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近代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P11 南京条约,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的侵略特权

时间:1842年8月29日

地点:南京(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皋华丽号)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1)割地: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清政府赔款2100万西班牙银元;

(3)五口通商: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4)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

特权:(1)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3)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4)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二】P21-22 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内容,清朝对外的赔款

不平等条约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是中英《南京条约》的附件,规定在通商口岸,中国人如与英侨“遇有交涉诉讼”,英国领事有“查察”、“听诉”之权(也就是领事裁判权)

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扩大领事裁判权的范围,即所有美国人在华之一切民事、刑事诉讼,“均由本国领事等官询明办理”

1844年10月:中法《黄埔条约》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58年:中英、中法、中俄、中美《天津条约》

1860年: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给俄国,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赔英法各800万两白银,准许外国人招募华工出国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1881年:中俄《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至此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1887年:中葡《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允许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1849武力强占澳门半岛)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赔款23150万两白银,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免收内地税

1901年:《辛丑条约》(与英、美、日、俄、法、得、意、奥、比、西、荷):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记不叙用”;总理衙门必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清政府对外赔款

鸦片战争: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朝地方政府交纳广州赎城费600万银元

《南京条约》:英国攫取赔款2100万银元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各得赔款800万两白银

甲午战争时《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加上“赎辽费”3000万两,威海卫日军“守备费”150万两,共23150万两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近10亿两之巨

【四】P38-39 早期维新思想(魏源与《海国图志》)

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严复与《天演论》)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1年组织翻译《地理大全》,编写《四洲志》一书,后来把资料和《四洲志》书稿交给好友魏源。

(2)魏源:于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除包括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以外,还有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的《筹海篇》,翻译西人论述的《夷情备采》及西洋船炮图说等。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3)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19世纪70年代后,这些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

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1)康有为、梁启超:通过文章和演说表达中华民族各阶级、各阶层普遍的亡国灭种的危机感。

(2)严复:1895年写《救亡决论》喊出“救亡”的口号。甲午战争后翻译了《天演论》(1898年正式出版)。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当时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依据。他在书中指出,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中华民族也不例外。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弱者先绝”,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天演论》对中国人无疑是振聋发聩的警世钟。

(3)孙中山:1894年11月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

【六】P47-48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洋务派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

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中体西用

冯桂芬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的表述。他在《校邠(bīn)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洋务事业的内容

(1)兴办近代企业:首先兴办军用工业(1865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李鸿章设立金陵机器局,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1867年崇厚建立天津机器局,1890年张之洞创办湖北枪炮厂);军事工业创办过程中遇到资金、原料、燃料、交通等方面的困难,因此创办一些民用工业(采矿、冶炼、防治、航运、铁路、电讯等),多数为官督商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2)建立新式海陆军:19世纪60年代多地军队改用洋枪洋炮,聘用外国教练,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的湘军也是用洋枪装备的军队;1874日本派兵侵犯台湾,清政府开始筹办海防、建设海军,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创办新式学堂30多所,分为翻译学堂(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军事学堂(船政学堂,培养新式海军人才),同时派遣赴美幼童及官费赴欧留学生200多人。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2)创办新式学堂与派遣留学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翻译西学书籍给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

(4)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不平等条约带来的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效率低下,腐败惊人)。

【七】P51-52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及各自的主张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1)要不要变法

守旧派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甚至是“宁可亡国,不可变法”(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