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买玩具教学设计
大班数学教案《买玩具》
大班数学教案《买玩具》一、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数字口算解决小学生购买玩具的数学问题;2.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等数学符号的使用;3.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数字口算练习;2.“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使用;3.购买玩具的数学问题应用练习。
三、教学过程1. 数字口算练习在开始教学前,可以让学生进行数字口算练习,例如:•写出1-20之间比4大2的数;•算一下8+6的和;•算一算17减去3等于多少。
等等。
2. 符号“大于”、“小于”、“等于”的介绍和使用在开头,先向学生介绍“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并解释它们的含义,例如:•>:读作“大于”,表示左侧的数比右侧的数大;•<:读作“小于”,表示左侧的数比右侧的数小;•=:读作“等于”,表示左侧的数与右侧的数相等。
接下来,可以给出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来比较大小,例如:• 5 > 3• 2 < 10• 4 = 43. 购买玩具的数学问题应用练习在掌握数字口算和符号的基础上,学生们可以开始应用到实际场景当中,例如:小明有7元钱,他想买一个3元的玩具和一个4元的玩具,他是否能够买得起?这里,需要学生们使用符号判断小明有没有足够的钱来购买玩具,例如:•7 > 3+4 (小明有的钱数目大于等于两个玩具的价格之和)•或者 7 $\\ge$ 3+4 (小明有的钱数目大于或等于两个玩具的价格之和)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数学方式进行购物决策,提高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通过数字口算和符号的应用,学会了使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提高了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可以适当注重练习的巩固和检验,例如口算速度的测试等。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买玩具》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买玩具》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货币的基本概念
2.学习数数、比大小
3.认识并了解货币的使用方法
4.培养幼儿对购物的兴趣和热爱
教材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玩具,模拟购物场景。
2.制作货币、购物单等小道具。
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1.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买玩具”。
2.让孩子们看看手中的零钱,问有谁知道这是什么?这些钱能用来做什么?
第二步:数数
1.从一角、五角、一元的硬币开始,引导孩子们认知货币。
2.鉴别货币:让孩子们手握硬币,辨别不同的硬币。
3.数数:将硬币放在桌面上,引导幼儿数数,听计算出来的钱数。
第三步:购买
1.教师出示购物车和购物单,并模拟购物场景:
–喊出要买哪些玩具
–让孩子们以硬币的形式购买玩具
–收钱,找零
2.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完成购物。
第四步:结束
1.回顾整个购物过程,让孩子们感受一下消费的快乐。
2.教师提问,孩子们回答:
–我们为什么要买玩具?
–付钱时为什么要认真数数?
–学会用硬币买到心仪的玩具如何感想?
教学反思
本堂课活动丰富,生动有趣,从买玩具这个主题着手,通过模拟购物,让幼儿们了解货币概念,掌握数数、比大小的基本技能,并且在购买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认识货币的使用方法和判断力,加强了他们对购物的兴趣和热爱,收获丰富,效果显著。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买玩具》2篇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买玩具》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买玩具》精选2篇(一)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金钱的面值和基本用途。
2.理解购物中的基本计数和运算概念。
3.培养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和识别金钱的面值。
2.学会使用金钱进行购物计算。
教学难点:1.将金钱的概念与实际购物情境结合起来。
2.培养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幻灯片或黑板。
2.纸币和硬币模型。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或问题导入,引起学生对购物的兴趣。
例如:你想买一个新的玩具,你会用多少钱去买?你知道你想买的玩具的价格吗?Step 2:引入主要通过幻灯片或黑板,以购物案例为例,介绍不同面值的纸币和硬币,让学生认识并识别它们的面值。
然后,通过一些钱币交换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金额之间的转换关系。
Step 3:教学1.示范一次购物过程,包括选择商品、查看价格、支付以及找零等。
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操作纸币和硬币模型进行计算。
2.通过一些练习和例题,巩固购物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提供一些购物情景和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Step 4:练习安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主练习,并提供必要的辅导和帮助。
Step 5:反思通过小组讨论或个别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Step 6: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境,设计一个简单的购物计划,并写出购物清单和所需金额的计算过程。
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介绍了金钱的概念和购物计算的基本方法。
通过购物情境的引入,我能够激发学生对购物的兴趣,并将金钱的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示范和练习,学生掌握了使用纸币和硬币进行购物计算的基本技巧。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可以改进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与实际生活联系更紧密的购物情景和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差异和难点,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和辅导。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详案《买玩具》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详案《买玩具》课题:买玩具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运用“钱”、“买东西”等相关词汇。
2. 能够根据给定的金额进行简单计算,理解“多少钱”、“多少元”等数词的意义。
3. 能够通过模拟购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购物和经济观念。
4. 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运用“钱”、“买东西”等相关词汇。
2. 能够根据给定的金额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准备:1. 板书:买玩具2. 教具:钱币模型、玩具模型、纸币、小磁铁、手提袋等材料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 (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钱是用来干什么的?”学生回答。
2. 引导学生思考:“有钱了,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钱的作用是用来进行交易的,即用钱买东西。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观察:我们常用哪些东西来买东西?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用来买东西的钱币。
Step 2: 呈现生字 (5分钟)1. 展示钱币模型,教师问学生:“这是什么?可以用来买东西吗?”学生回答。
2. 逐一展示每种钱币模型,教师边数着问学生:“这是几元?这是多少钱?”Step 3: 模拟购物 (30分钟)1. 准备玩具模型和纸币。
2. 让学生分组,每组有一份纸币,手提袋和小磁铁。
3. 教师角色扮演售货员,每组学生轮流扮演买家,购买玩具模型。
4. 教师给每位买家出示一张玩具模型的图片和价格。
5. 学生在组内讨论购买的玩具和所需的金额,并用纸币支付。
6. 学生将购买的玩具放入手提袋中。
Step 4: 小结 (10分钟)1. 自主教学:每位买家回答购买的玩具和支付的金额。
2. 教师进行点拨和总结:巩固学生对购物和金额计算的理解。
3. 学生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购物的玩具和金额。
4. 教师评价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Step 5: 作业布置 (5分钟)1. 布置作业:写下至少三种买玩具的例子,并计算需要的金额。
2. 教师反复强调作业内容,学生理解后,课堂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买玩具》
大班数学教案《买玩具》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多少块钱”、“买”等数学词汇。
2.能够将物品与对应的价格进行对应。
3.能够使用两位数内的加法算术进行计算。
4.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玩具模型、录音机。
2.学生准备:钞票、硬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玩具模型,并引导学生进行猜猜游戏,让学生试图猜出每一个玩具的价格。
2.老师再向学生发放一些钞票及硬币,并要求学生进行收钱或找钱游戏,鼓励学生们尝试着模仿购物场景及使用口语表达。
2. 买玩具1.老师再给每个孩子分发一张购物清单,写上5种玩具的名称及价格,让学生看懂物品和对应的价格。
2.然后,教师再次展示模型,并且每一件玩具的价格都对应着购物单上的某一项,让学生们能够正确匹配。
3.学生自行组队,分别为“卖家”、“买家”并开始模拟购物过程。
3. 更深入的学习1.时间到,学生停止购物活动,进行,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计算花了多少钱购买了多少玩具,并且从中开展一点对于追求价值和购物的教育教学活动。
2.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的朋友也想买这个价格更高但是质量上更好的玩具,该怎么进行结账?如何用所持有的钞票及硬币支付?如何求找零?如何价格支付之后衡量商品在超市购买的价值。
3.最后,教师搜集同篇主题的阅读材料讲解高级数学术语,扩充儿童的知识面,充实儿童的周知之上,让其明白如何进行层层拆奖,算出每种商品的价格,也让其明白到消费不简单,并要对自己的财政和预算更加负责任。
四、教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儿童不仅通过情景模拟了解到买卖玩具的过程和数量上的计算,而且得到了带有高级数学概念的价值教育。
《买玩具》数学教案设计
《买玩具》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能够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学会理财,懂得合理安排零用钱。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加减法运算。
2. 结合实际购物场景,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3. 学会制定购物预算,合理消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购物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会制定购物预算,合理消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玩具模型和价格标签。
2. 准备购物场景的图片或视频。
3. 准备计算器、纸币和硬币等教学道具。
【导入】1. 创设情境:出示一些玩具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玩具的名称和价格。
2. 提问:如果要买两个玩具,需要支付多少钱?引发学生思考,引出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新课导入】1. 介绍加减法运算:讲解加减法的意义和规则。
2. 演示例题:教师出示一些玩具价格,让学生进行加减运算。
3. 学生独立练习:学生自主选择一些玩具价格进行加减运算。
【课堂练习】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些玩具,计算购买这些玩具需要支付的总价。
2. 交流分享:各组汇报计算结果,讨论购物策略。
【购物实践】1. 教师创设购物场景,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
2. 学生运用加减法计算购物所需支付的金额,进行实际操作。
【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购物心得,学会制定购物预算,合理消费。
【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购物问题,并将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过程:【课堂练习】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些玩具,计算购买这些玩具需要支付的总价。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买玩具》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买玩具》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导言数学是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数学活动,可以培养幼儿数学思维、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在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学中,我设计了一节《买玩具》的数学活动,以期提高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的兴趣。
活动目标本次《买玩具》数学活动旨在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货币形式和面值;2.培养幼儿计算和估算的能力;3.提高幼儿对价格、数量、重量等数量概念的理解。
活动准备为了保证本次数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提前准备以下材料:1.玩具模型: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玩具模型若干,包括球、熊、娃娃等;2.货币模型:1元、5元、10元、50元、100元的货币模型若干,以及1分、5分角、1角、5角的硬币模型;3.场地与工具:可以使用教室内部布置为商场的区域,放置玩具、货币和计算工具等。
活动步骤第一步:带领幼儿认识玩具让幼儿自由选择他们喜欢的玩具,并且带领幼儿认识这些玩具,在表面上检查型号、材料和颜色等特征,以便后续购买和计价。
第二步:引导幼儿选择商品提供各种大小、型号、颜色不同的活动用玩具模型,让幼儿自由选择并搭配玩具,让幼儿自由开心的“购物”,自由选择他们想购买的玩具。
第三步:启发幼儿思考在幼儿确认好自己要购买的玩具之后,启发幼儿思考,接下来需要用到钱来购买这些玩具。
孩子们可以用他们的专用纸币来逐个计算玩具的价格,并且使用计算器或抽象计算来辅助计算。
第四步:引导幼儿计算在幼儿用他们的钱购买完所有的玩具后,引导幼儿对每台玩具购买所用的钱以及总计所用的钱进行计算,并引导幼儿思考他们是否买了价格更便宜的玩具。
第五步:大力夸奖幼儿在活动结束时,大力夸奖幼儿的努力和聪明才智,并鼓励幼儿继续参加数学活动,发现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活动反思本次《买玩具》数学活动中,通过让幼儿真实感受轻松有趣的购物体验,引导幼儿思考价格、数量、重量等数量概念,培养幼儿计算、估算、比较价格等方面的数学思维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买玩具》
大班数学教案《买玩具》教学目标:1.通过讲述《买玩具》这个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理解玩具的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玩具的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2.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买玩具》故事书、玩具图片、数学工具(计算器、尺子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准备一些玩具图片,让学生看图猜测他们的价格。
2.让学生讨论一下玩具的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讲解故事:1.介绍故事《买玩具》的背景。
2.逐段讲解故事,重点讲解玩具的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讨论与分析:1.分组讨论问题:如果小明有10元钱,他能买几个玩具?2.让学生自由发言并解释自己的答案。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小明能买多少个玩具。
引导解决问题:1.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小明能买几个玩具。
2.引导学生总结计算过程,并让学生发言解释。
3.引导学生发现小明能买多少个玩具与玩具的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巩固与拓展:1.让学生分小组,自由发挥写一些类似的问题,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让学生讨论如何用数学语言表示这种关系,并找出相应的公式。
3.让学生交流并展示自己的答案。
总结与评价: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让学生回答相关的问题。
2.评价学生的表现并给予鼓励。
课堂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故事《买玩具》,帮助学生理解玩具的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引入和讨论环节,学生能积极参与,并能用数学语言诠释自己的观点。
在巩固与拓展环节,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并总结出规律。
整体上,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幼儿园幼儿大班数学活动教案《买玩具》含反思
幼儿园幼儿大班数学活动教案《买玩具》含反思活动概述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买玩具”,适用于幼儿园大班学生。
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在购物场景中,学习加减法的基础,培养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学会协作和分享。
活动目标•学习加减法基础知识。
•增加各种物品的名称、形状及颜色的认知。
•能够理解购物交易的过程和价值。
•发掘孩子的协作和分享能力。
活动准备•白纸和彩笔。
•购物篮,模拟食品、玩具等物品。
•假钱和收银台。
•桌子和椅子。
活动方法步骤一:简单介绍先引导孩子们讲解他们的“钟爱物品”,并且看看这些东西的名字、颜色和形状。
步骤二:分配角色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导购员,把所有物品摆在一个目录里。
这时,让孩子分配角色,有选购者、导购员和收银员。
孩子们可以自己选购、计算和回报。
步骤三:购物在这个过程中,导购员的职责是给孩子们介绍不同的物品和价格。
然后,让选购者“买”,孩子们可以拿自己的钱去商店购买。
步骤四:计算总价当选购者在商店买到所有需要的物品时,让收银员计算总价格。
计算过程中,让孩子们自己计算出总价格。
步骤五:反思让孩子们在活动后回顾他们的过程,包括选购的物品、价格以及他们的责任。
这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回忆这次活动,也能够为以后的计算和协作打下基础。
同时,老师也需要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并不断完善和提高。
适用年龄这个活动适用于幼儿园大班学生,适用于4-5岁的孩子。
注意事项•在活动中,老师要注重安全,注意孩子们使用的玩具等物品不能有锋利的边缘或危险的物品。
•保持活动秩序,要求孩子们安静参与活动。
•活动中要求孩子们主动参与,不得让某些孩子“搭便车”。
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在切身体验购物环节的同时,也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知识。
孩子们在模拟的购物场景中,需要计算购买的物品的总价值,增加了孩子们对货币价值的理解。
在购买过程中,孩子们还体会到时间、阻力、认知认可和预算等因素的影响,增加了他们辨别、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同时,本次活动中,孩子们还学会了相互沟通协作,合作完成任务,这些能力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对应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也是必要的。
大班数学教案买玩具教案(通用3篇)
大班数学教案买玩具教案(通用3篇)大班买玩具教案篇1设计意图: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往往在组织教学时,会感到孩子们的兴趣不高,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
《纲要》中明确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为了创设一个让幼儿的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我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游戏的情境空间,让幼儿在“布置超市”、“购买活动”等一系列操作、游戏活动中主动获得“5的加减法”的有关经验。
教学目标: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书写加减法的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教学准备: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
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40张(田字格)。
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
5、教师用的大展示板2张(田字格)。
6、泡沫垫20块。
7、幼儿每5人为一组,每组幼儿身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
教学过程: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
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玩具身上有不同数字的粘贴。
教师:“小朋友看。
玩具身上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卡片上的数字和圆点数是相同的。
2、教师提出整理的要求:观察每个盒上的大小、数字,引导幼儿了解每个盒里只能放两个玩具,它们身上的数字相加必须等于5。
教师举例:先拿一个数字是4的玩具放好,启发幼儿说出再应该拿数字是几的玩具(1)。
请幼儿观察小盒下面的记录纸,教师边启发幼儿想一想应该怎样写加法算式记录整理结果(4+1=5),边出示写好的算式。
请幼儿观察小筐上的即时贴颜色,告诉幼儿负责整理与自己身上即时贴颜色相同的区域。
大班数学教案《买玩具》
大班数学教案《买玩具》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2.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货币的价值,加深对货币使用的意义;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沟通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玩具和纸币;2.准备一份介绍玩具价格和数量的清单;3.准备一张白板和笔。
三、教学流程及方法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购买玩具,了解货币的使用方法。
你们大家都喜欢玩具,那么你们知道玩具有价格吗?”教师可以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观察环节(10分钟)教师在桌子上放置几个玩具,让学生可以看到玩具的名称和价格,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根据玩具价格和数量的清单计算出这些玩具的价值和数量。
3. 思考环节(15分钟)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如何组合自己的纸币购买他们想要的玩具,需要计算他们需要多少钞票来购买玩具。
教师可以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操作环节(20分钟)教师让学生可以进行实际的购买操作,使用自己的纸币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
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定时提醒学生还有多少时间,并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
如果学生出现了问题,可以 timely 进行调整或引导。
5. 总结环节(10分钟)教师请几个学生来说说他们购买玩具的情况,包括花费的灵活性,以及这个过程中思维的运用、合作的情况等。
四、教学后记这个教案在班级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们认真思考,积极参与。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有序地进行购买,同时也发现了操作中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切实地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买玩具》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买玩具》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情景模拟,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玩具店场景布置。
2.玩具模型若干。
3.人民币道具。
4.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玩具店买玩具,好不好?幼:好!2.情景模拟师:我们来到了玩具店,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玩具,你们想买什么玩具呢?幼:我想买汽车。
幼:我想买飞机。
幼:我想买娃娃。
(幼儿挑选玩具,老师记录)3.解决问题师:你们挑选好了吗?现在我们要来解决一个问题。
请你们算一下,你们想买的玩具需要多少钱?(幼儿算钱,老师引导)师:如果你买的玩具是10元,你有20元,你要给售货员多少钱?幼:我要给售货员10元。
师:对的,因为你买的玩具是10元,你给了售货员10元,售货员找你10元,这样你就有了20元。
(老师引导幼儿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4.实践操作师:现在,你们已经知道了怎么算钱,请你们去玩具店买玩具吧。
记住,要算清楚你们买玩具需要多少钱,然后给售货员相应的钱。
(幼儿买玩具,老师观察并指导)幼:我在买玩具的时候不知道要给售货员多少钱,后来我想起了老师教的加减法,就知道了。
幼:我在算钱的时候算错了,后来我用计算器算了一遍,就对了。
师:很好,你们在买玩具的过程中运用了数学知识,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目的。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模拟,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同时,也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给予个别辅导,确保他们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买玩具》数学教案设计
《买玩具》数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货币的基本概念,包括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
学会计算简单的价格,并进行交易。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够正确进行货币的计算和交易。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题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玩具,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
2.2 货币知识:介绍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包括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3 价格计算:让学生了解价格的表示方法,学会读取价格标签。
教授简单的价格计算方法,如加减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讲解:通过PPT或实物展示,讲解货币的基本单位和价格的表示方法。
举例说明价格计算的方法,并进行示范。
3.2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购物,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并进行价格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3 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巩固货币知识和价格计算方法。
学生分享购物体验,交流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4.2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模拟购物中的价格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学习效果: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货币知识和价格计算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PPT或实物展示的货币图片和价格标签。
玩具模型或图片,用于模拟购物。
5.2 辅助工具:白板或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示例。
计算器,用于辅助价格计算。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活动:通过PPT或实物展示,进行货币和价格的知识讲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购物经验。
6.2 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购物交易。
让学生设计自己的购物计划,选择合适的玩具,并进行价格计算。
第七章:作业设计与辅导7.1 作业设计:布置相关的数学练习题,巩固货币知识和价格计算。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买玩具》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买玩具》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能够理解货币的交换功能,知道买卖交易的基本流程。
2.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提高他们与人沟通的技巧。
二、活动准备1.玩具商店场景布置,包括货架、收银台、商品等。
2.一定数量的玩具作为商品,每个玩具标有价格。
3.一定数量的代币作为货币。
三、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1.教师扮演玩具店的老板,介绍玩具店的商品和价格。
2.邀请一名幼儿扮演顾客,进行模拟购物。
(二)角色扮演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代表小组进行购物。
2.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代币,要求幼儿在玩具店购买自己喜欢且价格合适的玩具。
3.教师扮演收银员,负责核对商品价格和收取代币。
(三)购物环节1.各小组在玩具店自由选购玩具,期间可以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购买方案。
2.教师观察幼儿的购物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购物策略,如何选择合适的玩具和合理使用代币。
四、活动反思2.解决问题能力较强。
面对有限的代币和多样的玩具,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作出合理的选择。
3.购物策略多样化。
有的幼儿选择购买单个昂贵的玩具,有的则选择购买多个便宜的玩具,表现出不同的购物策略。
1.部分幼儿在购物过程中,过于关注玩具的外观,忽略了价格因素,导致购物预算超支。
2.部分幼儿在购物过程中,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技巧,导致购物体验不佳。
本次活动中,幼儿在买玩具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货币进行交易,还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思维和社交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成长。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一)情景导入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去玩具店买玩具,你们知道买玩具需要用到什么吗?”幼儿回答:“钱!”教师继续:“对,我们要用钱来买玩具。
那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玩具和它们的价格吧。
”(二)角色扮演教师分配角色:“现在,每个小组都会有一位组长,你们要像真正的顾客一样,去玩具店选购玩具哦。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买玩具》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买玩具》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买玩具的概念和过程;2.培养幼儿的数学意识,如对物品价格、数量的感知;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4.提高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玩具商店猜价格游戏(10分钟)1.在黑板上绘制一个玩具商店的场景,并留出几个空白位置供填写价格;2.教师准备5个不同玩具的实物,并根据实物价格,在空白位置上用数字填写价格;3.请5个幼儿上台,每位幼儿选一个玩具,并猜测价格,猜对的幼儿可以把该玩具留下;4.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每位幼儿都有一个玩具。
模拟市场购物(10分钟)1.把场景切换到玩具商店,让幼儿选好要买的玩具;2.教师给每位幼儿分发相同数量的干粮或糖果,并告诉幼儿这就是他们的现金;3.教师将所有玩具价格都在黑板上展示,并告诉幼儿这些价格是玩具的价值;4.让幼儿在商店中选取物品,并用手上的干粮/糖果模拟购物结账;5.教师提问,问幼儿们都购买了哪些物品,以及用了多少现金,来简单回顾购物结算的过程。
最简单的找零(10分钟)1.利用第二步的玩具价格,计算实际情况中,如果使用超出手中现金的购物计价,需要找多少零钱;2.请幼儿用手中的物品和数字,模拟支付和收款过程,进行最简单的找零练习。
用发卡牌游戏体验找零的过程(15分钟)1.准备一副扑克牌,随便抽出若干张,并在这些卡牌上标记不同的价值;2.教师先演示用这些卡牌如何模拟购物、支付和找零的过程,如:“我购买了这个价值为8的物品,我手中有10元钞票,我该支付多少呢?”;3.请一名幼儿和教师模拟找零的过程,教师在幼儿退钱时出示相应的扑克牌,提高幼儿记忆和观察能力。
商店角色扮演(15分钟)1.请幼儿依旧扮演玩具店的店员和顾客,以前几个步骤中学习到的知识模拟商店购物过程;2.教师扮演第二位顾客或大姐姐,检查幼儿购买的物品和价格,以此培养幼儿的数学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后记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针对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融入幼儿的数学学习细节。
《买玩具》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买玩具》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教案设计:张老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理解货币的基本概念,知道货币是用来购买物品的。
2.培养幼儿的数学计算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学会在购物过程中与人沟通。
二、教学内容1.货币的基本概念2.简单的加减运算3.购物流程及礼仪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货币的基本概念,简单的加减运算,购物流程及礼仪。
2.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货币的价值,学会在购物过程中与人沟通。
四、教学准备1.玩具模型、货币模型2.购物小场景布置3.视频或图片素材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玩具模型,引发幼儿兴趣,询问幼儿:“你们喜欢这个玩具吗?想不想拥有它?”幼儿回答后,教师引入货币的概念:“想要买这个玩具,我们需要用到一种东西,那就是货币。
”2.认识货币教师展示货币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货币的名称。
教师讲解货币的基本概念,如面值、种类等。
教师通过实例让幼儿了解货币的作用,如购物、交换物品等。
3.学习加减运算教师以购物的场景为例,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师出示购物小场景,让幼儿扮演买家和卖家,进行购物游戏。
教师引导幼儿用货币进行支付,学会计算找零。
4.购物流程及礼仪教师讲解购物流程,包括挑选商品、询问价格、支付货币等。
教师示范购物礼仪,如礼貌用语、排队等候等。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购物游戏,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礼仪。
教师出示购物小场景,让幼儿自由发挥,进行角色扮演,巩固所学知识。
6.作业与评价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购物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认识货币:教师展示一张一元纸币和一枚一元硬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对话示例:教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幼儿:“这是钱,这是硬币,这是纸币。
”教师:“对了,我们用这些钱来买东西。
《买玩具》数学教案设计
《买玩具》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能够解决买玩具时的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知识点:加减法运算、货币单位换算。
2. 教学情境:模拟玩具店购物场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买卖交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购物问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货币单位换算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模拟购物场景中感知数学知识。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玩具模型、货币道具、计算器等。
2. 教学场地:教室或模拟玩具店。
3. 教学资源:相关数学教材、课件等。
教案内容待补充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情境,讲述一个关于买玩具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知识点:教师讲解加减法和货币单位换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购物,练习加减法和货币单位换算。
4. 解决问题:教师提出购物问题,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
七、课堂练习1. 设计练习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
2.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题。
3. 答案讲解:教师讲解答案,解析解题思路。
八、课后作业1. 布置作业: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2.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作业。
3. 家长监督:家长负责监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2. 练习成果:评价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检验学习效果。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十、教学反思2. 学生反馈: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3. 改进措施:教师根据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内容。
《买玩具》数学教案设计
《买玩具》数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货币的基本概念,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购买玩具时的支付问题。
1.3 情感目标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人民币的认识介绍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如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2 玩具价格表展示各种玩具的价格,让学生熟悉价格表示方法。
2.3 支付问题学生通过实际案例,解决购买玩具时的支付问题,如找零、折扣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引入环节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玩具,引导学生谈论玩具的价格,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2 讲解环节教师讲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3.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购买玩具的过程,解决支付问题。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人民币认识和支付问题的掌握程度。
4.2 实践作业教师布置相关支付问题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4.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促进彼此的学习。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玩具价格表教师准备一份玩具价格表,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展示和参考。
5.2 人民币道具教师准备一些人民币的道具,用于学生实践环节的支付操作。
5.3 教学PPT教师制作一份精美的教学PPT,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际购买玩具时可能遇到的支付问题,如找零、折扣等,并思考解决方法。
6.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购买玩具的过程,解决支付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并提供反馈。
6.3 总结分享每组学生分享自己的角色扮演经历,总结购买玩具时支付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人民币游戏设计一些关于人民币的趣味游戏,如拼图、接龙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7.2 数学故事讲述一些与人民币相关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买玩具》数学教案设计
《买玩具》数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货币的基本知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数学,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玩具价格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各种玩具的价格,了解价格标签的构成。
2.2 货币单位及换算:讲解人民币的单位,如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3 支付方式的学习:介绍常见的支付方式,如现金支付、支付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2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支付问题。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玩具的价格标签,引导学生关注货币单位及换算。
4.2 讲解与演示:讲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方法,进行实物演示,让学生加深理解。
4.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支付购买玩具的钱,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4 练习与反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及时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购买玩具的数学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5.2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练习结果和课堂表现,综合评价他们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一个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进行购买玩具的实践活动。
6.2 教学活动实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货币知识,进行购物计算和支付,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七章:拓展与延伸7.1 拓展内容:介绍一些常用的购物策略,如比较价格、打折优惠等,让学生了解购物技巧。
7.2 延伸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定购物预算,培养他们的理财观念。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反思教学效果。
《买玩具》数学教案设计
《买玩具》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结合实际情境,解决买玩具时遇到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实际问题的解决。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加减法解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 采用问答法,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玩具模型,作为教学道具。
2. 准备一些关于买玩具的实际问题,用于教学实践。
3.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玩具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他们最喜欢的玩具,引出买玩具的情境。
2. 学习加减法:讲解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 实践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玩具,计算需要支付的金额,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回答买玩具时如何计算总价?2.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解决买玩具时遇到的数学问题。
3. 分享:每组分享他们的计算过程和解决方法。
八、巩固练习:1. 设计一些关于买玩具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时的计算。
九、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强调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十、作业布置:1. 完成一些关于买玩具的数学练习题。
2. 调查家人或朋友最近购买的玩具,了解他们的购物经历。
十一、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以及他们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情况。
十二、课后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买玩具教学设计
数学买玩具教学设计
数学买玩具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书写加减法的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
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40张(田字格)。
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
5、教师用的大展示板2张(田字格)。
6、泡沫垫20块。
7、幼儿每5人为一组,每组幼儿身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
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玩具身上有不同数字的粘贴。
教师:“小朋友看。
玩具身上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卡片上的数字和圆点数是相同的。
2、教师提出整理的要求:
※观察每个盒上的大小、数字,引导幼儿了解每个盒里只能放两个玩具,它们身上的数字相加必须等于5。
教师举例:先拿一个数字是4的玩具放好,启发幼儿说出再应该拿数字是几的玩具(1)。
※请幼儿观察小盒下面的'记录纸,教师边启发幼儿想一想应该怎样写加法算式记录整理结果(4+1=5),边出示写好的算式。
※请幼儿观察小筐上的即时贴颜色,告诉幼儿负责整理与自己身上即时贴颜色相同的区域。
※看哪组幼儿整理的快,记录的准。
3、幼儿分组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及时记录整理结果,并督促幼儿整理后马上回位子坐好,鼓励整理好的幼儿可互相交流自己的记录结果。
4、全部整理后,与幼儿一起检查整理结果是否正确。
三、请各组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
1、教师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
引导幼儿讲讲算式所代表的意思,理解加法交换的规律。
2、鼓励幼儿给玩具超市取个好听的名字。
四、以买玩具的游戏形式学习5的加法。
1、教师:“超市布置好了,我要5元钱去买一个喜欢的玩具(拿出信封里的5元钱),我买了一个4元钱的※※,还剩几元钱?应该怎样记录?”教师出示范例5-4=1
2、请幼儿从小椅子下取出信封,看看里面有几元钱?请幼儿用手里的5元钱到玩具城买喜欢的玩具。
[小精灵儿童网站]
3、提出要求:每人只买一个玩具,并把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了多少钱也要向老师一样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往往在组织教学时,会感到孩子们的兴趣不高,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
《纲要》中明确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为了创设一个让幼儿的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我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游戏的情境空间,让幼儿在“布置超市”“购买活动”等一系列操作、游戏活动中主动获得“5的加减法”的有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