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汇总
一、题型和试题分布二、复习重点第一部分概述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情况1. 发展史:(1). 萌芽阶段:(2). 开拓阶段:1935年,阿姆斯特朗发明了FM方式无线电,是移动通信中的第一个大分水岭。
(3). 商业阶段: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系统在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12月底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网。
2. 蜂窝小区系统设计目的:频率复用,解决大容量需求与有限频谱资源的矛盾。
3. ITU通过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流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DECT。
4. 移动通信的标准化容: 技术体制标准化、网络设备标准化、测试方法标准化。
5. 常用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1). 寻呼系统:给用户发送简单消息(数字、字母、声音)的系统;通过基站将携带寻呼信息的载波以广播的形式发送到整个覆盖区。
每个基站为了能有最大的覆盖围,就需要采用大的发射功率(以千瓦计)和低的数据速率。
(2). 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当移动台通话时从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时,移动交换中心自动将呼叫从原基站的信道转移到新基站的信道上,叫越区切换。
(3). 无绳系统:简单的无绳系统分为座机和手机两部分。
无绳系统是使用无线链路来连接便携手机和基站的全双工系统,是一种以有线网为依托的通信方式。
第一代模拟无绳(CT0,CT1)是模拟系统。
第二代数字无绳系统(CT2)只有单向呼叫能力,不能被叫。
第三代无绳系统(DECT)可实现双向呼叫,漫游及切换功能。
蜂窝移动通信具有自己独立的组网能力,无绳系统强调其接入能力,依附于其他通讯网(公用网,蜂窝移动网,数据通信网等)。
2.了解双工方式1. 双工方式:频分双工(FDD)、时分双工(TDD)。
3.了解功率换算方法1. 两个功率之比的量度,用dB来表示: 10lg(P2/P1)dB。
)mdB。
有时也用分贝量度相对某些标准值:mdB=10lg(功率P0.001P第二部分移动通信的传播特性1.了解电波的传播方式1. 电波的传播方式:直射波,反射波,绕射波,散射波。
移动通信知识点
1、移动通信系统一般是由发信机、收信机、天线和馈线组成。
2、移动通信是指移动体之间或移动体和固定体之间的通信。
3、移动通信的干扰有邻道干扰、同频道干扰和互调干扰。
4、FDD分配给用户的物理信道是一对信道,占用两个频段。
5、中心激励是指基地台位于无线小区的中心,并采用全向天线实现无线小区的覆盖。
6、话音频带范围规定为300Hz到3400Hz。
7、抽样频率为8000Hz,则每隔125微秒时间抽样一次8、移动通信分为单向通信和双向通信。
9、双向通信包括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双工通信。
10、单工通信不可以同时收和发。
11、CDMA采用了扩频技术所形成的不同的码序列。
12、通信的发展朝向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和全球化。
13、常用的3G标准有WCDMA、TD-SCDMA和CDMA2000。
14、移动通信无线区群的激励方式一般分为中心激励和顶点激励。
15、频分双工的意思是双方不可以使用相同的频率。
16、TDMA系统在每帧中可以分配不同的时隙给不同的用户。
17、CDMA系统为每个用户分配了各自特定的地址码。
18、解扩。
每个发射机都有自己唯一的代码,同时接收机也知道要接收的代码,用这个代码作为信号的滤波器,接收机就能从所有其他信号的背景中恢复成原来的信息码,这个过程称为解扩19、ISDN。
即综合业务数字网,所谓“综合业务”是指把话音、数据、电报、图像等各种业务都通过同一设备处理,“数字化”则是便于各种业务在用户间传输20、已调信号。
把基带信号转变为一个频率相对较高的带通信号以适合在信道中传输,这个带通信号称为已调信号。
21、操作系统。
负责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硬件和软件的一些程序模块22、虚拟机。
一部分的软件的运行要以另外一部分软件的存在并为其提供一定的运行条件为基础,而新加的软件可以看做原来软件基础上的扩充和完善,使其功能更加强大,通常把“新的功能更强的机器”称为虚拟机。
23、移动通信的特点是什么?终端用户具有移动性;采用无线接入方式;具有网间漫游和互通功能。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移动通信是指在移动终端之间进行的无线通信。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以下是一些移动通信的重要知识点。
1. 无线通信技术蜂窝网络:蜂窝网络是指将通信区域划分成多个小区,每个小区由一个基站提供覆盖。
常见的蜂窝网络包括2G(GSM)、3G (CDMA2000、WCDMA)和4G(LTE)等。
调制技术:调制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的过程。
常用的调制技术包括调频(FM)、调幅(AM)和正交振幅调制(QAM)等。
2. 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架构:移动通信网络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移动终端、基站和核心网。
移动终端通过基站连接到核心网进行通信。
移动通信协议:移动通信协议指的是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进行通信时所采用的规则和标准。
常见的移动通信协议包括GSM、CDMA、UMTS和LTE等。
3. 移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方式:移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方式进行。
电路交换将通信资源独占给用户,而分组交换则将数据分成小块进行传输,提高了通信资源的利用率。
移动网络优化:为了提高移动网络的性能,常采用的优化方法包括信道编码、调度算法和干扰管理等。
4.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5G技术:5G技术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它将推动物联网、智能交通和远程医疗等行业的发展。
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网络是一种以软件为基础的网络架构,它可以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管理性,降低部署和运营成本。
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是将计算和存储功能移到网络边缘,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响应时间。
以上只是移动通信领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领域还有许多其他的细节和内容需要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⒈介绍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技术实现移动设备之间互相通信的技术。
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普遍使用的通信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无线通信服务。
移动通信包括移动方式通信、移动互联网通信等。
⒉移动通信网络结构⑴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方式、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等,它们通过无线信号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
⑵基站基站是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负责无线信号的接收和转发。
基站通常由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器组成。
⑶核心网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网络的控制中心,它实现了用户数据的交换和路由。
核心网包括移动交换中心、数据中心等组件。
⒊移动通信网络技术⑴ 2G网络2G网络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采用数字信号进行通信。
2G网络提供了语音通信和短信服务,并支持低速数据传输。
⑵ 3G网络3G网络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多媒体服务。
3G网络提供更丰富的应用和功能,如视频通话、高速上网等。
⑶ 4G网络4G网络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具备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4G网络支持高清视频流媒体、实时游戏等应用。
⑷ 5G网络5G网络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具备超高速数据传输、大规模物联网连接和超低延迟等特点。
5G网络将推动移动通信进入新的时代。
⒋移动通信协议⑴ GSMGSM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缩写,是2G网络的基本协议。
它采用TDMA技术进行时分复用,实现了语音通信和短信服务。
⑵ CDMACDMA是码分多址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
它将不同的信号通过独特的编码方式进行区分,实现了信号的同时传输。
⑶ LTELTE是长期演进技术,是4G网络的基本协议。
它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和多媒体服务,并具备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信号覆盖。
⑷ 5G NR5G NR是5G网络的新无线接口技术,采用了更高的频段和更大的带宽,实现了超高速的数据传输和更低的延迟。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通信法:指规范和管理通信行业的法律法规,保障通信网络的安全和合法运营。
移动通信知识点回顾
小区制指将整个服务区划分为若干个无线小区,每个无线小区设一个基站 ,由它负责本区移动通信的联络与控制。
特点: 优点:同频复用距离距离减小,提高了频率利用率;MS台和基站的 发射功率减小,同时减小互相干扰;容量高;
缺点:系统结构和控制较为复杂,有同频干扰、越区切换等问题。
3.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有哪些
道编码。 2.语音编码可分为哪3类?各类语音编码具有哪些特点? 语音编码通常可分为3类:波形编码、声源编码和混合编码。波形编码
是依据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来进行编码,PCM 合成特点。语音特征 参数,传输,恢复。声码器。 混合编码是将波形编码的高质量和声源编码的高压缩 3.采用交织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有突发性干扰和衰落,是长串连续的块状误码。交织技术正是为解决这 一问题而设计的。
二、简答题 1.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具有哪些特点? ①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② 阴影衰落(效应)。 ③ 多径效应。 ④ 多普勒效应。
立德 明志 精业 惟新
精于勤毁于随
66 // 5614217
第2章移动信道无线传输特性
移动通信中使用的地形分类 即“准平滑地形”和“不规则地形”。 ① 准平滑地形:也称“中等起伏地形”, ② 不规则地形:
2.产生邻频干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克服邻频干扰的 措施有哪些?
答:产生邻频干扰的主要原因是发射机的带外抑制度 和接收机的选择性不好。
克服邻频干扰的措施有(1)对发射机的带外抑制度和 接收机的选择性提出要求;(2)使相邻的频道不在同 一小区甚至相邻小区内使用。
3.产生同频干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克服同频干扰的 措施有哪些?
此需要相隔一定的距离。
7.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移动通信复习资料
移动通信复习资料移动通信复习资料1. 引言移动通信是指在移动环境下进行通信的技术和方法。
它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的,并且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回顾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发展历程,并对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是通过无线信道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它与传统有线通信不同,具有移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移动通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网络。
无线通信是指通过无线信道进行通信的技术和方法,包括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卫星通信等。
移动通信网络是为了实现移动通信而构建的网络,包括了蜂窝通信网络、移动互联网等。
3. 移动通信的技术移动通信的技术包括了信号调制、多路复用、无线接入技术等。
其中,信号调制是将要传输的信息转化为适合无线传输的信号格式,常见的信号调制方式有调幅调制(AM)、调频调制(FM)等。
多路复用是将多条通信信号合并在一起通过一个信道传输,以提高信道利用率。
无线接入技术是指移动设备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了蜂窝网络、Wi-Fi、蓝牙等技术。
4.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重要阶段。
早期的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是模拟通信技术,如1G(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通信技术逐渐成熟,2G、3G、4G等数字通信系统相继出现。
目前,5G移动通信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它具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连接密度,将为移动通信带来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可能性。
5. 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将更趋于智能化、跨界融合。
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将不仅仅是简单的通信工具,而是具有智能感知、自主决策能力的网络。
同时,移动通信将与其他行业相结合,为医疗、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6. 结论移动通信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移动通信复习要点
移动通信第一章知识点:1.、1G、2G和3G代表性的标准制式。
1G:AMPS ,TACS2G:GSM和窄带CDMA3G:WCDMA,CDMA2000,TD-SCDMA2、移动通信中面临的干扰主要有哪些?是何原因?同频、临频干扰、互调干扰互调干扰: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在通信设备的非线性器件上,产生同有用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从而构成干扰邻道干扰:相邻或邻近的信道(或频道)之间,由于一个强信号串扰弱信号而造成的干扰同频干扰(蜂窝系统特有):相同载频电台之间的干扰3、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双工、单工、半双工第二章知识点:1、阴影效应(怎么产生)、多径效应(概念)、多普勒效应产生原因、产生多普勒频移(计算)、慢衰落、快衰落、相关带宽(时延扩展)、相关时间(多普勒频移)、相关距离等概念阴影效应:由地形结构引起,表现为慢衰落多径效应:由移动体周围的局部散射体引起的多径传播,表现为快衰落阻挡体比传输波长大的多的物体产生多径衰落的主要因素多普勒效应:由于移动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引起多径条件下多普勒频谱展宽⏹慢衰落:由阴影效应产生,一般服从正态分布。
⏹快衰落:由多径效应产生,一般服从瑞利分布。
⏹是运动速度,是波长,是夹角2、信道衰落:慢/快衰落;大/小尺度衰落;(非)频率选择性/衰落;(非)时间选择性衰落;(非)空间选择性衰落第三章知识点:1、语音编码方案(波形编码、参量编码、混合编码)2、QPSK、OQPSK和π/4QPSK信号的星座图及相位跳变路径及相位的最大跳变量。
3、π /4 QPSK调制原理。
设起始附加相位 θk=0 ,比特流为 1 1 -1 1 1 -1 -1 -1,用π/4QPSK 发送,比特从左到右送入发射机,确定发送期间相位θk 和Uk 、Vk 。
(π/4QPSK 调制原理及载波相移如下所示)LPFLPF差分相位编码S/P S IS QU kV ksin c tωcos c t ω∑S QPSK (t )+-输入数据kU 'k V '4、MSK 调制方式及其相位轨迹图第四章知识点: 1、抗衰落三大措施(分集、均衡、信道编码各自作用)– 分集:补偿衰落信道损耗– 均衡:补偿时分信道中由于多径效应而产生的码间干扰– 当传输的信号带宽大于无线信道的相关带宽时,信号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接收信号就会产生失真,它在时域表现为接收信号的码间干扰。
移动通信主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1.移动通信的发展简述主流标准编码典型特征第一代AMPS、TACS FDMA 频谱效率低,网络容量有限,性差第二代GSM、CDMA TDMA第三代WCDMA、CDMA2000、CDMATD-SCDMA2.移动通信的分类按多址方式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异频单工、异频双工和半双工Ps:SDMA 空分多址第二章1.电波传输的三大特性:多径衰落、阴影衰落、多普勒效应2.三种电波传送机制:反射、绕射、散射3.什么是阴影衰落?阴影衰落时移动无线通信信道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它障碍物对它的电波传输途径的阻挡而形成的电磁场阴影效应。
4.多普勒公式:(λ:电波访问与移动方向的夹角,0~180°)5.相关带宽与信号带宽之间对传输特性的影响P31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平坦衰落信号波形不失真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频率选择性衰落引起波形失真,造成码间干扰6.平坦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P39平坦衰落(非选择性衰落) : 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条件: B 《B 、T 》σ频率选择性衰落: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条件: B 》B 、T 《σPs:T 信号周期(信号带宽B 的倒数);σ:信道的时延展宽;B :相关带宽7.预测模型适用围Okumura模型150~1500MHz ,主要应用于GSM 900MHzCOST-231模型2GHz 用于GSM1800 以及3G系统第三章1.什么是信源编码,目的是什么?信源编码位于从信源信宿的整个传输链路中的第一个环节,其基本目的是压缩信源产生的冗余信息,降低传递这些不必要的信息的开销,从而提高整个传输链路的有效性.2.话音编码技术2G/3G系统中的话音信源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采用了矢量量化和参数编码的方式,它不同于PCM方式,没有直接传递话音信号的波形。
而是对这些波形进行参数提取,传递的是这些参数。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题型和试题分布二、复习重点第一部分概述1. 发展史:(1).萌芽阶段:(2).开拓阶段:1935年,阿姆斯特朗发明了FM方式无线电,是移动通信中的第一个大分水岭。
(3).商业阶段: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系统在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12月底首先开通了G S M数字移动网。
2. 蜂窝小区系统设计目的:频率复用,解决大容量需求与有限频谱资源的矛盾。
3. ITU 通过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流标准:WCDMAcdma200Q TDSCDMA DECT4. 移动通信的标准化容:技术体制标准化、网络设备标准化、测试方法标准化。
5. 常用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1). 寻呼系统:给用户发送简单消息(数字、字母、声音)的系统;通过基站将携带寻呼信息的载波以广播的形式发送到整个覆盖区。
每个基站为了能有最大的覆盖围,就需要采用大的发射功率(以千瓦计)和低的数据速率。
(2). 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当移动台通话时从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时,移动交换中心自动将呼叫从原基站的信道转移到新基站的信道上,叫越区切换。
⑶.无绳系统:简单的无绳系统分为座机和手机两部分。
无绳系统是使用无线链路来连接便携手机和基站的全双工系统,是一种以有线网为依托的通信方式。
第一代模拟无绳(CT0,CT1)是模拟系统。
第二代数字无绳系统(CT2)只有单向呼叫能力,不能被叫。
第三代无绳系统(DECT)可实现双向呼叫,漫游及切换功能。
蜂窝移动通信具有自己独立的组网能力,无绳系统强调其接入能力,依附于其他通讯网(公用网,蜂窝移动网,数据通信网等 )。
2. 了解双工方式1,双工方式:频分双工 (FDD )、时分双工(TDD )。
间 * 10 dBW* 10W. lUdll 曲差)I EgF = 101^( I"叩E 瓦相甘于1瓦的分旻瓦微、 所以.10 dliW.1OW,IOdEi< 相对值绝到■值Lt* >第二部分移动通信的传播特性1.了解电波的传播方式1. 电波的传播方式:直射波,反射波,绕射波,散射波。
移动通信复习
移动通信复习移动通信复习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技术实现移动设备之间信息传输和通信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以及现阶段的发展进行复习和总结。
1. 基本概念1.1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是指由无线电频率、基站、移动设备以及相应设备组成的一个通信系统。
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GSM、CDMA、WCDMA、LTE等。
每个移动通信系统都有独立的技术标准和协议,用于实现移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1.2 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网络是由多个基站和核心网组成的网络,用于实现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移动通信网络通常由无线接入网、传输网和核心网三部分组成。
- 无线接入网负责与移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并将通信数据传输到传输网。
- 传输网负责将无线接入网传输的数据进行中继和转发,保障信息的可靠传输。
- 核心网是整个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部分,负责用户身份认证、移动设备管理、呼叫控制等功能。
2. 技术原理2.1 信号传输原理移动通信系统通过无线电频率将信息传输到移动设备和基站之间。
这种无线通信采用的是电磁波的传播原理。
无线电波在空间中传播时,会遇到传播路径损耗、多径效应、信号衰减等影响因素。
为了克服这些影响因素,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如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等。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提高频谱效率,增强通信质量和容量。
2.2 移动通信协议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一系列的协议来实现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
常见的移动通信协议包括无线接入协议、传输协议和核心网协议。
无线接入协议是指移动设备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协议,常见的有GSM、CDMA2000、WCDMA、LTE等。
这些协议定义了移动设备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接口、数据传输方式、呼叫控制等规范。
传输协议是指移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协议,常见的有TCP/IP协议。
TCP/IP协议是一种可靠的传输协议,用于实现数据的分段、传输和重组。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1.移动通信主要使用VHF和UHF频段的主要原因有哪三点?P5(1)VHF/UHF频段较适合移动通信。
(2)天线较短,便于携带和移动。
(3)抗干扰能力强。
2.移动通信系统中150MHz频段、450MHz频段、900MHz频段和1800MHz频段的异频双工信道的收发频差为多少?15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5.7MHz,45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10MHz,90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45MHz,180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95MHz。
4.移动通信按用户的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方法可分为哪三种工作方式?分为单工制,半双工制和全双工制。
5.移动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具有哪七个特点?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移动通信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电波传播条件恶劣。
(2)具有多普勒效应。
(3)干扰严重。
(4)接收设备应具有很大的动态围。
(5)需要采用位置登记、越区切换等移动性管理技术。
(6)综合了各种技术。
移动通信综合了交换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输技术等各种技术。
(7)对设备要求苛刻。
移动用户常在野外,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对其设备(尤其专网设备)要求相对苛刻。
6.常用的多址技术有哪四种?P6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和空分多址(SDMA)7.什么是均衡技术?P9均衡技术是指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由于多径传输、信道衰落等影响,在接收端会产生严重的码间干扰(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简称ISI),增大误码率。
为了克服码间干扰,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在接收端采用的技术。
均衡是指对信道特性的均衡,即接收端的均衡器产生与信道特性相反的特性,用来减小或消除因信道的时变多径传播特性引起的码间干扰。
8.什么是分集技术?常用的分集有哪四种?举例说出目前实际移动通信中采用的分集技术?P10-11分集技术是通信中的一种用相对低廉的投资就可以大幅度改进无线链路性能的接收技术。
分集的概念是:如果用一条无线传播路径中的信号经历了深度衰落,那么另一条相对独立的路径中可能包含着较强的信号。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一、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1.1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史
1.2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1.2.1 无线信道分类
1.2.2 移动通信网络组成
1.2.3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
1.2.4 移动通信网络接入技术
二、移动通信标准与协议
2.1 移动通信标准
2.1.1 第一代移动通信标准
2.1.2 第二代移动通信标准
2.1.3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2.1.4 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
2.2 移动通信协议
2.2.1 无线接入协议
2.2.2 接入和核心网协议
2.2.3 信令传输协议
三、移动通信网络性能与优化
3.1 移动通信网络性能指标3.2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方法3.2.1 无线资源优化
3.2.2 频率规划优化
3.2.3 功率控制优化
3.2.4 邻区优化
3.2.5 异构网络优化
四、移动通信系统安全与保密
4.1 移动通信安全威胁
4.2 移动通信系统安全保护4.2.1 身份认证与加密技术4.2.2 安全漏洞与风险防御4.2.3 移动通信网络安全管理附件:
附件一:移动通信网络架构图
附件二:无线信道分类图
附件三:移动通信标准与协议概览表
附件四: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案例分析
法律名词及注释:
1.隐私保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对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和管理的一系列措施。
2.数据加密:对敏感信息进行编码转换,以保证其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未经授权的人获取和利用。
3.用户身份认证:确认用户身份的过程,以确保系统和服务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4.通信保密:对通信内容进行加密处理,以避免未经授权的人窃听或获取通信信息。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移动通信是指利用移动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和通信的技术和网络。
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移动通信的学习和应用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要点。
1.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移动通信网络通常由用户终端、基站子系统、核心网和边缘网络组成。
用户终端可以是方式、平板电脑、移动设备等。
基站子系统包括基站控制器和基站,用于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网络的中心,用于处理信号传输和数据交换。
边缘网络是移动通信网络的辅助网络,为用户终端提供更广阔的覆盖范围和更快的数据传输。
2. 无线传输技术移动通信网络中常用的无线传输技术包括GSM、CDMA、LTE等。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是一种全球标准的数字移动通信技术,采用时分多址技术。
CDMA(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基于代码分割多址的数字移动通信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高速数据传输的无线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4G和5G网络。
3. 移动通信协议移动通信协议用于控制移动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数据传输。
常见的移动通信协议包括TCP/IP、HTTP、SSL等。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一种常用的网络传输协议,用于将数据分组进行传输。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用于传输超文本的通信协议,常用于Web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SSL(Secure Sockets Layer)是一种安全的通信协议,用于在网络上实现加密数据传输。
4. 移动通信安全在移动通信中,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移动通信安全技术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等。
身份认证用于验证用户的身份和权限。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移动通信,简单来说,就是让人们在移动中保持通信联络的技术。
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打电话、发短信到上网、视频通话,移动通信的发展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和便捷。
一、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从第一代模拟通信技术(1G)开始,到数字通信技术的第二代(2G)、第三代(3G)、第四代(4G),再到如今正在普及的第五代(5G),每一代都有着显著的技术进步和应用拓展。
1G 主要采用模拟信号传输,只能进行语音通话,信号质量差,容量有限。
2G 则引入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不仅提高了语音质量,还支持短信等简单的数据业务。
3G 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使得移动互联网应用成为可能,如浏览网页、下载文件等。
4G 进一步提升了数据传输速率,支持高清视频播放、在线游戏等丰富的多媒体业务。
而 5G 则具有更高的速率、更低的延迟、更多的连接,为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二、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的移动通信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移动台(MS)也就是我们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它负责发送和接收信号。
2、基站子系统(BSS)由基站收发信机(BTS)和基站控制器(BSC)组成,负责与移动台进行通信,将移动台的信号转发到核心网。
3、网络子系统(NSS)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等,主要负责移动性管理、呼叫处理、用户数据管理等功能。
4、操作维护子系统(OSS)用于对整个移动通信系统进行监控、管理和维护。
三、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1、多址技术这是为了让多个用户能够在同一频段上同时通信而采用的技术,常见的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
2、调制解调技术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在无线信道中传输的模拟信号,以及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要点
1、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的概念▪指在运动中完成用户之间的实时通信,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是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
分别可构成陆地移动通信、海上移动通信和空中移动通信。
通常包括无线电寻呼系统、陆地蜂窝移动通信、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等。
❖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移动通信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进行。
▪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与日俱增。
▪移动台的移动性强。
▪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2)第二代2G(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早在20 世纪70 年代末,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研制数字系统。
(3)第三代3G(未来移动通信系统)3、移动通信系统的频段使用。
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召开的世界无线电管理大会制定的国际频率分配表划分。
1979年,ITU首次给陆地移动通信划分出主要频段。
▪1980 年我国制定出陆地移动通信使用的频段:•集群移动通信:806~821MHz(上行)851~866MHz(下行)•军队:825~845MHz(上行)870~890MHz(下行)•公用陆地移动通信:890~915MHz(上行)935~960MHz(下行)1986 年,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 成立了一个预测未来公用陆地移动电话系统的专门组织FPLMTS ,提出对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具体设想,经2.5G 产品GPRS 系统的过渡,3G 走上了通信舞台的前沿。
3G 与2G根本的不同:•3G采用CDMA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2G采用TDMA技术和电路交换技术。
▪3G 的主要特征:可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业务。
3G的设计目标:提供比2G更大的系统容量、更好的通信质量;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及为用户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及多媒体等在内的多种业务。
▪目前,国际电联接受的3G无线接口标准主要有:WCDMA、cdma2000、TD-SCDMA。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2023最新版)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⒈简介- 移动通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⒉无线传输基础技术⑴无线传输基本原理- 电磁波的特性和传播方式- 谱域和时域的关系⑵无线调制技术- 调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常见的调制技术(AM、FM、PM等)⑶多址技术- 多址技术的作用和分类- CDMA、TDMA、FDMA、OFDMA等多址技术的特点⑷信道编码与纠错技术- 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常见的纠错编码技术(如海明码、RS码、卷积码等)⒊移动通信系统架构⑴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移动设备(方式、平板等)- 基站和基站控制器- 核心网和服务网⑵无线通信网络- 2G、3G、4G、5G网络的特点和区别- 蜂窝网络的组网方式(宏站、微站、室内覆盖等)⑶移动通信协议- GSM、UMTS、LTE等移动通信协议的概述- 协议层次结构和各层功能简介⒋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⑴频率规划- 频段分配和频率重用- 干扰和衰落的影响⑵小区规划- 小区分布和规模- 小区覆盖和容量规划⑶网络优化- 覆盖优化和容量优化- 天线系统优化和功率控制⒌移动通信安全与隐私保护⑴通信安全的基本概念- 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⑵移动通信安全漏洞- 窃听和监听- 数据篡改和重放攻击⑶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 加密算法和密钥管理- 双因素认证和访问控制附件:⒈移动通信系统架构图⒉移动通信网络规划示意图⒊移动通信安全漏洞图示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电信法:电信行业的法律规范和管理方式。
⒉隐私权:个人信息的保护权利。
⒊数据保护:数据在使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保护措施。
移动通信复习提纲
移动通信复习提纲一、移动通信概述1、移动通信的定义和特点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其特点包括移动性、电波传播条件复杂、噪声和干扰严重、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要求频带利用率高、设备性能要求高等。
2、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从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1G)到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如 GSM 系统,再到第三代宽带移动通信系统(3G),如WCDMA、CDMA2000 和 TDSCDMA 等,以及第四代长期演进移动通信系统(4G),如 LTE 和 LTEA,直至当前正在发展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
3、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移动通信广泛应用于个人通信、物联网、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医疗健康、军事等领域。
二、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1、移动台(MS)包括手机、车载台等,是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终端设备。
2、基站子系统(BSS)由基站收发信机(BTS)和基站控制器(BSC)组成,负责与移动台进行无线通信,并管理无线资源。
3、网络子系统(NSS)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鉴权中心(AUC)和设备识别寄存器(EIR)等,主要负责完成移动性管理、呼叫处理、用户数据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功能。
4、操作维护子系统(OSS)用于对移动通信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
三、移动通信中的电波传播1、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包括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多径传播、阴影衰落和多普勒频移等。
2、大尺度衰落模型如 OkumuraHata 模型、COST231-Hata 模型等,用于预测信号在较大范围内的平均衰落情况。
3、小尺度衰落模型包括瑞利衰落、莱斯衰落等,用于描述信号在短距离内的快速波动。
四、移动通信中的调制技术1、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模拟信号。
2、常见的数字调制方式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四进制相移键控(QPSK)、正交幅度调制(QAM)等。
移动通信知识点整理
移动通信知识点整理1. 介绍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方式,实现人与人、机器与机器之间的语音和数据交流。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移动通信相关的知识点。
2. 基础概念2.1 无线电频谱:用于进行无线电波传输的一定范围内连续频率段。
- 授权频带:由或国际组织授予特定运营商使用的频带。
- 自由使用频带:未被授权给任何特定运营商,可供公众自由使用。
2.2 蜂窝网络结构:将服务区域划分为多个小区,并在每个小区中设置一个基站来提供覆盖和连接服务。
3. 网络架构3.1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系统移动通讯标准:- 主要应用于第二代数字蜂窝方式技术;- 包括GSM核心网、GSM边缘设备等子系统;3..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技术:是一种广播式接入方法,在同样时间和空间上共享相同载体资源;4.射頻技術4.1 调制方式:- AM(Amplitude Modulation)调幅:通过改变载波的振幅来传输信息;- FM(Frequency Modulation)调频:通过改变载波的频率来传输信息;5.无线接入技术5.1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是一种基于IEEE802.11标准,使用2.4GHz或者5GHz ISM 频段进行数据通信。
6.移动网络协议栈移动网络协议栈是指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实现不同层次功能和服务的软件模块集合。
主要包括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以及应用程序等多个子系统。
7.安全性与隐私保护在移动通信领域,确保用户数据和隐私安全非常重要。
相关措施如下:- 加密算法: 使用加密方法对敏感信息进行编码处理;- 访问控制: 确定哪些设备可以访问特定资源,并限制未经授权访问;8 . 法律名词及注释:-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全球蜂窝方式标准,在第二代数字蜂窝方式技术中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概述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情况古代移动通信-萌芽阶段-开拓阶段-商业阶段-蜂窝思想-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数字化-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宽带、多媒体-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广带IP多媒体-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1897年,马可尼完成莫尔斯电码无线通信实验,标志无线电通信的开始,开创了海上通信业)(1928年,美国底特律警察局率先使用装备贝茨发明的能适应移动车辆震动影响的无线电收发信机——超外差AM接收机的警用车辆无线电移动系统(单向),标志移动通信开始)(1935年,阿姆斯特朗发明了FM方式无线电,是移动通信中的第一个大分水岭)(早在40年代末,美国Bell实验室提出蜂窝构想;1974年正式提出了蜂窝移动通信的概念。
)2.了解通信系统的分类按工作方式分类---单工双工(TDD,FDD) 半双工按信号形式分类---模拟网和数字网按覆盖范围分类---城域网,局域网和个域网按服务特性分类---专用网,公用网按多址方式分类---FDMA,TDMA,CDMA,SDMA 按使用对象分类---民用系统、军用系统按业务类型分类---电话网、数据网、综合业务网、多媒体按使用环境分类---陆地通信、海上通信、空中通信依据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方法,可分为单向和双向单工和双工3.了解双工方式双工通信的特点是: 同普通有线电话很相似, 使用方便。
其缺点是: 在使用过程中, 不管是否发话, 发射机总是工作的, 故电能消耗很大, 这对以电池为能源的移动台是很不利的。
针对此问题的解决办法是: 要求移动台接收机始终保持在工作状态, 而令发射机仅在发话时才工作。
这样构成的系统称为准双工系统, 也可以和双工系统兼容。
这种准双工系统目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基站移动台第二部分移动通信的传播特性1.了解电波的传播方式1) 直射波:电波传播过程中没有遇到任何的障碍物, 直接到达接收端的电波, 称为直射波。
直射波更多出现于理想的电波传播环境中。
2) 反射波: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比自身的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 会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 形成反射波。
反射常发生于地表、建筑物的墙壁表面等。
3) 绕射波:电波在传播过程中被尖利的边缘阻挡时, 会由阻挡表面产生二次波, 二次波能够散布于空间, 甚至到达阻挡体的背面, 那些到达阻挡体背面的电波就称为绕射波。
由于地球表面的弯曲性和地表物体的密集性, 使得绕射波在电波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4) 散射波: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表面粗糙或者体积小但数目多时, 会在其表面发生散射, 形成散射波。
散射波可能散布于许多方向, 因而电波的能量也被分散于多个方向。
2. 了解无线电波的自由传播损耗其中,d 的单位是km ,f 的单位是MHz .GT,GR为1.3. 了解无线信号的大尺度模型和小尺度模型所指的是什么;大尺度传播模型:用于预测平均场强并用于估计无线覆盖范围的传播模型。
由于描述的是发射机与接收机(T-R )之间长距离(几百米—几千米)上的场强变化,所以被称作大尺度传播模型。
小尺度衰减模型:描述短距离(几个波长),或短时间(秒级)内的接收场强快速波动的传播模型,称为小尺度衰减模型。
4. 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四种效应移动信道四大效应(阴影效应、多径效应、多普勒效应、远近效应)多径效应:阴影效应:当电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起伏地形、建筑物、植被等障碍物的阻挡时,会产生电磁场的半盲区。
远近效应:由于接收用户的随机移动性,移动用户与基站间的距离也是随机地变化,若各移动用户发射功率一样,那么到达基站的信号强弱不同,离基站近信号强,离基站远信号弱。
通信系统的非线性则进一步加重,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和以强压弱的现象。
多普勒效应: 由于处于接收状态的移动用户高速运动而引起传播频率的扩散。
其扩散程度与用户运动速度成正比。
5. 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三大损耗移动信道三大损耗(路径损耗、慢衰落、快衰落(频率选择性衰落、时间选择性衰落、空间选择性衰落))自由空间传播损耗(路径损耗):理想传播条件,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不存在电波的反射、折射、绕射、色散、吸收等现象。
但由于辐射能量的扩散而引起衰减。
慢衰落损耗:它反映了中等范围内数百波长量级接收电平的均值缓慢变化而产生的损耗(宏观变化),近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产生原因:阴影效应 大气折射2;R R T R R R P SA P d A G G λπλπ===2接收天线获得的功率:()4其中:-接收天线的增益4lg(/)20lg()32.4420lg 20lg fs T R d L P P d f πλ==++4传输损耗:[]=10,;fs fs L d f d f L 可见:[]~或增加一倍,[]增加6dB快衰落损耗:反映了微观小范围内数十波长量级接收电平的均值变化而产生的损耗。
其变化率比慢衰落快。
产生原因:多径效应 多普勒效应6. 了解三种选择性衰落的概念,掌握相干时间、相干带宽、相干距离的概念;三类主要快衰落(空间选择性衰落,频率选择性衰落,时间选择性衰落)空间选择性衰落:在不同地点(空间)信号衰落特性不一样。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号在不同的频率衰落特性不一样。
结论:由于时延扩散引起了频率选择性衰落。
时间选择性衰落:信号在不同的时间衰落特性不一样。
结论:由于变速移动引起的频率扩散,在接收点波形产生了时间选择性衰落。
相干时间:Tc ≈ 1/fd ,当信号码元周期>TC 时,发生时间选择性衰落。
相关带宽:常用最大时延的倒数来规定相关带宽。
即 信号带宽大于相关带宽时,该信号在信道中传输则会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 。
相干距离:第三部分 抗衰落技术1. 了解三种主要的抗衰落的技术手段分集:用来补偿衰落信道损耗, 它通常要用两个或更多的接收天线来实现;c B 2πΔ1=均衡: 可以补偿信道中由于多径效应而产生的码间干扰(幅度和时延) ;信道编码:通过在发送信息时加入冗余的数据位来改善通信链路的性能。
2.了解什么是分集,了解主要的分集技术宏分集:蜂窝小区的顶点上设立多个基站,从不同方向同时与一个移动台通信。
微分集:利用信号在空间, 频率, 极化,场强,角度和时间上的相互独立性来减小快衰落的分集技术。
(空间分集,极化分集,场分量分集, 角度分集, 时间分集。
)3.了解分集常见的三种信号合并方式,并知道它们性能优劣最大比值合并,选择式合并, 等增益合并选择式合并:比较并选择信噪比最大的支路作为输出。
所以又称开关式相加,方法简单,容易实现。
设有M个独立的Rayleigh衰落信道,每个信道称作一个分集支路,通信中断的条件是所有支路的信号的信噪比全部小于解调门限。
最大比值合并:最佳合并方式。
i ) 每个支路有一个加权因子ⅱ)各路信号迭加时要保证同相位(与选择分集不同), 因而要求每个支路有放大和调相电路。
等增益合并:各支路信号等增益相加。
其性能接近最大比值合并,且容易实现。
因为有时按需要权重可调并不方便,因而出现了等增益合并:各支路信号同相后再迭加,但各支路权重相同。
其性能比最大比率合并差一些,但比选择性分集要好很多。
三种合并法平均信噪比比较:在相同分集重数(即M相同)的情况下,以最大比值合并方式改善信噪比最大,等增益合并方式次之;分集重数M较小时,等增益合并的信噪比接近最大比值合并,选择式合并所得到的信噪比改善量最少,原因在于合并器输出只利用了最强的一路信号,而其他各支路都没有被利用。
4.了解时间分集以及相应的交织编码技术时间分集:利用信号在时间上的独立性发射和接收时实现分集。
行列交织卷积交织随机交织RAKE接收--利用扩频码的相关特性进行多径分离与合并,实现时间分集5.了解频率分集以及相应的扩频技术载波信号的频率随时间而变化,扩频技术:第四部分组网技术1.了解三种多址接入技术频分多址FDMA 在频分多址(FDMA)系统中不同信道占用不同带宽•FDMA是将给定的频谱资源划分为不同频道分配给每一个用户使用;FDMA特点:•FDMA每个频道只传送一路电话;•连续传输, 一旦给移动台分配了频道,移动台和基站同时连续不断发射;•信道带宽较窄(25kHz或30kHz),即FDMA通常使用窄带系统;•传输速率低。
码元持续时间较长, 与平均延迟扩展相比很大, 这意味着码间干扰低,不需要均衡;•与TDMA相比, FDMA系统简单的多;•基站共用设备成本高,因为每路载波单路设计,需收发设备以及带通滤波器滤除杂波干扰; •移动台需要双工器,增加了费用;•需要精确的RF滤波器消除邻频干扰。
时分多址TDMA 在时分多址中不同信道占用一个周期性重复的时隙•TDMA将无线频谱按时隙划分,分配给不同用户;TDMA系统主要应考虑的问题:控制信令的传输同步抗多径干扰主要措施:1、在每个时隙中,划出专门的比特用于控制和信令的传输。
2、为便于接收端利用均衡器克服多径引起的码间干扰,在时隙中插入自适应均衡器所需的训练序列。
3、在上行链路的每个时隙中留出一定的保护间隔。
4、为便于接收端的同步,在每个时隙中要传输同步序列。
TDMA的特点:•TDMA 使几个用户共享一个载波频率, 每个用户利用不同时隙。
•数据传送不连续,采用分组发送。
因而电池消耗低,切换容易;•TDMA系统必须有精确的定时和同步。
•TDMA系统可动态分配时隙,有话音时分配时隙,无话音时不分配时隙,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
码分多址CDMA 在码分多址(CDMA)中, 指定给每个用户一个唯一的PN代码,而且与其他用户代码正交•以信号波形(代码序列)不同区分不同用户称作CDMA连接。
CDMA系统特点:•CDMA蜂窝系统与FDMA系统或TDMA系统相比具有更大的通信容量•CDMA系统中信道数据率很高, 码片时长很短,由于PN序列的低自相关性,将超过一个码片的多径信号视为噪声,所以可以使用RAKE接收机,以提高系统的信噪比。
•CDMA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设备简单2.了解蜂窝网和频率复用的概念利用频率复用的概念,将整个服务区域划分成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分别设置一个低发射功率的基站,负责本小区的通信。
优点:提高频率利用率,组网灵活缺点:网络构成复杂频率复用:N个相邻的小区组成一个区群(簇) 将可供使用的频道划分成N组区群内的每个小区使用不同的频率组相邻区群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组分配模式。
3.了解区群的概念簇(区群):共同使用全部可用频率的N个小区叫做一簇(区群))若N越小,则系统中区群复制得越多,系统容量越大,频率的利用率越高。
N叫做区群的大小,典型值3、4、7、9、12 、……构成蜂窝网的二次几何图形构成簇的基本条件:基本图案(簇)能彼此邻接且无空隙地覆盖整个面积。
相邻单元(簇)中,同频道的小区间距离相等,且为最大。
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簇的形状和簇内小区数N是有限的,并且N应该满足下式:N=a^2+ab+b^24.能够画出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架构,了解其中各个网元的作用移动用户--基站--交换机--固定网络--固定用户移动用户--基站--交换机--基站--移动用户1)MSC是移动业务交换中心,是无线电系统和公共电话交换网络之间的设备,完成必须的信令功能以建立与移动台的往来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