教授:我做作曲学生时,田联韬先生是我的老师之一。

我后来报考了研究生,田先生当时已经具有了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方向硕士导师的资格,于是便成为我报考的最佳选择。

田老师在作曲方面对我的教诲已无须多言,对于民族音乐学研究来说,从田老师领我入门,直到今天,我作为他的音乐学学生,可以说首先是继承、分享了先生在这一领域的丰富的学术思想、研究成果和学术事业,同时也收获了先生优良的学术品格、为人风尚对我的影响。

这些,我在以前的几篇回忆文章里谈了很多,这里想重点说说他以自己宽广的学术视野和胸襟,在他的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和教学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田老师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中央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任教,主要从事作曲和作品分析教学,也进行民族音乐的田野考察和研究工作。

在学术研究中,他不仅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研究特长,也非常注重吸取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与众多杰出的民族学、语言学专家教授有密切的学术交往。

前面说到过,我硕士研究生期间,到中央民族大学选修了多门民族学、语言学课程,那都是田老师极力主张和督促的结果。

后来,当我在为立足本校还是赴香港中文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而感到犹豫时,田老师又鼓励我选择了后者。

要知道,由于诸多的复杂原因,当时我做出这样的决定,在学校里是有很多人不理解,不被看好的。

但在事后,当我利用在港所学的民族音乐学理论知识,在教学和科研上做出了某些成绩时,田老师又在不同的场合给予了赞许和肯定,说我“当初的选择是对的!”这里所透露的一点信息是,田老师对于像民族音乐学这样的外来的学术思想,包括与之相随出现的,与国内固有俗见不尽相同的人和事,能够持有一种客观、豁达的是非标准和处理态度,既不简单地全盘接受,又能够对其中合理之处做出应有的选择和取舍。

同样的见识、为人和处事态度,在前面所提及的许多老一辈学者身上都能够见到,但在后来更为年轻的中青年学者中,这样宽广的视野和胸襟似乎变得有些少见了。

音乐时空:您的博士学位是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得的,它与我们的中央音乐学院在民族音乐学的教学和研究方面有哪些不同?杨民康教授:在我去香港中文大学读书时,那里的情况同中央音乐学院不完全一样。

对于中央音乐学院传统音乐研究和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来说,当时还没有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的理论性公共必修课,我指的并非民族音乐概论之类的通识课,而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方法论课程。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专业必修课里,仍然还没有针对本专业方向的课程内容,只是在《音乐学的历史与现状》、《音乐学分析》等整个音乐学系研究生都要上的必修课里,用几节课时间涉及一部分传统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内容。

香港中文大学是采用美国的教育模式,按西方音乐研究与民族音乐学研究两大系列设置所有公共课程,这些课程又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

必修课分公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通常包含一些人数较少,开课方式较为灵活的专题讨论( Special Topic ) 或研讨课( Seminar )。

当时该校音乐系民族音乐学方向的研究生,比我院传统音乐研究方向的人数要少,但也开设了几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比如J. Lawrence Witzleben 教授开设的《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导论》 (Research Methods in Ethnomusicology ,上、下)、陈守仁教授的《田野考察方法》( Methods and Fieldwork ),还有一门曹本冶教授开设的,涉及音乐记谱与分析的课程。

从我2002 年离校以来,十几年里这些主干课程一直没变。

如今,在该校音乐系的研究生课表上,这些涉及民族音乐学的课程已经被进一步规范为4 门主课:《民族音乐学的历史和理论》( History and Theory ),《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方法》 (Methods and Fieldwork ),《民族音乐学的当代问题》 ( Current Issues )和《民族音乐学的实践问题》( Practical Issues )。

选修课中,给我印象较深的是曹本冶教授开设的《仪式音乐研究》 ( Seminar in Chinese Music :Ritual Music ),由于这一届只招了我一名民族音乐学方向博士研究生,这门课上,从头到尾,只有我与老师一对一上课。

还有一门课程对我帮助很大的公修课,是由Harrison Ryker教授和J. Lawrence Witzleben 教授开设的《文献书目与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and Bibliography ),教学内容涉及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以著名的《芝加哥手册》(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 CMS为教学蓝本,其中的一学期,围绕对两种涉及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