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气候》重难点突破 教学设计 同步测试

合集下载

2.2气候(下)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

2.2气候(下)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
2. 教学方法方面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气候变化的原因和机制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使用更多的图表、案例和实际数据来辅助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气候变化的原因和机制。
3. 教学评价方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课堂评价和作业评价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强调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的实际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回答与解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生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 巩固练习(5分钟)
练习1: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简要描述气候形成因素及其作用。
练习2:请学生分析一个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案例,并提出应对措施。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
3. 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学习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使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通过学习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意识,并学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气候形成因素:讲解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各因素在实际中的作用。
气候变化趋势:介绍全球气候变暖、降水量变化等趋势,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阐述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水资源、农作物等方面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讲解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国际合作等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和策略。

中图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世界的气候类型》教案精选练习题

中图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世界的气候类型》教案精选练习题

格。
生:边看书边对照表格在书本上划出主要知识点。
师:列表。
气候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气候 特点
形成原因
热带雨林 气候
赤道附近地区 非洲、亚洲、南 美洲
全年高温
常年受赤道低
多雨
气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两
热带草原 侧
气候
非洲和南美洲、
大洋洲
终年高 温、分干、湿 两季
受赤道低气压 带和信风带交替控 制
热带季风
纬度位置高,太阳

格陵兰岛的大部 燥、烈风,冬季处于 辐射顷斜厉害,热量微
分。
长夜之中。
弱。海拔位置高
【板书】:五、高原山地气候
师:(讲述)高山气候的主要分布地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高山;高山
气候的形成原因:海拔的变化影响气温和降水,从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高
山地区的气候在植被上的表现: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区。但教学中一定要强调这种气候是亚洲所特有的一种气候类型。
热带沙漠气候: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亚洲的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等地区。而且教学中要强调:南北回归线的中部和西部,不包括东部地区。
因为后面的各章教学中都要涉及到相关内容。教学中不要讲的太细,先给
学生一个大致的印象。主要特点要带着学生联系补充内容中的气压带和风带简
TB:小初高题库
中图版初中地理
气温、降水量图或相关的表格。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中的地球上的五带;说明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完成“探索”,看 P43 图 B,使学生对不同区域的不同气候有了一
定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地球的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那么,

初中地理 《气候》重难点突破 教学设计 同步测试

初中地理 《气候》重难点突破 教学设计 同步测试

《气候》重难点突破一、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重点)分析: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所获得的大部分信息将从地图中获取,它也是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虽然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过描述位置的方法,但在八年级仍需复习和强化,并通过读图过程培养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破方案:第一步,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出发,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得出初步结论。

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通过巩固已经学过的等温线知识,采用问题链的方式,带领学生读图,得出结论,并且探究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原因。

第二步,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现象背后的成因,引发兴趣,让学生猜测我国不同区域降水量的多少。

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基于之前的学习,在问题链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行阅读地图并且提取信息,得出我国降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结论。

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重点)分析: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这两个特点需要从两方面来学习。

气候复杂多样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太阳辐射和盛行风,也受到下垫面的影响。

季风气候主要是由季风引起的,对学生来讲相对抽象一些,是理解的难点。

突破方案:引导学生阅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再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进一步落实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分析各气候类型的特点。

接下来通过展示我国冬季最南端和最北端的温度差异以及我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南北向纬度跨度大,使得南北温度差异较大。

从沿海到内陆有高大山脉的阻挡,使得降水从东南向西北减少,青藏高原的隆起又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

复杂多样的气候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受,也带来了不一样的物产,接下来让学生通过认识不同水果生长的主要气候区,进一步明确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三、温度带、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难点)分析:温度带是结合农业生产所形成的区域,考查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

重难点06天气与气候-2023年中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原卷版+解析)

重难点06天气与气候-2023年中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原卷版+解析)

2023年中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重难点06 天气与气候1.结合日常生活情景或者时事材料,考查天气符号的判读。

2.结合世界气候类型的整体或者局部地区分布图、热点时事材料,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

3.结合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或者有关地区气温、降水表格资料考查气候类型的名称及特征。

一、天气与气候的定义及其特点1.天气(1)定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常用阴晴、气温高低、风力大小来描述。

(2)特点:时间短、多变化。

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气候(1)定义: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常用气温高低、降水量的多少来描述。

(2)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二、天气预报1.天气要素: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风向是风的来向,有“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个基本方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8级。

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2.卫星云图的判读:根据颜色白色表示云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三、让天空更蓝1.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表示。

污染指数0~50,空气质量为优;污染指数51~100,空气质量为良;污染指数101~200,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

2.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气温的变化1. 气温:定义:气温是大气的温度,反映了大气冷热的程度。

2.表示方法(1)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的平均数,通常一天要观测4次。

(2)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日平均气温的平均数。

(3)年平均气温: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平均数。

(4)寒带气温特点:终年严寒。

温带气温特点:冬季寒冷,夏季高温。

亚热带气温特点:冬季温暖,夏季高温。

热带气温特点:全年高温,各月都在15℃以上。

3.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气温日变化: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点。

人教版地理八上2.2气候教学设计+同步测试

人教版地理八上2.2气候教学设计+同步测试

《气候》教学设计(第1课时)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亓孝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分布特征;阅读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分布,知道它们的划分依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知道不同温度带的农作物差异,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2.教学难点:温度带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设置教师: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知道了地形和地势影响我们的生活,下面的故事也展示了一些自然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请大家观看图片,说出图片中人们的生活主要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制约?学生:(读图片,思考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教师: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

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影响我国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我国1月和7月气温特征教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基本知识,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呢?学生回答预设:气温和降水。

教师: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

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

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准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同步检测新版粤教版(带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同步检测新版粤教版(带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同步检测新版粤教版(带答案)第二节气候一、选择题 1.关于我国的气温和降水,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受地形影响,我国夏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 B.我国1月份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C.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春多雨,夏秋少雨 D.我国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古诗词和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

下列反映坡向对气候影响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一山有圆季,十里不同天 C.宁种阳坡一寸土,不种阴坡一尺地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关于我国气候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南方的江河无结冰现象 B.海南省水稻一年三熟 C.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D.湿润区只分布在年降水量大于800mm的地区4.穿数是指为了使人的体温度保持恒定或使人体保持舒适状态所需的衣服的厚度,是振天气的阴晴,冷热,风力等情况来提醒人们适当着装,下图是我国某日穿衣指数分布,读图完成下题。

这一天,下列地区适合穿大衣的是 A.四川盆地 B.云贵高原 C.华北平原D.珠江三角洲 5.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位于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6.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指的是 A.长江、怒江、雅鲁藏布江 B.澜沧江、珠江、长江 C.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D.长江、黄河、澜沧江 7.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

图为青藏高原地理环境要素联系图。

图中数码①表示地理事象及特点是 A.气温低 B.气温高 C.降水多 D.气压高 8.下列现象主要由纬度因素影响的是 A.横断山区的立体气候明显 B.海南春耕时节,东北冰天雪地 C.北京的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D.大连是我国的海滨避暑胜地 9.读我国东部地区a、b、c、d四个城市的“气候要素统计图表”,回答下题: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7月份的平均气温-1月份的平均气温)最大的是 A. a B. b C. c D. d 10.“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其中的“西北风”和“东南风”反映了我国的哪一种气候特征 A.南北温差大 B.气候复杂多样 C.海洋性特征显著 D.季风气候显著 11.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下列内容与该线相符的是 A.与1月份0℃等温线大体一致 B.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C.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D.该线以北河流的汛期越往北越长 12.关于下图中分界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界线是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分界线B.乙界线是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分界线 C.丙界线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D.丁界线以南以旱田为主 13.贺兰山成为“绿岛”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热量充足 B.地形抬升,降水较多 C.冰川融水多,水源充足 D.土层深厚,植被茂密 14.关于如下图中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线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B.乙地的气候类型是高山高原气候 C. B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 C是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15.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重难点讲解05气候-2023年中考跨学科案列分析精讲专练

重难点讲解05气候-2023年中考跨学科案列分析精讲专练
地理专题复习——气候
天气与气候
• 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的具体状态。多变 •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稳定
南北半球划分(注意季节相反)
东西半球划分(西经20°,东经160°)
纬度区
地球五带
影响 高低的主要因素:
• 1.纬度位置: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 2.地形、地势: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 3.海陆位置:离海近气温年较差小,离海远气温年较差大
降水
≥100mm
≤50mm
50-100mm
夏季……冬季…… 终年/全年……
语言描述 高温/炎热 低温/寒冷
较冷 温和 多雨 少雨 较多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
➢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
➢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上海

北京
关于气温、降水的描述
数值
气温
最高温 ≥20℃
最低温 <0℃
最低温 0~10℃
最低温 10~20℃
影响 多少的主要因素:海陆位置
中国温度带(根据活动积温划分)
一年一熟, 春小麦、马铃薯等
一年一熟,春小麦、 玉米、大豆、甜菜等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冬小麦、玉米、甘薯、 花生等
一年两到三熟, 水稻、油菜、甘 薯、茶叶等
一年三熟, 水稻、热带作物等
我国气候类型
世界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中小学气候类型及特点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气候类型及特点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气候类型及特点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候类型的概念及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气候类型的概念及分类2. 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及分布3.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及分布4. 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及分布5.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分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气候类型的分类及特点2. 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2.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地理位置为例,分析其气候特点。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气候类型的概念及分类,让学生了解气候类型的基本知识。

3.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典型地区,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4. 案例分析:以具体的地理位置为例,分析其气候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6. 练习与测试: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气候类型的掌握程度。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气候类型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各种气候类型特点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气候科学的深入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气候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3. 引导学生进行气候变迁的研究,探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各种气候类型的图片、视频和动画资料。

2.2-气候-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学八年级上学期学案

2.2-气候-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学八年级上学期学案

2.2 气候学案【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并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掌握我国降水分布不均的现状及原因。

3.能结合温度带、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

4.运用资料的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5.能够结合生活体验及典型区域对比,举例说明我国气候的区域差异及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一)学习重难点重点: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预习新知】【知识回顾】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有何特点是:我国南北温差,大部分地区一月平均气温由向逐渐。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何特点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只有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3.我国1月气温最低的地方是,7月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4.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大多数地方的降水集中在月到月。

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1.划分依据:一个地区和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区气候的情况。

2.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自东向西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类地区;四类地区中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是和。

3.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大致是是。

【我国气候主要特征】1.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和;2.我国主要气候类型有种,分别是、、、和。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和。

4.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是:(一)预习新知位于大陆的部,洋的岸,差异显著【思考探究】(一)思考探究探究一:描述我国各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探究二:探究复杂多样的气候对我国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探究三: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巩固训练】(一)巩固训练1.我国领土南北跨度大,绝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A.热带B.北温带C.南温带D.北寒带宁夏有民谣传唱:“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水浇田,金川、银川、米粮川。

”下图为“宁夏年降水量分布图”。

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气候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气候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气候》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的观点和特点;2. 掌握气候的分类方法和影响因素;3. 熟悉举世气候分布规律;4. 能够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气候的观点和特点;2. 气候的分类方法;3. 气候的影响因素;4. 举世气候分布规律;5. 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气候的观点、分类方法和影响因素;难点:举世气候分布规律和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 多媒体辅助教学;3. 小组讨论和展示。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气候的观点和特点1.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气候的观点和特点;2. 讲解气候与天气的区别;3. 指挥学生观察当地的气候现象,并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气候的分类方法1. 讲解气候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2. 给学生分发世界气候分区图,让学生找出各个地区的气候类型;3.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气候分类海报。

第三课时:气候的影响因素1. 讲解气候的影响因素,包括纬度、海洋、大陆等;2. 分析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3. 学生展示自己对气候影响因素的钻研效果。

第四课时:举世气候分布规律1. 通过地图和数据分析,探讨举世气候分布规律;2. 学生分组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原因;3. 小组讨论,总结举世气候分布规律。

第五课时: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1. 讲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2. 分析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农业、工业等的影响;3. 学生小组展示气候对不同行业的影响钻研效果。

六、作业设计:1. 制作气候分类海报;2. 撰写气候影响因素钻研报告;3. 分析当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 小组展示气候对某一行业的影响钻研效果。

七、评判方式:1. 作业效果展示评分;2. 参与讨论和表现评分;3. 教室测试成绩评分。

以上为《气候》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气候知识,提高对气候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八年级地理《气候特征》教案及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气候特征》教案及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气候特征》教案及教学反思1.八年级地理《气候特征》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地图、图表、阅读材料、搜集的谚语、诗词等地理信息的提取,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善于运用已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新知识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收听、收看当地天气预报,了解家乡的天气及气候特点,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难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投影:北京地区的四季景观图片。

(京郊玉渡山春季、八达岭长城夏季、京郊玉渡山秋季、八达岭长城冬季)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同一地区,为什么会有这样大差异?(季节不同,气候不同所致)多媒体展示投影:两组不同地区(南北、东西)同一季节景观图片:(二月海南风光、大兴安岭冬景、内蒙古温带草原夏季、我国温带沙漠夏季)(1)让学生读图对比分析回答:影响我国南北方景观差异的因素是什么(气温)?从东到西的景观差异影响因素又是什么(降水)?(2)从以上景观图的变化能得到什么信息?师生归纳总结:中国气候差异很大,那世界的气候差异会更大。

由此导入课题。

环节二:新课教学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活动一:比一比,贴一贴——认识气候类型的分布(教师提前在黑板上画出世界的轮廓图)活动要求:参考世界气候分布图,请同学们快速地把写有气候类型的纸板,在贴中世界地图的适当位置上,看看哪个小组用的时间最短,并请介绍一下经验,有什么好方法快速找到相应的位置。

【师生总结】低纬地区是热带的气候类型,高纬地区是寒带的气候类型,主要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中纬地区是亚热带和温带的气候类型,主要随着海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是根据这些规律来拼贴的。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 中考复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 中考复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教师让学生先进行
一、基础知识梳理
内容
提出问题:我们复习中国的气候,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知识网络)
二、典型例题,映射知识点:
让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复习一总目标
课件展示复习总目标
1、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

2、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课本32 页)
3、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

(P34 和35 页表格)
4、我国降水的空间、时间分布特点(P35 和36 页)
5、我国干湿地区划分(P37 图2-27)
6、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P38 图2-28)
课后评测练习作业。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同步考试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同步考试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同步考试测试卷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同步测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天气现象,在山东省的内陆地区不多见的是()2. 下列哪个污染指数表示空气质量状况为优()-100 C .>3003. 城市里汽车多,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大,下列不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是()A.用无铅汽油,且过滤尾气B.扩大交通路面C.扩大绿化面积D.有计划地控制市区的汽车流量4. 在卫星云图上,北京及周边地区为绿色时,其天气状况为()A.多云B.平原C.晴天D.陆地5. 据气象台预报:“未来两天有寒潮影响我市,届时气温将下降6~ 8 ℃,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

”这说明天气与什么密切相关()A.人们生活B.工业生产C.农业生产D.交通运输6. 下列符号中属于晴转雷阵雨的是()7. 下列有关天气的叙述,错误的是()A.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因为天气是长时间内的大气变化规律B.不同地方,同一时刻,天气可能差别很大C.天气是经常变化的D.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的阴晴、风、降水和气温的情况8. 下列选项不是天气特点的是()A.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B.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C.天气是经常变化的D.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9. 天气预报中说,今天将有寒潮到来,你将作的准备是()A.多穿御寒的衣服B.带好防雨的用具C.带好雨伞,预防冰雹D.减少御寒衣物10. 下列天气符号,表示雷阵雨的是()11. 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今天下这么大的雨,明天肯定还有雨B.刚才还晴得好好的,突然狂风暴雨,真是“天有不测风云”C.今年夏季天气多云到暴雨D.我们这里天气这么晴朗,北京也一定是晴天12. 下列天气符号表示霜冻的是()13. 降水概率为100%和降水概率为0分别表示()A.可能有雨肯定无雨B.肯定有雨可能无雨C.可能有雨可能无雨D.肯定有雨肯定无雨14. 空气的污染指数>300,说明空气的质量状况为()A.良B.轻度污染C.中度污染D.重度污染15. 下列符号中,正确表示风力4级东南风的()二、判断题16. 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请根据题目内容判断对或错,并将答案以√或×的形式填写在相应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重难点突破一、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重点)分析: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所获得的大部分信息将从地图中获取,它也是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虽然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过描述位置的方法,但在八年级仍需复习和强化,并通过读图过程培养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破方案:第一步,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出发,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得出初步结论。

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通过巩固已经学过的等温线知识,采用问题链的方式,带领学生读图,得出结论,并且探究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原因。

第二步,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现象背后的成因,引发兴趣,让学生猜测我国不同区域降水量的多少。

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基于之前的学习,在问题链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行阅读地图并且提取信息,得出我国降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结论。

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重点)分析: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这两个特点需要从两方面来学习。

气候复杂多样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太阳辐射和盛行风,也受到下垫面的影响。

季风气候主要是由季风引起的,对学生来讲相对抽象一些,是理解的难点。

突破方案:引导学生阅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再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进一步落实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分析各气候类型的特点。

接下来通过展示我国冬季最南端和最北端的温度差异以及我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南北向纬度跨度大,使得南北温度差异较大。

从沿海到内陆有高大山脉的阻挡,使得降水从东南向西北减少,青藏高原的隆起又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

复杂多样的气候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受,也带来了不一样的物产,接下来让学生通过认识不同水果生长的主要气候区,进一步明确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三、温度带、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难点)分析:温度带是结合农业生产所形成的区域,考查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

既要求学生掌握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又要求学生能够建立起气温与农业生产的联系。

干湿地区是基于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来划分的,要求学生首先掌握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在了解蒸发量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明确降水量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突破方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图片加强对生活实际的认知。

首先让学生了解积温概念,知道它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在了解了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和意义的基础上,掌握不同温度带的分布。

其次通过景观对比,如海南岛水田、华北平原小麦、东北平原水稻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温度带的耕种制度,认识常见的农作物。

最后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区湿润程度的影响因素,引出干湿地区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景观图展示不同干湿地区的植被状况,建立起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影响(难点)分析:我国气候受季风影响显著,季风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既要求学生知道季风所带来的锋面雨,又要求学生了解夏季风的进退过程以及它带来的“梅雨”和“伏旱”天气。

学生还需要掌握夏季风异常所带来的干旱和洪涝灾害,知道季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因此,夏季风的进退过程是学生要掌握的重点。

突破方案:第一步,通过讲述锋面雨的概念以及锋面雨带推移过程,为学生建构我国降水在时间上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认识到“梅雨”和“伏旱”这两种气候现象。

第二步,对比同纬度区域自然环境。

学生可以从景观图片中对比阿拉伯半岛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差异,形象地认识到夏季风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三步,通过列举夏季风异常对我国的影响,让学生意识到它也会带来灾害性天气,建立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为自然灾害的学习打基础。

《气候》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分布特征;阅读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分布,知道它们的划分依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知道不同温度带的农作物差异,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2.教学难点:温度带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设置教师: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知道了地形和地势影响我们的生活,下面的故事也展示了一些自然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请大家观看图片,说出图片中人们的生活主要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制约?学生:(读图片,思考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教师: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

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影响我国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我国1月和7月气温特征教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基本知识,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呢?学生回答预设:气温和降水。

教师: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

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

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准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

可是他这次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这次怎么不冷呢?小明的这两次经历说明了什么?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预设: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温差小。

教师:同学们可以通过生活实际得出刚才的结论,让我们从地图上验证一下我们刚才的发现。

出示“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地图要首先读什么?学生回答预设:先读图名,左边这幅图为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代表的是我国冬季平均气温的分布,右边的图为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代表的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的分布。

教师:读图的第二步是读什么?学生回答预设:读图例。

教师:通过读图例,我们可以知道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温度范围。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读图的第三步──根据问题,提取信息。

【设计意图:回顾读图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依次完成PPT上的提示问题。

(问题1)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依次标注各等温线。

图中共有几条等温线?每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摄氏度?大家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预设:我国1月气温从南向北递减。

教师:请大家找到一条特殊的等温线──0℃等温线,它有着重要意义:冬季这条线以北,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会结冰,而这条线以南,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不会结冰。

让我们来看一下它大概穿过哪些重要的地理事物。

学生回答预设:从图上可以看到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教师:(问题2)1月的最低平均气温是多少?分布在哪?最高平均气温是多少?分布在哪?学生回答预设:最低气温为-28℃以下,分布在黑龙江省北部。

最高气温大概是16℃以上,分布在海南岛及台湾岛南部。

教师:(问题3)1月南北温差是多少?学生回答预设:50℃左右教师:因此可以看出──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我国7月份的平均气温的分布。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读气温分布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师问题1:阅读我国7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

图中共有几条等温线?除了28℃等温线外,以8℃为间隔的等温线有几条?大家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夏季等温线分布明显稀疏了很多,说明什么呢?──气温变化并不剧烈。

问题2:7月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分布在哪?──温度最高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

这时16℃以上的范围,覆盖了我国大部分,最大的低温区在哪呢?──青藏高原。

问题3:请同学概括一下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国普遍高温。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独立完成读图任务。

】讲授新课──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知道我国的温度带教师:以上我们分析了我国气温的分布,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再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划分了不同的温度带。

咱们来看一下温度带的含义和划分标准。

(介绍温度带的划分指标和积温的概念。

出示温度带划分表。

)学生回答预设:根据看到的每个温度带的积温数据,在对应的区域填上相应的温度带名称。

教师:请同学们看看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和哪条线很相近呢?学生回答预设: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教师:既然农业生产是我们划分温度带的依据,让我们来看一下不同温度带的熟制和代表性农产品。

学生:为不同温度带选择适当熟制,识别水果产地。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将生活中的地理与教材中的地理联系起来。

】教师:我们特别容易把温度带和热量带(地球上的五带)混在一起,请大家思考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预设:五带是热量带,按照获得热量的多少以纬度来划分;而温度带是根据积温划分的,更多地考虑了农业生产的实际,和农作物品种、作物的熟制相关。

《气候》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阅读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知道它们的划分依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知道我国季风的概念、特点、原因和影响范围,了解季风对我国降水时空分配和东部锋面雨带推移的影响,能从利、弊两个方面初步评价季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二)教学难点1.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影响。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讲授新课──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我国降水特征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气温特征和气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下面的图片展示了哪个自然因素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展示不同区域的建筑形式)学生回答预设:降水。

教师:(展示建筑所在位置,学生竞猜)刚才的图片反映的情况,我们结合我国年均降水量的分布来看一下。

请同学们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以下4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