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上下前后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上)数 第二单元 1、上下前后 2、左右
了解简单的方位知识。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批注
一、预留汇报,导入新课。
1.游戏导入,听口令,比比谁的反应快,做得准确.
2.课件出示,主题,引入板题.
板书课题: 上、 下、 前、 后。
二、问题出示,自主探究。
1.仔细看图:大桥上都有什么?看看他们的位置, 你发现了什么?
第二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能比较静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初步培养学上的空间观公.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地同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师巡视,适时的加以指导
三、交流完善,点拨深入。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我一说左手, 你立刻把左手举起来, 一说左腿立刻指左腿, 说哪指哪, 看谁反应最快, 指得最准确。
2.放“找朋友”的音乐, 慢到快, 由有规律到无规律: 右手、 左手、 左腿、右腿、 右肩、 左肩......
教师过渡语: 左和右的用处太大了, 你们看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教 学 设 计
课题
1.上、下、前、后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教
学
目
标
1.能识别上、下、前,后这些方位,能用它们描述物体所在位置。
2.积极主动参与认知过程,初步掌握判断位置的方法。
3.体会位置的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能区别上、下、前、后,能描述物体的位置。
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说课稿4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说课稿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说课稿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一课时前后。
在小学阶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空间观念的数学知识。
这个单元选取的内容都是学生身边的、常见的、感兴趣的事物,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体验。
教学时主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体验,结合对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已有的简单生活经验,认识前后。
因此,在教学中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素材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2、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对实际情境的观察中,认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前后关系。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探索精神,树立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前后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前后。
教学难点:理解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最牢固的。
我本着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与直观教学原则,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运用多媒体介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森林运动会这一场景,仿佛身临其境,便于学生充分地感知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
同时,《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因而,我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观察、描述、想象、合作交流中体验前后的含义,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探索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说课稿三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说课稿三篇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说课稿三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说课稿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说课稿三篇1一、说教材本课《前后》教学是《位置与顺序》单元教学里的第一个内容,后续学习还有《上下》,《左右》。
这个单元选取的内容都是学生身边的、常见的、感兴趣的事物,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体验。
教学时主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体验,结合对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已有的简单生活经验,认识前后。
因此,在教学中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素材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为了学生直观地认识物体间的前后相对位置关系,教材借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学习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学生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空间观念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活动和数学游戏喜闻乐见,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观察、提问、想像、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得新知,加深对“前后”方位的理解,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三、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通过观察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能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前后”位置关系,正确描述“前后”。
教学难点:理解“前后”的相对性。
四、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与学生谈话,不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让学生初步理解两个小动物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学习我为学生创设了“森林运动会,虎王邀请小朋友们去参加”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观看赛跑比赛,说说都有哪些小动物参加,然后说说现在的比赛情况,再让学生和同桌说说这五个小动物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与此同时把这两句话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用上这两个句式。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第2单元位置-第1课时位置——上下前后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第2单元位置-第1课时位置——上下前后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是学生对空间观念初步认识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第1课时“位置——上下前后”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这一内容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更多的是通过感官体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位置概念的认识。
此外,由于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考虑多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发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位置的相对性,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一个红盆,底下有个小孔,里面装的是什么?”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位置。
2.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位置。
(2)学生两人一组,用卡片进行游戏,体验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3)教师学生进行交流分享,总结出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第二单元第1课时上、下、前、后(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时上、下、前、后年级:一年级学科: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上、下、前、后”四个方向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方向感。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上、下、前、后”四个方向的含义。
2. 正确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1. 方向的辨别和运用。
2. 描述物体位置时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方向卡片。
3. 教学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并说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的主题:“上、下、前、后”。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出示方向卡片,引导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四个方向。
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上、下、前、后”的方向。
3. 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前、后”的方向。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上、下、前、后”的方向知识。
3. 教师挑选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复杂的场景图片,让学生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上、下、前、后”的方向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上、下、前、后”四个方向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方向感,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补充和说明:实践活动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上、下、前、后”概念具象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方向。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二《位置》第一课时《上下前后》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二《位置》第一课时《上下前后》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等空间概念,培养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感知和描述能力。
本课时《上下前后》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上下前后四个方向,从而形成对空间概念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他们对空间概念有一定的感知,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通过观察和操作,他们能够直观地理解上下前后的概念,并通过实际例子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上下前后四个方向的概念,并能够用语言和动作进行描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对空间概念的感知和描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上下前后四个方向的概念,并能够用语言和动作进行描述。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空间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和语言描述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图片、卡片等教具,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的环境,引导学生关注教室里的物体位置,激发学生对位置概念的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物体的位置,引出上下前后四个方向的概念。
3.实例讲解:教师通过实际例子,讲解上下前后四个方向的概念,并让学生模仿和描述。
4.操作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卡片标出物体在不同方向的位置,并互相描述。
5.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游戏,通过找出隐藏的物体,运用上下前后的概念进行描述。
6.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上下前后四个方向的概念,以及对应的例子。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第一课时《上下、前后》说课稿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第一课时《上下、前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第一课时《上下、前后》的内容主要包括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掌握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
这一课时是学生对位置概念的初步认识,为后续学习其他位置概念和图形运动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位置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位置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成熟。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但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直观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位置概念。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位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各不相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体验,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和合作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能够运用位置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和游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理解和掌握位置概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和游戏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位置关系,激发学生对位置概念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进行展示和讲解。
3.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移动物品和观察,体验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位置关系,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并进行归纳和强调。
《认识左右、上下、前后》说课稿范文
《认识左右、上下、前后》说课稿《认识左右、上下、前后》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左右、上下、前后》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左右、上下、前后》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阶段,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了两个小朋友做“指鼻子、指眼睛”的游戏,左图用指左眼引起对“哪边是左”的问题的讨论;右图用指右耳,引起对“哪边是右”的问题的讨论。
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一定一定的区分左右的知识。
对前后、上下、正反的理解积累的经验比较多。
也能很容易的就区别开来。
但是对于左右的相对性的,学生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
这时本节课特别需要关注的地方。
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
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左右》时,设计以游戏活动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建构知识。
三、教学设想这节课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有意义的素材我在上新课环节,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进入,找自己身体中的左和右,使学生身不由己地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初步确定左、右观念。
接着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创造性地设计了“找邻居”这个游戏活动,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并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
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精神。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活动中学数学。
数学活动教学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标,明确提出了以“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力求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活动促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沸腾的,真实的生活。
第二单元 第1课时《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第1课时《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知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使学生能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上下前后的概念。
2. 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知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上下前后的图片。
2. 实物:铅笔、橡皮、尺子等。
3. 小组活动材料:积木、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上下前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教师总结:上下前后是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二)探究新知1. 教师出示铅笔、橡皮、尺子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2. 学生尝试用上下前后描述这些实物的位置关系。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积木、玩具等材料搭建不同的场景,并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4.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个别辅导。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检查练习题的正确性。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上下前后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五)课后作业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生活中的物体位置关系。
2.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家长签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2. 板书内容:(1)上下前后的概念(2)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上下前后的概念,并能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位置上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位置上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位置上下”。
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数、认识数字0-10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主要让学生能够理解上下方位的概念,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上下方位,并运用上下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对数学的学习还在初步阶段。
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他们需要通过实物和图片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合作意识也在逐渐形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学习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上下方位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上下方位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上下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上下方位的概念;游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分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场景,引导学生发现教室里的物体都有上下之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位置上下”。
2.新课导入: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物体的位置,帮助学生理解上下方位的概念。
3.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上下方位,进一步理解上下方位的概念。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上、下、前、后》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上、下、前、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上、下、前、后》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初期阶段,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空间方位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单元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和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和区分上下、前后等基本空间方位,培养学生运用空间方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从幼儿园阶段刚进入小学,他们对空间方位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仍然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方位的概念,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上下、前后等基本空间方位,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空间方位观念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上下、前后等基本空间方位。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空间方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空间方位的概念。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方位的概念。
3.游戏教学法:设计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交流互动法: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如“小动物排队”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观察和描述情境中的小动物的位置,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上下、前后等基本空间方位。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用卡片表示不同的空间方位,并进行交流分享。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2《位置上、下、前、后》说课稿1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2《位置上、下、前、后》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位置上、下、前、后》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掌握上、下、前、后八个方位,能够正确地辨别物体的位置,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依托,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方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方向有了初步的认识,例如,他们会说“上面”、“下面”等。
但是,对于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建立清晰的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前、后、左、右八个方位,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前、后、左、右八个方位,并能够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辨别物体的位置,并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实物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空间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出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对方向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基本概念:教师讲解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初步认识并辨别这些方位。
3.实践活动:教师设计各种游戏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如捉迷藏、找朋友等。
4.巩固练习:教师出示各种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说课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说课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说课第【1】篇〗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前后》教学设计【说教学内容】教材P9及练习二第1、2、3题【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方位感。
【教具准备】教材第9页例题的挂图。
【说教学过程】一、新授1.出示教科书P9的图,教师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1)图上有什么?(2)你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图吗?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卡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卡车的下面。
指出上面和下面是两种相对的位置关系。
并让学生思考:①卡车在轮船的()面。
②轮船在火车的()面。
③卡车的下面有什么?同桌互相说,再请个别同学上台说。
(3)完成书本第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自由操作,摆好后互相说一说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懂得区分上下方位关系。
2.教师指出生活中除了上、下这两种方位以外还有其他的方位,出示教科书P11第1题的图,请学生观察:(1)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图上画了什么?(2)找一找图上有哪些位置关系?并回答:①小兵在小玉的()面,小玉在小兵的()面。
②小东的前面是(),小云在小华的()面。
学生讨论并重点叙述小玉的位置关系(教师小结:指出前、后与上、下一样,都是具有相互关系的方位词,因此它们都不能孤立的存在。
(3)完成练习二第2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后,教师再进行讲评。
二、巩固练习1.找一找在你的身边有哪些物体是处于上下或前后关系的,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
2.完成教科书P11第三题。
看图想一想,填一填。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说课第【2】篇〗说教学目标:1. 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 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1课时上、下、前、后》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1课时上、下、前、后》教案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在此,我将以第一人称,详细阐述我在教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1课时上、下、前、后》时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的《第1课时上、下、前、后》。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上、下、前、后的方位词语。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上、下、前、后方位的辨别和运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方位的辨别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2. 学具:学生座位表、小组合作学习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引导他们发现物品之间的上下、前后关系。
2. 讲解与示范: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讲解上、下、前、后的含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卡片表示不同的方位,通过互相指点和问答,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完成座位表,用上、下、前、后四个方位词语描述组内成员的座位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方位词语:上、下、前、后。
2. 板书示例:用卡片表示不同的方位,通过问答方式引导学生辨别和运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上、下、前、后四个方位词语描述你的家和学校的位置关系。
2. 作业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它们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至关重要,也是我在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的环节。
一、实践情景引入引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步骤。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时上、下、前、后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时上、下、前、后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的第1课时,教学内容为“上、下、前、后”。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体验,让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四个方位,并能够运用这四个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认识上、下、前、后四个方位。
2. 培养学生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四个方位,并能够运用这四个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上、下、前、后四个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小玩具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小玩具、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学生做“猜卡片”游戏。
教师出示一张卡片,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将卡片上下、前后移动,然后让学生睁开眼睛,猜猜卡片在哪里。
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上、下、前、后四个方位。
2. 教学基本概念:教师通过PPT展示上、下、前、后四个方位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四个方位。
教师讲解上、下、前、后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这四个方位是如何确定的。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个小玩具,放在桌子上,让学生用上、下、前、后四个方位词描述玩具的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玩具,并用方位词准确描述。
4.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卡片,让学生两两合作,一个学生拿卡片,另一个学生用上、下、前、后四个方位词描述卡片的位置。
然后交换角色,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上、下、前、后”板书内容:上下前后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上、下、前、后四个方位词,描述家里某个物品的位置。
答案:我家电视在前面,沙发在后面,桌子在上面,地毯在下面。
2. 请用上、下、前、后四个方位词,描述学校某个场所的位置。
答案:我校图书馆在前面,食堂在后面,操场在上面,卫生间在下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描述物体位置,如在家里、学校、商场等场所,运用上、下、前、后四个方位词,描述不同物体的位置。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上下前后说课稿(2021年整理)
(完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上下前后说课稿(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上下前后说课稿(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上下前后说课稿(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1 位置上、下、前、后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数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上、下、前、后(板书)上、下、前、后这一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一年级小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是建立在对事物直接感知的基础上,心理特点完全是具体形象占优势。
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主辅技能相结合,演示技能为主,辅之以提问、讲解、组织共同发挥作用。
本课设计了大桥上下各种交通工具运行的画面,这幅画的呈现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完全呈现上、下、前、后的概念,我从上下和前后两个关系来讲,在此基础上我创设了学生喜欢的内容丰富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
(2)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材的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本节课的难点是: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实现我的教学目标,突破难点,我将教学环节设计如下:第一环节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的创设的学习情境,通过精心策划的情境能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教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更有趣味。
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说课稿龙门中心小学李亚红一、说教材《上、下、前、后》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
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说教法学法一年级小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是建立在对事物直接感知的基础上,心理特点完全是具体形象占优势。
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主辅技能相结合,演示技能为主,辅之以提问、讲解、组织共同发挥作用。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本节课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设计了大桥上下各种交通工具运行的画面,这幅画的呈现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完全呈现上、下、前、后的概念,我从上下和前后两个关系来讲,在此基础上我创设了学生喜欢的内容丰富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
第一环节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第二环节是层层推进、解决问题第三环节是应用拓展、巩固学习第四环节全课总结书本是学生学习的有效资源,而看书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在本节课结束之前,我想提问学生,今天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提出来,全班一起交流,一起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本课知识点。
五、说教学反思本堂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与思考的地方,因为缺乏教学组织经验,一些学生不遵守纪律,导致课堂比较混乱,需要对班级进一步要求和管理,一些学生的精彩回答也没得到及时的表扬与鼓励。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说课(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说课(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说课第【1】篇〗说活动目标:1、能区别两个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
2、在操作中能正确使用方位词表达两者之间的上下关系。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能区别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并使用方位词表达。
活动难点:感知物体间上下方位的相对性。
说活动准备:1、玩具娃娃一个、帽子一顶、袜子一双。
2、玩具柜的玩具若干。
说活动过程:一、常规活动:指五官幼儿坐在椅子上玩“指五官”,教师加快速度增加其趣味性。
二、师生共同探索。
1、教师出示玩具娃娃,请幼儿说出眼睛和鼻子、鼻子和嘴巴的上下关系。
2、教师给玩具娃娃戴上帽子,穿上袜子。
请幼儿说出帽子和袜子的上下关系。
3、幼儿感知上下的方位。
师:“大灰狼明天要开一个玩具店,可是货架上的东西还没有摆上去,谁能来帮帮大灰狼呀?4、区别两个物体的上下关系。
请幼儿将玩具放入货物架中。
(幼儿自由操作)5、初步感知上下的相对性。
小结:在表述物体的位置时一定要说完整的话,如“××在××的上面,××在××的下面”。
6、看图说一说。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三.师总结讲评,并请幼儿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或某某小朋友前面是谁?后面呢?四:做游戏。
(上拍拍,瞎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说课第【2】篇〗说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根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区分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根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工具课件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前、后。
人教新课标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前、后》说课稿
《上、下、前、后》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早上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上、下、前、后》。
下面我将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八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课。
教材提供了一幅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画,让学生从中观察、发现、认识“上、下”“前、后”等方位,明确“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阶段,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说学情城里上学的孩子,大多数是乘公交车上学,学会认站牌也是必需掌握的一项技能。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前、后”的位置关系,而且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主题图中车站站牌的站名的前后位置顺序上,让学生了解站牌上的一些符号的含义,再要求学生用“前”或“后”对站牌上的站名的的前后位置进行描述,由于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所以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三、说教学目标1.能辨认实际生活中的上、下、左、右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能在平面图上找到物体位置并进行正确地描述。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经历用上、下、前、后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和同桌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
3.积极主动地参与方位的认识过程,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起积极学习的情感,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辨认实际生活中和平面图上的上、下、左、右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五、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新课标精神的要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1、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2、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3、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说课(推荐2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说课(推荐2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说课第【1】篇〗说活动目标1.理解并掌握方位:上下、前后2、能用方位词准确说出物体的位置3、喜欢参与数学游戏,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说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方位词上下左右难点:能用准确的方位词说出物体的位置说活动准备与幼儿数量同样多的玩偶、椅子若干说活动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动物玩偶之家,今天大熊老师要给动物们上课啦,大熊老师忘带眼镜,去拿眼镜了!小动物们趁大熊老师不在,可就调皮了,小猫悄悄的离开座位跑到了桌子的下面,小熊也跟着离开座位跑到了箱子的前面玩,小猴也坐不住了,跳到了箱子的后面!但是还有小动物乖乖的坐在桌子的上面,真是乖宝宝!(大家好,我是动物玩偶之家的大熊老师,现在我要给小动物们上课了,恩?小动物们都去哪了呢?小朋友们你们能帮我找到他们吗?)二、理解并掌握方位:上下、前后1、感知方位:上下、前后;尝试说一说玩偶在哪里?幼儿说一说玩偶在什么地方,给幼儿一个自由说的机会,引导幼儿理解上、下、前、后这些方位词,还要鼓励幼儿用正确完整的语言讲述。
2、幼儿尝试根据方位词找到玩偶。
(小朋友可以帮我请小动物们出来吗?XX小朋友,你来说一说,小兔在哪里?(桌子下面)好,请你帮我请它过来!XX小朋友请你帮我把箱子上面的小动物请到老师这里来!)三、通过游戏“捉迷藏“,引导幼儿用完整的方位词说出玩偶的具体位置,如:我的玩偶藏在了桌子下面。
(一)游戏:捉迷藏1、幼儿能找出玩偶,并说出完整方位词。
(谢谢小朋友们的帮助,小动物们现在到齐了!大熊老师今天会跟动物玩捉迷藏的游戏,小动物藏起来,大熊老师来找,你们来帮大熊老师)。
2、幼儿藏玩偶,并能用完整方位词说一说玩偶的具体位置。
小朋友藏玩偶,老师按照幼儿说出的方位词找玩偶,引导幼儿能完整的表述出玩偶的所在位置。
三、活动延伸: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巩固幼儿对方位词的理解!使幼儿能在学中玩,玩中学!活动总结《3~6对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数学认知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3~4对目标之二中指出: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等方位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位置
上、下、前、后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数学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上、下、前、后(板书)
上、下、前、后这一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一年级小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是建立在对事物直接感知的基础上,心理特点完全是具体形象占优势。
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主辅技能相结合,演示技能为主,辅之以提问、讲解、组织共同发挥作用。
本课设计了大桥上下各种交通工具运行的画面,这幅画的呈现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完全呈现上、下、前、后的概念,我从上下和前后两个关系来讲,在此基础上我创设了学生喜欢的内容丰富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
(2)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本节课的难点是: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实现我的教学目标,突破难点,我将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有目的的创设的学习情境,通过精心策划的情境能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教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更有趣味。
本节课创设交通十字路口的画面,让学生联系实际,想想在生活
中行人和汽车是怎样过马路的,有序的交通由什么来控制?同学们会回答红绿灯,问红绿灯是怎样摆的,此时自然过度到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是层层推进、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分为上下和前后两个部分进行,首先上下这一部分,通过解决红绿灯怎么摆的来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关系,联系实际,询问教室是否也有这样的关系,进行练习。
接着乘机提出第二个问题,出示汽车行驶画面,询问画面有几辆汽车,找出你喜欢的一辆汽车,你能用前后的关系来说说它的位置吗?试着说说,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环节是应用拓展、巩固学习
练习可以说是数学学习有效的途径,因此我本着知识性、驱
动型和有效性的原则,设计了如下的几个练习,出示十二生肖图,谁排在前面,谁排在后面。
开火车的形式询问你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
通过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巩固了知识,形成了技能,达到突破重难点的教学本意。
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用灵活的方式活学知识,活用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第四环节全课总结
书本是学生学习的有效资源,而看书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在本节课结束之前,我想提问学生,今天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提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来交流,帮助你,想必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回顾这一节课的知识要点,我想这样意义更为深刻。
好了,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下面我将对第一、第二环节来展开我的微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