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指南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英文名称: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of Grade School课程编码:14108C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程总学时:48总学分:3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设计;教学技能;大学语文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
该课程主要阐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教学理论素养和应用知识进行教学与研究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加自觉地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小学语文教学,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形成初步的教研能力和教师角色意识,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上)一、教学要求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发展和建国以来几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概况,明确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并在教学大纲的比较中,掌握《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基本精神和主要特点。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设置小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和发展第二节小学语文课程性质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及其地位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
难点:怎样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改进教学。
第三节小学语文课程的理念和课程目标主要学习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难点:怎样正确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第二章小学语文课程(下)一、教学要求了解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变化的概况,了解建国以来几种主要的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问题,明确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并认识小学语文教材改革的重要意义。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教材1.建国以来的小学语文教材2.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二节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探讨和课程资源问题,以增强课程资源意识三、重点难点在本章的学习中,课程教材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是重点。
曹明海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曹明海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曹明海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涉及到曹明海教授对语文教育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研究与探讨。
曹明海教授是中国教育界的著名学者,是语文教育领域的专家,曾担任过多个省级教材编写组的组长,也是多个语文教学研究项目的负责人。
曹明海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语文教育理论:曹明海教授提出了“语文思维”的概念,强调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使其具备正确的语文认知、思考和表达能力。
他认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情感态度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二、语文课程设计:曹明海教授提出了“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会语文、用好语文”的教学目标,强调语文课程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在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三、语文教学方法:曹明海教授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多种语文教学方法,强调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外调查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语文评价与反馈:曹明海教授认为语文教育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口头表现等,同时注重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我发展。
总之,曹明海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对于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也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挑战。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一、导学(一)本课程的学习者可先阅读下述的“课程特点”、“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组织安排结构图”、“各课程模块的思考与作业一览表”、“实践教学(模拟讲课实践、教育实习)的教学安排、建议”、“本课程的重点、难点”、“考查考试方式”等,了解本课程的概貌和主要内容。
(二)凡进入第某课程模块学习,点击该模块的“教学内容”栏目,具体呈现内容如下:该模块所对应的教材所在章节名称——该模块知识点、技能点及其简明表述——该模块教学重点——该模块教案(讲稿)的文字稿及其第某课时(相应的第某录像节)起止——该模块思考与作业。
学习者可沿上述线索,结合观看教学录像,了解该模块全部学习内容。
(三)案例法是本课程最突出的教学方法,可点击本课程基本资源中的“教学案例”栏目,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并可结合阅读拓展资源中的“案例库”里的大量案例,帮助本课程的学习。
二、课程特点本课程删减了传统讲授中较虚泛的知识,突出讲授最重要的阅读、写作及其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本课程团队的特色研究,系统引入当代热点、重点、难点的文本解读教学的前沿理论、操作方法,内容耳目一新;重视实践教学,创设模拟讲课,大量引证解读案例和教学案例,提供名家名师经验,突出学以致用,强化教学能力和竞争力的培养,相应教学内容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组织安排结构图福建师大文学院上网《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组织安排结构图(含九大课程模块名称、知识点与技能点详述、课时安排、教学日历、教材等)(使用教材为:《语文课程理论与应用》,赖瑞云主编,海峡文艺出版社2008年;《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赖瑞云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一周:第一课程模块:课程说明、语文课改与实验教材;一课时知识点:模拟讲课教材变革1、模拟讲课:在实战训练、真实情景中实践阅读教学,掌握知识理论,发展能力。
2、教材变革:课程的核心是教材,课程改革,首先要改教材;课标实验教材的最大变化是教学内容从过去的虚拟性变为立足于真实性。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语文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语文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管理等。
在这门学科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语文教学,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
我们将学习语文课程的基本理论和设计原则,了解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能力来设计课程。
我们还将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我们将学习语文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包括如何备课、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等。
我们还将学习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将学习如何管理和评估语文教学,包括如何制定教学计划、如何管理教学资源、如何评估教学效果等。
我们还将学习如何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将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设计和实施有效的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培养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指导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指导第一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说一、学习目标了解课程与教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和研究对象,以及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历程。
二、学习重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和研究对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历程。
三、学习内容课程(crriculum)、课程论、教学、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历史发展)。
第二章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一、学习目标了解语文教学及语文教学论的发展演变,总结语文教育中的经验与不足。
二、学习重点对语文教育中的经验与不足尤其是不足之处进行深入思考三、学习内容(一)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1、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基本特点;2、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经验、问题与弊端(张志公)(二)近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1、语文单独设科;2、“国文”——语文学科的第一个正式名称;3、国语——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三)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1、“语文”名称和语文教育改革;2、“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3、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4、“大跃进”时期的语文教育;5、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语文教育;6、“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语文教育;7、新时期的语文教育;8新世纪初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三章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一、学习目标了解“语文”名称的由来,认识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及语文课程的目标。
了解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
二、学习重点语文课程的性质及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
三、学习内容(一)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1、“语文”名称的由来;2、语文名称的歧义;3、语文课程的性质认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语文课程目标概述1、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2、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3、语文课程目标的特征(三)新语文课程目标简介1、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什么?2、新课程目标体现了新的价值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四章语文课程设计一、学习目标了解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尤其是了解古代蒙学经典教材和现当代语文教材的发展状况,了解语文教材的功能、内容要素、特点等,并结合新语文课程标准理解21世纪语文教材建设的新理念。
中小学语文教学法《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黄淑琴、桑志军主编)知识梳理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黄淑琴、桑志军主编)知识梳理绪论1.什么叫课程?课程是教师按照教育目的编制教育内容,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学习经验的活动。
2.中西教育史上第一部课程论专著是什么?1918年美国学者博比特出版的《课程》3.现代课程论理论的奠基者是谁?美国的泰勒4.我国第一部课程论专著是什么?陈侠的《课程论》,出版于1989年5.构成教学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一般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6.在我国,“语文”一词始用于哪一年?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时。
7.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三老”是指哪三个人?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被誉为语文教育界的“三老”。
第一章1.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2.如何理解“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内化优秀的汉语言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
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
3.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人文内涵既指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知识,更指语文课程无处不在的人文精神。
4.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各有哪些特点?自主学习具有如下特点:自主学习是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的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参与教学的学习。
合作学习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二,小组合作目标(或共同的任务)是组内成员合作的动力和方向;第三,组内成员之间分工协作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活动形式;第四,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是合作学习活动的重要教学评价指标。
探究学习具有如下特点:自主性;实践性;过程性;开放性5.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是指什么?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指的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3. 帮助学生掌握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2. 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2. 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教学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语文教学的实践操作。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教学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语文教学的实践操作。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认知。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作业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提供基本的教学内容和案例。
2. 辅助教材:相关论文、书籍、教学案例等,丰富教学内容和视角。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教学资源和案例,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介绍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2. 第3-4周:讲解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第5-6周:讲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4. 第7-8周:分析典型教学案例,进行讨论和反思。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一、引言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探讨了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语文课程,以及如何进行优质的语文教学。
本文将就语文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进行讨论,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指导和启示。
二、语文课程的设计语文课程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课程设计应该符合国家的语文教育目标和要求。
国家制定的语文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因此,课程设计应围绕这些目标展开。
其次,课程设计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不同年级和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兴趣爱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最后,课程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语文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学会读、写和说,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课程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三、优质的语文教学方法优质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优质语文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启发学生思维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和启发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模拟实际情况和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实践。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一种以合作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合作讨论和共同完成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和成长。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社交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以多媒体技术为工具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图片和视频、播放音频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扬州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学教研室2010年12月修订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先修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教学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语文教学的历史和现状、理论和实际,熟悉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方法,具备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
绪论第一节课程论与教学论一、课程与课程论二、教学与教学论三、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第二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第三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一、“教授法”阶段二、“教学法”阶段三、“教材教法”阶段四、“教学法”和“教材教法”并存阶段五、“教学论”阶段六、“教育学”阶段七、“课程与教学论”阶段本章重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发展过程。
第一章语文课程性质第一节语文课程的含义一、“语文”概念辨析二、语文课程的内涵第二节语文课程的特点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二、认识语文课程性质的几个层面第三节语文课程的价值一、人的发展价值二、提升素养的价值三、文化传承的价值四、审美陶冶的价值本章重点: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课程的性质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语文课程对人的发展的价值第二章语文课程目标第一节语文课程目标概述一、课程目标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简述二、语文课程目标的历史演变与启示三、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制定第二节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目标一、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简析第三节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目标一、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二、高中语文必修课课程目标简析三、高中语文选修课课程目标简析本章重点:语文课程目标语文素养第三章语文课程标准第一节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沿革一、20世纪前期的国文国语课程标准二、20世纪后期的语文教学大纲第二节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一、外国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二、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三节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一、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结构比较二、语文新课程标准与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比较三、比较中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章重点:语文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第四章语文课程内容第一节语文课程内容概述一、语文课程内容的概念二、语文课程内容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三、语文课程内容的文化内涵四、教师与语文课程内容的生成第二节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一、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主体二、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价值取向三、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本章重点:语文课程内容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语文课程目标、内容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第五章语文教材的编制第一节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一、语文教材的内涵二、语文教材的功能第二节语文教材编制的新理念及构成要素一、语文教材编制的新理念三、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第三节语文教材的结构类型一、分编型语文教材二、合编型语文教材本章重点:语文教材的类型语文教材的价值第六章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第一节小学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一、基本情况二、新教科书体现的编制意识第二节初中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一、基本情况二、新教科书体现的编制意识第三节高中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一、人教版二、语文版三、苏教版四、粤教版五、鲁人版六、新教科书体现的编制意识本章重点:中小学语文新教科书的价值追求第七章语文课程资源第一节语文课程资源概述一、语文课程资源的概念二、语文课程资源的类别三、语文课程资源的分布第二节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筛选机制及原则三、语文课程资源的宏观开发和利用四、语文课程资源的微观开发和利用第三节语文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一、语文地方课程二、语文校本课程本章重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第八章识字写字教学第一节识字写字教学目标一、识字写字教学目标的确定二、识字写字教学目标的内容第二节识字写字教学方法与策略一、识字写字教学的历史发展二、识字教学方法与策略三、汉语拼音教学策略四、写字教学策略五、书法教学策略本章重点:集中识字分散识字第九章阅读教学第一节阅读教学目标一、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目标的表述二、阅读教学目标分析第二节阅读教学方法一、朗读二、默读三、讲述四、问答五、讨论六、提要七、阅读教学方法的辩证性第三节阅读教学过程一、探究阅读教学过程的意义二、阅读教学过程模式的历史发展三、阅读教学过程的基本框架四、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几对辩证关系本章重点: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教学过程和方法第十章写作教学第一节写作教学的目标一、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目标的表述二、写作教学目标分析第二节写作教学的方法一、写作教学的原则二、写作教学的一般方法三、供料式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教学方法第三节写作教学过程一、审题二、选材三、立意四、谋篇布局五、批改六、讲评本章重点:写作教学目标写作教学过程和方法第十一章口语交际教学第一节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一、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表述二、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分析第二节口语交际教学方法一、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二、创设多样的口语交际情境三、开展互动的口语交际活动四、拓宽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第三节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与设计一、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过程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本章重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和方法第十二章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第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一、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及其目标二、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及其目标第二节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设计第三节语文综合性学习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指导本章重点: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第十三章语文教学评价第一节语文教学评价概述一、语文教学评价的意义二、语文教学评价的体系三、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理念第二节语文学习评价一、语文学习评价的特点二、语文学习评价的内容三、语文学习评价的常用方法第三节语文教师评价一、语文教师评价的原则二、语文教师评价的内容三、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四、语文教师评价的实施第四节语文考试一、考试类型二、语文考试的题型三、语文试卷编制本章重点:语文教师评价语文学习评价第十四章语文学习心理第一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第二节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学习一、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二、非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四、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育第三节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一、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二、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三、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本章重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第十五章语文学习方式方法和习惯第一节语文学习方式一、学习方式的一般认识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二节语文学习方法一、语文学习方法的概念和特征二、语文学习方法的作用和系统三、语文学习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第三节语文学习习惯一、对语文学习习惯的认识二、语文学习习惯的内容三、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思考与练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十六章课外语文学习第一节课外语文学习的价值一、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推动课堂语文教学改革三、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第二节课外语文学习的特点一、实践性二、自主性三、综合性四、开放性第三节课外语文学习指导一、课外阅读指导二、课外写作指导三、课外口语交际指导四、课外综合性学习指导本章重点:语文课内教学与课外语文学习活动的关系课外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指导第十七章语文教师第一节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一、语文教师的角色意识二、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三、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四、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五、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第二节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一、语文教师的师德素养二、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三、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四、语文教师的心理素养第三节说课与评课一、说课二、评课第四节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三、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则本章重点: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第十八章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概述第一节中国古代语文课程一、远古至西周时期二、春秋战国时期三、秦汉时期四、魏晋南北朝时期五、隋唐五代时期六、宋元时期七、明代八、清代第二节中国古代语文教材一、蒙学教材二、经学教材三、文选教材四、诗选教材五、作文教材第三节中国古代语文教学一、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二、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问题和弊端第四节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家一、孔子二、孟子三、荀子四、韩愈五、胡瑗六、朱熹七、王守仁八、曾国藩第五节中国古代语文教育论著一、《学记》二、《颜氏家训》三、《朱子读书法》四、《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五、《家塾教学法》六、《教童子法》本章重点:我国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问题和弊端第十九章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概述第一节中国现代语文课程一、清末民初的语文课程二、“五四”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语文课程三、建国初至“汉语”、“文学”分科时期的语文课程四、“大跃进”至“文革”时期的语文课程五、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的语文课程六、21世纪初的语文课程改革第二节中国现代语文教材一、清末民初的语文教材二、“五四”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语文教材三、建国初至“汉语”、“文学”分科时期的语文教材四、“大跃进”至“文革”时期的语文教材五、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的语文教材六、21世纪初的语文新课程教材第三节中国现代语文教学一、清末民初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法时期二、“五四”前后学习欧美教学方法时期三、20世纪30至40年代“精读”、“略读”时期四、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时期五、20世纪60年代“精讲”、“多练”时期六、“文革”以后多元探索时期七、21世纪初新课程语文教学第四节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家一、蔡元培二、夏丏尊三、叶圣陶四、朱自清五、吕叔湘六、张志公第五节中国现代语文教育论著一、《新著国语教学法》二、《中学国文教学概要》三、《中学国文教学法》四、《阅读心理•国语问题》、《阅读心理•汉字问题》五、《美日苏语文教学》六、《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七、《于漪语文教育论集》八、《思索•探索——章熊语文教育论集》九、《顾黄初语文教育论集》本章重点: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对当今语文课改的启示教材: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学科名称的演变
• 教授法——教学法——教材教法——中国
一、古代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的出现,是西汉以后。 分类:蒙学读物、文选读本、儒家经典 (一)蒙学读物(识字课本):
《三字经》
西汉史游《急就篇》 南北朝周兴嗣《千字文》 宋朝王应麟《百家姓》 南宋刘克庄《千家诗》 俗称“三、百、千” 共约2400字
集中识字,是其优势
蒙学读物教材特点:
1、内容包罗万象:自然、历史、地理、生活、伦理 2、语言通俗,押韵上口,生僻字少,好读易记,有趣实
(三)儒家经典(德育课本)
1、《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五经”)
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南宋大儒朱熹《四书集注》 “五经”、“四书”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 历史、礼制、文艺、天文地理方面知识
目的:修身、治国、齐天下
评价:儒教是国教,是社会宗教,教化人们做明君、 忠臣、良民、孝子,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
60年代
1、语文教学大讨论:工具性、文道关系、语知问 题 反对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不要把语文课教成 文学课 2、建国后第一个语文教学大纲制定 3、十二年制中学语文课本编制
4、“双基”教学,“精讲多练”的方法形成
教育部1963年《全日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 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 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 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孟子》
《论语》 毛泽东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一章: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1 课程概述解释语文课程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2 语文课程的性质分析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如语言性、人文性、工具性等讨论语文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和价值第二章:语文教学目标与内容2.1 教学目标的确立阐述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原则和方法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2.2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分析语文教学内容的来源和选择标准讨论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第三章:语文教学方法与策略3.1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介绍常见的语文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探讨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3.2 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分析教学策略的含义和作用讨论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第四章:语文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阐述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如客观性、发展性、全面性等探讨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如考试、测验、观察等4.2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与方法强调教学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介绍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第五章: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5.1 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解释课程资源的含义和种类,如教材、网络资源、教师自编资源等讨论课程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5.2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介绍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第六章:语文课堂教学设计6.1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阐述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探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考虑的因素,如学习目标、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等6.2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法介绍不同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法,如引入新知识、开展讨论、进行练习等分析如何将教学活动与语文课程目标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第七章:语文课外活动与实践7.1 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与类型讨论课外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介绍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如阅读俱乐部、写作工作坊、语文角等7.2 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阐述如何有效组织课外活动探讨实施课外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如学生参与度、活动评价等第八章: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8.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意义解释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8.2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介绍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途径,如培训、教研、学术交流等分析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提升教学能力和素养第九章:语文课程改革与创新9.1 课程改革的背景与趋势探讨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分析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和特点9.2 课程创新的理念与实践阐述课程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讨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课程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十章: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10.1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介绍常见的语文教学信息技术工具,如多媒体、网络平台等10.2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策略分析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效整合讨论整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重点解析本《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全面覆盖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性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策略、评价、反思、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设计、课外活动与实践、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改革与创新以及信息技术整合等关键领域。
绪论语文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绪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述一、本课程使用的教材: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张中原、徐林祥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7-9年级语文教科书6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6册(苏教版)二、本课程的参考资料:(一)语文教育著作1.《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朱绍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高中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二)语文教育刊物1.《中学语文教学》首都师范大学2.《语文教学通讯》山西师范大学3.《语文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4.《中学语文教学与参考》陕西师范大学三、推选出一位课代表,负责本课程的教学服务工作。
每人准备一个能够长期保存的课堂笔记本。
如有条件,可成立一个语文教学研究小组。
第一节课程论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一个独立的研究方向。
在探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之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课程论,什么是教学论,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本节内容主要明确以下观点:一、课程论:课程论侧重研究的是“教学什么”或“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
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学校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二、教学论:教学论侧重研究的是“怎样教学”或“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
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三、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课程开发过程。
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宗旨的教育应保持课程与教学的相对独立性,又使二者内在统一。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资料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论?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什么是教学?什么是教学论?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教育史上曾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的是什么?•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人本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
•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是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什么?中国古代的《礼记·学记》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什么?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里面有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学校组织、课程设置、教学法等.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哪几种?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四种.教学即学习指自学和通过人教而学两种不同途径的学习教学即教授 1912年公布的《师范学校规程》中规定教育学科包含教授法,教学即有了教授之义。
教学即教学生学 1917年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据此,“教学"的含义即“教学生学”。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根据凯洛夫的《教育学》中,“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的观点,“教学”的含义是:教师教和学生学。
教学理论流派主要有哪些?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以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认为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的教育理论体系。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二章 语文课程教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二章语文课程教材(第三次课 2 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二章语文课程教材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深刻理解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了解语文教材的类型和编制原理。
2、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
3、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4、了解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版本及其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深刻理解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思路。
教学难点: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第一节小学语文教材概述(内涵、功能、类型、编制)一、什么是语文教材?(一)教材教材是指实现课程与教学目标,承载、呈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或媒介系统。
包括:教科书、练习册、教学挂图、拼音卡片、生字卡片、教师手册、教学参考书及多媒体素材、教学软件等。
什么是语文教材?是指实现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承载、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或媒介系统。
语文教材概念的三种理解:泛指:一切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人们的语文修养、对人们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的书面的和非书面的、学校的和社会的语言材料。
特指:与学校课堂语文教学直接相关的一切图书资料的总和。
专指:语文教科书,即语文课本。
(二)区分几组概念:1、“语文教材”与“语文课本”2、“语文教材”与“课文”3、“语文课程内容”和“语文教学内容”与“语文教材内容”语文课程内容——教什么是指为了达到语文科特定的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要素。
语文教材内容——用什么教指为了有效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
语文教学内容——学什么是指教师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各种材料及所传递的各种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又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
4、语文教材与语文课程资源5、语文教材与语文课外读物6、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语文教材是为达成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而编制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体,它只是一种教学媒介和教学途径。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一、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以语文教材教法为核心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师范类)的基础必修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熟悉语文课程标准,掌握常见语文教材的基本结构,比较系统地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形成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技能训练,培养语文教学能力,增强从事语文教学的信心与决心。
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本课程从语文教学的现状出发,通过研究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在正误对照和诊治教病中学习语文教育专业知识,从而把握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树立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在微格训练和模拟教学中形成一定的语文教学能力。
本门课程基于授课对象的不同,主要培养三个方面的人才:第一,应用型人才。
这一类培养目标主要针对高等学校的语文师范生。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训,使语文师范类学生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领域掌握完善的教学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形成较强的语文教学能力。
第二,研究型人才。
主要针对学习本门课程的人员。
为他们提供语文教育学领域的专业知识,提升其语文教育理念水平,为他们进行语文教学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培养其具有独立从事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第三,反思型人才。
主要针对语文教育领域的一线教师。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反思结合,教学与研究结合,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升自己的精神品质。
二、了解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一)理论学习熟悉课程内容,对本课程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方面的基本理论。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学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相关知识,了解与语文学科相联系的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知识。
学习与语文学科紧密联系的教育学理论,了解教育学理论的相关内容。
学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知识,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体系,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
学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内容,掌握本课程内容的理论基础。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指南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指南
一、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课程与教学论
英语名称: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课程类型:必修课
总学时:54 讲授学时:43 见习学时:11
学分:3
适用对象:大学本科教育学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教育概论、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
二、课堂学习要求
1.认真听讲,做到专心听讲,不做与本门课程教学无关的活动;
2.深入思考、领会本门课程教学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能够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总结课程与教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内在关联。
三、课外学习要求
1.加强预习和复习,消化本门课程课堂教学的内容;
2.根据本门课程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自学,以深化对本门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学习。
3.适当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对本门课程的基本规律的理解。
四、现场学习要求
本门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理论学科,一方面要突出理论学习,另一方面还要强调现场学习。
为此,本课程将安排一定学时的现场学习,以进一步增强对课堂学习及课外学习中的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体验。
在现场学习时应做到:
1.按照要求,认真观察;
2.在观察中做好记录;
3.对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并能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1401112B中文名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英文名称: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of Grade School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48总学分:3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先修课程: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师范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专业基础及核心主干课程。
强调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究有机结合,是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热爱小学语文教育的情感,能系统地理解并掌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步具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反思能力与研究能力,并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三大模块,分别是小学语文课程理论、五大领域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操练。
第一模块主要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对有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课程教材的认识。
在语文课程标准这一部分主要是掌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目标与内容,以案例分析和讲授为主,要求学生理解、领会;第二模块主要是五大领域(识字与写字(汉语拼音)、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各领域教学的任务、策略、方法,以及教学设计和教学技能,这一部分是课程的重点,需要学生通过教学案例认识、理解并领会教学的策略、方法与技能,进而运用所学教学策略和方法尝试进行教学设计,并注意领会并使用相关教学技能;第三模块实践操练环节,是在完成三至六七教学设计作业的基础上先在小组内试讲,最后在班级里试讲,通过试讲巩固并落实相关的教学原理,提升教学实践技能。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结构体系,认识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与内容;理解本课程学习的必要性与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性质、学习目标第二节了解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结构体系,认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萍乡学院中文系彭豪绪论教学目标: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变、性质地位、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等理论知识。
教学重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教学难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演变授课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演变1.国文教授法(1918-1924年)2.国语教学法(1924-1949年)3.语文教材教法(1950-1978年)4.语文教学法(论)(1978-1989年)5.语文教育学(1989-1997年)6.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997-现在)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理论学科,是汉语言文学师范教育专业的一门主要必修课程。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地位和作用(一)地位高师院校中文系科的必修课程培养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课程集中体现师范性质的重要课程(二)作用增强语文教育理论修养掌握语文教学基本技能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课程性质)课程论研究“为什么教”(教学目标)“教什么”(教学内容)“教学是什么”(教学本质和规律)教学论研究“怎么教”(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得怎样”(教学效果评价)五、《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1.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2.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3.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六、《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方法阅读法、研讨法、训练法、见习法、实习法【小资料】(一)本课程参读著作1.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2.孔庆东等《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3.李海林《言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4.倪文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5.彭豪《语文课程教学理论与实务》(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6.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王松泉等《语文课程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0.刘永康《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二)参读刊物《语文课程标准》(含初、高中,北师大)《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G31)《语文建设》(语文出本社)《中学语文教学》(首都师大)《语文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教学通讯》(山西师大)《语文教学与研究》(华中师大)《中学语文》(湖北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大)《语文月刊》(华南师大)《语文教研》(浙江师大)(三)相关网址中国语文教育网/中国语文网/语文网中网/语文在线/中国语文教育研究/chinese/ 语文新课程资源网/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教学目标:认识语文课程性质与特点,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初中阶段的“阶段目标”,形成正确的语文课程目标观教学重点:语文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教学难点:“语文”及“语文课程”的含义授课时数:3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节语文课程的性质一、性质问题的历史回顾“语言论”:语文是语言,故语文课程的本质是语言“工具论”:语言是工具,语文课程就是一门工具课程“文学论”:语文课程应以文学教育为主,故文学性是其本质“人文论”:语文是人的思想感情、社会文化的负载工具二、对“语文”含义的理解(一)“语文”名称的演变1.古代类似语文教育是和经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等结合在一起的,没有独立设科,也就没有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指南一、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以语文教材教法为核心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师范类)的基础必修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熟悉语文课程标准,掌握常见语文教材的基本结构,比较系统地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形成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技能训练,培养语文教学能力,增强从事语文教学的信心与决心。
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本课程从语文教学的现状出发,通过研究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在正误对照和诊治教病中学习语文教育专业知识,从而把握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树立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在微格训练和模拟教学中形成一定的语文教学能力。
本门课程基于授课对象的不同,主要培养三个方面的人才:第一,应用型人才。
这一类培养目标主要针对高等学校的语文师范生。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训,使语文师范类学生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领域掌握完善的教学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形成较强的语文教学能力。
第二,研究型人才。
主要针对学习本门课程的人员。
为他们提供语文教育学领域的专业知识,提升其语文教育理念水平,为他们进行语文教学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培养其具有独立从事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第三,反思型人才。
主要针对语文教育领域的一线教师。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反思结合,教学与研究结合,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升自己的精神品质。
二、了解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一)理论学习熟悉课程内容,对本课程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方面的基本理论。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学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相关知识,了解与语文学科相联系的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知识。
学习与语文学科紧密联系的教育学理论,了解教育学理论的相关内容。
学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知识,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体系,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
学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内容,掌握本课程内容的理论基础。
第五、学习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相关的中文专业书籍,如文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以丰富师范生的学科知识储备。
(二)实践学习了解课程内容,熟练掌握语文师范生实践教学技能,并能够合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情境中。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学习本课程语文师范生技能方面相关知识内容,理解课程中语文教师技能方面的相关内容,熟练掌握语文教师所需的具体技能。
对语文教师所需的相关内容进行操作,在创设或现实环境中进行具体训练,在课程训练的过程中掌握相关教师技能。
在课堂或课外进行相关语文教师技能训练,在实践过程中,合理并熟练运用语文师范生相关教师技能。
课外积极参与语文教师技能方面的相关实践活动,在相关活动中对语文师范生的相关技能进行深化与再认。
本课程具体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课堂讲授: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且其他各种方法在运用中常常要与讲授法结合。
专题讨论:倡导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就是在自学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范围、教学重点、围绕特定的主题来进行组织教学。
通过进行深刻的思考,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较深层次的知识。
案例研习:研究教学案例,既要研究成功的,也研究失败的,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增强运用理论的能力。
微格训练:运用所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模拟教学实践活动。
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从备课、上课再到评课,以小组的活动方式进行。
通过对教学结构分解,进行单项的授课训练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三、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体系了解本课程教学内容与结构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各章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等等。
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基本内容、学习任务和基本学习方法。
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基本结构框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必修课,这门课是在教育学、心理学、汉语言文学以及其它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小学语文课程设置的目的、内容和特点建立起来的,它是课程论与教学论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化。
它主要揭示中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过程的特点和方法。
本章主要介绍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任务、学习方法等,旨在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以及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方面:第一,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基本性质。
第二,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三,明确学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基本任务。
第四,了解学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语文课程的性质、功能与目标【教学目标】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功能、目标;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掌握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一、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虽然这一表述存在很大争议,但它已经从较深层次触及到了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工具性”与“人文性”既是相互对立,又是相互依存的,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从语言的性质来看,语言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语言所承载的思想、情感与语言的形式是一个统一体,两者不可分割,语言的内容总要通过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
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把语言形式的教学与语言内容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既要坚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
对这一部分的理解是本章的难点。
二、语文课程的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标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要素,凸显了主体精神的回归。
语言的学习就是伴随着人的精神经验的丰富与成长。
这里的情感强调的是学生内心体验与心灵世界的丰富感受,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还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求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求美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强调的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在内心建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而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意融进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注重学生的思维操作过程,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这一部分的理解,关系到师范生语文教育观念的形成,是本章的重点。
第三章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教学目标】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和功能;认识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所体现的基本精神;掌握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能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有效从事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一、认识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指导和规范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它总结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收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研究的新成果,在研究语文教育的现状与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语文教育体系,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
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分为“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四个部分。
“前言”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等内容。
“课程目标与内容”包括总体目标和内容,阶段目标和内容等内容。
“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开发与运用建议等内容。
“附录”包括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语法修辞知识要点,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义务教育语文常用字表。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结构大致相同。
只是第二部分(目标)有较大区别,提出了必修课和选修课要达到的五个方面的要求。
三、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把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四大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四、把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五、掌握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一)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全面解读。
第四章阅读教学第1讲阅读教学基本原理之一:顾及全篇,把握整体【教学目标】了解“顾及全篇,把握整体”的阅读教学原理的基本内涵;掌握“顾及全篇,把握整体”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一、“顾及全篇,把握整体”的基本内涵“顾及全篇,把握整体”就是从整体出发培养学生阅读的综合能力。
阅读的综合能力包括感知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借助于引导学生对读物作整体的握。
所以《义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二、“顾及全篇,把握整体”的基本策略与方法第一,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关照;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必须重视整体性原则,要始终把课文看作一个整体网络,从解词、释义到课文分析,都要考虑整体性质对部分的制约关系。
第二,从整体出发注意抓点睛之笔;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捕捉住文眼和诗眼,从整体出发挖掘其中的微言大义。
第三,不能肢解有机整体,不作断章取义的说教;在整体关照的基础上循文入义,分析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意义;在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的基础上因意悟文,品味文章的语言艺术。
第四,把分段作为认识整体的一种方式。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部分共有四项,前三项都强调语文教学设计的整体把握。
我们研究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原则,为我们整体把握教学设计确实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只有这种从整篇课文入手的阅读教学,才能克服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弊端,打破烦琐哲学。
使师生的主要精力花在有价值的问题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缠。
第2讲阅读教学基本原理之二:感悟独特,解读多元【教学目标】了解“感悟独特,解读多元”的阅读教学原理的基本内涵;掌握“感悟独特,解读多元”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一、“感悟独特,解读多元”的基本内涵不同的人对文本的体验、认识、情感是不同的,阅读个体对文本有多种的情感体验;“解读多元”指对于文本理解来说,理解的角度多,背景多,层面多,文化差异多。
甚至同一个体在不同环境、不同阶段的解读多存在差异等,这些情况都可以称做多元解读。
二、“感悟独特,解读多元”的基本策略与方法第一,营造宽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