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型材料作文写作
以片段写作促思维发展——组合型材料作文思维训练例谈
名师讲坛CXZW许丽红在2017年高考中,全国新课标卷Ⅰ采用了一种全新的作文题型——组合型材料作文。
命题人在题目材料中列举了12个“中国关键词”,让考生“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并特别要求考生“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然而,从高考作文阅卷现场反馈的信息看,考生在写作该题时出现的最大问题恰恰就是“所选择的两三个关键词之间缺少内在联系或联系生硬,没有一以贯之的中心”。
其实,面对这样一道作文题,考生要想使自己选出的关键词之间形成有机关联,最重要的是明确每个关键词所代表的中国特征是什么,然后有机整合,合并同类,找准自己作文的中心立意。
这就要求考生在关注社会生活的同时,还得有清晰缜密的逻辑思维。
由于有高考作文研究专家预测,在2018年的高考中极有可能再次出现组合型材料作文的身影,所以在本期杂志中,笔者就借助一道高考作文模拟试题,以片段写作的方式来为大家讲解如何进行组合型材料作文的思维训练。
模拟试题《全国大学生眼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显示,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中国文化符号是:汉语(汉字)、孔子、书法、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黄河。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符号来呈现你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写一篇文章向外国人推介中国文化。
要求选好符号,使之形成有机联系;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要写好这样一道组合型材料作文题,大家要先试着对材料中列举的10个中国文化符号进行整合:若介绍中国文化的某一特征,比如“历史悠久”,可以汉语(汉字)+孔子+书法为关键词;比如“和文化”,可以孔子+中医+邓小平为关键词;比如“古老而年轻”,可以书法+中医+故宫为关键词;比如“反对战争追求和平”,可以孔子+兵马俑为关键词;比如“等级森严”,可以故宫+兵马俑为关键词……若介绍中国文化的某一领域,比如“中国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可以汉语(汉字)+书法为关键词;比如“不同时期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可以孔子+毛泽东+邓小平为关键词;比如“中国文化艺术之美”,可以书法+故宫为关键词;比如“中国的民族文化”,可以书法+中医为关键词;比如“文化象征”,可以黄河+汉语(汉字)+中医为关键词……接着大家可以用并列式、总分式、层进式等结构形式练习快速构思能力,重点练拟题和开头部分,比如选取中医、孔子、毛泽东为关键词。
组合型材料作文与多则材料作文ppt优秀课件
组合材料和多则材料的区别
多则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提供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要求考生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 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大多数如此,也有仅针对一则材料单 独立意的情况),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的作文一般要求考生要从整体上 把握材料,没有自由选择、组合的空间,因而大大限制了考生的想象力。与多则材料 作文相同,组合型材料作文的任务指令依然明确,但是考生的取舍多样化了,因此立
材料一: 志在四方,执着追求,锲而不舍的奋斗形象
回归家庭,陪伴双亲,默契相守的孝子形象 材料二: 二者的人生观、幸福观截然相反
——追求事业与承欢膝下,如何取舍 提示:本材料没有明显的情感情感倾向,所以, 既可以就第一则材料谈“奋斗之美,拼搏让生命更有 价值”,也可以就第二则材料谈“父母在不远游,生 命的真谛应是情感的关怀”,当然,最佳立意还是应 该将二者结合,谈年轻人的确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实 现人生价值也贡献社会,但不应忽视对亲人的关怀, 做到事业与亲情并重。
多则材料作文的材料关系:
相反型 审题立意的方法: 找出分歧点,即是中心观点——求异法 【师语】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 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 的内涵,再比较出分歧点,即是这组材料的作文 立意所在。
三、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能致 富,所以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仍应发扬光大。” 也有人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靠勤劳仅仅能温饱, 要致富,必须依靠科技。高科技=高效益,这是致富的公 式。”
任务型写作的命题方向
将“一点四面”渗透于作文之中,是试题立意 的方向。高考语文突出体现高考内容改革方向,坚 持“一点四面”(以立德树人为重点,加强对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创 新能力等四个方面),通过形成“一点四面”实现高 考语文的育人导向。
1【高考模拟作文】追求远方的诗
【高考一模作文】追求远方的诗走好脚下的路【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贺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③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药铺对联④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⑤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鲁迅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高晓松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悲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胸怀。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两到三则,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章不少于800字。
【解析】本题是一篇任务组合型材料作文,考生首先要认真研读名人名言,从名人名言中提炼写作的角度。
然后结合后面的材料思考,进行综合立意,确定写作方向。
首先,我们来看所给诗句:从李贺的“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中,可以解读出少年的壮志;从范仲淹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我们看到了世人的责任;从药铺对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可以看到医生的愿望和追求;顾炎武的名句“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中我们读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鲁迅的名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中,看到了其责任和担当的精神;从高晓松的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中,看到了生活中的现实和理想。
对以上名人名言解读后,考生不难发现材料中谈论的是责任和理解的话题。
再看下文材料排比句中言及的“一代人”,这很明确的指出审题时必须要从“时代青年”的角度,来考虑与“悲欢”“追求”“胸怀”相关方向。
【构思导引】做为组合型的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时,在取舍和选择上要慎重。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组合例证盘活文章——“直线和曲线”材料作文升格指导
55【被国人误传的熟言俗语】不到黄河心不死原为“不到乌江心不死”。
乌江,西楚霸王项羽自刎的地方。
“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漫画作文题,从大范畴来讲属于材料作文题。
由于其独特性,漫画作文题在高考中还是备受青睐的,如前几年全国卷“摔倒了吧”“有鱼吃干吗还要捕老鼠”都属于漫画作文题。
漫画作文题直观,指向性明确,往往具有讽刺批判的意义。
所以同学们在审题立意时,要提出现实性强、思想性深、文化感强的观点。
图片中的书籍被一个满头大汗的人搬来充当着临时台阶的角色,铺着红毯的台阶最高层竟风光地供奉着一个大大的猪头储钱罐!书籍功用的异化,猪头储钱罐的风光,配上显示隆重与庄严的红毯,其讽刺与批评之意不言而喻。
【正确立意】1.书籍的边缘化反映出的是精神世界的荒漠化2.供奉低俗,让书籍哭泣3.谋食之道在于谋知下期精彩预告:怎样在作文中以富有文采的语言征服阅卷老师?——“直线和曲线”材料作文升格指导● 江苏省扬州中学江虹组合例证,盘活文章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70分)诗人:走过的路使我暗自惊心,为什么要这样弯弯曲曲,浪费着生命?如果走成一条直线,岂不节省许多光阴?学者:曲线包容着无穷多的直线,避免了单调和重复,曲线构成的生活更富有弹性。
上述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和想象?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直线和曲线在特定的环境里具有一种生活美的暗示和象征性,通过诗人和学者的描述,唤起人们的某种联想,进而激发出特定的审美感受。
在审题的时候,要认真研读材料。
关于直线,诗人的基本意见是要节省时间,更快地达到目标。
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如若为了追求所谓的生活化,矫枉过正,一味否定直线的价值是不恰当的。
我们如果找到规律,就可以少走弯路。
在学者的眼中,曲线包括三种内涵。
其一,对直线的包容。
其二,避免了单调和重复。
与单调和重复相对的是丰富和变化,这一思维过程容易被学生忽略。
高考作文:组合型材料作文指导
(一)明确要求: 1、话题要求: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 你所认识的中国。 2、角色要求:你——高中毕业生、中国青年。 3、读者要求:显性读者——外国青年;隐形读 者——阅卷教师。 4、目的要求: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 国。 5、角度要求: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 联系。(最大难点)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第一则材料写的是国家实力弱,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和割让领土,甚至 是以战胜国的身份,也拿不回被强占的领土。第二则至第四则材料归为一类, 写的是国家经济、体育、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发展,国家实力逐渐强大,在 世界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大。归类的两组材料进行对比后,我们找到相异点: 国家实力弱与强的区别。因此,强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才能安民、富民;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才能真正地支撑起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立意: 落后不忘奋起,强大不忘屈辱,居安不忘思危。
要想准确立意首先必须逐则分析提炼再进行比对找到聚焦点最后综合判断和归组合型时政材料作文如今已经风靡全国成为命题老师的最爱然而广大学生依然找不到应对之法
高考作文: 组合型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文指导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语文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
同构型: 共享单车→用途:出行←高铁 ↓ 共同特征:科技进步、新生事物→移动支付 ↓ 意义:共享便捷、和谐、美好的生活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化具体为抽象,上升到人文情怀
互补型: 京剧→艺术形式←广场舞 ↓ 共同特征:中国人的娱乐 ↓ 意义:传统与流行并放异彩的中国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化具体为抽象,上升到人文情怀
2023年各地高三文一模作文汇编:组合类,思辨类,漫画类,关键词类、材料命题类(含审题立意、范文等)
2023年各地高三语文一模名校作文汇编:组合类,思辨类,漫画类,关键词类、材料命题类(含审题立意、范文等)一、组合型作文题:中国格(2023·山东菏泽·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汉语中,由“格”构成的词语很多。
如:资格、合格、高格,格局、风格、品格,体格、学格、人格,格物致知、有耻且格、自成一格,等等。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对以上哪几个词语感受最深?请选取两到三个词语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1.铸强健体格,修高尚人格。
2.以品格育格局,以追求助成长。
3.合格是底线,高格无上限。
例文:持人格之旄节,秉风格之纯正跋山涉水,叩经问史,风格与人格之争议久久没有定论。
或言“文如其人”,风格与人格交相辉映;或言“不因人废文”,不能因人格偏颇而否定其文学创作。
月有阴晴,事有两端,我们应审慎对待风格与人格之争,持人格之旄节,秉风格之纯正。
以人格之光芒,点亮文学之灯,人格是文学作品最深处的涵养。
文学创作、翻译甚至评论都浸润着作者的思想之泉,人格高度是作家不可或缺的品质。
著名文学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夙兴夜寐,上下求索,只为订正一个词汇甚至标点的翻译错误,不惧挑战权威,只为字字清明。
他从不会懈怠,应付差事,而会字斟句酌,反复比对外文文献,为我们呈现最完美最流畅的译文。
这是一个翻译家的高尚人格。
反观之,曾一度引起热议的“毒教材”事件让人寒心。
本是为小学生编印的教科书,却夹杂了大量低俗、色情的插图,这让祖国的花朵如何健康成长,让我们的教育谈何发展?这是插画师人格的缺乏,是不能容忍的错误。
没有高尚的人格,何来完美的风格?我们必须要培养青年健全的人格,才能塑造他们的风格,“猛志犹在”方可化笔为剑。
以风格之力量,擂动人性之鼓,风格是高尚人格最高处的守望。
人在悲愤之时,可谓“杜鹃啼血猿哀鸣”,只有藉文学才能抒发内心的情感。
组合型材料作文
组合型材料作文排列组合变化多——组合型材料作文写作【导读: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所占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就全部学科来说,俗话有得数学者得天下这一说;而就语文这门学科而言,笔者认为得作文者就能得语文的天下。
因此,及时研究最新的高考作文题目在内容与形式上的新变化,探索高考作文的新动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7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全国各地共有九套试卷,其中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题的全国新课标卷有三套,其余六套则由北京、上海、江苏等有自主命题权的省市命制。
纵观这九套试卷,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谁命题,也不论是何种题型,命题专家们都在不遗余力地做着创新的探索,而这一点在作文试题的命制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特别是在今年全国新课标卷和全国新课标卷中所出现的一种新的作文题型——组合型材料作文,不仅让2017届的考生眼前一亮,同时也因其更加注重对考生思维能力和语言架构能力的考查,而在无形中对2018届的考生提出了更高的应考要求。
有高考作文研究专家预测,在2018年的高考中,极有可能再次出现组合型作文的身影。
因此在面对这一新题型时,我们必须主动出击、深度研究。
下面,笔者就为大家讲解一下组合型材料作文的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1组合型材料作文的命题特点我们先来看两道高考原题: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组合型材料作文与多则材料作文
审题分析: 材料内容是从2000年开始,7个时间节点上
发生在中国的有关个人与国家的重大事件,其中 有五个时间节点是过去与现实发生的,有两个是 未来要实现的。材料内容所展示的中国新时代在 过去18年和未来18年发展历程,以及已经取得的 伟大成就和将要实现的伟大目标。
这个共性就是材料的中心内涵,也就是我们 要归纳的中心论点。参考立意:祖国前进我成长、 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青春梦”与“中国梦”。
二、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甲: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一个人都节约一根火柴的钱 给我,那我就成了百万富翁了。
乙:也有人想,如果我能够给全国每一个人作出一根 火柴的贡献,那我一生就很有价值了。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 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 议论文。
甲:成百万富翁——别人给我 乙:一生有价值——我给别人 思考立意:甲乙的分歧点在于人生观不一样
争与不争
一、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晏子春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 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 也”。
材料二:晋·傅玄《太子少傅箴》中有言“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 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 议论文。
同构型: 共享单车→用途:出行←高铁
↓ 共同特征:科技进步、新生事物→移动 支付
↓ 意义:共享便捷、和谐、美好的生活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化具体为抽象,上升到人文情怀
互补型: 京剧→艺术形式←广场舞 ↓
共同特征:中国人的娱乐 ↓
意义:传统与流行并放异彩的中国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化具体为抽象,上升到人文情怀
言论组合类材料作文写法例说
言论组合类材料作文写法例说作者:邱海林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21年第03期一、言论组合类材料作文概述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命题大致经历了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三个时期,以言论为命题材料的作文题贯穿了这三个时期。
1. 标题作文、话题作文时期1982年全国卷作文题是以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2009年浙江卷作文材料取材于《列子》,要求以“愿有所息”或“生无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一时期,言论类作文命题注重主题先行,所给言论即是文章观点或主旨,作文立意、文体具有很大的限制性。
2. 材料作文时期2011年上海卷作文材料选自犹太王大卫戒指上的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和契诃夫小说人物戒指上的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材料后面给出引导语“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两句铭文之间形成对立关系,内涵联系紧密,但言论不是以标题或话题方式呈现,而是变成了写作的基点、立意的依据。
考生除了综合理解铭文的寓意之外,还必须表达自己的思考。
与此前的言论类作文相比,这种命题方式具有更强的思辨性和更大的开放性。
3.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时期2017年起,言论类材料作文命题出现了新变化:材料数量增加,由一两则变为多则(一般三则以上)组合;材料形式多元化,有名言、诗文、谚语、标语和口号等多种形式;材料主题由集中变得分散,材料之间关系由并列、对立转向互补,材料之间的联系不像此前那样显豁。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题给出六则材料,主要形式为经典诗文、名人名言,要求考生“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六则材料之外,还设置了引导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对文章写作范围作出限制。
2018年高考全国Ⅲ卷给出三则材料,形式有特区口号、时评标题和新区标语,三则材料跨越不同时代和地区,内涵联系更为隐秘,材料后面又不设引导语提示主话题或写作范围,对考生思维提出了极高要求。
作文范文之片段组合式作文600字
片段组合式作文600字【篇一:“片段组合式”作文专题训练】“片段组合式”作文专题训练一、认识“片段组合式”作文“片段组合式”是随着话题作文流行起来的一种创新文体。
其结构模式一般如下:开头点题定向,领起下文。
主体分承,或一线串珠,或扇形铺陈,各个片段之间既各自独立,又彼此勾连。
结尾呼应前文,点明题旨。
历年中考佳作中,“片段组合式”作文要占1/3左右,“片段组合式”为何如此受欢迎呢?原因主要有三:(一)、构思便捷考场情境下心理紧张,思路容易堵塞。
而“片段组合式”作文只须扣紧立意,分析话题,或横向并列,或纵向延伸,从平时的积累中调取、组织几个片段,构思比较便捷。
(二)、结构明晰考试作文阅卷时间短,需要老师一瞥之下就能读懂你行文的思路,所以结构不能混乱,也不宜繁复,以明晰为上。
“片段组合式”作文整体布局总—分—总,主体部分三至四个片段,结构富于建筑美感,匀称、明晰,阅卷老师只须数秒就可以把握全文脉络。
(三)、主体充实“片段组合式”作文更注重主体部分的写作,它的着力点在片段,追求片段的内容...充实、细节精彩。
那么写好“片段组合式”有哪些注意点呢?1、巧于点明:考试作文不能像“碧螺春”,过于讲究含蓄。
文章的主题词要重章复沓,贯串始终。
在各个片段的首尾,也要有意识地点明文章主题,标示全文脉络。
还是举2003年山东淄博作文为例,有一篇满分作文,三个片段尾句都是“那笑像阳光一样,让我的心暖暖的……”,相同的句子不避重复,在文学创作,这即是一病,但在考试作文的情境下,它方便了阅卷老师在极短时间内很快把握全文思路,判别是否扣题,所以这样的提示句不仅必要,而且重要。
2、勤于积累:“片段组合式”作文高下的关键是片段的丰盈与干瘪,而片段的质量,直接源于平日的积累。
所以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炼就慧眼细心,在亲历、耳闻、阅读里捕捉素材,积累感悟。
再予以分门别类的存储、记忆。
有了生活的源源活水,考试作文自然就有事可叙,有人可写,有景可摹,有情可抒,精彩的片段,生动的细节滚滚而来,作文时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了。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一轮综合备考《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作文范文及导写》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作文范文及导写解读+素材+范文一、原题呈现【2023·全国乙卷】22.作文(60分)(适用地区: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权威解读(一)材料来源1.“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出自:《古今贤文(合作篇)》原文: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2.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4月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提及: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
共同发展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符合各国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推动亚洲和世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第一,勇于变革创新,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第二,同心维护和平,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第三,着力推进合作,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世界各国联系紧密、利益交融,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
要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平衡发展,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基础。
要积极创造更多合作机遇,提高合作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多作贡献。
名句组合型材料作文
但是,这还不够。孤勇的第二境界是苏东坡的一句“谁怕?一蓑 烟雨任平生”。任何孤勇的人想让初心成为现实,都必须学会在无边 的磨难中熬出淡然风范。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却始终自如的似一尾鱼, 无非是因为他不曾看重自己的职位境遇,在哪都怀一颗敬畏心,初心 不负罢了。邓小平的一生和苏轼有点像,也是三起三落。但是,如他 们,都让梦想在心中扎根,稳健泰然做事,直到某天光芒万丈——他 们是“隐士”,带着孤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阐述孤勇第二境) 那“高人”境界的孤勇又是什么样的呢?这一种孤勇不如前两个 境界耀眼,但更适用。陆游有言:“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壮志 难酬是所有热血者的监牢。但总有另一些人,为俗事所困,却不甘幻 想,为不普通的抱负痴念终生。默默捐款资助他人的老人“炎黄”就 是这类人。他们拥有的孤勇是一种在无尽琐事中守一方净土的能力。 这种境界的孤勇是普通人能,但最难达到的。试问:此间有几人能 “身在无间,心在桃源”?又有几人肯痴念终生?这种“痴”,是他 们人生的闪光点。(阐述孤勇第三境)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孤”又如何?古今孤 勇的人多了!很多事的差强人意无非是因我们在孤单之际少了一点勇 气。惟愿不论境界,无关风雨,你我皆可持“孤勇”之剑,所向披靡。 (结合古今,号召读者行动)
②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该诗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困顿的窘状,叙写了作者自己的才
学以及平生志向和抱负,“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杜
甫要上书皇上,使社会风俗恢复淳厚, 这句诗告诉我们:一个
人应当有理想,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做一个有责任担当的人。
③句,出自《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 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