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高考语文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 失其所与,不知()3. 无能为也已()4. 秦伯说()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2. 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__________3. 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 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2.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3.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6.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是寡人之过也。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参考答案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参考答案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参考答案一.通假字1.(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通“供”)3.(说,通“悦”)4.(知,通“智”)5.(“反”通“返”,返回)6.(“振”通“震”)7.(“还”通“环”,绕)8.(“卒”通“猝”,突然)9. (“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10. (“要”通“邀”,邀请)11.(“倍”通“背”,背叛的意思)12. (“蚤”通“早”)13. (“郤”通“隙”,隔阂、嫌怨)14. (“坐”通“座”,座位)15.(“说”同“悦”,喜欢、高兴。

)16.(“以”通“已”,已经。

)17. (“庭”通“廷”,朝堂。

)18. (“见”通“现”,出现。

)二.古今异义1.(古义:出行的人)2.(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3.(古义:那人)4. (古义)眼泪5. (古义)礼品6. (古义)走投无路7.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8. (古义)宫廷的侍卫9.投击10. (古义)大腿11.古义:崤山以东12.古义:结为儿女亲家13.古义:不同一般的事14.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15.古义:品德高尚之人。

今义:年长之人。

16.古义:对待。

今义:遇到。

17、古义:刻毒,今义:与“浅”相对。

18、古义:悬赏,重金征求。

今义:买。

19.古义:拿、举三.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2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3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4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5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6(“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 7(函:名词当状语,用匣子)8 (前:名词当动词,上前)9 (朝服:名词当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10(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11(闻:使动用法,使……听到)12 (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13 (远:形容词当名词,远方)14 (衣冠:名词当动词,穿衣戴帽)15(北:名词当状语,向北)16(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17 (造户籍册或登记)18 (使眼色)19 (用刀割刺)20 (取道)21(称王)22 (连夜)23 (象对待兄长那样)24 (每日每夜)25(像翅膀那样)26(向上)27(使……活)28(使……跟从)29(交好)30(使……停止,制止)四、一词多义1、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边远的村邑③鄙陋鄙俗④轻贱⑤鄙薄轻视⑥自谦之词⑦鄙陋鄙俗2、敝:①损害,衰败②谦词③疲惫④坏,破旧3、兵:①(兵器)②(士兵)③(军队)④兵器武器⑤兵器武器⑥用兵的策略4、辞:①推辞②告辞③古代的一种文体④辞别告别离开⑤审讯审问⑥言词、话5、顾:①但,只是,不过②回头③探望,拜访④考虑⑤反而,却⑥顾念⑦回头6、见:①召见②表被动③会见④现,露⑤引见,使……见⑥看见的东西⑦见识,见解⑧表被动⑨偏指动作一方,我7、举:①全②举起③尽④举行发动⑤推荐推举⑥ 攻下,占领⑦ 拿⑧举起抬起⑨全都8、穷:①(尽,完)②(穷尽,完结)③(困窘,处境困难)④(穷尽)⑤(尽头)9、若:①(如果)②(及、比得上)③(好像)④(你)⑤(你们)⑥(相似)⑦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⑧这、这样10、胜:①(禁得起,受得住)②(尽、完)③(尽、完)④(胜过、超过)⑤(优美、美好)11、说:①(讲述,谈说)②(言论,说法,主张)③(劝说,说服)④(喜欢,高兴)⑤(古代一种文体)⑥(陈述)12、微:①(如果没有)②(身份低微)③(暗暗地)④(略微)⑤(微妙,深奥)⑥(隐蔽,不显露)⑦(偷偷地,暗暗地)五、重点词1. 还2.已经3.况且4.(渡河)5.希望6.(夺取)7.(希望)8.(沾湿)9.(赠送)10.(并排)11.(稍微)12.(举起)13.(犒劳)14.(估计)(抵挡)15.(怎么)16.(料想)17.(分开)18.(值得)19.(私下)也20.(正赶上,恰巧)六.解释下列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1.①因为,连词;②拿,用,介词;表目的,③来,连词;④表结果,用来,连词;⑤⑥把,介词2.①语气助词;②怎么,疑问副词③哪里,疑问代词。

必修1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必修1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1.晋军.函陵军:
2.夜.缒而出夜: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
4.越国以鄙远
..鄙:、远: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
6.若不阙.秦阙:
7.阙秦以利.晋利:
8.因人之力而敝.之敝:
9.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
10.且贰.于楚也贰:
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
1.是寡人之过也
2.邻之厚,君之薄也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释义:
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释义:
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通“”,释义:
7.因击沛公于坐通“”,释义:
二、一词多义
1、如
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如:
②沛公起如.厕如: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如:
2、谢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
②哙拜谢.谢:
③乃令张良留谢.谢:
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4.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5.夫晋,何厌之有?
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7.敢以烦执事
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9.失其所与,不知
荆轲刺秦王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秦王必说见臣通“”,释义:
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通“”,释义: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释义:
4.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通“”,释义:
5.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释义:
二、一词多义
1、兵
①不得持尺兵.兵:
②不及召下兵.兵:
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兵:
2、使
①使使
..以闻大王前一个“使”:后一个“使”:
②使.毕使.于前前一个“使”:后一个“使”:
3、诚
①诚.能得樊将军首诚: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答案)》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答案)》

【基础知识梳理】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何厌之有( )4.阙秦以利晋( )5.失其所与,不知( )6.秦王必说见臣/秦伯说( )7.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8.今日往而不反者( )9.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10.燕王拜送于庭( )11.图穷而匕首见( )12.秦王还柱而走( )13.卒起不意( )14.成五采( )15.距关,毋内诸侯( )16.张良出,要项伯( )17.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9.令将军与臣有郤( )2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参考答案]1.“已”通“矣”,了 2.“共”通“供”,供给 3.“厌”通“餍”,满足 4.“阙”同“缺”,损害 5.“知”同“智”,明智 6.“说”通“悦”,高兴7.“陵”通“凌”,凌辱,欺侮8.“反”通“返”,返回9.“振”通“震”,恐惧10.“庭”通“廷”,朝堂11.“见”通“现”,出现12.“还”通“环”,环绕13.“卒”通“猝”,突然14.“采”通“彩”,色彩15.“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16.“要”通“邀”,邀请17.“倍”通“背”,背叛18.“蚤”通“早”,早些19.“郤”通“隙”,隔阂20.“不”通“否”,否则古今异义1、且贰于楚也古义:从属二主今义:二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4、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困乏,疲倦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也古义:那个人今义:对已婚妇女的尊称6、今老矣,无能为也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省名8、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情,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变故今义:十分,极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身上的肉11、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结果12、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1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1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1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今义:货币1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矛盾双方中的一方1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18、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击今义:垂手拿着1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今义:与“古人”相对,现在人20、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答案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答案

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基础盘点《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文学常识《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战国策》《战国策》又称《国策》,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

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年间下至秦二世元年,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战国策》在语言使用上很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分为“八书” 、“十表” 、“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

它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成语切齿拊心:咬牙捶胸,形容极端痛恨的样子。

又作切齿腐心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图穷匕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毕露发上指冠:形容极度愤怒。

悲歌击筑: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常作悲壮之声。

劳苦功高:指勤劳辛苦,立下大功。

秋毫无犯:秋毫,秋天鸟兽新长的毛;原指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别人是刀和砧板,自己是放在砧板上被宰割的鱼和肉。

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表面上有一个堂皇的名目,实际上却另有所图。

三、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已”同“矣”)2、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3、秦伯说(“说”通“悦”,快乐)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5、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6、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7、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8、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9、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 10、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1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 12、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13、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答案)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答案)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一、指出下列的通假字并解释: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

)8、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属:同“嘱”,劝人喝酒)10、自余为僇人。

(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二、解释下列活用的词,并说说属于何种活用。

1、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形作名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名作状语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在地上名作状4、非利足也----非能水也:走、游泳名作动5、吾从而师之:以……为师名作意动6、而耻学于师:以为耻意动7、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名作动 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人形作名9、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名作状 10、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攻占、东进名作动 11、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朋友)名作意动1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舞动(哭泣)使动用法13、乌鹊南飞:向南名作状 14、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名作动1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日名作状16、萦青缭白青山白云形作名17、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名作动18、穷回溪:穷尽形作动19、始指异之以为异形作意动20、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相畚箕一样名作状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走狗、帮凶4、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复习参考答案.doc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复习参考答案.doc

(二)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①D②A③C④B⑤D⑥E⑦F3.①D②B③E④G⑤A⑥G⑦B⑧C⑨A⑩BOF5.①B②C③D④A7.①C②B③D④A⑤A四、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1.粪土,名词作动词,把……看作粪土。

3. 名词作状语,每天。

5.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7.师,名词做动词,学习。

9.圣,愚,形必修一文言文基础复习参考答案-、找出下列句了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通“燃",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知"通“智”,智慧。

4. “生”通“性”,天赋,资质。

5. “受,,通“授,,,传授。

6. “读”通“逗”,句了中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7. “不”通“否”,表示否定。

8.“冯”通“凭”,乘。

9. “缪”通“缭”,连结,盘绕。

10. “尊”通“樽”,酒杯。

11. “修”通“戮”,刑辱。

12. “趣”通“趋”,往,赴。

二、古今异义。

1.以为:以(之)为,把(它)做2.博学:广博地学习。

3.爪牙:爪了和牙齿。

4.用心:两个词,因为心思。

5.学者:求学的人。

6.从而:两个词,动词“从”和连词“而气7.众人:一般人。

8.所以:……的原因。

9.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10.不必:不一定。

11.徘徊:指明月停留;斗牛:星宿名, 斗宿和牛宿。

12.白露:白茫茫的水汽。

13.茫然:浩荡渺远的样子。

14.美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15.凡是:两个词,“凡”意为“所有, 总共”,“是”意为“代词,这”。

16.累积:层层堆叠,重叠。

17.际:交会。

18.然后:两个词,这样以后。

19.颓然:倒下的样子。

20.于是:两个词,“于”意为“介词,从”,“是”意为“代词,此,这”。

三、一词多义。

(一)解释下列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 绝①动词,横渡;②动词,断绝;③动词,终止;④形容词,到了极点;⑤副词,非常;⑥形容词, 与世隔绝的。

必修1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必修1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夫晋,何厌之有4.秦伯说,与郑人盟5.失其所与,不知二、古今异义1.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6.共其乏困..乏困:古义:三、一词多义1、贰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②不迁怒,不贰过.2、鄙①蜀之鄙有二僧.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3、许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②杂然相许.③潭中鱼可百许头通“”,释义:通“”,释义:通“”,释义:通“”,释义:通“”,释义:;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今义:认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贰:贰:鄙:鄙:鄙:鄙:许:许: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参如微时,与萧何善.③微言大义.④见微知著.⑤国势衰微.5、敝①因人之力而敝之.②曹操之众,远来疲敝.③使史更敝衣草.6、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③子亦有不利焉.④朝济而夕设版焉.7、以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⑥以乱易整.⑦阙秦以利晋.8、而①今急而求子.②夜缒而出.③朝济而夕设版焉.9、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失其所与,不知.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④吾其还也.许:微:微:微:微:微:敝:敝:敝:焉:焉:焉:焉:以:以:以:以:以:以:以:而:而:而:其:其:其:其:①公从之.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行李之往来.④何厌之有.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晋军函陵.2.夜缒而出.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越国以鄙远..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6.若不阙秦.7.阙秦以利晋.8.因人之力而敝.之9.邻之厚,君之薄也..10.且贰于楚也.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2.邻之厚,君之薄也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4.佚之狐言于郑伯曰5.夫晋,何厌之有?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7.敢以烦执事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9.失其所与,不知之:之:之:之:军:夜:封:鄙:、远:赐:阙:利:敝:厚:、薄:贰:荆轲刺秦王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秦王必说见臣通“”,释义: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通“”,释义: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释义:4.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通“”,释义:5.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释义: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今义:鼻涕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今义:年长之人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5.北蛮夷之鄙人..鄙人 : 古义:;今义:卑鄙的人,对自己的谦称6.左右既前,斩荆轲..左右:古义:;今义:方位名词7.将军岂有意乎..有意 : 古义:;今义:故意8.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 : 古义:;今义:表能够、许可9.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购: 古义:;今义:购买10.图穷而匕首见.穷: 古义:;今义:缺少钱财三、一词多义1、兵①不得持尺兵.兵:②不及召下兵.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兵:.①使使以闻大王前一个“使”:..②使毕使于前前一个“使”:..3、诚①诚能得樊将军首.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顾①顾计不知所出耳.②荆轲顾笑武阳.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5、穷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②图穷而匕首见.③复前行,欲穷其林.6、引①秦王惊,自引而起.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③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④引而不发.7、见①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②图穷而匕首见③秦王必喜而说见臣8、乃①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②乃今得闻教.③家祭无忘告乃翁.9、以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②丹不忍以己之私.③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④使工以药淬之.⑤不敢兴兵以拒大王.⑥以次进后一个“使”:后一个“使”:诚:诚:顾:顾:顾:顾:穷:穷:穷:引:引:引:引:见:见:见:乃:乃:乃:以:以:以:以:以: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至易水上,既祖.,取道2.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3.进兵北略地.4.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5.发尽上指冠.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8.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9.丹不忍以己之私.10.其人居远未来.11.顷之未发,太子迟.之12.群臣怪之.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4.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5.见燕使者咸阳宫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7.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8.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9.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10.臣乃得有以报太子祖:前:北:函:上:厚:使:闻:私:远:迟:怪:鸿门宴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通“”,释义:2.张良出,要项伯通“”,释义: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释义: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释义: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释义: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通“”,释义:7.因击沛公于坐通“”,释义: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山东:古义:;今义:指山东省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古义:;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河南:古义:;今义:河北省,河南省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今义:仔细说来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所以:古义:;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7.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去:古义:;今义: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三、一词多义1、如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如:.②沛公起如厕如:.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参考答案1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参考答案1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参考答案一.通假字1.(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通“供”)3.(说,通“悦”)4.(知,通“智”)5.(“反”通“返”,返回)6.(“振”通“震”)7.(“还”通“环”,绕)8.(“卒”通“猝”,突然)9. (“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10. (“要”通“邀”,邀请)11.(“倍”通“背”,背叛的意思)12. (“蚤”通“早”)13. (“郤”通“隙”,隔阂、嫌怨)14. (“坐”通“座”,座位)15.(“说”同“悦”,喜欢、高兴。

)16.(“以”通“已”,已经。

)17. (“庭”通“廷”,朝堂。

)18. (“见”通“现”,出现。

)二.古今异义1.(古义:出行的人)2.(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3.(古义:那人)4. (古义)眼泪5. (古义)礼品6. (古义)走投无路7.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8. (古义)宫廷的侍卫9.投击10. (古义)大腿11.古义:崤山以东12.古义:结为儿女亲家13.古义:不同一般的事14.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15.古义:品德高尚之人。

今义:年长之人。

16.古义:对待。

今义:遇到。

17、古义:刻毒,今义:与“浅”相对。

18、古义:悬赏,重金征求。

今义:买。

19.古义:拿、举..三.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2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3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4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5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6(“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7(函:名词当状语,用匣子)8 (前:名词当动词,上前)9 (朝服:名词当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10(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11(闻:使动用法,使……听到)12 (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13 (远:形容词当名词,远方)14 (衣冠:名词当动词,穿衣戴帽)15(北:名词当状语,向北)16(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17 (造户籍册或登记)18 (使眼色)19 (用刀割刺)20 (取道)21(称王)22 (连夜)23 (象对待兄长那样)24 (每日每夜)25(像翅膀那样)26(向上)27(使……活)28(使……跟从)29(交好)30(使……停止,制止)四、一词多义1、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边远的村邑③鄙陋鄙俗④轻贱⑤鄙薄轻视⑥自谦之词⑦鄙陋鄙俗...2、敝:①损害,衰败②谦词③疲惫④坏,破旧3、兵:①(兵器)②(士兵)③(军队)④兵器武器⑤兵器武器⑥用兵的策略4、辞:①推辞②告辞③古代的一种文体④辞别告别离开⑤审讯审问⑥言词、话5、顾:①但,只是,不过②回头③探望,拜访④考虑⑤反而,却⑥顾念⑦回头6、见:①召见②表被动③会见④现,露⑤引见,使……见⑥看见的东西⑦见识,见解⑧表被动⑨偏指动作一方,我7、举:①全②举起③尽④举行发动⑤推荐推举⑥攻下,占领⑦拿⑧举起抬起...⑨全都、穷:①(尽,完)8 ②(穷尽,完结)③(困窘,处境困难)④(穷尽)⑤(尽头)①(如果)9、若:②(及、比得上)③(好像)④(你)⑤(你们)⑥(相似)……的样子⑦形容词词尾⑧这、这样 10、胜:①(禁得起,受得住)②(尽、完)③(尽、完)④(胜过、超过)⑤(优美、美好)、说:①(讲述,谈说)11 ②(言论,说法,主张)③(劝说,说服)④(喜欢,高兴)⑤(古代一种文体)⑥(陈述)、微:①(如果没有)12 ②(身份低微)③(暗暗地)④(略微)⑤(微妙,深奥)⑥(隐蔽,不显露)⑦(偷偷地,暗暗地)五、重点词(沾..(希望)86.希望.(夺取)7 .况且还1. 2.已经34.(渡河)5(估(犒劳)14..12(并排)(赠送)10.11.(稍微).(举起)13.湿)9.(私18.(值得)19.(分开).(料想).(怎么)计)(抵挡)151617 20下)也.(正赶上,恰巧)六.解释下列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1.①因为,连词;②拿,用,介词;表目的,③来,连词;④表结果,用来,连词;⑤⑥把,介词2.①语气助词;②怎么,疑问副词③哪里,疑问代词。

高中语文必修(1-5)教材 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1-5)教材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不人武之。力吾而其敝还·之也,。不”仁亦;去失之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
B.以乱易整,不武
·
C.因人之力而敝之
·
D.又欲肆其西封
·
解析 肆:延伸、扩张。
陪:增加 易:替代 敝:损害 肆:肆意
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
确的一项是
( B)
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
朝济而·夕设版焉
又欲肆·其西封
A.“以·”和“而”相同,两个“封”·相同。
B.“以”和“而”不同,两个“封”不同。
C.“以”和“而”相同,两个“封”不同。
D.“以”和“而”不同,两个“封”相同。
乃令张良留谢. : 辞别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 项王: 请罪,道歉 哙拜谢. ,起,立而饮之:感谢 使君谢. 罗敷:“宁可共载不?”:告诉,问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 常在沛公也: 意图 (7)意 然不自意. 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久之,目似瞑,意. 暇甚:神情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烛之武退秦师》
“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 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 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 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 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 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高考语文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 失其所与,不知()3. 无能为也已()4. 秦伯说()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2. 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__________3. 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 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2.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3.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6.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是寡人之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高一语文必修一 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 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懦弱为也已:2共其乏困:3何厌之有:4秦伯说道:5失掉其所与,无人知晓:二、实词活用:1夜献城而出来:2既东封郑3晋军函陵:4越国以鄙远:5共其乏困:6肆其西封:7烛之武退秦师:8若亡郑而有利于君:9阙秦以利晋:10朝济而夕设版焉11越国以鄙远:12既东封郑:三、特定句式:1、就是寡人之过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4敢于以愁神职5以其不敬于晋:6且贰于楚也:7若亡郑而有利于君:8何厌之有:何存有贱?四重点虚词:之2、是寡人之过也3西南边之薄,君之薄也4何厌之有以1、以乱易整2、以其不敬于晋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4、越国以鄙远5焉用亡郑以陪邻?1今旧矣,懦弱为也已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夫晋,何厌之有?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矣1焉用亡郑以陪邻?2子亦有不利焉3太少矣,月自身利益东山之上,停留于斗牛之间。

4朝济而夕设版焉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若不阙秦,将矣挑之?五译者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掉其所与,无人知晓;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2今日往而不反者: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图穷而匕首见:5秦王还柱而走:10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11群臣侍殿上者12使毕使于前13嘉为先言于秦王曰切齿拊心:又并作“切齿腐心”。

形容怨恨到极点。

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

6卒起不意:二、实词活用:1、回师北略地:北,向北。

2秦兵旦暮渡易水:3函封之:4箕踞以怒骂曰:5樊於期实乃前曰:6并使畸节言大王:7太子晚之:8群臣鬼之:9发尽上指冠10乃朝服11实乃欲以生劫之12其人居远未来13今行及而无信,则秦王未慈祥也三、特定句式: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7见燕使者咸阳宫8秦王购之金千斤9取之百金发上指冠:毛发举起的样子。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答案

1.(1) 驻军、驻扎(2)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3)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通“供”,供给(4)渡河、防御工事(5)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6)发语词,餍,满足。

2.(1)倘使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怎么敢用这件事来烦劳您。

越过晋国把远处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界,您知道它的困难;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2) 已经要把郑国作为她东面的疆界,又要扩展它西面的疆界;倘使不来损害秦国,还会到哪儿去扩展呢?损害秦国来使晋国得到好处,只请您仔细考虑吧!(3) 如果没有这个人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

依靠人家的力量反过来伤害人家,不仁慈;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不明智;用战乱来改变出兵时的整肃,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梳理1 . 通假字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故振慑(振,通“震”,震慑。

)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惶急不知所为(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2.古今异义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

今义:遇到,碰以。

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

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3.其它重要实词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前为谢曰:谢罪。

左右既前:侍从。

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精校版)(含答案)(最新整理)

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精校版)(含答案)(最新整理)

必修一第2单元文言文基础梳理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夫晋,何厌之有 ____通____,____2.失其所与,不知____通____,____3.日以尽矣____通____,____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____通____,____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___通____,____6.荆轲奉樊於期头函____通____,____7.卒起不意____通____,____8.秦王还柱而走____通____,____9.要项伯____通____,____10.不敢倍德____通____,____11.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通____,____12.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通____,____1.厌 餍 满足 2.知 智 明智,聪明,读zhì 3.以 已 已经 4.陵 凌 凌辱 5.振 震 震慑6.奉 捧 捧着7.卒 猝 仓促,突然,读cù8.还 环 绕9.要 邀 邀请 10.倍 背 背叛 11.蚤 早 早 12.郤 隙 隔阂、嫌怨二、文言实词(一)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敢以烦执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可作动词或名词(2)若舍郑以为①东道主②①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②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物质上不富有(5)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可能,能够(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袒护(7)终已不顾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考虑,不照顾(8)诸郎中执兵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中医医生(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很(10)将军战河北①,臣战河南②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北省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南省(11)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1)办事的官吏,此处是对对方的敬称 (2)①把……作为 ②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3)出使的人 (4)不得志,走投无路 (5)可以用(它)来 (6)袒露一只臂膀 (7)不回头 (8)宫廷的侍卫 (9)意外的变故 (10)①黄河以北 ②黄河以南 (11)……的原因(二)填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焉用亡郑以陪()邻2.朝济()而夕设版()焉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唯()君图()之5.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7.失其所与()8.以()乱易()整,不武9.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10.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11.若属()皆且为所虏12.哙遂入,披()帷西向立13.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14.拔剑切而啖()之1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16.故()遣()将守关者17.坐须臾(),沛公起如()厕18.今闻购()将军之首19.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20.图穷()而匕首见21.愿大王少假借()之22.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1.增加;2.渡河 /防御工事;3.……之后/延伸、扩张;4.句首语气词:希望 /考虑;5.戍守 /于是;6.没有/达到 /依靠;7.结交、亲附;8.用 /改变;9.合力;10.料想;11.你们这些人;12.揭开;13.瞪眼 /竖起 /眼眶;14.吃;15.都是“尽”的意思;16.特意 /派遣;17.一会儿 /往,去;18.用重金收买。

(完整word)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word)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古:离开;今:与来相对,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三、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又令人欲肆其西封(表处所,在东边,在西边)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①既东封郑(封:边界。

名作意动,把……当作边界)②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①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增加;薄,减少,削弱)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③阙秦以利晋(形容词作使动,使……获利)(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①又欲肆其西封。

(扩大,延伸;动词)②筵肆设席(陈设,动词)③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作坊,名词)④家贫无书,常游于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店铺,名词;成语:鲍鱼之肆;词语:酒肆)⑤肆无忌惮。

(放肆,动词)①蜀之鄙有二僧(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③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庸俗,鄙陋,目光短浅)。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完整版)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精校版)(含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精校版)(含答案)
法,以……为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地方
(5)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6)动词作名词,恩

(7)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8)名词作状
语,用匣子(9)名词作状语,早晚(10)动词使 动用法,使……听到(11)名词作动词,驻扎
(12)名词作动词,取道(13)名词作状语,像翅
膀一样(14)名词作动词,登记在册(15)形容
词作动词,接触、沾染(16)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破
三、文言虚词(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或作用)
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2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
4斧斤以时入山林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7丹不忍以己之私
8使工以药淬之
9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10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2焉用亡郑以陪邻
(二)填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焉用亡郑以陪
2•朝济(
3.既(
4•唯(
5•使杞子、
6•微(

7•失其所与.(
8•以(
9•臣与将军戮力10•然不自意(
11•若属(
12.哙遂入,披.
13.瞋目( 目眦(
14.拔剑切而啖.
15.杀人如不能举(

16.故(
17.坐须臾
18.今闻购
19.樊将军以穷困
20.图穷(
(三)填出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3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4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5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6烟涛微.茫信难求
7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2)鄙①蜀之鄙有二僧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答案版完整版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答案版完整版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劝学》一、实词,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1、学不可以已.停止2、冰水为.之动词,做成的3、木直中.绳合乎4、輮以为..轮把----作为5、金就砺..则利靠近磨刀石6、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片刻,短时间7、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跟8、声非加疾.也快,引申为洪亮9、而闻者彰.清楚10、假.舆马者,非利足..借助脚走得快11、而致.千里达到12、而绝.江河横渡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半步14、锲.而不舍用刀雕刻15、用.心一.也因为专一16、用心躁.也浮躁二、虚词,请指出下列虚词的意义或用法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介词从,表对象,2介词,比,表比较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表比较于:善假于物也介词,向,引出对象然:輮使之然也代词,这样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这里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此,在这里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可不译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但是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表转折,但,却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而: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而:吾尝跂而望矣表修饰而: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转折而:顺风而呼表修饰而: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表转折而: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表转折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表转折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顺承而: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词相当于“于”,对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连词,用来三、通假字: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3、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四、古今异义词: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对句中的意思加以解释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广泛地学习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爪子和牙齿3、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寄托,藏身五、词类活用:找出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指出是哪种活用类型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泳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3、积善成德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六、特殊句式:请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的文言句式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用之帮助定语后置2、輮以为轮省略句,以为,以之为,把----作为《师说》一、实词,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以道为师,即学道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自身,糊涂啊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阿谀奉承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屑一提5、圣人无常师固定的老师6、郯子之徒一类人7、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8、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9、作《师说》以贻之赠送二、虚词,请指出下列虚词的意义或用法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用来之: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之: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道理之:吾从而师之代词,他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指示代词这些之: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指童子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帮助宾语前置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帮助定语后置而:人非生而知之者表顺承,就而:惑而不从师表转折,但而:吾从而师之表递进,并且而: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表转折,却为: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动词,成为乎:生乎吾前介词,在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词,呢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用于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表判断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介词,对于于:而耻学于师介词,向于: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于: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于: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则: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表转折,却其: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其: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们的是故:是故无贵无贱因此者: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的人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表判断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三、通假字: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没有四、古今异义词: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对句中的意思加以解释1、古之学者必有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释义: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 ",释义:3.夫晋,何厌之有通“”,释义: 4.秦伯说,与郑人盟通“ ",释义: 5.失其所与,不知通“”,释义:二、古今异义1.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 ;今义:认为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今义:一般人的妻子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6.共其乏困..乏困:古义:;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三、一词多义1、贰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②不迁怒,不贰.过贰:2、鄙①蜀之鄙.有二僧鄙: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鄙:3、许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许:②杂然相许.许:③潭中鱼可百许.头许: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4、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②参如微.时,与萧何善微:③微.言大义微:④见微.知著微:⑤国势衰微.微:5、敝①因人之力而敝.之敝:②曹操之众,远来疲敝.敝:③使史更敝.衣草敝:6、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焉: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焉:③子亦有不利焉.焉:④朝济而夕设版焉.焉:7、以①以.其无礼于晋以:②敢以.烦执事以:③越国以.鄙远以:④焉用亡郑以.陪邻以: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⑥以.乱易整以:⑦阙秦以.利晋以:8、而①今急而.求子而:②夜缒而.出而: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而:9、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其:②失其.所与,不知其: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其:④吾其.还也其:10、之①公从之.之: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之:③行李之.往来之:④何厌之.有之: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晋军.函陵军:2.夜.缒而出夜: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4.越国以鄙远..鄙:、远: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6.若不阙.秦阙:7.阙秦以利.晋利:8.因人之力而敝.之敝:9.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10.且贰.于楚也贰: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2.邻之厚,君之薄也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4.佚之狐言于郑伯曰5.夫晋,何厌之有?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7.敢以烦执事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9.失其所与,不知荆轲刺秦王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秦王必说见臣通“ ",释义: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通“ ",释义: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 ",释义: 4.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通“”,释义:5.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释义: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今义:鼻涕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今义:年长之人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 ;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5.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 ;今义:卑鄙的人,对自己的谦称6.左右..既前,斩荆轲左右:古义: ;今义:方位名词7.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 ;今义:故意8.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 ;今义:表能够、许可9.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购:古义: ;今义:购买10.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今义:缺少钱财三、一词多义1、兵①不得持尺兵.兵:②不及召下兵.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兵:2、使①使使..以闻大王前一个“使":后一个“使":②使.毕使.于前前一个“使": 后一个“使":3、诚①诚.能得樊将军首诚: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诚:4、顾①顾.计不知所出耳顾:②荆轲顾.笑武阳顾: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5、穷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②图穷.而匕首见穷:③复前行,欲穷.其林穷:6、引①秦王惊,自引.而起引: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引:③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引:④引.而不发引:7、见①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②图穷而匕首见见:③秦王必喜而说见臣见:8、乃①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乃:②乃.今得闻教乃:③家祭无忘告乃.翁乃:9、以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以:②丹不忍以.己之私以:③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以:④使工以.药淬之以:⑤不敢兴兵以.拒大王以:⑥以.次进以: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2.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 3.进兵北.略地北:4.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5.发尽上.指冠上: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厚:7.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使:8.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闻:9.丹不忍以己之私.私:10.其人居远.未来远: 11.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12.群臣怪.之怪: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4.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5.见燕使者咸阳宫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7.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8.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9.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10.臣乃得有以报太子鸿门宴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通“ ",释义: 2.张良出,要项伯通“”,释义: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 ",释义: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释义: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 ",释义: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通“”,释义: 7.因击沛公于坐通“”,释义: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山东:古义: ;今义:指山东省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古义: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河南:古义: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今义:仔细说来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所以:古义: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7.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去:古义:;今义: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三、一词多义1、如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如:②沛公起如.厕如: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如:2、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②哙拜谢.谢:③乃令张良留谢.谢:3、军①沛公军.霸上军:②从此道至吾军.军:③为击破沛公军.军:4、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故:②故.遣将守关者故:③故.听之故:5、辞①卮酒安足辞.辞:②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辞:③大礼不辞.小让辞:6、为: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为:②窃为.大王不取也为:③为.击破沛公军为: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为:⑤我为.鱼肉为:⑥吾属今为.之虏矣为:⑦何辞为.为:⑧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为:⑨军中无以为.乐为:⑩且为.之奈何为:7、以①具告以.事以:②籍何以.至此以: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以:④还军霸上,以.待大王以:8、且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且:②若属皆且.为所虏且:③且.为之奈何且:9、于①长于.臣于: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于:③樊哙覆其盾于.地于:10、然①然.不自意然:②不然.然:③项王默然.不应然: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沛公军.霸上军: 2.籍.吏民,封府库籍:3.吾得兄事..之兄:、事:4.道.芷阳间.行道:、间:5.沛公欲王.关中王: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7.项伯乃夜.驰之夜:8.日夜..望将军至日夜:9.常以身翼.蔽沛公翼:10.项伯杀人,臣活.之活:1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内:13.素善.留侯张良善:14.秋毫不敢有所近.近:15.此其志不在小.小:16.君安与项伯有故.故:17.此亡秦之续.耳续: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4.此亡秦之续耳.5.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7.大王来何操?8.沛公安在?9.长于臣.10.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11.得复见将军于此。

12.若属皆且为所虏。

13.珍宝尽有之.14.沛公欲王关中。

15.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16.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1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参考答案烛之武退秦师一、1.已,同“矣",了.2.共,通“供”,供给。

;3.厌,通“餍”,知足,满足.4。

说,通“悦”,高兴。

5。

知,通“智”,明智。

二、1、贰:①从属二主;②再,重复.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把……作为边邑;③庸俗,鄙陋;④轻视,看不起.3、许:①答应,听从;②赞同;③约数;④表处所,地方.4、微:①假如没有;②卑贱;③幽微,精妙;④隐蔽,不显露;⑤衰败。

5、敝:①损害,衰败;②敝:疲惫;③屦坏,破旧。

6、焉:①何,为什么;②哪里;③语气助词,如“啊”;④兼词,“于之”,在那里。

7、以:①连词,因为;②介词,拿,来;③连词,表目的;④连词,表顺承;⑤介词,把;⑥介词,用;⑦连词,用来。

8、而:①连词,表顺承,才;②连词,表修饰;③连词,表顺承。

9、其:①代词,指代“使者”;②代词,自己的;③代词,指代“那件事”;④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10、之:①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②结构助词,的;③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宾语前置,有何厌之。

三、1.行李:出使的人;2.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3.以为:把……作为;4.夫人:那人;5.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6.乏困:指缺乏的东西.四、1.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夜:名词做状语;在夜晚.3.封: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4.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5.赐: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

6.阙:使动用法,使……减少。

7.利:使动用法,使……获利。

8.敝:形容词做动词,损害。

9.厚、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10.贰:数词活用做动词,从属二主。

五、1.判断句:这是我的过错。

2.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3.状语后置: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依附于晋国的同时又依附于楚国。

4.状语后置: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伯说.5.疑问代词作宾语:晋国哪会有满足的时候呢?6.省略句:“军”后省略“于"。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7.省略句:“以”后省略“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