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塑大学精神

合集下载

浅议我国大学精神的缺失及其重塑

浅议我国大学精神的缺失及其重塑
山 西 青年
教 学探 讨
浅议我 国大学精 神的缺失及其重塑
李若冰
5 4 1 0 0 6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广西 桂林
摘 要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核心和灵魂,它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历史发 展过 程中通过一代又—代人的共同 努力、学校文 化逐渐积淀而成的。当 前,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功利主义的激进化,学生思想道德的匮乏 化,大学精神失落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因此,重新思考大学精神, 正视大学精神的缺失, 合理塑造大学精神迫在眉睫,它对推动我国大学 不断向前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学精神;缺失;重塑
1 . 深化高校制度建设 ,发展大学精神 任何 大学都 不是 空 中楼 阁 ,都 要依 托一定 的 制度建设 。 制度 建 设是培育大学精神不可或缺的支撑和保障。第一.要努力建立现代 大学是有精神 的,这种精神是获得社会认可的。一提到大学精 大学制度 。完善教学、科研 、管理等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校、民 教授 治校 、 神 ,许 多人 不 由 自主 的会想 到啥佛 之真理 ,牛 津之博 大 ,清 华之 严 主 管理 、 自主 办学 。其次 。强化 高校 管理 力量 .建立 “ 谨,北大之创新等。大学精神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 教 授治 学” 的管理模 式 ,规范 高校行 政管理 行 为 ,抑 制行政 权 力膨 是漫长的历史沉淀、凝聚、发展形成的。大学精神一旦形成 ,就作 胀 的非 正常现 象。 2 . 加强高校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精神 为一 种学 校文化 的标 志 ,被 师生 义无反 顾 的继 承和 发展 ,不断 发扬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 的基石,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土壤 。 光 大。今 天大 学精神 失落现 象 曰益 凸显 ,严 重影 响了高校 的发展 水 第一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行动去落实大学精神。积 平 ,制约了高等教育的进程 ,阻碍了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 极举办能发扬学生个性 ,充满人文气息和科学精神 。彰显大学精神 我 国大学精 神 的解 读 何为大学精神?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在 《 大学一解》中对大 的科 技文化 节 。第二 ,培育优 良的校风 ,创 建和谐 校 园。校风 是 大 学精神做 了新的注解: “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 学精神的外在表现,需要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从点滴做起,精心耕 善。 ”有学 者认 为 :大 学精神 是一所 大学 所拥 有的相 对稳定 的群体 耘 。形成 良好的校风氛 围。第三 。提出具有文化底蕴、符合本校特 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的最富典型意义 色的校训 ,提升大学精神。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的载体 。对大学精 的精神特征 ,是一所大学整体面貌 、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 神有标志性的指导作用。好的校训可以凝聚大学精神,如 ,广西师 尊 师重道 ,敬业 乐群 ”。 和生 命力 的体现 。大学 精神 是大学 优 良传统文 化的结 晶 ,是大学 历 范 大学 的 “ 3 . 加强 思想 道德建 设 ,创 新大学 精神 久 常新的源 泉 。对于 凸显一 所大 学的形 象 、特 色 、风 格和 水准举 足 大 学是 大学人 思想 道德建 设的 主阵地 ,应通 过各 种途 径引 导大 轻重。目前我国大学精神内容主要包括 自由与独立精神、科学与批 学人人格的健全,使大学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担当起 判精神、人文和社会关怀精神、开拓和创新精神等。 个 人在 社会 中应有 的道 义 ,真 正成 为具有 高素 质的现 代人 。其 一 , = 、我国大 学精 神缺 失的表现 勤 勤恳恳做 学 问 ,实 实在在 做人 ” 的优 良品质 。这是 当今 时代 。我 国高等 教育事 业迅速 发展 。大学 建设 与发展 取得 培育 大学人 “ 了骄人 的成绩。但是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 。功利 主义蔓延高校 的每 学术和思想道德的结合 ,是创新大学精神的必要坏境 ;其二,大学 个角落,大学人思想道德高地失守,我国高校大学精神严重缺失。 是大 学人 的成长 沃土 ,是新 思想 的发祥 地 ,科 技创 新的 摇篮 。创新 已成 为大 学精 神 气 质 的重 要特 征 ,大学 精 神代 表 着 学术 自由 和创 1 . 功利主义的激进化,腐蚀了大学精神 受市场经济和西方价值观的侵蚀,功利化思想玷污了大学的精 新 。 因此 ,大学 人要 有创新 意识 ,与 时俱进 ,大学 才能 永葆独 特 的 神贞操 。贪 污之风 笼罩 着校 园 ,社 会上很 多腐 败现象 都能在 大学里 魅力。大学精神才能焕发出永久的生命力。 总之 。大学精神是大学品牌的精髓 。它是一种无形 的资产 。 找到 ,严重腐蚀着大学精神。高校在追求 “ 一流大学”的 “ 一片喧 哗”声驱使下,盲目扩大办学规模 。片面追求豪华成风,大楼宾馆 荡漾在大 学校 园 的每 一个 角落 ,铭刻 在全体 师生 每一个 人 的心 中。 如何重塑大学精神 ,是我国高校不可回避的课题。高校只有正视现 林立 ,教 育成本 剧增 ,债 台高筑 。教授做 学 问信奉 金钱主 义 。心 态 浮躁 、急 功近利 。把 学术 当成是谋 求获 得金钱 与地位 的路 径 ,重大 实 ,对症 下 药 ,开 拓创 新 ,才能 找 回失落 的大 学精神 ,重 新塑造 出 基础 性研 究少有 根本 的突破 ;学 生素质 严重 下降 ,学术视 野短 浅 。 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大学精神。 无心 上课 ,忙 着考 证考 级 。 硕 士生 、博 士 生 留在 学 校 多为 混个 文 参考文 献 : 【 1 】 吴洁.试论大学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研 凭 。增加 个人在 求职 竞争 中 的砝 码。 高校对有先进的大学精神统帅。大学精 神是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指引着大学健康发展。但是,大学精神 迷 失 已成为 了高校 的普遍 现象 。 目前 我 国高校 的一个 重要任 务 ,就 是走出精神迷失,重塑大学精神。如何重新塑造高校特色的大学精

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

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
大学理念在根本上是大学之目的,是大学 之内在逻辑,是大学存在之最后理由。
“理念” 源于希腊文 idea和 eidos
德文和英文里分别用 die 和 idea 表示
编辑ppt
16
一、哲学观的历史发展与大学理念
1.理性主义的大学理念主导时期 中世纪大学的诞生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理性主
义教育目的观占主导地位时期 理性主义是一个哲学流派
编辑ppt
25
(一)社会需求在大学理念形成中 所起作用的历史考察
1.中世纪的大学理念与社会需求 “智慧的花朵”“象牙塔”
编辑ppt
26
2.19世纪的大学理念与社会需求 文艺复兴后“黄金时代”结束 大学成了僵
化保守落后的机构 洪堡 纽曼
编辑ppt
27
3.20世纪的大学理念与社会需求
编辑ppt
7
大学精神既深藏于“大学”之中,又游离于“大 学”之外。它给大学注入了生命活力,使大学不 仅仅是教学楼、图书馆、林荫路等冷冰冰的建筑 群落,也不仅仅是人才的集聚地,而是人、思想、 价值观念、理性思考、创新、智慧与博大胸怀的 代表。
编辑ppt
8
大学精神是在某种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 有大学人的努力,长时期积淀而成的稳定 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 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 之所在,对大学的生存、发展起决定性作 用的思想导向
大学精神文化与大学理念
编辑ppt
1
大学精神文化的涵义 大学理念的历史发展 大学理念的时代内涵
编辑ppt
2
一、大学精神文化
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内涵
梁启超“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 也。”何为“业”,“我们所有一切身心活动,都是一刹 那一刹那的飞奔过去,随起随灭,毫不保留。但是每活动 一次,他的魂影便永远留在宇宙间,不能磨灭。就像一个 宜兴茶壶,多泡一次茶,那壶的内容便生一次变化。茶吃 完了,茶叶倒去了,洗得干干净净,表面上看起来什么也 没有;然而茶的“精”渍在壶内,第二次再泡新茶,前次渍 下的茶精便起一番作用,能令茶叶更好。茶之随泡随倒随 洗,便是活动的起灭;渍下的茶精便是业。茶精是日渍日多, 永远不会消失的,除非将壶打碎。这叫做业力不灭的公例。 在这种不灭的业力里头,有一部分我们叫做‘文化’。”

张宝明:从大学理念到大学精神

张宝明:从大学理念到大学精神

张宝明:从大学理念到大学精神??文| 张宝明以科学理性之“真”、人文关怀之“善”、和谐精神之“美”三位一体打造的大学精神是大学发展的理想状态。

国有国之精神,民有民之精神,大学有大学之精神,一流的大学更是必有一流的大学精神。

今日,中国正面临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大学精神的建构也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核心诉求。

积极、健康的大学精神会引导大学走向良性发展之途,而衰微、消极的大学精神会导致大学异化,甚至成为悖论性的存在。

国内关于大学精神的理论探讨滥觞于上个世纪90年代,就所研成果而言,有的从西方传统视域进行大学精神的理论推介和评述,有的从中国文化传统对中国大学精神进行现实考量。

为了更深入地促进东西方大学精神的对话与交流,实现东西方大学精神研究的互利与融合,本文拟从具有始源性意义的古希腊“理念”出发对中国大学精神进行反思和追问,以期在中西对话中走进本土的理论路径,为中国大学精神建构提供可资借鉴的意义注脚。

一、真善美:古希腊的育人理念谈及大学精神,它应该根植于大学理念之中。

“理念”是发端于古希腊的一个哲学范畴,是指事物最本真、最完美、最完善的本质,是事物共有的始源性特征的基本规定。

大学作为培养人、教育人的场所,有着“模铸整全的人”的使命,与此相对应,其理念即是对人之为人最本真、最完美、最完善的本质概括,是人所共有的始源性特征的基本规定。

作为人之培养的本质和共性的规定,大学理念是大学“应然”状态的追求;作为人之培养的基本逻辑及其存在的现实理由,大学精神是大学“实然”状态的表达。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精神是对大学理念的“摹仿”和“分有”,是大学理念的现实延伸和投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大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大学精神。

就本文所聚焦的古希腊的“理念”而言,它从本质原初的角度认识、分析和探究人之为人的问题,注重人类知识、道德、审美的教化和培养,致力于人类心灵的关切、灵魂的塑造以及健全、独立、自由精神的培养。

在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基础上,它最终确立了求真、向善、臻美的普遍性原则。

浅谈大学精神在构建和谐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浅谈大学精神在构建和谐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维普资讯
20 年第 l 期 07 1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果, 它是科 学精神 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 聚 , 是整个人类社 会文
浅谈大 学精神
在构建和谐文化 中的地位与作用
吕 美 t张 , 娜 2
l06 ; 118
明 的高级形式 ,而和谐文化 的建设 为重塑大学精神提供 了 良 好 的环境 , 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 ( ) 一 大学精神是 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l03 ) 0 4 1
追求和谐精神 , 要求全社会范围内文化的和谐发展 , 自 人 身的和
谐发展 , 人与社会、 人与 自然 的和谐发展。现代大学主张和谐发
大学精 神是 一所大学的灵魂 ,它决 定一所大学 的思维方 展 , 如在学科建设 匕, 主张文理齐兴 , 促进文理的协调发展 ; 人才 式 和发展方 向。大学精神建设 的核心 即是精 神层面 的文化建 培养上 , 主张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 强调人 的自 身修养和 自 设 , 对促进 大学 自身 发展 、 它 培养全面 发展 的优 秀人才 、 构建 我 完善 , 塑造健全 的人格 和 良 的意志品质 , 好 实现人 的全面发 和谐文化 、 促进 社会 和谐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 在学校建设上 , 大力提倡建设综合性大学, 在师资队伍 、 学科 布局 、 科研成果、 人才培养、 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 , 达到 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 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大学对和谐的追求。

大学精神与和谐 文化
( ) 一 大学精神
近年来 , 学精 神成 为高等教育理论 研究的热点 问题 之 因此 , 和谐文化 , 大 建设 必须充分发挥大学文化 的作用 , 弘扬和谐

论高校精神文化的再造——以云南大学为研究对象

论高校精神文化的再造——以云南大学为研究对象

论高校精神文化的再造)))以云南大学为研究对象于广霞(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公共教学部,云南昆明650228)摘要:高校在悠久的办学历史中,积淀下许多珍贵的校园精神文化,感染内化了一代又一代的高校人,对育人育才起着重要的潜在作用。

但在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转型中,又面临着诸多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校园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以云南大学为例,八十几年的沧桑校史沉淀了/会泽百家,至公天下0的云大精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但在意识型观念文化、智能型知识文化、素质型心理文化和情感型审美文化四个方面分别面临一定的挑战。

现对云大精神文化进行相应的文献考察和问卷调研,从以上四个文化层面进行分析,从整体上看云南大学的校园精神文化面临的问题,由此折射出重塑校园精神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校精神文化;文化再造;优势;挑战;云南大学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847(2010)08-0076-03=作者简介>于广霞(1982-),女,辽宁朝阳人,法学硕士,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公共教学部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高等教育正在经受着越来越严峻的社会考验,社会转型期中,大众文化、多元文化充斥着人们的头脑,尤其是处于趋向思想观念成熟阶段的高校在读学生,面对繁杂的种种能否很好地处理理想和现实、校园和社会的关系,成为能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时代人才是重要的话题。

另外,市场化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在现实情况下,高校校园在思想文化上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校园精神文化方面。

本课题的研究是结合对云南大学(以下或简称云大)的实践调研进行的,在于对云南大学校园精神文化考察和通过问卷调研的数据进行具体分析,综合得出云南大学在校园精神文化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以此力求折射出继续营造良好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性,由此以管窥豹,探索中国高校精神文化再造的可能路径。

从政府、社会与大学的关系看大学精神的缺失与弘扬

从政府、社会与大学的关系看大学精神的缺失与弘扬

大学精神是社会精神的象征,是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

大学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具体到每一所大学,由于特定的历史传统、社会环境、学校目标和任务等方面的差异又会有着其独特的大学精神。

我们可以从许多大学的校训得到一些启发,如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的校训原来是“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后来他们又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上海复旦大学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大学应当追求学术自由,追求学术创新,这是我们大学精神的根本。

要探讨大学精神,就不得不谈谈政府、社会与大学的关系。

在政府、社会与大学的关系中,矛盾是永恒的。

大学为发展学术而要求自主,社会则需要大学具有更多的是适用性和实用性,而政府则更关心大学为国家服务的效能。

然而,尽管存在矛盾,大学还是不可能离开政府的支持而独立存在,政府也要用自己的权利和财政能力影响大学。

政府、大学和社会这三方的合作伙伴关系与生俱来,现代大学制度的载体也不外是由知识使用的自由和权利,资金、设备、设施之类的基本条件以及办学的合法性、自主性等各种资源所共同构成的。

然而,在国内,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政府在这三者中所扮演的角色过重,打破了三者应有的平衡关系,造成了种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弊端。

从决策机制方面,政府同时扮演着大学所有者、举办者与管理者三重角色,集产权、办学和管理三权于一身。

从组织机构方面,中国的大学对应于政府决策和指挥系统设置了全世界最为齐备和庞大的组织机构,难免形成机构臃肿。

从资源配置机制方面,现在的管理制度不利于社会性、学术性资源的整合共享,也不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人才创造力的发挥。

从管理机制方面,由于所有者、管理者、办学者之间界限模糊、职能高度不清,都姓“政府”,因而使得高度行政化的管理常常在鼓励大学自主创新和开展创新教育的旗号下,抑制着真正的创新活动。

基于Z理论下的大学精神重塑

基于Z理论下的大学精神重塑
大 学 变 得 不 像 大 学 了 。这 主要 体 现 在 三 个 层 次 上 : 1 过 度 行 政 化 , 离 大 学 学 术 自 由的 本 质 。我 国大 学 发 . 偏 展 时 间较 短 , 缺 乏 自治 的 传 统 , 且 因此 , 国 大 学 主 要 是 由政 我 府 主导 , 学 成 为 了政 府 的 特 设 机 构 和 附 属 品 。但 是 许 多 时 大 候 , 府 并 没 有 看 到 大 学 的 本 质 是 追 求 真 理 以及 学 术 自 由 , 政 而 单 纯 把 大 学 当作 一 种学 术 机 构 来 建设 , 领 导 体 制 建 设 也 其 就按照行政机关 的管理模式 , 以行 政 机 关 为 蓝 本 , 分 为 不 划 同 层级 的行 政级 别 , 校 校 长 及 院 、 、 门职 员 均 成 为 不 同 高 系 部 层 级 的行 政 干部 。这 就 会 造 成 大学 管理 行 政 化 、 僚 化 。容 官 易 助 长 大 学 官 本 位 思 想 的膨 胀 , 得 个 别 教 师 和 干 部 对 官 职 使 及 级别 的追 求更 胜 于 对 学 术 和 学 问 的 追 求 , 对 学 术 和 学 问 把
和 人 文 的进 步 不 乏 必 备 的 人 力 资 源 ; 断 地 改 善 大 学 自身 , 不 使 其 成 为 时 代 精 神 的 引领 者 。 ( ) 二 当代 我 国大 学 精 神 的 缺 失
力 。 大 学精 神 可 以通 过 在 大 学 中 的 人 、 、 来 承 载 和 实 践 。 事 物
化 管 理 , 泛 听取 员工 意 见 , 挥 广 大 员 工 的 积 极 性 和 创 造 广 发 性 , 在 考 核 晋 升 方 面 , 重 对 人 的经 验 和 潜 能 进 行 细 致 而 并 注

浅析重塑大学学术精神对维护学术道德的意义

浅析重塑大学学术精神对维护学术道德的意义

的介质,即学术人集 中所处的环境 ,特别是大学学术文化环境 。通过充分发挥环境润育的巨大作用, 以确 立大学学术精神,养成崇真尚实、 自由独立、开拓创新的学术风气 ,提高研 究群体 的道德境界 。
大学学术精神是在社会历史发展 的一定阶段,显现在大学学术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学术宗 旨、学术方 法、学术价值 、学术特征和学术风格等精神文化 形态 ,具有很 强的传承性 、发展性和渗透性。现代大学学
学学术精英们都 不以名利为从事学术活动 的源泉动 力,激励他们献身科学事业的是对 真理的热爱 ,以 及追求真理过程 中的精神愉悦。正是有 了这些大师 的榜样力量 ,人类 学术传统方得 以建立和传承 。大 学作为传承和发展学术传统最典型最重要 的场所 , 自然更应 以求实求真 为其学术精神的核心宗 旨。 大学是个学术性组织 ,追求真知、修 正谬误 、 坚持真理 、捍卫理想和正义、传递知识是现代大学
和积极探讨 ,甚至发起了一场 学术规范化运动 。已有关于学术道德失范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二:一是道德 自 律。从个人 良知追问研究者的社会责任,试图唤醒研究者的道德 良心 。二是制度他律 。建设学术制度,形 成 “ 全面 、合理、公正 ”的学术制度体系。这些讨论固然很有意义,但却忽略了二者之间应该有一个 良好
大学精神 的创造者 、实践者、传承者和守护者无疑是大学教师和研究人员 ,此即所谓 “ 大学者 ,非大 楼之所谓也,大师之谓也 ” 。在众 多学术大师的身上 ,我们都可 以看到一种共 同的精神品质 ,那就是矢志不
渝 的求实求真精神。学术求真应 该是现代大学学术精神 的核心宗 旨,它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 ,求真 就应该说真话 、讲事实,以探 索未知 、追求真理为己任 ,不弄媚时、媚俗 、媚权 之术 。求实就应该坚持实 事求是,严谨治学,脚踏实地 ,不追名逐利随波逐流 。科学研 究的主要标志是创 新性和诚实性,对知识和 真理的无限追求以及对人类利益 的无私关怀是学术工作者应 当具备 的高 尚人格 。 另一方面 , 一心只系真理, 不为他物所牵,这是学术人能够跻身科学圣殿至 高地位所需的理想道德境界。从人类科学和文化发展历史

浅谈当代大学精神

浅谈当代大学精神

浅谈当代大学精神摘要:大学精神是推动大学发展壮大前行的力量,是大学发展的价值灵魂。

文章从大学精神的涵义及作用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揭示当代大学应拥有科学与人文精神、独立与自由精神、包容与批判精神、创新时代精神、“和合”精神。

这些是当代大学发展的价值灵魂之所在。

关键词:大学精神;大学理念;大学发展;价值灵魂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

面对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塑造“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大学产生敬意,就在于其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大学精神。

本文从大学精神的涵义及作用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重塑当代大学发展的价值灵魂。

一、大学精神的涵义及作用大学精神是大学的隐性文化,是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是大学人所认同的价值观,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

[1]它的形成反映了大学特色并能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增强大学活力的群体意识。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动力,是全体师生的一种崇高精神存在,是自觉养成的特殊意志和信念,是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

人们在谈论大学精神的时候,主要是指大学这样一类社会机构,经过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共同品质,如独立的精神、求真的精神、批判的精神、自由的精神,还有天天奋斗,天天快乐精神,等等;而大学理念的载体所指主要是“人”,特别是那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办学者。

人们在谈论大学理念的时候,总是离不开那些为我们留下了理念遗产的先辈们,例如,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梅贻琦的“大师与大楼”,等等。

大学所肩负的“精神”使命,是通过大学精神的塑造而实现的。

大学精神体现在大学校园里一种奔涌着的、富有生命力的、令人感动、激扬、升腾的力量。

略论大学精神及其重塑

略论大学精神及其重塑

第五 , 勇于担 当的批判 精神 。大 学的首 要任 务是传递 文化 ,
成 为人类 进步 的阶梯 。面 对不 同时代 不 同国度 的 多元化 的文化 时, 又要学会 甄别帅 选批判 创造 新文化 。 大学 在这个 过程 中必须
现代 大学要想 拥有 创新 的品格, 必须在 以下方面狠下 功夫: 就


第 四, 极进取 的时代 精神 。大 学是保 存 、 积 传播 和创造 文化 的机 构 。阿 什比说 “ 学 是遗 传和 环境 的产物 ” 大 。时 代是大 学得
个 国家 、 一个 民族, 有玑 代科 学, 没 没有 先进技 术, 一打 就
以生存 的土壤 , 是对现 在和 未来 都会产 生影 响的一种 力量 。 种 垮; 这 而~ 个 民族 , 有优 秀传统 , 有人 文精神 , 么不打立 以人 为本 的理念 , 大 学的文化 内涵 一) 重塑 大 学理念 规 定着大 学 的定 位 、制约着 大学 的发展 方 向与轨
志的追求 与创 造, 又融 合 了国家命运 、 会发展趋 势 、 社 时代进 步 的 迹, 它是 大学精 神得 以形成 的理 念前 导 。 把学 生作为主 体而不是
理论 来指导 实践 , 以实践来 检验 理论 。
( 倡 导学术 自由, 范和严 肃学 术行 为, 大学的崇 学与 二) 规 塑造
大学 除 了要保 障 教师教 学与 科研 的 自由外, 应该保障 学生 还
的学 习 自由, 其入 学后 能 自由选课 、 专业 与 自由转 学, 学生 使 选 使
真 理 的标 准, 而不受 任何外 界压 力, 如教会 、 国家或经 济利 益的影 的基本 品格 。 持取其 精华 求真 、 实的治 学态度 和为真理献 身 坚 务

关于大学精神的哲学思考

关于大学精神的哲学思考
欺 负 行 为 发 生 地 点 :0 以 上 在 学 校 9% 二 、 妙 利 用学 生 之 间的 差异 是 宝 贵的 课 程 资源 巧
在 备 课 时 ,通 过 调 查 发 现 每 个 孩 子 对 欺 负 行 为 都 有

儿童 整个 生活 世界 , 平 等 对待 所有 生命 。因为我 们经 常 要 看 到 有 的 孩 子 甚 至 是 大 学 生 、成 年 人 虐 待 动 物 的 事 件 , 其 实 也 是 欺 负 弱 小 生 命 的 一 种 。 物 也 是 我 们 在 地 球 村 里 的 动 伙 伴 , 我 们 在 这 个 世 界 上 的 同行 者 。 这 一 延 伸 和 拓 展 也 是
上 的精 神 面貌 . 为 当下我 国的 大 学应 当重 塑 大 学精神 , 认 走 出一 条 具 有 中 国 特 色 的  ̄_ - X。 4
关 键 词 :大 学 精 神 客观 存 在 独 立性
的 思 维 方 式 得 出 的 结 论 .使 得 大 学 的 物 质 实 体 逐 渐 失 去
定 的 生 活 经 历 , 一 定 的 情 感 体 验 。 由 于 不 同 的 学 生 有 但
来 自不 同 的 家 庭 . 生 活 背 景 、 活 经 历 、 维 方 式 等 方 在 生 思 面都存 在 着 一定 的差 异 。 种 差 异 正是 孩 子 间互 相交 流 、 这 互 相 学 习 的 生 长 点 , 宝 贵 的 课 程 资 源 。 堂 上 要 抓 住 契 是 课 机 , 分 挖 掘 和 利 用 , 会 开 发 出 新 的 课 程 资 源 。 在 教 学 充 就 中 , 补 充 了 被 同 桌 欺 负 怎 么 办 、 妈 要 求 以 牙 还 牙 可 以 我 妈 吗 、 样 帮 助 “ 霸 王 ” 三 个 生 活 情 境 , 过 做 小 咨 询 怎 小 等 通

论大学精神的当代转向:从理性到理解

论大学精神的当代转向:从理性到理解
高 教 探 索
2 0 1 3年第 6期
Hi g h e r Ed u c a t i o n Ex p l o r a t i o n
论 大 学 精 神 的 当代 转 向 :从 理 性 到 理 解
周 周

要 :大学精 神是 大学文化 的 栽体 ,是 大学发展 的精 神 动 力 。 自中世 纪 大学兴起 以来 ,大学精 神 的 内涵

9・
理论探讨 ’
论 大 学精 神 的当代 转 向 :从 理性 到理 解 人 能够应 付 任何 可能 发 生 的事 情 ;它 在 任 何 情 境 之 下都 有价值 ” 。 普通 教 育 的课程 也 不 应 经 常 变 动 或 按 职业化 要求 进 行 设 计 。这 使 得 重 基 础 与 重博 识 也
领着大学向理想 冲刺 ,并且不断为大学实现 自己的 社会责任提供动力 。大学精神是大学赖 以生存和发 展的精神支撑 ,是衡 量综合 实力 的重要 尺度 ,也是 大学教育 区别 于其他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理解一
收 稿 日期 :2 0 1 3— 0 6—0 9
学 者在 主教 团 中、在 罗 马教 廷 的机 构 中的人 员 比例
第 一种 认为 大 学 精 神 应 是 一 个 复 合 概 念 ,是 大 学 内 部 群体 稳定 的心 理 特 征 和 精 神 状 态 ,包 括 了大 学 人
段 历史 时期 大 学 精 神 的 实质 ,可 以清 晰 地 看 到 大 学
所 面 临的 问题 以及 未来 所 发展 的方 向 。

不断增长。布尔 日 大主教于 1 2 8 6 年对巴黎的教师讲
道 :“ 今 天 我们所 处 的职位 ,明天将 属 于你们 。实 际 上 ,我 不相 信今 天 我 们 中间 哪位 高 级 教 士 不 是 出 自

大学精神重塑与大学生价值突围

大学精神重塑与大学生价值突围

大学精神重塑与大学生价值突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学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等重要任务。

作为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应当秉持良好的“大学精神”,以及不断突围自身的价值观念,为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大学精神”重塑大学精神是指大学所具备的本质特征和精神面貌,它既是大学的文化底蕴、办学特色,又是大学应该坚守的哲学态度,是新时代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在理解和传承大学精神的同时,切实将其融入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之中。

1. 自主精神。

自主精神是大学人的重要品质之一。

在大学中,自主精神体现在个体和整体层面。

在个体层面,大学生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不依赖他人,做到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在整体层面,则是要参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民主监督,为校园治理作出贡献。

2. 实践精神。

大学生应该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解决现实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仅凭书本知识无法高效解决现代社会的实际问题,因此实践精神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3. 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大学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大学生应该具备创新思维,提出新的科学理念和改良方案,对学科进行创新。

创新精神不仅是提升个人的竞争力,也是大学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大学生的价值突围新时代提出了对大学生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交际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

因此,大学生应该逐步拓宽自己的视野,突破自身的价值阻力,使自身价值得到更好的发挥。

1. 把握常识,拓展视野。

大学广阔的视野为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在大学中,学生要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模式,要有意识地拓宽自己的视野,学习更多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实践。

2. 主动奉献,积极实践。

在大学中,学生应该加强自觉性和主动性,尽快融入周围环境,积极参加各类活动、组织、义工服务、社会实践,并注意总结经验、提炼方法,使自身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日后的工作生活奠定基础。

3. 核心竞争力的建立。

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精神的重塑与传承

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精神的重塑与传承
地方性 本科 院校 , 们 已成 为 我 国本 科 教 育 的新 生 它
的同时 , 了实 现 自身 的科 学 发 展 , 为 应将 构 建 高 品位 的大学精 神 作 为 带 有 战 略 性 、 瞻性 的重 要 工 程 来 前
抓, 将其 作 为 学校 从 外 延 发 展 逐 步转 向 内涵 发 展 的 关 键 。重塑 与传 承既 有一 定特 色 又兼 备 鲜 明个性 的
发展 初 期 , 注 点 主 要 放 在 外 延 上 , 进 行 规 模 扩 关 即
高 等教育 乃 至整个 社会 的发展 。


新建 本科 院校 大 学精神 重 塑的深 层意 蕴
( ) 才培 养 的责 任 : 予 学 生人 格 魅 力。大 一 人 赋 学应 该培 养 学 生 具 备 专业 知 识 和 技 能 , 更 重 要 的 但
是赋 予学 生 人 格 魅 力 。 当前 , 国 正 处 于 社 会 发 展 我
转 型期 , 大学 生 就 业 问题 随着 大 学 生 总 量 的不 断 增
加 与市场 供需 结 构不 对称 1益 明显 而 愈发 严 峻 。新 3 建本 科 院校在 生存 发展 过程 中不得 不 重 视 学生 的就
论 新 建 本 科 院 校 大 学 精 神 的重 塑 与 传 承
吴 清 华
( 广西 财经 学 院学 生工作 部 ( )广西 处 , 南宁 5 00 ) 303
[ 要 ] 大学精 神 的普遍 缺 失 已成 为 制 约新 建 本 科 院校 发 展 的瓶 颈之 一 , 摘 重塑 与传 承 大 学精 神 成 为新 建本科 院校发 展 的 重要 命 题 。 大学精神 的深层 意 蕴不仅 包括赋 予 学生人 格 魅 力 、 聚 师 生 员工 等 重要 内涵 , 凝

现代大学精神重构的困境与出路

现代大学精神重构的困境与出路

现代大学精神重构的困境与出路作者:胡永广来源:《教育观察·上旬》2013年第12期[摘要]现代大学精神的重构面临价值困境、制度困境和管理实践困境,而要消除这三大困境,就必须重塑人文价值理性,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去除大学行政化弊端。

[关键词]大学精神;人文价值理性;现代大学制度;去行政化[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4-0011-03[作者简介]胡永广(1976—),男,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讲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主任。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内在孕育形成的具有独特精神气质的文明成果,其内涵包括自由独立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考察我国大学发展历史和现实不难看出,大学精神的传统价值元素正在被市场经济所改变,伴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到来,大学精神的新理念新价值也在逐渐生成,因此,重构现代大学精神,已成为我国大学发展的时代性课题。

一、大学精神重构之困境就目前中国大学发展之现状来看,大学精神重构主要面临三大困境:一是价值困境,二是制度困境,三是管理实践困境。

所谓“价值困境”,主要是指大学精神陷入了媚俗化泥潭,越来越趋于功利主义价值取向。

其最显著表现形式是高校官本位和学术功利性意识的日益膨胀化,对于大学而言,本是研究学问探求真知的场所,教师应以治学传道授业解惑为主业。

可现实并非如此,相当多的大学教师热衷于做“官”,过分追求“名”和“利”。

大学里潜心学术者少,把学术当作追逐名利之途径者多,学术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越来越失去其本真意义。

这不仅降低了学术的品味,而且更是对大学精神的无情践踏。

长期以来,大学精神缺乏正向的价值导引,越来越陷入“价值”的困境。

所谓“制度困境”,主要是指大学的主事者们片面追求规范化管理,针对大学的各种事项,各个环节都设计了详细而全面的规章制度。

但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看,如此设计无可厚非,但从大学教育独有的运行规律而言,如此缜密的制度设计往往扼杀大学教育的“人文”性,对于教师和学生个性的发展与成熟而言,自然弊大于利。

韩愈《师说》教育思想解析及其对当代大学师道精神重塑

韩愈《师说》教育思想解析及其对当代大学师道精神重塑

教育与培训韩愈《师说》教育思想解析及其对当代大学师道精神重塑梁姗姗(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韩愈在直面唐朝中后期学校教育衰落、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作《师说》以批判之。

在今天看来,《师说》的教育思想,特别是他所提倡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责观、“从 师问道”学习观、“师与弟子平等”的师生观对我国当代大学师道精神的重塑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师说》教育思想;高等教育;师道精神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师说》中的 名句,千佘年来,脍炙人口。

《师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比较全面地从理论上论述师道的经典专论,由我国 唐宋八大家之首,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有“文 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的韩愈先生所作,苏轼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弱”(《苏东坡集•潮州韩文公庙碑》)。

“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官学衰落,世风日下,正在国子监任教的韩愈作《师说》以批判 当时耻于从师的社会风气。

全文妙语连珠,仅六百余字,却立显“为人师”的真知灼见,他文中所流露出的教育思想至今都值得我们字字句句仔细推敲,对现代大学的意义将影响深远。

众所周知,现代大学无论在德育、专业教育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学的知识、能力和道德教育体系漏洞明砹。

在知识和能力体系方面,大学生陷人了_上 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怪圈,不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在道德教育体系方面,“马加爵杀人案”、“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投毒案”、“大学生迟到不满拿热水泼老师事件”等事件次次给我们高校教育敲响警钟,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高等教育怎么了?为何类似的事情屡屡发生?……针对 我国商校不断扩招和高校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对 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时,我们不妨反思传统文化,从韩 愈《师说》的师道观角度浅谈韩愈传统教学思想,反思 当前的教学问题,力图重塑当代大学的师道精神。

浅谈黑板报文化建设对重塑大学精神的意义

浅谈黑板报文化建设对重塑大学精神的意义

关键词 : 黑板报 ; 校 园文化建设 ; 大学精神 ; 重塑; 意义
Ke y wo r d s : b l a c k b o a r d n e w s p a p e r ;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c a mp u s c u l t u r e ; u n i v e si r t y s p i r i t ; r e s h a p e ;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制度 为黄药与甲酸 酯捕收剂以 1 : 1的 比例 , 按 l O O g / t 用量
混合 成 复合 药剂 使 用 。 试 验 发 现 这 个 捕 收 剂 用 量 对 于 该 浮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3 1 1 ( 2 0 1 3 ) 2 8 — 0 3 2 6 — 0 2
O 引言
国高 等教育面临着生存 与竞争等诸 多 问题之 际 , 重塑 “ 大 “ 大学精神 ”是大学 自身存在和发展 中形成 的具 有独 学精神 ” 就 不仅是高等教育 自身发展 的需要 , 同时也 是社
摘要: 校 园文化是 大学精神的载体 , 黑板报文化建设是 大学精神 的具体化 和表现形 式。 本 文拟从 高校黑板报 文化 的内涵、 总体特
征入 手, 分析黑板报 文化 建设在重塑大学精神 中的意 义, 并进 一步探讨 了高校校 园文化建设与 大学生人 文素质培养协调发展 的思路
Ab s t r a c t :C a mp u s c u l t u r e i s t h e c a r r i e r o f u n i v e r s i t y s p i i r t ,a n d b l a c k b o a r d n e ws p a p e r c u l t u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s t h e e mb o d i me n t f o

新时代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对策

新时代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对策

新时代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对策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其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和挑战。

本文将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1.崇尚物质主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普遍受到物质主义的影响。

他们将金钱、地位、名利等物质追求看作是人生的价值所在,忽视了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

2.追逐短期利益当代大学生普遍追求眼前的利益,缺乏长远的眼光和持久的奋斗精神。

他们往往只关注眼前的成功和成就,忽视艰辛努力的意义。

3.缺乏独立思考在信息发达的时代,当代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们过分依赖于互联网等工具来获取信息,较少进行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二、对策1.重塑精神追求大学教育应该注重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于精神追求。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组织精神文化活动,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人文精神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2.强化社会责任感大学应该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事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3.培养批判性思维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并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这样能够使学生具备更加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

4.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习、实验和创新项目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建设良好的学生管理环境学校应该建设良好的学生管理环境,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成立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提供良好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总结在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

然而,通过重塑精神追求,强化社会责任感,培养批判性思维,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和建设良好的学生管理环境等对策,我们有望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大学精神重塑之体系研究

大学精神重塑之体系研究

� �) , � �) , 作者简介 : 吴迪 ( 19 8 0 � 女,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外语学院教师 , 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 张文智( 19 76� 男, 白城师范学院团委书记 �
65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第 27 卷 第1 期
因素 �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和教育者 , 是铸就大 学精神当仁不让的主体� 以其自身特定的角色特 征, 履行大学精神主要依托和载体的职能, 是大学 力量和声誉的象征� 人的因素对大学发展产生深 刻的影响 , 历数中外名校的发展历程 , 凡是知名大 学都非常重视大学教师在大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 依 �"人的成才不能简 单地 靠教师铸就大学的精神 归结于知识的获得, 而在于独立的见解, 超拔的鉴 [4 ] , � " 识和判断 卓越的洞悉和创见 大学正是 通过 对于个体综合实力的培养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 , 塑 造大学精神的内涵 � 在高校中 , 教师尤其是校长在学校精神的塑造 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 教师以自身的学术 精神和人格魅力教育 � 引导学生 , 实现学生人格形 成的重要推动作用 �哈佛大学前校长科特南曾说 : " 大学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 而在于它的一代 , , 代教师质 量 学校要 立得住 脚 教师一 定要有 特 " 色� 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是实现 学术自由 , 进而 吸引名师的重要因素� 当代大学精神建设的一个 重要方面就是营 造学术自由的兼 容并包的环境 � � 同时 , 优秀的学生也是大学精神塑造的" 主力军 " 唯有充分发挥教师尤其是校长这一大学精神灵魂 人物的作用, 辅之以对优秀学子的教育培养, 才能 实现大学精神的发扬光大� 2. 大学精神塑造的客体 �大学精神客体就笔 者理解而言, 是承载着大学精神的学校的制度文化� 人文景观等载体, 通过其实现对大学精神的传播� 大学制度建设是大学精神形成的保障, 也是表现大 � 学精神高品位的重要方面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前校 :" 长纪宝成教授所说 大师� 大楼� 大气是大学理念和 [5 ] " 重视大学的人文景观建设和 大学精神必有之义� 硬件设施的建设 , 也是表现大学精神组成的重要方 , 面 是大学精神建设应有之义�在大学精神的建设 中, 盲目排斥大楼等人文景观建设是错误的和非理 性的�要在大师� 大楼和大学精神建设中, 寻找平衡 点, 过犹不及, 切实发挥载体所承载的人文精神 �同 , � 时 完善校徽 校园标志 � 景观的设计, 让其成为一种 标识� 一种信仰存在于学生的思想之中� 3. 大学精神塑造之价值观教育 � 价值观教育 在中外的大学里虽然在目标 � 手段及文化内涵方面 各有不同, 但是都在发挥着对于青年学生的潜移默 化的教育作用 �国外大学的价值观教育, 以美国为 典型的西方国家价值观教育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 价值理性, 以一种"未完成" 状态的形 式供学生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重塑大学精神
摘要:本文对大学精神的理解进行了归纳和重新审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为什么要重塑大学精神,以及我国在重塑大学精神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文章指出,对于欧美大学精神的由来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大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实现条件,而我国高校在很多方面还不成熟,这些都会影响重塑大学精神。

关键词:大学精神;学术自由;重塑
关于大学精神的讨论成为高教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然而,纵观有关论述,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对一些核心问题进行澄清并做进一步的深入论述。

一、什么是大学精神
不同的学者对于大学精神有不同的理解。

大学精神应该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它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

吉林大学大学精神与教育创新课题组认为:大学精神是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是为大学人所认同的价值观,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是科学文化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人类社会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

王勤和韩艳则认为,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气质与风格,是独特的大学文化的体现。

纪宝成认为,大学精神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

在这些认识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强调大学精神的长期积淀性。

但是关于具体的内容则看法不一。

有学者强调创造精
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有学者则强调学术自由,还有学者强调爱国精神。

笔者认为,对于大学精神的理解存在着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广义的大学精神是一种普遍的,适用于所有的大学的精神,例如学术自由精神等。

狭义的大学精神则是某一所大学的独特学校文化,例如北大的爱国与自由民主精神。

广义的大学精神是所有大学都应该具备的理念,比如坚持学术自由,创造性,批判性等。

狭义的大学精神则是很难模仿的,它是建立在独特的学校历史和政治文化环境基础之上的长期积淀,比如牛津和剑桥所独特的差异。

没有分清二者之间的区别,就容易将大学所应有的精神当成具体学校独特的大学精神。

目前的一些论述就走入了这样的误区。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大学精神和校训、办学宗旨等的区别与联系。

校训大多是领导或名流制订的,对于学校发展的激励或警示性话语。

办学宗旨则是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方针等的总结。

在三者的关系中,大学精神高居哲学层面,是校园文化的方向性指示;校训和办学宗旨则是实践层面的具体操作。

同时,大学精神依靠长期的积淀而来;校训和办学宗旨则是日常工作的指导。

不分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容易走入误区。

很多学者提出关于如何建立所在大学的大学精神实际上就是在这种误区下展开的。

这种想法类似于企图撰写未来的历史一样荒唐和可笑。

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发展的历史沉淀,是留待后人的评价,不是短时间所能够完成的。

二、如何重塑大学精神
笔者认为,重塑大学精神的提法很好,比建立大学精神的提法要更为严谨。

为什么要重塑大学精神?是因为历史的原因,我们的大学精神失落了。

因此,当我们提出重塑大学精神之前,我们一定要明白为什么大学精神失落了,真正的大学精神是什么?
大学精神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大学。

欧洲中世纪大学虽然在教会的控制之下,但依然保持着独立自治精神,其早期的发展目标是探索真理、追求真知,以便接近上帝。

甚至在今天,在笔者与一些德国大学教授的交谈中,科学与宗教的一致性依然没有改变,他们认为,对于基督宗教来说,研究科学是为了更加理性的证明上帝的存在。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大学精神,宗教的影响无论如何是绕不开的。

文艺复兴运动对于近现代大学精神的形成起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改变了人们对于人性的看法。

追寻真实,自由的人性成为文艺复兴初期的一个标志。

这种人性的解放继而影响了对于科学和理性的探索。

探索和利用自然世界以及对于事实的尊重既是科学的灵魂也是对于上帝意志的彰显。

文艺复兴不是对宗教的反叛,而是更为理性的认识人性,认识人与自然,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洪堡精神”便是在这种氛围下提出来的。

洪堡精神的核心是尊重教学和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为一体和全面的人文教育”。

在洪堡精神的影响下,过去200年里,柏林洪堡大学共产生了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这种传统影响了欧美近现代的大学教育。

直到今天,洪堡精神依然广为推崇。

今天的大学精神的基本内容就是由洪堡精神发展而来。

诸如,学术自由的精神,批判的精神,创造的精神,人文精神等。

国内的学者
对此有过深入的论述,并提出了建设思路。

为什么要重塑大学精神?是因为大学精神严重缺失。

原因应该从分析中国现代历史着手。

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密切相关的。

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更多的是尊卑分明的等级制和顺服的思想。

而且长期以来的政府主导教育的办学模式固化了人们的思维。

政府主导学校的经费,办学方针,教学内容等等各个环节。

大量的文字狱和因言获罪已经重创了学术自由之风。

可以说,我国历史上就缺乏真正的大学精神。

学者们经常引用的北大精神,即爱国主义与学术自由的传统,是特殊年代与特殊人物主导下的产物,不具备复制性。

北大精神是在一个新旧交替,变革丛生的战乱年代产生的。

在外部,北大精神有新文化运动的支持,有战乱年代政府无暇顾及的生存空间;在内部则有众多仁人志士的甘愿奉献,更有蔡元培这样的英明校长。

再者,北大精神也只是北大的个性特色,解放前全国的诸多学校中也只有北大和西南联大而已。

建国后初期,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指引下,学术自由已经完全被破坏。

文革期间对于知识分子的大量迫害和镇压,直至今天仍然令很多知识分子心有余悸。

改革开放后学术自由有一定改善,大学的软硬件设施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大学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没有改变。

大学依然严重依赖于政府。

政府依然主导学校的经费,教学内容,教学方针等。

政府的一个行政命令可以一夜间增减学校的教学内容。

官本位的思想在大学依然盛行,大学的行政领导地位优先于普通教师。

这些必然会影响大学师生独立的人格和自由无羁的思维。

在这种环境下有学者提出建立《学术自由法》的建议,我认为未尝不可。

同时,如何消除市场经济对于大学精神的影响也是一项艰苦的工程。

在市场经济下,大学的学术性与功利性的矛盾很难解决。

搞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巨大,例如在西安的一些高校,工作10余年的教师月薪依然不足3000元,这让他们如何安心于学术活动?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是大幅提高教师收入,使他们能够潜心学术而无后顾之忧。

我国现阶段这个目标尚难实现,于是难免会出现学术腐败,大学变成了商业培训机构,教师“走穴”等有悖于大学精神的商业化现象。

因此,我们分析大学精神实现条件基本可以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外部条件如上所述,主要是制度因素和环境因素,需要长期的改善,非短期所能实现。

内部条件则和教师的人格素质,学术奉献精神等有关。

我们应该承认,中国长期以来的功利教育对于培养甘于清贫追求学术真理的学者有深远的负面影响。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

大学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不仅需要制度的改革和师生素质的提高,更需要外部环境的熏陶。

自由开放的学术精神是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下熏陶出来的。

没有保安,没有围墙,让自由的学术交流成为每个热爱学术的人的一项权利,让各行各业的有能者,而不是仅有文凭者走进大学课堂,只有这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才会营造真正的大学精神。

纵观国内的高校,目前还很少有学校能够做到这个程
度。

因此,我们又如何重塑大学精神呢?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基本了解了大学精神的渊源和内容,同时也对我们重塑大学精神的要求和条件进行了分析。

我们看到,我国学者提出的重塑大学精神的思想基本是仿照欧美的大学精神。

然而基于不同的国情和文化传统,我们很难实现西方的大学精神。

但是,这并非说明我们就没有大学精神。

或许我们可以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精神。

这种大学精神就是在政府指导下的,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特色的,注重实效和创新的大学精神。

具体的内容有待于更深一步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