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犯罪 以案说法警示录
青少年法律案例报道范文(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近日,我国某市发生了一起青少年犯罪案件。
被告人小张,男,17岁,初中毕业。
因与同学发生纠纷,持刀将对方刺伤,致对方重伤。
此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下面是对此案的详细报道和分析。
二、案件经过2019年10月,被告人小张与同学小王因琐事发生纠纷。
双方争执中,小张持刀将小王刺伤,致小王重伤。
事发后,小张逃离现场。
警方接到报警后,迅速展开侦查。
经过调查,警方于次日将小张抓获归案。
三、案件审理此案由某市人民法院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对小张进行了审理,并依法作出了判决。
四、案件分析1.犯罪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
小张的家庭环境较为复杂,父母离异,缺乏关爱。
这使得他在成长过程中,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2)学校教育不足。
小张初中毕业后,未接受正规职业教育,导致其文化素质较低,缺乏法治观念。
(3)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小张结识了一群不良青年,受到他们的负面影响,逐渐走上犯罪道路。
2.案件启示(1)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2)强化学校教育。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预防青少年犯罪。
(3)净化社会风气。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判决结果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法院依法对小张作出了有期徒刑十年的判决。
六、结语此案的发生,警示我们青少年犯罪问题不容忽视。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风气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我们应从多方面入手,共同关注青少年成长,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同时,对青少年犯罪行为要依法严惩,以警示他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2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教学秩序。
本案例选取一起典型的校园欺凌事件,通过法律视角对事件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法律教育的重视。
二、案情简介2019年3月,某中学发生一起校园欺凌事件。
预防青少年犯罪警示教育讲座稿

预防青少年犯罪警示教育讲座稿尊敬的教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做一场关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警示教育讲座。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应该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负起更多的责任。
犯罪不仅对个人造成伤害,也对整个社会安定和谐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知识和方法。
首先,了解青少年心理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础。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期,他们对外界的影响很敏感,容易受到亲友、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而偏离正道。
因此,我们要倾听他们的声音,关心他们的需求,并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其次,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手段。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的主要成长环境,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让孩子们接受全面、优质的教育。
我们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观,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法律意识。
再次,警示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通过举办警示教育讲座、组织参观法庭、举办模拟法庭等活动,让青少年了解犯罪的后果和危害,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
另外,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兴趣爱好和阳光心态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措施。
青少年正处于思想活跃、身体发育的阶段,拥有充沛的精力和时间。
如果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投入到课业、体育活动、文艺技能等方面,就能减少他们沉溺于网络游戏、恶习等不良行为的机会。
最后,加强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环境,父母是他们最亲近的人。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给予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父母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并给予他们理解与支持。
通过以上几点,我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性,并用实际行动来加以实践。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携手打造一个安全、和谐、有爱的社会环境,让我们的青少年更加健康、成熟地成长。
谢谢大家!。
法律讲堂青少年犯罪案例(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的个体往往具有较高的可塑性,但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本文将以一起青少年犯罪案例为切入点,深入剖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及法律后果,以期为广大青少年提供警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案例背景2019年,某市发生了一起青少年团伙盗窃案。
被告人王某、李某、张某等三人,均为未成年人,因家庭经济困难,心生邪念,结伙盗窃他人财物。
他们在作案过程中,多次进入居民小区,撬锁盗窃,涉案金额达数万元。
案发后,公安机关迅速展开侦查,将三人抓获归案。
二、犯罪原因分析1. 家庭教育缺失:王某、李某、张某三人的家庭环境普遍较为复杂,父母忙于工作,疏于对子女的教育和关爱。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青少年容易形成自私、冷漠的性格,缺乏责任感。
2. 学校教育不足:学校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这使得部分青少年在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存在偏差,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3. 社会环境因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接触到的信息日益多元化。
一些不良信息,如暴力、色情等,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部分青少年由于缺乏辨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团伙的诱惑。
4. 心理因素: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阶段,情绪波动较大,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当他们在面对挫折、困难时,往往无法正确处理,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三、犯罪特点分析1. 犯罪手段多样化:青少年犯罪手段呈现多样化趋势,如盗窃、抢劫、诈骗等。
他们往往利用网络、手机等工具进行作案,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2. 犯罪团伙化:部分青少年犯罪呈现出团伙化特点,成员之间相互勾结,共同作案。
团伙成员之间往往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犯罪后相互掩护,给侦查工作带来困难。
3. 犯罪对象特定化:青少年犯罪往往针对特定对象,如居民小区、商场、学校等。
他们选择作案目标时,往往考虑作案难度、收益等因素。
预防青少年犯罪警示教育讲座稿

预防青少年犯罪警示教育讲座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地站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警示教育讲座。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而复杂的社会问题,对于个人、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此高度警惕,并采取措施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青少年犯罪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往往是长时间积累后的结果。
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就要从娃娃抓起。
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一环,家长要以身作则,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同时,应该加强家庭沟通,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孩子在家庭中获得的爱和关心,是他们远离犯罪的坚强后盾。
其次,学校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不仅要传授正统知识,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心理素质。
青少年的叛逆期往往是犯罪行为发生的高发期,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感,健康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帮助他们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
此外,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学校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他们对学校的喜爱程度,从而远离犯罪。
青少年犯罪的预防还要从社会环境入手。
我们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打击非法打工和虐待行为,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同时,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机会,让青少年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在社区建设中,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开展青少年参与的志愿服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预防青少年犯罪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政府要加大投入,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帮助,加强舆论引导,提高社会的法治意识。
警方要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力度,严厉惩罚犯罪行为,并及时帮助和教育犯罪嫌疑人。
媒体要注重正能量的传播,减少对犯罪行为的宣传,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
同学们,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进来。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努力成为有用的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关于少年法律犯罪的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案例以某市未成年人甲为例,剖析少年法律犯罪的原因、过程及后果,旨在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背景某市未成年人甲,男,15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甲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均为工人。
甲自小聪明伶俐,但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流。
随着年龄的增长,甲逐渐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在校园里,甲经常受到同学欺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三、案例经过1. 犯罪动机甲在沉迷网络游戏的过程中,结识了一群不良少年。
他们常常谈论如何通过犯罪获取利益,甲逐渐被这些言论所影响,萌生了犯罪念头。
2. 犯罪过程(1)盗窃:甲在校园内盗窃同学财物,用于购买网络游戏道具和装备。
(2)勒索:甲以暴力威胁同学,勒索钱财。
(3)抢劫:甲与不良少年结伙,在街头抢劫行人。
3. 犯罪后果(1)法律后果:甲因盗窃、勒索、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2)家庭后果:甲的父母得知儿子犯罪后,痛心疾首,家庭陷入困境。
(3)学校后果:甲所在的学校对甲进行了严肃处理,将其开除。
四、案例分析1. 犯罪原因(1)家庭教育缺失:甲的父母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导致甲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
(2)学校教育不足:甲所在的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甲的不良行为。
(3)社会环境因素:网络游戏的普及、不良信息的传播等因素对甲产生了不良影响。
2. 犯罪特点(1)低龄化:甲仅为15岁,属于未成年人犯罪。
(2)团伙化:甲与不良少年结伙犯罪,具有一定的组织性。
(3)多样化:甲涉及的犯罪类型包括盗窃、勒索、抢劫等,作案手段多样。
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1. 家庭教育(1)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行为。
(2)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2. 学校教育(1)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警示录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警示录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之中,有着2.2亿多未成年人,关注和爱护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就是关注和保护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然而,我们却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现实:近年来,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数量和发展态势已成为全世界极为关注的社会问题。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进入90年代以后,未成年人犯罪的严重态势,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据有关资料统计,1987-1996年10年间,我国少年犯罪数量增长1倍多。
而近3年,未成年人年犯罪比例不断攀升,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
我国公安部在二十世纪末曾发出警告:和70年代相比,进入90年代后我国青少年违法的初始年龄提前了2-3岁,其中,14岁以下违法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年龄最小的还不满10岁!更令人震惊的是,在低龄犯罪比例不断增长的同时,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式和手段正在向团伙化、暴力化、多样化发展,给社会造成的危害也更为严重。
据某省检察院统计:1996年该省平均每天有5.4个少年涉嫌犯罪。
某少管所资料分析:二十世纪80年代该所在押犯的平均年龄为17.6岁,90年代初降到17.2岁,到了2000年,平均年龄已降到15.4岁;而全部在押犯中16岁以下的由80年代末的不到15%,上升到90年末的30%多,10年间其比例翻了一番。
而他们初次触法的年龄恐怕比这还要低得多。
这些数字是触目惊心的,而其中所折射出的严酷现实,更使人忧虑。
也许,我们的许多同学要问,历史发展到现在,社会已经大大地进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青少年触犯法律,又为什么走向犯罪的道路呢?是的,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为青少年一代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环境,但同时也不能否认,一个时期以来,我们也“引进”或滋生了不少非理性的东西。
西方一些实用主义的哲学思想以及商品经济中的一些消极因素,社会不正之风、腐败现象的泛起,无疑深深地侵蚀了青少年稚嫩的心灵和肌体。
警钟在黎明敲响

警钟在黎明敲响警钟在黎明敲响——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警示录第二集别让私欲毁青春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阳光的,青春也是向上的,青春是人生中最明媚的春天,也是走向成熟的最宝贵的时光,当你走进青春期的时候,属于你的应该是绚丽多姿的色彩,应该是勃勃生机的世界,应该是充满希望的未来,应该在白纸上画上最新最美的图画,应该用五彩描绘前程似锦的明天。
然而,这些走进大墙内的少年犯们,却没有把握好青春的脚步,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失足跌入犯罪的深渊,悔恨将伴随他们在这里渡过自己的花样年华。
(一)贪婪生祸心自私有经济产生以来,金钱就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散发着巨大的魔力。
为了钱而丧失廉耻,为了钱而置法律于不顾的犯罪,古今中外大有人在。
今天,因为“金钱”而引发的财产型犯罪已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类型。
字幕10:据统计,财产型罪犯的收押比例已超过50%,有的省份甚至达到85%以上。
有一句古话说: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
然而在我们所采访的对象中因生活所迫而实施侵财犯罪的并不占多数,那么更多的人是为了什么去铤而走险的呢?贪欲--—泥潭这是一位原来学习成绩很好,很优秀的孩子,当他跟随父母从农村进了县城以后,思想上开始发生了变化,由于经受不住灯红酒绿生活的刺激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再加上与一些不良少年混在一起,最后因盗窃罪、抢劫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这一个个因抢劫罪而被判刑入狱的少年犯们哪里想到,一时的贪欲却会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章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2023年以案四说警示教育案例

2023年以案四说警示教育案例近年来,我国社会风气不断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违法犯罪行为。
为了加强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警方在2023年开展了一系列警示教育案例,以案四说,对社会进行警示教育。
下面将列举10个案例,以期引起广大公众的关注和反思。
案例一:网络诈骗2023年7月,警方成功破获了一起网络诈骗案件。
该案件中,犯罪分子通过虚假网站和短信诱骗公民上当,损失金额高达数百万元。
警方通过侦查工作,追踪到犯罪分子并将其抓获。
该案例提醒公众要保持警惕,不要轻信陌生人的信息和网站,以免上当受骗。
案例二:贩毒案2023年9月,警方在一次行动中破获了一个贩毒团伙。
该团伙成员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贩卖毒品的活动,涉及面广,危害巨大。
警方依法打击犯罪分子,查获大量毒品,并将其绳之以法。
这个案例提示公众要远离毒品,避免被毒品所迷惑,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案例三:食品安全案2023年11月,警方在一次食品安全行动中发现了一家黑心食品企业。
该企业生产的食品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警方立即采取行动,查封该企业,并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这个案例提醒公众要关注食品安全问题,选择合格的食品,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案例四:环境污染案2023年12月,警方在一次打击环境污染行动中,发现了一家非法排污企业。
该企业违法排放废水,严重破坏了周边环境。
警方及时采取措施,关闭该企业,并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这个案例提醒公众要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案例五:校园欺凌案2023年4月,警方在一所中学发现了一起严重的校园欺凌案。
案件中,几名学生对受害同学进行了体罚和侮辱,导致受害者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警方立即介入,对涉案学生进行教育和惩处,并加强校园欺凌防范工作。
这个案例提醒公众要关注校园欺凌问题,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案例六:交通违法案2023年5月,警方在一次集中整治交通违法行动中,查获了一批涉嫌酒驾和超速行驶的驾驶员。
青少年犯罪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凸显。
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健康成长关乎国家长远发展。
然而,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青少年走上了犯罪道路。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青少年犯罪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其成因、法律责任以及预防措施。
二、案例介绍(一)案件基本情况2019年5月,某市一名16岁的高中生小张(化名)因涉嫌抢劫被公安机关逮捕。
据调查,小张曾因家庭矛盾与父母发生争执,导致其对家庭产生怨恨。
为进一步报复父母,小张伙同同年级的王某(化名)策划抢劫。
2019年4月某晚,小张、王某两人持刀闯入一居民家中,抢走现金3000元。
案发后,两人逃离现场。
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迅速将两人抓获。
(二)案件处理结果1. 法院审理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小张、王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鉴于两人系未成年人,且犯罪情节较轻,依法从轻处罚。
最终,法院判处小张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2. 社会影响该案件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人们对青少年犯罪问题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力度,切实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案例分析(一)犯罪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小张的家庭环境较为复杂,父母忙于工作,忽视了对他的关爱和教育。
这导致他在心理上产生了怨恨,进而走上犯罪道路。
2. 学校因素学校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道德品质的培养。
这使得部分青少年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容易受到不良诱惑。
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网络、影视等传播媒介中存在大量不良信息。
部分青少年在接触这些信息后,容易受到负面影响,走上犯罪道路。
(二)法律责任分析1.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小张、王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应承担刑事责任。
2. 民事责任小张、王某在抢劫过程中,给被害人造成了财产损失。
青少年法制教育案例故事(3篇)

第1篇在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点。
为了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
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感受法治教育在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作用。
一、故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生活在我国一个美丽的城市。
他学习成绩优异,热心助人,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
然而,在他心中,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二、事件的起因一天,小明偶然在网络上结识了一个网友,两人很快成为了好朋友。
这个网友告诉小明,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的特点,进行一些违法犯罪活动。
他向小明透露,只要加入他们的组织,就能获得丰厚的报酬。
小明心动了,他开始偷偷地接触这个所谓的组织。
他发现,这个组织成员众多,分工明确,主要进行网络诈骗、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
小明在组织的诱惑下,逐渐迷失了自我,开始参与其中。
三、事件的经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参与的活动越来越多,他的法律意识却越来越淡薄。
在一次盗窃行动中,小明被公安机关抓获。
面对法律的制裁,小明后悔不已。
在审讯过程中,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小明的情况后,决定对他进行法制教育。
他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法制教育活动,让小明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四、法制教育的过程1. 专题讲座:公安机关邀请法律专家为小明和他的同学们进行专题讲座,讲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危害以及法律后果。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青少年犯罪的典型案例,让小明和他的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犯罪的严重性。
3. 心理辅导:针对小明的心理问题,公安机关安排心理专家进行辅导,帮助他走出心理阴影,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社会实践:组织小明和他的同学们参观法院、监狱等场所,让他们亲身感受法律的威严,增强法制观念。
五、事件的结局经过一段时间的法制教育,小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他主动向公安机关坦白了自己的罪行,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弥补自己的过错。
在法律和教育的双重感召下,小明重新回到了正轨。
初二法律典型案例文案(3篇)

第1篇标题:初二学生法律典型案例解析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教育的普及和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提高,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逐年减少。
然而,仍有一些未成年人因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而触犯法律。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初二学生法律典型案例的分析,为广大师生和家长提供警示,提高法制意识,共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二、案例背景某市初二学生小明(化名),因家境贫寒,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小明跟随年迈的奶奶生活。
由于缺乏关爱,小明结识了一群不良少年,受其影响,小明逐渐走上犯罪道路。
三、案例经过1. 小明与同学偷窃一天,小明与同学小李(化名)商量,想通过偷窃来改善生活。
两人决定偷取邻居家的钱财。
在实施过程中,两人被邻居发现,小明被当场抓获,小李趁机逃跑。
2. 小明参与打架斗殴在一次放学路上,小明因琐事与同学小王(化名)发生争执,双方发生打架斗殴。
在冲突中,小明持刀将小王刺伤,造成重伤。
3. 小明被学校开除由于小明多次违法违纪,学校对其进行了严肃处理,最终决定将其开除。
四、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缺失小明案例中,家庭教育缺失是导致其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
家长长期在外打工,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教育,使小明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法制观念淡薄小明在作案过程中,对法律缺乏敬畏之心,认为偷窃、打架斗殴等行为只是小事,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种法制观念的淡薄,使得小明在犯罪道路上越走越远。
3. 同伴影响小明结识了一群不良少年,受到他们的负面影响,逐渐走上犯罪道路。
这表明,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4. 学校教育不足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存在不足,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学生法制观念淡薄。
五、启示与建议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提高法制观念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共同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他们在面对诱惑时,能够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
法官教育年轻人犯法案例(3篇)

第1篇正文: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案件逐年上升,这不仅对社会治安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作为一名法官,我深知教育年轻人树立法治观念、远离犯罪的重要性。
今天,我就以一起典型案例为鉴,寄语广大年轻人:以案为鉴,珍惜美好生活,远离犯罪,共建和谐法治社会。
一、案情简介2019年,某市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青少年盗窃案。
被告人小张,17岁,初中文化程度,因家庭经济困难,心生邪念,伙同他人实施盗窃。
案发后,公安机关迅速破案,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经审理,法院依法对小张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二、案件分析1. 家庭教育缺失。
小张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对其疏于管教,导致其法治观念淡薄,道德观念扭曲。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
2. 学校教育不足。
学校在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本案中,小张所在的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力度不够,导致其法制观念淡薄。
3. 社会环境不良。
网络、影视作品等媒体中存在一些不良信息,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使青少年误入歧途。
三、法官寄语1. 珍惜美好生活,远离犯罪。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希望大家珍惜美好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远离犯罪,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3. 培养良好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希望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4. 加强家庭教育,关注孩子成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希望家长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中学生触犯法律的小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中学生触犯法律的现象时有发生。
本案例以一起中学生触犯法律的真实事件为背景,旨在揭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措施。
二、案例概述小明,男,14岁,某中学八年级学生。
他聪明伶俐,成绩优异,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
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群社会青年,开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某日,小明与这帮社会青年在街头闲逛时,发现一家便利店门口的收银台无人看管。
他们心生贪念,决定抢劫这家便利店。
在策划过程中,小明主动提出自己负责放风,其他人在便利店门口等候。
当晚,他们按照计划实施了抢劫,得手后逃离现场。
三、案例分析1.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冲动性: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冲动行事。
(2)盲目性:青少年缺乏社会经验,对法律意识认识不足,容易受到不良诱惑。
(3)团伙性:青少年犯罪往往以团伙形式出现,互相影响,共同作案。
2.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家庭教育缺失:家长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导致孩子心理失衡。
(2)学校教育不足: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3)社会环境的影响:网络、影视、游戏等不良信息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3. 预防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强化学校教育: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3)净化社会环境:政府、社会团体要加强对网络、影视、游戏等不良信息的监管,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四、案例启示1. 青少年犯罪问题不容忽视,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2. 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密切配合,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3. 青少年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律意识,远离犯罪。
五、总结本案例以一起中学生触犯法律的真实事件为切入点,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措施。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引起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关注,共同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预防青少年犯罪宣传标语

预防青少年犯罪宣传标语1. 青少年们,难道你们想因为一时冲动而毁掉自己的未来吗?就像那断了线的风筝,再也找不到回家的方向!想想那些因为犯罪而悔恨终身的人,你们还敢放纵自己吗?比如小明,曾经也是个乖孩子,却因为一念之差走上犯罪道路,多可惜啊!2. 别让犯罪成为你们青春的污点啊,青少年们!这就好比在洁白的纸上滴上墨汁,很难再擦掉了呀!看看那些在牢狱中度过青春的人,你们真的愿意成为他们那样吗?像隔壁的小李,现在后悔都来不及了!3. 青少年们,你们忍心让父母为你们的犯罪行为伤心流泪吗?那简直就是在他们心上狠狠扎针啊!别学那个小王,让父母整天以泪洗面,你们要做让父母骄傲的孩子呀!4. 预防青少年犯罪,这不是一句空话啊!就像建房子要打牢地基一样重要!你们见过那些倒塌的房子吧,多危险啊!难道你们想让自己的人生也这样崩塌吗?比如村里的小张,犯罪后一切都毁了!5. 青少年们,不要亲手断送自己的美好前程啊!这跟自己把自己推进火坑有啥区别!想想那些曾经充满希望却因犯罪毁掉一切的人,你们还不警醒吗?就像曾经的小赵,多有前途的一个孩子,唉!6. 你们难道不想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吗,青少年们?犯罪就像是乌云遮住了太阳,一片黑暗啊!看看那些犯罪后陷入困境的人,你们要引以为戒啊!比如对门的小刘,现在多艰难啊!7. 青少年们,别让一时的糊涂成为一生的遗憾啊!这就好像走路选错了方向,越走越远啊!想想那个因为犯罪而失去所有的小强,你们还敢冒险吗?8. 预防青少年犯罪,要从自己做起啊,青少年们!这就跟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重要!你们见过眼睛受伤的痛苦吧,难道想让自己的人生也这样受伤吗?比如班上的小虎,一失足成千古恨啊!9. 青少年们,不要走上犯罪的道路啊,那可是条不归路!就像踏进了沼泽地,越挣扎陷得越深!看看那些深陷犯罪泥沼的人,你们要赶紧避开啊!比如同村的小周,现在想回头都难了!10. 难道你们不想快乐健康地成长吗,青少年们?犯罪就像恶魔,会把你们的幸福都夺走啊!想想那些被犯罪毁掉的青春,你们还不警惕吗?就像以前的小吴,多让人心痛啊!。
青少年犯罪警示教育专题

青少年犯罪警示教育专题青少年犯罪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给社会发展、家庭稳定和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犯罪警示教育十分必要。
首先,青少年时期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时期的人对于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诱导。
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不良行为也会在他们中间蔓延开来。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组织各类形式的警示教育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讲座演讲等形式,向青少年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观念。
其次,青少年犯罪具有复发性的特点。
一旦青少年发生犯罪行为,往往会逐渐形成一种不好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越来越难以自拔。
因此,在处理青少年犯罪问题时,应加大对其进行教育的力度,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犯罪行为的严重性,以便早日摆脱恶性循环。
此外,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家长应尽量加强对子女的管教和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法制意识。
同时,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也非常重要,只有家庭环境良好,青少年才能更好地成长。
要实现青少年犯罪警示教育的目标,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首先,学校应增加有关法律知识的教育,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其次,社会各界应加大法律援助力度,为那些有犯罪倾向的青少年提供帮助和教育。
再次,给予警方更多的权力,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更加有效的打击和预防。
总之,青少年犯罪警示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应当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未成年犯罪警示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
从小,小明就在父母的关爱下茁壮成长,但自从进入青春期,他的生活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品学兼优的他,逐渐变得叛逆,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这个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重视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二、案例经过1. 家庭因素:小明的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打工,家庭缺乏关爱。
小明从小缺少父爱母爱,导致他性格孤僻,内心渴望关爱和关注。
2. 学校因素:进入青春期后,小明开始接触不良信息,如网络游戏、影视作品等。
在学校,他因为成绩下滑、与同学关系紧张,逐渐产生了逆反心理。
3. 社会因素:小明结识了一群不良少年,他们经常在一起抽烟、喝酒、打架斗殴。
在不良少年的影响下,小明开始模仿他们的行为,逐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4. 犯罪过程:小明和不良少年一起偷窃、抢劫,甚至参与贩毒。
在一次抢劫过程中,小明被公安机关抓获。
三、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缺失:小明的家庭缺乏关爱,导致他性格孤僻,内心渴望关爱和关注。
这是他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学校教育不足:学校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这使得小明在遇到困难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从而走向了犯罪。
3. 社会环境不良:小明所处的社会环境存在诸多不良因素,如网络游戏、影视作品等。
这些因素对未成年人产生了极大的诱惑,使他们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4. 法制观念淡薄:小明在犯罪过程中,法制观念淡薄,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这是他走上犯罪道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四、警示与启示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陪伴。
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
2. 完善学校教育: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
3. 净化社会环境: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净化社会环境,消除不良因素的影响。
幼儿园青少年犯罪预防案例分享

幼儿园青少年犯罪预防案例分享案例分享:幼儿园青少年犯罪预防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犯罪现象也随之增多。
尤其是青少年犯罪的呈现,让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幼儿园,也需要从早期开始对青少年犯罪进行预防和教育。
本案例分享,将介绍一所幼儿园的青少年犯罪预防经验。
案例分析:1. 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状态幼儿园的老师们注重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
他们认为,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因此,他们会在孩子每天的活动中,引导孩子注意营养和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同时,在孩子与老师的交流中,老师会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2. 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幼儿园的老师们注重培养孩子的价值观,教育孩子“做人应该懂得感恩、友爱、尊重和守信用”的观念。
同时,老师们在教育孩子时,注重以身作则,让孩子通过模仿老师的行为,学会正确的价值观。
而且,在幼儿园里,老师们也会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分享、关爱、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加强家庭教育幼儿园的老师们认为,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社会环境之一。
他们鼓励家长们和孩子一起参与各种活动,增强互动和沟通。
同时,老师们也会定期安排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在家长会上,老师们也会向家长们介绍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家长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4. 加强安全教育幼儿园的老师们注重孩子的安全教育。
他们认为,让孩子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可以让孩子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
因此,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中,老师们会向孩子们传授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如何避免与陌生人接触等等。
同时,在幼儿园里,老师们也会定期举行火灾演练、地震演练等活动,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应对突发情况。
结论:通过幼儿园的青少年犯罪预防经验,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孩子健康的心理状态、正确的价值观、强化家庭教育、加强安全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因此,我们应该从早期开始,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让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有责任心和爱心的人。
青少年犯罪案例研究与预防措施

青少年犯罪案例研究与预防措施案例名称:青少年犯罪案例研究与预防措施引言: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问题。
为了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下面将以一宗具体案例为例,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此案例发生在2008年,涉及一名未成年人李明(化名),年仅15岁。
案例描述:事件发生时间:2008年5月15日地点:某市市区5月15日晚,李明、王涛和张磊(均为15岁)走进一家超市。
他们蓄意行窃,其中李明负责分散目光和掩护,王涛负责将抢劫物品塞入背包中,张磊负责看护出入口,以防被发现。
在超市内部巡逻员的一次巡视中,发现了这群少年的可疑行为。
随即,巡逻员迅速报警并将他们控制住。
警方赶到并将三人带回派出所,调查后发现王涛的背包内装有超市中的贵重物品,价值约5000元。
经审讯,三人均对指控供认不讳。
他们没有正当理由,纯属为了获利而实施此次抢劫行为。
据了解,李明家境贫寒,长期缺乏家庭关怀和教育。
三个少年因为相似的家庭背景和对社会的误导,形成了共同犯罪的意愿。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李明、王涛和张磊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根据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司法政策,他们将以5年以下拘役或管制的方式进行处罚。
在实践中,对于未满14周岁的少年犯罪嫌疑人,通常不予逮捕,而是将其送至教养院接受教育和纠正。
律师点评:这起案例凸显了社会对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缺失的问题。
无论是李明还是其他涉案的未成年人,都长期缺少良好的家庭关怀和教育。
这导致他们在面临困境时无法正确辨别是非,产生了犯罪的念头。
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家庭教育的重视:家长应承担起合理的教育责任,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家长应组织和参加与孩子有关的活动,为他们提供感受温暖和关爱的环境。
2.加强学校教育:学校应当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品德培养,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和举措。
青少年犯罪预防教育案例分享

青少年犯罪预防教育案例分享青少年犯罪预防教育案例分享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犯罪行为,给社会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分享两个成功的青少年犯罪预防教育案例。
案例一在美国,纽约市警察局在2007年创建了“警察少年俱乐部”(Police Athletic League)的计划。
计划旨在为社区中的青少年提供开展体育活动和教育计划的场所。
警察少年俱乐部的活动涵盖了各种体育运动、文化、艺术和课程,如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课程等。
同时,该计划还为青少年提供了机会与警察建立联系,从而增加了警民之间的互信。
该计划已成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青少年成为俱乐部的成员,并促进了警民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青少年们得到了警察的爱和支持,并且被鼓励积极参与各种计划。
该计划不仅为青少年们提供了一个积极的环境,也降低了他们参与犯罪行为的风险。
案例二在中国,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在2016年出台了《深圳市南山区青少年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教育行动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
计划包括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学校、社区、家庭等不同场所的教育活动。
同时,在该计划的框架下,南山区各级政府部门加强了管理和监督。
通过该计划的宣传、教育和管理,成功提高了青少年的意识和预防犯罪的能力,同时也成功降低了青少年犯罪率。
总结以上两个成功案例都表明,青少年犯罪预防教育是极其重要的,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在这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通过与警察的联系和正式的计划,以及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宣传,可以帮助青少年降低犯罪风险,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事实上,不论在哪一个国家或地区,青少年犯罪预防教育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责任。
法律宣传请勿犯罪案例(3篇)

第1篇一、前言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然而,现实生活中,仍有部分人因法律意识淡薄、道德观念缺失而走上犯罪道路。
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预防犯罪,现将几起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以案说法,警示大家勿犯罪。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一:故意伤害案案情简介:王某与李某因邻里纠纷发生口角,王某持刀将李某刺伤。
经鉴定,李某伤情为重伤二级。
分析:此案中,王某因邻里纠纷,情绪失控,持刀伤害他人,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法律明确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王某的行为不仅给李某的身体造成了严重伤害,也使其家庭遭受了巨大痛苦。
此案警示我们,邻里之间应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遇到矛盾应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切勿因一时冲动而触犯法律。
2. 案例二:盗窃案案情简介:张某为获取钱财,潜入邻居家中,盗走现金、首饰等财物,价值共计人民币五万元。
分析:此案中,张某为满足个人私欲,盗窃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我国《刑法》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张某的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益,也破坏了社会治安秩序。
此案提醒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切勿走上犯罪道路。
3. 案例三:交通肇事案案情简介:李某酒后驾驶机动车,与前方行驶的摩托车发生碰撞,导致摩托车驾驶员重伤,李某负事故全部责任。
分析:此案中,李某酒后驾驶机动车,违反了交通法规,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我国《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青少年犯罪以案说法警示录家长学校讲座法制近年来,发生在学校及周边的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
因法律知识的缺乏,许多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或成为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对象。
这里结合近年来法院审理的一些典型案例,为同学们提供了预防犯罪行为的几条对策:一、案例1:某晚14岁的少年方力被5名小伙伴从家中邀约出去,此后数小时内,这5名伙伴对他进行殴打,并往其伤口上撒盐巴、辣椒面,直至其死亡。
方力死亡时身上有60多处伤,左肾、左肺严重损伤。
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实施如此残忍手段作案的竟是5名年龄不到16岁的未成年人。
因为一些摩擦想教训一下方力,没想到把方力打死了。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王某、马某等人殴打方力所使用的种种手段都是模仿电视和网络游戏,而电视和网络游戏上的‘人’是打不死的。
所以他们认为仅仅是打了方力一顿,根本想不到方力会‘死’。
可见,充满暴力和不健康内容的网络游戏对他们的毒害之深。
案例2:小芳是一名初二学生,家境优裕。
小芳平时每个月都有好几百元的零花钱,还交了不少社会上的“朋友”,因此私底下被称作“校园大姐大”。
今年4月初的一天下午,小芳看中了同班一位女同学的新款卡通电子表,非要借用几天,那位女同学坚决不肯。
自觉很丢面子的小芳次日下午叫来5名校外男青年,放学后将那位女同学拉到校外一僻静处拳打脚踢,并用烟头将女同学多处烫伤,经鉴定已构成轻伤。
被捕后,小芳称想成为真正的“校园大姐大”。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作案的平均年龄为15.7周岁,其中校园暴力占一半以上。
他们往往从不良行为、恶作剧发展到违法犯罪,这类犯罪被心理学专家称作“青春期焦虑型犯罪”。
法官提示:提高鉴别能力。
不要盲目地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音像制品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手段和情节。
二、毛华最初结交的是一些与其同样厌学的同学,他们经常在一起钓鱼、到网吧打游戏、到通宵录像厅看录像。
从开始的偶尔一两次逃学,发展到一天、两天,甚至长时间的旷课,后来又结识了陈某等社会青年,一天,陈某召集毛华、林某等几名兄弟伙在一个旅社的房间预谋,准备抢点钱作为到广州的路费。
陈某对如何实施抢劫作了分工安排。
准备一旦得逞,就一同前往广州。
财迷心窍的其他同伙均表示赞同。
没有活动经费,毛华还主动拿出自己的学费,“慷慨”地把400元学费交给“老大”购买抢劫时用的匕首、手套等作案工具愚昧无知的毛华,非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进入犯罪的预备阶段,反而还为自己“讲义气、有钱大家用,可以赢得兄弟的尊重”的做法而沾沾自喜。
法官提示:谨慎交往朋友。
未成年人要谨慎交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不给坏人在自己身上打主意的机会,不留下让坏人侵害自己的隐患。
并学会拒绝不正当要求,坚决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
如已经结交坏人做朋友或发现朋友干坏事时,应立即彻底摆脱同他们的联系,避免被拉下水和被害。
三、1、房山地区绑架案:某中学生在学校中多次向同学吹嘘自己家中有钱,生活条件好,遂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未成年犯罪分子将被害人绑架到一山洞中,跺下手指向家属勒索钱财,犯罪手段极其残忍。
2、初中生为零食偷书数百公斤13岁的小军某中学初一学生。
因为喜欢吃零食,小军经常在深夜潜入原就读过的小学,翻窗进入教室,偷盗小学生的课本以及钢笔等文具。
偷盗得手后,小军先把“赃物”藏在附近,等周末或放假后再用板车拖到集镇上,或卖给废品收购站,或卖到旧书摊,换取买零食的钱。
派出所到小军家调查。
经盘问,小军承认了盗窃事实。
小军交代,迄今为止,他在红岭小学偷书达30多次,偷盗的书本和文具加起来有数百公斤,一共卖了500多元。
小军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以为每次偷那么一点书,换点零食吃,没什么大不了。
但他没有想到,因为他的盗窃,许多学生无书可用,以致影响到了学业。
目前,该初中生被警方送进了工读学校。
3、小王是玩游戏机高手,在同学中小有名气。
他觉得玩游戏机能给他带来成就感,能让同学们佩服。
由于父母给的零花钱远远不能满足玩游戏机的要求,小王就从家中悄悄拿了1万元,玩游戏机,请同学吃喝,花了5千元后,将剩余的钱存入银行,准备以后再用。
后来被父母发现后挨了一顿揍,才四年级的小王就辍学了,整天在家无所事事,更增加了玩游戏机的瘾头。
父母不给钱,他就自己想办法,竟然拿着剪刀入室抢劫一名比他更小的孩子,结果被判刑。
一些青少年面对社会的各种诱惑时,会滋生盲目追逐、享乐攀比的习气,还有的孩子染上了吸烟、无节制地泡网吧等不良嗜好。
当经济上无法满足需要时,他们就想到了通过违法途径解决。
我们也应该注意:上学、放学时,应与同学结伴而行,身上不要带过多的钱,不要携带珍贵物品,即使携带了,也不要随意显露。
法官提示:切莫虚荣攀比。
未成年人要克服虚荣、攀比心理,说话要谨慎,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四、1、初二女生怀疑某男生喜欢一名女生,而自己又喜欢这名男生,于是就找机会报复那名“情敌”,最终造成持刀伤人,那名无辜的女生险些丧命。
2、少年“早恋”偷食“禁果”无力承担走上不归路贾某性格内向,杨某却是一个活泼的女孩子。
贾某常给杨某辅导功课。
交往中,他们相互有了好感。
两人在一次独处的时候,一时头脑发热偷食了“禁果”。
第二年开春以后,杨某感到自己的身体出现异常。
贾某很害怕,服毒自尽,经抢救无效死亡。
爱情和在爱情中体味酸甜苦辣是每个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和经历。
贾某和杨某的不幸在于过早涉足不该涉足的领域后,没有力量去维护和承担爱情带来的责任。
在面对问题时,如果贾某能敞开心扉与老师、朋友、家人及时沟通,事情也许不至于发展成一个悲剧。
现在,悲剧发生了,青少年应从中吸取教训。
法官提示:杜绝过早恋爱。
未成年人要杜绝早恋,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文化知识上,不要过早谈情说爱,影响到双方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五、深秋,一天下午放学后,初一年级的晓芳同学赶回家正埋头做作业,忽然听到有人敲门,晓芳以为是爸爸妈妈下班回来了,就连忙去开门。
谁知,进来的却是一个20岁左右的陌生人,这人手中拿着一把锋利的尖刀,他从刚打开的门缝里硬挤进来后很快将门关上,用尖刀顶着王晓芳的胸脯,恶狠狠地说:“你家里的钱放在哪里,赶快交出来!”只身在家的晓芳害怕极了,吓得不敢说话。
于是,陌生人让晓芳站在大房间的门口,开始翻箱倒柜在寻找,见到值钱的东西就往背上的小包里放。
当他走到一张抽屉被锁住的书桌边时问小王钥匙在哪里,小王回答说不知道,陌生人很恼火,便挥着尖刀,准备撬抽屉。
见此情景,晓芳灵机一动,说:“你这样会把抽屉撬坏的,爸爸妈妈可能将钥匙放在小房间里了,让我到里面的小房间里找。
”陌生人就让她去小房间。
没想到晓芳进入小房间后突然关上门,陌生人不由大吃一惊,接着听到里面传来“110、110”的呼叫声,他顿时慌了手脚,拔脚就逃。
晓芳站在房间的窗口看见陌生人跑出了大楼,才从小房间里出来,赶快将家里的大门关严,打电话告诉爸爸家里出了事,让其赶快回家。
爸爸回家后,详细了解了家中被抢劫的情况,就到派出所报案了。
派出所根据王晓芳描述的陌生人脸上特殊胎记,很快将其抓获归案。
案例点评:同学们,面对手持尖刀的犯罪分子,王晓芳没吓懵了,而是急中生智,想到了“110”报警电话。
在房间无电话的情况下,她故意大声呼喊“110”,终于吓跑了犯罪分子。
更值得一提的是,王晓芳还记住了犯罪分子的主要特征,这给公安部门抓获罪犯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线索。
王晓芳的机智勇敢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同时,也遗憾地看到王晓芳对待陌生人敲门缺乏警惕且轻易让陌生人入室则是错上加错。
这一点教训是值得大家吸取的。
方法技巧:王晓芳家遭抢劫是因为王晓芳缺乏警惕,没有运用正确自护自救方法所致;王晓芳急中生智吓跑窃贼,最终使自身和家庭避免了更大损失,又恰恰是因为正确运用了自护自救的方法。
由此可见,在遇到意外情况或犯罪分子时,掌握必要的自护自救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由本案启发,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自护自救的方法:(1)拔打“119”(火警)、“112” (救护)、“110”(报警)求救电话。
(2)一人在家,谨慎对待敲门人。
现在有许多犯罪分子以传销、抄煤气、电表、送货或以是父母的熟人、家庭的远房亲戚为藉口,骗取青少年开门,然后实施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
独自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如有人撬门趴窗,应立即大声呼救或电话报警。
必要时可拿起家里的菜刀、锤子作为武器,来震慑歹徒。
谨记:对陌生人绝对不能轻易开门,以确保家庭和自身安全。
(3)沉着冷静,急中生智。
同学们当您突然遭遇暴力袭击或意外情况时,一遇困难难免紧张恐惧。
但我们必须迅速冷静下来,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同犯罪分子周旋智斗,或拖延时间,或吓退罪犯,或寻求有效的救助。
同时,当您和犯罪分子斗争的过程中,您要努力记住犯罪分子一项或几项比较明显特征,比如:个子高大、长头发、蓄胡子、脸上有伤疤或胎记等等,讲什么方言等等,以便为公安部门尽快破案提供线索。
法官提示:增强防范意识。
中学生要保持必要的警惕性。
单独回家的孩子,在进家门前要注意观察,不给坏人以可乘之机;独自在家的孩子,不要随便打开家门;在放学路上,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六、小学生机智斗歹徒:在海淀区蓝旗营一过街天桥上,一名小学生被一伙十五、六岁的大孩子拦路抢劫,小学生身单力薄,遂把书包给了犯罪嫌疑人。
后该名小学生马上返回学校报告老师,老师追出两里路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同犯罪分子作斗争,除了勇敢之外,还需要智慧,讲究策略。
就以对付抢劫犯罪来说,面对劫匪的突然出现,如果有能力足以制服犯罪分子,自然要勇敢地同其搏斗,实施正当防卫。
如果没有能力将其制服,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脱身。
常见的有:“呼救脱身法”、“周旋脱身法”、“恐吓脱身法”、“对犯罪分子进行说服教育法”等等。
万不得已,也要充分进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
在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相比的情况下,人身权利自然大于财产权利,自然应舍弃财产以保全自身。
我们也不鼓励青少年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犯罪分子时,“大义凛然”“勇于搏斗”,去做无谓的牺牲。
法官提示:掌握自救本领。
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然后求助于成年人,不要蛮干,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七、某初三中女生被强奸致精神病案:初中女生王某长得非常漂亮,是学校的校花。
三名社会闲散人员谎称让王某帮忙找人,将王某的自行车和书包拿走,骗王某到街心花园取车,后三被告人将王某轮奸。
王某被轮奸后精神失常。
法官提示:谨防上当受骗。
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
八、一日中午,王某在家里忽然接到一名陌生男子的电话:你的儿子被绑架了,如果想要儿子,下午送4万元到某网吧放到厕所内。
王某一听吓坏了,哭着哀求:“千万别伤害我儿子。
”但对方不耐烦地让她尽快送钱来。
王某说:“我手里哪有那么多的钱啊,你怎么也得给我一天时间去借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