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存寰前节间动脉病例报道2例

合集下载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2例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2例
总 之 ,超 选 择 性 行 支 气 管 动 脉 栓 塞 是 治 疗 矽 肺 伴 大 咯 血 安 全 有 效 的 方 法 ,且 具 有 微 创 ,高 效 的 特 点 ,可 作 为 临 床 首 选 的 治 疗 方 法 。其 中 双 重 栓 塞 的 中期 疗 效 更 佳 。 因 此 ,在 严 格 掌 握 适 应 证 的 情 况 下 , 尽 可 能 选 用 明 胶 海 绵 + PVA 颗 粒 或 弹 簧 圈 的 双 重 栓 塞 ,可 降 低 咯 血 的 复 发 率 。
[3] 李 奋保 ,杨 瑞 民 ,张 铭 秋 ,等 .介 入 治 疗 大 咯 血 的 临 床 应 用 EJ].介 入 放 射 学 杂 志 ,2005,14:1 3O一1 3I.
f4] 荣书 ,蒋 圈军 .夏 好 成 ,等 .m管 内介 入 治 疗 对 肺 部 略 疾 病 m 供 来 源 的 探 泔 r J].医 学 影 像 学 杂 志 .200 7,1 7:1 1 7 1 r
l1 76.
C57 康 怀 兰 ,郭 秀 风 .大 咯 血 的 急 诊 介 入 治 疗 [J_.临 床 肺 科 杂 志
2006,11:19卜 192.
(收 稿 日期 :2011—12-08 修 回 日期 :2O12-01—04) (本 文 编 辑 :郭 道 芳 )
医 学 影 像学 杂 志 2O1 2年 第 22卷第 4期 J Med Imaging Vo1.22 No.4 2O12
进 行 双 重 栓 塞 介 入 治 疗 大 咯 血 报 道 不 多 ]。矽 肺 伴 急 性 大 咯 血 的 主 要 供 血 动 脉 来 自支 气 管 动 脉 ,但 在 矽 肺 基 础 上 行 双 重 栓 塞 介 入 治 疗 急 性 大 咯 血 研 究 更 少 。

双侧大脑前动脉梗死4例报道

双侧大脑前动脉梗死4例报道

双侧大脑前动脉梗死4例报道双侧大脑前动脉同时梗死的情况非常少见,下面将我们临床中所遇见4例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例1、女性45岁,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年,平时血压达140~150/90~100 mm Hg,最高时达160/110 mm Hg,平时未系统治疗,本次入院前6 h出现晕厥伴双下肢无力而入院。

入院时查体:体温达37.5℃,血压160/110 mm Hg,双肺呼吸音清,心音纯,律整,心率86次/min,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

神经系统:入院后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反应迟钝,语言减少,以后出现嗜睡,言语不清,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双眼运动自如,双眼无震颤,伸舌居中,颈部无项强,右侧上肢肌力1级,右侧下肢肌力2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右侧夏道克征阳性,当时头部螺旋CT:双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给予静点氯化钠加纤溶酶,氯化钠加血栓通,甘油果糖及对症治疗,病情继续进展,入院第2天,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灵,肌力3级,并出现尿失禁,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量约50 ml左右,急检查头部核磁加DWI,双侧额叶脑梗死(急性期),给予降纤、改善脑血液循环、降低颅内压及对症治疗,患者10 d后体温降到正常,神志清楚,但情感淡漠,反应迟钝,对周围事情和周围环境缺乏兴趣,仍有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记忆力、计算力减弱,仍有尿失禁,颅神经未见异常,右侧肢体肌力3级,左侧上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增高,双手强握现象,右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右侧夏道克征阳性,后又给予改善脑血液循环、针刺、康复治疗20 d,患者精神状态及四肢肌力均有好转。

例2、男性58岁,既往糖尿病史5年,平时经常口服二甲双胍片,调控血糖;高血压病史5年,平时血压达150~160/95~100 mm Hg,最高时达180/110 mm Hg,平时间断口服卡托普利片,调控血压;本次住院前2个月出现双下肢无力,来诊前3 d加重,并伴有精神障碍而来院治疗。

小儿断指再植术中不通血,术后成活2例

小儿断指再植术中不通血,术后成活2例

小儿断指再植术中不通血,术后成活2例石胜象曹明军张建伟李伟【关键词】小儿断指再植术;术中不通血;术后成活1病例资料病例1,患儿,男,12个月。

因“右中、环、小指被电梯挤压离断9h”入院。

专科情况:右中指自中节中远段离断,远端指体缺如,残留近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指骨及关节外露。

环、小指均自中节远端离断,成完全离断。

近端伤口皮缘挤挫重,不规则。

骨折端外露,参差不齐。

离断指体远端色白,干瘪。

X线片提示右手中、环、小指中节指骨中段以远骨质及相应软组织缺如。

入院诊断:(1)左中指完全离断伤伴缺损。

(2)左环、小指末节完全离断伤。

手术过程:臂丛神经阻滞加全麻下施行手术。

常规清创,游离血管神经,骨骼固定。

中指近断端软组织缺损无法用环指移位再植,故行了残端修整术。

显微镜下放大10倍,用11/0的无创缝合线(端端吻合法)吻合环、小指双侧指固有动脉,吻合环指背侧静脉2条,掌侧静脉1条,吻合小指掌侧及背侧静脉各1条(环指动脉:静脉比例为2:3;小指动脉:静脉比例为2:2)。

外膜缝合法吻合环、小指双侧指固有神经。

0号丝线缝合皮肤,静滴盐酸罂粟碱10mg,45℃生理盐水热敷后,松止血带,环、小指均不通血,皮肤色白,无张力,针刺无出血。

检查吻合血管,无吻合质量问题。

手术持续5h。

与患儿家长沟通后,要求观察,拒绝行截指术,患儿返回病房,术后给予抗炎、抗凝、抗痉挛、“亚冬眠疗法”等治疗,持续烤灯照射,患指保持局部环境温度25℃~28℃,术后2h患指逐渐变红润,指端有张力,前2天毛细血管反应不明显。

术后第7天环、小指颜色转红润,张力适中,皮温正常,毛细血管反应明显。

术后10天患指成活。

伤口边缘结痂,延迟愈合。

病例2,患儿,男,15个月。

因“左环、小指被皮带绞伤完全离断6h”入院。

专科情况:左环、小指均自末节近端离断,伤口皮缘挤挫重,不规则。

骨折端外露。

离断远端指体苍白,干瘪。

X线片提示“左环、小指末节指骨骨折”。

入院诊断:左环、小指末节离断伤。

椎动脉颅外段解剖研究进展分析解析

椎动脉颅外段解剖研究进展分析解析

椎动脉颅外段解剖研究进展[摘要]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起于锁骨下动脉第一段上壁,发出后穿经第6颈椎以上的横突孔,在寰椎侧块后方向内侧弯曲,穿经枕骨大孔入颅腔,行走在一个纤维性、骨性、肌性的通道中。

被钩突、横突、以及上关节突周围的关节囊、骨膜相互延续形成纤维筋膜鞘样结构所包裹,行程中与Luschka关节,关节突关节关系密切。

椎动脉相关解剖学研究对椎动脉相关疾病的影像诊断、椎动脉型颈椎并病因学研究、手术方式及入路的选择提供解剖学基础,本文就椎动脉颅外段的解剖做一综述。

[关键词] 椎动脉颅外段,横突孔,Luschka关节,关节突关节1. 椎动脉颅外段正常解剖1.1VA颅外段分段及毗邻VA起于锁骨下动脉第一段上壁,发出后穿经第6颈椎以上的横突孔,在寰椎侧块后方向内侧弯曲,穿经枕骨大孔入颅腔,在脑桥下缘与对侧椎动脉联合形成基底动脉。

VA按其走行可以分为颅外段和颅内段,而颅外段又依次分为3段。

目前对V A分段的主要分歧在于,V2与V3段的分界. 钟世镇等从临床解剖学观点出发认为,将椎动脉进人枢椎横突孔后划入V3段则更为合理[03].V1段就是指从锁骨下动脉上的起始处至进入横突孔前的部分,即近段。

V1段在颈长肌和前斜角肌之间向后上行,在颈总动脉和椎静脉后方与甲状腺下动脉相交叉。

左侧椎动脉被胸导管跨过。

该动脉的后方有第7颈椎横突、星状神经节、第7、8颈神经根后支。

此段行于椎动脉三角内。

V2段自第6颈椎横突至第2颈椎横突上缘以下,即横突段。

V2段穿经颈椎横突孔上行,走行于一个由骨、肌肉、神经所围成的管道中,并与星状神经节的分支和椎静脉构成的静脉丛伴行。

此段椎动脉行在C2-6脊神经前支的前方,几乎垂直上升至枢椎横突孔,继而转向外侧达环椎横突孔,此处开始为V3段。

V3段自第2颈椎横突上缘至颅底的寰枕膜,即远段。

V3段经头外直肌内侧弯曲向后行至环椎侧块内后方、第1颈神经前支外侧,继而行于环椎后弓上面的椎动脉沟内,在环枕后膜下缘穿入椎管,此段行于枕下三角内并有头半棘肌覆盖.V3段又可进一步分为两部分:①水平段(V3h):由椎动脉出环椎横突孔,弯向内侧,走行于环椎后弓上面的椎动脉沟内,此段由静脉腔隙衬垫;②垂直段(V3v):由V3h向下移行于环椎横突孔内,至枢椎横突孔,被静脉丛包绕[01]。

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乔广宇,张远征,余新光,周定标,潘隆盛解放军总医院 神经外科,北京 100853摘要:目的 总结后路中线和侧方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效果。

方法 分别采用后路中线线缆和椎板夹技术以及寰椎侧块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对68例先天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植骨内固定。

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术中未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无死亡、重残或其他手术并发症。

47例获3月~7年随访,平均17个月。

术后颈部疼痛均消失,肢体肌力有不同程度改善。

过伸过屈位X光片检查显示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46例植骨块融合,1例术后1年复查发现植骨块吸收,做了翻修手术并随访1年,植骨块融合。

结论 后路中线线缆技术可以达到稳定寰枢椎、植骨融合的目的,适合大多数寰枢椎不稳患者;颈1-2侧块固定可以作为中线固定技术的补充手段。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内固定器;寰椎;枢椎中图分类号:R 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139(2010)04-0303-03Surgical treatment of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QIAO Guang-yu, ZHANG Yuan-zheng, YU Xin-guang, ZHOU Ding-biao, PAN Long-sheng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YU Xin-guang. Email: xinguang_yu@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ffect of midline and lateral fixation for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Methods Bone grafting and internal fixation were performed for the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in 68 patients with interlaminar or interspinous cable and clamp or atlas and axis vertebrae screw through the midline or lateral mass. Results Immediate rigid segmental stabilization was observed in all cases with no procedure-related morbidity or mortality. Forty-seven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 months -7 years (averaged 17 months). Pain of neck was disappeared and the myodynamia of extremities was improved at different extents after operation. No internal fixation breakage or loosening or dislocation was observed on dynamic radiographs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Stable osseous fusion or well-aligned fibrous union was found in 46 patients. Follow-up 1 year after operation found that the grafted bone was absorbed and 1 patient experienced surgical operation showed that the grafted bone was absorbed in 1 patient and fused 1 year after repair. Conclusion Atlantoaxial stability and grafted bone fusion can be achieved in most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patients with midline sublaminar cable techniques. Lateral fixation of C1 and C2 can be used as an adjuvant method of midline fixation techniques. Key words: Neurosurgical Procedures; Internal Fixators; Atlas; Axis枢椎齿状突的完整性缺失,或寰枢椎之间的韧带松弛、断裂,导致寰枢关节失去稳定性,当患者屈颈时寰椎前移、伸颈时寰椎复位或继续后移,脊髓在寰枢椎间反复受到刺激会出现脊髓病症状。

永存三叉动脉合并反复晕厥发作1例报告

永存三叉动脉合并反复晕厥发作1例报告

永存三叉动脉合并反复晕厥发作1例报告
刘青;熊倩倩;丁卫江
【期刊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16(033)003
【摘要】永存三叉动脉(persistent trigeminal artery,PTA)又名原始三叉动脉、持续性三叉动脉等,是一种永久性颈内动脉与基底动脉之间的异常吻合,为一种罕见
的脑血管异常,多数发生于单侧,发生于双侧者少。

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头痛、头昏、眩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等脑缺血性症状,临床不易发现,多因行颅脑
MRA或CTA或DSA而偶然发现。

【总页数】2页(P271-272)
【作者】刘青;熊倩倩;丁卫江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西南昌330006;南昌大学第二附
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西南昌33000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西南昌3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
【相关文献】
1.CT血管造影诊断永存三叉动脉合并主动脉分支变异一例 [J], 张跃
2.永存三叉动脉合并颈内动脉吻合口远端未发育1例 [J], 吕达平;姚明;杨莹;李鑫
3.以反复晕厥发作为主的青少年癫癎复杂部分发作12例报告 [J], 李志强
4.合并同侧原始三叉动脉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报告 [J], 牟凤群;陈通;崔海燕;曹亦宾
5.永存三叉动脉合并颅内动脉瘤治疗的进展 [J], 崔雪娥;李文彬;李明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椎的寰椎和及枢椎

颈椎的寰椎和及枢椎

参考资料
本演示文稿中的信息来自多种可靠的医学参考资料,包括专业医学期刊、教科书以及权威机构的指南和报告。这些资源提供了关于颈椎寰枢椎的详细解剖、生理和临床知识,确保了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您呈现这一专题的全面概述。
寰椎和枢椎的解剖学
探讨寰椎和枢椎的解剖结构,包括其独特特征和彼此的关系。深入了解这两个重要的颈椎节段,有助于理解它们在颈椎运动中的作用。
寰椎的环沟承载枢椎的齿突,同时与枢椎前后运动时相对滑动。
环状韧带
连接寰椎齿突的环状韧带将其固定在寰椎的环沟内,限制枢椎的过度转动。
寰椎的功能
旋转功能
寰椎能够上下旋转,提供头部的水平旋转活动范围,是头部运动的主要关节之一。
倾斜功能
寰椎还可以让头部前后倾斜,为头部活动提供重要的灵活性。
稳定功能
寰椎与枢椎构成的枢椎关节,为头部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
寰枢关节的运动范围
多种运动模式
寰枢关节能够实现颈部的多种运动模式,包括屈曲、伸展、旋转和侧屈,为人体颈部的灵活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广泛的活动幅度
寰枢关节拥有广泛的活动范围,可以实现45度的前后屈曲、80度的旋转和10度的侧屈,使颈部具备出色的灵活性。
受伤影响活动
寰枢关节的活动受到任何损伤或疾病的影响,从而可能导致活动范围的受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
原因
寰枢关节脱位通常由于剧烈外力作用而发生,如交通事故、跌落或严重头部外伤等。某些先天性疾病或退行性改变也可能导致寰枢关节失稳。
寰枢关节半脱位
定义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指寰椎和枢椎之间的关节发生部分分离或错位,但未完全脱位。这种情况会造成关节活动的受限和疼痛。
原因

改良卧位旋转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

改良卧位旋转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

等理筋手法施于上颈部肌肉 , 以缓解其肌紧张。 站于患者 左侧 , 以右手从右侧托起患者颈部 , 以左手拇指 压住 第2 颈椎病变节段棘 突部位 , 其余 4指张 开顶于患 者左侧 下 颌部 , 根紧贴 于下 颈部 , 掌 左右 手一 上一 下形 成 环抱球 状动 作, 双手顺势旋转颈椎至 颈部紧 张感 , 手掌 根瞬 间发 力 , 左 即 可听到“ 咔嗒” 响声 。同样方法整复右侧。
经 系统 , 引 起 椎 动 脉 、 基 底 动 脉 瞬 间 强 烈 收 缩 , 现 头 可 椎一 出
以上 l 例 , 2 旋转 l。 l。 口位显示寰枢 椎间旋转运动异 常 o 5开
l 。 0例
12 诊 断标准 .
具有 以下症 状 、 体征【3和影 像表现 。①旋 2] .
转绞锁 固定症 , 即特发性 斜颈 , 颈部僵 直 、 痛 , 疼 活动受 限 , 尤 以旋转 活动受 限为 明显。② 椎一 底动 脉缺 血症状 , 基 即头晕 、 头痛 、 失眠 、 恶心 、 呕吐等症状 。颈 椎 x线 张 口正位 片可见齿
病例随访 6 月无复发。 个
化导致 的颈椎病性 眩晕 , 多见于中年人 , 临床发现寰枢关 节错 位与颈性 眩晕 的发生存 在一定 的关 系, 寰枢关 节错 位是颈性
眩晕发生 的重要原 因… 。寰枢关节错位的传统整复手法 由于
技术难度大 , 容易导致多 种并 发症 。近年来 , 我们以改 良卧位 旋转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 眩晕 4 例 , 3 获得满 意疗效 , 现报告 如下。
主题 词 寰枢关节错位/ 治疗
刘 志坤
吴竹涵 方
成 程 火生


颈性眩晕/ 治疗
临床研究

脑血管解剖变异

脑血管解剖变异
M 1 段 提 前 分 支 并 不 少 见 。 可 有 一 支 大 的 颞 前 动 脉 起 自 近 侧 M 1 段 , 不可将此正常变异误认为副MCA
大脑中动脉提前分叉(大箭)。 颞前动脉(小箭)明显,刚好 在Ml的起点以后
三分叉MCA
四分叉MCA
重复的MCA
发生率为1%~3% 重复的MCA与Ml段主干平行,而行于其下 重复的MCA典型地供血给前颞叶 注 意 勿 将 M C A 重 复 误 认 为 M C A 早 分 支
后动脉两种 完全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是指大脑后动脉没有交通前段(P1), 直接由后交通动脉延续而来 部分型主要由颈内动脉供血
大脑后动脉变异
胚胎型大 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型 大脑后动脉
右侧胚胎型大脑 后动脉
左侧胚胎型大脑 后动脉
双侧胚胎型大脑 后动脉
大脑后动脉变异
大 脑 后 动 脉 的 血 管 变 异 很 少 见 ( 1 . 2 8 % ) , 充 分 认 识 这 些 血 管 变 异 可 以 减 少 临 床 上 的 误 诊 , 解 释 一 些 看 似 无 法 用
后循环的变异
左侧VA起源于主动脉弓(80%) 后 交 通 动 脉 壶 腹 双侧VA不对称,左侧粗大(45%),右侧粗大(21%),粗细相近
(24%) VA中止于PICA,其远端(通常与BA相交通)发育不全或不存在 PICA起始于枕骨大孔以下(18%),枕骨大孔水平(4%),起点
不明确(21%) 一侧PICA缺如(15%),发育不全(5%) AICA起自BA尾侧1/3者占75%,缺如者占4% 胚胎PCA(1/3),2%双侧胚胎PCA 永存三叉动脉(0.1%-0.2%),永存舌下动脉
重复的大脑中动脉(MCA)起 自远侧ICA,重复的MCA分支 与MCA主干平行

特殊类型永存三叉动脉伴多发脑梗死一例

特殊类型永存三叉动脉伴多发脑梗死一例

侧枕叶( 距状裂 ) , 病变动脉为左侧大脑后动脉 ; ( 3 ) 左 侧 丘 脑
( 外侧) , 病 变 动 脉 为 左 侧 大 脑 后 动 脉 。上 述 3处 梗 死 灶 的 病
次 为 永存 舌 下 动 脉 , 发 生率 为 0 . 0 2 ~0 . 1 ; 其 余 2支 永
存 动 脉 极 为 罕 见 Fra bibliotekP T A起于颈 内动脉海绵 窦段 , 多 位 于
变动脉均通过 P TA 由左 侧 颈 内 动 脉供 血 。 根据 梗死 灶 的 特 点及颈部血管超声 , 提示 左侧 颈总动脉 多发斑 块形 成 , 推 测
脑梗 死 的 发 病 机 制 主 要 为 动 脉一 动 脉 栓 塞 。根 据 P TA 的 影
海绵 窦 内 , 可 发 出分 支 形 成 脑 膜 垂 体 干 、 海绵窦 下动脉 , 离 开 海 绵 窦后 在 硬 脑 膜 外 行 经 三 叉 神 经 半 月 节 和蝶 鞍外 侧 之 间 , 经岩 床突韧带下面进入后颅窝 , 可 发 出 分 支 进 入 三 叉 神 经 根 和脑 桥 。P TA 多 为 单 侧 发 生 ( 左右侧 比例相 似) , 双 侧 发
等 脑 血 管 病 危 险 因素 ; 以反 复 发 作 性 头 晕 为 主要 临 床 表 现 ;
首次发病时伴发双侧肢 体活动 障碍 、 言语 不利 、 视 野 缺 损 等 症状 ; 主要 神 经 功 能 缺 损 为轻 度 构 音 障碍 , 右眼颞上 、 左 眼 鼻 上象限视野缺损 ; 辅 助 检 查 提 示 多 发 颅 内外 大动 脉 狭 窄 和 闭
塞、 且 同 时 涉及 前 后 循 环 , 尤其后 循环 主要通 过 P TA 供 血 ; 头颅 C T提示 右侧小 脑半球 、 左侧 枕叶 、 左 侧 丘 脑 陈 旧性 梗

主动脉夹层2例报道分析

主动脉夹层2例报道分析
《 求医问药》 下半月刊 Se Me i l dA kT e ein 2 1 年 第 1 卷 第 8 ek dc An s h M dc e 02 a i 0 期
31 4
背部 弓箭刺伤 一例
席 文雁 史连胜 李 健 黄海涛
860 ) l 0 0 ( 青海省格尔 木市 解放军第2 医院 门诊部 2
作 者 简 介
席文雁 , .9 3 月出生. 科. 男 18 年8 本 学士学位 , 急诊 科医师。 通信地址 : 青海 . 省格尔木 市解放军第2 医院门诊部 8 0 0 2 j 0. 6
袋等不透气物品盖严敷料 , 将开放性气胸尽快闭合。 因外伤 、 打架斗殴
主 动脉 夹 层 2例 报 道 分 析
患 者 女 性 ,2 , 吸烟 史4 余 年 , 认 高 血 压 病 史。 因 活动 性 6岁 有 0 否 主 心 慌 气 喘 1 月 , 发呼 吸 困 难 3 , , 2 0 - -5 2 : 0k院 。 咳 个 突 4 时 于 0 9 4 ,3 1 . 无 嗽 , 及 咯 血 , 胸 痛 , 伴 发 热 。 体 : 6 2C, 10 6 mmHg 咳痰 无 不 查 T3 . " BP 4 / 0 , 端坐呼吸, 颈静 脉 怒 张 , 肺底 均可 闻 及 湿性 罗音 , 音有 力 , 齐 , 两 心 律 心
线约1c 2m可见 弓箭斜形剌入 , 箭背未折断 , 由他人手扶。 胸片提示: 右
侧后 胸 部 金属 异 物 , 及胸 膜 腔 ; 侧血 气 胸 。 深 右 急诊 行 右 侧 胸 壁扩 创术 及异 物 取 出术 , 中探查 见 金 属箭 头 自 再 术
率9 次/ , 0 分 主动 脉瓣听诊 区可闻及返流性杂音 , 二尖瓣听诊区闻及2 /

永存寰前节间动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一例

永存寰前节间动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一例
. {f芮 例 于艮告 .
永存 寰 的节 问动脉 IfIL流动 学特 点 分 析一 例
黄 艾 华 .张 雄 伟 .王 佳 楠
关 键 词 :超 声 捡 查 .多普 勒 .经 颅 ;血 流 动 力 学 :寰椎 ;椎动 脉 :颈 动 咏 :胚 胎 结 构
永仃 I
动 脉 (1)r();ItlaI11;ll lI11t、IN g…t、1aglal|Irl(,r) .
H 定 { I 1 觇 舱 求 代
院 {_1}『 I~H 诊 诊
失 、 心 、 IIf、视 物 Ⅵ、
、 i“1、f1. r i尺 }! ¨一九I ln1.Jl:、 一 、 .U j
I收 t㈧
余 .1{ ~:()支 ci Af小: I消 .蚁 flJ!_J 孔 川 侧 等 人 .比 反
柑 起 L 人 mlJJ.I j1 发 ,j. 爷 j Il¨ {《近 J {陡道 1例 }_j! _0【 出J:r埂 顺!多 f J:i( :、【’I))暇 ,\jm 发 井 :
m 竹 影 (L一 \)i Jl 的 l I.\l Nhomakorabea Jl
_0l流 功 J ” r
l 临 床 资 料 j I'k.G5
人颅 .发 … ¨ fjJ!l J的 椎 动 脉 。 Ij PIA 少 见 .起 源 干 颈 外 动
脉 . (、。傩 体 F方 面 杆#动 脉 结 合 。、。
永仔 预 动 脉 底 动 脉 吻 合 多数 rI:数 :减 影 血 管 造
q,J,疋f收..预 九{1£批 .舣州 忮
缄 心 l q。『n 三L !
、1I 1} :』l f斥 f0 J — f足f i w1、 w1 fl’i I ,I.边 缘 f

左侧永存Ⅰ型前寰椎动脉一例

左侧永存Ⅰ型前寰椎动脉一例

神经 系 统 检 查 正 常 , 部 C 头 T和 MR 检 查 正 常 。人 院后 行 弓 I
上 D A 检查 , 示 双侧 椎 动 脉 起 始 部 缺 如 。 颈 总 动脉 造 影 S 显 左
证 实 吻 合 血 管 起 源 于 左 颈 内 动脉 第 三 椎 体 水 平 。 左 椎 动 脉 水平 部 由一 个 起 源 于 左 颈 内 动脉 的 血 管 组 成 ,此 血 管 上 行 至 寰 枕 连 接处 后 背 曲经 枕 大 孔人 颅 ( 1 。 血管 供 应 基 底 图 )此 动 脉 和 大 脑后 动 脉 。
动 脉 ) 始 于颈 内 动 脉 尾 部 向 上 达 寰 枕 之 间 , 不 通 过 任 何 起 而
颈 椎 的 横 突 孑 。此 动 脉 向 头 侧 背 曲 到 C 横 突 , 后 向 嘴 侧 L 1 然
进 入 枕 骨 大 孔 。 Ⅱ型 前 寰 椎 动脉 ( l 间 动 脉 ) 始 于 颈 外 C 节 起
[ 考 文 献] 参
[ ] 李红 宇 ,才 志 勇 ,吕碧 涛 ,等. 年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的特 点 与 3 老
手 术 治疗 [] J.中国 脊柱 脊 髓 杂 志 , O 5 5: 3 3 4 2 0 ,1 3 0— 3 . [] 赵 洪 增 ,关 文华 ,王 建 洲 , . 年 腰椎 间 盘突 出症 患 者 不 同 4 等 老 介 入 疗 法 的 选 择 与 分 析 [] 国 临 床 康 复 ,2 0 J .中 04,8 0 :2 4—
[ 1 王炳 良 ,丁 汇 清 ,黄小 明 ,等 . 皮 椎 间 盘 旋 切 治疗 腰 间 盘 突 6 经 出症 18 2 2例 疗 效 分 析 [] 影 像 诊 断 与 介 入 放 射 学 杂 志 , J.

永存寰前节间动脉并双侧椎动脉缺如病例1例报道

永存寰前节间动脉并双侧椎动脉缺如病例1例报道
重 庆 医学 2 0 1 6年 1 2月 第 4 5卷 第 3 6 期
5l 8 3

短Hale Waihona Puke 及病 例 报道 ・ 永存 寰前 节 间动脉 并双 侧 椎 动 脉缺 如 病 例 1 例 报 道
严 家川 , 王延 江 , 陈 东万 . 周华 东
( 第三 军 医大 学大坪 医院野战 外科研 究所神 经 内科 , 重庆 4 0 0 0 4 2 )
病理征( 一) 。既往史 : 患高 血压病 。个人史及 家族史 无特 殊。
2 讨 论
图 2
右侧颈总动脉 3 I ) 造 影 成 像
患 者 头 颅 MR I 检查提示半 卵圆 中心及侧 脑室旁 缺血灶 ; 颈 部 m管超声检查意 见: 双侧 颈 总 动 脉 及 颈 内 动 脉 血 管 内 膜 增 厚 ; 未探 及 双 侧 椎 动 脉 血 流 信 号 。诊 断 : ( 1 ) 后循环 缺血 发作 ; ( 2 ) 高血压 2 级( 高危) 。 因 患 者 缺血 反 复 发 作 , 颈 部 血 管 超 声 未 探 及 双侧 椎 动脉 血 流 . 怀疑椎 动脉狭 窄或 闭塞 , 患 者 签 署 全 脑 血 管 造 影 术 同意 书后 安 排 行 全 脑 血 管 造 影 检 查 。全 脑 血 管 造 影 结果 : 头臂干 、 左 侧 颈 总 动脉 及 左 侧锁 骨 下 动 脉 开 口正 常 ; 右 侧 颈总动脉于 c 4水平 发 出 颈 内 动 脉 与 颈 外 动 脉 . 颈 内 动 脉 起 始 部上方 1 c m处 ( 约C 3水 平 ) 有一粗大血管发出 , 与颈 内 动脉 伴 行 后 折 向 内后 方 . 弯曲达 C 1椎 体 下 缘 , 在枕 寰 间隙穿行 , 经 枕 骨大孔人颅 , 与基底动脉相接 ; 左 侧 颈 内 动 脉 颈 段 未 见 异 常 血

寰前节间动脉CTA影像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寰前节间动脉CTA影像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中枢神经影像学・寰前节间动脉CTA影像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毛一朴,马隆佰,余水莲,黄涛【摘要】目的:探讨寰前节间动脉(PIA)CT血管成像(CTA)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头颈CTA诊断为PIA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结果:10例PIA患者中I型6例,4例位于右侧,2例位于左侧;II型4例,2例位于右侧,1例位于左侧,1例为双侧。

6例PIA伴单侧椎动脉发育不良,2例PIA伴同侧椎动脉缺如,1例I型PIA伴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1例U型PIA 伴双侧颈内动脉缺如。

结论:CTA能快速清楚地显示PIA走行及其合并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畸形情况,能准确评价PIA血管变异特点,为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血管;寰前节间动脉;CT血管成像;颈动脉字基底动脉【中图分类号】R814.42;R322.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313(2019)07-0735-04DOI:10.13609/ki.1000-0313.2019.07.00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Imaging of CT angiography of proatlantal intersegmental artery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MAO Yi-pu,MA Long-bai,Yu Shui-lian,et al.Department of Radiology,People1s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Nanning530021,ChinaLAbstractJ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anifestations of proatlantal intersegmental artery(PIA) CT angiography(CTA)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Methods:10patients with proatlantal inter­segmental artery examined by head and carotid CTA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Results:6cases of type I PIA and4cases of type H PIA were found・4of the6type I were on right hand side,2were on left hand side・2cases of the4type H PIA were on right side,1was on leftside;l case was bilater­al.6cases o£PIA were coexisted with ipsilateral vertebral artery dysplasia・2cases of PIA were coexis­ted with vertebral artery absence,1case of type I PIA had severe stenosis in the ipsilater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1case of type H PIA was complicated with bilateral absence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Conclusion:CTA can quickly and clearly demonstrate the course of PIA and carotid-basilar artery co­existing abnormalities.Also it can accurately assess the variants of PIA anastomoses with diagnostic significance.【Key wordsj Persistent carotid-vertebrobasilar anastomoses;Proatlantal intersegmental artery;CT angiography;Carotid artery;Basilar artery胚胎发育至大小4〜5mm阶段(30d)时,双侧颈动脉背部出现2条与其平行的纵行神经动脉(longitu­dinal neural artery,LNA)o LN A由原始颈动脉供血,此后逐渐向中线融合形成基底动脉。

双侧永存寰前节间动脉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双侧永存寰前节间动脉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双侧永存寰前节间动脉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彭忠勇;巫玉娟;刘远亮;孙萍【摘要】目的探讨永存寰前节间动脉(PIA)与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报道1例双侧PIA致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PIA临床上未予特殊处理.针对患者TIA发作,临床上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加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口服,每日1次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后患者未再出现发作性右眼视物模糊症状,联合用药3周后改为单用阿司匹林100 mg口服,每日1次继续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随访12个月患者病情无复发.结论 PIA通常与脑血管病的发生、临床表现及治疗密切相关,在对有PIA患者的临床决策时需注意对PIA的影响.【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8(047)026【总页数】3页(P3464-3466)【关键词】寰前节间动脉;永存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吻合;脑缺血发作,短暂性【作者】彭忠勇;巫玉娟;刘远亮;孙萍【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 550081;贵州省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 550081;贵州省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 550081;贵州省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 55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永存寰前节间动脉(proatlantal intersegmental artery,PIA)是较罕见的一种永久性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吻合,通常与脑血管病的发生、临床表现及治疗密切相关,国内外文献多以个案报道为主。

本文报道1例双侧PIA致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青年女性,44岁,因“发作性右眼视物模糊6 d”入院。

表现阵发性右眼视物模糊不清,持续30 min自行缓解,共发作3次。

入院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右颈内动脉系统),既往史无特殊,否认外伤史,查体无阳性体征,头颅MRI平扫未见明显异常,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栓子监测阳性发现。

2-3-7永存动脉干

2-3-7永存动脉干
永存动脉干
第五节 永存动脉干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1
永存动脉干
病例一 永存动脉干
患者,女,20岁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2
病例一 永存动脉干
永存动脉干
左图为左室长轴切面(动态图像):显示室间隔连续性中断,心底部发出粗大的单根动脉干, 并骑跨于室间隔上;右室流出道缺如,动脉总干前壁紧贴胸壁,无肌性的右室流出道回声 。
右图为同一切面CDFI (静态图像): 显示侧支循环内的五彩镶嵌血流。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心动图学基础与临床》
7
右图为同一切面(静态图像):显示室间隔缺损,心底部发出粗大的单根动脉干,并骑跨于室 间隔上。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存动脉干
左图为心尖非标准切面(动态图像):显示单一动脉干骑跨于室间隔上,室间隔 回声中断。
右图为同一切面(静态图像):显示单一动脉干骑跨于室间隔上。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心动图学基础与临床》
4
病例一 永存动脉干
永存动脉干
左图为非标准切面CDFI (动态图像):显示收缩期左、右心室的血流均进入动脉 干,舒张期见源于动脉干反流入右室内的五彩镶嵌反流束。
右图为同一切面CDFI (静态图像):显示左、右心室的血流同时进入动脉干。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心动图学基础与临床》
5
病例一 永存动脉干
永存动脉干
左图为非标准切面(动态图像):显示单一动脉干起自于左、右心室,并于后侧发出 一条血管。
右图为同一切面(静态图像):显示自动脉干后侧发出一条主肺动脉。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心动图学基础与临床》
6
病例一 永存动脉干

左侧永存Ⅰ型前寰椎动脉一例

左侧永存Ⅰ型前寰椎动脉一例

左侧永存Ⅰ型前寰椎动脉一例
钱宝;刘晓东;王廉;田震宇;张成
【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
【年(卷),期】2010(019)001
【摘要】患者男,45岁。

主诉为发作性多次短暂意识丧失1年。

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头部CT和MRI检查正常。

入院后行弓上DSA检查,显示双侧椎动脉起始部缺如。

左颈总动脉造影证实吻合血管起源于左颈内动脉第三椎体水平。

【总页数】2页(P68-69)
【作者】钱宝;刘晓东;王廉;田震宇;张成
【作者单位】1541002,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1541002,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1541002,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1541002,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1541002,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5
【相关文献】
1.CTA诊断永存寰前节间动脉Ⅱ型1例 [J], 方锐;梁奕;李贞;杜柏林
2.永存寰前节间动脉并双侧椎动脉缺如病例1例报道 [J], 严家川;王延江;陈东万;周华东
3.永存寰前节间动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一例 [J], 黄艾华;张雄伟;王佳楠
4."单横突型"寰枕融合伴大乳突旁突椎动脉管寰椎畸形一例 [J], 符建元
5.左侧椎动脉重复型开窗畸形合并主动脉弓迂曲并瘤样扩张一例 [J], 王礼星;闫瑞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存寰前节间动脉病例报道2例
在解剖上,颅颈交界区包括枕骨大孔、寰椎、枢椎,在该区域有舌下神经、翼管神经及椎动脉等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在少数人群中存在永存寰前节间动脉、椎动脉等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而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的患者通常无临床症状。

随着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非侵入性影像检查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既往只能由在颅颈交界区手术、尸体解剖、全脑血管造影(DSA)才能发现的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在CTA、MRA的检查中时有发现。

现将在临床中发现的颅颈交界区永存寰前节间动脉的病例进行报道,并复习相关文献,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病例1:患者,女,46岁,因反复眩晕2年,于2016年12月4日入院。

患者反复发作性眩晕,伴恶心、呕吐,有时觉行走不稳,向左侧倾倒,无跌倒,眩晕症状与头位变动无关,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无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意识、思维清,定向力、计算力正常。

脑神经(-),四肢肌力5级,四肢腱反射(++),对称;指鼻准,轮替灵活,Romberg 征(-),针刺痛觉检查未见明显缺失,双侧病理征(-)。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格检查,初步诊断:(1)后循环缺血;(2)高血压。

安排患者行头颈部CTA检查。

头颈部CTA影像结果:主动脉弓上头臂干、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正常,左侧椎动脉V1~V3段未见显影,右侧椎动脉走行正常,见左侧颈外动脉起始部发出一血管,向上在颈内动脉前内侧走行到达颈1椎体,在寰椎上沿经枕骨大孔入颅,与右侧椎动脉V4段汇合,形成基底动脉,见图1、2。

双侧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基底动脉显示清晰,走行自然,管腔未见明显狭窄、扩张及充盈缺损。

患者正位片示:永存寰前节间动脉从左侧颈外动脉起始部发出,左侧椎动脉V1~V3段未见显影,见图1;患者侧位片示:永存寰前节间动脉沿环枢椎经枕骨大孔入颅,见图2。

病例2:患者,女,61岁,因反复眩晕7年,于2018年1月15日入院。

患者发作性眩晕,行走不稳,伴恶心、呕吐,偶有言语含混。

眩晕症状与体位变动无关。

体格检查:意识清,言语清晰、流畅,定向力、计算力正常,脑神经(-),四肢肌力5级,四肢腱反射对称;指鼻准,轮替灵活,Romberg征(-),针刺痛觉检查未见异常,双侧病理征(-)。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无药物过敏史。

患者头颅MRI检查提示半卵圆中心及侧脑室旁缺血灶。

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提示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光滑,未探及双侧椎动脉血流,怀疑椎动脉狭窄。

根据患者病史及体格检查,结合头颅MRI检查结果,诊断:(1)后循环缺血;(2)高血压2级(高危);(3)腔隙性脑梗死。

因患者反复缺血发作,颈部血管超声未探及双侧椎动脉血流,怀疑椎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签署DSA术同意书后安排行DSA检查。

主动脉弓上造影见头臂干、左侧颈总动脉及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正常。

超选入右侧颈总动脉造影见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上方1cm处有一血管发出,与同侧颈内动脉伴行后折向内后方到达颈1椎体下缘,在环椎、枢椎之间穿行,经枕骨大孔入颅,与基底动脉相接,见双侧小脑前下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显影。

超选入左侧颈总动脉造影,左侧颈内动脉颈段未见异常血管发出;超选入右侧锁骨下动脉及左侧锁骨下动脉造影,未见椎动脉显影,但可见左右甲状颈干及其分支显影。

见图3、4。

图1:患者CTA正位片
图2:患者CTA侧位片
图3:右侧颈总动脉造影侧位像
图4:右侧颈总动脉3D造影成像
从胚胎早期到胚胎后期的脑血管发育过程中,颈内动脉是由背侧主动脉形成的远侧颈动脉,以及由第Ⅲ主动脉弓形成的近侧颈动脉经过退化、再形成而形成;椎动脉由颈节间动脉纵性吻合支融合形成,基底动脉则由纵行神经动脉跨中线吻合形成。

在胚胎发育第5周,发
育中的椎基底动脉与颈动脉有4条暂时性联系通路,分别是三叉动脉、耳动脉、舌下动脉及寰前节间动脉。

到胚胎发育第6周,当后交通动脉形成后,上述4条暂时性联系通路开始发生退化,到胚胎发育第7周,基本形成后期的颈内动脉系统、后交通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

到胚胎发育的第8周,主动脉弓及弓上分支大血管和颅脑血管已接近它们的最终形态。

如果这些胚胎吻合支不退化,则形成永存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吻合。

其中以永存三叉动脉分型最多见,其次是永存舌下动脉,然后是寰前节间动脉,耳动脉极为少见。

寰前节间动脉及永存舌下动脉起始部位位于颅外,永存三叉动脉起始部位位于颅内。

因此,在临床中可以通过血管起源部位及伴行神经进行区别。

永存寰前节间动脉依据起源位置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Ⅰ型,自颈内动脉颈段发出;Ⅱ型,自颈外动脉起始段发出。

Ⅰ型寰前节间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颈段大约颈2~3椎体水平背内侧,与颈内动脉伴行一段后折向后外方上升到寰椎水平,穿行在枕寰间隙,经枕骨大孔入颅与同侧椎动脉相连。

Ⅱ型寰前节间动脉在颈3椎体水平起源于颈外动脉起始部,先在同侧颈内动脉前内侧上行一段后转向内后侧,越过颈内动脉继续向后内方行走,到达颈1椎体后向背侧弯曲通过寰椎,经枕骨大孔入颅,与椎动脉相连。

Ⅰ型寰前节间动脉在行进过程中不进入任一颈椎的横突孔,Ⅱ型寰前节间动脉通过寰椎横突孔。

原始颈动脉-椎动脉吻合持续存在说明脑血管在发育过程中存在异常,因此永存寰前节间动脉患者多伴有其他脑血管发育异常及病变,如颈内、外动脉发育不良或闭塞、椎动脉发育不全或缺如、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动静脉畸形等。

本组2例患者除永存寰前节间动脉外,病例1其同侧椎动脉缺如,病例2双侧椎动脉均缺如。

MUBARAK等报道了1例60岁女性患者,多发脑梗死(脑干、右侧枕叶、左侧小脑半球),行MRA检查提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同时永存寰前节间动脉起源的颈外动脉重度狭窄,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右侧椎动脉发育不全。

患者多发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给予行左侧颈内动脉剥脱术,左侧颈总动脉与左侧永存寰前节间动脉
搭桥术。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NAKASHIMA等报道1例66岁女性患者,因剧烈头痛就诊,头颅CT检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随后行头颈部CTA检查见左侧永存寰前节间动脉,同侧椎动脉发育不良,但未见动脉瘤,又分别进行了3次DSA检查也未见动脉瘤,但证实了存在的永存寰前节间动脉及左侧椎动脉发育不良。

因此,永存寰前节间动脉并无特殊临床症状,常因其他原因行影像学检查而发现。

本组2例患者也是因发生后循环缺血症状行影像学检查被发现,患者无其他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LIECHTY等报道了1例63岁女性患者,发作性右手无力,伴左眼黑曚,头颈部CTA检查提示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同时有一血管从同侧颈外动脉发出。

在随后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时证实是永存寰前节间动脉,其起源于同侧颈外动脉后面。

因此在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内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以及在颅颈交界区进行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手术、小脑扁桃体下疝的后颅窝减压术、上颈椎及颅底前部的肿瘤外科手术中要识别出此类发育异常的脑血管,避免损伤永存寰前节间动脉导致临床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