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课堂观察报告(5篇)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观察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观察探究我观察了一堂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这节课是一年级上册的第一课《大山的秘密》。
在观察中,我注意到了以下一些特点和问题。
课堂氛围活跃。
老师在课堂上采用了互动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她时不时地提问学生,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并给予肯定和奖励。
学生们也很愿意回答问题,并积极和同学进行互动。
这种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这节课讲述了大自然神秘的一面,结合了孩子们对大山的认知。
老师让学生想象大山中可能存在的不同生物和自然景观,并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大山的神秘之处。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我也观察到了一些问题。
有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达不清晰。
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可能存在语言上的障碍,导致回答不够准确或流畅。
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语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也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自信心还不足。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
他们可能会分心看窗外,和同学聊天或者做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上存在困难而导致的焦虑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关于评价的问题。
在观察中,我没有看到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明确的评价。
她并没有给学生打分或者提供具体的反馈。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并进一步提高。
我建议老师在课堂上注重给学生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可以采用口头评价或者书面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
这节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观察中,活跃的教学氛围和贴近生活的内容设计是值得肯定的。
也需要解决学生语言表达不清晰和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同时加强课堂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小学语文课上课情况调研报告4篇
小学语文课上课情况调研报告4篇小学语文课上课情况调研报告4篇小学语文课上课情况调研报告1一、基本情况我们按工作计划进行教学调研。
调研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深入课堂听课,二是检查教学常规管理。
这次调研,听了指定的课改年级与非课改年级的课16节,检查教师备课笔记(教案),听课笔记簿,作业批改抽样检查,召开座谈交流会,情况反馈分析会。
二、值得肯定的地方1.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无论是课改年级还是非课改年级,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不管是从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②开始打破“教师为中心”,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2.语文三个维度目标得到一定程度的呈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部分教师的教学较扎实,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落实得较好;②注重引导学生积累。
很多教师都重视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句方面的知识;③重视发展性评价,课堂上激励性语言多了。
3.部分语文教师都能够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能够运用多媒体上课。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上课方面做得较好,课件制作得很精美,教学中也运用得恰到好处。
4.学校都比较重视教学常规管理,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绝大部分教师都能根据教学进度备课和撰写教案,教案比较规范,书写也认真;②教师能够有计划地互相听课,听课簿内容较详细。
③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基本适中,形式多样,批改得较细致。
作文批改基本上评有分数(等级)和写有批语。
中高年级还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周记。
三、存在问题1.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容忽视的三种倾向:一是重视朗读课文,忽视语言的运用,轻视在课堂上进行语文实践,不通过有效的练习来培养语感,只是一味的把课文读来读去;二是重视感悟,忽视质疑,这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表现得更加突出;三是课改年级的教学有弱化“双基”的倾向。
2.学生的语文作业停留在知识性的层面较多,中高年级缺乏思维性拓展练习。
如造句、写话、日记、周记等。
研修小学语文观课报告范文(精选5篇)
研修小学语文观课报告范文(精选5篇)研修小学语文观课报告范文(精选5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研修小学语文观课报告(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研修小学语文观课报告1课堂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中心,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直接影响着课堂质量的高低和其自身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李凡老师的这节课上,教师利用用引导的策略和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整节课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听完李老师的课,如雷雨过后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李老师的这堂课体现了小学语文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课堂特性:一、导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快!雷雨是夏日的精灵,是人们身边熟悉的一种自然景象。
老师和学生一起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雷雨的资料,如拉家常一般,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为深入学问做了极好的铺垫。
二、识字教学,灵活多样。
妙!众所周知,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
李老师在这堂课上非常重视识字教学,并且方法灵活多样。
首先李老师引导同学说出,之前学生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去偏旁、结合动作等。
最后李老师进行了集中识字,其中把虫字旁的字集中在一起:蜘、蛛、蝉、虹,集中分析这些左右结构的字应注意些什么,分析出注意的事项:宽窄、高矮、笔画、穿插。
其中重点强调了穿插的写法。
并反复强调了写字坐姿。
三、课件丰富多彩,紧扣文本。
美!在教学中,李老师是个有心人。
在教学写“雷雨前”这几小节中,教师先让学生看多媒体——雷雨前的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此时的景象,接着抓住重点词语:满天、黑沉沉、压、垂等词语进行体会,让学生再次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师用话语点拨,用激励评价,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想象,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在读的过程中巧妙地将词语理解(“压”“垂”、“越来越响”的理解)、句子理解、积累运用融为一体,收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综合效果。
一堂小学语文课课堂观察报告3900字
一堂小学语文课课堂观察报告3900字本文主要是对我所观察到的一堂小学语文课的课堂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这堂小学语文课是在一所小学三年级的班级中进行的。
班级里的学生大约有35名,他们坐在教室里,竖着带有标签的椅子。
在课堂上,老师从大窗户旁边的讲台上站着讲课。
她精神矍铄,面带微笑,双手环胸,时常用拼音铺讲。
我们对课堂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并记录下来,下面对我们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课前准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每天的课前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堂课中,老师早早地来到了教室,她在黑板上写下了今天要讲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并且在白板上用多媒体投影仪放映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营造出一个活跃的教学氛围。
老师还详细分析了学生的特点,以便更好地编写教案。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1. 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以教学目标为线索展开教学,采用讲解、演示、互动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充满了学习激情。
课堂中充满了语言、肢体、音乐等多种元素,这无疑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 互动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频繁。
老师在课堂上展开了精彩的互动,比如提问、讲评、听音乐、说拼音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有序地引导学生,还利用音乐、拼音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单词,这无疑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老师经常问学生问题,这是为了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变得更加自信。
3. 课堂管理在这堂课中,老师采用了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这也需要她采取一系列的课堂管理和安全措施,保证学生能够安全、积极而同步地学习。
老师不仅对学生的每一个动作进行了精密地控制,还校准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规范。
这无疑创造了一个舒适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加集中地学习。
第三部分:课堂评价总体来说,这堂小学语文课既充满了活力,又富有启发性。
老师采用了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参与。
小学语文《少年闰土》课堂观察报告
《少年闰土》课堂观察报告在我看来,李老师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课题组长。
教学风格和思想紧密结合课题研究主题。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是一篇传统课文,记得早在八十年代的五年级教材中就有这篇课文。
教材几经改编,而《少年闰土》却岿然不动,足见其“经典”。
课文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健康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的形象。
李老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上都展现出了自己精深的业务水平和特有的教学风格。
一、围绕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
语文教学目标比较全面、具体,要求适度。
从课前诵经典诗文到介绍鲁迅先生及其名言引入到揭示人物形象,指导朗读,教师始终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极力渗透“经典诵读”,一气呵成,不嫌冗长,展示了执教者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环节清晰,引导学生感悟了课文的内容。
李老师能够理清文章脉络,围绕重点设计教学。
初读时,李老师设计了几个填空练习,让学生很快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叙述层次,教者再出示——“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四个词,再让学生研读,分清主次,老师再从重点、难点入手,以点带面指导朗读,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引导抓重点词句,体会出人物性格特征。
整个过程显得轻而易举。
二、重视研读,指导自读,引导自悟,培养能力。
这节课,执教者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老师的设问为导向,以学生的研读、探究为手段,卓见成效地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以闰土的外貌为起点,以无穷无尽稀奇的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研读课文。
在交流中,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丰富课文内容,凸现少年闰土的形象;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老师让学生自读自悟中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读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三、创设情感,强化朗读,体验情感,“文我”交融。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李老师注意创设合适的情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情景之中与作者、与人物进行情感交流,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桥》课堂观察报告
传递正能量激情更飞扬——观青年教师比武课刘老师执教的《桥》《桥》是五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重点是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感人至深。
今天我观看了刘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她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娴熟的课堂调控能力,饱满的热情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崔峦说过,“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语文教学应做好语言文字的训练,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和感悟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课堂。
刘老师执教的《桥》一课正是体现了这样的理念。
刘老师是一位省考老师,年轻有为。
在这次比武课中,她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碰到难题和我切磋,课件改了又改,力求最好的效果。
一节课下来,获得了老师们的高度评价:她素质高,能力强。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以桥为线索,学生说桥,看桥,谈桥。
从而知道桥是转接此岸与彼岸的。
作用之大。
二、教学层次清楚,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先体会洪水的凶猛,再体会老汉的品质,最后感受凄惨的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抓重点语句理解、想象。
如:“……一群受惊的野马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理解这句话时,先让学生想象野马奔跑的情景,再让学生想象受惊野马奔跑的情景,最后让学生说说一群受惊野马奔跑的情景。
接下来老师将句子换一种说法,进一步体会。
一群受惊的野马咆哮着,声音之大;一群受惊的野马狂奔而来,速度之快;一群受惊的野马势不可当,来势凶猛。
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学生感悟到洪水来势汹汹,十分可怕。
最后让学生看洪水奔涌的视频,情感逐步提升。
课文最后一段,老师进行了有感情的配乐朗读,将学生带到凄惨的情景之中,老汉的高大形象屹立于学生的心中。
三、对话文本,以情育情在感悟党支部书记这个高大光辉的形象时,刘老师共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读书,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7篇)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7篇)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7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1“这真是精心设计的流程,扎实推进的课堂”在认真地观摩了董老师执教的《两只鸟蛋》一课之后,我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这节课,董老师真正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从“文本解读”转向了“能力培养”,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从董老师本课时教学流程的设计这一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教师首先出示图片,渲染气氛:“同学们,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的季节,你喜欢春天吗?你还能用哪些词来描绘春天?是啊,春天这么美好,你们愿不愿意到大自然中玩一玩呀?小动物也和你们一样,来到了美丽的大自然中。
听!谁来了?哦!是小鸟飞来了,它们你一句我一句,唧唧喳喳的唱的可高兴了”接着提问“那鸟妈妈是怎么把小鸟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加声音,点课件)”从而引出课题。
这一步的设计,以声音和图片为媒介设置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效果很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小朋友们,关于这两只鸟蛋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呢!谁想知道?故事就藏在咱们的课本里,快去读读吧!”然后让四位小朋友来接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流利,正确,有感情。
这一步的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而且目标明确,但我觉得在初读课文时就让学生有感情,要求有点高,可以在精读时再让学生达到有感情朗读这个目标。
三、闯关游戏,快乐识字教师带领大家去鸟的王国里看一看,让学生通过四关拿到四把智慧金钥匙,才能顺利到达鸟的王国。
第一关,读带拼音的词语,自由读,请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拿到金钥匙,见到蜂鸟第二关:去掉拼音读词语,变向开火车读,拿到金钥匙,见到鸵鸟第三关:单个字,男生女生对抗赛读,做猜字游戏认识“捧、抬、投”拿到金钥匙,见到啄木鸟第四关:用“蛋”组词这个环节,把整个识字过程设计成一个闯关游戏,设置四个关卡,一个比一个增加难度,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用做动作猜字的游戏让学生认识新字,学生记忆深刻,也学会了一种新的识字方法。
小学语文三年上册《掌声》课堂观察报告
《掌声》课堂观察报告
观察点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观察观察人:
课文内容考核情况统计:
说明:共有46人,随机抽查了16人。
综合分析:学生的回答情况比较满意,说明常老师的讲解同学们都理解了,而且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动脑思考,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较好。
观察点二:学生课堂朗读情况观察报告观察人:王霞王小蕾宋林胜
说明:班级总人数46人,随机抽查了16人。
综合分析:
该班学生字词认知率较高,其中“歧视”的“歧”有三人读错,发音不准的亦有三人,是本课所有生字中出错最多的。
在课文朗读中出现问题最多的是“漏字”和“停顿不当”,教师在这方面还需加强训练。
观察点三:教师提问情况观察观察人:王红杨绪田
教师课堂提问记录表
说明:指向性:A目标明确 B目标模糊 C毫无目标有效性:A有效 B低效 C 无效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小学语文课上课情况调研报告(通用3篇)
小学语文课上课情况调研报告(通用3篇)小学语文课上课情况篇1一、存在的问题(一)重视表达方法指导,忽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
写作是人思想情感的外在的语言表露,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们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形式,所以叶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观点不容致疑。
然而,分析以上的调查数据,综观现今我校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们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技巧以及作文的表达方法,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感情是否是发自内心等则很少过问。
致使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更为甚者,有的想象体裁的作文基本上是各类动画片故事情节的拼凑。
现今小学作文教学,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失去了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虚伪的灵魂。
这种“重表达,轻育人”,把“求真知,做真人”的思想抛之九霄云外的作文教学方法,着实让人心寒。
(二)重视了作文写作模式,轻视了作文写作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表达方法公式一样地讲给学生听,有的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所谓的“范文”。
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思维,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见。
最后写出的文章肯定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现在大学生不会写文章,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普遍存在,这不得不归罪于小学时期作文教学的不得法。
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从观察、构思到成文,都要融合学生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并非像数学一样简单的套用模式。
近来,书店中上除了大批量的写作辅导书、作文大全、精品作文外,又跳出了所谓“作文软件”之类的宝典,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一堂小学语文课课堂观察报告
一堂小学语文课课堂观察报告一、观察缘由何谓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
它与我们平时经常说到的“听课”有很多不同。
传统的听课有诸多弊端,比如教师只注意了“听”的吸收而忽略了“看”的效用,听课时缺少主题,针对性不强,注重了教师的行为而忽略了学生的活动等。
因此,改变传统的听课方式,加强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课堂观察的本质所在。
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教学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为了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开展了以“有效的课堂提问”为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
二、观察设计本次观察对象为五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执教内容是苏教版第9册语文课《天火之谜》。
参与观察的人员为学校各教研组组长以及校长室、教科室、教导处的部分成员。
本次观察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
1.制订观察方案,做到五个确定,即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确定成员分工。
我们对观察主题进行了细化理解,认为“提问的有效性”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有效的,包括铺垫型、思考型、提醒型及其他;二是低效的,包括过易或过难的、无意义重复的、表述含糊的;三是无效的,即没有必要的那些提问。
2.准备人手一份课堂教案,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焦于我们的主题。
现场阶段。
主要任务是观察与记录。
本次观察研究中,我们采集了整节课上教师的几乎所有提问及学生的回答、教师的理答情况,以备课后作出更客观准确的分析与研究。
反思阶段。
即观察之后的反思与分析。
我们对所有问题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归类,选择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并进行相应的讨论。
本次观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分时段分小组的观察方法。
我们将进入课堂的观察人员根据时段进行分工,每二人一组,重点观察五分钟内的提问情况;二是采用聚焦式笔记记录方法,集中地记录课堂提问;三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四是对比观察法,以观察本校教师的一堂语文课为主,再辅以观察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语文课《心田上的百合花》(自选教材),后者作为参照物,两相比较研究,更为客观。
小学语文《花钟》课堂观察报告
小学语文《花钟》课堂观察报告昨天我们语文组看了熊书记率先为我们上的一堂引路课,看后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首先熊书记作为老校长,年龄已经奔60的人,这种积极上课的态度就值得让我们年轻教师羞涩。
我们对领导的安排总是无动于衷,从不仔细备课,抱着完成任务临时抱佛脚的态度对待学校的教研活动。
现在想来,不是我们的制度不够完善,而主要在我们的态度。
只要我们认真对待每次教研课,充分准备,认真上课,不管这样的活动怎样组织,我们都会有一些进步的。
自己放松要求,反而责怪制度的不完善,这才是自己的浅薄和可悲之处吧。
纵观整个教学流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1、课前准备充分。
课件精美绝伦,鲜艳的色彩,适宜的动画,舒缓的音乐都符合三年级孩子的特点。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课中的过渡语设计得不露痕迹,巧妙自然,使得整堂课如行云流水。
2、教师注重了孩子们的自主学习。
教师在孩子们自学前出示了自学提纲,这样让孩子们的自学的时候有了明确的指向性,而且教师注意培养孩子们边读书边圈点边思考的良好的习惯。
3、语文基础知识扎实,全面。
教师检查初读课文情况的时候,出示了大量的生字新词,让孩子们一一认读,没有走过场的嫌疑。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孩子们体会词语的意思的时候方法多样,授了鱼更授了渔,比如“大致”的意思的就是找近义词;“陆续”的理解比较难,教师就直接用课件展示。
这样引导孩子们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因此我觉得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的。
而且,教师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渗透非常全面。
文中有个将花当成人来写的句子,教师在这里直接告诉孩子们这是“拟人句”,我觉得这样的介绍还是非常适宜的,让孩子们提前了解拟人句为以后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4、语言文字训练非常到位,教学中注重“写”的指导。
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因此作者用了不同的词语来描写。
在这里教师引导孩子们换词比较读,体会用不同的词描写的好处。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今天我来到某小学观摩了一堂语文课,体验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堂。
以下是我对于这堂课的观察和感受。
课堂氛围和学生表现这堂课的氛围非常轻松活泼,学生们都充满了兴趣和热情。
当老师走进教室时,同学们立刻安静下来,迅速就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他们专注地看着老师,没有打闹和分心的情况。
整个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有条不紊地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且对于自己的回答充满自信。
他们展示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主动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教学设计和方法老师的教学设计非常有趣和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这节课的主题是《小猫钓鱼》,老师通过一段描写小猫钓鱼的课文,引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在课前,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讨论和猜测课文的内容,激发了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接着,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故事背景。
随后,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朗读课文,并对重要的词汇和短语进行了解释和记忆。
通过多次的朗读和翻译,学生们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课文阅读完毕后,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来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他们分成小组,展开了课文情景的角色扮演,并且将自己的表演录制下来并分享给全班。
这种互动式的活动引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每个小组都呈现出不同的版本,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互动和师生互动在这堂课中,我观察到课堂互动和师生互动非常频繁且积极。
老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并耐心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
学生们也互相之间进行分享和讨论,互相学习和帮助。
这种积极的互动氛围使得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不再害怕犯错或者被评判。
评价和反思这堂语文课在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想象力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
通过观察与学校教学大纲相结合,这堂课符合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唯一我认为可以优化的是对于一些学生的个别指导,有些学生在朗读和表达方面还有待提高。
小学生课堂观察报告
小学生课堂观察报告一.春风拂面-(导入部分)这是一篇议论文,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比较陌生,因此新课导入部分是至关重要的,怎样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文本,使他们接近文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这是值得我们执教者思考的。
而老师的导入就像一阵春风一样,令学生神清气爽。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许多学生们熟悉的名人,立刻渲染了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情感体验立即被这阵春风唤醒。
就像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曾说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要变处处牵着学生走的教师主宰式,为顺着学生的学来“导”的启发引导式。
”曹老师的课堂正是这句话的体现,老师在课始从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说起,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真理是怎样诞生的”,并对课题简单理解,其实就是对文章主要观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为学习下文做好了铺垫。
二.春雨如丝-(词语教学,方法渗透)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人文感悟大大超过了对语言文学的感悟。
有的教师甚至把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语言训练抛到了脑后,或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词语教学是语言训练中的重头戏,如果没有扎扎实实的词语训练,那精彩纷呈的人文感悟又从何谈起呢?我认为,要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色彩,必须从扎实有效的词语教学入手。
而曹老师的词语教学宛如春雨,那样细腻那么缜密,令人耳目一新。
曹老师在本堂课的词语教学中,让学生选一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并不是让孩子孤立地解释词义。
而对于文本引用的三个事例,学生一读就懂。
但是如果缺少深层次的比较研究,就难以发现作为议论文所引用的事例和记叙文所写事件的差异,也难以发现因不同的观点而选择不同的事例这些重点等。
这些议论选材和表达的特点,是需要作为引导者的教师特别的指导,讲述,学生才会去关注。
当然,教师又不宜在文本知识上做过多讲解,要少用“论证,论点,论据“之类的术语。
正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学中,曹老师抓住三个事例的共同特点,大胆取舍,精读第一个事例,研读中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如“1.这个事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哪部分写得最简单?为什么作者将“发现问题”和“得出结论”想写?3.是不是发现问题,就轻松找到真理呢?这中间会有怎么样的过程呢?4.课文还写了两个事例,再对比第一个事例,看看这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看似完成课堂目标,实则也将学习方法无声息地渗透给学生,曹老师用最常见的提问促使学生将阅读的重点转移到关注三例的内容和表达上,进而关注三例的表达效果和意图上。
小学语文《只有一个地球》课堂观察报告
《只有一个地球》课堂观察报告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其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课文通过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的开采或随意毁坏后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这几个方面,使学生从中感悟到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李老师在这一课教学中,一是精心备课,课前认真查阅资料,多方收集经典诗文,课前和课后补充了两篇很有价值的经典诗文让学生诵读,激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考。
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时,老师先让学生充分地说,再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填写,学生就能很好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三是围绕地球的可爱和易碎两方面进行教学,理解透彻,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建议:
1、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补充我国的森林
资源危机及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有关知识,这使学生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
2、说明方法不能忽略。
3、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身边的人们对地球的破坏行为,从而
激发学生保护地球,并将保护意识付诸行动。
小学语文课堂课堂观察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课堂观察报告
课前设计了预习提示和课后反馈,通过预习提示可以方便快捷深入的了解孩子对课的理解,把研究学情落在实处。
课后反馈也直观的反应了孩子对这节课的学习情况,检测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情况。
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所倡导的。
设计的课件,展示时机的把握,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的学创设了很好的条件。
活动中我们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注意改正提高,促进全组校本教研活动能力的发展。
一、研究学生学习,深入了解学情,以学定教,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
二、精心设计预习提示,课后反馈,这是了解学生学习直观有效的方法,活动中我们虽然使用了两种方法,但设计的比较匆忙,还未达到能指导检测学生学习的目的。
今后在实际操作中应在了解学情,挖掘文本的基础上设计,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促进学生的建构与生成。
三、观课量表的设计有待提高。
这次我们虽然使用了观课量表,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回过头来看得确有不足之处。
量表过于简单化,形式化。
没有设计关于分析文本训练点和梯度训练的量表,使得量表虽能达到目的,但针对性不高。
四、全组成员要有全局观念,规划性,前瞻性。
研修解决了我们实际中的问题,针对每位老师的活动进行设计,这就需要我们全体统筹协作,只有这样校本研修才能起到好的效果,解决真问题,学到真方法,有真的提高与收获。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13篇)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小学语文观课报告(通用13篇)在现在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观课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1一、引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
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
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为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们小组以一堂小学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新授课实录为观察对象,观察教学开始后第5分钟至第17分钟40秒(教师教授对大榕树的静态描写的过程)教师的提问状况。
二、观察方法1、观察工具我们使用自制的《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进行观察,该量表对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水平、教师提问方式、教师候答时间、学生回答方式、教师理答方式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量表见附件1)2、记录方法观察该课课堂实录。
我们先观察整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然后把观察段定位在第5分钟至第17分40秒。
在观察过程中,采用了小组成员先讨论、然后分工记录,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观察结果与分析1、观察结果我们对上述片段中出现的13次提问进行了统计汇总,得出如下结果,详见下表: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总表)2、分析1)在十二分钟里,教师提出的问题数为13个。
从问题的水平来看,其中记忆性问题2个,占总数的15.4%,理解性问题9个,占69.2%,创造性问题2个,占15.4%。
2)在教师提问的方式上,13个问题都是直问,无曲问,宽问8个,占61.5%,窄问5个,占38.5%,单问8个,占61.5%,重问5个,占38.5%。
三年级小学语文课上课情况调研报告(3篇)
三年级小学语文课上课情况调研报告(3篇)调研报告1:在三年级小学语文课上的调研中,我们观察了几个班级的上课情况。
通过这次观察,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大多数学生在上课时表现出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他们认真听讲,勤奋做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老师提问时,学生们都能迅速举手回答问题,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教师在上课时使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老师不仅仅是通过讲解来传授知识,还采用了一些游戏、故事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些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学生们之间的互动合作十分频繁。
课堂上,学生们会互相讨论和交流,一起解决问题和疑惑。
他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这种合作互动的氛围为课堂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最后,虽然课堂氛围整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分散。
还有一些学生对自己的问题不够主动,需要老师的引导才能发言。
这些问题可能与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关,需要引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对三年级小学语文课堂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们发现,学生们积极参与,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之间互相合作。
然而,也存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因此,我们建议老师在教学中多采取一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调研报告2:我们对三年级小学语文课上的情况进行了调研,以下是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观察到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保持了较为积极的学习态度。
他们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特别是在老师讲解重点知识时,学生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
教师在课堂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
他们采用了讲解、举例、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老师还经常进行小组讨论和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些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更加活跃、生动有趣。
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很频繁。
他们会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这种互动不仅增加了学习的乐趣,还促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
小学课堂观察范文
小学课堂观察范文引言在小学教育中,课堂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
我曾有幸到一所小学进行观察,亲眼目睹了小学课堂的情景。
通过这次观察,我深刻认识到小学课堂的独特魅力和教育意义。
一、教室环境进入小学的教室,我被这个小小的世界所吸引。
墙壁上挂满了五彩斑斓的学生作品,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老师讲解的内容。
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整齐排列着座位和用具。
桌椅上摆放着学生们的书本、文具和一盆绿植,让整个教室生机勃发。
二、学生表现小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天真活泼的一面。
他们或跃跃欲试地举手回答问题,或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观点。
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纷纷发言,彼此交流,激发了彼此之间的思维火花。
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出的自信和积极性令人赞叹。
三、老师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这个小小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课件、实物、互动等手段,使得课堂生动有趣。
同时,老师也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互动与合作小学课堂强调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
在观察中,我看到学生们经常分组进行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激发了彼此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这种互动和合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也为他们今后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小学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观察中,我发现课堂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各个学科。
同时,课堂上还融入了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让学生在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艺术和体育素养。
六、个性化教育小学课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
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在观察中,我看到有的学生展示了自己精彩的演讲,有的学生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才艺。
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无疑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愿意在课堂上表现和发展自己。
七、重视实践与实际应用小学课堂注重实践与实际应用。
老师通过实物演示、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模板(精选5篇)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模板(精选5篇)在现在社会,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观课报告模板(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观课报告1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指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地进行听、思、说、读、写、做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学习效果的根本保证。
如果有一个学生在一节课上没有或很少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那么就相当于这个学生没有上这节课,学习效果更谈不上了。
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这也是新课标最重要的一步。
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提高学生能够参与的度,这是我们每位老师的教学目标,今天观看了王老师的上课过程,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学生的参与度方面做了统计。
本班共50人,回答了3次的学生有2人,所占总人数比例的百分之6;回答了三次的学生有6人,所占总人数的百分之12;回答了两次的有20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40;回答了一次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24;没有回答问题的有10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20。
从统计的数字来看,参与度很高,老师充分关注了绝大多数学生,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发展个性的目标。
一、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课上老师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发言中来,而不是一节课下来只有少数学生在反复发言。
老师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尽量让学生表述与众不同的见解,没有过早地去追求统一的认识、统一的结论,允许不同的认识和认识的不同水平同时存在。
老师重视调动性格内向的孩子发言,及时捕捉他们想表现的瞬间,让他们表现,即使答得不完整,或答错了,也鼓励他们的勇敢。
二、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兴趣与成功是有机的统一体,兴趣可以促进成功,成功可以激发兴趣,使学生因感到能学会而愿意学,因愿意学而学得更好。
在教学中,对学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对问题的设计,优等生可以增加难度,提高力度,以促使其只有起跳,才能摘到果实;中下等生可以降低难度,让每个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饱尝成功的喜悦,建立更多的自信,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掌握知识,增强技能,每一个学生都能不断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课堂观察报告(5篇)第一篇:小学语文课课堂观察报告小学语文课课堂观察报告一、观察原因年级组的好几位成员都是刚从高段下来担任低段教学的老师,对于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中的组织管理都有不同程度的困惑,大家都想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组织的这次课堂观察活动。
二、观察设想本次观察对象为一年级的两位语文教师,执教内容是《自选商场》。
参与观察的人员为年级组全体教师。
本次观察的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准备阶段。
1.做好观察记录单。
拟定观察要点,做好统计分工,即谁来担任课堂有效游戏穿插的观察,谁来做课堂纪律维持方式的观察,谁来做课堂教学环节有效性分析等。
2.人手一份执教者课堂教学教案,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焦于我们的主题。
3.现场阶段。
主要任务是观察与记录。
本次观察研究中,我们记录了整节课上较为典型的课堂组织管理方法及措施,以备课后作出更客观准确的分析与研究。
4.反思阶段。
即观察之后的反思与分析。
我们对各个环节中的方法及措施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评论,选择了值得推广的课堂管理方法及措施进行具体剖析并进行相应的讨论。
本次观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年级组全体成员深入课堂进行观察记录的方法;二是对比观察法,全体成员观察优秀教师的课,两相比较研究,更为客观。
三、观察引发的思考我们对本次课堂观察活动进行了汇总与处理,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也由此给观察者和观察对象带来了困惑。
1.一年级学生已经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了,教师课堂中的游戏是辅助的教学形式,不易过于频繁,否则会耽误正常的教学进度,使学生忘了正式的学习,忙于在游戏中耍乐。
2.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一切手段都要为我们的有效教学服务,一节课选用什么样的管理措施,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筛选,而如何选择合适的方式就成了老师们新的问题。
一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反思中写到:组织一年级孩子上一节有序,有效的课真不是一件易事。
学生天真烂漫,有啥说啥,放的太宽进度受到影响,收的太紧学生的思维又得不到足够的训练,《自选商场》的这一课,我本想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践,大胆识字,说话,结果一些孩子太过活跃,忘了课堂的纪律,使得课堂教学看起来零乱得很。
四、观察后的反思小结随后我们又观察了网上一些优秀的教学视频,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试图找出困惑的症结所在。
1.我们忽略了教师自身的优势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优势,有的是语言方面的,有的是外貌方面的,有的是体态的优势,我们忽视了自身的因素,盲目地追求别人的方法,如此让我们失去了原有的教学个性。
2.我们忽略了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有区别的,他们都有各自班级的性格,精神与灵魂,我们忽略了这些,却将别人的东西拿来所用,结果生搬硬套的方法让我们大家都很累。
3.无法调控生成,教师点拔功力欠火候教师处理学生的回答时由于答案与自己的预设相悖,此时教师因缺少经验等原因不能机智应对或者点拨不够,造成这一教学环节很难收到相应效果而反复纠缠于同一个问题无法自拔。
这帮小学生因为没了乐趣失去的听课的兴趣,于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
4.学生还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刚从一年级上来的学生,有很一部分还不能约束自己,整堂课上,他们都会以自我为中心,这里捏捏,那里挠挠,不能专注于教师的教学。
五、观察建议1.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课堂,而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
从这次课堂观察来看,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一理念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理念与实践脱节,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较为普遍。
作为教师,要牢牢记住:课堂上,别忘了把自己隐藏起来,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一些优秀教师往往就是在课堂上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自己预设的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2.改变方法,倡导学习形式的多样性课堂组织管理中除了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更多的应该是开发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有优美的动作,甜美的声音,温柔的微笑去感染学生。
让学生爱上你,然后爱上你的课。
此外,还应挖掘一些优秀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这些亮光照耀别的孩子,从而慢慢内化自己想学习需要。
3.把握教材,精心备课是有效管理课堂的前提。
对学生心理特点的了解,对低段教学所追求的目标都要进行深入研究,不能单单停留在教材内容的简单了解,匆匆翻阅之上。
4.进行低段教学,要时刻不忘自己的童年,蹲下来与孩子们进行近距离的交流也是做好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措施。
第二篇:一堂小学语文课课堂观察报告一堂小学语文课课堂观察报告一、观察缘由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教学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为了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开展了以“有效的课堂提问”为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
二、观察设计本次观察对象为六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执教内容是《做一个最好的你》。
参与观察的人员为学校全体教师。
本次观察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
1.制订观察方案,做到五个确定,即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确定成员分工。
我们对观察主题进行了细化理解,认为“提问的有效性”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有效的,包括铺垫型、思考型、提醒型及其他;二是低效的,包括过易或过难的、无意义重复的、表述含糊的;三是无效的,即没有必要的那些提问。
2.准备人手一份课堂教案,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焦于我们的主题。
现场阶段。
主要任务是观察与记录。
本次观察研究中,我们采集了整节课上教师的几乎所有提问及学生的回答、教师的理答情况,以备课后作出更客观准确的分析与研究。
反思阶段。
即观察之后的反思与分析。
我们对所有问题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归类,选择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并进行相应的讨论。
本次观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分时段分小组的观察方法。
我们将进入课堂的观察人员根据时段进行分工,每二人一组,重点观察五分钟内的提问情况;二是采用聚焦式笔记记录方法,集中记录课堂提问;三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四是对比观察法,以观察本校教师的一堂语文课为主,再辅以观察特级教师老师的课,两相比较研究,更为客观。
三、观察引发的困惑我们对课堂提问进行了汇总与处理,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也由此给观察者和观察对象带来了困惑。
1.从量上看来,教师课堂提问数量偏多,一堂课共有几十个问题,平均每分钟达1个问题之多。
这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也让上课老师大吃一惊。
教案上只写有15个问题,为什么会化解成这么多问题呢?这是困惑之一。
2.从质上来看,有效问题共有36个,占57.14%,其中以思考型、提醒型问题为多。
低效问题25个,占39.68%,主要集中在过易以及无意义重复问题上。
无效问题2个,占3.2%。
教师提问的有效度还是不够理想。
由此我们进行假设:去掉低效与无效问题,如果一堂课提的是36个问题,是否恰当?这是第二个困惑。
3.教师所提的核心问题并不多,共有5个,但在交流时分解成了很多小问题,平均每个核心问题要化解成8个左右。
其中第二个五分钟时段原本只有一个问题,可执行教学过程中却分成了13个问题。
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细小的问题来支撑一个核心问题呢?这是困惑之三。
请看上课老师当晚在学校博客上写下的教学日记:上周接到了一个“秘密任务”——下周一开一节课——开课目的不详。
心中总惦记着这次“空降式”的开课任务到底是怎么回事。
直到今天这“谜团”总算是“拨开乌云见青天”——原来是进行一次关于有效的课堂提问这一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
课上完后,我先回了办公室。
直到下节课都快开始,老师终于完成了相关统计也回来了。
于是自然地有了一段讨论……所谓真理是越辩越明,可这回那真是越讨论越迷糊了。
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实在是让人困惑。
不说别的,就说说什么样的问题才算有效吧。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老师们精心设计的教案往往主要是由问题构成的,这些问题不仅串联起了整个教学过程,更是引导学生逐步探索感悟,从而完成一系列教学目标。
那么,这些问题是否就都自然而然地是有效提问呢?我们且用数学中的假设推断法来论证一番吧。
教学现象之假设一:教师按照教学设计的流程将预设好的问题一个个提出来,学生们发言踊跃,对答如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进程稳步进行。
推断论证:每一个问题大部分同学都能正确回答,几乎不需要老师的引导、纠正,这样的问题还值得提吗?这样的问题难道不是成了那种缺乏思维内涵的低效提问了吗?——这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商榷。
课堂现象之假设二:教师提出了设计好的问题,但学生没能说到刀刃,答出精髓。
于是老师便耐心地引导。
终于,学生在老师的不断启发下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答出了更加精彩的内容。
推断论证:在老师进行启发深入感悟、引导多元理解的过程中,无形中添加了很多个问题。
这样一来,首先提问的数量就多了。
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问数量在增加,这样的课堂不就是在向“满堂问”发展了吗?那么,那些预设的问题是否本身也就存在问题呢?——这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是值得商榷。
我的困惑:课堂提问,横也是问,竖也是问。
课堂提问到底该怎么问?四、观察问题解疑笔者又随之观察了特级教师薛法根的一堂语文课,进行了对比研究仔细分析,试图找出困惑的症结所在。
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被观察教师口才一流,思维敏捷,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以及反应状况。
整堂课课堂节奏过快,平均每分钟要提1个问题,学生忙于应付,无暇思考,思维停留于浅表层次,无法向纵深方向发展;面对学生不够理想的回答状况,教师势必要进行诸如“再想一想?”“还有吗?”之类的不断追问与提醒,导致问题数量增加。
这样不良循环,得不偿失。
2.除了提问以外,教师没有安排更多的学习形式有效的提问可以串联起一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但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提问过于频繁,无疑会造成无效提问数量增加并影响学习效果。
其实,过多的课堂提问往往会挤占其他诸如思考、朗读等有效的学习形式。
3.教师所提的问题含糊或者不到位这可以分为两方面的因素:一、客观上,是由教师语言表达、知识水平、性格习惯等原因造成的。
美国鲍里奇等人将“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的第一条列为“清晰讲授”,因此,教学提问的模棱两可势必影响到提问的实效性。
二、主观上,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存在偏差,致使提问低效。
对教材把握不当,使得看似有效的提问成了“表面的繁荣”;有时过于分散了问题,使问题琐碎化,没有提炼出紧紧抓住课文灵魂的核心问题。
4.教师过多依赖提问展开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教师总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串联起来,这样导致有些问题完全可以不问或根本不是问题却要画蛇添足提出来,如答案在书上的问题,教师自问自答的问题以及学生脱口而出的问题等。
比如,教师在教学课文第一节时,将这样两个问题抛给了学生:古时西方人把雷暴看作什么?我们东方人呢?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在书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呢,教师完全可以不问而直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那时人们对雷暴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