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三课时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无答案)-江苏省靖江市城南新区中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镇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全册《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3课时)》教案沪教版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课题5.1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熟悉有关金属的鉴别、提纯方面的实验探究问题2、熟悉有关不纯金属的相关计算问题3、能设计简单方案来测定金属的纯度,并归纳出相关方法教学重点能设计简单方案来测定金属的纯度,并归纳出相关方法教学难点能设计简单方案来测定金属的纯度,并归纳出相关方法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教学媒体教学过程:【问题情景】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2、金属常见的应用:【新知导学】:认识金属材料-----合金1.合金是由熔合形成的有的物质,合金属于物。
2.合金与组成金属相比,一般具有熔点,硬度。
3.金属材料,既包括,也包括。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板块一、小组合作:对合金概念的理解1.合金是化合物吗?2.合金中都是金属吗?3.熔合是简单混合吗?4.合金中的各金属的化学性质改变了吗?5.合金的物理性质如何?6.生活中的合金有哪些?合金类别主要组成用途黄铜武德合金硬铝板块二有关不纯金属的相关计算问题思考交流:某合金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A. Zn 和FeB. Cu和AuC. Zn和CuD. Mg 和Al板块三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金属的检验、除杂中的应用思考交流:(1)生活中的黄铜(铜和锌的合金)与黄金由于颜色的相同而导致易混淆,你根据你的知识利用相关方法来鉴别。
简单说出相关操作、可能现象。
(2)为除去铜屑中混有的少量铁屑,并测定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现有如下A、B两组实验方案。
两种方案,你认为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填“A”或“B”),理由是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板块三金属化学性质的相关实际应用思考交流:板块二(2)中,在你所选取的方案中,若采用加热烘干的方式干燥滤渣,会导致测定的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或“无法判断”)。
总结与反思:该测定的方法为-----杂质法。
九年级化学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案2新版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课题5-1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2)地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合金,认识到调整合金组成比例可以改善金属特性;2.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能力目标学习实验室制备氢气的原理和操作情感目标通过对钢铁、青铜等合金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材分析重点1.实验室制备氢气的原理和操作;2.知道合金的定义、特性和用途。
难点实验室制备氢气的原理和操作;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1.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制取氢气。
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用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2.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
3.铁矿石在高炉中冶炼时,得到的是含有较多碳、硫、磷、硅等元素的生铁。
生铁的含碳量为2% - 4.3%,钢的含碳量为0.03%-2%。
钢的性能比生铁优越。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我们已经知道镁、铝、铁等金属都能与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那么在实验室中又是如何制备氢气的呢?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1.实验室制取氢气: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制取氢气。
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又由于氢气难溶于水,也可用排水法收集。
反应原理Zn+ H2SO4 = ZnSO4 + H2↑Zn+ 2HCl = ZnCl2 + H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实验步骤1.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加锌粒;3.注入稀硫酸;4.验纯;5.收集氢气。
个人二次备课:个人二次备课:教学过程2.合金: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如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青铜是由铜、锡等元素形成的合金。
世界上用的最常见、应用很广的钢和生铁是由铁、碳等元素形成的合金。
通常所说的“金属材料”既包括各种纯金属,也包括各种合金。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同步练习

5.1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一、单选题1.下图为小柯做的创新实验: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
接通电路,电烙铁开始工作,可以观察到铜丝表面逐渐变黑,电子台秤读数保持不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过程中,铜丝的质量保持不变B.加热过程中,玻璃管内空气的质量保持不变C.硬质玻璃管内物质在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2CuO2.生活中充满着变化,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
下列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用干冰制造舞美效果B.金属铁与锰、铬等熔合成合金C.用石墨电极导电D.三星堆遗址最新出土的铜器上挂满“铜绿”3.下列有关洗涤的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A.用酒精洗去衣物上的碘渍B.用盐酸清洗试管中残留的铜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D.用汽油可以洗涤衣物上的油渍4.下图是单质家属“四兄妹”的对话,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B.C.D.5.冰箱、空调等所用的制冷剂氟利昂是一类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或易挥发液体,氟利昂能导致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氟利昂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进行下列反应:(1)Cl+O3→ClO+O2,(2)ClO+O→Cl+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l是O3转换为O2的催化剂B.O3层破坏过程中产生了中间产物C.O3和O2是同素异形体D.反应(1)(2)都属于置换反应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D.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7.“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金属铝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B.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D.微量元素硒摄入不足不利于人体健康,所以硒元素的量摄入越多越好8.下列反应可用于汽车尾气处理,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化学教案-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教案-氢气的性质和用途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收集方法。
3.了解氢气的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氢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及收集方法。
2.教学难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及现象观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氢气是什么吗?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新课讲解1.氢气的物理性质(1)氢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2)氢气是自然界中最轻的气体,密度约为空气的1/14。
(3)氢气难溶于水。
2.氢气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水。
(2)还原性:氢气具有还原性,可以将某些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金属与酸反应氢气。
(2)实验装置:启普发生器、集气瓶、水槽等。
(3)操作步骤:将金属片放入启普发生器中,加入稀盐酸,观察氢气的产生。
4.氢气的收集方法(1)排水法:利用氢气不溶于水的性质,通过排水法收集氢气。
(2)排空气法:利用氢气密度小的特点,通过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5.氢气的用途(1)能源: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具有较高的燃烧值。
(2)还原金属氧化物:氢气可以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用于提炼金属。
(3)填充气球:氢气密度小,可以填充气球,用于探测大气层。
三、实验操作与现象观察1.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1)实验原理:氢气具有还原性,可以将氧化铜还原为铜。
(2)实验装置:硬质玻璃管、酒精灯、水槽等。
(3)操作步骤:将氧化铜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通入氢气,观察现象。
(4)实验现象:氧化铜逐渐被还原为铜,硬质玻璃管内壁出现铜镜。
四、课堂小结2.强调氢气的用途,引导学生关注实际应用。
五、作业布置1.复习氢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及收集方法。
2.完成课后练习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氢气的性质和用途,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小教案-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小教案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目的】1. 使学生掌握实验室用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原理2. 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3. 学习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的方法4.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准备】实验仪器:具支试管、滴液漏斗、烧杯、小试管、导管、水槽、酒精灯、铁架台、止水夹、塑料挡板、火柴、肥皂水实验药品:10%硫酸溶液、锌粒【教学过程】[ 引言] 早在16 世纪,瑞士医药学家帕拉塞斯就发现铁屑放在硫酸中有气体生成并可以燃烧,叫做“可燃性空气” 。
这种可燃性气体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制备的氢气。
[ 板书] 实验一氢气的制取和性质[ 老师] 氢气是无色无味并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在实验室,氢气就是用金属和酸反应来制备的。
今天我们实验采用锌和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 板书]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Zn+H2SO=Z nSO+Hd[ 提问] 大家想一下,实验室制备氢气的装置有哪些呢?[ 学生] 试管、启普发生器。
[ 提问] 既然制备装置有两种,为什么不选用试管呢?[ 学生] 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十分方便,可以及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而使用试管则不容易做到。
[老师] 启普发生器适用于块状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难溶的气体,如氢气, 二氧化碳等。
块状固体在反应中很快溶解或变成粉末时, 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 提问] 知道了启普发生器的特点,我们来自己设计一个简易的启普发生器。
有谁有可以说说。
[ 学生] 学生思考,回答。
[ 老师] 今天我们就用这套老师自己设计的简易启普发生器来制取氢气,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具支试管来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Zn 和稀硫酸在反应之前是不能接触的,要在具支试管里面加入一块塑料挡板,挡板上面就可以放Zn粒,我们将酸放在滴液漏斗当中,想要制取H2的时候我们就要打开滴液漏斗,要实现随用随停,我们可以加一个止水夹。
[ 提问] 这个止水夹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 实现随用随停。
【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3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

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氢气的制取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
2.认识合金的概念,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善金属的特性。
3.通过实验了解合金与组分金属硬度、熔点的差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氢气的制取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合金的概念,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难点:氢气的制取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合金的概念,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三、教学准备教学PPT、相关视频等。
锌粒、稀盐酸(或稀硫酸)、分液漏斗、长颈漏斗、试管、导管、锥形瓶、多孔隔板、弹簧夹、集气瓶、水槽等。
四、教学过程一、氢气的制取【展示】展示PPT第4页。
【布置任务】经查阅资料可知,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请你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用锌粒与稀盐酸反应制取少量氢气。
【交流讨论】现在每个小组派代表说说本组的实验方案及实验步骤。
【展示】展示PPT第5页。
【总结】根据同学们的讨论,老师做了如下的整理和拓展:反应的原理为:Zn+H2SO4ZnSO4+H2↑或(Zn+2HCl ZnCl2+H2↑)实验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特点,制取装置为固-液常温型,根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收集装置可采取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实验步骤:(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2)向发生装置内加入锌粒和稀盐酸(或稀硫酸)。
五、板书设计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3课时一、氢气的制取药品:锌、稀盐酸(或稀硫酸)原理:Zn+2HCl ZnCl2 + H2↑(Zn+H2SO4ZnSO4 + H2↑)装置:制取装置:固-液常温型;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二、合金概念:合金是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优于组成金属的性能:1.更大的硬度,更高的强度。
(韧性好、耐拉伸、耐弯曲)2.较低的熔点。
3.更好的抗腐蚀性能。
化学:3.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

科目化学年级初三文件 jiaoan010.doc标题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章节第三章第三节关键词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内容§3-3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目的要求】:1. 掌握实验室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2. 能够判断哪些是置换反应。
3. 认识一些常见的原子团。
4. 学会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重、难点】1.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和基本操作2. 检验氢气的纯度【教具】: 实验室制取氢气仪器一套【教学过程】性,分析氢气收集方法。
氢气密度最小,用何方法收集?氢气难溶于水,用何方法收集?并进行演示,分析两种方法哪个方法为最佳方法?【提问】有A、B两瓶气体放置在桌上,哪瓶是氢气正确的放置方法?为什么?氧气_______。
还可用________法,因为氧气_______。
实验收集氢气用_______法,因为氢气______。
还可用______法,因为氢气_______。
思考并回答问题。
气性质分析出氢收集方法。
对比加深记忆提问思维能力【过渡】是否必须使用稀硫酸呢?猜想培养想象能力【实验】以干杯代替稀硫酸制取并检验氢气记录:A.盐酸______色________体。
与铁反应现象。
_______B.盐酸与锌反应现象_____。
C.盐酸与镁反应现象______。
制氢气可用稀硫酸还可用稀盐酸。
写出A、B、C三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回顾并提问】什么叫化合反应?什么叫分解反应?分析铁、锌、镁分别与稀硫酸、稀盐酸的反应属于化合化应还是分解反应?提出置换反应的概念。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做练习二回答问题:_________叫化合反应。
举一例。
__________叫分解反应。
举一例。
看书:置换反应概念,并找出关键词语。
做练习二导出置换反应的概念。
提高分析问题能力,逐步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简介原子团】硫酸()中叫硫酸根;硝酸()识记做练习三认识原子团在反馈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记忆。
中叫硝酸根;氢氧化钠()中OH叫氢氧根;碳酸钠()中叫碳酸根。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5篇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精选5篇(一)教案教学目的:1. 理解氢气的特性和用处;2.掌握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重点:1. 掌握氢气的实验室制法;2.理解氢气的特性和用处。
教学难点:1. 理解氢气的产生原理;2. 解决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锌片、盛装水的烧瓶、碱液〔氢氧化钠溶液〕;2. 实验设备:瓶塞、气液分液器、长颈漏斗;3. 实验记录表。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新知识1. 议论日常生活中使用氢气的场景〔例如气球充气、气体焊接等〕;2. 引导学生考虑:氢气在化学中的特点是什么?Step 2 知识讲解1. 通过课本介绍氢气的特性和用处;2. 说明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原理:利用活泼金属与酸或碱反响制取氢气。
Step 3 实验操作1. 分组进展实验操作;2. 实验步骤:a. 将适量的锌片参加装有水的烧瓶中;b. 快速将瓶塞插入瓶口,并连接气液分液器;c. 在长颈漏斗中参加一定量的碱液;d. 缓慢地将长颈漏斗倾斜使碱液流入烧瓶中;e. 观察气液分液器中气体的搜集情况。
Step 4 结果记录与整理1. 记录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观察现象和实验数据;2. 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3. 发现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良方法。
Step 5 总结与稳固1.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的观察现象和重要结论;2. 引导学生考虑:为什么要将长颈漏斗倾斜?Step 6 拓展应用1. 利用课本和其他资料,理解氢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2. 小组合作,讨论并展示氢气在某个领域的应用。
Step 7 作业布置1. 考虑:氢气在哪些领域可能有更广泛的应用?2. 预习课本相关内容,准备参加课堂讨论和展示。
Step 8 检查与评价1. 检查学生对氢气实验制法的掌握程度;2. 评价学生对氢气特性和用处的理解程度。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精选5篇(二)教学目的:1. 理解氢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设计:审核:
1.反应药品:锌粒和稀硫酸
2.反应原理:
(1)实验室一般不选择铁、镁、铝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其原因是:镁、铝与稀硫酸反应速率,不利于气体的收集;铁与稀硫酸反应速率。
(2)实验室一般不选择锌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其原因是:盐酸有挥发性,使产生的氢气中含有气体。
3.制取装置:
(1)实验室制取H2发生装置: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发生装置与的发生装置相同。
A.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B.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介绍:实验室制氢气也能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该装置的优点:
使反应发生:锌粒放在多孔塑料片上,向长颈漏斗加入稀硫酸,打开弹簧夹,固体和液体接触,反应发生,产生的气体从导气管导出。
使反应停止:关闭弹簧夹,试管内气体压强增大,长颈漏斗内
液面上升,试管内液面下降,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比较下列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几种装置的优缺点,并完成下列讨论。
①以上装置,能在反应过程中随时加酸的有。
②以上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有,这些装置
(填能、不能)控制反应速率。
③若图B中长颈漏斗换为分液漏斗,(填能、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若使用分液漏斗,装置的优点:。
④若实验室用双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选用图C,(填能、不能)
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小结:通过块状固体、液体随时接触与分离,达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收集方法:
①,由于氢气;
②,由于氢气。
4.氢气的检验方法:
点燃气体,产生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迅速倒转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则该气体为氢气。
注意:点燃含有空气的氢气可能发生,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如何检验氢气纯度?
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下,移近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有轻微扑声,证明氢气纯净;若有尖锐爆鸣声,证明氢气不纯。
5.氢气作为新型能源的优点有:(1),(2),(3)。
氢能大量应用面临问题:(1)制备氢气的成本高,(2)氢气的储存和运输困难。
最理想的制备氢气的方法:
(1)太阳能、催化剂作用下分解水;
反应化学方程式:,该反应中能转化为能。
(2)太阳能光电转换,电解水
例题:某化学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在不同温度下,甲烷(CH4)可将氧化铁(Fe2O3)还原为Fe、Fe3O4中的一种或两种。
他们为探究甲烷与氧化铁反应后产物(黑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图实验:
按装置连接好仪器,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往装置中添加药品。
1)向黑色粉末中滴加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黑色粉末中含有______,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管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