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主义

合集下载

相对主义的内涵

相对主义的内涵

相对主义的内涵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中国哲学创生期的庄子哲学,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丧失其意义。

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尤其是其相对主义,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正是基于这一点,我认为,立足于今天的社会来认识和研究庄子的相对主义,揭示其所蕴含的现代意义,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对认识主体的怀疑在回答人能否认识客观世界这一根本问题时,庄子除了提出客体的不确定性外,同时对主体的认识能力(包括感觉和理性)表示怀疑,这一怀疑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在时间方面。

庄子认为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有限的,而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无穷的。

要以有限的时间去认识无限的事物,则是不可能的。

《庄子·养生主》说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这表明了认识主由于受时间的限制,而达不到对客观事物的终极认识。

第二:在空间方面。

庄子认为,人是宇宙万象中的一种,相对于世界万物,如同沙砾之于大山,是非常渺小的。

正是基于这种局限,从而限制了人认识的广度,从而达不到对无边无际的宇宙的终极认识。

正如《庄子·秋水》篇所写的一则寓言:“静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庄子以此寓言,表达了他对认识主体在空间角度上能否认识世界的怀疑。

第三:在对主体的概念表达、语言表达方面。

庄子认为,主体的语言不能完全准确地表达出客体,即“言不及意”。

因而,他提出“道不可道、名不可名”、“大道不称、大辩不言”等观点。

这就是说,认识能否完全准确地表达出来,是值得怀疑的。

2、对认识客体的怀疑庄子否认客观事物的质的区别。

《齐物论》说:“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

”意思是说,小的茎草和大的庭柱,丑的和美的,以及一切千奇百怪的事情等,从道的观点来看,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齐物论》又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意思是指从大的角度去看,秋毫也为大;从小的角度去看,则泰山也为小;从长寿的角度来看,则殇子也为长寿;从短命的角度来看,则彭祖也为夭折。

伦理学中的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观点

伦理学中的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观点

伦理学中的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观点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是伦理学中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相对主义认为伦理标准是相对的,取决于个体或者社会的文化、历史和背景。

绝对主义则坚持认为伦理标准是普遍适用的,存在于宇宙之中,与个体和社会的差异无关。

这两种观点在伦理学中产生了激烈的争议和讨论。

相对主义强调了文化和历史对伦理标准的影响。

根据相对主义的观点,伦理标准是随着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而变化的。

例如,同性恋在某些文化中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而在其他文化中被接受和尊重。

相对主义认为,这种差异是由于不同文化的观念和价值观不同所造成的。

相对主义的支持者认为,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伦理标准,我们应该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并且不应该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人。

然而,绝对主义则主张存在着普遍适用的伦理标准。

绝对主义认为,道德规范是客观存在的,与文化和历史无关。

绝对主义的支持者认为,某些道德原则是普遍适用的,无论时间和地点如何。

例如,对于绝对主义者来说,杀人、盗窃和欺骗是绝对不道德的行为,无论在哪个文化中都是如此。

绝对主义强调了道德的普遍性和不可动摇性。

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伦理标准的本质和来源上。

相对主义认为伦理标准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是一种社会共识。

根据这种观点,伦理标准的变化是由于社会和文化的变迁所导致的。

相对主义的支持者认为,伦理标准是灵活的,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境和文化进行调整。

然而,绝对主义则认为伦理标准是超越人类的,是存在于宇宙之中的。

绝对主义的支持者认为,伦理标准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个体和社会的主观意识所影响。

根据绝对主义的观点,伦理标准是永恒不变的,无论时间和地点如何。

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在实践中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相对主义强调了文化多样性和尊重差异,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包容和和谐。

然而,相对主义也容易导致道德沦丧和价值观的相对化,使人们难以判断何为对错。

绝对主义则提供了一种普遍适用的道德标准,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然而,绝对主义也可能导致道德僵化和歧视,使人们无法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文化。

相对主义与绝对价值的对立

相对主义与绝对价值的对立

相对主义与绝对价值的对立在人类的思维和理解能力中,相对主义与绝对价值一直以来都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相对主义主张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真理和价值,而绝对价值则认为存在着客观、普遍且不变的价值标准。

这两种观点在伦理学、哲学、文化等领域中产生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相对主义认为,一切事物的意义和价值都是相对的,取决于个人或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的观点。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和背景不同,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相对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多元性:世界是多样的,每个人有自己的真理和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没有一种固定的标准或价值体系能够适用于所有人。

然而,绝对价值则认为存在客观、普遍且不变的标准。

绝对主义者相信,某些价值是绝对的,不管文化、背景或个人的差异。

他们认为有一种普遍适用的真理存在,如道德、公正和善良,它们超越了个体和时间的限制。

绝对主义强调道德和伦理价值的普世性,认为这些价值应被尊重和遵循。

在批判和比较相对主义和绝对价值时,可以把它们应用于一些具体的领域中。

在伦理学中,相对主义与绝对价值产生了激烈的辩论。

相对主义者认为伦理标准是文化和个体决定的,而绝对主义者则认为存在一些普遍的不可侵犯的道德原则。

例如,在人权问题上,相对主义者可能会辩称,每个文化或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准,因此不能将一种价值观强加于其他文化。

而绝对主义者则认为特定的人权标准是普世的,应该被尊重。

在文化比较中也能看到相对主义和绝对价值的对立。

相对主义者认为文化是相对的,没有好坏之分。

每个文化都是独特的,需要被尊重和理解。

绝对主义者则可能辩称,存在一些普遍适用的标准来评价和比较文化。

例如,尊重人权、人道主义和环境保护等价值观可以被认为是普世的,而不应该受到文化的限制。

然而,在实际中,相对主义与绝对价值往往不是截然对立的。

很多时候,人们的观点是相对的,但也包含着某种基于普遍道德和价值的共识。

例如,在环境保护问题上,虽然不同文化存在着不同的做法和观点,但大多数人都同意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相对主义

相对主义

教条主义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

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教条主义轻视实践、割裂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教条主义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曾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危害。

名词释义教条主义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

老教条主义这种形式的教条主义由来已久,对我国来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六七十年代达到顶峰,当代又复活起来。

其基本表现是:不去深入反思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不去洞穿透析历史曲折、指出在它们后面所隐藏的传统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不去冷静分析发展繁荣后面隐藏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合理因子。

一言蔽之:漠视别人的成就、淡化自己的曲折。

针对发展和变化了的客观现实,他们不是不反思,而是只知道固守经典马列主义、斯大林主义甚至毛泽东思想的几乎全部的内容,抱着撛?沃匚聪的思路来反思。

此种态度的外在表现就是因循守旧,其必然的发展结局便是掺烫踔饕鍞;其政策取向是:回归传统社会主义。

送它两个字:僵化。

即使我们不需要实践的持续,我们照样可以指出他们的教条之所在,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要么就是顽固地忽视着:1)当时代并不具备照搬马恩设想的经典社会主义的起码条件,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生产力不发达,二是“人性”不具备;2)传统社会主义实践者过分偏重于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却忽略了落后的社会存在对上层建筑的持续制约,忽略了由此决定的现实人性的存在及其顽固性,忽略了历史设定的且被经典作家所揭示的那个“必然性”,反而试图人为地超越这个“必然性”;3)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有着相应的现实性和合理性,根本的表现是:扎实地立足于社会基础条件(生产力和人性),它的一些特征(诸如私有制、资本雇佣、市场经济等)是不可超越、不可强行完全消灭的。

相对主义与绝对真理的辩论

相对主义与绝对真理的辩论

相对主义与绝对真理的辩论在深入探讨相对主义与绝对真理的辩论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相对主义认为真理是相对的,即一个事物的真实性取决于观察者的观点、背景和文化背景等因素。

相对主义认为真理是主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没有绝对或普适的真理存在。

相对主义的观点常常被用来质疑绝对真理的存在。

一些相对主义的支持者认为,不同人的观点取决于他们的视角和经验,因此不存在一个单一的、普适的真理。

他们认为真理是一种构造,通过不同的文化、历史和语境而产生不同的解释。

然而,在相对主义的世界观中,存在一些困惑和矛盾。

如果真理是相对的,那么我们无法判断什么是对错,什么是正确的。

例如,在相对主义观点中,屠杀、恶行和暴力行为也可以被视为个人或特定社会文化的“真理”。

这种观点容易引发混乱、道德沦丧和社会不稳定。

相对主义还存在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即无法真正达到普遍理解和共识。

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理,那么意见不合、争议和冲突将难以避免。

相对主义的视角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争斗,这并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和谐。

相对主义的观点并不是完全错误的,它能够促使我们更加关注不同的观点和多元文化。

它提醒我们要谦虚与包容,不应以自己的经验和视角来评判他人。

相对主义可以帮助我们摒弃偏见和歧视,促进和平与多元共存。

然而,相对主义的缺陷也在于无法确立普适的价值和道德准则。

相对主义的观点无法解决一些重大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比如,对于虐待、谋杀等妨害他人生命和尊严的行为,相对主义难以提供明确的道德评判。

在这样的观点下,人们无法形成有效准则,制约恶行和不道德的行为。

相对主义和绝对真理似乎存在一种对立关系,但实际上,二者之间并非完全相对立。

现实中的许多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和多维度。

绝对真理可能是理论上的存在,而相对主义则更加强调了个体和文化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相对主义与绝对真理的辩论并非一蹴而就的问题。

我们需要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接纳和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文化。

相对主义与客观性

相对主义与客观性

相对主义与客观性相对主义与客观性——两种认识世界的观点人类对于认识世界的方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而相对主义与客观性是其中两种重要的观点。

相对主义是一种认为真理、价值、认知等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的观点。

客观性则是一种认为事物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可以被客观的分析和研究的观点。

本文将从哲学、科学和个体认知等多个角度来论述相对主义和客观性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在哲学领域,相对主义自古就有其追随者。

相对主义的出发点在于认为人类每个个体有其特定的观点和背景,因此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也是基于个体主观意识的。

相对主义强调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未否认个体主观性的存在。

然而客观性在哲学上也能找到其支持者,他们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独立于个体主观意识的,人类只能通过对事物的客观观察和分析来获得认识。

这种观点在科学领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科学领域是客观性观点得以发挥的重要领域。

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客观的实验和数据分析来获得对外界事物的认识。

客观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可重复性,即当其他科学家采用相同的方法和条件进行实验时,能够得到相同的结论。

在科学领域,相对主义的观点相对较少被采纳。

这是因为科学追求的是客观真理,只有客观的分析和实验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相对主义认为没有绝对的真理标准,对科学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然而,客观性并不是绝对的。

科学方法所发现的真理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新的证据和发现可能会改变过去的观点和结论。

科学领域的客观性表现在,尽管认识的结果可能不断调整,但却在不断努力迈向更加客观的方向。

实际上,科学的发展就是一种相对主义与客观性不断辩证的过程,不同的观点和理论通过实证和验证来不断趋近真理。

从个体认知的角度来看,相对主义和客观性也相互影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认知方式,这些都会影响个体对于世界的看法和理解。

相对主义认为每个人的观点都有其独特的合理性和重要性,而客观性则强调通过客观事实和逻辑推理来评估观点的准确性。

相对主义的理解

相对主义的理解

(2) 相对主义是不正确的。
柏拉图认为相对主义者(如普罗泰戈拉以及追随者)不得不承认(2)是真的,但(2)真,则(1)必然为假(因为它们是互相矛盾的)。因此,如果相对主义是正确的,则必然导致对相对主义自身的否定。
另一种相对主义则认为“x 是正确的”应当理解为“x对S是正确的”(S这里代表认识的主体或认为x是正确的人)。这样,上述命题应当分别理解为:
(1) 相对主义对相对主义者是正确的。
(2) 相对主义对反相对主义者是不正确的。
这样,(1)和(2)不再是互相矛盾的命题。因此,柏拉图的上述“以其之矛,攻其之盾”的方法无法反驳这样的相对主义。
但我们可以有其他的方法反对这样的相对主义。比如,我们能够说“迫害犹太人对希特勒和纳粹来说是正确的”真的能使“迫害犹太人”成为对他们正确的行动吗?而且,按照上面(1)和(2)的解释,不同文化,不同看法的人之间不可能产生真正的道德分歧或道德交锋。我们可以希特勒或纳粹也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意见交锋。但我们真的无法和他们进行道德争论吗?
注意: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价值观不是一回事。比如,值得人们追求的事物有很多,比如,知识,爱情,个人自由,平等,民主,当一个好医生,当一个好工人,做一个企业家,过一种田园般的生活等等。另外,一个人可以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或生活方式,只要这种生活方式不会妨碍其他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这些生活方式不会是一样的,它们反映了不同的值得我们追求的价值,我们不必强求一致。多元主义价值观会认为这些多元的生活方式的价值以及上面提到的价值都是客观的,而不是相对的。因此,多元主义的价值观不等于相对主义。
按照对“x 是正确的”或“x是错误的”的解释,相对主义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相对主义认为“x是正确的”等于“x是正确的,句号。”柏拉图正是按照这样的理解,对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进行批判的。柏拉图认为普罗泰戈拉主张一切人的意见都是同样正确同样真的。那么,下面的命题按照相对主义就同样为真:

什么是相对主义相对主义的起源

什么是相对主义相对主义的起源

什么是相对主义相对主义的起源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什么是相对主义相对主义的起源》的内容,具体内容:相对主义是一种认为观点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因立场不同、条件差异而相互对立的哲学学说。

那么你对相对主义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相对主义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相对...相对主义是一种认为观点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因立场不同、条件差异而相互对立的哲学学说。

那么你对相对主义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相对主义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相对主义的概念相对主义学说主要应用在涉及道德准则的语境(如伦理困境),因为在相对的思维模式下,价值观和伦理学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

相对主义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取决于争议的程度。

如真理相对论主张没有普遍的绝对真理,真实与否取决于参照系统,如语言和文化,文化相对论是其代表。

其他广受争议的形式如道德相对论。

相对主义的研究分析(1)知识与道德方面变动不定的条件应用在个别事物就成为一切事物的尺度,应用在社会特性与文明特性上,如在情况伦理(situation ethics)、阶级、种族道德等亦成为其尺度。

这些条件也许是心理学上的、也许是社会学或历史学上的。

这些条件若随认识主体对目标的知识转变而改变,则此时的"真理"指一切有用的事物,如实用主义所主张;或指凡有助于生命适应环境的事物,如进化主义所强调的。

(2)除了上述这些不同的条件之外,早有一种较广义的相对主义,认为人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获取普遍有效的知识,此有限的范围有下面的一些可能性:1)只局限于表面的层次(现象主义、康德的批判哲学);2)感觉与事件(感觉主义);3)经验到的可检证事物;3)只局限于个别事物本身,如唯名论所主张;4)或不提可知的层次,祇一味相对地探讨有关实在界的一些经验。

(3)相对主义坚持真理是相对的,例如某事物对主体甲是真理,对主体乙就不是真理了,这显然违反了矛盾律。

再者,固然所有知识和行为都受到主体的各种条件的限制,但一味强调这些条件才是真理标准,那是对于思想与存有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本质、附质、类比等混淆不清所致。

相对主义运动观

相对主义运动观

(5)宗教。宗教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颠倒的反映,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宗教曾对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产生影响。尽管在一定时期人们曾利用宗教表达某些积极的社会要求,但它毕竟不能真正反映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生活。
(6)科学。在社会生活中,人类为了实践的目的,需要认识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获得有关这些对象的客观认识。科学就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各个领域中的事物的具体规律的理论体系。
四、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
(l)政治思想。政冶思想是一定阶级关于社会政治制度和国家形式、各阶级的社会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关系的观点的总和。政治思想不仅反映在各阶级的政治理论中,而且体现在各阶级及其正常的路线方针政策上。
(2)法律思想。法律思想是一定阶级对法、法的关系、法律制度、法律设施等方面的观点的总和。其直接目的是确立、维护或者反对体现一定阶级利益的法制。
相对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哲学学说。它的主要特征是片面地夸大事物性质的相对性,抹煞其确定的规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在认识论方面,相对主义夸大人们的认识的相对性,把相对和绝对完全割裂开来,否认相对中有绝对,否认客观的是非标准。相对主义是诡辩论的认识基础,由于它把一切都看作是相对的、主观的、任意的,取消了真理和谬误的客观标准,因而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大开方便之门,成为进行诡辩的最应手的工具 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只存在绝对运动而无静止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2)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之间有不完全同步性;
(3)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不平衡性;
三、社会意识的作用

相对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与客观唯心主义

相对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与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什么是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些主观精 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 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 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源与基础, 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些 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 显现。
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
在中国古代有:宋代的陆九渊、 王阳明、唐代禅宗六祖慧能;在 西方社会有:英国近代唯心主义 哲学家贝克莱、奥地利唯心主义 哲学家马赫、英国近代不可知论 者休谟。
六祖慧能

慧能是唐太宗到武则天时期的名僧。俗姓卢,原 籍河北,生在广东新兴,出身低贱,打柴为生, 目不识丁。24岁那年,在集市上卖柴时听到有人 在阅读佛经,当读者读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句经文时,他心中有所悟。于是问读经人,这 是什么书?答曰:《金刚经》。又问:从哪里得 来?答曰:从湖北黄梅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处。于 是,慧能决心去湖北找弘忍求法。临行前向朋友 借了几十两银子,作为养母亲之用。然后步行去 湖北。刚到黄梅时,弘忍叫他带发修行,在厨房 舂米、打柴,做杂务。
一切都看作是相对的、主观的、任意 的,取消了真理和谬误的客观标准, 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大开方便之门, 成为进行诡辩的最应手的工具。
相对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 古希腊的克拉底鲁、19世纪奥地利的马赫等。 这句话里 是 指这个 彼 指那个 意思是 这(个事物)就是那(个事物) 那个也就是 这个 就是前面说的 相对主义否认事物的之间界限 比如庄子说 方生方死 方死方生 认为生死没有差别 这是我们的哲学所要批判的
这是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它的基本
思想是:心外无物,物在心中。一切皆空, 只有本原的佛性才是永恒的。 五祖弘忍看了慧能的偈文,感到在自己的 寺院里出现了高人。这真是长江后浪推前 浪,世上后人超前人。比自己优秀的宗教 领袖降临了,自己应该退位了。于是告诉 慧能,夜里到方丈室去,我要传法给你。 当夜,五祖弘忍在方丈室传法给慧能,并 将达摩祖师留下来的衣钵交到慧能手上, 嘱咐他连夜逃走。

相对主义的观点

相对主义的观点

相对主义的观点
1、相对主义(relativism),是一种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哲学学说。

它的主要特征是片面地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抹煞其确定的规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

在认识论方面,相对主义夸大人们的认识的相对性,把相对和绝对完全割裂开来,否认相对中有绝对,否认客观的是非标准。

相对主义是诡辩论的认识基础,它把一切都看作是相对的、主观的、任意的,取消了真理和谬误的客观标准,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大开方便之门,成为进行诡辩的最应手的工具。

2、相对主义是一个哲学课题,强调真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因为真理以其他条件(例如认知体系、社会文化特性、阶级、时地等)为尺度而不以对象为真理尺度。

传统哲学所说的“真理”,来自认识主体的认识行为与其对象相符合,但相对主义则认为真理只取决于认识主体。

形上学的相对主义否认任何绝对存有,而一般的相对主义通常对始元的问题避而不谈,只探讨人和实在界的关系。

认识论的相对主义否认存有的有效知识之可能性,而伦理学的相对主义则一味否定道德上的普遍义务规范的存在。

相对主义与绝对真理的辨析

相对主义与绝对真理的辨析

相对主义与绝对真理的辨析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人们一直都在探求真理。

然而,关于真理的定义和性质,不同的学派和思想家有不同的看法。

其中最为重要的两种观点便是相对主义和绝对真理论。

本文将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辨析,探讨它们的异同点以及它们对于人类认知的影响。

相对主义认为真理是相对于个体或群体而言的,它的含义和内容随着人们的主观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相对主义者相信每个观点都有其相对的价值和真实性。

这种观点认为真理是多元和多样的,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来衡量和判断。

相对主义对知识和价值的相对性提出了质疑,它认为真理不是普遍存在的,而是被不同群体或文化所塑造的。

然而,绝对真理论则持有与相对主义相反的观点。

绝对真理论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它存在于宇宙和自然界中,不受人类主观意识和社会条件的影响。

根据绝对真理论的观点,真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或原理,它可以超越时间、空间和文化的限制。

绝对真理是普遍适用的,不论个体的主观意识如何,真理都是存在的,并且是独立于人们的认知和感知。

相对主义和绝对真理论之间的争论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

相对主义者指出了真理的多样性和主观性,他们认为每个人对真理都有一定的把握,而这种个人主观把握构成了相对主义观点的基础。

相对主义强调了人的主观体验和文化背景对于真理理解的影响,使人们更加谦卑地面对真理,并更加倾向于尊重和包容不同的观点和价值。

然而,相对主义也有其局限性。

相对主义的多元观点容易导致价值观的混淆和模糊,无法形成一套共同的价值体系。

此外,相对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科学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科学研究追求的是客观真理,而相对主义对科学研究的发展可能产生一定的阻碍。

绝对真理论则强调了真理的客观存在和普遍性。

它主张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真理,不论人们的主观意识和文化条件如何,真理都是不变的。

绝对真理论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个人和社会利益的普遍价值,它的力量在于为人类提供了一种稳定的价值基础。

然而,绝对真理论也存在其困难之处。

相对主义、诡辩论之比较分析

相对主义、诡辩论之比较分析

V!w e(5%思想政治必修4在论述马克思主义运动观时指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那么,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二者内涵是否完全等同?教材对此并未再作解释。

事实上,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之间有着原则的界限,二者绝对不能等同。

一、相对主义:对存在的再思考从起源上看,相对主义思想虽在世界各地盛行,但从严格意义上来看,该范畴可追溯到古希腊的“智者时代”。

古希腊的智者们把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关注转向了人类本身,实现了向重视人的自身主体地位的回归。

从内容上来划分,相对主义主要包括本体论的相对主义和认识论的相对主义两大类。

而要真正了解相对主义,就必然涉及绝对主义,进而必然涉及西方哲学发展史。

何为绝对主义?“在哲学史上,多次出现这种状况,即一旦一个哲学家确立了某种哲学原则,并以这种原则为核心建立了相应的哲学体系,在他或他的后继者那里,这种原则就会不断地扩张,以追求绝对的解释权。

它必然使这种原则所构化出来的体系凝固化、教条化,从而失去生存下去的活力,这就是绝对主义。

”在西方哲学开始发展之初甚至于近现代,强调绝对观念的绝对主义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毋庸置疑,哲学的使命就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为了认识世界的本质,早在古希腊时期,围绕着宇宙起源,绝对主义学界形成了两个基本研究分支:第一个分支是以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为代表的伊奥尼亚的自然哲学家,他们把水、无限者或气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第二个分支是把“数”作为宇宙本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些思想最终形成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雏形。

然而,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斗争而发展的。

任何一种理论越是发展,追随者越多,这种解释权就越是要寻求绝对的至尊地位,继而演变成为藐视其他一切思想理论的一潭死水而停滞不前。

在古代,科学发展处于襁褓之中,人们对宇宙起源的探讨只是基于固有的感性经验,认识宇宙本源更多的是依靠人们的主观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对主义哲学-解释说明

相对主义哲学-解释说明

相对主义哲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相对主义哲学是一种哲学思想流派,它在20世纪初兴起并逐渐发展壮大。

相对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认为人类的认知和理解都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和客观的现实。

相对主义哲学主张,个体或群体的认知和观念都受到其所处的时间、空间和文化等背景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现象或问题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相对主义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德国哲学家康德和黑格尔等人的思想。

他们强调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我们所能获得的只是个人主观的经验和知识。

这种相对主义观点在20世纪初的逻辑实证主义运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认为只有经验可证的命题才是有意义的,而超出经验范围的问题则是无意义的。

相对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相对性、多元性和一切取决于背景。

相对性指的是任何观点、价值观和论断都是相对于个体或群体的特定背景而言的,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标准。

多元性强调了不同个体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每个个体和文化的价值观都应当被尊重和接纳。

一切取决于背景意味着人们的判断和行为受到周围环境、文化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然而,相对主义哲学也面临着争议与批评。

一些哲学家认为相对主义的观点过于放任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意见,忽视了客观真理和普遍价值的存在,导致了知识和道德的混乱。

另外,相对主义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如何在不同文化之间平衡个体权利和集体利益。

总的来说,相对主义哲学带来了对传统理性主义观念的挑战,强调了个体和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尽管它引发了许多争议和讨论,但相对主义哲学仍然是一个引人思考的话题,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认知和理解的局限性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相对主义哲学的发展可能需要更多地探索如何在多元性的背景下寻求共识和平衡,以及如何平衡个体的主观感受和客观真理的存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相对主义哲学的长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

首先,引言部分将提供概述,介绍相对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相对主义与客观性的辩证

相对主义与客观性的辩证

相对主义与客观性的辩证在现代社会中,相对主义与客观性的辩证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相对主义主张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真理,而客观性则强调存在着客观的真理和事实。

这两种观点看似相互矛盾,但实际上可以通过一种辩证的方式来理解和解决。

首先,我们来看相对主义。

相对主义认为,人的认知和判断是受到主观条件和环境的影响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一个人可能认为某个艺术品非常美丽,而另一个人可能认为它并不吸引人。

这种观点的存在使得相对主义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哲学观点。

然而,相对主义也有其局限性。

如果我们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那么就无法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这将导致社会的混乱和不稳定。

例如,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观念,那么就无法建立起一个共同的道德体系,人们的行为将变得随意和无序。

因此,相对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局限性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客观性。

客观性强调存在着客观的真理和事实,它们不受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

客观性认为,通过科学方法和逻辑推理,人们可以获得客观的知识和判断。

例如,数学中的公理和定理是客观存在的,它们不受个人的主观意识所左右。

客观性的观点在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然而,客观性也有其限制。

由于人类的认知能力和主观条件的限制,我们无法获得所有事物的完全客观的认识。

我们的知识和判断总是受到一定程度的主观影响。

例如,在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问题时,我们往往无法完全摆脱自己的主观偏见。

因此,客观性也是有限的。

那么,如何解决相对主义与客观性之间的矛盾呢?我们可以通过一种辩证的方式来理解和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相对主义和客观性是相互依存的。

相对主义强调个体的主观意识和多样性,而客观性则强调客观真理和事实。

这两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补充的。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相对主义和客观性都有其局限性。

相对主义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而客观性的局限性在于受到人类认知能力和主观条件的限制。

什么是相对主义

什么是相对主义

什么是相对主义,我们如何理解相对主义相对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事物的存在和意义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和价值。

它对传统的绝对主义观点进行了质疑,认为所有的知识和价值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和真理。

相对主义的思想在哲学、社会科学、文化和艺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影响。

相对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斯的观点,他认为一切皆流,万物皆变化,没有恒定不变的东西。

相对主义在现代哲学中被进一步发展和探讨。

在20世纪初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相对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打破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性观念。

相对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一切皆相对”,它强调在不同的观测条件下,同一事物的性质和意义会发生变化。

相对主义认为人类所面对的世界是多元的、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因此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和价值。

相对主义否认了绝对主义的观点,即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标准和价值,人类应该追求这种标准和价值。

相对主义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比较广泛,它认为社会现象是多元的、复杂的,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社会规律和价值。

相对主义强调文化差异和文化相对性,认为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不能用一种文化的标准来评价另一种文化。

相对主义对于文化多元性和文化相对性的强调,对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对主义在艺术和文学领域也有重要影响,它强调艺术和文学作品的多元性和相对性。

相对主义认为艺术和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相对于观众和读者而言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相对主义对于艺术和文学作品的多元性和开放性的强调,为艺术和文学的自由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对主义的思想在哲学、社会科学、文化和艺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影响。

相对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一切皆相对”,它强调事物的存在和意义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和价值。

相对主义对于文化多元性和文化相对性的强调,以及对于艺术和文学作品的多元性和开放性的强调,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对主义诡辩论例子

相对主义诡辩论例子

相对主义诡辩论例子1.相对主义简介相对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指出真理与价值都是相对的,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角和背景。

这个概念在20世纪初首次被阐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科学、哲学、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影响。

虽然相对主义被一些人视为一种哲学诡辩,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相对主义诡辩论例子相对主义常常被批评为一种诡辩,因为它经常被用来否定正常的逻辑和推理过程。

以下是一些相对主义诡辩论例子:2.1“没有绝对真理”这是相对主义最典型的陈述。

尽管这看起来是自相矛盾的,但相对主义者指出,就像事实与价值一样,真理也是基于个人信仰、文化和历史背景。

他们认为,没有绝对真理就意味着真理是相对的,意味着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他们之间没有对错之分。

2.2“一切都是相对的”这个理论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或价值。

“一切都是相对的”可以用于解释任何行为或想法,并将它们放置到所谓的“相对”的框架中。

这样的观点不仅对艺术、文化和社会规范有问题,它似乎也否定了科学和数学等纯粹客观的领域。

2.3“你不能价值批判我的观点”这个陈述通常被用来防止别人对自己的价值判断。

一个人可以说“你不能价值批判我的观点”,这样他就可以逃避任何的批评或反驳。

这避免了有意义的辩论,因为如果不能评判别人的观点,那么就没有特定的标准来评判某个观点是否正确。

3.相对主义诡辩的反驳虽然相对主义被批评为一种诡辩,但它的道理上看起来很有道理。

事实上,相对主义观点中的某些元素是正确的,但它们不应分别使用。

以下是一些反驳相对主义的观点:3.1“绝对真理不存在吗?”对于相对主义观点,人们往往会问:“绝对真理不存在吗?”在哲学上,绝对真理是否存在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虽然没有绝对真理的概念很好地展示了所有观点都受到其独特的背景和条件的影响,但某些真理是基本上是不会受到背景和条件的影响的。

3.2“逻辑和推理是必需品”相对主义观点进一步证明了逻辑和推理的重要性。

相对主义与绝对真理的争议

相对主义与绝对真理的争议

相对主义与绝对真理的争议引言:在人类思维发展的历程中,相对主义和绝对真理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相对主义主张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一切都是相对的,而绝对真理则认为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永恒不变的真理。

这两种观点在哲学、科学和社会学等领域都有自己的立场。

本文将探讨相对主义与绝对真理的争议,并对这两种观点进行比较。

一、相对主义的观点相对主义认为真理是相对而存在的,取决于个体或群体的观点、背景和经验。

相对主义强调不同人有不同的真理观,且每个人的真理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不取决于其他人认知的因素。

这种观点认为真理是主观的和相对的,而不是客观存在的。

相对主义的支持者认为,每个人的经验和文化背景都不同,因此真理也会因个体的不同而不同。

例如,同一个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解释、立场和观点。

一位人类学家研究某个文化,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发现,而这种相对性是相对主义的一个核心观点。

此外,相对主义也强调了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对真理的影响。

真理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被创造和塑造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真理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现代社会对女性权益的重视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显示了真理可以是相对的。

二、绝对真理的观点相对主义的观点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

绝对真理的立场认为,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永恒不变的真理,无论个体或群体的观点如何。

绝对真理的观点强调客观存在的真理,与个体或群体的主观观点无关。

这种观点认为真理是不受外在条件和个体意愿影响的。

绝对真理的支持者认为,科学的发展可以提供客观和普遍适用的真理。

科学方法可以通过实证研究和推理来获得可靠的结论。

例如,物理学中的自然定律,如万有引力定律,被认为是绝对真理,适用于整个宇宙。

此外,绝对真理也在道德和伦理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些伦理原则被认为是绝对真理,如“不可杀生”和“不可偷盗”等。

这些原则被认为是普世的,不受人的主观意愿的影响。

三、相对主义与绝对真理的比较相对主义与绝对真理在一些领域存在争议。

相对主义与绝对真理的对抗

相对主义与绝对真理的对抗

相对主义与绝对真理的对抗相对主义和绝对真理是两个相对立的理论观点。

相对主义认为真理是相对于个体或文化的观点而言的,而绝对真理则主张存在一个客观、永恒、不受个体或文化因素影响的真理。

这两种观点在哲学领域一直存在着争议和辩论。

相对主义的核心观点在于强调真理的相对性。

它认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相对于他们的背景、经验和文化的。

相对主义强调不同的个体或文化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因此不存在一个绝对的真理。

相对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维,使其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点和观念。

然而,绝对真理的观点认为存在一个客观的、固定不变的真理。

绝对主义者认为真理是超越个体和文化的,不受主观意识和时空约束的。

他们认为,虽然不同的文化和个体对事物有不同的观点,但只有一个真理,其与我们的认知能力或文化背景无关。

绝对主义者相信这个真理是普遍的、永恒的,并与人们的意见无关。

相对主义和绝对真理的对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从一种观点来看,相对主义对人的思维开放性有积极意义。

它能够帮助人们扩大自己的视野,深入理解不同文化下的观点和观念。

相对主义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减少文化冲突和误解的发生。

然而,相对主义也有其局限性。

由于相对主义认为真理只是主观上的观点,对所有的观念和行动都无法进行评判。

相对主义会导致一种道德上的滑坡,因为人们不再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道德和伦理的界限将变得模糊不清。

相对主义和绝对真理的对抗也可以从知识和科学的角度来看。

相对主义的观点会对科学的发展产生阻碍,因为科学需要依赖于客观事实和证据。

如果一切只是相对的,那么科学的发展将受到限制。

绝对真理认为科学可以揭示客观真理,科学家通过实证和验证的方式逐渐接近真理。

然而,绝对主义也有其限制。

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很难达到绝对真理的高度。

尽管我们不断追寻真理,但无法完全排除主观意识和文化因素对认识的影响。

因此,我们不能过于绝对地声称自己掌握了全部真理。

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例子

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例子

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例子
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是两种不同的哲学观点,它们在伦理学、道德哲学和文化观念等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一些例子:绝对主义的例子:
1.道德绝对主义:某些伦理观点认为存在绝对的道德规则,不受文化、时间或情境的影响。

例如,“不杀人”被认为是一条绝对道德规则,无论情况如何,都不应该杀人。

2.宗教绝对主义:一些宗教信仰坚信他们的宗教教义是绝对的真理,其他信仰都是错误的。

这导致了宗教冲突和对抗。

3.法律绝对主义:在法律领域,绝对主义观点认为某些法律规则应该得到绝对遵守,不允许例外或解释。

例如,宪法绝对主义者认为宪法的文字应该被解释为字面意义,不应该有灵活性。

相对主义的例子:
1.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和道德标准是相对的,不同文化可以有不同的道德价值观。

例如,某个文化可能认为某种行为是道德的,而另一个文化可能认为它是不道德的。

2.伦理相对主义:伦理相对主义观点认为道德标准是相对于个人、群体或社会的,没有普遍的绝对道德规则。

个体的道德判断可以基于他们的信仰、文化和背景不同而有所不同。

3.相对主义的艺术:在艺术领域,相对主义观点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是相对的,因为它们取决于观众的主观体验和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对主义、诡辩论在2015考研政治复习资料中难免会遇到,比如:“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反对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这是唯物辩证法同唯心辩证法、诡辩论的重要区别所在。


从历届做题反馈的意见看,很多考生对相对主义、诡辩论还是不清楚,各类资料鲜有明确阐述,考研帮刘天问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相对主义:
是一种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哲学学说。

它的主要特征是片面地夸大事物性质的相对性,抹煞其确定的规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

在认识论方面,相对主义夸大人们的认识的相对性,把相对和绝对完全割裂开来,否认相对中有绝对,否认客观的是非标准。

相对主义是诡辩论的认识基础,由于它把一切都看作是相对的、主观的、任意的,取消了真理和谬误的客观标准,因而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大开方便之门,成为进行诡辩的最应手的工具。

所谓诡辩就是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地狡辩。

用一句简单明了的话来说,就是有意地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玩弄诡辩术的人,从表面上来看,似乎能言善辩,道理很多。

他们在写文章或讲话的时候往往滔滔不绝,振振有词。

他们每论证一个问题,也总是可以拿出许多“根据”和“理由”来。

但是,这些根据和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

他们只不过是主观主义地玩弄一些概念,搞些虚假或片面论据,做些歪曲地论证,目的是为自己荒谬的理论和行为做辩护。

黑格尔指出:“诡辩这个词通常意味着以任意的方式,凭借虚假的根据,或者将一个真的道理否定了,弄得动摇了;或者将一个虚假得道理弄得非常动听,好象真的一样。

”黑格
尔的着段话,揭露了诡辩论有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特点。

诡辩论本身是一种方法论。

更确切地说,诡辩论是一种论证方法,它的根本特点是一种歪曲的论证。

诡辩既不同于一般的武断,也不同于谣言。

武断,是根本没有理由,人们一看就看得出它是强词夺理;谣言,它纯粹是无中生有,人们一听就能听出它是居心险恶。

但诡辩在论证其道理时,总是要拿出一大堆得“根据”,所以,在表面上,它很能迷惑一部分人。

诡辩同一般的谬误有什么区别呢?最大的区别在于:谬误是无意的,而诡辩是有意的。

在世界上谁会有意地要把真理说成谬误,而把谬误说成真理?这就是那些手上没有真理的人。

我国有句古老的俗语,叫做“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手里没有真理的人,他们的周围也就没有群众,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得施展种种诡辩手法,玩弄歪曲真理与掩盖真理得种种骗人的把戏,为某种言行强行辩解。

诡辩论的哲学根源是相对主义,相对主义是一种反辩证法的哲学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相对之中包含着绝对,绝对存在于(寓于)相对之中。

因此,相对与绝对是辨证统一的。

如果离开绝对讲相对,夸大相对性,就会陷入相对主义。

诡辩论者往往认为,认识对象的存在是相对的,没有质的稳定性,因此也是没有质的区别的。

诡辩论者还片面地夸大主观认识能力地相对性,从而否认了认识地真实性和可能性“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这就是他们地认识论。

诡辩论者为达到诡辩地目的,所采取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如果说真理只有一个的话,那么歪曲真理的形式却可以有几十种、几百种,甚至几千种。

列宁说:“哲学唯心主义的变种可能有一千种色调,并且随时可以创造出一千零一种色调来。

”可以这样说,每一种错误命题的提出,都是用了某一种诡辩手法的。

我们要真正制服诡辩论,必须从分析他们的诡辩手法入手。

简而言之:
相对主义:割裂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否认事物本身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稳定性和客观性的思维方式。

其特征是片面强调现实的变动性和不稳定性;夸大认识的主观形式和对历史条件的依赖,否认客观真理;只看到事物和认识中矛盾双方的转化和相互过渡,否认它们的区别和对立,抹杀它们之间的界限。

诡辩论:诡辩论的哲学根源是相对主义。

辩就是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的狡辩。

诡辩论本身是一种方法论。

更确切地说,诡辩论是一种论证方法,它的根本特点是一种歪曲的论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