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三维性特点
汉语言文字审美特性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汉语言文字审美特性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汉字书写法的特殊性是汉语言文字审美特性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汉字在书写时,通常采用横、竖、撇、捺、点、折等基本笔画构成,这些笔画的组合、协调和变化形成了汉字独特的书写风格。
同时,汉字在书写时也注重笔画的清晰、流畅和美感。
这种美感不仅体现在汉字的形状、结构和书写的技巧上,也体现在书写的速度、节奏和韵律感上。
因此,学生在学习汉字书写时,除了注重书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外,也应该注重书写的美感和艺术性,以体验汉字书写的审美意义。
汉语言中的音韵调性也是其审美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言中有复杂的声调变化,因此在朗读和演讲时,要注重语音的抑扬顿挫、慢快变化和语音的韵律感。
同时,汉语中一些字词的读音也有着特定的美感,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中的“徐来”字,发音柔和悠扬,给人以柔和细腻之感。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汉语音韵的理解和表达,使他们在学习中充分感受汉语言文字在声音上的审美魅力。
汉语语言中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也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
汉语语言中的句子结构通常采用主谓宾的形式,句子的结构简洁明了。
同时,汉语中的表达方式也有着独特的美感,如在古诗词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了一种波澜壮阔的场面,给人以宏伟的感觉。
这种句式和表达方式无疑增强了中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同时也使中文的表达更加的精炼、深刻和生动。
因此,在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中文的句子结构,借鉴优美的句式和表达方式,以提高自己的中文表达和阅读能力。
总之,汉语言文字审美特性不仅体现在汉字书写、语音韵律和句子结构上,也体现在中文文学和艺术形式中。
因此,在中文教学中,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中文所具有的审美魅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同时感受到中文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
汉字结构类型及特性
汉字结构类型及特性摘要:汉字,既是记录汉语以满足人们交际需要的大系统,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书写符号的大系统。
汉字结构类型的研究,尤其是区分其与汉字基本类型、汉字构形方法和充分认识汉字结构类型所具有的特性这些方面的研究,对于进一步加强对汉字结构的原则、汉字结构的方式、汉字结构的特点,甚或是汉字字形所蕴涵的文化意义等等方面的理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汉字结构类型是按照不同的结构方法对汉字所作的形体结构类型上的分类,其所依据的标准是汉字的结构方式,是构造(或分析)汉字形体的理据,包括组成汉字的构件、构件功能及功能关系。
汉字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就演变的结果来说,有的结构理据消失了,有的结构理据重新分析了,有的结构理据隐含在系统之中了;就演变的规律来说,不外乎义化、音化、代號化三种方式;就演变的原因来说,有书写方面的,有职能方面的,还有文化方面的。
因此,它不同于汉字构形法和汉字基本类型;汉字结构类型是在汉字系统内进行结构方面类型的划分和研究,因此,它具有演变性、规范性和多层次多角度的切分性。
关键词:汉字结构类型;含义;演变性;规范性【中图分类号】G642一、汉字结构类型与汉字构形法、汉字基本类型1.汉字结构类型与汉字构形法在传统的汉字构形研究中,常常把汉字构形法和汉字结构类型相混淆,其实,构形方法和结构类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构形法是对个体汉字在构形过程中,运用何种构件、数目多少、拼合方式以及构件摆放的位置等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结构类型是按照不同的结构方法对汉字所作的形体结构类型上的分类,其所依据的标准是汉字的结构方式也就是构形方法,通过这种形体结构类别上的分类进一步对构形方法进行整理和完善方面的指导,从而使之更为符合汉字的构形实际。
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作这样的概括:在汉字构形方法的研究中,根据某一相同之构形方法而产生之字,是为某一结构类型之实、之成员、之内容;在汉字结构类型的研究中,某一构成方法为划分或确定某一结构类型之根据。
三维语法阐释(给《汉语学习》)
三维语法阐释范晓[关键词] 三维语法;句法;语义;语用[摘要] 本文把“三个平面”的理论称作三维语法,概述了三维语法的要点。
指出语法结构可区分句法结构、语义结构和语用结构,语法成分可区分句法成分、语义成分和语用成分,句子类型可区分句型、句模和句类,语法功能可区分句法功能、语义功能和语用功能,语法意义可区分句法意义、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语法中心可区分句法中心、语义中心和语用中心,语法分析方法可区分句法分析法、语义分析法和语用分析法;并认为语法研究应遵循四条方法论原则,即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相当原则、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原则、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原则。
0.前言0.1“三个平面”的学说可称作三维语法①三维语法是讲语法有三个平面或三个角度或三个侧面,也就是语法系统有三个子系统:句法系统、语义系统、语用系统。
三个平面应该理解为“三维”,就好比一个立体的长、宽、高。
②用三个平面的理论构建起来的语法学说,可以称之为“三维语法”。
把三个平面理论的语法称作三维语法还有个好处,就是好说好记,而且跟其他语法学说的称呼比较协调,如可以有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转换生成语法、功能语法、三维语法等等。
三维语法是从句法(Syntactic)、语义(Semantical)、语用(Pragmatical)三个角度来研究语法,也就是现在大家所说的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语法。
0.2研究语法要讲“三维”是科学的我国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此诗形象地说明:你要看到庐山的真面目就得横看、侧看、远看、近看,即多角度、多侧面去观察,才能知其全貌;如果只立足于山当中的某一地方观察,那犹如瞎子摸象只能知道某一面,就难免片面。
语法研究也是如此。
语法具有三维性,不能单从一维(单是句法,或单是语义,或单是语用)观察;而应该从句法、语义、语用“三维”去观察和研究,才能认识语法的真谛。
汉字识别的三级结构特征法
汉字识别的三级结构特征法汉字是我国特有的文字形式,有近4000年历史。
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汉字。
汉字是一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表现思维特征的符号系统,它可以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促进交流。
它由三部分组成:结构特征、功能特征和文字。
结构特征即字符的数量和笔画大小,是字符质量与结构相结合而形成的特有符号。
功能特征是将字符组织起来或进行排列组合组成新的文字,使文字显示出一定规律并具有一定功能。
汉字是一个文化符号,在几千年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丰富信息,并且已形成自己独特文化体系,所以汉字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文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无瑕的明珠;汉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不仅被我国传统文化所保护并继承下来而成为文化信息资源之一,而且它还有着深厚得民族根基和民族价值观念等重要内涵。
一、结构特征结构特征是汉字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其种类很多,有平行线、圆盘线、直线线、波浪线、斜折线、横折线等。
字形分为六要素组成。
平行线即指竖立于汉字字形中央的平行线。
斜线和斜撑形成横、竖或者是斜撑;竖折线、竖画或者是竖画构成竖折线或者是横画构成竖画。
连线是字符相互间连接连贯成一个整体;波浪线是字符整体中上下两端与横、竖在一起形成斜条、波浪线或者是波浪线和横折线构成一个整体;斜撑则是形成“点”或者是“横”构成一个整体。
直线区分为直、横、竖、斜、折和直折带。
横折带形成三点(或以)或三条(甚至多条),并且有不同形状;竖直线是由一根根竖直组成。
波浪线为一组组连起来组成“点”或者“竖”;斜线是由若干组连过来成为平行线或者是斜折线形成“波浪线”;曲线为一组成直线的形状;弯曲则是由若干个连续的波折组合而成。
二、功能特征对于文字的功能特征,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定义。
如:有人认为,它是在文字的基础上附加了一种或几种特殊的表意功能。
但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一个汉字不能用一种特殊的表意方式去表述;某些字要表达某种意义需要单独使用某一种表意性文字。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中国汉字是一种古老而丰富的文字系统,它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在中国汉字文化中,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象征、一种文化符号。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智慧,反映着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
下面我们将从汉字的性质和特点两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中国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1. 象形性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它的最初形态是模仿实物的外形和结构来构成的。
“口”字就是模仿嘴巴的形状,而“人”字则是模仿人的站立姿势。
这种象形性使得汉字能够直观地代表事物,同时也使得汉字的形态和结构富有美感。
2. 音符性汉字是一种音符文字,它既能代表事物的形态,又能代表语音,是图像和字符的结合体。
在汉字中,有许多字是由一个意符和一个声符组合而成的,这种组合方式使得汉字同时具有意义和语音的双重作用,是一种既形式美观又能表达思想的文字。
3. 独体性汉字是一种独体文字,每个字都是一个整体,由若干个部首和笔画组成。
这种独体性使得汉字具有清晰的辨识度和独特的版式美感,成为一种极具审美价值的文字形式。
4. 字素性汉字是一种字素文字,它的构造是由一些特定的笔画、部首和结构素材组合而成的。
这些字素构成了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使得汉字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定的结构美学标准。
1. 丰富多彩中国汉字是一种非常丰富多彩的文字系统,它涵盖了数千个字形、成千上万的词汇和无数的成语、俗语。
这些文字形式的丰富多样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美感享受。
2. 文化内涵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在汉字中,有许多字形和词汇是与中国的历史、哲学、宗教和文学等相关联的,它们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象征意义汉字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代表着具体的事物,还具有一定的意义象征。
“福”字是代表着幸福、吉祥的象征,而“龙”字则是代表着权威、神秘的象征。
第二节 汉字的特点和结构
第 二 章 文 字
第 二 章 文 字
4、汉字是音、形、义三者的统一体 汉字最根本的特点还在于每一个汉字 都是音、形、义三者的统一体,特别是形 和义的高度统一,因为汉字在造字之初, 主要就是根据语义来构形的,这一特点在 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中表现得最为突 出。即使到了形声字中,形旁和声旁的联 系也是十分紧密的。每一个汉字都有固定 的书写形式,每一个汉字都有固定的读音, 每一个汉字都表示特定的含义。
第二节 汉字的特点和结构 一、汉字的特点
第 二 章 文 字
在世界通行的文字中,汉字是一种体制特 殊的文字。在与许多拼音文字的比较中,汉字 有着鲜明的个性,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汉字是一种表意性质的文字
表音文字是用字母把语言中的音素或音节 直接记录下来,而汉字则不同。它从一开始 的象形文字起,就始终没有摆脱表意的成分, 从这个意义上看,汉字代表的是汉语的语素。 正是由于这一点,只要有一定文字经验的人, 就能从字形上大致猜出一些字义来。
结构单位
笔画:笔形、组合、笔 顺
部件:组合及其层次
外部结构
结构关系
空间关系
方位关系
第 二 章 文 字
第 二 章 文 字
第 二 章 文 字
第 二 章 文 字
第 二 章 文 字
形声结构代表了历代汉字的发展方向。
(二)外部结构
1、结构单位——笔画、部件
第 二 章 文 字
笔形、笔画的组合、笔顺 部件的组合层次、部件与偏旁
2、结构关系
空间关系、方位关系
象形、指事 古汉字结构方式 会意、形声 假借、转注
内部结构
第 二 章 文 字
现汉字结构方式
汉字结构
90%以上形声 字,会意继续 使用,不用象 形、指事
探讨汉语言文字特点及语文教学
探讨汉语言文字特点及语文教学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认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这就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抓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这个标准给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汉语言文字最重要的特点在于缺少形态变化,是一种“孤立语”或“词根语”。
“燕飞”和“飞燕”中的“燕”和“飞”尽管语法功能不一样,但词形却没有变化。
汉语主要的语法是词序和虚词,“老师问学生”和“学生问老师”意思差别很大,因为词序不同;“爸爸的学生”与“爸爸和学生”含义不同,是因为虚词不同。
汉语中词的语法功能广泛,名词可以做主语、宾语,也可以作谓语;动词可以作谓语,也可以做主语和宾语;形容词可以作定语,也可以作状语和补语。
汉语中词的兼类是常见的语法现象。
汉语言文字的第二个特点是继承性。
现代汉语中保留着大量古汉语的成分,“主——谓”和“动——宾”格式流传至今,就这一层面看,必须重视文言文的教学。
文言文教学不但培养学生学习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且提高现代语文水平。
在文言文学习中,可以知晓中国古代文化,而这种文化底蕴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语境。
那些文言文读得好、理解好的学生,在运用现代汉语时,会多一点古典和庄重,少一点空洞和浮夸;多一点精华和灵巧,少一点繁琐和愚笨。
汉语言文字的第三个特点是汉语言文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的基本特点是字形有意义。
从编码系统来说,汉字符号是多码的,有音码、义码、形码。
符号的编码越多,信息量就越大,给人的感觉和联想就越多,同时,掌握起来就越难。
汉字的多码性体现了两大特点,一是初学难,二是汉语的易解、多解和深解。
汉语言文字的第四个特点是音、形、义相统一,而辞形析义、辨音析义、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的比较分析,是汉字教学的重要内容。
例如,“木”的字形像树,下面加一横是“本”,表示树根;上面加一横是“末”,表示树梢,这样学生也就形象的理解了“本末倒置”的含义,这样的教学不是既形象又生动吗?偏旁部首反映了汉字的结构和特点,应该充分把握。
汉语言的表现特征
汉语言的表现特征1、汉语言的表现特征汉语言是我国广告文案人员进行写作时最基本的语言工具。
比较西方文字的表音性,作为表义性文字的汉语有其明显的表现特征: 1)冗余性强。
几乎每个汉字都是一个语素,组成多音词后,每个音节又得据其语素用相应汉字书写,大大超出交流信息的需要。
2)综合性强。
汉字既以语音编码,又以图形编码输入大脑,同时与字义产生联系,它可以双渠道——语音渠道与语形渠道——获知语义。
3)孤离性强。
不只以"词"也可以以“字——语素”为出现单位,不依赖上下文单独出现、表示交流中信息的程度,远比西方表音文字为高。
因此,汉语须在音、形合一的前提下,获知准确语义;汉语中同音异义的字词多;汉语在单独状态下具有本义,而在与上下文,特别是特定语境的联系中可以产生联想义、引申义、比喻义;汉语的文字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在抽象与具象之间,汉字富于由象形带来的形式本身的意味。
2、汉语言特征基础上的特殊语言运用1)基于冗余性强的特征,文案写作要注意字词的过分运用和累赘,使文案力求简洁;2)基于综合性强、只有在音形合一的前提下才能获得准确语义的特征,在为听觉媒体写作文案时,要注意同音同义的情况,避免导致误听误解;3)基于孤离性强的特征,创作简洁、明了、短小精悍、易记易传的广告文案;4)基于汉语在一定的语境中可以产生联想义、引申义、比喻义的特征,把握目标受众特定的语言环境,并发展出具有特色的,能使得文案与受众之间产生更生动、更有效联系的联想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5)在诉诸于受众听觉的媒体中,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表音部分,对语音、语调进行特殊处理,以产生不同的对应特殊受众的语言特点、语言风格、语言情感表现。
采用押韵、平仄对应等方式,创造一种富于音韵美、节奏美、声调美的文案,令听众陶然其间。
同时,还可以运用不同的语气,造就不同的语向、语境、语义:用祈使语气,向受众发出警戒、规劝,提出建议;用陈述语气,直接平实地进行产品推介;用疑问的语气,以引起受众的特别注意,产生广告和听众之间的不同的对应关系。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点与创新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点与创新汉语言文字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进程,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人民对文字进行不断的创新,如今的汉字在形体上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早期的甲骨文产生了本质性的区别,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
我们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从艺术的角度欣赏与保护汉语言文字,注重汉字的美学特色,不断开拓创新之路。
一、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点(一)声音美。
我国拥有着56个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身语言书写特色及声音特色,同样的汉语言文字,在不同的地域中的发音也各有不同,各具特色。
不同地域的方言如民谣般拥有婉转的韵律,而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方言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为彰显文化特色,有学者对我国主要方言进行了材料收集,并选取了其中一些诙谐的方言及韵调,在视觉方面及语音层面进行对比,充分展现了我国大江南北的方言文化特色。
(二)情感美。
我国众多汉语言文字的不同排列与组合构成了精彩的中华文化,文人骚客所著的每一篇文章无不情感丰富,无不融入着自身的人生追求与情感态度。
徜徉于作品中,我们能够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其人生追求,感悟其价值取向。
通过作者的文字表述,我们能够体会其丰富的精神世界,阅读不同的文学作品,体会人生百态,而这些由汉语言文字组成的作品共同构成了我国整体文化体系。
(三)线条美。
汉语言文字经过几千年的不断雕琢与演变,文字笔画、线条均有具有美学特征。
若要充分体现汉字的美观性特点,需要注重汉字整体比例的协调性,强调整体结构的均衡性。
历朝历代的名家基于审美角度,不断对汉字精雕细琢,不断进行美化,从而造就了我国当前书法艺术的巨大成果,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字体。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多数人均能够正确地书写汉字,但是由于每个汉字均具有深厚的内涵,能够将其线条美展现出来的人少之又少。
二、汉语言文字的艺术创新设计(一)采用天人合一的意境。
汉语言文字充分体现了我国的思想理念,其在不断的演变中必然融入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相通,在当前的汉字创新研究中,充分借鉴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使人们在欣赏相关作品时能够与其融为一体,使人们能够沉浸在汉语言文字的意境中。
语文的立体字-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语文的立体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必备技能之一。
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立体字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学习要素,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立体字在语文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立体字的定义、演变以及应用三个方面,探讨立体字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还将对立体字对语文学习的影响、发展前景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述。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立体字,并认识到其在语文学习中的价值和必要性。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逐一展开对立体字的探讨。
首先,我们将对立体字的定义进行介绍,明确立体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然后,我们将追溯立体字的演变历程,了解立体字是如何从简单的平面形式逐渐发展为立体立体形式的。
最后,我们将探索立体字的应用领域,探讨立体字在文字设计、广告宣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应用前景。
总之,本文将通过对立体字的深入剖析,旨在揭示立体字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
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而言,理解立体字、掌握立体字的使用技巧,都是提高语文学习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
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能够对立体字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运用立体字,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创造能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以探讨语文的立体字为主题,通过以下几个部分展开阐述。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介绍本文的概述,明确文章的研究目的,并进行总结。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为三个小节来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将对立体字进行定义,解释其含义和特征,以便读者对本文所讨论的内容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我们将追溯立体字的演变历程,探究其起源和发展,并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和影响。
最后,我们将探讨立体字的应用领域,包括其在文学作品、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情况。
浅析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
浅析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浅析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内容摘要:语言是文化的基石,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包含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更蕴藏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汉语与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与中国的文化密切相关,只有透彻了解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才能更全面的认识中国的源远文化。
关键词:汉语汉字文化特点功能汉语是汉藏语系中最古老的一种语言,其始创于公元前黄帝在世的时代,成熟于公元二十世纪后期,汉语是世界上的语言中孤立语的一个代表,是联合国指定的七种语言之一,使用的人口多,范围广,历史悠久。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而汉语是汉民族长期使用的语言,是我们国家各民族之间交往使用的主要语言,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语言之一。
1 汉语及其特点汉语即中文、汉文,属汉藏语系分析语,有声调,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发达的一种语言。
在中国,除汉族使用汉语外,其他少数民族也使用汉语。
在全球上,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会说汉语的人大约有16亿,居世界人口数量使用语言第一(占世界人口使用语言五分之一)、使用广泛度居世界第二(英语广泛度第一,有5000多万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汉语具有以下三种特点:1.1语音特点汉语是一字一音的“单音节语”,每一个音节都是由声母和韵母加声调组的,如“农(nong)业(ye)技(ji)术(shu)推(tui)广(guang)”这几个字中n、y、j、sh、t、g是声母,ong、e、i、u、ui、uang是韵母,再添上阴平、阳平、上、去四个声调后成为单音节。
声调,就是声音高低升降的各种形状,汉语普通话共有4个声调,即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和去声,除这些声调外,还有轻声,但它不算正式声调。
单读汉字时不读轻声,常常是双音词的第二个音节才有可能读轻声,例如“虫子”、“蒜头”。
因此声调是汉语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们在语言中起着辨别意义的作用。
如“鸡”与“饥”同音又同声,但它们代表的意义完全不一样。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现代汉语特点”详解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现代汉语特点”详解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备考需要一定的语文功底,对于已经丢掉书本多年的考生,我们推荐本店铺,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最新资讯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
语言学号称是文科中的数学,理论性很强,而且还比较难懂。
一、先明白大的框架。
学习任何一门语言,其实就是学习这门语言的三个维度内容,即语音、词汇、语法。
其中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主体和血肉,语法是词汇成句表达的规则和要求。
所以,理解分析现代汉语的特点,也就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着手。
二、“一口吃不了个胖子”,一句一句,一点一点,慢慢咀嚼消化。
语音方面1. 没有复辅音。
辅音可以理解为汉语拼音中的声母,除了做韵尾的ng。
我们有见过一个音节有两个声母吗?不可能吧,所以现代汉语中是没有复辅音这一情况的。
2. 元音占优势:元音可以理解为汉语拼音中的韵母。
从音节来说,一个音节可以没有声母(零声母音节),可以没有声调(轻声),但是不能没有韵母;从韵母本身来说,可以没有韵头,没有韵尾,但是不能没有韵腹(a,啊),所以说现代汉语中元音占优势。
3. 有声调。
声调是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我们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宽泛来说还有轻声,这是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特点。
4. 音乐性强。
音乐性强这是一个结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这主要是因为声调和韵母。
声调本身就会带来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每个调就像是钢琴上的每个键一样,有不同的音,抑扬顿挫。
韵母尤其明显,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还是一般的打油诗,都会运用押韵,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uang韵,再比如学生时代我们这样调侃学习“学习苦,学习累,学习还要交学费;东风吹,战鼓擂,青春丢掉谁来赔。
”通过押韵再辅助以对偶、排比等手法使得节奏性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2. 词汇方面(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比如人、高、马、大、江、河等等,除了像蝴蝶、忐忑玻璃等这类双音节语素和外来词如法西斯、乌鲁木齐、奥斯特洛夫斯基等这类三音节或三音节以上语素,大多都是一个字一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
2.3.3汉字性质的三方面说_20191119112704
汉字和英文在性质上的区别
外形 构造 职能
汉字 方块形文字 表意主构文字 语素音节文字
英文 线形文字 表音主构文字 表词文字
第三节 汉字性质三方面说
• (一)汉字外形方面的属性 • 汉字的外形属性表现为平面方块型。 • 不管是象形意味较浓的早期汉字,还是隶变楷化后的后
期汉字,都是方块型而非线型的。
商
周
代
代
甲
金
骨
文
文
隶书《乙瑛碑》
楷书《董美人墓志》
书法 calligraphy
(二)汉字结构方面的属性
•
• home——h+o+me 家庭 • homework——home(h+o+me)+work(w+
• “不律谓之笔”。
• “寡人之于国也”。
•
本用——诚信
•
“信” 兼用——信息
•
借用——随便
结论:汉字的性质
• 汉字是使用表意构件兼及示音和记号构件组够单字以记 录汉语语素和音节的平面方块型符号系统。
• 英语文字的性质可以表述为:英文是用具有表音功能 或者表音的同时兼具表意功能的构件拼合单字,以记录英 语单词的线性符号系统。
(三)汉字职能方面的属性
•
西瓜
葡萄
•
南瓜
蝴蝶 老师
•
冬瓜
狮子
• 1个汉字
• 单音节词
1个语素
•
2个汉字 双音节词 1个语素
2个汉字 双音节词
1个语素
马克思 梵婀玲 卡布基 喀秋莎
3个汉字 多音节词பைடு நூலகம்1个语素
英文是表词文字
• 一个英文单字记录的是一个词。 book • 一个词不等于一个音节。 calligraphy——3个音节 • 一个词也不等于一个语素。 • bookstore=book+store(2个语素)
国培计划梁光华教授:汉语言文字特点
本:
《说文》:本,木下曰本,從木,一在其下。 ‚本‛字,本义指树根。
末:
《说文》:末,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 ‚末‛字,本义指树梢。
會意
《说文解字》:‚會意者,比类合誼,以見指 撝,武信是也。‛
武:
于省吾《释武》:‚武从戈,从止,本义为征 伐示威。征伐者必有行。止即示行也。征战者必以 武器,戈即武器也。‛
第一,汉语是由一个个的词组成的语言。一个 个的词由一个个的音节构成。如果不计声调,汉语 的音节一般由元音和辅音两部分构成。元音是乐音,
读得重,读得长,读得响亮,所以汉语音节以元音
为主;辅音读得轻,读得短,读得模糊,所以汉语
音节以辅音为辅。
汉语的音节都是按照这个原理构成的。
含有同一个元音或近似元音的音节常常有 规律地出现在汉语诗文的句子中间,于是 汉语就产生了回环往复、悠扬宛转的音乐 美。
更:
《说文》:更,改也,從攴丙聲。
雕:
《说文》:雕,鷻也,從隹周聲。
按:‚雕‛本义为一种猛禽。
轉注
《说文解字》:‚轉注者,建類一首,同 意相受,考老是也。‛ 考:
《说文》:考,老也。從老省,丂聲。
老:
《说文》:老,考也。七十曰老,從人毛 匕,言須髮變白也,凡老之屬皆從老。
按:转注即互训。类似的字例: 顶:
第二,汉语是有声调变化的语言,最有特色。
一般说来,古代汉语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四个声调;现代汉语则演变为阴平、阳平、上声、
去声四个声调。古人把平声叫做‚平‛,把‚上
声、去声、入声‛叫做‚仄‛。汉语诗文一个个
音节在声调上形成平仄交替、抑扬起伏、高低悦
耳的变化,特别能体现汉语的音乐美。
唐朝大诗人王之涣的名诗《登鹳鹊楼》
汉语言文学的语言特点与语言规范研究
汉语言文学的语言特点与语言规范研究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
作为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言文学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规范。
本文将探讨汉语言文学的语言特点以及对语言规范的研究。
一、汉语言文学的语言特点1. 丰富的文化内涵汉语言文学如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深深扎根于中国丰富的文化传统中。
汉语的独特特点在于能够将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思想准确地表达出来,给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
2. 字义广泛丰富汉字作为汉语的书写形式,具有独特的象形性和声音性特点。
一个汉字可以包含多种意义,这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泛的表达方式。
作者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字词表达情感、描绘景物等,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3. 修辞技巧的运用汉语言文学充满了各种修辞技巧的运用,例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这些修辞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二、汉语言文学的语言规范研究1. 语法规范在汉语言文学中,语法规范起到统一、规范语言的作用。
语法规范主要包括词序、语序、语态等方面的要求。
合理运用语法规范可以使文章表达更加准确、流畅,避免歧义。
2. 词汇规范词汇是构成汉语的基本单位,词汇规范对于语言的统一和准确表达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词汇规范涉及到单字的词义、词性、搭配等方面的准确使用。
正确运用词汇规范可以使作品更加精准、丰富。
3. 修辞规范修辞是汉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修辞规范能够使作品更加优美、动人。
修辞规范包括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节奏感的把握、文采的展现等方面。
4. 符号规范符号是汉语言文学中用于代表事物意义的标志,包括标点符号、符号的排布等。
研究符号规范能够使作品更加通顺、易读,增强作品的表达效果。
三、结语汉语言文学的语言特点与语言规范的研究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文化、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汉语言文学独特的语言特点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化传承和表达的重要工具。
同时,对语言规范的研究能够提升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性。
汉语言文字特点及汉语言文字审美化风格
2019年第6期语言与教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语言文字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内涵,它是植根于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中的,在岁月的长河中越加显示出其博大精深的一面。
汉语言文字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其从诞生之日起,就蕴含着丰富的语码信息,所谓的“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也就是说在创造汉语言文字的最初阶段,就是以自然界的万物为参考依据的,古人通过仔细观察、模拟创造出每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汉字,以表达每一个事物。
一、汉语言文字特点汉语言产生的必备条件包括心理、生理条件等,包括语音层和符号层,汉语的特点表现在词汇美、音乐美以及语法美。
(一)汉语言文字的发展汉语言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象形字、指事字以及会意字等,但是在象形字中有些文字是不能直接用来表示具体事物的,但是能够表现出与实物有关的概念,如山字,类似于延绵不断的山,象形字起源比较早,到现在象形字已经用的比较少了,因为无法把每一个事物都运用象形字来表示。
指事字是运用象征性的符号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汉字,指事字在划分中可以分为单纯性的符号和记载上图形上的符号等,指事字的出现体现出我国象形字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阶段,目前有些事物也会运用指事字来记载。
会意字是指把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的字体,这种字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如叶字。
形声字是运用声旁和形旁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字体,形声字是属于表意性质的字体,它突破了汉字形体的束缚,是我国文字发展的主流,目前我国常用的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这种会意字法也在用,如锄等。
(二)汉语言文字特点汉语言的语法手段主要是虚词以及语序等,词类与语法成分并不单单是对应关系,如教师问学生和学生问教师,因为前后次序不同,所以就有了两种含义。
在汉语言文字的表现中,词语的语法功能是等多种多样的,汉语的语法是没有严格的限制的,汉语言在组合时可以灵活运用,在表达和阅读时,可以根据自己感悟的含义来表达。
(三)汉语言文字的词汇美汉语言文字的词汇美、、音乐美以及语法美汉语言文字的具有词汇美的特点,关于汉语言的词语构词方式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并且种类特别多。
论汉语言文字的三维性特点
论汉语言文字的三维性特点汉语言文字在世界语言文字中是那样地别具一格,那样地不合群,以致有的学者怀疑它们到底能存在多久。
曾经有人认为中国文字正在走向死亡之途,日暮西山,气息奄奄。
例如,前苏联学者伊斯特林六十年代发表了一部名为《文字的产生和发展》的著作。
这是一部在前苏联国内外受到广泛注意的学术著作。
作者提出的文字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最古老的文字是句意文字,其后是表词文字,再后是音节文字,最后是音素文字。
根据这个“普遍规律”,他认为,“拉丁文字群和斯拉夫文字群具有最大的生命力,”而“从长远看,所以不同类型文字中,大概汉字有消失的可能”[①]。
这样一种看法,代表了西方学术界部分学者对汉字的看法,也是国内学术界部分学者看法。
例如有学者认为:“汉字的发展前途,应该放弃现在这种传统的方块字体,改用世界共同使用的拼音文字。
”[②]到底汉语及汉字本身的发展以及与其他语言文字的交互影响会不会导致废弃汉字,走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拼音文字的道路?这个问题实在值得深入探讨和认识。
本文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论证汉语言文字区别拼音文字的基本特点,以求对汉语言文字的生命力问题作出一点探索。
我们先分析汉语的基本特点。
一般的拼音语言,只有元音与辅音两个结构要素,声调(升调、降调)只区别语气,不区别意义,因而不是拼音语言的结构要素。
而汉语则不同,声调起着区别意义的作用,故汉语语音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要素构成。
如果我们把英语等拼音语言称为二维结构,那么汉语语音就是三维结构。
人类的发音器官能够发出各种各样不同的音。
就语音单位而言,几乎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或者起码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每一个民族用于社会交际的能够区别意义的音位却少得多,这是根据人类的交流需要而决定的。
人类语言只需要不多的音位,就可以构成无数有意义的话语。
从历史发展来说,“能指”和“所指”在约定俗成的任意性这一表层现象的深处,有着相当深刻的内在联系。
这种联系受到各民族物质生产发展的一般水平和语言发展水平的双重制约。
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
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摘要:汉语与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语言与文字的符号具有其自身特点,而且具有极为强大的文化功能。
汉语具有语音、语法与词汇三个方面的特点;汉字的特点则包括高频字集中、形声字多、单音字多与构词潜力大。
传播功能、确证功能与镜像功能是汉语与汉字所具备的三大文化功能。
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基础,以及世界文明宝库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
独特的方块汉字,是古老的华夏文明作为世界文明体系中唯一没有间断而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物体。
它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魅力。
基于汉字本身魅力而产生的这些艺术和文化,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文明体系中都不曾具有的。
关键词:汉语汉字文化特点功能1汉语,中华文明传承的媒介汉语的特点1.1.1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具体表现如下:汉语的语音没有复辅音在一个音节内,无论开头或是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联在一起的现象。
因此,汉语音节的界限分明,音节的结构形式比较整齐。
元音占优势汉语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
一个音节可以只由一个单元音或者一个复元音构成,同时,由复元音构成的音节也比较多,因元音是乐音,所以汉语语音乐音成分比例大。
有声调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声调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
1.1.2词汇方面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由于汉语的单音语素多,所以由它构成的单音词和双音词也较多,词形较短。
同时汉语中的单音节基本上都是语义的承担者。
这些单音节可以作为语素来构成大量单音词,也可以合起来构成合成词。
汉语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由于汉语中有意义的单音节语素差不多都能充当词根语素,词缀语素少而且造词能力较弱,因此,汉语中运用复合法组合词根语素构成合成词的情况最多。
说说汉语言的特点
说说汉语言的特点汉语言的三个特点——象形字书写、表达上的简洁,以及艺术要求上的含蓄,其实都是文化环境所造就的。
其原因很简单。
语言是一种被约定俗成的,为大众普遍应用的交际工具。
具体说说:其一,象形。
人类初期语言都是形象的。
这与语言产生于绘画,进行初级表意有关系。
描绘出来的生活“图像”繁复,不好写,因而表意文字不是什么便利的语言呈现形式。
在语言发展中,这种象形文字逐步演变为抽象化的符号,最后归结在数十个拼音字母,采取了表音的办法。
多数语言如此。
汉字,成为语言发展中的“活化石”,它没有发展成为字母文字。
这与其所处环境有关系。
中华民族形成之后,确立了文化中心,文字这个载体,所承载的文化,很快就辐射到其他地方。
文化的优越感,连带发展出本地人对于这个古老文字的崇拜。
于是在文化输出的同时,文字也输出了,至今在日本和朝鲜文字里,可以找到汉字。
就语言应用看,在口语上,它是多变的,而在文字应用上,它要求稳定。
这也是语言应用的特质。
在一个庞大区域与人口的帝国,要求统一语音,这很难。
其实,在现代中国之前,没有一个王朝可以做到统一语音,于是文字表音的基础条件不具备。
假如选择这条语言发展道路,则文字就会裂变出若干种,直接影响到统一文化,以及统一的国体。
这自然是为当时的国家政治所不容的。
所以,我说,采取表意文字恰是爱国和要你爱国的表现。
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血缘是聚敛人群的方式,在大人群管理上,血缘的人际联系就不足了,于是宗教因应而生。
中国人选择了另外方式——就是文化,以及统一的文字。
其二,简洁。
在表达上,汉字简洁。
这是我们感觉很骄傲的。
简洁,与抒写的繁复直接相关。
表达一个意思,要画出一幅画,这是不容易的,而且要专门懂得的人来画。
文字的应用专业化,由此文字书写走向了艺术化,而且要写得很慢。
这个难度,造成了汉字写出来要费思量,不容易。
简洁的书写,还与书写材料的匮乏有关系。
还要看到中国文字书写,在初期以甲骨、青铜、石碑、竹简书写,其实不是“写”,是刻写,是塑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字三维性特点汉语言文字在世界语言文字中是那样地别具一格,那样地不合群,以致有的学者怀疑它们到底能存在多久。
曾经有人认为中国文字正在走向死亡之途,日暮西山,气息奄奄。
例如,前苏联学者伊斯特林六十年代发表了一部名为《文字的产生和发展》的著作。
这是一部在前苏联国内外受到广泛注意的学术著作。
作者提出的文字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最古老的文字是句意文字,其后是表词文字,再后是音节文字,最后是音素文字。
根据这个“普遍规律”,他认为,“拉丁文字群和斯拉夫文字群具有最大的生命力,”而“从长远看,所以不同类型文字中,大概汉字有消失的可能”[①]。
这样一种看法,代表了西方学术界部分学者对汉字的看法,也是国内学术界部分学者看法。
例如有学者认为:“汉字的发展前途,应该放弃现在这种传统的方块字体,改用世界共同使用的拼音文字。
”[②]到底汉语及汉字本身的发展以及与其他语言文字的交互影响会不会导致废弃汉字,走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拼音文字的道路?这个问题实在值得深入探讨和认识。
本文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论证汉语言文字区别拼音文字的基本特点,以求对汉语言文字的生命力问题作出一点探索。
我们先分析汉语的基本特点。
一般的拼音语言,只有元音与辅音两个结构要素,声调(升调、降调)只区别语气,不区别意义,因而不是拼音语言的结构要素。
而汉语则不同,声调起着区别意义的作用,故汉语语音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要素构成。
如果我们把英语等拼音语言称为二维结构,那么汉语语音就是三维结构。
人类的发音器官能够发出各种各样不同的音。
就语音单位而言,几乎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或者起码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每一个民族用于社会交际的能够区别意义的音位却少得多,这是根据人类的交流需要而决定的。
人类语言只需要不多的音位,就可以构成无数有意义的话语。
从历史发展来说,“能指”和“所指”在约定俗成的任意性这一表层现象的深处,有着相当深刻的内在联系。
这种联系受到各民族物质生产发展的一般水平和语言发展水平的双重制约。
就人类语言的发源处来说,初民不可能也无须选择很多的音节来表达一些简单的概念。
但是,随着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发展,有许多新的概念需要表达,原先的音节不能满足需要,他们必须寻觅新的途径。
增加音节是一个最简单的有效途径,西方的一些语言就走了这一道路。
英语中的音节就有一万多个。
但也还有另外一个聪明的方法,即在原有的音节上标出不同的声调,以此代表不同的概念,这同样可以起到与增加音节相等的作用。
汉语就走了这一条道路,它只选择了400多个基本音节就能够满足高度文明的汉民族的各种概念表达的需要。
采取增加音节的线性展开的方式和运用声调向中心聚敛的三维方式来解决语音的发展问题具有同等的有效性。
于是,汉语与西方拼音语言的根本性区别(即拼音语言是用二维――元音和辅音――来表达的,而汉语是用三维――声母、韵母和声调――来表达)就形成了。
当然这两条道路也不是绝对的互不相涉,而是起着部分的互补作用。
汉语在发展中,由单音节词为主到双音节词为主,且近代以来,由于文化交流的增多,外来语的翻译常用多音节词来表达,这使汉语的词汇中多音节词的比例也有所扩大。
拼音语言也有不用增加音节而只是改变词的重读音节的方式来区别意义,这又与汉语所走的道路有若干类似之处。
文化创造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每一种可能性只要是能够逐渐精微地表达人类的思维,就具有同等价值,这里没有好坏高下之分。
人为地将“屈折语”说成是最高级,将“孤立语”说成最低级,这要么是文化中心主义、种族偏见的自我欣赏和自我陶醉,要么就是民族虚无主义的自卑心理的表现,而不是科学的分析。
文字领域的情况与语音领域的情况相似。
在文字的起源阶段,用“象形”表达人类思想与语言中用“象声”表达人类思想类似,同样舍弃了许多东西,仅从客观事物中抽出一些主要的特征写画下来。
“米”是一棵果树上结了许多果子的象形。
但作为自然界的一种有机生命体,一棵树是多么繁复的植物,结下的丰硕的果实也决不止三个。
当我们用象形文字表达它的时候,失落了不计其数的果实了,而且用3个小圆圈代替了具有万千特征的甜美的果实,又不知失落了多少属性了。
我们甚至不能说,我们所造的那个象形字就一定是抓住了果树的形象的主要特征,其实它仅是从客观物象中抽象出的极少一部分特征。
这才是本色意义上的“抽象”。
我们现在经常挂在嘴上的所谓“抽象”,比如说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它字形固定,偏旁统一,这对于象形特点鲜明的甲骨文来说是一次抽象,而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篆书所发生的使汉字变成纯粹符号性质的“隶变”又是更进一步的抽象,这些“抽象”,与文字最初形成阶段的那次抽象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与语音的形成一样,象形文字是各个民族根据不同的要求抽象出事物的极少特征写画下来,这使各种文字产生差距。
中西文字目前巨大的差距是由各自不同的文化创造方法造成的。
当美索不达米亚的字母被发现后,西方文字突然掉转头去走了一条拼音化的道路,而汉字则没有走这条道路,依然按照原来的路径发展着。
于是,中西文字便相去遥远了。
“中国自殷商通用至今的表意方块字,与发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后来流行于世界大多数地区的拼音文字其渊源和特性都迥然相异,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独成一统的特例。
”[③]方块汉字与拼音文字在结构上的区别,我们认为也是“二维”与“三维”的区别。
从汉语语音角度提出来的问题是与汉字的特点相吻合的。
汉字的三维性使其具有立体性特点。
但要证明汉字是三维的立体性结构,我们的面前有一道“定论”的铜墙铁壁,一般认为,拼音文字记录一个词是用一串字母作线性的排列,在汉字往往用一个平面型方块来表示,所以“汉字是平面型文字”[④]。
诚然,汉字是写在纸上的,不是雕塑在空间的,何以认为汉字是三维的因而具有立体性特点呢?这是因为汉字是用二维去展示、象征三维空间的,我们是就其所表达、所象征的意义上来说它是“三维”的。
“立体派”的绘画何以能称“立体”呢?难道就不是画在平面画布上的吗?汉字主要起源于原始图画,而图画是用二维空间来表示三维空前的,那么,汉字就其起源阶段的象形性而言,亦具有这样的特征。
汉字起源阶段的这种象形的特性是汉字三维性发生学上的依据,图画的形象性的特点是使人们可以直观或感受到所画事物“体”的质感。
例如,属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陕西华县柳子镇出土的陶器上。
即使是最逼真的工笔也不能将客观事物的全部属性和特征描绘出来,它在描绘中已经遗漏了许多属性和特征,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图画反映客观事物也是“抽象”的。
而汉字又是对象形图画的再一次“抽象”,这就使文字成为一种纯粹的符号了。
这种符号只要没有变成音响形象的附属物(如拼音文字那样),这种三维立体性特点便没有被打破,无论其抽象程度怎样地越来越高。
从现实生活的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在其后来的发展变形过程中,并未改变其三维立体性特点,这是由于汉字后来无论怎样变形,皆未彻底打破原有的符号体系去另辟新路。
先看小篆。
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
比起甲骨文和金文来,小篆字体固定,并将原来没有固定形式的各种偏旁统一起来,小篆的线条不再是去描画客观事物,而是变成了规则匀称的带弧形的整齐线条,就此而言,对汉字的立体性的冲击是大的。
但是,从根本上看,小篆并未改变汉字的结构特点,而仅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只是线条略略变化,使文字同客观事物的联系更加隐蔽了一些。
这样的特征实在太多,无庸赘述。
隶书的情况又怎样呢?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篆书,这是被称作“隶变”的汉文字史上的一场大变革,这场变革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线条的主要特点在于描摹客观事物,因而它是画出来的;而隶变后的五种基本笔画则是写出来的。
由于隶变改变了笔画的形态,因而使汉字形体发生了大的变化,变成纯粹符号性质的文字,基本摆脱了古汉字的图形意味。
后来,魏晋至隋唐出现的楷书,结构与隶书基本相同,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进一步发展,从此,汉字成为方块字就定型了。
但是,隶变以后的汉字并未改变汉字的三维立体性特点。
我们还是以“为”字后来变化为例来说明。
这些形式亦分别积淀了大象的鼻子、躯体以及四条腿的内容。
由此看来,隶变中的汉字形体的改变仅是汉字结构内部进行自身调整时的一种较大的形态转移,而不是汉字整体结构的打破与重建,因而汉字立体性这一基本特点并未失落。
我们认为汉字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其立体性特点一直保持着,但同时我们又认为隶变前后汉字立体性的特点又有着不尽相同的内涵。
适应于描摹客观事物的各种形态、方向、长短、曲直的甲金文和小篆的线条,一变为适应于书写的、长短大致统一、曲直有规则、形态方向一致的隶书、楷书和现代简体的线条,这说明隶变使汉字从图画意义上的立体性变成了几何意义的立体性。
隶变前的汉字通过用极简约的线条描画事物达到立体性,这种立体性因与图画类似,较易为人们认识,隶变以后的汉字实在有类于“立体派”的绘画。
它将对象世界引归到立体几何的方块形体中去,呈现出一种多视点把立体平铺到平面上的倾向。
即“对一个物体作分解,同时从不同的方面,不只是从一个视点,提供了许多元素,把这些元素重新组合,相互叠置,相互渗入成为一个整体形象,这使得平面自身直接显现立体感,却又不是取消了平面,使它成为一个空间盛器,让各种东西在它里面装着”。
[⑥]隶变后汉字不仅有“横”“竖”两种笔画(这可以在垂直状态下构成平面),而且斜线(撇、捺)和点,斜线其实就是线条的水平放置状态,它与“横”、“竖”垂直状态所构成的平面相交,便构成立体图形。
“点”的意义亦如此,它其实在透视意义上是远处的一条线或一个面;本身已造成了一种距离感和空间感,只要我们眼前出现了相交或平行直线构成的平面,那么远处的那个点就一定不可能与这个平面处在同一平面上,而只能是处在立体的空间中。
汉字的三维立体性就这样通过五种笔划构成了。
这里,“关键是在于保持着具体的平面,而同时在象征的意味里,使它成为体积的空间意味的。
”[⑦]关于汉字的三维立体性,我们还可以从中国古代的书法理论中找到证明。
卫夫人《笔阵图》对汉字的几种笔划有如下的说法:这虽是一种比喻和象征,但是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古代书家的潜意味深处是将汉字的笔画当作某种客观事物来看待的。
这实际上是一种原始观念的积淀,因为在原始人那里是没有比喻可言的。
进一步讲,中国书法理论中所讲的关于笔画分布的结体理论更是汉字的立体性特点决定的。
“中宫”和“重心”的理论,都是解决立体性字体结构稳定问题;“布白”理论则直接导源于文字的立体性:例如笔划的“疏密得宜”是解决立体性众多平面交叉的问题;“虚实相间”的说法是处理立体结构中视觉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关系问题;而所谓“争让得势”则又是回答立体结构中的主要平面与次要平面的表现关系等等。
中国书法最忌平板,例如“�R”字下面的四点,楷书一般将第一、四两点写得较大,二、三两点写得较小,以示远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