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 (2)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
理清思路 把握内容 明确主旨
浏览课文1至3自然段,赏析下面两 段文字。
1、从适当的高度往下看,大西洋城边青天白日下的海滨
木板路上,为举行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医学家们,
就象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
把人比成昆虫,拟物
2、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 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 用童工,抱着幼体象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 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 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把昆虫拟人化
阅读5至10段,思考:这几段中举了几种动物的例 子?是如何描写的?论述了什么?
单个 讽刺、轻蔑
搬运食物 几只 有点意思
蚂
数千 智慧活动
蚁
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 有条 建造蚁穴:起正合规格的细枝。好象从 不紊
电话里接到了新的命令。
结论:群体变大时,智慧出现
白蚁:建筑
仅两三只 并无结果 数量增多 建筑完工(井然有序)
阅读课文最后几段:赏析以下几句。
发明一种机制,把科学研究工作中获得的片断的 知识系统地公布于世,一定算得上现代科学史上 的关键性事件”。
后来,或迟或早,在工作行将完成时,我们总要 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 给编辑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结论:强调集体的力量及人与人 之间需要的交流、合作
特的视角,将一些群居性生物的行为与度组织性,提出了
“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对传统生物
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动物本能的观点进行了反思,也对
人类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作出了警示。
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倾向,可以看做是一 篇科学随笔。本文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没有 罗列森严的论点论据,但还是具有独特的论证方法的。 首先,作者始终是在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中谈论生物的 社会行为,始终认为人类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着 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论述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其 他生物,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肯定 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再次,对生物的 社会行为的描述,有详有略,先详后略,以详带略 (详昆虫类,略菌类、鱼类、鸟类),这样既抓住了 典型事例细致剖析,又丰富了例证,也体现了由现象 层面到理论探讨逐步深化的过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杨华当三维目的知识与才干1.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细胞生命的礼赞»的内容;2.掌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区别与关系,从中归结出宗旨;3.综合运用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进程与方法1.剖析文章大意,归结思绪,总结写作方法;2.抓住一般语段,纵深剖析言语的运用;3.思绪凌驾在自读之上,停止综合式的研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学习了解到人类社会唯有尊重生物,研讨生物的智慧才干最大水平地开展自身的事业的理念;2.培育先生勇于为迷信贡献余热的肉体质量教学重点 1.品味作品笼统而生动的言语;2.挑选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训练和培育先生挑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才干;2.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掌握作品主题。
教具预备幻灯片,投影仪。
课时布置1课时。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随着城市的兴盛、经济的开展,科技的提高,人类便难免表现出自视其高、无私高傲的特点其实,任何生物都有其存在的方式这节课,我们一同来读美国科普作家刘易斯·托马斯的«作为生物的社会»,从中,我们一定更能明白这个道理,更能懂得如何去尊重担何方式的生命,从它们的生活智慧中失掉启示,来指点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和生活推进新课一、解题多媒体课件显示: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1〕,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讨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讨院〕院长,并荣任美国迷信院院士。
«细胞生命的礼赞»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索思想广博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判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起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爽、幽默、委婉,无愧为当今迷信散文中的大家手笔1974年出版后,立刻惹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庞大反响和热烈喝彩,取妥当年美国国度图书奖,至今仍滞销不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杨华当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细胞生命的礼赞》的内容;2.掌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区别与关系,从中归纳出主旨;3.综合运用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过程与方法1.分析文章大意,归纳思路,总结写作方法;2.抓住个别语段,纵深分析语言的运用;3.思路凌驾在自读之上,进行综合式的研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了解到人类社会唯有尊重生物,研究生物的智慧才能最大程度地发展自身的事业的理念;2.培养学生勇于为科学贡献余热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 1.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2.筛选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能力;2.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
教具准备幻灯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随着城市的繁荣、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便不免表现出自视其高、自私傲慢的特点其实,任何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形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美国科普作家刘易斯·托马斯的《作为生物的社会》,从中,我们一定更能明白这个道理,更能懂得如何去尊重任何形式的生命,从它们的生存智慧中得到启示,来指导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和生活推进新课一、解题多媒体课件显示: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1),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细胞生命的礼赞》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为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至今仍畅销不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教版⾼中语⽂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物的社会》教案《作为⽣物的社会》教案⾼⼆年级备课⼈:宋三龙【教学⽬标】⼀、知识⽬标1、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
2、了解《细胞⽣命的礼赞》⼀书的创作背景和影响。
⼆、能⼒⽬标1、理清⽂章思路,把握作者观点。
2、学习本⽂的论证⽅法。
3、品味本⽂幽默风趣的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标1、增强对⼤⾃然的热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觉保护环境。
2、感受集体协作的巨⼤⼒量,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重点】1、理清⽂章思路,把握作者观点。
2、学习本⽂的论证⽅法。
【难点】品味本⽂幽默风趣的语⾔【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导⼊同学们,今天咱们学习⼀篇科普⽂章。
⾸先观看⼀段视频(《昆⾍总动员》预告⽚)。
看完视频,同学们有何感想?蚂蚁、瓢⾍等⽣物群体跟⼈类社会相似吗?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与⼤⾃然与其它⽣物应该和谐相处。
可是在四⼗多年前,科学界并不这么认为。
当时社会的主流观点是,⼈类是世界的中⼼,是“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类可以控制⼀切、战胜⼀切。
这种主流观点严重对⽴了⼈类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就在这时《细胞⽣命的礼赞》出版,并引起美国读书界、评论界的巨⼤反响,此书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今天咱们就⼀起学习其中的⼀篇⼩论⽂《作为⽣物的社会》,看看作者是怎样提出他的观点,让⼈们乐于接受的。
⼆、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
刘易斯·托马斯博⼠1913年⽣于美国纽约,1993年逝世。
美国医学家,⽣物学家,科普作家,美国科学院院⼠。
曾就读于普林斯顿⼤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学⼉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学——贝尔维尤医疗中⼼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
三、了解《细胞⽣命的礼赞》⼀书的创作背景和影响。
【创作背景】⾃启蒙运动以来,西⽅社会在政治、经济、⽂化等诸多领域发⽣了巨⼤转变,理性取代了宗教神学的地位并得到⼴泛传播,“知识就是⼒量”成为普遍⽽坚定的信条。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必修五第4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
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
栏 目 链 接
1了解本文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的相似 之处,了解作者的科学理念。
2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严谨的结构。
3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
栏 目
的文字魅力。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一、作家简介
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1)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科
目 链 接
头的一段对比,表达了一个鲜明的观点:人类的社会行为
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
以互为比照的。
4.作者在谈到动物与人类的行为时,为什么多从个体 与群体两个方面作比较分析?试结合作者的论述加以说明。
答:作者在谈到动物与人类的行为时,多从个体与群体两 个方面作比较分析,这是因为社会与个体是相辅相成的,
一篇。《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编辑他十分喜爱那篇讲话
链 接
的格调,是就约托马斯写一组风格类似的专栏文章,每月
一篇,内容自便,编辑不改一字。托马斯起初连写了六篇,
便央求罢手。但此时读者和评论家已经不允许,于是,托
马斯欣然生命。后来有一家出版社答应将其稿一字不易原
样付梓。于是,《细胞生命的礼赞》问世了。
四、相关链接
链 接
生命活力,情感鲜明。
3.新奇的夸张,使解说鲜活动人。
“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这一句用夸张的语 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非常接近人类了。这样的夸张,想象 新互一奇相有呼发,唤现让就读,大者交叫觉流起得信来新息鲜,。。发”又表这如文几,章句以“,夸我给张们予的总编笔要辑法写一信边,探,将索提人,类交一的论边行文,栏目链接栏目链接 为“原始化”,暗中与动物行为混同,意在说明两者之间的 某些相似性。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共42张) (1)PPT课件
阐释生物
的集体性
社会性
(3-9)
群体变大,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大
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
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
思考:
文中举了几种动物的例子?从哪些方面 与人类作比较?
□蚂蚁□
□蚂蚁□
培育真菌;
培育真菌; 喂养蚜虫;
□蚂蚁□
□蚂蚁□
培育真菌; 喂养蚜虫; 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
★蜜蜂★
★蜜蜂★
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 器;
★蜜蜂★
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 器;
单个蜜蜂离窠----仍属于蜂窠,如有细丝系 住;
★蜜蜂★
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 器;
单个蜜蜂离窠----仍属于蜂窠,如有细丝系 住;
工蜂营建蜂窠----像胚细胞在构成一片发育 中的组织;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明确:
一、阐明 群居性昆 虫是集体 社会
1 以医学家聚会为例,说明像群居昆虫聚会
2 传统的思想认为昆虫几乎还是非生物
二、阐释 群体变大,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大
生物的集 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
体性社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2)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汉滨高中杨磊【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
2、能力目标: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
2、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分析:在单元目标中,教材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把握作者观点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由题目切入,从“社会”一词的惯性思维设置问题,指出“生物”的特殊性,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整体把握内容,简分文章结构安排学生快速浏览课文,通过提问让学生把握文章结构。
问题1:说一说哪些段落重在写人类社会,哪些段落重在写其他生物社会?问题2:文中提及了哪些人类之外的生物?明确:蚂蚁、白蚁、蜜蜂、黏菌细胞、鲱鱼以及海鸟。
三、具体研习课文1、作者是如何写蚂蚁的?明确:分工、协作2、蚂蚁既然这么像人,那你们愿意当蚂蚁吗?明确:从个体看它太渺小了,势单力薄,但当这些小蚂蚁团结起来,组成一个群体社会时,会有惊人的智慧和力量。
3、那作者的观点跟我们的一致吗?明确:从第五段和第七段筛选信息可见是一致的。
总结写蚂蚁的部分,作者主要突出了蚂蚁社会的两个特点。
(蚂蚁的社会分工明确,互相协作;个体简单而脆弱,并不拥有多少智慧,当视角关注整个蚂蚁群体时,它们集体所展现的力量和智慧令人惊叹。
)4、那么课文中另外提及的白蚁、蜜蜂、黏菌细胞、鲱鱼和海鸟是不是也是如此?同学们选其中一两种进行分析。
或者补充一些其他群体生活的生物的社会活动及其特征。
归纳总结: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生物社会呈现出两大特点:①其他生物社会活动像人类社会②群体的联合智慧突出。
5、作者是怎么写人类社会的?明确:人类社会活动像群居性昆虫大聚会。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5课堂讲义 4.12作为生物的社会
第12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基础梳理】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鳟.鱼(zūn ) ②霎.时间(shà) ③迄.今(qì) ④梭.子(suō) ⑤衔.起(xián) ⑥蚁冢.(zhǒnɡ) ⑦苜蓿..(mù xu) ⑧毛茸.茸(rón ɡ) ⑨木屑.(xiè) ⑩胚.细胞(pēi ) ⑪梗.节(ɡěnɡ) ⑫毗.邻(pí) (2)给多音字注音①角⎩⎪⎨⎪⎧ 触角.(jiǎo )角.色(jué) ②累⎩⎪⎨⎪⎧ 积累.(lěi )累.赘(léi )劳累.(lèi )③当⎩⎪⎨⎪⎧ 适当.(dàn ɡ)相当.(dān ɡ) ④畜⎩⎪⎨⎪⎧家畜.(chù)畜.牧(xù) 2.辨形组词(1)⎩⎪⎨⎪⎧ 迄(qì)(迄今)讫(qì)(收讫)屹(yì)(屹立) (2)⎩⎪⎨⎪⎧ 屑(xiè)(木屑)梢(shāo )(树梢)宵(xiāo )(良宵) (3)⎩⎪⎨⎪⎧ 窜(cuàn )(逃窜)撺(cuān )(撺掇)蹿(cuān )(蹿火)(4)⎩⎪⎨⎪⎧ 毗(pí)(毗邻)纰(pī)(纰漏)琵(pí)(琵琶) (5)⎩⎪⎨⎪⎧ 梗(ɡěn ɡ)(梗塞)哽(ɡěn ɡ)(哽咽)鲠(ɡěn ɡ)(鲠直) (6)⎩⎪⎨⎪⎧ 阈(yù)(视阈)阙(què)(宫阙)阕(què)(上阕)3.词语释义(1)阈值:临界值,范围值。
(2)迄今:到现在。
(3)拱券:桥梁、门窗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
(4)苦口婆心:劝说不辞烦劳,用心像老太太那样慈爱,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
(5)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6)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丽雄伟、场面豪华盛大或文章华丽又气派。
人教版高中高三上册语文《作为生物的社会》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作为⽣物的社会》是⼀篇论述⽣物社会⾏为的⽂章。
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视⾓,将⼀些群居性⽣物的⾏为与⼈类进⾏⽐较,描述了它们在集体⾏动中所表现出的⾼度组织性,提出了“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个⽣物的现象”,对传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为和动物本能的观点进⾏了反思,也对⼈类盲⽬⾃⼤、不能充分认识⾃⾝⽣存危机作出了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选⾃《细胞⽣命的礼赞》(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李绍明译。
刘易斯·托马斯,美国医学家、⽣物学家,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美国科学院院⼠。
这是⼀篇论述⽣物群居性的⽂章,充满了理趣。
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视⾓,打破禁忌,将⽣物的⾏为与⼈类进⾏⽐较,指出蚂蚁、蜜蜂、黏菌、鱼类、鸟类等⽣物在集体⾏动中表现出⾼度的组织性,似乎具有整体思维的特点。
这种从⽣态系统的整体上认识⽣物的观点,颇具独创性。
作者对“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个⽣物的现象”作了有趣的分析,作为⼀个⽣物学家,他的见解并不是⽆端的空论,⽽是蕴含了深刻的科学思想。
这⾥既有对传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为的批判,也有对⼈类盲⽬⾃⼤、不能充分认识⾃⾝⽣存危机的警⽰。
本⽂细腻的描写,⽣动的⽂笔,幽默的语⾔,令⼈叹服。
阅读时,可以画出⼀些精彩的语句(如说蚂蚁“是某种活的计算机”,“它们什么都⼲,就差看电视了”),细⼼体味。
从适当的⾼度往下看,⼤西洋城边青天⽩⽇下的海滨⽊板路上,为举⾏年会从四⾯⼋⽅聚集⽽来的医学家们,就像是群居性昆⾍的⼤聚会。
同样是那种离⼦式的振动,碰上⼀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这才略停⼀停,碰碰触⾓,交换⼀点点信息。
每隔⼀段时间,那群体都要像抛出钓鳟鱼〔鳟(zūn)鱼〕⼀种背部淡青略带褐⾊,侧线下部银⽩⾊,全⾝有⿊点的鱼。
的钓线⼀样,准确⽆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个长长的单列纵队。
假如⽊板不是牢牢钉住,那么,看到他们⼀块⼉筑起各式各样的巢⽳,就不⽤感到吃惊了。
⽤这种话来描绘⼈类是可以的。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
好,那我们来看一个词的定义(展示课件) 【社会:社会就是由许多个体汇集而成的有组织有规则或纪律的相互合作的生存关系的 群体。】 我们可以知道刚刚所展示的图片就是动物社会和人类社会,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与联 系呢?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在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作为生物的社会 (二)作家作品介绍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刘易斯·托马斯。(课件展示) 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1),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生于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 学和哈佛医学院,美国科学院院士。托马斯的名字在美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他并不是文学大 学,而是一位杰出的科普作家。 1970 年,托马斯任耶鲁大学医学院院长时,应邀参加一个“定调演说”节目。他轻松 幽默的讲话被录了音。演说的整理稿传到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主编的手上。那位主编很 喜欢这篇整理稿,便请托马斯为他的杂志写一系列短文,条件是题目不限,一字不改。托马 斯本具文才,可惜大半生献身研究,得此机会,他自然乐于应命,一连写了六篇文章,想要 搁笔,但已经欲罢不能了。热情的读者和批评家们要他把专栏写下去。于是,他一发而不可 收,连写了四年。这时,出版商已争相出版。条件最优惠,许他不加修补,原样付梓。于是,
4
明确:作者在谈到动物与为类的行为时,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作比较分析,这是因
为社会与个体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不能没有个体的参与,而对于社会性生物而言,个体也难
以离开社会而生存。所以,无论是谈论人的社会性,还是谈论动物的社会性,都离不开对个
体与群体的分析。没有形成群体的蚂蚁,就没有太多的社会性,因而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是有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 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3.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一、预习1.作者简介:刘易斯·托马斯博士(1913——1991)191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2.背景链接刘易斯.托马斯对人类的将来怀着一种自信的乐观。
在他的观点中,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思考着的、行动着的生命。
虽然作为个体我们无法明了整体的思维,就像一只蚂蚁无法理解蚁群的思想一样。
但我们都在为某个更大的目标努力地劳动着,我们劳动、学习、生活,这一切都让我们觉得美好,因为我们同时也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生命的需要。
个体生存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二、互动(一)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根据下面提示,理清文章思路。
生物群体与人类社会有(第1-2自然段)生物的行为活动蚂蚁具有高度的。
(第3—7自然段)(第3—10自然段)蜜蜂的活动具有高度的。
(第8自然段)黏菌细胞的活动也具有高度的。
(第9自然段)鱼类、鸟类的活动也具有。
(第10自然段)人类的行为方式具有和其他社会性生物相类似的特点,还需要,需要,才能不断地产生智慧,推动社会进步。
(第11—13自然段)(二)合作探究1.“作为生物的社会“与人类社会相比,有怎样的相似之处?你怎样看待这些相似之处?2.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有什么深意吗?(重点品读3.4段以及最后一段)3.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4.这是一篇科普论文,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色?(请选取你较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三、反馈1.小结:2.随堂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鲱.鱼斐.然柴扉.诽.谤B.梗.节鲠.直哽.咽田埂.C.模.型摸.索摩.崖磨.房D.蹩.脚隐蔽.憋.闷鳖.裙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窠臼迷惑岛屿清天白日B.骚动穹顶木屑讫今为止C.毗邻筹画阈值富丽堂黄D.格调蚁冢书籍苦口婆心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五课件412作为生物的社会
2.辨字组词
迄
屑
(1)讫 (2)梢
屹
宵
(3)窜撺
(4)毗纰
蹿
琵
梗
阈
(5)哽 (6)阙
鲠
阕
答案:(1)迄今 收讫 屹立 (2)木屑 树梢 良宵 (3)逃 窜 撺掇 蹿火 (4)毗邻 纰漏 琵琶 (5)梗塞 哽咽 鲠直 (6)视阈 宫阙 上阕
《作为生物的社会》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这本书是 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 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 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 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无怪乎自1974年 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 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十八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 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年过花甲的刘易斯·托马斯的名
课前
自主预习
(对应学生用书P94)
晨读感悟
诗词鉴赏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①。 薄宦②梗犹泛③,故园芜已平④。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 ①一树碧无情:意谓蝉虽哀鸣,树却自呈苍 润,像是无情相待。②薄宦:官卑职微。③梗犹泛:这里是 “自伤沦落”之意。梗,桃梗,用桃树梗刻成的木偶。④芜已 平:荒芜到了没处落脚的地步。
开拓视野 1.科学散文 从小学开始阅读以来,我们的视野里渐次出现的读物,无 外乎是童话、故事、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读物,自然科学 读物往往容易被忽视。引起人们重视的自然科学读物,常常是 《十万个为什么》这类纯知识性的读本。这些阅读内容和经历 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步入中学之后,阅读的深入与拓展将是必 然的,一些信息量大、思维新锐、视角独特的读物,有利于我 们开阔视野、激发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
2、能力目标: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
三、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教学过程:
作者简介:
刘易斯·托马斯(Lewis Thomas )
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
美国科学院院士。
1974年出版《细胞生命的礼赞》,获该年度美国图书奖。
这本书从医学家、生物学家的角度阐述了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深邃,信息庞杂新奇,文笔生动、幽默,是当代科学小品文中的大家手笔。
一、字词:
蚁冢( ) 蜂窠( )
巴不得( ) 着( )魔
毗( )邻阈( )值
胚( )细胞模( )型
蹩( )脚拱券( )苜蓿( )
鳟鱼( )迄今( )木屑( ) 黏菌( )
二、重点感悟
1.浏览课文1~3自然段:赏析下面两段文字,并找出两段文字的联系。
(1)从适当的高度往下看,大西洋城边青天白日下的海滨木板路上,为举行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医学家们,就象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
(2)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
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象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
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
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1)把人比成昆虫
(2)把昆虫拟人化
(3)是不是每个生物学家都同意这个观点?根据何在?
不是
不过,如果把话反过来讲,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
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象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
它们倒更象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假如我们想从它们的活动中看出什么显示人类特点的东西,那就是在违反科学。
2.阅读5~9自然段,回答:作者在这几段中论述了什么?
结论:群体变大时,智慧出现
结论: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也随之增强
结论:同样是相互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的
3.阅读课文第11自然段:赏析以下几段话。
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
我们能够得到整个生物圈中所有的信息,那是以太阳光子流作为基本单位来到我们这儿的。
当我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怎样克服了随机性而重新安排成各种东西,比如,弹器、量子力学、后期四重唱,我们或许对于如何前进会有个更清楚
的概念。
结论:人类之间的团结性和协作性比不上其他生物世界
4.阅读课文最后几段:赏析以下几句。
发明一种机制,把科学研究工作中获得的片断的知识系统地公布于世,一定算得上现代科学史上的关键性事件”。
后来,或迟或早,在工作行将完成时,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辑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结论:强调集体的力量及人与人之间需要的交流、合作
本文是一篇论述生物社会行为的文章。
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视角,将一些群居性生物的行为与人类进行比较,描述了它们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的高度组织性,提出了“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对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动物本能的观点进行了反思,也对人类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作出了警示。
思考: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主要论述方法:
1.对比()个体群体
2.类比动物人类
三、美点鉴赏
思考:
这是一篇科普小论文,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色?
1.精确
①(蚂蚁)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
2.生动
②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3.幽默
③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学与练:结合具体的语境,说说下列语句的幽默效果。
1、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明确:讽刺怕遭到非难的作者极端保守的心态,他们恨不得把昆虫看做是
天外来客,完全有异于人类,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机器”一样。
2、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明确:讽刺人类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真是有些为难。
3、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明确: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
4、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脚的神经节而已。
明确:以“轻蔑”的口气评论一只“独行的蚂蚁”,强调它们个体智慧的微不足道。
5、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缉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明确:以夸张的笔法,将人类的行为“原始化”,暗中与动物行为混同,意在说明两者之间的某些相似性。
四、拓展探究
探究1: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作者在论述生物的社会性时,为什么不以狼、豹等动物为例,而是以蚂蚁、蜜蜂等小动物为例?
探究2:举例说说人类由于盲目自大而面临着哪些生存危机?结合本文给你的启迪,联系现实谈谈人类应如何对待生命,对待自己?
五、课堂小结:
原来生物界还有这么多我们不曾了解的内涵,人类千万不能盲目自大,要充
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
我们既要强调个体的智慧,也要重视群体的智慧,因为发明创造必须融入群体的智慧中才能发挥作用,才有意义。
所以,我们学习也不能够闭门造车,一定要多多交流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