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县二小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5海上英魂教学反思参考2语文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英魂》

(教学反思参考2)

《海上英魂》这篇课文,在教学之前我就读过多次,每读一次,我的心便为之哽咽良久.邓世昌英勇善战、指挥若定的睿智让我崇敬不已,他宁死不屈、慷慨殉国的爱国精神更是让我感佩万分.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想:现在的孩子生活安逸,爱国情感严重缺失,这篇课文不正是一个进行爱国教育的良好契机吗?

初读课文时,孩子们语调平淡,问他们读后有什么感想,居然绝大部分同学无动于衷,能说的也不过是蜻蜓点水,仅仅在于“邓世昌很勇敢,不怕死”等.我觉得,这离我的教学初衷还很远,于是,我向他们介绍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让他们了解到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及日本侵略者的猖狂嚣张。这时,孩子们的正义感与民族热情被调动了起来,再读课文时,对邓世昌的敬佩与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便融入了朗读之中,一个个读得慷慨激昂,义愤填膺。情感有了,人物精神的挖掘便成为了我主攻的重点。我让孩子们找出描写邓世昌的语句,反复品读,看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这下,孩子们争相发言,“英勇善战"“视死如归”“顾全大局”等词语脱口而出。邓世昌的形象愈来愈丰满。我趁机抓住第四段质疑:当时“致远号”伤痕累累,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他们是不是只有与敌人同归于尽这一条路可走,他们可以逃生吗?"孩子们一听,都迷惘了。我当下语调沉重地对他们说:“其实,他们完全可以跳水逃生,可是,他们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生的希望,选择了与敌人同归于尽这条路,你们知道,这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什么精神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爱国精神。"接着,我又向孩子们讲述了邓世昌沉水后,他的爱犬及仆从救他,他却毅然拒绝,最终与战舰共沉亡,成全了他“士可杀不可辱”的民族气节。这时,我发现,孩子们一个个眼里噙满了泪水,那坚毅与悲愤的目光告诉我,他们的心已真正走进了文本,接纳了邓世昌,这不正是我所企盼的吗?

纵观整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情感教育是我教学的最大成功之处,原因之一在于,做为老师的我,对这篇课文的情感体验十分深刻,能够以情促教。主要原因还是我在课前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为教学所用,使课文变得丰满充实,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其次,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朗读训练,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和领会。这两点是我今后在教学中必须继续发扬的。

都说“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确实如此,这篇课文学完后,我掩卷长思,觉得以下不足是我尤其要注意的:

1、因太注重于情感教学,而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的作用。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情景描写引人入胜,是一篇非常好的习作范文,可我却没有引领学生了解和学习.

2、没有很好地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学习过程不紧凑,导致教学时间冗长 .

3、没有进行拓展延伸,如果在学完课文后,老师或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其他爱国人物的故事,这样会对教学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4、学习课文时,老师讲解过多,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成为反思者,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成为反思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在反思中不断成长,真正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让自己的课堂遗憾越来越少。

假如只有三天光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品读课文,对海伦·凯勒“单凭触觉感受到的东西”有所体验,体会她积极的生活态度,并从中受到热爱生活的感染。

3。在充分体会,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发对自己生活现状的思考,完成课后的小练笔。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对海伦·凯勒“单凭触觉感受到的东西”有所体验,体会她积极的生活态度,并从中受到热爱生活的感染。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海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并且认识了一位坚强而伟大的女性—-美国的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走进海伦的世界,感悟她对生命的思考,与海伦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与对话。

二、进文本,倾听。

海伦是个双目失明,两耳失聪的人,因而她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入地思考,下面我们就再次仔细研读课文,看看海伦通过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阅读)边读边动笔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划下来.

现在我们来倾听海伦在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并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学生泛泛的说感受和体会,教师适当板书)

三、品味文本,对话

读完课文后,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下面我们就再次走入文章中,边默读边想,思考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海伦吗?

(学生默读,提出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想问海伦些什么?

教师预设:1.为什么海伦单凭触觉就能感受到那么多的东西?

2.为什么视力好的人却什么也看不见?

3。为什么海伦是盲聋人却很快乐?

……

(教师帮学生梳理出重点研究的问题)

(1)我们只要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其他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第一个问题。

要想解决这问题,我们首先要来反复研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下面我们就小组合作,研读课文,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下面我们就来交流讨论成果:

教师引导:作者都感受到了什么东西?(板书)

从那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热爱自然,用心体会?

(抓住动作的词:抚摩

轻轻的贴;抓住描写景物的词:天鹅绒般的花瓣,尽情歌唱的小鸟,潺潺的流水,清晰可见的花纹)

“抚摩轻轻的贴",是怎样的动作?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天鹅绒般的花瓣,尽情歌唱的小鸟,潺潺的流水,清晰可见的花纹"说说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这些景物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想象作者作为盲聋人,用触觉去感受这些东西的时候是怎样的景象?从中我们又能够体会到什么?

让我们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练读、指名读、评价读、教师指导并范读、指名读。

(2)下面同学们从这一段辐射到全篇,哪些地方还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学生读文)指导朗读第五段的前半部分。

(3)作者双目失明,两耳失聪,生活在一个黑暗又无声的世界中,但这并没有使她对生活丧失

信心,反而使他更热爱生活,比正常人对生活更多了一份感悟.我们正常人是什么样的呢?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什么意思?生活中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事物是什么?(2、4、5段)

“无动于衷"什么意思?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这样吗?

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感受了海伦的内心世界,又了解到许多正常人无是健康的存在,无是生命的可贵的现象,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四、回归整体,深化认识

回想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与其在失去时后悔,不如现在来珍惜,那我们应怎样去珍惜呢?

我们可以接受海伦的建议:将生命的每一天都看成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那就更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联系课文《匆匆》来理解)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说说海伦是不是这样做的?你又将怎样做?

五、小练笔

过渡:把生命的每一天都看成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才能让我们珍惜生命,珍视健康,不虚度光阴,海伦是个盲聋人,她尚且能够做到,我们更应该以此来勉励自己。海伦渴望拥有光明,让我们也来设想一下快要失去光明的日子.齐读最后一段.静心思考完成小练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