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子路问强》简案梳理与观感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子路问强》公开课教案

国学经典《子路问强》公开课教案

《子路问强》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交流古今中国的一些强者。

3、结合生活认识强者,使自己做一个真正的强者。

教学重点:把握文中的生字词,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明白北方之强与南方之强的区别以及君子居南方之强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你认为怎样的人是一个强者?指名回答。

两千多年前,孔子有一个的学生子路向教育学家孔子请教了这个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这个故事。

2、板书揭题:《子路问强》,学生齐读课题。

二、文中人物简介1、请学生找出文中的两个人物,并简单介绍一下他们。

明确:子路、孔子。

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出身于没落的宋国贵族家庭,刻苦好学。

他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为体”子路:字由,孔子的弟子之一。

三、诵其文1、出示有停顿的课文。

试读。

注意字读音长短、轻重、停顿。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边读边指正)3、自己轻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4、齐读。

5、请学生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四、晓其义1、知识抢答。

所以君子与人和睦相处,但并不随便附和流俗。

中立而不倚2、这才是真强啊!强哉矫3、用宽容敦厚去教导别人,能忍受无理的侮辱而不予报复,这是南方的强。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

4、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

中立而不倚 5.国家政治清明,不改变贫困时的操守国有道,不变塞焉。

玩完游戏,我们再次齐读课文。

子路终于明白:作为君子要做到强,必须——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五、深入探究,分析讲解课文。

在生活中,孔子虽然疼爱子路,但他不开口则罢,开口就夸颜回,不开口则罢,开口就批评子路。

当子路向他请教什么是强时,他没有直接回答,反而追问他三个问题?指名回答。

明确: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这三个问题是什么意思,懂的同学说说。

《子路问强》课件

《子路问强》课件
多角度思考
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子路问强》的主题和思想,探究其深层次 的意义。
比较阅读
将《子路问强》与相关文献进行比较阅读,找出异同点,加深理解 。
实践应用
将《子路问强》中的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来体会和理 解其主题和思想。
《子路问强》是《论语》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弟子子路向孔子请教什么是 “强”的道理。这篇文章反映了孔子对于道德和人性的深刻理解,强调了道德和 仁义的重要性,而非武力和权力的价值。
《子路问强》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要点一
主要内容
要点二
主题
子路问孔子:“什么是强?”孔子回答说:“不己知焉得 仁?斯可谓之强乎?”子路又问:“什么是刚?”孔子回 答说:“磨而不磷,涅而不缁,可谓刚矣。”这段对话中 ,孔子阐述了“强”和“刚”的含义,强调了人的内在品 质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中的含义和作者的用意。
阅读《子路问强》需要注意的问题
文义理解
对于生僻字词、难懂典故等,需要查阅资料,弄清其含义,避免 误解。
主题把握
在理解文义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思想,探究作者的创作 意图。
批判性思维
对于文章的观点和论述,要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不盲目接受。
如何深入探究《子路问强》的主题和思想
《子路问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子路问强》作为《论语》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的重要篇章,对后世文学、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
儒家思想的核心体现
《子路问强》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如仁、义、礼 、智等,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
启迪后世的智慧
《子路问强》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对后世的文 人墨客、思想家、教育家等产生了重要启示,成为他们思 考和创作的源泉。

中庸第10课子路问强心得简书

中庸第10课子路问强心得简书

中庸第10课子路问强心得简书一、引言《中庸》是中国古代思想名著之一,由中庸之道而得名。

其中的第10课通过子路问强的对话展示了孔子对于人性、道德以及修养的深刻见解。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庸第10课进行分析和解读,探讨孔子的思想观点和我们对其的理解。

二、子路的问题及背景在《中庸》第10课中,子路向孔子提问:“子路问强。

子曰: ‘犬也’,‘弗及我者,其牙如犬之牙乎?’” 子路的问题是关于强者的品质和特征,以及强者与普通人的区别。

这个问题主要源于子路对于人性和道德的思考,他想知道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成为强者,而有些人则相对较弱。

三、子路问强的深意子路的问题实际上是深思熟虑后提出的,他考虑到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区别。

这个问题展示了子路对于道德修养和人性的关切,同时也揭示了他对于强者的尊敬和追求。

3.1 强者的品质与特征在回答子路的问题时,孔子用“犬”来形容强者。

这个比喻虽然看似简单,但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孔子认为强者具备与犬相似的特质,这包括警觉性、忠诚、机敏以及适应力。

强者在面对困境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不畏艰难,坚持自己的信念并取得成功。

3.2 强者与普通人的区别孔子回答子路的问题时强调了“弗及我者”,意思是强者与普通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强者凭借非凡的能力和品质,能够超越大多数人,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差距在道德修养、智慧和能力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孔子认为强者具备人格的卓越品质,并且能够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追求自己的目标。

四、孔子的回答及思考孔子用“犬”来回答子路的问题,并回应道:“饞而不知其澤,躁而不察其理,弗及我者,其牙如犬之牙乎?” 孔子的回答充满了哲理,他希望子路能够深思熟虑其中蕴含的内涵。

4.1 对盲目追求的警示孔子在回答中提到“饞而不知其澤”,这是对盲目追求的一种警示。

他认为强者不仅有饥渴追求成功的愿望,还要能够洞察事物背后的真实意义和价值。

强者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

只有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并理解其中的道理,才能够真正获得成功。

论语故事子路强辩读后感

论语故事子路强辩读后感

论语故事子路强辩读后感
读了子路强辩这个论语故事啊,真的是又好气又好笑。

子路这家伙,在故事里就像个特别倔强的小孩,非要跟老师孔子争个高低。

他觉得自己有理,就不管不顾地强辩起来。

我仿佛能看到他梗着脖子,眼睛瞪得大大的,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全写在脸上。

从他这个强辩里呢,我一方面觉得他有点莽撞。

你想啊,孔子那是什么人啊,是大教育家,知识渊博得像大海一样,子路这么直愣愣地就上去争辩,感觉就像一个小蚂蚁想撼动大树。

这就好比在课堂上,一个刚学了点皮毛知识的学生,就跟资深老教授较上劲了,也不想想自己的斤两。

但另一方面呢,我又有点佩服他。

佩服他的勇气,在那个特别讲究尊师重道的时代,他还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方式有点让人觉得头疼。

这就像在一个特别传统、等级森严的团队里,有个人敢于站出来表达不同意见,哪怕这个意见可能不太成熟。

再看孔子呢,孔子真的是很有涵养。

面对子路这样强词夺理的争辩,他没有大发雷霆,也没有直接把子路怼回去,而是很耐心地引导他。

这就像一位老司机遇到了一个莽撞的新手在路上乱开车,不是直接撞上去或者破口大骂,而是巧妙地引导他走回正道。

这个故事对我自己也有很大的启发。

有时候我也像子路一样,觉得自己是对的,就和别人争得面红耳赤,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就想啊,在争辩之前得先冷静冷静,好好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站得住脚。

而且也要学习孔子的那种涵养,要是遇到别人像子路这样跟我强辩,我可不能也跟着上火,得像孔子那样巧妙地处理。

这个小小的论语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莽撞和不足,也让我从孔子和子路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呢。

子路从而后读后感

子路从而后读后感

子路从而后读后感子路这哥们儿,跟着孔子赶路,结果一不小心就掉队了。

这就像是我们在生活中和小伙伴一起出去玩,一不留神就走散了一样。

子路遇到个老头儿,老头儿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看起来就像个很有故事的“老江湖”。

子路上去就问:“您看见我的老师了吗?”那感觉特别像个迷路的小孩在急切地找家长。

老头儿可逗了,来了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谁是你的老师啊?”这老头儿说话还挺呛人。

不过这也让我想到,在那个时代,可能像孔子他们这样一心追求学问、到处讲学的人,在一些普通劳动者眼里,还真是有点不接地气。

然后子路就被怼得没话说,只好恭敬地站在旁边。

这子路也是个实诚人,被这么数落也不生气。

老头儿看子路态度挺好,就把子路带回家住了一晚,还杀鸡做饭给他吃,还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

这就像我们有时候出门在外,遇到个陌生人,一开始可能互相有点不对付,但要是对方态度好,咱也就热情相待了。

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事儿一说,孔子就说:“这是个隐士啊。

”然后孔子让子路回去找老头儿,还嘱咐子路跟老头儿说一些话,大概就是说,隐士虽然自己躲起来独善其身,但孔子他们这些人还是想在这个社会里努力,想把正道推广开来。

这让我觉得孔子特别伟大,他没有因为被老头儿怼了就生气,还想着去跟老头儿讲讲自己的理想。

就好比我们有自己的梦想,哪怕别人不理解,我们也想努力让别人知道我们在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从这篇文章里,我还看到了子路的单纯可爱,他那种莽撞地问路,又恭敬地对待老头儿的样子,特别像我们身边那些直来直去但又心地善良的朋友。

而孔子呢,就像一个胸怀宽广、志向远大的长者,他不会被一时的小挫折影响,一直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

这篇文章就像是一个小窗口,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不同的人,有隐居的、有积极入世的,还让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那些微妙又有趣的互动,真是越读越有味道。

第9课 子路问强..

第9课   子路问强..

说一说
听完故事,你觉得故天我们怎样 才能做个强者呢?
这必须要从鼎的性质与功能说起。 铜鼎是在商周时代发明和发展起来的,但鼎这种器物远在新石器时代已 经出现,不过那时是用陶土作成的陶鼎。器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口沿上 有对称的两耳,是日常生活炊煮食物的用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青铜 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模仿陶器的器形来铸造青铜容器,有了形状各异的青 铜鼎。后来,奴隶制礼乐制度不断加强,它的性质与功能就起了根本变化。 在奴隶制礼乐制度下,赋予了不同等级的奴隶主贵族以不同的特权,使国家 权力得到有秩序的分配,反映了“名位不同,礼亦异数”的区别,从而更有 效地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铜鼎是最重要的一种礼器,它和其它青铜礼器 一样,又称为青铜“彝器”,“彝器”就是“常宝之器”的意思。这时的铜 鼎已不再单纯是一种炊器了,而成为礼乐制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被视为统 治权力的象征和指示物,而广大奴隶和平民是绝对不能使用铜鼎的,甚至使 用陶鼎的权力也被剥夺了。铜鼎的政治价值对奴隶主来说犹如命根子一样重 要,所以,他们是极为重视的。 周定王时,周王朝已严重衰落,强大的楚国自有取周而代之的企图。楚 庄王问鼎,显示了他对周王朝的轻蔑,是向周王朝的挑战。而周大夫王孙满 为了维护当时已风雨飘摇的奴隶政权,自然是不允许楚庄王问鼎的轻重,必 然要说些硬话,说“在德不再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意思是周政 权还可以维持下去,还可以成为天下的共主,并警告庄王,今后不要问鼎的 大小轻重了。
第9课 子路问强
子路,孔子弟子仲由也。 子路好勇,故问强。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 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 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 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 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 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 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 至死不变,强哉矫!”

四年级国学第9课《子路问强》教案

四年级国学第9课《子路问强》教案

第9课:子路问强(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国学》第七册第九课《子路问强》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读出课文的节奏感,尤其是文中的排比句。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对课文能熟能成诵。

教学难点: 诵读,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尤其是那些难度较大容易念错的字。

四、教学过程: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二、读通课文,排除诵读障碍。

子路/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 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1.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

2.引导学生一句句跟读。

三、学生齐读全文。

(多读几遍)四、学生背诵课文。

第9课:子路问强(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国学》第七册第9课《子路问强》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注释,对照译文,理解语句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课文的内容。

3.理解儒家对“强”的看法和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大意,对儒家关于“强”的看法有初步认识。

教学难点: 知道能行“中庸之道”才是真正的强,感知课文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一、字词句的讲解和脉络梳理。

1、在词句的理解方面注意古今差别,进行古今转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课文内容,将“说一说”模块纳入其中。

(1)理解“金革”。

金指兵器,革指铠甲,它们都与古代的战争有关。

(2)“强哉矫”这个句子类似于现在的感叹句。

(3)课文论证很有逻辑性,先分别讲述了什么是南方之强,什么是北方之强,从“故君子和而不流”进行总结;表明孔子的态度。

(4)理解儒家认为的“强”应该从中庸之道出发的,即不随流俗,不偏不倚,坚持自己的操守。

二、主旨理解和联系实际1.让学生以历史人物为例子谈谈对“强”的理解;2.了解子路的情况,明白子路问强与他的性格关系,再读文章。

《子路问强》

《子路问强》

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
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
至死不变,强哉矫!”
(《中庸.第十章》)
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发出了一个宣言:
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 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 年 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子路问强。子曰:“ 南方之强与?
北方之强与 ?抑而强与 ?宽柔以教,不报
《 中 庸 第 十 章
子 路 问 强

子 路
读:读顺文字。
(读懂字音,读好停顿)
解:读懂文章。
(对照注释,读读译文)
悟:读出感受。
(明白内容,有所感悟)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
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
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
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
于首 回领 到幽 了禁西 长,汉 安吃尽 。尽忠 苦守 头节 ,的 绝英 不雄 投人 降物 。。 囚北 禁上 十匈 九奴 年, 后被 终匈 奴
杀 了 夏 明 翰 , 还 有 后 来 人 !
砍 头 不 要 紧 , 只 要 主 义 真 。
民 族 英 雄 —— 文 天 祥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死而不厌,北方 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
君子和而不流 , !中立而不倚, 强 强哉矫
不变塞焉,强哉矫 !国无 哉矫!国有道,
道,至死不变 , 强哉矫!”
(《中庸.第十章》)
子路问强。子曰:“

中庸之强——《中庸》“子路问强”章诠解

中庸之强——《中庸》“子路问强”章诠解

中庸之强——《中庸》“子路问强”章诠解
韩星
【期刊名称】《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卷),期】2022()2
【摘要】在历代代表性注疏基础上解读《中庸》“子路问强”章,可以得出结论:南方人、北方人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条件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个性气质、精神状态,进
而形成了南方之强和北方之强,两者分别对应君子和强者。

南方之强“不及”,北方
之强“过之”,孔子认为子路应当追求合乎中庸之道的“中庸之强”。

“中庸之强”有四种含义: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国有道,不变塞;国无道,至死不变。

孔子吸收融合
了南方、北方之强,也受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中庸之强。

中庸之
强不仅仅是一种人格修养境界和工夫,也可以被引申扩大到国家富强、民族强盛,既
有硬实力,也有软实力,刚柔相济,文武兼备,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总页数】7页(P7-13)
【作者】韩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
【相关文献】
1.王船山的君子至德取向与问学工夫刍议——以船山对《中庸》第二十七章的诠释为中心
2.《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章疏解
3.《中庸》\"南方之强\"诠说\r——兼
谈孔子的夷夏观4.《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章疏解5.“信”与“达”:《中庸·问强》译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子路。读后感(5篇)

子路。读后感(5篇)

子路。

读后感(5篇)第一篇:子路。

读后感子路、曾析、冉有、公西华侍坐读后感这篇文章是写孔子和学生们关于立志的谈话,文中写了学生们自己的志向,最后写孔子对学生们志向所作的评价。

通过学习文章,我看到作者写初了孔子教学生的方法—启发式教学。

孔子问学生的志向,四个学生的回答,从表面上看来,似是有所不同,其实都是以“礼治”为中心、为目的的,写出了孔子主张以“礼治”为中心的政治观点。

文中反映出孔子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通过孔子的循循善诱,学生子路率先他提出了一个治理内忧外患的国家的理想,他认为经过他3年的治理,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治国效果,可态度是很不谦虚,所以孔子只是微笑一下。

学生冉有、公西华讲话比较谦逊,冉有说自己可以使国家经济富裕,可至于以礼乐治国,自己做不到。

公西华要做小相,态度当然就更谦虚了,但却又有些妄自菲薄,不是孔子欣赏的对象。

但是他们三个个共同的都是参加政治。

对三个学生言志的内容,孔子似乎都不太满意。

孔子认为点表达出来的“不求为政”之意正合他避世之心,所以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也是点所说的最符合孔子心中礼的最高境界,所以孔子赞许他。

但我并不这么认为,点,虽说是避世显得很高尚,可是有能力的人就是应该发挥本事,用他的放达、洒脱、自得来更好的治理国家,这种消极的态度不可取。

另外,文章生动的表现出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五位的发言正表现了他们的个性、身分、志趣,显得很生动,无论是子路和轻率、自负,冉有的谦虚,还是公西华的忍让、虚心,曾点的豁达、洒脱、自得,孔子的循循善诱,都栩栩如生,让人们一读文章就好像情景再现一样。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里面的文章篇篇值得推敲,值得人们思考,这篇文章就是一个代表。

第二篇:子路教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435300)湖北蕲春县城关高中李怡安***/ ******************【教学目标】一.让学生初步了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二.学习通过人物对话,表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反映其思想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三.学习并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子路文强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3)

子路文强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3)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交流古今中国的一些强者。

3、结合生活认识强者,使自己做一个真正的强者。

教学过程:子路问强一、导入1、同学们,你认为怎样的人是一个强者?指名回答。

2、两千多年前,孔子有一个的学生子路向教育学家孔子请教了这个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这个故事。

出题《子路问强》。

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3、请学生说说子路、孔子。

4、生:子路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子路。

5、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看书下面的注释。

(师:这是学习古文的学习方法之一。

)生: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出身于没落的宋国贵族家庭,刻苦好学。

他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为体”师:你是怎么了解到的?生:通过查找资料。

(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你是好学的人)二、诵其文1、出示有停顿的课文。

试读。

注意字读音长短、轻重、停顿。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边读边指正)3、自己轻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4、齐读。

5、请学生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二、晓其义(1)知识抢答。

1、所以君子与人和睦相处,但并不随便附和流俗。

中立而不倚2、这才是真强啊!强哉矫3、用宽容敦厚去教导别人,能忍受无理的侮辱而不予报复,这是南方的强。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

4、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

中立而不倚5.国家政治清明,不改变贫困时的操守国有道,不变塞焉。

玩完游戏,我们再次读读齐读课文。

子路终于明白:作为君子要做到强,必须———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2)齐读课文。

(3)分析讲解课文。

在生活中,孔子虽然疼爱子路,但他不开口则罢,开口就夸颜回,不开口则罢,开口就批评子路。

当子路向他请教什么是强时,他没有直接回答,反而追问他三个问题?指名回答。

这三个问题什么意思,懂得同学说说。

【读书心得】《中庸》10-11章:“强”没有唯一的表现方式~

【读书心得】《中庸》10-11章:“强”没有唯一的表现方式~

【读书心得】《中庸》10-11章:“强”没有唯一的表现方式~《中庸》第10-11章读书心得经典原文•子路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参考译文•子路问什么是强?孔子说:是南方的强?还是北方的强?还是你说的强?•用宽柔来教化人,不以无道的方式回报人,这是南方的强,是德高者表现强的方式。

披盔带甲,不畏死亡,这是北方的强,是勇高者表现强的方式。

•所以强没有唯一的表现方式,在君子为人时,与环境和谐而又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强;在君子处事时,立场中正而不会有所偏倚,这才是真正的强;在国家有道,君子处于荣华富贵时,能够不变气节,这才是真正的强;在国家无道,君子处于兵荒马乱穷困潦倒时,宁死也不改变气节,这才是真正的强。

•孔子说:致力于一些邪说怪谈,被后人传述,我不做这样的事。

君子遵道修行,却半途放弃,我也不会这样。

君子依照“致中和”之道生存,在世上哪怕不被人知晓也不留一丝遗憾,这种境界只有圣人才能够做到。

读书随笔•关键词: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国有道不变塞,国无道至死不变,不见知而不悔。

•强没有唯一的表现方式,也即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可以是德高者,也可以是勇高者,或者其它表现形式,这需要因时因势而定,这便是“发而皆中节”的效用。

这里的“中节”有时间和空间两层概念,时间上“中节”便是“切中时机”,所谓时机来了,恰是时候;空间上“中节”便是“切中火候”,所谓方式方法得当、适度。

最后的效果可能是一语中的,也可能是大智若愚,这与《道德经》中讲“圣人无常心”道理相通。

•然后孔子又给出了“强”的四种应用情境,并用“强哉矫”加以强调。

《子路问强》简案梳理与观感

《子路问强》简案梳理与观感

《子路问强》简案梳理与观感子路问强》简案梳理与观感一、谈话导入: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问子路是个什么样的人?二、新课导读1.有一天子路问孔子什么是强?孔子怎么说的呢?读《子路问强》,读出韵味,至少读三遍。

2.全班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

师相机提示:问句读时语气上扬。

.区分古人吟诵与现代人朗诵的不同(1)师讲规律:古人吟诵有腔调,汉字有四声,腔调:一声高而平,二声3向上走,三声打个弯,四声落下来。

还要注意诗的结尾有拖音。

(2)师教读,生自读,男女分别读。

4.自学后半段,“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自读、指名读、合作读。

.看视频理解文本内容。

5.(1)对照译文勾画孔子所说的强是什么?说出自己的理解。

6(2)抠句读,抠句吟诵7.看视频,跑马拉松。

师:说说他强在哪?生:他坚持跑下来——衽金革,死而不厌。

帮助对手——宽柔以教,不报无道。

8.读新闻(1)小伙伴们从楼梯高处往下跳,只有晓明不跳,同学们笑话他胆小,可他还是不跳,这是孔子所说君子和而不流。

(2)小方到处扔垃圾,虽是好朋友,但你还是批评了他,还和他一起把垃圾扫干净,这是孔子说的中立而不倚。

三、拓展理解.你还听过校园中发生的强者的事吗?2.小结强者的品质:成为生活的强者,坚持自己的信仰。

1第一次听国学课,在我教学的城市,小学生接触多的古文只有诗歌,教材中没有涉及文言文的文章,更没有开展国学的校本研究课。

此课无论从设计到实施再到效果都达成非常好。

一、读——突破三观,营造国学气息文言文的学习第一大难关便是把文章读通顺,老师必须要花大量的时间过诵读关,除了老师带读、学生自读、合作读、个别读之外,这节课老师引用了吟诵的方法,吟诵是古人读书的方式,当老师第一遍吟诵结束,娓娓动听的声音,浅吟低唱,回荡在教室里。

一遍结束让我们这些第一次听的人惊讶不已,原来古人是这样读书的,原来书可以读出音律。

我们接受了,惊讶的是吟完之后没有学生微感不适的反应,说明学生也是接受的,我们都接受实则说明上课的老师吟得好,氛围营造的也好,突破了还原关无疑就为接下来的教学开了一张绿色通行证。

中庸之强——《中庸》“子路问强”章诠解

中庸之强——《中庸》“子路问强”章诠解

2022年第2期(总第191期)㊀㊀㊀㊀㊀㊀黑龙江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sInHeilongjiang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2ꎬ202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General.No.191哲学与文化研究中㊀庸㊀之㊀强«中庸» 子路问强 章诠解韩㊀㊀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ꎬ北京100872)摘㊀要:在历代代表性注疏基础上解读«中庸» 子路问强 章ꎬ可以得出结论:南方人㊁北方人由于地理环境㊁生活条件不同ꎬ形成了不同的个性气质㊁精神状态ꎬ进而形成了南方之强和北方之强ꎬ两者分别对应君子和强者ꎮ南方之强 不及 ꎬ北方之强 过之 ꎬ孔子认为子路应当追求合乎中庸之道的 中庸之强 ꎮ 中庸之强 有四种含义:和而不流ꎻ中立而不倚ꎻ国有道ꎬ不变塞ꎻ国无道ꎬ至死不变ꎮ孔子吸收融合了南方㊁北方之强ꎬ也受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思想的影响ꎬ形成了中庸之强ꎮ中庸之强不仅仅是一种人格修养境界和工夫ꎬ也可以被引申扩大到国家富强㊁民族强盛ꎬ既有硬实力ꎬ也有软实力ꎬ刚柔相济ꎬ文武兼备ꎬ敷政优优ꎬ百禄是遒ꎮ关键词:«中庸»ꎻ南方之强ꎻ北方之强ꎻ中庸之强中图分类号:B2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7-4937(2022)02-0007-0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WTC018)作者简介:韩星ꎬ1960年生ꎬ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ꎬ历史学博士ꎮ㊀㊀一㊁ 强 的内涵人们都希望自己是个强者ꎬ希望自己的国家强大㊁富强ꎬ但是如何理解 强 ꎬ什么是有意义㊁有价值㊁应该被追求的 强 ?从古文字学来看ꎬ现在的简化字 强 ꎬ其在古代也有ꎬ«说文解字»记载: 强ꎬ蚚也ꎮ从虫弘聲ꎮ上彊下虫虫ꎬ籒文强ꎬ从虫虫从彊ꎮ 段玉裁注曰: 强ꎬ蚚也ꎮ下云蚚ꎬ強也ꎮ二字为转注ꎮ释虫曰:强ꎬ丑捋ꎮ郭曰:以脚自摩捋ꎮ叚借为彊弱之彊ꎮ从虫弘声ꎮ «尔雅 释虫»记载: 强ꎬ蚚 ꎬ郭璞注: 即强丑捋 ꎮ邢昺疏: 强ꎬ虫名也ꎬ一名蚚ꎬ好自摩捋者ꎬ盖蝇类ꎮ 强 的本义是一种小虫子ꎬ与强弱之强没有多大关系ꎮ古代相当于今天强弱的 强 是 彊 ꎮ«说文解字»记载: 彊ꎬ弓有力也ꎮ引申为凡有力之称ꎮ 本义是弓有力量ꎬ引申为强力ꎮ«玉篇»云: 彊ꎬ坚也ꎮ «尚书 皋陶谟»云: 彊而义ꎮ «伪孔传»云: 无所屈挠ꎬ动必合义ꎮ «广韵»云: 彊ꎬ健也ꎮ «周易 乾卦 象传»云: 君子以自彊不息ꎮ «集韵»云: 彊ꎬ胜也ꎮ «墨子 修身»云: 是故君子力事日彊ꎬ愿欲日逾ꎬ设壮日盛ꎮ«尔雅 释诂下»云: 彊ꎬ当也ꎮ 郭璞注: 彊者ꎬ好与物相当值ꎮ «增韵»云: 彊ꎬ壮盛也ꎮ «尚书 洪范»云: 身其康彊ꎮ 这些都是正面的含义ꎬ即强力㊁坚强㊁强健㊁强胜㊁相当等ꎮ然而ꎬ其也有反面的含义ꎬ如ꎬ«尔雅 释言»云: 彊ꎬ暴也ꎮ 郭璞注: 彊梁凌暴ꎮ «尚书 洪范»云: 彊弗友刚克ꎮ «伪孔传»云: 彊御不顺ꎬ以刚能治之ꎮ 强 与 彊 后来长期作为通假字ꎬ久而久之ꎬ 强 字渐占上风ꎬ 彊 字反而不太常用了ꎮ到了现代ꎬ 彊 字简化为 强 ꎬ遂被废止ꎮ㊀㊀二㊁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中庸»记载: 子路问强ꎮ子曰: 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ꎬ不报无道ꎬ南方之强也ꎬ君子居之ꎮ衽金革ꎬ死而不厌ꎬ北方之强也ꎬ而强者居之ꎮ故君子和而不流ꎬ强哉矫!中立而不倚ꎬ强哉矫!国有道ꎬ不变塞焉ꎬ强哉矫!国无道ꎬ至死不变ꎬ强哉矫! 关于这一章7的章旨ꎬ孔颖达疏曰: 明中庸之道ꎬ亦兼中国之强ꎮ子路闻孔子美颜回能择 中庸 ꎬ言己有强ꎬ故问之ꎬ问强中亦兼有中庸否?庾氏云:问强中之中庸者ꎮ 这一章引孔子的话讨论中庸之道ꎬ兼论中原华夏之强ꎬ让子路明白何为真正的强ꎬ即中庸之强ꎮ子路ꎬ名仲由ꎬ又字季路ꎬ鲁国卞人ꎬ孔子的得意门生ꎬ以政事见称ꎬ 性鄙ꎬ好勇力ꎬ志伉直 («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ꎬ除学诗㊁礼外ꎬ还为孔子赶车ꎬ做侍卫ꎬ跟随孔子周游列国ꎬ深得孔子器重ꎬ孔门七十二贤之一ꎬ后被称为 先贤仲子 ꎮ孔子曾评价子路 暴虎冯河ꎬ死而无悔 («论语 述而篇»)ꎮ当子路问孔子 君子尚勇乎 ꎬ孔子回答说ꎬ 君子义以为上ꎮ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ꎬ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ꎬ 好勇不好学ꎬ其蔽也乱 («论语 阳货篇»)ꎬ这些话都是很含蓄的批评和耐心的教正ꎬ但子路未必能够理解老师的深意ꎬ时常意气用事ꎬ平时崇拜强者ꎮ有一次ꎬ他向孔子请教什么是 强 的问题ꎬ于是有了孔子这段关于强的议论ꎮ郑玄注: 强ꎬ勇者所好也ꎮ 朱熹的«中庸章句集注»云: 子路好勇ꎬ故问强ꎮ 就子路的个性气质和思想倾向而言ꎬ他心目中推崇的 强 可能是一种外在的体质的强壮㊁强悍ꎬ对此ꎬ孔子心中很清楚ꎬ所以他以反问的方式启发子路ꎬ提出自己关于 强 的理解ꎬ即中庸之强ꎮ孔子对子路的教诲ꎬ继承了舜帝 隐恶而扬善ꎬ执其两端ꎬ用其中于民 的方式ꎬ通过 叩其两端而竭焉 ꎬ是对中庸之道的娴熟运用与精彩实践ꎮ由于孔子对子路的性格特点非常熟悉ꎬ所以能够因材施教㊁循循善诱ꎬ先对其所问之强 叩其两端 ꎬ提出 南方之强 和 北方之强 两端ꎬ让子路明白问题之实质所在ꎬ进而给出中庸之强的理想目标ꎮ世俗所谓的 强 有两种ꎬ即南方之强和北方之强ꎮ郑玄注: 南方以舒缓为强ꎮ 不报无道 ꎬ谓犯而不校也ꎮ 北方以刚猛为强ꎮ 孔颖达疏: 南方ꎬ谓荆阳之南ꎬ其地多阳ꎮ阳气舒散ꎬ人情宽缓和柔ꎬ假令人有无道加己ꎬ己亦不报ꎬ和柔君子之道ꎮ 北方沙漠之地ꎬ其地多阴ꎮ阴气坚急ꎬ故人生刚猛ꎬ恒好斗争ꎬ故以甲铠席ꎬ寝宿于中ꎬ至死不厌ꎬ非君子所处ꎬ而强梁者居之ꎮ 郑玄㊁孔颖达都没有具体说明南方㊁北方指哪里ꎬ只是大致说明南方人㊁北方人由于地理环境㊁阴阳之气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个性气质㊁精神状态ꎬ分别对应君子㊁强者两种人格ꎮ程颐说: 南方人柔弱ꎬ所谓强者ꎬ是义理之强ꎬ故君子居之ꎮ北方强悍ꎬ所谓强者ꎬ是血气之强ꎬ故小人居之ꎮ凡人血气ꎬ须要以义理胜之ꎮ [1]清代张伯行«困学录集粹»亦云: 以气血胜人者ꎬ小人之强也ꎻ以义理自胜者ꎬ君子之强也ꎮ 其认为南方人体质弱小ꎬ性情温和ꎬ聪明睿智ꎬ有理性ꎬ讲道理ꎬ所以是君子之强ꎻ北方人体质高大ꎬ强壮勇猛ꎬ脾气暴躁ꎬ逞血气之勇ꎬ所以是小人之强ꎮ这样的解释以义理之强对应君子ꎬ以血气之强对应小人ꎬ对北方之强增加了贬义ꎬ是原文所没有的ꎮ«礼记 乡饮酒义»云: 天地严凝之气ꎬ始于西南ꎬ而盛于西北ꎬ此天地之尊严气也ꎬ此天地之义气也ꎮ天地温厚之气ꎬ始于东北ꎬ而盛于东南ꎬ此天地之盛德气也ꎬ此天地之仁气也ꎮ 就是说ꎬ温厚之气盛于东南ꎬ此即天地之仁气ꎻ严凝之气盛于西北ꎬ此即天地之义气ꎮ杨时因此说: 天地之仁气盛于东南ꎬ义气盛于西北ꎬ故南北方之强ꎬ气俗如此ꎮ [2]南北方因地气习俗差异ꎬ南方之强体现了温厚之仁气ꎬ北方之强体现了严凝之义气ꎮ朱熹«中庸章句集注»云: 宽柔以教ꎬ谓含容巽顺以诲人之不及也ꎮ不报无道ꎬ谓横逆之来ꎬ直受之而不报也ꎮ南方风气柔弱ꎬ故以含忍之力胜人为强ꎬ君子之道也ꎮ 北方风气刚劲ꎬ故以果敢之力胜人为强ꎬ强者之事也ꎮ «朱子语类»还说: 忍耐得ꎬ便是 南方之强 ꎮ [3]1529朱熹的诠释合乎原意ꎬ认为孔子通过比较区分得出结论:南方人与北方人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ꎬ形成了不同的个性气质ꎬ南方风气柔弱ꎬ其人舒缓和柔ꎬ能够以隐忍之力战胜他人ꎬ属于君子之强ꎻ北方风气刚劲ꎬ其人刚猛好斗ꎬ能够以果敢之力战胜他人ꎬ属于强者之强ꎮ南方之强具有以柔克刚的特点ꎬ北方之强具有刚猛果敢的特点ꎮ为什么孔子要在这个问题上谈到南方北方?春秋时期的南方北方又指哪里?为什么南方北方有这样的差异?如果以孔子所在的鲁国为地理坐标ꎬ他所谓的南方应该指吴越荆楚之地ꎬ北方应该指燕赵或长城以北的少数民族活动区域ꎮ如果以8春秋时期周王室核心区域洛邑为地理坐标ꎬ 南方 即相对于 中国 (中原)而言ꎬ应指洛邑以南的地区ꎬ主要是巴㊁濮㊁楚㊁邓等南方诸侯国所在的江汉流域[4]ꎬ 北方 是与前面的 南方 相对的概念:一是指周王室核心区域以北的区域ꎻ二是指周王室分封的北疆的诸侯各国ꎻ三是指以北戎为核心的北方少数民族[5]ꎮ由于地理环境不同ꎬ生存空间和生存压力不同ꎬ生活于其中的人的个性气质不同ꎬ体现出来的强也自然不同ꎮ按照孔子的概括ꎬ南方之强是宽柔以教㊁不报无道ꎮ宽是宽容㊁宽怀ꎬ用现在的话讲就是雍容大度ꎻ柔是柔和㊁柔顺ꎬ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温良和善ꎮ南方人具有雍容大度的气度㊁温良和善的修养ꎬ这样ꎬ对于无道的人或事ꎬ不采取报复行为ꎮ这是君子具有的强ꎮ而北方之强以兵器﹑甲胄为卧席ꎬ枕戈待旦ꎬ随时准备与敌人拼杀ꎬ就是死了也不后悔ꎬ是一种英勇顽强的人所具有的强ꎮ对于这两种强ꎬ孔子都没有否认ꎬ但孔子似乎有南方之强 不及 ꎬ北方之强 过之 的意思ꎮ这一点被朱熹看出来了:㊀㊀问: 宽柔以教ꎬ不报无道 ꎬ恐是风气资禀所致ꎮ以比 北方之强 ꎬ是所谓不及乎强者ꎬ未得为理义之强ꎬ何为 君子居之 ?曰: 虽未是理义之强ꎬ然近理也ꎮ人能 宽柔以教ꎬ不报无道 ꎬ亦是个好人ꎬ故为君子之事ꎮ [3]1529-1530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比较起来虽然还达不到理义之强ꎬ但比较接近理义之强ꎬ也算得上是君子之强ꎮ«孔子家语 辩乐解»中有一章记述了孔子把乐分成中和之音㊁南方之音㊁北方之音三种:㊀㊀子路鼓琴ꎬ孔子闻之ꎬ谓冉有曰: 甚矣!由之不才也ꎮ夫先王之制音也ꎬ奏中声以为节ꎬ流入于南ꎬ不归于北ꎮ夫南者ꎬ生育之乡ꎻ北者ꎬ杀伐之域ꎮ故君子之音ꎬ温柔居中ꎬ以养生育之气ꎮ忧愁之感ꎬ不加于心也ꎻ暴厉之动ꎬ不在于体也ꎮ夫然者ꎬ乃所谓治安之风也ꎮ小人之音则不然ꎬ亢丽微末ꎬ以象杀伐之气ꎮ中和之感ꎬ不载于心ꎻ温和之动ꎬ不存于体ꎮ夫然者ꎬ乃所以为乱之风ꎮ昔者舜弹五弦之琴ꎬ造«南风»之诗ꎬ其诗曰: 南风之熏兮ꎬ可以解吾民之愠兮ꎻ南风之时兮ꎬ可以阜吾民之财兮ꎮ 唯修此化ꎬ故其兴也勃焉ꎬ德如泉流ꎬ至于今ꎬ王公大人述而弗忘ꎮ殷纣好为北鄙之声ꎬ其废也忽焉ꎬ至于今ꎬ王公大人举以为诫ꎮ夫舜起布衣ꎬ积德含和ꎬ而终以帝ꎮ纣为天子ꎬ荒淫暴乱ꎬ而终以亡ꎬ非各所修之致乎?由ꎬ今也匹夫之徒ꎬ曾无意于先王之制ꎬ而习亡国之声ꎬ岂能保其六七尺之体哉?孔子指出ꎬ先王所制之音是 奏中声以为节 ꎬ是中和之音ꎬ传说舜作的«韶乐»就是中和之音ꎬ«竹书纪年»记载: 有虞氏舜作«大韶»之乐 ꎬ孔子 在齐闻韶ꎬ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 述而篇»)ꎬ因为韶乐 尽美矣ꎬ又尽善也 («论语 八佾篇»)ꎬ其演变到明清两朝就是用于祭祀㊁朝会㊁宴会的皇家音乐 中和韶乐ꎮ«尚书 舜典»也记载: 帝曰: 夔!命汝典乐ꎬ教胄子:直而温ꎬ宽而栗ꎬ刚而无虐ꎬ简而无傲ꎮ诗言志ꎬ歌永言ꎬ声依永ꎬ律和声ꎮ八音克谐ꎬ无相夺伦ꎬ神人以和ꎮ 这典型体现了舜时乐教是以中和为基本精神的ꎮ这种中和之音随着虞舜对南方的开拓ꎬ开始向南方流传ꎬ演变为以«南风»为代表的南方之音ꎮ«史记 乐书»中说: 夫«南风»之诗者ꎬ生长之音也ꎬ舜乐好之ꎬ乐于天地同意ꎬ得万国之欢心ꎬ故天下治也ꎮ «礼记 乐记»说: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ꎬ以歌«南风»ꎮ 郑玄注: «南风»ꎬ长养之风也ꎮ 这里«辩乐解»主要是把南方之音㊁北方之音对立起来ꎬ前者是长养生育之气的君子之音ꎬ后者是充满杀伐之气的小人之音ꎻ君子之音带来国家稳定ꎬ人民安乐ꎻ小人之音则是乱世之音ꎬ导致亡国ꎮ比较起来ꎬ中和之音可对应于中庸之强ꎬ南方之音可对应于南方之强ꎬ北方之音可对应于北方之强ꎮ元代许谦«读中庸丛说»解读曰: 南方之强ꎬ虽君子之强ꎬ然亦未是中庸ꎬ是不及于强者ꎻ北方是过于强者ꎻ君子则为后四者之强ꎮ上君子字轻ꎬ下君子字重ꎮ君子之道中而止ꎬ南方之强不及中ꎬ北方之强过于中ꎬ固皆未至ꎮ然上言君子居之ꎬ则比强者居之者胜之矣ꎮ不及者勉强至中颇易ꎬ过者矫揉至中尤难ꎮ两君子ꎬ字虽不同ꎬ然言君子四强哉ꎬ终是接着君子说ꎮ南阳方ꎬ北阴方ꎮ阳舒散而阴收敛ꎬ舒散便和柔ꎬ收敛便刚劲ꎬ此盖大约言风气之偏ꎬ则风俗随异ꎮ其实南人岂尽柔弱ꎬ亦有9刚劲者ꎻ北人岂尽刚劲ꎬ亦有柔弱者ꎮ然宽柔以教ꎬ不报无道ꎬ是言柔之甚而善者ꎻ衽金革ꎬ死而不厌ꎬ是言刚之甚而过者ꎮ 这段话的大意还是南方属阳ꎬ阳舒散和柔ꎬ是君子之强ꎬ不及中庸ꎻ北方属阴ꎬ阴收敛刚劲ꎬ是强者之强ꎬ过于中庸ꎮ不及与过比较起来ꎬ不及者勉力达到中庸还是比较容易ꎬ而过者要矫正达到中庸则特别困难ꎮ南北方因风气之偏而风俗随异ꎬ但也不能绝对化ꎬ南方人以柔弱为主其中也有刚劲者ꎬ北方人以刚劲为主其中也有柔弱者ꎮ南方之强也称为君子之强ꎬ但其与中庸 四强 相比则较轻ꎮ另外ꎬ这里的 南方之强 与老子思想很接近ꎬ 老聃贵柔 («吕氏春秋 不二»)ꎮ老子说: 天下之至柔ꎬ驰骋天下之至坚ꎮ无有入于无闻ꎮ («老子»四十三章)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ꎬ而攻坚ꎻ强莫之能先ꎮ其无以易之ꎮ故弱胜强ꎬ柔胜刚ꎬ天下莫能知ꎬ莫能行ꎮ («老子»七十八章) 人之生也柔弱ꎬ其死也坚强ꎻ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ꎬ其死也枯槁ꎮ故坚强者死之徒ꎬ柔弱者生之徒ꎮ是以兵强则灭ꎬ木强则折ꎮ强大处下ꎬ柔弱处上ꎮ («老子»七十六章)可见老子提出的 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柔弱胜刚强 强大处下ꎬ柔弱处上 ꎬ概括起来就是 以柔克刚 ꎬ说明孔子的南方之强受到老子柔弱胜刚强思想的影响ꎮ罗祖基先生也曾经认为ꎬ 南方之强 是指正在形成中的道家ꎬ 北方之强 则是即将诞生的墨家徒众的行为特点ꎬ而孔子则以中庸之强介于南北之中ꎬ从而具有强中之强的特点ꎬ故以 和而不流 中立而不倚 亦异ꎬ并以 强哉矫 为赞[6]ꎮ㊀㊀三、中庸之强及其四种境界孔子接着问子路: 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孔子反问子路ꎬ提出除了南方之强㊁北方之强ꎬ还有第三种强是什么?孔颖达疏曰: 夫子将答子路之问ꎬ且先反问子路ꎬ言强有多种ꎬ女今所问ꎬ问何者之强ꎬ为南方ꎬ为北方ꎬ为中国ꎬ女所能之强也ꎮ子路之强ꎬ行中国之强也ꎮ 吕大临«礼记解»曰: 南方之强ꎬ不及乎强者也ꎻ北方之强ꎬ过乎强者也ꎮ而强者ꎬ汝之所当强者也 南方虽不及强ꎬ然 犯而不校 ꎬ未害为君子ꎻ北方则过于强ꎬ尚力用强ꎬ故止为强者而已ꎬ未及君子之中也ꎮ得君子之中ꎬ乃汝之所当强也ꎮ [7]91按孔颖达㊁吕大临之意ꎬ强主要有三种ꎬ这三种内涵不同:为南方ꎬ不及强ꎬ犯而不校ꎬ未害为君子ꎻ为北方ꎬ过乎强ꎬ只是强者而已ꎻ为中国ꎬ得君子之中ꎬ才是孔子希望子路所应当追求的强ꎮ就是说ꎬ南方之强不及ꎬ北方之强又过ꎬ孔子试图教子路行中国之强ꎮ中国之强即中原华夏应具有的合乎中庸之道的强ꎬ可以称为 中庸之强 ꎮ子路的性格ꎬ刚猛勇直过人ꎬ宽容柔顺不足ꎬ近于 北方之强 ꎬ孔子先以 南方之强 为药ꎬ纠偏补弊ꎬ此即憨山大师«中庸直指补注»所说的 先举有相之勇为病ꎬ后举君子之强为药 ꎮ但孔子又怕矫枉过正ꎬ使子路走向另一极端ꎬ遂循循善诱ꎬ让子路知道还有第三种 强 中庸之强ꎬ并提出了中庸之强的四种境界ꎬ期望子路不走极端ꎬ努力修为合乎中庸之道的强ꎮ君子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ꎬ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强ꎮ一是和而不流ꎮ孔颖达疏曰: 不为南北之强ꎬ故性行和合而不流移ꎬ心行强哉ꎬ形貌矫然ꎮ 和而不流 不是南北之强ꎬ其是指本性㊁行为和合而不随波逐流ꎬ心志坚强ꎬ形貌矫健ꎮ吕大临«礼记解»曰: 不羞污君ꎬ不辞小官ꎬ与乡人处ꎬ由由然不忍去ꎬ虽袒裼裸裎于我侧ꎬ尔焉能浼我哉?其 和而不流 者欤! [7]92 不羞污君ꎬ不辞小官ꎬ与乡人处ꎬ由由然不忍去ꎬ虽袒裼裸裎于我侧ꎬ尔焉能浼我哉 出于«孟子 滕文公下»ꎬ是说柳下惠不以侍奉坏君为可耻ꎬ也不因官小而辞掉ꎻ同乡下人相处ꎬ高高兴兴地不忍离开ꎻ虽然有人露臂赤身地站在其旁边ꎬ也不能沾污他ꎬ这样的行为就是 和而不流 ꎮ许衡«中庸直解»云: 人若和顺易至于流荡ꎬ君子虽与人和顺而不至于流荡ꎬ其强之矫矫者ꎮ 君子 和而不流 ꎬ作为不南不北的中原人应有的 强 ꎬ为人要按照 和 的原则做事ꎬ善于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ꎬ既不与别人搞对立ꎬ也不被别人同化ꎬ更不是无原则地随声附和㊁同流合污㊁随波逐流ꎬ而是自主独立㊁和而不同㊁求同存异㊁相互尊重ꎮ这是一种难得的处世智慧ꎬ是中庸之道的最高境界ꎮ与 和而不流 相反的还有两种人格ꎮ一种是孔孟非常反感的 乡愿 ꎬ«论语 阳货篇»中孔子说: 乡愿ꎬ德之贼也ꎮ «孟子 尽心01下»中对乡愿做了具体描述: 言不顾行ꎬ行不顾言 阉然媚于世也者ꎬ是乡愿也ꎮ 非之无举也ꎬ刺之无刺也ꎻ同乎流俗ꎬ合乎污世ꎻ居之似忠信ꎬ行之似廉洁ꎻ众皆悦之ꎬ自以为是ꎬ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ꎬ故曰德之贼也ꎮ 显然ꎬ 乡愿 是指自以为是㊁没有原则㊁随波逐流㊁同流合污ꎬ是道德之贼ꎮ还有一种人个性很强ꎬ待人不随和㊁固执己见㊁自以为是㊁我行我素㊁恃才傲物ꎮ这两种都是偏颇的ꎬ只有和而不流才是中庸之道ꎮ二是中立而不倚ꎮ孔颖达疏曰: 中正独立而不偏倚ꎬ志意强哉ꎬ形貌矫然ꎮ 吕大临«礼记解»曰: 非其君不事㊁非其民不使ꎬ与夫独立不惧㊁遯世无闷者ꎬ其 中立而不倚 者欤! [7]92 非其君不事㊁非其民不使 出自«孟子 万章下»ꎬ是孟子对伯夷的评价ꎮ 独立不惧㊁遯世无闷 出自«周易 大过卦 象传»ꎬ泽灭木是大过ꎬ君子或者独立自主㊁没有忧惧ꎬ或者隐遁世外㊁人不知而不愠ꎮ朱熹认为ꎬ要做到 中立而不倚 ꎬ还必须具备硬健之性ꎮ他说: 中而不硬健ꎬ便难独立ꎬ解倒了ꎮ若中而独立ꎬ不有所倚ꎬ尤见硬健处 柔弱底中立ꎬ则必欹倚ꎮ若能中立而不倚ꎬ方见硬健处ꎮ 中立久而终不倚ꎬ所以为强ꎮ [3]1530一个坚强刚健的人ꎬ可以坚守中立ꎬ始终不依赖外在ꎬ所以是一个强者ꎮ那么ꎬ怎么算是 倚 呢?朱熹举例说: 凡或勇或辨ꎬ或声色货利ꎬ执著一边ꎬ便是倚著ꎮ立到中间ꎬ久久而不偏倚ꎬ非强者不能ꎮ [3]1530或者好勇好辨ꎬ或者好声色货利ꎬ执著于外在的任何事物ꎬ就是 倚 ꎮ所以要抵制外在的一切物欲诱惑ꎬ立于天地之间ꎬ持之以恒ꎬ始终不偏不倚ꎬ才是真正的强者ꎮ许衡«中庸直解»云: 人若中立ꎬ易至于偏倚ꎬ君子能卓然自立而不至于偏倚ꎬ其强之矫矫者 ꎬ是说为人要恪守中庸之道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 行必中正 («礼记 儒行»)ꎬ这样ꎬ才能不偏㊁不走极端ꎬ才能不倚㊁不倚仗某种势力㊁保持自己相对的独立性ꎮ这样的人有时似乎并不强大ꎬ甚至有点孤立ꎬ但因为他心里有中庸之道ꎬ就有中庸之行ꎬ就不会偏激偏颇ꎬ生命就有定力ꎮ有定力就能在外在的诱惑㊁多种力量的纠缠甚至冲突中安然处之ꎬ不去主动攀援㊁依附别人ꎬ这其实是很难做到的ꎬ所以孔子认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强ꎮ 中立不倚 与«礼记 儒行»所讲的 特立独行 的儒者接近: 儒有澡身而浴德ꎬ陈言而伏ꎬ静而正之ꎬ上弗知也ꎻ粗而翘之ꎬ又不急为也ꎻ不临深而为高ꎬ不加少而为多ꎻ世治不轻ꎬ世乱不沮ꎻ同弗与ꎬ异弗非也ꎮ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ꎮ 特立独行者志行高洁ꎬ不同流俗值ꎮ值得注意的是ꎬ 中立不倚 很容易被人们理解成 素隐行怪 ꎬ所以«中庸»下面接着又说 素隐行怪ꎬ后世有述焉ꎬ吾弗之矣 ꎬ那些钻牛角尖㊁行为怪诞㊁走极端㊁出风头㊁欺世盗名㊁试图流传后世等行为ꎬ当然是背离中庸之道的 过 ꎬ不是 中立不倚 ꎮ现在很多人容易把 特立独行 理解为 我行我素 ꎬ其实 特立独行 是 素隐行怪 的现代版ꎮ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可以放在一起讨论ꎮ吕大临«礼记解»曰: 塞ꎬ未达也ꎮ君子达不离道ꎬ故当天下有道ꎬ其身必达ꎬ不变未达之所守ꎬ所谓 不变塞焉 者也ꎮ [7]92朱熹«中庸章句集注»曰: 国有道ꎬ不变未达之所守ꎻ国无道ꎬ不变平生之所守也ꎮ此则所谓中庸之不可能者ꎬ非有以自胜其人欲之私ꎬ不能择而守也ꎮ君子之强ꎬ孰大于是ꎮ夫子以是告子路者ꎬ所以抑其血气之刚ꎬ而进之以德义之勇也ꎮ «朱子语类»进一步说道: 国有道ꎬ则有达之理ꎬ故不变其未达之所守ꎮ若国无道ꎬ则有不幸而死之理ꎬ故不变其平生之所守ꎮ不变其未达之所守易ꎬ不变其平生之所守难ꎮ [3]1531君子面对国家有道无道ꎬ即政治清明或者黑暗两种不同情况应该怎么做?如果国家有道ꎬ政治清明ꎬ他人生通达ꎬ有机会出仕ꎬ干一番事业ꎬ这个时候不要得意忘形ꎬ要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实现自己困窘时的理想㊁抱负ꎬ抵制各种诱惑ꎬ守住道德底线ꎬ不骄奢淫逸㊁贪图享受㊁以权谋私㊁贪污腐化ꎮ如果国家无道ꎬ政治黑暗ꎬ奸臣当道ꎬ社会动荡ꎬ他有能力㊁有机会就临危受命ꎬ努力改变危局ꎬ在面临民众利益和国君危难之时ꎬ会挺身而出㊁杀身成仁㊁舍生取义ꎻ无能力㊁无机会时ꎬ也会洁身自好㊁独善其身㊁坚守道德操守ꎮ这才是真正的强ꎮ吕大临又把 四强 与其他经典进行印证云: 柔而立ꎬ宽而栗 ꎬ故能 和而不流 ꎮ刚而寡欲ꎬ故能 中立而不倚 ꎮ 富贵不能淫 ꎬ故 国有11道ꎬ不变塞焉 ꎮ 贫贱不能移ꎬ威武不能屈 ꎬ故 国无道ꎬ至死不变 ꎮ是皆以己之强ꎬ力矫其偏ꎬ以就中者也ꎮ [7]91 柔而立ꎬ宽而栗 见于«尚书 皋陶谟»ꎮ 刚而寡欲 化用了«论语 公冶长篇»子曰: 吾未见刚者ꎮ 或对曰: 申枨ꎮ 子曰: 枨也欲ꎬ焉得刚?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ꎬ威武不能屈 见于«孟子 滕文公下»ꎮ吕大临认为 四强 是孔子告诉子路如何以中庸之强矫正南方之强和北方之强的偏向ꎬ以合乎中庸之道ꎮ朱熹认为这 四强 是孔子告诫子路应当遵循践行的强ꎮ朱熹在«四书或问 中庸或问»中进一步解释说: 所谓强者ꎬ又非世俗之所谓强也ꎮ盖强者ꎬ力有以胜人之名也ꎮ凡人和而无节ꎬ则必至于流ꎻ中立而无依ꎬ则必至于倚ꎻ国有道而富贵ꎬ或不能不改其平素ꎻ国无道而贫贱ꎬ或不能久处乎穷约ꎮ非持守之力有以胜人者ꎬ其孰能及之?故此四者ꎬ汝子路之所当强也ꎮ南方之强ꎬ不及强者也ꎬ北方之强ꎬ过乎强者也ꎻ四者之强ꎬ强之中也ꎮ子路好勇ꎬ故圣人之言所以长其善而救其失者类如此ꎮ 这四重境界的 强 是孔子告诫子路应当具备的 强 ꎬ与南方之强的 不及 与北方之强的 过 比较起来显然是一种符合中庸之道㊁刚柔相济㊁内外兼修的 强 ꎬ是孔子推崇的真正的 强 ꎮ而要做到这种强也很不容易ꎬ需要自我战胜私欲㊁抑制血气之刚㊁培养德义之勇ꎬ进而真正实行君子之强ꎮ因为子路好勇ꎬ所以圣人这样来教育他扬其长而避其短㊁长其善而救其失ꎮ朱熹还认为这 四强 是修养中庸之道的工夫ꎮ当有学生问: 此四者勇之事ꎮ必如此ꎬ乃能择中庸而守之否? 朱熹回答说: 非也ꎮ此乃能择后工夫ꎮ大知之人无俟乎守ꎬ只是安行ꎻ贤者能择能守ꎬ无俟乎强勇ꎮ至此样资质人ꎬ则能择能守后ꎬ须用如此自胜ꎬ方能彻头彻尾不失ꎮ [3]1530此四者不是能择中庸而守ꎬ而是能择中庸而后能守的工夫ꎮ能择能守ꎬ就能够战胜自我的私欲㊁圆满地践行中庸之道ꎮ此外ꎬ«中庸»中还有三处涉及孔子言 强 ꎬ即 勉强而行之 果行此道矣ꎬ虽愚必明ꎬ虽柔必强 发强刚毅ꎬ足以有执也 ꎮ对于 勉强 ꎬ孔颖达疏曰 勉力自强 ꎻ 虽柔必强 即柔可胜强ꎻ对于 发强刚毅 ꎬ孔颖达疏曰 发ꎬ起也ꎻ执ꎬ犹断也ꎮ言孔子发起志意ꎬ坚强刚毅ꎬ足以断决事物也 ꎮ这三处言 强 与北方之强㊁南方之强都不同ꎬ而是对中庸之强的进一步补充完善ꎮ后世学者对这一章的诠释大都是在汉唐宋明儒者基础上的认同和发挥ꎮ清初黄宗羲«庄裕徐养斋先生问»云: 南方之强ꎬ北方之强ꎬ皆有过不及之弊ꎬ而惟君子则和而不流ꎬ中立不倚ꎬ始可以言中庸ꎮ [8]孙奇逢«四书近指»卷二云: 君子之中和ꎬ是从戒惧㊁慎独ꎬ无须臾可离之时ꎬ见出此性道之本体ꎮ和为天下之达道ꎬ自不流ꎬ中为天下之大本ꎬ自不倚ꎮ以此不流㊁不倚者而阅乎有道㊁无道之世ꎬ当自有毅然不变者在ꎮ此强之所以超于南北ꎬ为而之所当强者也ꎮ四个 强哉矫 见君子以自强不息能中庸者ꎬ正是此等人ꎮ李光地«榕村四书说»解说: 和而不流ꎬ处俗而不自失也ꎻ中立不倚ꎬ则有以立身而矫俗矣ꎮ至于治而不变素守ꎬ乱而守死善道ꎬ则又极乎出处之大节而不可夺ꎮ此四者ꎬ自易而难ꎮ然易者其基也ꎬ自其易者勉之ꎬ则行有本末而将无难能之事矣ꎮ憨山大师«四书蕅益解 中庸直指补注»云: 非真勇ꎬ不足以载道ꎬ故先举有相之勇为病ꎬ后举君子之强为药ꎮ全知全仁之勇方名真勇ꎬ所以徧超知愚贤不肖之流弊 柔能胜刚ꎬ故南方亦得称强ꎬ所谓忍为力中最也ꎮ和则易流ꎬ不流方见真强ꎮ中立易倚ꎬ不着中道ꎬ不恃中道而轻两端ꎬ方见真强ꎮ隐居以求其志ꎬ行义以达其道ꎬ方见真强ꎮ笃信好学ꎬ守死善道ꎬ方见真强ꎮ如此之强ꎬ岂贤知者之所能过ꎬ故曰:过犹不及也ꎮ现代民间大儒段正元认为这一章 含上中下三乘教法ꎬ皆是孔子因材施教ꎬ循循善诱之大法门也ꎮ夫所谓南方之强者ꎬ因南方属火ꎬ火者文明之象ꎬ即是教人以真性用事ꎮ真性之强ꎬ天下孰能御之者ꎬ殆有仁者无敌之气象ꎬ故其立教ꎬ主于宽柔ꎮ如佛家以慈悲为本ꎬ普渡诸生为怀ꎬ行忍辱波罗蜜ꎬ庶几近之ꎮ其处无道也ꎬ不存报复之念ꎬ又不馁自强之心ꎮ如耶稣之博爱主义ꎬ替仇人祷告ꎬ是其旨也ꎮ如此之强ꎬ已居于充实光辉之境界ꎬ为君子人也ꎮ故曰南方之强ꎬ君子居之ꎮ至于北方之强ꎬ北方属水ꎮ水无火ꎬ则无既济之功ꎮ故虽有趋下之性ꎬ顺流不息ꎬ若水性一发ꎬ则横流泛溢ꎬ力强21。

中庸子路问强心得赞美顾客

中庸子路问强心得赞美顾客

中庸子路问强心得赞美顾客
子路问强,孔子答之:“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他以此告诫弟子们要通过努力,修身养性,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修养,达到中庸之道的最高境界。

在现代社会里,赞美别人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如果我们想成就事业,必须先学习子路,要懂得尊重和欣赏别人,对周围的每个人都应该用心去了解、关怀与帮助,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你真诚地给予关注和肯定。

那么,当你赞美或认同别人时,就会收获来自各方面的友谊,并且将这份感情延续传递下去。

从而赢得更多的朋友,取得更大的成功。

商人赞美顾客,不仅让其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还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教师赞美学生,既提升了自己的威信,又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沟通……总之,只有充分发挥出语言艺术的魅力,才能使赞美变得更加动听悦耳,令人难忘。

然而,怎样做才算是恰到好处呢?《论语》中记载着孔子回答子路的话——“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是说,自己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再反省检讨自己,向别人指出缺点错误,这样就避免了互相埋怨。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刻哲理,它启示我们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工作学习,都要把握住度,掌控好火候,否则很容易引起矛盾冲突甚至导致双方的疏离隔阂。

正所谓“过犹不及”,任何事情都讲究适度原则,凡事太绝对化,往往结局不尽人意。

- 1 -。

子路听课笔记

子路听课笔记

子路听课笔记子路啊,那可是个超有趣的人物呢!今天就来唠唠关于他的那些事儿的听课笔记。

子路这个人啊,特别直爽,是个急性子。

就像他说话做事,从来不会拐弯抹角的。

老师讲子路的一些事迹的时候,我就感觉他像是从古代穿越到现代的热血青年。

1. 子路的性格子路特别勇敢。

有一次啊,他就跟着夫子出去,遇到了一些危险的情况,别人都可能害怕得不行,但是子路呢,他就直接冲在前面,那气势就像个小老虎似的。

他这种勇敢可不仅仅是莽撞,而是骨子里的一种正气带来的勇敢。

他还很直率。

他心里想啥就说啥,从来不会藏着掖着。

比如在课堂上,他要是有不同的观点,就会马上站起来跟夫子讲,虽然有时候夫子会觉得他有点太直接了,但是这种性格也让他显得特别真实。

他就像我们身边那种有啥说啥的好朋友,可能有时候会得罪人,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没有坏心眼。

2. 子路的志向子路的志向那也是很了不起的。

他想要治理一个国家,让这个国家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他的理想里有军事方面的,他希望国家强大,有能力抵御外敌。

他还想着怎么让百姓富裕起来,他不是只想着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是真的想让整个国家的人都受益。

他就像一个胸怀大志的开拓者,充满了干劲。

不过呢,他的志向有时候也有点简单和理想化。

他可能没有考虑到治理一个国家会遇到的那么多复杂的情况,比如外交啊,内部的各种矛盾啊。

但是这也正体现了他的单纯和热情,他就是一心想要干一番大事业,让所有人都对他刮目相看。

3. 子路与夫子的关系子路特别尊敬夫子。

虽然他有时候会和夫子争论,但是他心里是把夫子当成自己的老师,当成最有智慧的人。

他会听夫子的教导,而且在很多时候,他也会用夫子的话来反思自己的行为。

夫子对子路呢,也是又爱又恨。

爱他的直率和勇敢,恨他有时候太莽撞。

但是夫子从来没有放弃过子路,一直在教导他,想要让他变得更加成熟稳重。

就像我们自己的老师,看到我们的缺点会批评我们,但是也是为了我们好。

子路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虽然他有自己的缺点,但是他的优点更加耀眼。

2018-2019-子路问强阅读答案-范文模板 (9页)

2018-2019-子路问强阅读答案-范文模板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子路问强阅读答案篇一:《子路问强》简案梳理与观感《子路问强》简案梳理与观感《子路问强》简案梳理与观感一、谈话导入: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问子路是个什么样的人?二、新课导读1. 有一天子路问孔子什么是强?孔子怎么说的呢?读《子路问强》,读出韵味,至少读三遍。

2. 全班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

师相机提示:问句读时语气上扬。

3.区分古人吟诵与现代人朗诵的不同(1)师讲规律:古人吟诵有腔调,汉字有四声,腔调:一声高而平,二声向上走,三声打个弯,四声落下来。

还要注意诗的结尾有拖音。

(2)师教读,生自读,男女分别读。

4.自学后半段,“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自读、指名读、合作读。

5.看视频理解文本内容。

6.(1)对照译文勾画孔子所说的强是什么?说出自己的理解。

(2)抠句读,抠句吟诵7.看视频,跑马拉松。

师:说说他强在哪?生:他坚持跑下来——衽金革,死而不厌。

帮助对手——宽柔以教,不报无道。

8.读新闻(1)小伙伴们从楼梯高处往下跳,只有晓明不跳,同学们笑话他胆小,可他还是不跳,这是孔子所说君子和而不流。

(2)小方到处扔垃圾,虽是好朋友,但你还是批评了他,还和他一起把垃圾扫干净,这是孔子说的中立而不倚。

三、拓展理解1.你还听过校园中发生的强者的事吗?2.小结强者的品质:成为生活的强者,坚持自己的信仰。

第一次听国学课,在我教学的城市,小学生接触多的古文只有诗歌,教材中没有涉及文言文的文章,更没有开展国学的校本研究课。

此课无论从设计到实施再到效果都达成非常好。

一、读——突破三观,营造国学气息文言文的学习第一大难关便是把文章读通顺,老师必须要花大量的时间过诵读关,除了老师带读、学生自读、合作读、个别读之外,这节课老师引用了吟诵的方法,吟诵是古人读书的方式,当老师第一遍吟诵结束,娓娓动听的声音,浅吟低唱,回荡在教室里。

中庸之道——问强

中庸之道——问强

中庸之道——问强本章的核心还是讲“中庸”。

孔子最看重的是中道,讲中道能达到和谐、和平,但又不同于流俗,不人云亦云,能中立而不偏倚。

不管在何种情况下,这种人才能称得上强大。

强者的品质是在逆境中塑造的,人生的困窘向人们昭示的并不纯粹是灾难。

我们应该自信,无论我们处在何种位置,境况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无人能够代替我们。

当你跌入人生的低谷时,可能预示着命运转机的来临。

是成为强者,还是沦为弱者,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原文:子路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译文:子路问怎样才算是强。

孔子说:“你是指南方人的精明强干呢?还是指北方人的刚健强悍呢?或者是指你认为的强呢?用宽厚柔和的道理去教育人,人家对我蛮横无理也不报复,这是南方人的强,品德高尚的人应当具有这种素质。

睡觉时以兵器为枕头,用铠甲当卧席,即使死也在所不惜,这是北方人的强,勇武好斗的人应当具有这种素质。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庸之道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明,不改变自己穷困潦倒的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能坚持操守至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智慧讲解:子路问强。

这一句是子路向孔子询问何为刚强。

在孔子的学生当中,子路好勇、行善,向来以勇自负。

对于刚强的解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认为坚强不屈是刚强,有人认为明哲保身是刚强,又有人认为达观坦然是刚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刚强往往是在困境中凸显,困境能够诱发我们生命中坚韧的潜力,危险可以激发我们生命中勇敢的天性。

强者是从逆境中奋斗出来的精英,与困难搏斗,是强者必备的特质。

在人类的历史上,凡是有所作为的人物,无不经历了挫折的不幸和失败的痛苦。

也只有强者,才能走过坎坷,迎来光明的前途。

国学《子路问强》

国学《子路问强》
读经典文化,品社会人生。
自读提示。
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读出文言 文的语感。
一.认读重点生字。
yú 与 rèn 衽
Zāi
南方之强与? 衽金革, 强哉矫!
哉 yǐ 倚
中立而不倚,
第9课
子路问强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 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 强也,君子/居之。衽(rèn)/ 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 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 流,强哉矫(jiǎo)!中立/而 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 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 不变,强哉矫!”
说一说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的区别?
南方之强: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
北方之强:
衽金革,死而不厌
何为孔子眼中真正的“强者”?
(从译文中找一找。)
“君子与人和睦相处, 但并不随便附和流俗, 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 这才是真强啊!”
我们再来看看他们是不是生活中的“强者”?
1.在班里,当我跟其他同学对某件事的看法不一致时,我 还能跟他们和睦相处! 2.在生活上能够自立自强小学生们! 3.在学习上考得好了不骄傲,继续努力的学生! 4.妈妈失业了,但她继续找工作,她还说不经历风雨怎么 能见彩虹? 5.跌倒爬起来继续向前奔跑的孩子们! 6.别人故意找茬,我们不报复,而是用宽容敦厚去原谅他 们……
真正的强者有一颗“ 宽容,仁厚,容天地”的心!
自读《楚子问鼎》,思考:楚庄王为什么在王 孙满面前无言以对了?
治国在德不在鼎
鼎是象征国家政权的 传过之宝,凡占有此 王权之象征着,既有 君临天下的合法资格。
二、古今中译。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 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 强也,君子居之。衽(rèn) 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 而强者居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路问强》简案梳理与观感
《子路问强》简案梳理与观感
一、谈话导入: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问子路是个什么样的
人?
二、新课导读
1.有一天子路问孔子什么是强?孔子怎么说的呢?读《子路问强》,读出韵味,至少读三遍。

2.全班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

师相机提示:问句读时语气上扬。

3.区分古人吟诵与现代人朗诵的不同
(1)师讲规律:古人吟诵有腔调,汉字有四声,腔调:一声高而平,二声向上走,三声打个弯,四声落下来。

还要注意诗的结尾有拖音。

(2)师教读,生自读,男女分别读。

4.自学后半段,“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自读、指名读、合作读。

5.看视频理解文本内容。

6.(1)对照译文勾画孔子所说的强是什么?说出自己的理解。

(2)抠句读,抠句吟诵
7.看视频,跑马拉松。

师:说说他强在哪?
生:他坚持跑下来——衽金革,死而不厌。

帮助对手——宽柔以教,不报无道。

8.读新闻
(1)小伙伴们从楼梯高处往下跳,只有晓明不跳,同学们笑话他胆小,可他还是不跳,这是孔子所说君子和而不流。

(2)小方到处扔垃圾,虽是好朋友,但你还是批评了他,还和他一起把垃圾扫干净,这是孔子说的中立而不倚。

三、拓展理解
1.你还听过校园中发生的强者的事吗?
2.小结强者的品质:成为生活的强者,坚持自己的信仰。

第一次听国学课,在我教学的城市,小学生接触多的古文只有诗歌,教材中没有涉及文言文的文章,更没有开展国学的校本研究课。

此课无论从设计到实施再到效果都达成非常好。

一、读——突破三观,营造国学气息
文言文的学习第一大难关便是把文章读通顺,老师必须要花大量的时间过诵读关,除了老师带读、学生自读、合作读、个别读之外,这节课老师引用了吟诵的方法,吟诵是古人读书的方式,当老师第一遍吟诵结束,娓娓动听的声音,浅吟低唱,回荡在教室里。

一遍结束让我们这些第一次听的人惊讶不已,原来古人是这样读书的,原来书可以读出音律。

我们接受了,惊讶的是吟完之后没有学生微感不适的反应,说明学生也是接受的,我们都接受实则说明上课的老师吟得好,氛围营造的也好,突破了还原关无疑就为接下来的教学开了一张绿色通行证。

为了让孩子快速上手学,老师总结了一个基本规律“腔调:一声高而平,二声向上走,三声打个弯,四声落下来。

还要注意诗的结尾有拖音。

”,并把每个字都标上调,学生在老师的吟诵和手势带动下反复练习数遍,直至腔调最终的内化。

方法简单,易上手,学习关突破了。

而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老师把古琴引入课堂,在每个句子吟诵结束微拨轻撩,琴音是那么简单,但唯有简单能锦上添花,唯有简单的几个音能推动吟诵走向艺术化,升华艺术关。

学会不是最后的目标,追求美是更高的境界,有谁不被这样的国学氛围影响呢?沉浸其中是尊
享国学的美,而让孩子想学、乐学,这是国学的魅力对孩子的引领,只有深深感知国学的魅力,才能达到此效果,无疑这堂课,老师成功地做到了。

二、看——架接文字,初解强者内涵
为了理解孔子认为的强,除了读、借助译文理解之外,适当的视频引入是有必要的,这节课,老师就引入了这篇文章的动画视频,在视频中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孔子所要表达的思想,在读之后有一个过渡缓解的环节。

进而让学生自己谈对句子的理解,再反复抠词、抠句读、背。

加强理解、落实背诵。

三、议——检测拓展,深解强者意义
为加深理解,老师加入了“跑马拉松”以及“新闻几则”,联系生活实际,有梯度地在选择中理解“强者”内涵,既是检验也是学习。

拓展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强者。

孩子的回答很精彩,真正理解了君子的强才是真的强。

最后教师总结:成为生活的强者,坚持自己的信仰。

设计遵循孩子认知规律,板块清晰,环节层层推进,感情与理解层层叠加,国学氛围浓郁,真是一堂精彩的国学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