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思政)+教案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1.课程概述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保险专业、投资理财、金融管理专业、国际金融专业的前导课程,后续课程为经济学基础、公司(个人)信贷、金融礼仪、保险(证券)、个人理财、银行柜面业务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为深入学习各门经济类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掌握一种职业技能,培养经济学思维。
本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三个支柱,一个空间,上有调控,外有扩展”“三个支柱”,是指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它们支撑整个金融学的三个基本范畴。
“一个空间”,是指金融市场。
“上有调控”是指政府的货币政策、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与宏观金融调控相关的范畴。
2“外有扩展”是指国际金融关系,如国际收支、外汇、汇率等。
3.课程目标
3.1总体目标
运用所学的金融知识,解决金融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培养面向保险业务员、银行客户经理、债券销售交易员、理赔员、诉讼受理员、理财产品营销员、报单员及各岗位后续的相应晋升岗位。
3.2知识目标
(1)了解货币的起源、发展及未来的趋势;了解货币制度的发展历史;了解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掌握货币的概念、职能、本质及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了解信用的起源;掌握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的含义;掌握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基本内容。
(3)了解利息的含义与本质,掌握决定利率变化的因素,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4)了解金融机构的产生及作用,掌握金融机构三大支柱的特点,并了解其业务构成,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5)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经营原贝!];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尤其是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
(6)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主要业务;熟悉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了解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7)了解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的含义以及影响因素;掌握货币均衡的含义、度量指标和货币失衡的治理措施。
(8)掌握金融市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掌握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各自的特点和种类。
(9)掌握外汇、汇率的概念;掌握汇率的标价方法;理解汇率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10)了解金融风险的含义、特点、分类和影响,掌握金融监管的内容,了解国际金融业的监管趋势。
2.3能力目标
(1)能够用货币职能的相关理论解释和分析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能够对特定货币制度背景下符合格雷欣法则的现象进行正确的评析。
(2)能够区分各种信用工具。
(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能用利率决定理论分析经济中的实际问题。
(4)能区分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不同,能区分银行、证券、保险的各种业务。
(5)能够区分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的不同,会计算派生存款。
(6)能分析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7)能分析生活中的通货膨胀现象,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8)会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风险。
(9)能看懂国际收支平衡表,能进行套汇与套利交易。
(10)能运用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金融工作中存在的金融风险。
2.4课程思政目标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效融入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依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以敬业、诚信、严谨、礼貌为核心的金融服务道德理念。
(2)坚定的理想信念,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依托,理解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建议:在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教学内容中,体会没有制度不成方圆,理解道路自
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建议:在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教学内容中,拼多多的异军突起,抓住消费人群的特殊性,网络购物的多极化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建议:在第三章利息与利率教学内容中,加入案例:细节决定成败,体会认真度会决定最终的结果等等。
建议:在第四章金融机构与三大支柱教学内容中,通过我国金融改革的成果体现我国制度的优越性。
建议:在第五章商业银行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体会创新的重要性。
建议:在第六章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教学内容中,(我国央行的产生)通过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从城市向农村扩散改为农村包围城市,确定自身有利优势,才能够获取胜利。且确定目标后的坚持目标与与时俱进的改善和调整,互相之间的关系和促进。
建议:在第七章货币供求均衡与通货膨胀教学内容中,加强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培育爱党爱国的情操,增强诚信和谐的价值理念。
建议:在第八章金融市场与衍生金融工具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风险意识。
建议:在第九章外汇与国际收支平衡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博弈论的认识,了解良好的合作管理建立在自由平等诚信和谐的基础之上。
建议:在第十章金融监管内容中,加强学生公正心和法治理念,强化诚信的职业道德素养。
3.课程内容与要求
4.课程实施
4.1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案例分析讨论、情境模拟、问题式、启发引导式等教学方法,力求使学生通过与实际工作相接近的项目任务的参与学习,达到能力、知识和职业素质的提升,并形成可转移的职业能力。
4.2教学评价
本门课程采用案例分析与理论结合,采取一事一论一题一析的方式教学,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注重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
(1)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
(2)注重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素质考核融于项目考核中,本课程考核标准如下:
本课程作为金融学院相关专业的职业能力基础课,是学生在校期间必修的课程之一,属于考试课。本课程按照百分制考评,85分以上为优秀,75分至85分为良好,60分至75分为及格。本课程的单项能力与知识理论考核比例分别为40%和60%o
4.3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