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危急值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危急值”的概念“危急值”CriticalValues是指某项或某类检查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需要临床医生及时、迅速给予有效干预措施或治疗;否则,可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三及时准确的检查、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1、中枢神经系统:①严重的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②脑疝③颅脑CT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出血、脑梗死;2、循环系统:①急性主动脉夹层或动脉瘤②急性心衰3、消化系统①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②腹腔脏器大出血 4.休克、昏迷病人;四、“危急值”报告程序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做好相应记录;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五、登记制度“危急值”的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应分别建立检查“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六、质控与考核一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科室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一级质量考核内容;对执行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提出“危急值”报告制度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七、注意事项一在确认检查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接诊开单医生,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需详细做好相关记录;口头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和严重程度;二检查医生发现病情达到“危机值”,按操作常规完成后,应立即通知科内危重病人抢救小组成员,力争确保病人安全离开放射科; 三“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有关科室和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临床科室需将接电话人员的姓名告知报告人员;四“危机值”的界定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患者病情,与临床沟通机制,调整“危机值”; 五病人离开后,详细记录检查及通知过程;。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
①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③脑疝、急性脑积水;
④颅脑CT成MRI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或MRI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2、脊柱、脊髓疾病影像检查诊断为寰椎、枢椎骨折、寰枢关节脱位。
3、呼吸系统
①气管、支气管异物;
②大量胸腔积液气胸;
③肺栓塞、肺梗死;
④肺结核浸润期及疑似结核;
⑤重度肺毁损。
4、循环系统
①心包填塞、纵膈摆动;
②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5、消化系统
①食道异物;
②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
③急性胆道梗阻;
④重症胰腺炎:
⑤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
6、颌面五官急症
①眼眶内异物;
②眼眶合并内容物破裂、骨折;
③颌面部、颅底骨折。
二、在确认检查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接诊开单医生,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口头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和严重程度。
三、检查医生发现病情达到“危急值”,按操作常规完成扫描后,应立即通知科内危重病人抢救小组,力争确保病人安全离开影像科。
四、“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临床科室需将接电话人员的姓名告知报告人员。
五、“危急值”的界定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病情,与临床沟通机制,调整“危急值”。
六、病人离开后,记录检查及通知过程。
放射科危急值项目
放射科危急值项目标题:放射科危急值项目引言概述:放射科危急值项目是医院放射科的重要管理工作,通过及时准确地处理危急值,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从危急值定义、处理流程、通知方式、记录要求和质控措施等方面对放射科危急值项目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急值定义1.1 危急值概念:危急值是指在放射影像检查中发现的可能对患者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的异常结果。
1.2 危急值分类:根据危急值的严重程度和紧急性,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危急值。
1.3 危急值标准:放射科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危急值的具体标准和范围。
二、处理流程2.1 危急值识别:放射科医师在报告放射影像结果时应及时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急值。
2.2 危急值确认:医师确认危急值后,应立即与临床医生联系,共同制定处理方案。
2.3 危急值处理:医院应建立危急值处理机制,确保患者能够及时接受相应的治疗和管理。
三、通知方式3.1 电话通知:医师确认危急值后,应立即通过电话通知患者或其监护人,并告知处理建议。
3.2 书面通知:医院应在患者病历中书面记录危急值信息,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3.3 报告传真:对于需要转诊的患者,医院可通过传真方式将危急值报告发送至接收医院。
四、记录要求4.1 记录规范: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危急值记录系统,确保记录内容准确、完整。
4.2 记录保密:医院应严格保护危急值信息的保密性,避免信息泄露。
4.3 记录审查:医院应定期对危急值记录进行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五、质控措施5.1 质控标准:医院应建立危急值质控标准,确保危急值处理流程符合相关规定。
5.2 质控监督: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质控小组,对危急值项目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
5.3 质控改进:医院应根据质控监督结果,及时对危急值项目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服务质量。
结语:通过对放射科危急值项目的详细介绍,可以有效提高医院放射科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医疗服务。
放射科危急值
放射科“危急值”项目1、在放射科检查过程中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者,即刻抢救并报告临床科室;2、急性脑出血,经头颅CT发现的;3、脑疝;4、大量张力性气胸;5、血气胸;6、支气管异物;7、大面积急性肺栓塞;8、大量心包积液;9、夹层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10、消化道穿孔;11、腹部实质性脏器破裂大出血;12、颈、胸椎椎体爆裂性骨折、椎管占位截瘫;13、可能危及生命的全身多处、多发骨折。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危急值”的概念“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某项或某类检查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需要临床医生及时、迅速给予有效干预措施或治疗。
否则,可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及时准确的检查、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1、中枢神经系统:①严重的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②脑疝③颅脑CT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出血、脑梗死2、循环系统:①急性主动脉夹层或动脉瘤②急性心衰3、消化系统①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②腹腔脏器大出血4.休克、昏迷病人四、“危急值”报告程序(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做好相应记录。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医学影像检查的“危急值”报告范围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脊柱、脊髓疾病、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以及颌面五官急症。
其中包括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脑疝、急性脑积水,颅脑CT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锥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气管、支气管异物,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肺栓塞、肺梗死,心包填塞、纵隔摆动,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食道异物,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胆道梗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以及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眼眶内异物,眼眶及内容物破裂、骨折,颌面部、颅底骨折等。
门、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疑有可能存在“危急值”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在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前,应结合临床情况,并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必要时与有关人员一起确认检查环节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要重新复检。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
如果一时无法通知病人,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对于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稍有不同。
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在确认临床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结果发出,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
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符,应重新进行复查。
如果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应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
放射科危急值项目
放射科危急值项目引言概述:放射科危急值项目是放射科室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及时识别和处理患者放射学检查结果中的危急值,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放射科危急值项目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危急值的定义和分类1.1 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是指放射学检查结果中存在严重异常或可能对患者造成重大威胁的异常情况。
1.2 危急值的分类:危急值根据其临床意义和紧急程度可分为生命威胁类、急需处理类和需迅速通知类。
1.3 危急值的判定标准:放射科医生根据临床指南和经验判断危急值,同时结合患者病情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二、危急值的识别和报告2.1 危急值的识别:放射科医生在报告放射学检查结果时,应仔细审查每一份报告,识别是否存在危急值。
2.2 危急值的报告:一旦发现危急值,放射科医生应立即与临床医生沟通,并书面报告危急值的相关信息,如异常所在部位、类型和临床意义等。
2.3 危急值的追踪和确认:放射科医生应跟踪危急值处理情况,并确保临床医生已收到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危急值的处理和行动3.1 生命威胁类危急值的处理:对于生命威胁类危急值,放射科医生应立即通知临床医生,并提供紧急处理建议,如手术或介入治疗等。
3.2 急需处理类危急值的处理:对于急需处理类危急值,放射科医生应在最短时间内通知临床医生,并提供进一步检查或治疗的建议。
3.3 需迅速通知类危急值的处理:对于需迅速通知类危急值,放射科医生应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确保患者能够尽快接受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
四、危急值项目的重要性4.1 保障患者安全:及时处理危急值可以避免患者因放射学检查结果异常而延误治疗或造成严重后果。
4.2 提高医疗质量:危急值项目的实施可以促进医院内不同科室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4.3 法律责任和规范要求:医疗机构和医生有义务及时处理危急值,以遵循法律法规和医疗规范的要求。
五、危急值项目的挑战和改进5.1 人力和资源限制:放射科危急值项目需要充足的人力和资源支持,包括专业医生和高质量的设备。
常用放射危急值
常用放射危急值
放射科常见的危急值包括但不限于:
脑出血,特别是严重的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主动脉夹层和胸腹主动脉瘤(破裂)、大量心包积液(血)。
脑干出血,出血量大于30ml;大范围脑挫裂伤;急性大面积脑梗死;颅内大动脉瘤,动脉瘤破裂。
食道异物;实质性脏器破裂挫伤出血;胃穿孔;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膈下游离气体;肠扭转。
颈椎多发严重骨折;椎体爆裂性骨折并脊髓损伤;骨盆多发骨折;四肢多发开放性骨折。
气管支气管异物;气胸,肺组织压缩70%以上;重症肺炎(细菌性、病毒性);肺大量咯血。
这些危急值的出现通常意味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以避免恶化或挽救生命。
放射科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如果发现这些危急值,会立即通知临床医生,以便及时进行紧急处理。
放射科危急值
放射科“危急值”项目1、在放射科检查过程中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者,即刻抢救并报告临床科室;2、急性脑出血,经头颅CT发现的;3、脑疝;4、大量张力性气胸;5、血气胸;6、支气管异物;7、大面积急性肺栓塞;8大量心包积液;9、夹层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10、消化道穿孔;11、腹部实质性脏器破裂大出血;12、颈、胸椎椎体爆裂性骨折、椎管占位截瘫;13、可能危及生命的全身多处、多发骨折。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危急值”的概念“危急值”(Critical Values )是指某项或某类检查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需要临床医生及时、迅速给予有效干预措施或治疗。
否则,可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及时准确的检查、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1、中枢神经系统:①严重的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脑疝③颅脑CT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出血、脑梗死2、循环系统:①急性主动脉夹层或动脉瘤②急性心衰3、消化系统①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②腹腔脏器大出血4.休克、昏迷病人四、“危急值”报告程序(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 报告程序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做好相应记录。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
放射科危急值项目
放射科危急值项目引言概述:放射科危急值项目是医学放射科的重要工作之一,旨在及时诊断和处理患者的放射学检查结果中出现的危急情况。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放射科危急值项目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危急值的定义和分类1.1 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是指放射学检查结果中出现的可能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的异常情况。
1.2 危急值的分类:根据不同放射学检查项目的特点,危急值可分为放射病变、器官功能丧失、病理改变等多种类型。
1.3 危急值的判定标准:医学放射科根据临床经验和国际标准,制定了一套危急值判定标准,以确保对危急情况的准确判断。
二、危急值的诊断与处理流程2.1 危急值的诊断:医学放射科工作人员在对患者的放射学检查结果进行初步评估后,如发现危急值情况,需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
2.2 危急值的处理:主治医师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医疗团队进行讨论,制定紧急处理方案,并通知患者及其家属。
2.3 危急值的跟踪:医学放射科需对危急值的处理过程进行跟踪记录,以便及时评估和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危急值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危急值项目的重要性3.1 保障患者安全:及时处理危急值可以避免患者因放射学检查结果中的严重异常情况而延误治疗,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3.2 提高医疗质量:危急值项目的实施可以促使医学放射科工作人员更加细致认真地审查和评估放射学检查结果,提高诊断和报告的准确性。
3.3 加强医患沟通: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危急值,可以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四、危急值项目的挑战和对策4.1 人员培训:医学放射科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危急值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4.2 技术支持:医学放射科应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提供危急值的自动检测和提醒功能,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4.3 政策规范:医学放射科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规范,明确危急值项目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危急值的及时处理和跟踪。
放射科“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修改版
放射科“危急值”项目及陈说范围:之马矢奏春创作
(一)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值”陈说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1)幕上血肿≥30ml,幕下血肿≥10ml;(2)中线移位≥0.5cm;(3)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 弥漫性脑肿胀, 环池结构消失;(4)脑室铸型合并急性脑积水;(5)颅脑 CT 或MRI 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年夜面积脑梗死范围到达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以上;(6)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 CT 或 MRI 出血或梗塞水平与近期片比较明显加重.
2、脊柱、脊髓疾病 X 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椎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
3、呼吸系统(1)气管、支气管异物;(2)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3)肺栓塞、肺梗死.
4、循环系统(1)心包填塞、纵膈摆动;(2)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5、消化系统(1)食道异物;(2)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3)急性胆道梗阻;(4)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5)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
6、颌面五官急症(1)眼眶、眼球内异物;(2)颌面部、颅底骨折.
(二)陈说法式:
技师发现“危急值”情况时, 检查者首先要确认检查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 把持是否正确, 核查信息是否有错, 在确认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 立即通报诊断医师确认, 诊断医师确认属于危急值后, 应10分钟内德律风通知临床医护人员并询问对方姓名, 做好“危急值”详细挂号, 然后发放书面陈说.。
放射科危急值项目
放射科危急值项目引言概述:放射科危急值项目是医学放射学中非常重要且紧急的一项工作。
它涉及到放射科医生、放射技师、临床医生等多个专业人员的协作,旨在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体内的异常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放射科危急值项目的内容。
一、危急值项目的定义和目的1.1 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是指患者体内出现的严重异常情况,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的结果。
1.2 危急值项目的目的:危急值项目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体内的异常情况,以防止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进行治疗。
二、危急值项目的分类和判定标准2.1 危急值项目的分类:危急值项目根据不同的疾病和器官系统进行分类,如头部CT扫描、胸部X射线、腹部超声等。
2.2 判定危急值的标准:医学专家根据临床经验和相关指南制定了判定危急值的标准,例如,某个指标的数值超过正常范围的上下限,或者与患者的临床症状不符等。
三、危急值项目的执行流程3.1 危急值的发现和通知:放射科医生和技师通过对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后立即通知临床医生。
3.2 危急值的确认和记录:临床医生接到通知后,与放射科医生进行沟通确认,并将危急值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
3.3 危急值的处理和随访:临床医生根据危急值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并进行后续的随访和观察。
四、危急值项目的意义和挑战4.1 意义:危急值项目的实施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异常情况,避免患者的病情恶化,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4.2 挑战:危急值项目的实施需要多个专业人员的协作,要求各个环节的工作高度配合和沟通,同时还需要保证相关设备和技术的支持,这对医院的管理和资源配置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总结:放射科危急值项目是医学放射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通过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体内的异常情况,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危急值项目的执行流程包括发现和通知、确认和记录、处理和随访等环节,需要多个专业人员的协作和沟通。
放射科危急值项目
放射科危急值项目在医院放射科的日常工作中,危急值项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危急值是指在放射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或导致重大并发症的结果。
为了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危急值,放射科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流程和标准。
一、危急值定义和分类1. 危急值定义:放射科危急值是指在放射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可能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或导致重大并发症的异常情况。
2. 危急值分类:根据不同的放射影像学检查项目,将危急值分为以下几类:a. CT危急值:包括肺动脉栓塞、脑梗死、主动脉夹层等情况。
b. MRI危急值:包括脑卒中、脊髓压迫、脑瘤破裂等情况。
c. X线危急值:包括胸部X线发现气胸、心脏积液、骨折等情况。
d. 超声危急值:包括急性胆囊炎、脾破裂、心包积液等情况。
二、危急值流程和标准1. 发现危急值:a. 医生或技师在进行放射影像学检查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和影像结果。
b. 一旦发现可能存在危急值的情况,应立即通知放射科主管医生。
2. 评估危急值:a. 放射科主管医生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对影像结果进行评估,并判断是否为危急值。
b. 若判断为危急值,主管医生应立即与其他相关科室的医生进行沟通,制定后续处理方案。
3. 通知医生和患者:a. 放射科主管医生应及时将危急值情况通知相关科室的医生,包括责任医生和主治医生。
b. 同时,主管医生还需要将危急值情况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解释后续处理方案。
4. 处理危急值:a. 相关科室的医生根据危急值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并及时进行治疗或手术。
b. 放射科主管医生应与相关科室保持密切沟通,随时了解患者的治疗进展和效果。
5. 记录和反馈:a. 放射科主管医生应及时记录危急值情况,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影像结果和处理方案等。
b. 同时,还需要将危急值情况进行反馈,以便于科室内部的质量控制和改进。
三、危急值管理的意义和挑战1. 意义:a. 及时发现和处理危急值,可以有效避免患者的生命危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放射科“危急值”管理与报告制度
***医院放射科“危急值”管理与报告制度为加强对临床辅助检查“危急值”的管理,保证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医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杜绝医疗隐患和纠纷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时机。
二、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三、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
四、操作流程(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病人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应立即通知门、急诊护士(分诊员),护士(分诊员)在最短时间内通知接诊医生(或直接通知接诊医生),并做好登记,由接诊医生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记录在门诊病例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住院病人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应立即通知病人所在病区,病区接受人员做好登记并立即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
(三)登记程序“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按照“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医技科室与门急诊、病区均建立《危急值及处理措施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登记,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报告人、备注等项目。
(四)处理程序1、医技科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危急值及处理措施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并将检查结果发出。
放射科危急值项目
放射科危急值项目一、背景介绍放射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负责进行放射学检查和诊断,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
在放射科工作中,危急值项目的处理尤为重要。
危急值是指在放射学检查中发现的可能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的异常情况,需要在最短时间内与临床医生沟通,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危急值项目的定义危急值项目是指放射学检查中发现的以下情况:1. 外伤性颅脑损伤:如颅骨骨折、脑出血等。
2. 心脑血管急症:如脑梗死、脑出血、主动脉夹层等。
3. 脊柱损伤:如椎体骨折、脊髓损伤等。
4. 急性腹部疾病:如肠梗阻、胆囊炎等。
5. 急性胸部疾病:如气胸、肺栓塞等。
6. 急性骨骼肌肉损伤:如骨折、关节脱位等。
三、危急值项目的处理流程1. 检查发现危急值:当放射科医生在检查中发现危急值项目时,应立即确认异常情况,并与检查技师核对相关信息的准确性。
2. 核实患者信息:放射科医生需要核实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基本信息,以确保与临床医生沟通时提供准确的患者身份。
3. 与临床医生沟通:放射科医生应立即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将危急值情况告知临床医生,并提供详细的影像学信息,如异常部位、大小、数量等。
同时,放射科医生应向临床医生提供建议和意见,以指导后续治疗。
4. 记录沟通内容:放射科医生需要准确记录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内容,包括沟通时间、沟通方式、沟通结果等。
这些记录对于后续的医疗质量评估和纠纷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5. 治疗措施的执行:临床医生根据放射科医生提供的危急值信息和建议,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及时执行。
放射科医生应与临床医生保持沟通,了解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病情变化。
四、危急值项目的报告和追踪1. 报告编写:放射科医生应及时编写危急值报告,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危急值项目的描述、影像学表现、建议治疗方案等内容。
报告应准确、清晰地表达危急值情况,以便临床医生参考。
2. 报告审核:放射科主任或负责人应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审核,确保报告内容准确无误。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影像科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1、中枢神经系统:①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③脑疝、急性脑积水;④颅脑CT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2、脊柱、脊髓疾病: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锥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
3、呼吸系统:①气管、支气管异物;②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③肺栓塞、肺梗死4、循环系统:①心包填塞、纵隔摆动;②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消化系统:①食道异物;②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③急性胆道梗阻;④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⑤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6、颌面五官急症:①眼眶内异物;②眼眶及内容物破裂、骨折;③颌面部、颅底骨折。
二、"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门、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疑有可能存在"危急值"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在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前,应结合临床情况,并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必要时与有关人员一起确认检查环节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要重新复检。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1、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临床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结果发出,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
最新放射科“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修改版(精品收藏)
告范围修改版
放射科“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一)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1)幕上血肿≥30ml,幕下血肿≥10ml;(2)中线移位≥0。
5cm;(3)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脑肿胀,环池结构消失;(4)脑室铸型合并急性脑积水;(5)颅脑 CT或MRI 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以上;(6)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 CT 或MRI 出血或梗塞程度与近期片对比明显加重。
2、脊柱、脊髓疾病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椎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
3、呼吸系统(1)气管、支气管异物;(2)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3)肺栓塞、肺梗死。
4、循环系统(1)心包填塞、纵膈摆动;(2)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5、消化系统(1)食道异物;(2)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3)急性胆道梗阻;(4)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5)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
6、颌面五官急症(1)眼眶、眼球内异物;(2)
告范围修改版
颌面部、颅底骨折。
(二)报告程序:
技师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检查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信息是否有错,在确认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通报诊断医师确认,诊断医师确认属于危急值后,应10分钟内电话通知临床医护人员并询问对方姓名,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然后发放书面报告。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危急值”定义:“危急值” ,Critical Values,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及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1.“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2.“危急值”报告制度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科室工作人员主动性及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的有效沟通及合作。
3.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程序及流程:1.对于临床怀疑为“危急值”的患者~应给予优先检查,对于门诊患者~应同时记录患者联系方式。
2.本科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者应首先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必要时再次检查对比。
3.在确认检查过程中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告知临床医生“危急值”结果~并让对方重复确认后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4.立即完成胶片打印及报告书写发放~要求时间,30分钟。
5.如未能联系到接诊医生~需报医务科,总值班,备案。
附:一、放射科“危急值”报告范围:1.一侧肺不张。
2.气管、支气管异物。
3.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大于50%以上,。
4.急性肺水肿。
5.心包填塞、纵膈摆动。
6.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7.食道异物。
8.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包括肠套叠,。
9.外伤性膈疝。
10.严重骨关节创伤:,1,脊柱骨折伴脊柱长轴成角;(2)多发肋骨骨折伴肺挫裂伤或液气胸,,3,骨盆环骨折。
放射科危急值项目
放射科危急值项目一、背景介绍放射科危急值项目是指在放射科检查中,发现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异常结果。
这些异常结果可能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状况,因此需要及时通知相关医务人员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科危急值项目的定义、分类、通知流程和处理措施。
二、定义和分类1. 定义:放射科危急值项目是指在放射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异常结果。
这些异常结果可能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状况,需要及时通知相关医务人员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2. 分类:放射科危急值项目可以根据不同的放射影像学检查进行分类,如X线检查、CT扫描、核磁共振等。
每种检查都有相应的危急值项目,根据临床意义和紧急程度进行划分。
三、通知流程1. 检查发现异常结果:当放射科医生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异常结果时,应立即确认是否为危急值项目。
如果确认为危急值项目,进入下一步流程。
2. 快速报告:放射科医生应立即编写快速报告,详细描述异常结果,并标注为危急值项目。
3. 通知医务人员:放射科医生将快速报告发送给相关医务人员,包括主治医生、急诊科医生等。
通知方式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进行。
4. 确认接收:接收到危急值通知的医务人员应立即确认接收,并开始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处理措施:根据危急值项目的具体内容,医务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进一步的检查、治疗、手术等。
四、处理措施1. 进一步检查:根据危急值项目的具体内容,医务人员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认异常结果的准确性和严重程度。
这可以包括重复检查、其他影像学检查等。
2. 紧急治疗:对于危急值项目涉及到患者生命安全的情况,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治疗措施,包括急救措施、药物治疗等。
3. 会诊:根据危急值项目的复杂性和临床意义,医务人员可能需要进行会诊,邀请其他专家共同讨论和制定治疗方案。
4. 跟踪观察:对于危急值项目涉及到患者健康状况的情况,医务人员应进行跟踪观察,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放射科危急值项目
放射科危急值项目一、项目背景放射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负责进行各类放射学检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在放射学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其中包括危急值的出现。
危急值是指在放射学检查中发现的具有严重临床意义的异常结果,需要立即通知临床医生进行处理。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放射科需要建立危急值项目,明确危急值的定义、通知流程和处理要求。
二、危急值定义1. 放射科危急值是指在放射学检查中发现的具有严重临床意义的异常结果,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威胁或导致重大并发症的情况。
2. 危急值的判定标准应基于临床指南、病理学知识和医学文献,由放射科医师和临床医生共同制定,并定期进行更新和修订。
三、危急值通知流程1. 放射科医师在发现危急值后,应立即与临床医生联系,并将相关检查结果和危急值信息进行书面通知,同时电话通知临床医生。
2. 通知内容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结果、危急值判定依据、建议的临床处理措施等。
3. 临床医生收到危急值通知后,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向放射科医师反馈处理结果。
4. 放射科应建立危急值通知记录,包括通知时间、通知方式、通知内容、处理结果等,以备查档和质量评审使用。
四、危急值处理要求1. 放射科医师在发现危急值后,应立即停止当前工作,优先处理危急值相关事务,并确保及时通知临床医生。
2. 临床医生收到危急值通知后,应立即与患者取得联系,并根据危急值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紧急手术、药物治疗、会诊等。
3. 放射科医师和临床医生应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协商处理方案,并及时更新患者的病历和相关记录。
4. 放射科应定期开展危急值处理的质量评审,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危急值处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五、数据统计与分析1. 放射科应建立危急值数据统计与分析系统,对危急值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2. 统计内容应包括危急值的发生率、类型分布、处理时效等指标,以及危急值处理结果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科“危急值”项目
1、在放射科检查过程中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者,即刻抢救并报告临床科室;
2、急性脑出血,经头颅CT发现的;
3、脑疝;
4、大量张力性气胸;
5、血气胸;
6、支气管异物;
7、大面积急性肺栓塞;
8、大量心包积液;
9、夹层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
10、消化道穿孔;
11、腹部实质性脏器破裂大出血;
12、颈、胸椎椎体爆裂性骨折、椎管占位截瘫;
13、可能危及生命的全身多处、多发骨折。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危急值”的概念
“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某项或某类检查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需要临床医生及时、迅速给予有效干预措施或治疗。
否则,可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及时准确的检查、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
①严重的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②脑疝
③颅脑CT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出血、脑梗死
2、循环系统:
①急性主动脉夹层或动脉瘤
②急性心衰
3、消化系统
①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
②腹腔脏器大出血
4.休克、昏迷病人
四、“危急值”报告程序(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做好相应记录。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
五、登记制度
“危急值”的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
应分别建立检查“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六、质控与考核
(一)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
科室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一级质量考核内容。
对执行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提出“危急值”报告制度持
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七、注意事项
(一)在确认检查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接诊开单医生,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需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口头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和严重程度。
(二)检查医生发现病情达到“危机值”,按操作常规完成后,应立即通知科内危重病人抢救小组成员,力争确保病人安全离开放射科。
(三)“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有关科室和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临床科室需将接电话人员的姓名告知报告人员。
(四)“危机值”的界定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患者病情,与临床沟通机制,调整“危机值”。
(五)病人离开后,详细记录检查及通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