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5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桃花源记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
①芳草鲜美()②屋舍俨然()③便扶向路()
④寻病终()便要还家()皆叹惋()
13.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2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2分)
16.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2分)
17.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答:
参考答案:
12.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顺着④随即,不久同邀邀请惊讶,惊奇
1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1)(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2)(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15.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

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

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16.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

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17.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2
《大道之行也》和《桃花源记》节选,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不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小题1】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B.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
C.盗窃乱贼而不作(小偷)
D.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讲信修睦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是故谋闭而不兴水波不兴
C.天下为公不必为己
D.莲,花之君子者也能以径寸之木!
【小题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的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为人民多做好事。

C.《桃花源记》选段写了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源内优美的环境,源中人快乐、幸福、安定的生活,并体会到他们的心情。

D.“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不太合乎实际。

桃花源人是秦朝时进入此“绝境”的,是与外人“间隔”的。

从秦到晋太元年间有五百多年,桃花源外的人衣着变化很大,桃花源中人衣着不可能“悉如外人”。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分)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分)
【小题5】[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小题4】(1)对于财货,人们的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2)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小题5】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结合语句分析也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3
(一)(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本文选自课文《》,作者,又名,字元亮,(朝代)
著名诗人。

(2分)
小题2:、下列划线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B.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C.无论魏晋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D.来此绝境古义:极其优美的环境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小题3:、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翻译。

(2分)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选(),译文:
小题4:、请写出两个源自《桃花源记》的成语。

(2分)

小题5:、下列各句中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陶渊明《桃花源诗》)”意思相近的一项是()(2分)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小题6:、桃花源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2分)
小题7:、《桃花源记》叙述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
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桃花源记》陶渊明潜元亮东晋
小题2:D
小题3:(1)(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补充必要的成分,得1分;“要”译为“邀请”,得1分。

)(2)渔人为(他们)一一具体地说出自己听到的事情,(他们听罢)都感叹惊讶。

(“具言”译为“具体地说出”、“叹惋”
译为“感叹惊讶”,各得1分,意近即可。

)两题都选者,改第一题。

除标准外(1)只出现半句,如“设酒杀鸡作食”被译为“去吃饭”,须扣1分。

(2)“具”译为“详细、详尽”亦算对。

“惋”必须译为“惊讶”,否则扣1分。

小题4: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得)、无人问津、鸡犬相闻,正确写出一个,即得1分。


小题5:C
小题6:秦时;躲避秦时战乱
小题7:因为它勾画了一个理想的生活境界,环境优美,人们各得其所,自得其乐,彼此关心、爱护……这符合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审美追求,令人向往。

(言之有理即可。

)表明桃花源是理想的生活境界,得1分(突出“理想”即可);表明“桃花源”是人们千百年来的追求,得1分(突出“追求”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4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
(2)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____
(3)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果,寻病终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
B.无论魏晋
C.率妻子邑人
D.鸡犬相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两句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

5.写出《大道之行也》中与本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境相近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类(2)全、都(3)寻找(4)不久。

2.D
3.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4.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

5.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5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____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天下唱
②村中闻有此人/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从口人/民弗从也
④渔人甚异之/或异二者之为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所说的桃花源美好的地方体现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类
(2)请
2.①
3.①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②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罢都
感叹起来。

4.桃花源的美好体现在:自然环境优美,社会和平安宁,人民生活快乐富足。

(意对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6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含义。

①咸来问讯_________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
③此中人语云_________________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为什么“见渔人,乃大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桃源中人为什么来到桃花源?(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

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请用简短文字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都。

②不必说;更不要说。

③告诉。

④不值得。

2、①(村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②便带著妻子跟乡人,来到这个与世俗隔绝的地方。

3、因为桃花源中人并未见到过外人。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怕外人扰乱他们宁静和平的生活。

6、“略”。

提示:只要答出自己的见解,能自圆其说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7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节选语段出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

(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字的含义。

(3分)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

(3分)
A.该段写了渔人与桃花源人的交往,表现了桃花源古朴淳厚的民风。

B.该段通过村人的自诉,说明了桃源人的来历及其与世隔绝的原因。

C.桃花源人生活安定富足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王朝的更迭引发的战乱。

D.村人觉得自己孤陋寡闻,不知世道变化,故不值得外人知道他们。

参考答案:
小题1:桃花源记陶渊明
小题2:其余的人又各自把他请到自己的家里。

(复、延、其)
小题3:D
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语段的内容可知是《桃花源记》这篇课文的节选,这是初中语文课本上的名篇,其作者、作者的生活朝代一般是不会不知道的,但要注意把字写对。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延”等。

“延”是古今异义词,应译为“邀请”。

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村人觉得自己孤陋寡闻,不知世道变化,故不值得外人知道他们”的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渔人把桃源外的情况“一一为具言所闻”之后,桃源人知道了外界的人们仍旧过着动乱不安的生活,所以不想让世人知道桃源这个地方,怕打破桃源的宁静,打破他们这里的安宁的生活。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8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的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答:
参考答案:
1.D
2.B
3.C?
4.(1)渔人觉得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

(2)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

5.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9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阡陌交通()
(2)欣然规往()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
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桃花源→__________→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__________。

5.“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交错相通(2)计划
2.B
3.(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4.进入桃花源复寻(迷失)桃花源。

5.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

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
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

(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0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9.本文的作者是(人名),(朝代)诗人。

(2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桑竹之属()②阡陌交通()
③便要还家()④欣然规往()
1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翻译句子。

(6分)
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3.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3分)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 → 。

14.“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参考答案:
9、陶渊明东晋
10、代词,这交错相通通“邀”,邀请计划
11、B
12、其他的人又纷纷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并拿出酒菜款待他
已经出来,找到了般,便按着来时的路回去,并且处处都作上记号
13、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作客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14、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

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

(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7、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1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