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作文“文与质”导写及范文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年群体正处在人生体能和智力的巅峰时期,是就业市场的主力,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活力。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下,部分职业与岗位已经受到明显影响,有些职业尽管还未受到波及,但日新月异的技术加剧了失业的预期。
人工智能对高技能者的需求和对低技能者的排斥,可能导致就业领域的“信息鸿沟”,进而加剧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自身拥有的技能被智能设备取代的青年将面临考验,而绝大部分青年和更年轻一代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当然,对传统就业模式而言,人工智能亦展现了相当程度的超越性。
根据过往社会经济发展实践,技术进步最初会造成结构性失业,但这是经济增长暂时且必要的过程,随着技术加速进步产生的“乘数效应”,最终人工智能会改变和创造许多新行业、职业和岗位。
作为“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尽管人工智能挤出部分行业的低技能从业者,但其高生产率必然刺激劳动总需求上升,扩大相关行业的规模,为青年提供“虚拟世界设计师”“人工智能培育师”等涉及技术开发、机器训练、智能设备维护等极具潜力的就业机会。
人工智能技术还将促进人类生活和就业质量的整体提升。
一是技术进步与劳动者技能升级之间的正向促进关系显著,我们常说的“勤劳致富”可能要升级为“创造力致富”。
二是人工智能提升了青年就业的自由程度,如对体力的要求宽松,更注重工作灵活性等。
如今越来越多的“斜杠青年”涌现,未来就业地点和从业组织等时空束缚必然会更少。
不过,青年们也应意识到,尽管人工智能在许多特定领域会比人类做得更好,但从人工智能的本质来看,它始终是用来呈现人类智能的技术,无法真正拥有人类一般的思维。
人类能力的广度、灵活度和强社交性是机器人无法超越的,因此,大可不必排斥或限制新技术,或应从自身目的和需要出发,与机器建立和谐的关系,使其更好地为自己服务,实现“人机协同”。
2023届安徽合肥高三二模作文“言与行”导写及范文
2023届合肥高三二模作文“言与行”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战国策》)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
(阿拉伯谚语)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如何“言”,如何“行”,如何处理好“言”与“行”的关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名句类的材料作文题。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出自《战国策》,侧重的是论辩的价值;“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自《论语》,该句说的是“如何言、如何行”的问题;出自阿拉伯谚语的“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侧重的是行动的价值,。
“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这一谚语在阿拉伯世界广为流传,鲜活地体现了阿拉伯民族以及阿拉伯文明的核心特质。
阿拉伯民族重视语言的作用,注重培养演讲与表达能力。
引人入胜的《一千零一夜》、脍炙人口的阿拉伯谚语都是阿拉伯人能言善辩的绝佳佐证。
尽管如此,阿拉伯人并未沉浸于优美的辞藻,而是推崇行动与实干,将后者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
语言是叶子,必不可少但仅是修饰;行动才是果实,是最终的目标,该谚语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行胜于言的深刻内涵。
事实表明,璀璨的阿拉伯文明不是用语言堆砌出来的,而是靠勤劳的双手和不知停歇的双脚创造出来的。
从写作材料的形式上看,本题属于多材料类。
但核心是“言和行”的二元关系。
如何“言”,从内在看,需要以“行”为基础;从外在看,需要说得恰如其分,既不能过分夸大而傲世轻物,也不能闭口不言而寂寂无闻。
如何“行”,从内在看,需要以“言”为目标,正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所说“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在我看来,一人之行无法改变世界,千万人之行才能改变世界,而如何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呢?唯有做到,然后说到。
2023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作文“文与质”导写及范文
2023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作文“文与质”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60分)文与质,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对基础范畴,“文”指的是装饰、纹饰,“质”是内容、本质。
在施展技艺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质胜文”会粗野,“文胜质”会华而不实,故而,既不能重质轻文,也不能重文轻质,而应该“文质相称”。
但也有例外,在毛笔的制作中,笔杆会取用竹、牙、玉、瓷等不同材料,并加以雕琢、描绘、镶嵌的修饰,但毛笔操持自如、流畅书写的首要功能始终没有让步于费尽心机的巧饰。
而紫砂茗壶的制作,则注重融会文人的品茗之道,在形制上缩小,线条上追求自然、雅致,如此砂壶,点缀在精舍几案上时,才更加符合品茗的意趣。
请综合以上材料,结合社会生活,谈谈你对“文”“质”关系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本题和在引导考生理性思辨“文”与“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材料不仅对“文”“质”两个概念做了解释,对于二者的关系,先给出了一般情况的理解,即“文质相称”,随后分别借用毛笔制作和紫砂茗壶制作的理念,对“文”与“质”的关系做了更多元的阐述,启示学生不能→味否定一方.应该结合生活审美、文化认知、社会需求等条件展开分析。
【参考立意】①淡妆浓抹总相宜,文质彬彬显风雅②以质厚重,因文致远③守质实干兴邦,尚文创造精彩④守质为基不改初心,巧文以简应时而美【作文素材】1.形式内容相辅相成。
《论语》中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木棚,然后君子。
”其意为“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
文采多与朴实,又未免虚浮。
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2.形式固然重要,内容才是根本。
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
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误伤。
皖南八校联考2023语文作文
皖南八校联考2023语文作文
皖南八校联考2023年,这些语文作文题目在我面前发出一道强烈的号召:“学会遵循自己的内心,勇敢追求自我!”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面临着许多困扰,尤其是学习上的压力,上演着一场又一场考试的拉锯战,而奋斗的结果却往往由分数给定。
因此,许多学生往往将学习和成绩联系在一起,分数越高,就越优秀,而自我追求成了远比分数更重要的一种力量。
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高中生应该学会遵循自己内心的指引,勇敢追求自我,这也是所有人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当人们走在追求自我的道路上,他们会发现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并与梦想与希望联系在一起,而这就是最美好的追求。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态度,努力提高学习的效率,但不要局限于学习,参加课外活动,发展自己独特的天赋和特长,比如参与体育比赛,参加美术展览,学习编程,学习琴棋书画等等,以便在学习和社交方面开拓自己的潜能。
这样,我们可以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主动参与社会,与人交流,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不断敞开自己的心扉,收获更多精彩的经历,用更多的方式追求自我,这是青春的礼物。
当然,坚持自我追求的道路并不容易,因为面对种种挑战,面对眼前的困难,人们可能会迷失自我,甚至丧失信心。
这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灰心放弃,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
收获的。
在这里,我想对大家说,面对《皖南八校联考2023年》,勇敢追求自我,学会遵循自己内心的指引,保持自我的原则,不断成长,为自己的未来积累宝贵的财富!。
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人应该如何回应时代的呼唤,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
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
新的传播手段,让诗歌这种曾是少数精英写作的“文学皇冠”艺术,变成了大众传情达意的工具,繁荣和杂芜共存,多样与无序同在,先锋与通俗携手。
诗歌这门艺术,其边界被各种突破和探索改变,在一些人那里,诗歌成了一种面貌模糊的快餐产品。
更有激进者和无知者进行无底线的尝试,以惊世骇俗的语言涂鸦从事所谓的诗歌写作。
因此,真正热爱诗歌并坚守诗歌精神的诗人们,在今天需要更加努力回应时代的呼唤,写出无愧时代的诗篇,这是诗人的天职与担当。
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是中国诗人特别是百年新诗历史所证明的诗之大道。
百年中国新诗的合法性,就是真实地记录并表达了中华民族奋起反抗、争取自由解放的百年心路历程,成为中国人百年来振兴中华的情感史。
中国新诗在民族危亡和社会变革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代表性的诗人和里程碑式的诗篇。
在“五四”时期,胡适、郭沫若、徐志摩、李金发、冰心、冯至等,都是开一代风气的大家。
抗战时期,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还有田间、李季等一大批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中华民族危亡时用血肉筑起长城的精神。
新中国成立之初,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以及郭小川、邵燕祥、闻捷、公刘等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一个站起来的新中国所激起的浪漫情怀。
直到改革开放,重新歌唱的牛汉、绿原等老诗人,以及舒婷、顾城等青年诗人的作品,呈现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中国重新焕发青春的气象……百年新诗历史中,对于与时代与民族紧密联系的诗人,可以列一个长长的单子,写一部厚厚的专著。
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不仅因为其历史悠久,还由于其人文和历史环境的独特,形成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体系与类型。
近些年来自方世界提倡生态、低碳、人性的理念,而中国建筑出现伊始就尊重自然,讲究“天人舍一”。
中国人造房子一开始就是用木结构,早在六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先民们创建的木屋,用卯榫结构造成的屋架、梁、柱,就能抵御地震的灾害,从而庇护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先民,而丽江和汶川的大地震,也印证了中国木结构房屋的减震自效。
可是,我们现在都丢弃了,在中国大学里现今学建筑的学生也很少有人去学习和研研究木结构的技术了。
如果说中国的皇家宫殿以及寺庙形式都有些相像,那么,各地的民居则特别丰富多彩。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中国的传统民居,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还是江南的厅堂以至上海的石库门,它们的平面布局,都是有堂屋、两厢、前厅、后房。
堂屋是不放床的,是礼仪和会聚的场所,这是阖家团聚的需要。
住房中都有天井,讲究上有天,下有地,房屋用墙围合起来求得安全,但不能没有天地。
西方人所追求的是物化了的概念——“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
中国人崇尚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四合院相连而成胡同,宅院组合有街巷,上海的石库门排列在一起就是里弄。
它们虽然没有间距、密度、绿地率等等的指标,在过去人口不是那么膨胀的情况下,却能让入住者安居乐业,邻里融洽。
四合院的温馨、街巷风情以及里弄亲情,住过这些老居民区的人们会有那些美好的回忆。
而现在套用西方模式建造的新公房、居住小区、别墅群,似乎很先进、很科学,邻里关系却要冷漠和功利得多。
这些年来,不知道是不是被外来的文化搞得弄不清方向了,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以及传统的技术和艺术中的精彩似乎逐步被人们遗忘。
所以,我们要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回归中国建筑中蕴藏着的许多优秀的传统——在这些年造了这么多房屋之后,本也该好好地反思一下。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原卷版)
安徽省“皖南八校” 2023-2024学年第二次大联考高三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大象之路:与荒原、山川、人类的相遇大象的脊椎犹如一座拱桥,非常机巧地支撑起身体的重量。
这数以吨计的庞然大物,实际上是用足尖走路的。
大象的奔跑速度非常快。
在我们的印象中,它们行动迟缓,不会跑,顶多只会健步疾走。
但实际上,它们的行进速度可轻易达到每小时24公里。
速度最快时,甚至可达到每小时30公里。
大象的四肢粗大如圆柱,脚掌里有一块很有弹性的海绵垫,能有效减轻行走时所产生的冲击力。
这个减震器使大象走路时像猫科动物一样无声无息。
在雾气弥漫的丛林,它们常常会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人身后,给人一种突然降临的错觉,无形中增添了更为迫人的气场。
脚底的海绵垫除了减震,还能敏锐感知地面震动。
通过次声波,大象可以向30公里外的同伴传递信息。
比如说同伴失联时间有些长了,它们就用跺脚的方式给同伴发信号。
而它的同伴,居然也能用脚来“收听”远方的信号,如果这信号来自自己的象群,它还会做出回应。
【甲】二大象是一种社会程度非常高的动物。
它们生性天真,极具智慧,如藏牙、役鼻、泣子、哀雌等,这些习性无不显示出很高的灵性。
它们能领悟人的意图,也具有知恩图报的意识。
【乙】“地球组织”创始人劳伦斯·安东尼曾有过奇妙的经历,有一次他去探望象群,妻子凯瑟琳娜和他的新生孩子维嘉陪在身边、安东尼忽发奇想,举起自己的孩子给头象看。
只见头象“转身消失在树丛里,没过多久又重新出现,身边是她新生不久的孩子。
2025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
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
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
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
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②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
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跪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地有些醉意了!③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① ,有的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
况且,② !他们精心地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唉——一毛钱儿来耶 ,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歌声在香气中颤动,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
1.文中第①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比拟、比喻、夸张B.比拟、比喻、排比C.对偶、借代、排比D.对偶、借代、夸张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各种各样的葡萄梨、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安徽“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人应该如何回应时代的呼唤,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
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
新的传播手段,让诗歌这种曾是少数精英写作的“文学皇冠”艺术,变成了大众传情达意的工具,繁荣和杂芜共存,多样与无序同在,先锋与通俗携手。
诗歌这门艺术,其边界被各种突破和探索改变,在一些人那里,诗歌成了一种面貌模糊的快餐产品。
更有激进者和无知者进行无底线的尝试,以惊世骇俗的语言涂鸦从事所谓的诗歌写作。
因此,真正热爱诗歌并坚守诗歌精神的诗人们,在今天需要更加努力回应时代的呼唤,写出无愧时代的诗篇,这是诗人的天职与担当。
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是中国诗人特别是百年新诗历史所证明的诗之大道。
百年中国新诗的合法性,就是真实地记录并表达了中华民族奋起反抗、争取自由解放的百年心路历程,成为中国人百年来振兴中华的情感史。
中国新诗在民族危亡和社会变革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代表性的诗人和里程碑式的诗篇。
在“五四”时期,胡适、郭沫若、徐志摩、李金发、冰心、冯至等,都是开一代风气的大家。
抗战时期,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还有田间、李季等一大批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中华民族危亡时用血肉筑起长城的精神。
新中国成立之初,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以及郭小川、邵燕祥、闻捷、公刘等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一个站起来的新中国所激起的浪漫情怀。
直到改革开放,重新歌唱的牛汉、绿原等老诗人,以及舒婷、顾城等青年诗人的作品,呈现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中国重新焕发青春的气象……百年新诗历史中,对于与时代与民族紧密联系的诗人,可以列一个长长的单子,写一部厚厚的专著。
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精品】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①黄梅戏是从民间的采茶调,发展成为如今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它的发展及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
②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起源于唐初。
清乾隆时期,湖北黄梅县一带大别山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
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
但作为地方剧种,黄梅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念白及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情反映的也是老百姓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
黄梅戏中经常演出的大本戏,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很少演出反映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的剧目。
黄梅戏长期以来局限在安庆地区以及安徽其他地区范围内演出,这也局限了眼界和视角。
黄梅戏的传承者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作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③首先,在形体语言上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吴亚玲主演的《墙头马上》,就在形体语言上做了很大突破,这出戏把舞蹈和戏曲程式经过精心提炼,二者融成一体,戏中人物形象达到了现代古典艺术的审美高度。
《墙头马上》的成功,使我们相信:形体语言的拓展与解放是可行的,甚至是必须的。
当然,在借鉴的同时,也不能本末倒置,失去剧种本身的特点,而应当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所以,黄梅戏在继承的同时,需要学习借鉴,与时俱进,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的、完善的艺术体系,从而向更高的艺术领域迈进。
④其次,要创新运用声光电等新技术手段打造感观盛宴。
近些年来,大量的高科技声光电产品运用到舞台上来,这奠定了灯光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地位,它不光把环境和人物照亮,更把人物立体化,背景生活化,为舞台美术增色添彩。
舞台灯光在戏剧舞台中有了思想,起到了刻画人物、转换时空、渲染气氛的作用。
2024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作范文
2024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作范文摘要:1.引言:阐述高三第二次大联考的重要性2.主体:分析本次联考的语文作文题目及特点3.本次作文题目的优点:结合实际、突出思辨、引导创新4.本次作文题目的不足:题目范围有限、写作难度较大5.建议:如何改进作文题目以提高考试效果6.结论:总结高三第二次大联考的启示,对未来的期望正文: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对2024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的语文作文题目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次联考是高三学生的一次重要考试,不仅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重要意义,更是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检验。
本次联考的语文作文题目具有一定的优点。
首先,题目紧密结合实际,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和问题。
这样的题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能够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作文题目突出思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最后,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探讨,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然而,本次作文题目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题目的范围相对有限,可能导致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受限。
其次,题目的难度较大,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要求较高,这可能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压力。
此外,题目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问题的同时,也可能使他们过于关注社会现象,而忽视了对文化、历史等领域的思考。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作文题目进行改进:一是扩大题目范围,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二是降低题目难度,使之更符合高三学生的实际水平;三是注重题目的均衡性,既要关注现实问题,也要关注其他领域。
通过这些改进,我们可以提高考试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尽管本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的语文作文题目存在一些不足,但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我们期待未来的考试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更好地培养和选拔人才。
2023届八省八校联考优秀作文范文七篇
2023届八省八校联考优秀作文范文七篇2023届八省八校联考优秀作文精选篇1雪融化了是什么?朋友,或许你我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很好奇。
“是……”朋友,你先别说,听我说。
在古代中国人想到如果能将笨重的竹片上的文字,请到又轻又巧的东西上那有多好;唐太宗支持创新,叫人民要创新;苏东坡在历史的文坛中,他不畏艰难,支持创新;爱迪生见人们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中,就想到了要研究出“晚上的太阳”。
结果中国人研究出了纸,唐太宗创造了唐朝的“开元盛世”,苏东坡文坛中画下了他几道文采,而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他们都在人生中画下了他们精彩的瞬间。
他们为什么会成功的?之所以他们会成功,是因为他们,支持创新,永不放弃,最终,他们最终登上了人生中的巅峰。
三流是盲从,二流是模仿,一流是创新。
在这三个选择中,我们应该选择创新,如果你认为人生中不需要创新,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大清时期,清朝皇帝认为自己的装备已经很厉害了,不需要创新,就紧闭国门,不与外界相处。
结果在清朝末期,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免得着他们的洋枪洋炮,科技发达的武器,他们却只能用那落后的冷兵器起来抵抗,这不是很可悲吗?那么如果我们不创新,那么我们就可能像清朝一样,变成受人宰割的羊羔。
如今再看我们的繁华盛世,是这样走过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创新,他一次又一次地想方设法将自己衰败的国家变得强盛起来。
先后制造了原子弹,发明了无籽西瓜、杂交水稻。
宣传“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生活的废墟上创造新的生活。
”从此,“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最终成为了东亚正在怒吼的雄狮。
从我们国家崛起更能看出创新的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创新,否则将会被历史淘汰。
创新,能让人生变得精彩。
创新,让人们登上人生的巅峰。
创新,能创造历史的奇迹。
创新,是取得金钥匙的法宝。
创新,能开辟强者的天地。
…………“现在你能告诉我正确的答案吗?”“春天。
”你毫不犹豫的说。
正确答案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展开创新的翅膀,一起来想想这一道题的答案吧。
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英语优秀范文2024
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英语优秀范文2024【Essay on Excellent Performance of the Second Joint Examination in English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Eight Schools in Southern Anhui in 2024】In April 2024, high school seniors from eight schools in Southern Anhui took part in the second joint examination in English. This examination, which aimed to assess students'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and knowledge, was a crucial milestone in their academic journey towards gradua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examination have been nothing short of impressive, showcasing the hard work and dedication of the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high-quality education they have received in their respective schools.One of the key highlights of this examination was the proficiency demonstrated by students in all four language skills –reading, writ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tudents showcased their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complex texts, write coherent and well-structured essays, listen and comprehend spoken English, and express their ideas fluently in English. This demonstrates the comprehensiv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provided by the schools, as well as the students' dedication to mastering the language.Furthermore, the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the examination reflected their solid grasp of English grammar and vocabulary. They demonstrated a wide range of vocabulary and the ability to use it correctly in different contexts. This not only indicates their proficiency in the language but also their commitment to continuously expanding their language skills.Another noteworthy aspect of the examination was th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ability to think creatively. The examination included tasks that required students to analyze information, make inferences, and generate ideas. The students excelled in these tasks, showcasing their ability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creatively in English.Overall, the performance of the high school seniors from eight schools in Southern Anhui in the second joint examination in English in 2024 was outstanding. Their proficiency in all four language skills, solid grasp of grammar and vocabulary, and stro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e skills are a testament to their hard work, dedication, and the high-quality education provided by their schools. As they prepare to graduate and embark on their future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endeavors, these students are well-equipped with the necessary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to succeed in an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world.。
2023届八省八校联考作文(精选七篇)
2023届八省八校联考作文(精选七篇)2023届八省八校联考作文篇1纵观古今中外,创新一词在历史舞台上出现得并不算少,科技创新,政治创新,文化创新……创新,似乎总能和某些高大上的词汇联系在一起,难道,创新,真的与我们中学生无缘了吗?其实,创新很简单,它就在我们身边。
依我之见,好奇心+大胆猜想+勇于创新=创新。
学书法时,我要用毛笔,但由于来不及清洗,不久毛笔就变得硬梆梆的。
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好奇。
一番忙碌后得知是因为缺少水分。
我脑海里蹦出一个大胆的猜想。
根据“毛细现象”,我把笔插入装水的瓶里,使笔尖接触到水面,再将笔固定,便解决了问题。
从好奇走向猜想,从猜想走向实践,在实践中获得创新。
这个简简单单的加法等式正诠释了创新就在我们身边。
创新让我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
安装在家家户户大门上的猫眼,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
它仅仅是由一个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而成,两个透镜的距离恰到好处,从而让人们从室内看门外的视角宽敞,但从门外看室内却无法看清任何东西。
猫眼——一个简简单单的小创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巧妙组合,却对家庭防盗和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贝类用它的蛋白质生成的胶体非常牢固,故被创新应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让手术的危险性有所降低。
而屋顶瓦楞则是模仿动物的脊柱,灵活创新,建成弯曲的拱形结构,从而能承受巨大压力却不变形。
创新就如一块“隐形”的保护盾,默默围绕在我们身边,使安全与我们同在。
创新也给我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
尼龙搭扣,普通而常见,是科学家们观察了苍耳属植物借贴在动物皮毛上传播种子后,突发奇想,大胆创新发明出来的。
而伏打通过对电鱼的解剖研究,发现电鱼体内有一种奇特的发电器官,就产生了奇思妙想,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创新设计出伏打电池,让电能的提供更为便捷。
无数的发明和创造让生活便利,而正是不断地发现与创新造就了这一切。
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美好。
巴乌斯托夫斯基曾说过:“异想天开给生活增加了一份不平凡的色彩。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届高三4月质量调研(二模)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届高三4月质量调研(二模)语文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疫,这一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常见名称,是指由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或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自有人类以来,疫病就伴随而生。
中华民族始终在同疫病进行着顽强的斗争,并在斗争中把疫病的防治和自然环境、社会人生联系在一起,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天道、人道、医道合一的思想。
天道、人道、医道合为一体,使得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不仅仅是疫病医学,还是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包括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一种被古人称之为“生生之具”的关于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的学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华医道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天人感应、顺应自然、整体关联、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五行生克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肺经络学说相结合的整体医道观,构建起一整套“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和望闻问切诊断,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法。
在这种整体论的指导下,中国医学形成了“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的疫病生成观;形成了“医之上者,理于未然,患居虑后,防处事先”的疫病预防观;形成了防微杜渐,治病求本,适时为度,辨证施治、扶正祛邪的疫病治疗观;形成了“病从心起”,故“治心”“修养”的修心养性观和饮食法地道,居处法天道,制喜制怒的养生观;形成了驱邪避毒、斋戒沐浴、打扫庭院、掸尘扫房,强身健体的卫生健康观;形成了“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医者仁心,医德为先”“妙手回春,杏林春暖”的医德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作文“文与质”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60分)文与质,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对基础范畴,“文”指的是装饰、纹饰,“质”是内容、本质。
在施展技艺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质胜文”会粗野,“文胜质”会华而不实,故而,既不能重质轻文,也不能重文轻质,而应该“文质相称”。
但也有例外,在毛笔的制作中,笔杆会取用竹、牙、玉、瓷等不同材料,并加以雕琢、描绘、镶嵌的修饰,但毛笔操持自如、流畅书写的首要功能始终没有让步于费尽心机的巧饰。
而紫砂茗壶的制作,则注重融会文人的品茗之道,在形制上缩小,线条上追求自然、雅致,如此砂壶,点缀在精舍几案上时,才更加符合品茗的意趣。
请综合以上材料,结合社会生活,谈谈你对“文”“质”关系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本题和在引导考生理性思辨“文”与“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材料不仅对“文”“质”两个概念做了解释,对于二者的关系,先给出了一般情况的理解,即“文质相称”,随后分别借用毛笔制作和紫砂茗壶制作的理念,对“文”与“质”的关系做了更多元的阐述,启示学生不能→味否定一方.应该结合生活审美、文化认知、社会需求等条件展开分析。
【参考立意】①淡妆浓抹总相宜,文质彬彬显风雅②以质厚重,因文致远③守质实干兴邦,尚文创造精彩④守质为基不改初心,巧文以简应时而美【作文素材】1.形式内容相辅相成。
《论语》中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木棚,然后君子。
”其意为“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
文采多与朴实,又未免虚浮。
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2.形式固然重要,内容才是根本。
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
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误伤。
3.唐诗人宋之问曾求官北门学士,因为他有齿疾而没有如愿,遂作《明河篇》,有"明河可望不可亲"之句。
“凡是麻子,他的相貌不好看,都是努力要出人头地的,所以成功的也不少。
”——胡适《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4.“有思想的人不需太关注自己的外表,思想本身就能引导世界。
”——德总理默克尔5.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太阳比作正义和真理,强调人们看到的阳光只是太阳的“形式”,而不是实质;正如真正的哲学道理、正义一样,我们所见的只是其外在表现。
6.茶圣陆羽著有第一部茶文化著作《茶经》。
陆羽却是被父母抛弃的丑陋小孩,朋小就是寺院里面生活,被智积禅师养大,禅师特别希望陆羽也和自己一样诵经念佛,青灯古佛一生,但是陆羽却无心于此,私下逃出。
因其相貌丑陋,在别处无法寻到养活自己的出路,只好跟随戏班扮丑取悦观众,不想他竟然渐渐深得其道,练就戏谑搞笑的口才,后来竟然根据民间演出资料心得编纂《谑谈》一书。
后来陆羽得遇竟陵太守,爱其才而送他去学习,常与友品茶鉴水,因为热爱茶文化,便有意结交懂茶识茶之友,沉浸其中二十六年,编撰《茶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被奉为茶圣。
7.央视大热节目主持人大赛,董卿老师在点评选手尹颂表现的时候说:“很多人会很偏见地认为文艺类主持人是以颜值取胜的,实力总是会欠缺一点。
”一旁的康辉老师补充:“颜值有的时候就是实力。
”现场的气氛中有几分调侃,但也有几分由衷的点头称是。
颜值就是实力的一部分,影响着最终的结果,这点我们无需否认,很多行业都对外貌有要求,我们无法视而不见图片,就比如正在进行的主持人大赛,主持人个个都是端端正正,难道这是一种巧合吗?这是约定俗成(共识),这是不约而同,这是不需要硬性规定的硬性规定图片。
8.图书馆,每个城市都有。
然而,最近最火的图书馆绝对不是因为它的藏书,恰恰是因为它的“颜值”。
位于秦皇岛的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是最近最火的图书馆,听听人们对它的描述:这是最孤独的图书馆,独自伫立在空旷的沙滩,每天与大海为伴,来这里没有车道和捷径,需要你自己脚踩沙滩行走数百米,一步一步丈量而至。
如果可以成行,我想没有人会拒绝走进这里,即使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座图书馆里到底有什么样的藏书。
【优秀范文】君子质而已矣棘成子说:“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的确,只要有了“质”,就能成为君子。
至于“文”,真的是不必太过于讲究。
首先,“文”往往具有欺骗性。
“文”不但不能如实地反映“质”,反而走向“质”的反面。
人性的复杂,就常常表现在“表里不一”“口是心非”上。
王莽便是这样的人。
他一生几乎就是伪装的一生,他把自己装扮成谦谦君子,具有无比的谦逊的美德,博得“孝”的美名,赢得了天下几乎所有人的交口称赞。
可是,当他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新”朝之后,他就立即显露出丑恶与暴戾的真面目。
可见,他的“文”是多么地具有欺骗性,他的伪装便是巨大的阴谋。
所以,我们才会说:“知人知面不知心。
”因此,“质”才是最重要的。
倘若舍弃了“质”的修养,而一味地追求表面上的“文”,到头来总会露出“狐狸的尾巴”。
俗话说,金子总会闪光。
只要你拥有金子般的心,即便你蒙受人世间最难以启齿的污垢,你仍然能够闪耀出金子般的光芒。
而那些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机灵的人,实际上却常常缺乏“大智”。
在逃避责任,推卸职责,捞取好处,排斥异己,打击报复,借刀杀人,坑蒙拐骗,算计别人,奴役别人等等方面表现出令人惊叹的聪明,这些人就是钱理群先生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如果你真的认为这些人很聪明,很有智慧,羡慕他们,崇拜他们,决心以他们为榜样,除非你与之同类,否则就真的大错特错,因为这些人常常缺乏大是大非的判断,缺乏长远的目光,缺乏为未来谋划的智慧。
他们只懂得捞取眼前的芝麻,却不知道已经丢掉了西瓜。
他们不懂得“人算不如天算”的道理,他们更没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万物皆空”的精神境界。
人类如此,自然界也是如此。
“文”与“质”常常表现出相反的形态。
许多色彩新鲜艳丽迷人的蘑菇,却含有剧毒。
原始丛林,表面上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实际上却弱肉强食,杀机四伏,险象环生。
江河湖海上的冰,很刚强,很结实,能行车走马,实际上却也很脆弱,一旦温度上升,就立即融化。
野草,表面上柔弱无比,没有风骨,经不起践踏,也经不起霜雪,但是却表现出极其顽强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任何一个泥土裸露的地方,最先长出来的往往就是野草,甚至在水泥地的缝隙里也能长出来。
水,无论如何也算不上刚强,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能“水滴石穿”,能承载远洋巨轮,更能切割整条山脉,形成像长江三峡这样世界闻名的大峡谷。
人也是如此,外在因素的缺憾,并不能影响一个人的历史地位,更不能削弱他对历史对人民的贡献。
名垂千古的伟大人物,往往并不是“文”的因素,恰恰是因为他不同凡响的“质”。
邓小平先生,从“文”的角度看,他实在不出色,其貌不扬,身高也不足1米6。
但他确确实实是世纪伟人,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
他之所以得到世人的敬仰与感念,并多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其根本就在于他的高瞻远瞩,他扭转时代发展轨迹的魄力,他进行改革开放的勇气与决心,他为人们群众谋福利的博大的胸怀。
拿破仑也是如此,这位身高只有1米5的矮子,却是历史的巨人,他不仅是闻名世界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改革家,更是西方世界法律体系的奠基人,他参与起草、讨论并颁布的《拿破仑法典》,一直以来成为西方法律经典。
有了这样的“质”,谁还在乎他是个矮子呢?“质”是根本。
君子质而已矣。
德高,才能望重。
德不高,则望不重。
我们要时刻不忘对“质”的追求,它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人生价值的根本保证。
2.珍视内在,文质彬彬人们在制作工艺品、修建房屋时,总会将一些材料涂于物体的表层,这些涂层能起到保护、美化或绝缘等实际作用,但是,这些涂层,也遮蔽了物品的相关重要信息,比如,人们很容易被一件外表精美的雕塑吸引,却很好关注它的材质。
类似的“涂层现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也触发了许许多多的哲人深入的思考。
“子曰:‘绘事后素。
’”孔子明确强调了质地的决定作用,但并没有绝对否定“绘事”的存在价值,孔子的理想境界是“文质彬彬”。
成语“买椟还珠”,隐喻的就是“外表”与“内在”错位的尴尬。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等个性张扬,狂放不羁,蔑视礼法,原因何在?因为儒家文化强调的“孝”等价值观仅仅是统治者的“涂层”而已,有名无实。
反观当下,媒体社交、线上线下,四面八方充斥的是“酒好也怕巷子深”,“没有人有义务通过连你自己都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等口号。
一件商品,品质、质量不重要,重要的是包装,现在很多商品的包装,只能用“奢华”一次来形容,但真正的“内容”又怎样呢?一个有志于做学问、做科研的人,首先想到要努力去做的是“考证书、发论文”,读书、做实验,反而是次要的。
这些“怪现状”,值得我们深思。
诚然,一定的装饰、修饰、美化,是必须的。
每一个人,都希望甚至渴望被他人、社会接受、善待,因此,就会不由自主地努力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世人。
但是,我们要时刻牢记,“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硬核”,源于内在的学识、修养、气质。
一个人如果忽略了内在,只是去追逐外在的“光环”,终究是华而不实,徒有其表。
捡垃圾的流浪汉“沈魏”成了当下的网红,根源于他对内在的珍视和不懈追求。
其实,无论是生活中物品的质地与涂层,人类社会中的外表与内在、名与实、文与质等,二者之间不是矛盾、排他的关系,而是互相依存、互相依赖的,只是主次、侧重点不同而已,我们要理性地看待二者的关系,不要走向极端与偏执,要做到:珍视内在、文质彬彬。
因此,与曾经那个为了内在的追求而忽略外在的沈魏相比,现在那个正常生活、内在与外在和谐的沈魏,才是理想中的沈魏!文与质,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对基础范畴,“文”指的是装饰、纹饰,“质”是内容、本质。
在施展技艺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质胜文”会粗野,“文胜质”会华而不实,故而,既不能重质轻文,也不能重文轻质,而应该“文质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