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讲评:12个“中国关键词”(含解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讲评:12个“中国关键词”

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一、材料分析●

1. 材料内容

对于这样的一篇作文,我们的题目是,“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材料是很简单也并不难懂,但我们需要先对关键词的深层含义进行剖析,然后进行自由搭配。这些关键词,无一例外地都表现了中国的特色,但实际上,他们所反映的东西又各有所不同。我们先简单地对这个关键词的引申义进行一个罗列,大家可以有其他不同的切入点,言之有理即可。

①一带一路:包容,开放,交流

②大熊猫:和谐、生态、和平交流

③广场舞:集体与个体、文化生活

④中华美食:多样性,兼收并蓄,传承

⑤长城:民族精神

⑥共享单车:开放、创新、发展

⑦京剧:传承、创新、古老文明

⑧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考验与挑战

⑨美丽乡村:社会发展与进步、城镇化、乡愁

⑩高铁、移动支付:科技发展

2. 立意选择

这个作文题目,兼顾宏大与细节,在宏观视野下,要求我们去具化细化。对关键词的背后进行剖析,我们能够有的放矢地,用自己更加熟悉且偏好的角度对题目进行切入。

这里的关键词可以引申到多个主题,12个关键词包含了“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新与旧”“正面与负面”等多重关系。

我们在找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时,不只是主题相似或者是拼凑,更多地需要去寻找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也是题目所显性的要求,体现出我们的新考纲对思想品质的要求。

我们不仅要认识到我们丰富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对于社会上存在的问题,比如空气污染、食品安全,我们也不能回避。正视问题,并在其中体现我们的辩证思维。

面对这12个关键词,实际上自由度是很高的,可以将“京剧”“长城”进行组合,对我们的古老文明进行描绘;也可以通过“高铁”“移动支付”去论述我们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谈谈我们的基础设施和五光

十色的互联网世界;通过“一带一路”“大熊猫”去表现我们的开放与友好的国际交流。

除开性质类似的组合,我们还可以将关键词对比起来进行组合。如通过“广场舞”和“京剧”去论述我们的文化生活的古今和变迁,通过“空气污染”和“美丽乡村”去一窥我们社会主义发展前进道路上的光亮与灰暗,通过“长城”与“一带一路”去从历史维度论述我们的国际交流。这些关键词具有十分丰富的细节和想象空间以供我们发挥,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3. 立意策略

总结一下,在组合时,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种策略:

一是正向的组合,将具有相似特征的关键词进行组合,如前文所述。二是逆向组合。所选关键词的引申义构成对比和相反的关系。

三是互补组合,两个不相同也不相似的关键词的引申义构成特定的、言之有理的联系。如一带一路和高铁,从实体设施和虚拟意义上论述交流。

四是递进组合。确定主题后,将选用的关键词分层级递进论证观点。如从空气污染到美丽乡村,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我们在进行关键词的论述时,一定要注意其中的逻辑和层次关系。4. 写作要求

在对关键词进行剖析之后,我们还要注意到题目的第二个要求,即我们的写作对象是对来华留学生,要把自己所了解的中国介绍给外国青年朋友,就需要我们具有国际视野,有良好的读者意识。这既是任务

驱动的要求,也是我们具体写作的情境。

我们需要针对我们预设的对象进行思辨,寻求沟通和共识,这个对象既可以是具体的某一个外国青年朋友,也可以是泛指全体外国青年。此外,题目要求的是“读懂”,这个读懂既可以是从不懂到懂,也可以是由错误的认知到正确的认知,也可以从片面的、部分的了解到更为全面的认知。这就需要我们去有意识地组织自己的话语策略,并需注意其中的语言得体问题,我们要考虑到他们的文化背景。

5. 文体选择

我们可以用说明文、议论文或者记叙文等等,即使是抒情类的文体也可以只要注意到上述两个要求,即展现出中国风貌并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即可。

范文示例

中华魂

加缪在其著作中曾经写道,要熟悉一座城市,也许最简单的途径是了解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如何工作,如何相爱和死亡。于是,我在城市中辗转,在乡村中流连,去带你寻访我所认识的中国,探访隐藏在其中的中华魂。

“最爱西湖二天,和风细雨游船,十世修得同船度,百世修得共枕眠。”我在京剧的台上停留。似水的戏腔流淌在戏院里,只觉目酣神醉,温风如酒。唱词中的诗情妩媚,在时光的无涯里,从古时的春花秋月里,款款走来。

这是古时的温柔。

戏罢,我走出戏院。窗外是喧嚣的马路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长街路上是熙熙攘攘的行人,商店的橱窗金光闪闪一尘不染,恋人们和相约的好友在广场上欢笑,大爷大妈们的广场舞正跳得欢快。在嘹亮的喇叭与凛冽的寒风里,张扬着他们对健康与快乐的追求。

这是现代化的轰鸣。

从京剧的咿呀婉转,到广场舞的欢乐火热,我走在布满新鲜气息的空气里,感受这片土地下跳动的脉搏。我看到京剧曾经困于转型的危机,广场舞曾经被诟病于扰民的舆情。但年轻的人们最终也坐在剧院里饮一杯茶,广场舞的音乐自觉避开沉睡的清晨夜晚。

这是蕴藏在中华文明中的中华魂。

中华魂,它是价值共识和多元价值的共存,是兼收包容的发扬。我们把目光放到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精神世界,才更使得我们的发展和变迁不仅仅具有单纯的GDP增长意义,更代表了中国人时代精神的内在价值。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纳所说的“现代化”,其特征之一便是越来越多的人扮演着一种"异乡人”的角色,在内心中发生文化的变迁和融合。作为现代化主体的中国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面临现代和传统的角力,城市与乡村的对峙,东方和西方的冲击,新的价值体系和社会心态在社会中波荡起伏。

我们曾经寻找着文化的自我认同,曾经经历过迷惘与冲突,但最终还是归于自我。从精神荒原,到现今平稳的社会心态,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的精神嬗变里,正是中华魂的存在,使得人们最终并理解不同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