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章节题库(第11章 人的毕生发展)【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章节题库(第11章 人的毕生发展)【圣才出品】

第11章人的毕生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霍尔(G.S.Hall)提出的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是()。

[统考2008研]A.白板说B.复演说C.进化说D.成熟势力说【答案】B【解析】霍尔提出复演说来解释儿童的心理发展,他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对人类进化史的复演。

A项,白板说是洛克提出的,强调后天的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C项,进化说是达尔文提出的,该理论强调心理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适应功能。

成熟势力说是格赛尔提出的,强调生理成熟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根据弗洛伊德的发展理论,“恋母情结”出现的阶段是()。

[统考2008研] A.口唇期B.肛门期C.潜伏期D.性器期【答案】D3.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细胞和组织分化非常迅速,并对环境极为敏感的时期是()。

[统考2008研]A.第1~2周B.第2~8周C.第9~15周D.第21~30周【答案】B4.安斯沃斯(M.Ainsworth)等人研究婴儿依恋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是()。

[统考2008研]A.习惯化与去习惯化B.视觉偏爱法C.陌生情境技术D.照镜子法【答案】C【解析】安斯沃斯用陌生情境技术研究婴儿依恋,将婴儿的依恋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三种。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视觉偏爱法是研究婴儿知觉的主要方法。

照镜子法是研究婴儿的自我所使用的方法。

5.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统考2008研]A.可逆性B.守恒性C.形象性D.互反性【答案】C【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点包括形象性、非逻辑性和自我中心性。

可逆性、互反性和守恒性是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

6.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统考2008研]A.自主感B.亲密感C.勤奋感D.同一感【答案】D【解析】艾里克森将个体人格的发展分为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人格发展任务不同。

①婴儿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圣才出品)

件的局限中解脱出来的符号知识。在这个水平上,人们可以思考和操纵不在眼前的客体,想
象成新的样子并使用它回忆过去或计划将来;
(3)高级水平。对人们自己作为一个有意识的、会思考的个体的觉知,是自我觉知。
(二)意识的可接近性
1.非意识过程:很少进入意识的机体的活动,像消化、血压的控制和呼吸等。
2.前意识记忆:只有在人们的注意被吸引过去以后才能到达意识的记忆称为前意识记
和无关的。
③计划和执行功能。基于过去的知识和对不同后果的想象来终止、思维、考虑不同的方
案,使个体能够压抑那些与道德、伦理和实践要求冲突的强烈愿望。
2.对现实的个人和文化建构
(1)对现实的个人建构:是基于一般知识、过去经验的记忆、当前的需要、价值、信
念和将来目标的对当前情境的独特解释。当对现实的个人建构保持相对稳定的时候,自我感
信息和过程要温和得多。
2 / 2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三)研究意识的内容 两种基本的研究意识的方法 1.出声思维报告 (1)它是冯特和铁钦纳实践过的内省法的变式; (2)过程:要求实验参加者在进行各种复杂任务的时候将解决过程大声地讲出来。他 们尽可能详细地报告在完成任务的时候所经历的思维序列; (3)作用:用于说明被试完成任务时的心理策略和知识表征。这些报告也可以让研究 者分析被试的任务表现及其意识经验间的差异。 2.经验抽样法 (1)过程:被试佩戴一些装置,在装置发出信号时,被试报告他们正在感受或思考的 内容; (2)作用:研究者可以对被试在日常生活时思维、意识和注意的集中程度进行跟踪记 录。
6.2 复习笔记
一、意识的内容 意识的概念比较模糊,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表示一般的心理状态或其特殊的内容; 2.对某些信息或反应的觉知(aware)。 意识的内容是人们正在觉知的信息。 (一)觉知(aware)和意识(consciousness)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心理治疗(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心理治疗(圣才出品)

第16章心理治疗16.1 本章重点1.心理障碍治疗的整体目标;2.当代治疗模型的发展趋势;3.各种治疗者间的不同;4.心理疾病治疗的历史和文化因素;5.心理治疗中的主要理论模型的不同;6.个体治疗;7.团体治疗;8.药物治疗和精神动力治疗的不同及其各自的优缺点;9.支持治疗有效的证据。

16.2 复习笔记一、治疗的背景(一)主要治疗学派的目标1.对心理障碍治疗涉及以下四个主要的目标(1)诊断,即说明个体的问题类型,可能的话对现有问题做出精神病学(DSM-IV-TR)诊断并对障碍进行归类。

(2)提出一个可能的病因学(问题的原因)的看法,即确定障碍发生并持续的可能原因。

(3)提出对于预后的看法,即对进行治疗或不进行治疗所可能出现的病程进行估计。

(4)确诊并进行治疗,即减轻或消除问题症状,有可能的话,铲除症状产生的根源。

2.心理治疗的两种类型(1)生物医学治疗关注的是改变硬件,即改变中枢神经系统运转的机制。

这种治疗被精神病学家和医生大量采用,主要通过化学或物理学的干预,试图改变大脑机能,这类干预包括外科手术、电击、药物等直接作用于脑与身体的联系的多种手段。

(2)心理治疗关注的是改变软件的功能,即人们习得的不良行为,如话语、想法、解释等,这些行为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类治疗被临床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所采用。

心理治疗包括四种主要的派别:精神动力学、行为、认知和存在主义—人本主义的治疗。

①精神动力学派认为,神经症是由人的内部的未能解决的创伤和冲突而造成的。

精神动力学派的治疗师采用“谈话疗法”治疗心理障碍,通过这一方法,治疗师帮助个体把外显症状与内部未能解决的冲突联系起来,并引导其产生领悟。

②行为疗法认为治疗的对象应是本身失调的行为,必须对行为进行矫正。

在这里,障碍被看做是习得的行为模式,而不是心理疾病的症状。

行为的改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对适宜的或不适宜的行为的强化,对条件作用引起的反应进行消退和提供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等。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记忆(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记忆(圣才出品)

第8章记忆8.1 本章重点1.不同的记忆类型;2.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工作记忆系统以及长时记忆系统的特点和功能;3.干扰理论的内容;4.系列位置效应的内容及启示;5.加工水平理论;6.记忆术的特点和功能;7.记忆重构过程的重要性;8.人类记忆搜索和网络搜索的不同;9.记忆痕迹研究中涉及的重要方面;10.遗忘症的定义及其相关的脑区;11.脑成像技术的发展对记忆研究的影响。

8.2 复习笔记一、记忆概述记忆是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根据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即是人脑对外界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过程。

(一)艾宾浩斯定义的记忆1.材料:无意义音节。

它是由两个辅音夹着一个元音构成的无意义的三字母单元。

通过对无意义音节的测量,可以对记忆进行“纯”的测量(一种没有被由被试带入实验记忆任务中的先前学习或联想所污染的测量)。

2.学习方法:机械学习。

通过机械复述来识记,以完成任务。

3.过程:机械学习无意义音节直到能背诵所有项目,然后他强迫自己学习很多其他音节序列来分心,而不去复述最初的音节序列。

一段时间后,艾宾浩斯通过考察重学最初的音节序列需要的学习遍数来测量他的记忆。

如果他重学需要的遍数比最初学习需要的遍数要少,那么从最初的学习中信息得到了保存。

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图8-1所示):记忆的最初迅速遗忘,跟随着是逐渐下降的遗忘率。

艾宾浩斯的曲线代表了机械学习实验的结果。

图8-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二)记忆类型1.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1)内隐记忆: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也称为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2)外显记忆:在意识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影响,也称为意识控制的记忆。

2.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1)陈述性记忆: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2)程序性记忆:对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它被用于获得、保持和使用知觉的、认知的和运动的技能。

(3)知识编辑: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执行行为序列的能力。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生活中的心理学1.1 本章重点1.心理学的重要性;2.心理学的定义和心理学家讨论的主要问题;3.行为和行为主义学家的研究方法;4.心理学与社会学、生物科学、认知科学以及健康科学的关系;5.心理学的目标;6.现代心理学的发展;7.结构主义和机能主义以及两者的区别;8.格式塔心理学与结构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关系;9.当代主要的心理学的观点。

1.2 复习笔记一、心理学独具特色(一)心理学的定义1.定义:心理学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2.定义中的关键词:科学的、行为、个体和心理。

(1)科学的,指心理学的研究结论是建立在依据科学方法原则收集到的证据的基础上。

(2)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

心理学家探索个体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在一套特定的行为模式和更广泛的社会环境或文化环境中做这些事情。

(3)个体,是心理分析的对象,包括人类个体和动物个体。

(4)心理,心理过程是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心理学的目标基础心理学的目标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而应用心理学比基础心理学多一个目标: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1.描述所发生的事情心理学的第一个任务是对行为进行精确的观察。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1)行为数据心理学家用行为数据对观察到的事情进行描述,这些行为数据包括,机体发生的行为及行为发生时的环境。

(2)分析水平从最宽泛最概括的水平到最细微的具体的水平。

不同的分析水平对应着不同的问题。

(3)描述的原则:客观客观,即按照事实的本相去收集它们,而不是按照研究者所期待或希望的那种样子。

客观性有利于防止观察者都可能把自己的主观观点——偏爱、偏见和期望带进观察中。

2.解释所发生的事情描述必须忠实于可知觉到的信息,而解释却谨慎地超越了能够被观察到的现象。

在心理学的许多领域中,中心目标都是找到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常规模式。

心理学中的解释一般认为,机体、秉性和条件(或者环境)变量在行为中都有重要的作(1)以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认知过程(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认知过程(圣才出品)

第9章认知过程9.1 本章重点1.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2.格赖斯的语言产生的内容;3.语言理解中歧义的不同形式;4.在语言的认知加工中,推论的重要性;5.问题空间的定义及其与问题解决的关系;6.提高问题解决的技术;7.视觉认知中问题解决的作用;8.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9.启发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10.框架和参照点在决策中的重要性。

9.2 复习笔记一、研究认知(一)认知的定义认知是各种形式知识的总称,包括内容和过程两个部分:认知的内容是指个体所知道的——概念、事实、命题、规则和记忆;认知过程是指个体如何以一种让你能解释周围世界,并且为生活中的窘境找到创造性解决办法的方式,操纵其心理内容。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注意是伴随着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在心理学中,认知研究是由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所完成的。

(二)揭示心理过程1.唐德斯的减法法,研究心理过程的基本方法。

(1)唐德斯的基本见解:完成一项任务时,额外的心理步骤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2)反应选择任务比刺激分类任务多一个步骤,所以反应时比刺激分类任务长。

2.当代认知心理学家用反应时来检验有关某种认知过程如何进行的一些特定的说明。

反应时是指被试完成特定任务所花费的时间。

一般是指从刺激出现到做出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

(三)分析心理过程的两个维度1.平行过程与系列过程(1)平行过程:一个排列中的所有要素同时考察;(2)系列过程:一个排列中的每个要素一个接一个地分别考察。

认知心理学家经常使用反应时来确定一些过程究竟是平行进行的还是系列进行的。

许多情况下,理论家还通过估计心理过程对心理资源要求的程度,来确定心理过程究竟是系列的还是平行的。

2.控制过程与自动过程假设加工资源有限,注意过程负责分配这些资源到不同的心理任务中。

(1)控制过程:需要注意资源的加工过程。

(2)自动过程:不需要注意资源的加工过程,是由无意识控制的。

二、语言使用(一)两个概念1.句子的意义:句子中,组合在一起的词的综合的简单的意义;2.说话者的意义:指说话者通过恰当地使用句子所能传达的无限多的意义。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1.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的新科学是()。

[统考2014年研] A.认知科学B.神经心理学C.认知神经学D.心理生理学【答案】C【解析】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这是一门新兴学科,极大的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特别基础心理学方向。

2.被称为“生命中枢”的脑组织是()。

[统考2014年研]A.大脑B.中脑C.前脑D.延脑【答案】D【解析】延脑在脊髓上方,背侧覆盖着小脑。

延脑和有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它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因而又叫“生命中枢”。

3.下列哪一个实验现象与其它三个关系最小。

()[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A.罗森塔尔效应B.安慰剂效应C.霍桑效应D.麦可勒效应【答案】D4.“晕车”主要是两个感觉系统提供信息冲突的结果。

()[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 A.平衡觉(前庭觉)与视觉B.动觉与平衡觉(前庭觉)C.视觉与内脏感觉D.内脏感觉与动觉【答案】A5.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统考2014年研]A.意识B.潜意识C.意识流D.行为【答案】A【解析】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6.贾维克(Jarvik)和艾斯曼(Essman)的小白鼠跳台实验所支持的记忆学说是()。

[统考2009年研]A.脑机能定位说B.突触生长说C.反响回路说D.记忆分子说【答案】C【解析】贾维克和艾斯曼设计的小白鼠跳台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反响回路假设。

实验时,他们把小白鼠放在一个窄小的平台上,使它总想往下跳,而一旦跳下来,就会受到栅极地板的电击,因而被迫返回小平台,经过多次训练后,小白鼠在小平台上停留的时间就会明显延长,即形成了回避反应,这说明它对“电击”形成了记忆。

然后,将形成了回避反应的小白鼠分为两组:一组在形成回避反应24小时以后使之电痉挛休克以破坏其记忆;另一组在形成回避反应之后立即使之电痉挛休克。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二)【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二)【圣才出品】
2.使用条件反射法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 A.冯特 B.桑代克 C.华生 D.柯勒 【答案】C 【解析】华生把条件反射现象作为行为主义理论成立的重要证据,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如“小阿尔伯特恐惧情绪”实验等。A 项,冯特主张采用内省法进行实验研究。B 项和 D
1 / 5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1.学生在考试时,回答简答题的记忆活动主要是(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答案】D 【解析】学生在考试时的记忆活动主要是信息提取。信息提取有两种形式,分别是:①
5 / 5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再认,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有熟悉之感并能被识别和确认的 过程,例如考试中回答选择题的记忆活动;②回忆,指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以形象或概念 的形式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题干中提到的回答简答题的记忆活动正是回忆。
物体显得模糊,近处物体显得清晰,正是依赖了空气透视线索。
10.对声音的方位定向不起作用的是( )。 A.听觉 B.动觉 C.视觉 D.平衡觉 【答案】D 【解析】声音的方位定向主要依赖听觉,动觉和视觉也影响声音的方向定位。平衡觉也 叫静觉,它是由人体作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它不影响声音的 方向定位。

项,桑代克和柯勒都主张采用现象学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3.网状结构除存在于丘脑,主要位于( )。 A.脊髓 B.脑干 C.小脑 D.边缘系统 【答案】B 【解析】在脑干各段的广大区域,有一种由白质与灰质交织混杂的结构,叫网状结构或 网状系统。
4.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皮下中枢是( )。 A.丘脑 B.下丘脑 C.中脑 D.桥脑 【答案】B 【解析】下丘脑是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皮下中枢,对维持体内平衡、控制 内分泌活动有重要意义。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生活中的心理学(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生活中的心理学(圣才出品)

第1章生活中的心理学1.1 本章重点1.心理学的重要性;2.心理学的定义和心理学家讨论的主要问题;3.行为和行为主义学家的研究方法;4.心理学与社会学、生物科学、认知科学以及健康科学的关系;5.心理学的目标;6.现代心理学的发展;7.结构主义和机能主义以及两者的区别;8.格式塔心理学与结构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关系;9.当代主要的心理学的观点。

1.2 复习笔记一、心理学独具特色(一)心理学的定义1.定义:心理学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2.定义中的关键词:科学的、行为、个体和心理。

(1)科学的,指心理学的研究结论是建立在依据科学方法原则收集到的证据的基础上。

(2)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

心理学家探索个体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在一套特定的行为模式和更广泛的社会环境或文化环境中做这些事情。

(3)个体,是心理分析的对象,包括人类个体和动物个体。

(4)心理,心理过程是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心理学的目标基础心理学的目标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而应用心理学比基础心理学多一个目标: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1.描述所发生的事情心理学的第一个任务是对行为进行精确的观察。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1)行为数据心理学家用行为数据对观察到的事情进行描述,这些行为数据包括,机体发生的行为及行为发生时的环境。

(2)分析水平从最宽泛最概括的水平到最细微的具体的水平。

不同的分析水平对应着不同的问题。

(3)描述的原则:客观客观,即按照事实的本相去收集它们,而不是按照研究者所期待或希望的那种样子。

客观性有利于防止观察者都可能把自己的主观观点——偏爱、偏见和期望带进观察中。

2.解释所发生的事情描述必须忠实于可知觉到的信息,而解释却谨慎地超越了能够被观察到的现象。

在心理学的许多领域中,中心目标都是找到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常规模式。

心理学中的解释一般认为,机体、秉性和条件(或者环境)变量在行为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章节题库(第6章 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章节题库(第6章 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圣才出品】

第6章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一、单项选择题1.随年龄增长,个体的快速眼动睡眠量()。

[统考2008研]A.越来越多B.越来越少C.呈U型变化D.呈倒U型变化【答案】B2.下列哪一项与意识的定义无关?()A.模糊的B.内容C.局外者D.自我觉知【答案】C【解析】意识一般指个体能够觉知(自我觉知)到的信息(内容)。

即使有这个一般的解释,意识仍然很难定义,所以认为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3.一般可以将意识定义为三个不同的水平,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这三个水平?()A.将自己作为一个有意识的、会思考的个体的觉知B.对觉知的一个反映C.对内部和外部世界的区分D.对内部状态的觉知【答案】D【解析】意识的三个水平分别是:在第一个水平上,人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大多数是知觉信息);在第二个水平上,人们拥有关于这一觉知的知识(对不存在的物体预期);在第三个水平上,人们思考自己经历的能力(赋予个体以历史感和认同感)。

C项属于意识的第一个水平;B项属于第二水平;A项属于第三水平;D项,对内部状态的觉知不属于意识的觉知。

4.非意识事件和前意识事件的主要的不同是什么?()A.虽然两者都为不能觉知的事件,但是前意识事件能够进入到意识觉知中B.只有在注意指向它们后,通向意识的记忆事件才是无意识事件,而非意识在大概3岁之前形成记忆之前发生C.前意识事件都是无意识的D.非意识事件在睡眠和麻醉状态下发生,而前意识事件是对血压、心跳和呼吸节律等的侦查【答案】A【解析】非意识事件是个体很少觉察到的事件,像血压的变化、消化活动的变化或者血氧葡萄糖水平的变化;而前意识事件能够将信息吸引到意识注意,如,在收音机上听到一首歌,使你想起在高中时代参与的一个聚会。

5.下列人物中,强调无意识在引导行为中的作用,是他拥护的概念。

()A.弗洛伊德;压抑B.洛克;压抑C.弗洛伊德;白板说D.洛克;白板说【答案】A【解析】弗洛伊德强调无意识在引导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章节题库(第5章 知觉)【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章节题库(第5章 知觉)【圣才出品】

第5章知觉一、单项选择题1.观众把篮球比赛中穿着不同服装的运动员相应地归为不同的球队,这体现了知觉组织的()。

[统考2008研]A.对称性原则B.邻近性原则C.连续性原则D.相似性原则【答案】D【解析】观众将穿着不同服装的运动员归于不同的球队,即将穿着相同的球衣的运动员归于同一个球队,因此体现了知觉组织的相似性原则。

A项,知觉组织的对称性原则是指将对称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的倾向。

B项,知觉组织的邻近性原则是指相互接近的对象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的倾向。

C项,知觉组织的连续性原则是指以相同方向排列的对象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的倾向。

2.小张去车站接一位陌生客人,他的预期会影响对这位客人的辨认。

这种知觉的加工方式主要是()。

[统考2008研]A.“全或无”加工B.颉颃加工C.自上而下的加工D.自下而上的加工【答案】C【解析】自上而下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是指依赖于个体过去经验的加工活动。

A项,“全或无”加工是指仅存在加工与不加工两种形式的加工。

比如,神经冲动即遵循“全或无”的法则,即一个刺激要么不能引起神经冲动,要么引起完全的神经冲动,不存在任何的中间状态。

B项,颉颃加工是指相互制衡、此消彼长,两种过程完全相反的加工。

比如,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兴奋时所引起的生理反应即为颉颃关系。

D项,自下而上的加工又称数据驱动加工,是指由刺激物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加工。

3.检验注意过滤器理论经常使用的实验范式是()。

[统考2008研]A.双耳分听B.语义启动C.双任务操作D.视觉搜索【答案】A【解析】双耳分听、双任务操作及视觉搜索都是注意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范式,分别注重研究注意的不同侧面,双耳分听范式关注注意的选择性,用于检验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双任务操作范式关注注意的分配性,用于检验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视觉搜索范式关注注意的集中指向性。

语义启动的范式是研究语义知识在大脑中是如何存储的主要研究手段。

4.“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心理障碍(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心理障碍(圣才出品)

第15章心理障碍15.1 本章重点1.“正常”与“变态”;2.正常和变态之间的区分;3.当前研究和评估变态行为的方法;4.DSM-IV-TR的各个维度;5.心理障碍的类型;6.变态行为研究中理论的作用;7.基因因素在变态行为中有影响的证据;8.环境因素在变态行为中有影响的证据;9.精神分裂症的名称和特征;10.标记(烙印)是如何影响心理疾病的治疗的。

15.2 复习笔记一、心理障碍的性质1.心理病理学功能包括情绪、行为,或思维过程的扰乱,它们会引起个体的痛苦或阻碍个体达到重要目标。

2.变态心理学是与理解个体意识、情绪和行为的病理性质直接相关联的心理学研究。

(一)变态的诊断标准在我国使用较广泛的心理(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有三种:①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2001;②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版,1992;③DSM-I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1.美国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中的七项标准(1)痛苦或功能不良。

个体经历痛苦或功能不良进而造成身体或心理衰退的危险或丧失行动的自由。

(2)不适应性。

个体的行为方式妨碍了目标的达到,无利于个人的幸福,或者严重扰乱了他人的目标和社会的需要。

(3)非理性。

个体的行为或言语方式是非理性的或不能被他人所理解。

(4)不可预测性。

个体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行为都是不可预测的和无规律的,好像是一种不能控制行为的体验。

(5)非惯常性和统计的极端性。

个体的行为方式在统计学上处于极端位置且违反了社会认为可接受或赞许性的标准。

(6)令观察者不适。

个体使他人感到威胁或遭受痛苦从而造成他人的不适。

(7)对道德或理想标准的违反。

个体违反了社会规范对其行为的期望。

2.没有一条标准,独立地将所有的变态行为从正常行为中区分出来。

3.从心理健康到心理疾病是一个连续体。

当处于心理疾病的一端时,可认为出现心理障碍。

(二)客观性问题1.研究者总是根据对个体行为的评估做出某人有心理障碍或者变态的判断:许多研究者的目标是做出客观的,没有任何类型偏差的判断。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章节题库(第18章 社会心理、社会和文化)【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章节题库(第18章 社会心理、社会和文化)【圣才出品】

第18章社会心理、社会和文化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是亲社会行为的最有力的证据。

A.移情B.利己中心C.利他主义D.集体主义【答案】C【解析】利他主义的个体在做出亲社会行为的时候并没有考虑个人安全和利益。

比如,个体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

它是亲社会行为的最有力证据。

2.小王在商场中帮助迷路的孩子,是因为他记得自己小时候迷路时的不知所措。

小王的行为为()提供了支持。

A.公平—利他假定B.互惠—利他C.移情—利他假定D.原则主义【答案】C【解析】巴特森和他的助手提供了几种支持移情—利他主义假设的证据:当一个人对他人产生移情时,这种感情就会产生一种提供帮助的动机。

本题中正是这种移情导致了小王帮助迷路的孩子。

因此,答案为C。

3.发生在纽约皇后大街上的吉诺维斯谋杀案,显示了亲社会行为和问题的重要关系,它的发生是因为。

()A.冷漠;人际间冲突B.助人障碍;缺乏同情心C.情感内向;压力D.旁观者介入;责任分散【答案】D【解析】①旁观者介入指人们想帮助处于麻烦的陌生人的意愿,依赖于他想到会有几个旁观者在场。

②责任分散指当有不止一个人能够在紧急事件中帮忙的时候,人们经常会假设其他人会或应该帮忙,于是他们自己就会退缩或不帮忙。

吉诺维斯谋杀案的发生就是由于个体意识到其他人在场而产生的责任分散,阻碍了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4.根据进化论观点,在危险中,人们最有可能救的人是()。

A.兄弟B.外甥C.熟人D.叔叔【答案】A【解析】进化观点中,生命的主要目标是繁衍后代,这样基因就可以遗传下去。

对于亲人来说,利他行为是有意义的,因为虽然你使自己的生存处于危险状况,但你帮助了与你具有相同基因的族群生存了下来,而与你基因越相似,你要救他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在四个选项中,你最可能救的人是与你有最相似的基因的人,因此,答案为A。

5.根据巴特森的研究,下列选项中,()不是促使人们为公共利益做贡献的力量。

A.利己中心B.原则主义C.集体主义D.公平【答案】D【解析】巴特森(1994)指出,有四种力量使人们为公共利益做贡献:①利他主义:一种有益于他人的行为;②利己中心:一种绝对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亲社会行为;③集体主义:一种有利于某一特定群体的亲社会行为;④规则主义:一种支持道德原则的亲社会行为。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学习与行为分析(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学习与行为分析(圣才出品)

第7章学习与行为分析7.1 本章重点1.学习的定义及其在行为分析中的含义;2.经典条件反射的过程;3.与条件反射有关的概念:消退、泛化、刺激辨别和自发恢复;4.效果律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过程;5.强化和惩罚的区别;6.初级强化物和条件性强化物;7.在行为塑造和链锁作用中操作性条件作用的重要性;8.学习中的生物机制;9.认知对学习的影响。

7.2 复习笔记一、学习的研究(一)学习的含义1.定义:是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的变化的过程。

2.行为分析中学习的含义(1)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学习本身无法被直接观察到,而只能表现为行为的变化,体现在行为表现的提高当中;但是有一些学习在行为表现中并不明显,只是表现为某些行为潜能的变化。

此外,个体学到的和其外显行为会存在差异,这就是学习—表现差异。

(2)相对一致的变化一旦学会了某种行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就必须在不同场合表现出相对一致性。

(3)基于经验的过程①学习获得的行为既不包括因有机体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自然成熟及大脑发育所带来的变化,也不包括因疾病和脑损伤而引起的变化。

②学习是通过体验,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发生的。

(二)行为主义和行为分析1.华生和斯金纳,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斯金纳集成并扩展了华生的理论,形成了激进行为主义的立场。

他们认为心理学的首要目标是预测和控制行为。

感情、想象不是引起行为的原因,而是由环境刺激引起的反应。

2.行为分析,是行为主义的分支,强调寻找学习和行为的环境决定因子的心理学领域。

3.行为学家和行为分析学家通常假定,学习的基本过程在物种演化中被保留下来——也就是说,在所有动物物种中,这些过程就其基本特性来说是具有可比性的。

所以他们通常通过动物进行行为研究。

二、经典条件作用:学习可预期的信号经典条件作用,是一种由一个刺激或事件预示另一个刺激或事件之到来的基本学习方式,有机体学习在一个先前不能诱发反应的刺激和一个天生能诱发反应的刺激之间形成一种新的联想的过程。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情绪、压力和健康(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情绪、压力和健康(圣才出品)

第13章情绪、压力和健康13.1 本章重点1.心理、生理及文化的角度,情绪的定义;2.达尔文关于情绪反应的适应性功能的观点;3.普拉切克的情绪维度;4.情绪的生理因素;5.情绪在认知功能中的重要性;6.慢性应激及急性应激的生理反应;7.神经官能症的有关内容;8.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及健康心理学的内容;9.人格类型和健康的关系。

13.2 复习笔记一、情绪情绪是一种躯体和精神上的复杂的变化模式,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以及行为反应,是对个人知觉到的独特处境的反应。

(一)基本情绪与文化达尔文的进化论将情绪看作是一种遗传得来的,对世界上一定程度的复杂情况做出反应的特定心理状态。

1.情绪的遗传性(1)汤姆金斯(Silvan T omkins)是第一位强调即刻的、非习得性的情感(情绪)反应的重要角色的心理学家。

他指出,无需预先的学习,婴儿就会对巨大的声响表现出恐惧,或者表现出呼吸上的困难。

他们看上去对特定的刺激具有“预置”的情绪反应,从而适应各种环境。

(2)跨文化研究也证实: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儿童具有很多相似的情绪反应。

(3)婴儿看上去还具有与生俱来的解释他人面部表情的能力。

2.表情的普遍性(1)埃克曼(Paul Ekman)认为所有的人们都拥有一组重叠的“表情语言”。

(2)跨文化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可以产生七种表情并且被识别,具体包括高兴、惊奇、生气、厌恶、害怕、悲伤和轻蔑的情绪。

(3)对六国(匈牙利、日本、波兰,苏门答腊、美国和越南)研究得到的一个普遍结论是,全世界的人们,不管文化差异、种族、性别或教育,都会以相同的方式表达基本情绪。

同时,可以根据他人的面部表情来推断他们正在体验的情绪。

(4)埃克曼(1972)的神经文化理论,反映了脑(进化产物)和文化在情绪表达中的结合。

(5)20世纪60年代末,普拉切克(Plutchik,1970)提出,情绪具有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等三个维度,并用一个倒锥体来说明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章节题库(第15章 心理障碍)【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章节题库(第15章 心理障碍)【圣才出品】

第15章心理障碍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最好的说明了在美国诊断心理疾病的必要程序。

A.主观判断B.客观判断C.临床测验评估D.在多种条件下的评估【答案】A【解析】对于许多心理学家来说,客观地诊断心理疾病是他们的目标,但是诊断某一个体为某一病症仍是一种判断。

有些判断很简单,有客观的标准,比如精神分裂症;但是许多情况下是很难诊断的,比如抑郁。

所以在美国诊断心理疾病的必要程序是主观判断。

2.如果正常的健康个体,由于单方面的投诉而进入精神病院,但是其行为在入院时完全是正常的,那么,结果会导致()。

A.医护人员很快会发现他是正常人B.他/她在某些条件下会伪装C.他/她会由于环境的压力,变得抑郁D.医护人员会很快地找到证据来支持他们的心理诊断【答案】D【解析】一旦一个人被标定为“变态”,人们便倾向于用其后来出现的行为证明这种判断,这一观点已经被罗森汉的研究所证明。

3.一个诊断系统应该具有三个益处,下列选项中()不是其中之一。

A.病原学的理解B.治疗计划C.病人的义务D.通用的语言【答案】C【解析】一种效用最大的诊断系统应当具有以下三种益处:①通用的简略语言。

一套有着公认涵义的共同术语,可以使得研究心理病理学不同方面或评估治疗项目的研究者,在他们观察的障碍是什么上达成共识。

②病原学的理解。

对于一种特定障碍的诊断应当将症状的病因澄清。

③治疗计划。

一个诊断应当包括针对特定的障碍采取何种治疗方式。

4.在美国最通用的精神病学的诊断模式是()。

A.ICD,国际疾病分类B.CCM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DSM,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PDR,医学药物参考书【答案】C【解析】在美国,最广为接受的分类模式是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TR)》,为了减少因为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心理障碍而导致的诊断困难,DSM-IV-TR强调症状模式以及病理的描述,而不太强调病因理论和治疗策略。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章节题库(第7章 学习与行为分析)【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章节题库(第7章 学习与行为分析)【圣才出品】

第7章学习与行为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在间歇强化条件下,行为反应的特点是()。

[统考2008研]A.建立快,消退也快B.建立快,消退慢C.建立慢,消退快D.建立慢,消退也慢【答案】D【解析】个体每次做出目标行为都给予强化称为连续强化条件,仅在个体做出一些目标行为后给予强化,而另外一些目标行为不给予强化称为间歇强化条件。

连续强化条件与间歇强化条件相比,连续强化的行为反应建立快,消退也快,而间歇强化的行为反应建立慢,消退也慢。

2.蕴涵“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学习理论是()。

[统考2007研]A.社会学习理论B.人本学习理论C.认知学习理论D.联结学习理论【答案】A【解析】根据班都拉(班杜拉)实验研究结果,在影响个体观察学习效果的因素中,榜样的作用至关重要。

其中,榜样身教的作用远远胜于言传。

而人本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关系和个体情感体验的价值;认知学习理论重视的是个体认知结构和知识掌握的价值;联结学习理论强调的则是行为习惯的养成,不重视榜样的作用。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项。

3.学习的进化论说明()。

A.因为变异性,人类将永远不会战胜环境B.在相同的环境中,有相似的行为,是因为这有利于他们共同工作C.因为人类的基因不同,所以每个人用完全不同的机制从环境中学习D.人们的学习能力不同,意味着有些人比另一些人聪明【答案】D【解析】进化论强调物种之间的差异,正是由于物种之间的差异性,才使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成为可能。

人们具有不完全相同的遗传素质,注定某些个体将比另外的个体更比较容易适应和战胜环境。

4.下列选项中,()不是学习的定义中的关键词。

A.基于经验的过程B.学习可以看作是一个暂时的行为或心理的变化的过程C.学习是行为的相对一致的变化D.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答案】B【解析】一般将学习定义为:学习是一个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的变化的过程。

暂时的变化或由生理成熟带来的变化都不属于学习。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章节题库(第12章 动机)【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章节题库(第12章 动机)【圣才出品】

第12章动机一、单项选择题1.“音乐家必须去创造音乐,画家必须作画,诗人必须写诗……一个人要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就必须真实地面对自己。

”根据马斯洛的观点,这段话体现了人具有()。

[统考2008研]A.归属与爱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安全的需要【答案】C【解析】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的:①生理的需要,表现为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

它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力量的。

②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③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使他(她)在生活中变得更有能力,更富有创造性。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维纳提出的归因纬度的是()。

[统考2008研]A.内在性B.普遍性C.可控性D.稳定性【答案】B【解析】维纳提出的归因维度包括内外向、可控性和稳定性三个维度。

3.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

[统考2007研]A.诱因B.需要C.兴趣D.信念【答案】A【解析】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行动,使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动机产生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③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即诱因。

它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凡是个体因趋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满足的诱因是正诱因;凡是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的诱因是负诱因。

④信念是对某人或某事信任、有信心或信赖的一种思想状态。

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统考2007研]A.整体性B.选择性C.层次性D.动力性【答案】C【解析】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要和社会要求的反映,是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章节题库(第14章 理解人类人格)【圣才出品】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章节题库(第14章 理解人类人格)【圣才出品】

第14章理解人类人格一、单项选择题1.诚实或虚伪、勇敢或怯懦、谦虚或骄傲、勤劳或懒惰等描述的是个体的()。

[统考2008研]A.性格特征B.能力特征C.气质特征D.认知特征【答案】A【解析】个体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性格是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能力是人们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认知是指个人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属于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特征。

2.与多血质气质类型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统考2008研]A.强、不平衡B.强、平衡、灵活C.强、平衡、不灵活D.弱【答案】B【解析】强、不平衡对应的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强、平衡、不灵活对应的气质类型是黏液质,弱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抑郁质。

3.“大五”人格结构模型中的五个因素是外倾性、开放性、情绪稳定性、宜人性和()。

[统考2007研]A.习俗性B.自制性C.责任心D.特异性【答案】C【解析】“大五”人格结构模型采用“神经质、外向性和开放性人格调查表”(NEO PI),通过因素分析揭示出在人格特质中存在着五对相对稳定的因素:①开放性(openness),具有想象、情感丰富、求异、创造、审美和智能等特质。

②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具有胜任、公正、有条理、克制、谨慎、自律、成就、尽责等特质。

③外倾性(extraversion),具有为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和乐观等特质。

④宜人性(agreeableness),具有利他、信任、依从、直率、谦虚、移情等特质。

⑤情绪稳定性(神经质,neuroticism),具有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和脆弱等特质。

根据五个特质的起始字母,构成了“OCEAN”一词,代表人格的海洋。

4.根据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具有强、平衡、不灵活特点的神经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统考2007研]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答案】C【解析】巴甫洛夫根据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性的独特组合,把个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划分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四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1.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的新科学是()。

[统考2014年研] A.认知科学B.神经心理学C.认知神经学D.心理生理学【答案】C【解析】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这是一门新兴学科,极大的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特别基础心理学方向。

2.被称为“生命中枢”的脑组织是()。

[统考2014年研]A.大脑B.中脑C.前脑D.延脑【答案】D【解析】延脑在脊髓上方,背侧覆盖着小脑。

延脑和有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它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因而又叫“生命中枢”。

3.下列哪一个实验现象与其它三个关系最小。

()[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A.罗森塔尔效应B.安慰剂效应C.霍桑效应D.麦可勒效应【答案】D4.“晕车”主要是两个感觉系统提供信息冲突的结果。

()[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 A.平衡觉(前庭觉)与视觉B.动觉与平衡觉(前庭觉)C.视觉与内脏感觉D.内脏感觉与动觉【答案】A5.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统考2014年研]A.意识B.潜意识C.意识流D.行为【答案】A【解析】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6.贾维克(Jarvik)和艾斯曼(Essman)的小白鼠跳台实验所支持的记忆学说是()。

[统考2009年研]A.脑机能定位说B.突触生长说C.反响回路说D.记忆分子说【答案】C【解析】贾维克和艾斯曼设计的小白鼠跳台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反响回路假设。

实验时,他们把小白鼠放在一个窄小的平台上,使它总想往下跳,而一旦跳下来,就会受到栅极地板的电击,因而被迫返回小平台,经过多次训练后,小白鼠在小平台上停留的时间就会明显延长,即形成了回避反应,这说明它对“电击”形成了记忆。

然后,将形成了回避反应的小白鼠分为两组:一组在形成回避反应24小时以后使之电痉挛休克以破坏其记忆;另一组在形成回避反应之后立即使之电痉挛休克。

然后,分别把它们放回小平台上。

结果发现,前者仍然存在着回避反应,说明它们对电击形成了长时记忆,因此电痉挛休克不能将它破坏。

而后者会立即往下跳,回避反应消失,说明电痉挛休克可能已经破坏了小白鼠的短暂记忆中的回避反应回路,从而引起了遗忘。

据此推测,反响回路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理机制之一。

7.机械复述与精细复述的最主要区别在于()。

[统考2009年研]A.知识经验参与的多少B.是否有意识的参与C.复述材料的数量不同D.复述材料的性质不同【答案】A【解析】机械复述或保持性复述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断地简单重复,知识经验参与较少;精细复述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联系,知识经验参与较多。

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知识经验的参与的多少。

8.与知觉过程最不密切的特点是:()[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A.组织性B.稳定性C.变异性D.自动性【答案】C9.可以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是()。

[统考2011年研]A.音位B.语素C.词D.句子【考点】语言的单位。

【答案】D【解析】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句子是可以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

10.根据米勒(G.Miller)的研究,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统考2010年研] A.3±2组块B.5±2组块C.7±2组块D.9±2组块【考点】短时记忆的加工容量特点。

【答案】C【解析】米勒(G.Miller)发表了《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一文,明确提出了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单位,即组块。

11.下列那一条最不可能成为机能主义心理学家(functionalist)的研究对象?()[中山大学2005年研]A.心理测验B.儿童发展C.感觉与知觉D.性别差异【答案】A12.在1950~1960年代,下列哪个流派的思想在心理学界占主导地位?()[中山大学2005年研]A.格式塔心理学B.行为主义C.精神分析D.人本主义【答案】D13.从高楼顶上看街道上的行人,尽管看上去很小,但人们不会把他们都看作是小孩。

这种现象体现的主要知觉特性是()。

[统考2009年研]A.大小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方向恒常性D.明度恒常性【答案】A【解析】知觉恒常性是指在一定范围以内,知觉的映像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性。

大小恒常性指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仍将其知觉为实际大小的知觉特性。

14.一般而言,产生立体知觉最重要的线索是()。

[统考2009年研]A.运动视差B.运动透视C.双眼视差D.空气透视【答案】C【解析】产生立体知觉的线索包括:肌肉线索、单眼线索和双眼视差(双眼线索),其中双眼视差是产生知觉的最重要线索。

15.下述哪个结论得到研究的支持?()[中山大学2005年研]A.成功学生和不成功学生的课堂出席率是一样的。

B.成功学生比不成功学生的课堂出席率要低一些。

C.成功学生比不成功学生的课堂出席率要高一些。

D.成功学生比不成功学生更倾向于向老师询问各种问题。

【答案】C16.麦克因中风而住院治疗。

一段时间后,他身体的大部分机能均恢复正常,但他对刺激右腿所引起的疼痛不敏感。

据此,你推断他的中风部位应该在:()[中山大学2005年研]A.右侧顶叶B.左侧额叶C.右侧额叶D.左侧顶叶【答案】B17.小红把室内温度从25度调到22度,但她并不感到怎么凉快而希望把空调机的温度再调低一点。

她的室友认为这个温度已经太低了,都冻得受不了,希望把温度调回25度。

你认为小红与她的室友相比在冷觉上具有:()[中山大学2005年研]A.较小的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B.较小的绝对阈限C.较小的最小可觉差D.较大的绝对阈限【答案】D18.根据关于听觉的位置理论(place theory),检测音高与下列哪一过程相对应:()[中山大学2005年研]A.特定的毛细胞受到刺激B.基底膜的特定位置发生振动C.整个耳蜗以与刺激耳朵的声音一致的频率发生振动D.听小骨的不同运动模式【答案】B19.镇静剂和酒精对人体所产生的效应被认为与下列哪种神经递质有关?()[中山大学2005年研]A.5-羟色氨B.去甲肾上腺素C.多巴胺D.GABA【答案】C20.下述哪个建议对解决晚上的睡眠问题最不有效?()[中山大学2005年研] A.尽量减少服用咖啡因和尼古丁一类的刺激剂B.改变上床睡觉的时间C.白天加强身体锻炼D.避免白天中睡【答案】B21.甲组老鼠接受30次声音,电击配对的训练(即给出声音的同时给予电击)。

乙组老鼠也接受相同的训练,但是之后增加20次单独的电击训练(无声音),你预测:()[中山大学2005年研]A.甲乙两组老鼠对声音表现出同样的恐惧B.乙组老鼠对声音的恐惧更为强烈一些C.甲组老鼠对声音的恐惧很快就消失了D.甲组老鼠对声音的恐惧很快就消失了【答案】B22.假设一群外星人来到了地球。

这些外星人很快就学会了我们地球的单词,知道这些单词所表示的意思,但是他们从来都不会创造新的单词组合,也不知道运用有关规则去创造有意义的句子。

那么,他们利用人类语言进行的交流将是:()[中山大学2005年研] A.不具备产生性和结构性,但具有符号性和语义特征B.根本不象人类语言C.不具备符号性和语义特征,但具有产生性和结构性D.具备人类语言的全部特征【答案】A23.按照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在描述唤醒水平与绩效水平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说明()。

[统考2011年研]A.任务难度B.任务参与C.被试年龄D.被试性别【考点】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的关系。

【答案】A【解析】耶克斯和多德森发现,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4.一般而言,对于时间间隔主观估计最准确的间隔时间是()。

[统考2010年研] A.1秒B.3秒C.5秒D.7秒【考点】个体对短时间间隔的时间知觉的特点。

【答案】A【解析】在时间知觉中,人的个别差异和误差较大。

心理学研究表明,用计时器测量出的时间和人对时间的主观估计存在着差异。

一般情况是对于1秒钟左右的时间间隔,人的主观估计最准确,短于1秒钟的间隔常被高估,而长于1秒钟的时间常被低估。

注:此题有争议,不同的教材解释不同,比如,有的教材认为本题选B。

25.一件白衬衫在灯光昏暗的房间里和在阳光明媚的户外亮度不同,但是人们仍然将其知觉为白衬衫。

这种知觉特性是()。

[统考2010年研]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考点】知觉的特性。

【答案】D【解析】知觉的特性包括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知觉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事物与对象。

知觉整体性指人的知觉系统中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知觉理解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人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题目中的知觉特性是知觉恒常性中的明度恒常性。

26.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女性重视其配偶的经济实力这一行为可解释为:[中山大学2006年研]A.为她们的孩子增加资源B.可以获得更多的领地C.可以购买更多日用设备D.增加女性生育的信心【答案】A27.在完成多项选择题(多选一)时,下列哪种策略值得推荐:[中山大学2006年研] A.先做那难度大和耗费时间的题目B.总是把每一个问题都仔细读一遍C.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D.当阅读问题时,不要试图去预测答案【答案】D28.John Watson认为心理学只应该把可观察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与下列哪种关于心理学研究的特点最为吻合?[中山大学2006年研]A.心理学是基于事实的、系统的观察(Psychology is empirical)B.心理学是与社会历史背景分不开的C.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行为D.人类的经验世界是高度主观的【答案】A29.从高楼顶上看街道上的行人,尽管看上去很小,但人们不会把他们都看作是小孩。

这种现象体现的主要知觉特性是()。

[统考2009年研]A.大小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方向恒常性D.明度恒常性【答案】A【解析】知觉恒常性是指在一定范围以内,知觉的映像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