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简介

合集下载

介绍蒙古包说明文小学作文

介绍蒙古包说明文小学作文

介绍蒙古包说明文小学作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介绍蒙古包说明文小学作文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毡帐,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介绍蒙古包

介绍蒙古包

介绍蒙古包蒙古包,又称为“蒙古包帐篷”或“游牧民帐篷”,它是蒙古族和其他游牧民族常用的住所,也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它的外形呈圆锥形,由内到外分为木质结构和覆盖层。

它的结构简单、坚固、适应性强,防风避寒,适合草原地带的气候条件。

蒙古包主要由木质结构、覆盖层和内部设施三部分组成。

木质结构包括中央柱、门柱、墙柱和支撑柱等,是蒙古包的骨架。

覆盖层是蒙古包的外壳,由毛毡、帆布或其他防水材料制成。

内部设施包括床铺、家具、炉灶等,为居民提供生活所需。

蒙古包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搭建和拆卸,适应性强。

在草原地带,游牧民族常常根据季节和气候迁徙,蒙古包的轻便和易于搭建的特点极大地方便了他们的生活。

此外,蒙古包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也为游牧民族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圆锥形的结构能够有效地抵御风雨,内部的木质结构也能够为居民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护。

蒙古包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中,蒙古包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象征。

它代表了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蒙古族的传统生活中,蒙古包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居民的住所,还是社交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在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中,蒙古包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蒙古包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良和升级。

现代化的蒙古包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圆锥形结构和木质骨架,还加入了新的材料和技术,使其更加舒适、实用和美观。

蒙古包作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更是一种适应性强、实用性强的住所。

它代表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关于蒙古包的介绍

关于蒙古包的介绍

关于蒙古包的介绍
蒙古包,蒙古语称“克孜勒图”,意为“白色的房子”。

蒙古包是蒙古人长期生活、游牧、狩猎、游牧等生活方式的产物。

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也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基本形式,是牧民最早的住宿方式。

它一般由顶盖、四壁和顶梁组成。

顶盖为圆锥形,用白布或白毡等材料制成;四壁用草编或纸糊;顶梁用白色、青布或黄布制成。

蒙古包由四部分组成:
一是顶盖,形如瓦片,以羊毛毡为之。

顶盖是圆形的,四周有天窗。

通常在春季时,天窗张开;夏季时,天窗合上;秋季时,天窗敞开;冬季时,天窗关闭。

二是四壁,四壁都用毛毡搭成圆形或方形。

方形的四壁与顶盖、顶梁一起围成方形穹庐状,以抵御风雪雨雪;圆形和方形的四壁可以用来晾晒衣物、放置炊具等。

三是顶梁和顶盖。

顶梁又称“架”或“大梁”。

它是蒙古包
的骨架,形状像一座小山坡,坡度大时呈椭圆形。

—— 1 —1 —。

内蒙古蒙古包

内蒙古蒙古包
2.蒙古包的发展史:蒙古包的形成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猿人住天然山洞,古人改造利用现成山洞居住。到了人的时代,才会自己制造“洞室”,在地面挖一个地洞,沿洞壁用木头、石头之类诌甃起来,再在洞中栽一排木杆,与木石墙平齐,上面搭一些横木封顶,就成了洞室——乌尔斡。洞顶要留一口子,靠口子斜支一根粗木通到洞底,上面刻一些简单的壕作为梯子,供人出入用。同时兼有走烟出气采光通风等多种功能,后来就发展为蒙古包的门和天窗。阿尔泰语系的突厥、满洲、蒙古都把这种洞室称为乌尔斡。乌尔这一词就是“挖”的意思,至今仍用在卫拉特蒙古的口语中。现在的普通蒙古语中,乌尔斡已经专指蒙古包天窗上的毡,引伸为“家”、“户”、“居民”等意。可以看作是一种历史陈迹的遗留。随着原始人类由采集向狩猎过渡,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同时也把一部分食草动物逐渐驯成家畜,出现了畜牧业的雏形。这要求一种便于迁徙的居室,于是窝棚之类的建筑应运而生。窝棚再向前一步,支架变成哈那(蒙古包的围栏支撑),并跟前面提到的洞顶结合在一起,便有了蒙古包的雏形,从而慢慢地演变为现在我们所见的蒙古包了。
3.特点:(1)适合自然环境(2)适应游牧生涯:搭盖迅速,拆卸容易,装载搬迁轻便,维修方便
4.蒙古包的构成:蒙古包的架木包括套瑙、乌尼、哈那、门槛和支柱。
内蒙古蒙古包
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制作不用泥水土坯砖瓦,原料非木即毛,可谓建筑史上的奇观,游牧民族的一大贡献。
1.蒙古包的由来:蒙古包又称穹庐、毡帐。《史记•匈乐府诗中,有“毛裘易罗绮,毡帐代帷屏”的句子。长春真人邱处机诗中,亦有“皮裘毡帐亦开颜”的句子。《黑龙江外记》:“‘穹庐’满语是‘蒙古博’,俗读‘博’为‘包’”。汉语既是音译,又是意译。

民族建筑——蒙古包

民族建筑——蒙古包

蒙古族的传统民居,是草原上⼀种呈圆形尖顶的天穹式住屋,由⽊栅、撑杆、包门、顶圈、衬毡、套毡及⽪绳,鬃绳等部件构成。

⽊栅蒙语称"哈纳",是⽤长约2⽶的细⽊杆相互交叉编扎⽽成的⽚,可以伸缩,⼏张⽚和包门连接起来形成⼀个圆形的墙架,⼤约60根被称作"乌尼 "的撑杆和顶圈插结则构成了蒙古包顶部的伞形⾻架。

再⽤⽪绳、鬓绳把各部分牢牢地扎在⼀起,然后内外铺挂上⽤⽺⽑编织成的毡⼦加以封闭,⼀个外观精美的蒙古包就建造完成了。

蒙古包可以说是蒙古族⼈民⽤最简洁的⼿法和最省料的⼯艺完成的⼀种极富表现⼒的创造。

"蒙古包"的名称源⾃满语,蒙古包在蒙⽂⾥被称为"斡鲁格台格⼉",意为⽆窗的房⼦,现代蒙古语则称"奔布格格⽇"或"蒙古勒格⽇",意为圆形或蒙古⼈的房⼦。

满语称蒙古⼈住的这种房⼦为"蒙古博","博"是"家"的意思,"博"与"包"⾳近,随着满清⼊关,蒙古包就作为⼀种译⾳流传下来,⾄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蒙古包的产⽣是与蒙古族的游牧⽣活息息相关的,游牧民族的特性注定蒙古族不可能在⼀个地⽅固定居住,他们必须随着⽔源、牧草不断迁移,蒙古包的结构特点充分适应了这种游牧⽣活,各部分之间的连接精巧⽅便,拆卸运输很容易,且美观实⽤,风雪来临时,包顶不积雪,⼤⾬冲刷包顶不存⽔,圆形的结构还可以抵御风暴袭击。

毡的厚度可随季节增减。

底部的围毡,天热时可以卷起通风。

⽩⾊的表⾯,还装饰着由红、蓝、黄等颜⾊布料做成的如意花纹。

充分体现了功能要求和审美要求的统⼀。

关于蒙古包的简介

关于蒙古包的简介

关于蒙古包的简介
蒙古包是草原上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传统民居,蒙古包就是蒙古族牧民的住房,“包”就是“家“”屋”的意思。

在内蒙古牧区,用特制的木架搭起,羊毛毡围裹而成,顶部呈天幕状圆形,可通风、采光。

蒙古包为圆顶结构,是它的显著特征,但为什么呈圆形设计,有解释说,圆形可以减少大风对建筑物直接作用,风可以顺利地从蒙古包的两旁通过。

再大的地震中也不会变形,顶上又不积雨雪,寒气不易侵入,是非常安全的住所。

而且这样可利用面积最大,承受力最强,即使连续几天几夜的大雨,下得房倒屋塌,它却能安然无恙。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蒙古族“毡包”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蒙古族“毡包”
尾搓成。
关于蒙古包的忌讳
坠绳忌
在掖坠绳的时候, 垂下来的部分长短 要适当,一般以站 起来不碰头、伸手 能够着为好。
进门忌 进蒙古包不能踩门槛,不能在门槛垂 腿而坐,不能挡在门上
病忌
产忌
牧民家有重病号或病危的人 时,一般在蒙古包左侧挂一 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端埋 在东侧,说明家里有重患者, 不待客。
(1)顶毡:顶毡是蒙古包的顶饰 ,素来被看重。
(2)顶棚:顶棚是蒙古包顶上苫 盖乌尼的部分。
(3)围毡:围绕哈那的那部分毡 子叫围毡。
(4)外罩:外罩用蒙古语叫胡勒 图日格,是顶棚上披苫的部分 ,它是蒙古包的装饰品,也是 等级的象征。
(5)门:门,原指毡门,用三、 四层毡子纳成。
蒙古包墙体的骨架叫做哈 那,呈片状。承套瑙、乌 尼,定毡包大小,最少四 个,数量由套瑙大小决定。
乌尼通译为椽(chuan)子,就是连接顶部天窗与哈那墙体的木质 椽条。一般由松木或红柳木制作,是蒙古包的肩,上联陶脑,下 接哈那,所以头一定要光滑稍弯曲,否则造出的毡包容易偏斜倾 倒,下端有绳扣,以便于哈那头套在一起。粗细以哈那决定,一 般卡在哈那头的丫性叉子中,上端正好平齐为准。
• 哈那立起来以后,把网眼大小调节好,哈那的高度就是门框 的高度。门由框定。因此蒙古包的门不能太高,人得弯着腰 进。毡门要吊在外面。
• 风雪来临时,包顶不积雪,大雨 冲刷包顶不存水,圆形的结构还 可以抵御风暴袭击。毡的厚度可 随季节增减。底部的围毡,天热 时可以卷起通风。白色的表面, 还装饰着由红 蓝 黄等颜色布料做 成的如意花纹。充分体现了功能 要求和审美要求的统一。
蒙古包主要由 架木、苫毡 、 绳带三大部分组 成。制作不用泥 水土坯砖瓦,原 料非木即毛,可 谓建筑上奇观, 游牧民族的一大 贡献。

蒙古包里的故事,探秘草原上的民族文化

蒙古包里的故事,探秘草原上的民族文化

蒙古包里的故事,探秘草原上的民族文化蒙古包,又称为“毡包”,是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历史悠久且传承了几千年。

它是蒙古族牧民们最为重要的旅行和生活用品,在草原上漫游,蒙古包是最实用的负担之一,也是蒙古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蒙古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蒙古族的祖先,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蒙古文化的吉祥物”。

蒙古包是一种特殊的缝纫工艺,将牛皮、驼毛、兔毛等材料用细针缝制而成,不仅精美而且耐用,可以装载物品,可以抗击荒野恶劣的环境。

因此,蒙古包在蒙古族牧民们的移民、游牧和旅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保存食物,它可以装载家畜,它可以把家畜们吃的草和种子放进去,它是蒙古族牧民们最宝贵的财产。

此外,蒙古包在蒙古族的民族文化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蒙古族人喜欢用蒙古包装饰自己,有时甚至会在蒙古包上绣上自己的名字,或者刻上祝福语。

蒙古族老少男女都会穿上蒙古包,可以说,蒙古包是蒙古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蒙古包的文化,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在蒙古族的文化中,蒙古包不仅仅是一种旅行用品,更是蒙古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蒙古族的生活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不仅是草原上的传统文化的象征,更是蒙古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蒙古包的制作精细,用料考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反映了蒙古族牧民们的生活习俗,更反映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是蒙古族文化的独特象征。

蒙古包的制作技艺源远流长,每一个蒙古包都是用心手工制作的,把它看作是蒙古族民族文化的宝藏,它蕴藏着蒙古族牧民们漫游草原上万里的历史经历。

蒙古包,就像一本记载着蒙古族历史文化的史册,它记录了蒙古族牧民们漫游草原上的故事,它是蒙古族民族文化的宝藏,也是草原上民族文化的宝藏。

它让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蒙古族文化,也让我们更加热爱草原上的民族文化。

蒙古包的资料

蒙古包的资料

蒙古包的资料————————————————————————————————作者: ————————————————————————————————日期:蒙古包的资料由来蒙古包(Mongolianyurts)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

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游牧特色住房蒙古包(20张)产和游牧生活。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纳20个人。

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蒙古包的大小先画一个圆圈,然后就可以开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蒙古包是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

“包”是“家”、“屋”的意思。

蒙古等民族传统的住房。

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

蒙古语称格儿,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

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

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几块连接,围成圆形,上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

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用绳索固定。

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蒙古包-国画谭翃晶作品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

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

蒙古汗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2000人。

蒙古包分固定式和游动式两种。

半农半牧区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

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拉运。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仅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即蒙古人所称的“格尔斯”。

自从有蒙古族以来,人们就开始使用蒙古包。

这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但究竟是何时开始使用的,无人知道确切的时间。

蒙古包

蒙古包

3、制作带子和围绳:蒙古包的带子、围绳(围捆哈那的 绳子,用马鬃马尾制成 )、压绳(把赤裸的乌尼横捆一圈的绳子) 、捆 绳(把相邻两片哈纳的口绑在一起) 、坠绳(套瑙最高点拉下的绳子). 作用是:保持蒙古包的形状,防止哈那向外炸开, 使顶棚、围毡不致下滑,在风中掀起来,对保持蒙 古包的稳固坚定和延长寿命。
蒙古包的形成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
古人制造洞室,沿洞壁用木头石头砌到洞沿,上 面搭一些横木封顶就成了洞室。洞顶要留一口子,供 人出入及走烟、出气、采光、通风之用。后来发展成 蒙古包的门和天窗。那时称这种洞室为乌尔斡,“乌 尔”原意为“挖”的意思,现代蒙古语中已经专指蒙 古包天窗上的顶毡,引伸为“家”、“ 户”等意。 在狩猎采集时代,蒙古族住在窝棚里,这种圆形 拱顶的隐蔽窝以活树为支柱,用桦树皮覆盖,制做简 单,便于遗弃。随着原始人类由采集向狩猎过渡,活 动范围越来越大,同时也把一部分食草动物逐渐驯养 成家畜,出现了原始的畜牧业。
2.适应游牧生活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从事游牧生产,蒙古包的应运而生, 给千万里长距离的自由迁徙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1)搭盖迅速(2)拆卸容易(3)装载方便(4)搬迁轻便 3.修造方便 蒙古民族一直自己制造蒙古包。蒙古高原有的是山林, 木料不用发愁。剪下羊毛擀毡子,外面搭的东西就有了。剪 下驼马鬃、尾,就可以搓成围绳和带子。所用的料全是因地 制宜,就地取材。 蒙古包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可以拆卸。哪 个部件坏了、旧了,就可以把它换掉。蒙古包可以扩大,可 以缩小。
• 6.吉祥明亮的殿堂 • 蒙古包给人一种宽敞明亮的感觉。蒙古包 是一个半球体,蒙古包的套瑙开在当顶上, 日出日落阳光都能照进来,因此始终敞亮 。 蒙古包的圆顶开在上方,烟尘很容易出去。 套瑙和门口离得很近,空气容易交换。蒙 古包里永远有明亮充足的阳光 ,始终洋溢 着大自然健康清新的空气。

蒙古包——精选推荐

蒙古包——精选推荐

蒙古包
蒙古包
“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

“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

居室。

⽤毡块、⽊料构成。

蒙古语称“蒙古勒格尔”。

圆形尖顶,⽤⼀屋或两层⽺⽑毡⼦覆盖。

在⼤风雪中阻⼒⼩,不积雪,包顶不存⾬⽔。

包门⽅⽽⼩,且连地⾯,寒⽓不易侵⼊。

迁徙拆散,定居安装。

蒙古包的最⼤优点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

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叠合回体积便缩⼩,⼜能当⽜、马车的车板。

⼀顶蒙古包只需两三⼩时就能搭盖起来。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不⼤,但是包内的使⽤⾯积却很⼤,⽽且,室内空⽓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打,⾮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

藏族农区城镇⼈多垒⽯建房,房屋平顶多窗,造型及⾊泽质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

帐篷是牧民的住所,⼀般分为布料和⽜⽑帐篷两种,有⽅形和椭圆形,迁移⽅便,结实耐⽤。

蒙古包

蒙古包

物品陈设
蒙古包内陈设的根据,主要是继承了老祖宗敬奉香火、神佛的传说,同时也跟男女劳动的不同分工有关系。 再则这种陈设形成的固定规矩所以能保持不变,还在于蒙古包的形状几千年来没有改变。
蒙古包的空间分三个圆圈,东西的摆布分八个座次。不仅八方都有安放东西的地方,正中还有安排香火(灶 火)的地方,因此也可以说有九个座次。但是南面有门,不能放东西,如果不算座次的话,还是八个座次。
建筑概述
内蒙古蒙古包这一居屋的早期形式可能曾被更早的亚细亚游牧民族所使用,后来许多游牧民族或长或短地使 用过它或类似于它的住屋。以木杆儿为主要支撑材料的人类早期建筑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大流派:一 种是中国鄂伦春人的传统建筑歇仁柱式(在鄂伦春语里歇仁柱为“木杆屋”之意),即尖顶、用兽皮或树皮、草叶 子做苫盖。
研究专著
进入近代,国际上对蒙古包的研究比较活跃。中国人类学家吴文藻先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锡林郭勒盟考察 蒙古包并发表考察报告《蒙古包》,他在报告中写道:“蒙古包是蒙古族人物质文化中最显著的特征。
谢谢观看
三条腿火撑出现以前,支三块石头生火。火撑和锅灶安放的时候,提倡放得端正,或可以向西偏斜,但决不 向东南偏斜。
这主要是怕福气冲门(东南)跑掉。锅盖的梁要对着套瑙横木,不能与它交叉。锅旁放茶壶和火盆。茶壶嘴 冲着灶火,不能对着客人。
演变发展
蒙古包的形成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猿人住天然山洞,古人改造利用现成山洞居住。到了今人时代,才 会自己制造“洞室”,在地面挖一个地洞,沿洞壁用木头、石头之类诌甃起来,甃得快齐至洞沿,再在洞中栽一 排木杆,与木石墙平齐,上面搭一些横木封顶,就成了洞室--乌尔斡。洞顶要留一口子,靠口子斜支一根粗木通 到洞底,上面刻一些简单的壕作为梯子,供人出入用。同时兼有走烟出气采光通风等多种功能,后来就发展为蒙 古包的门和天窗。

蒙古包的介绍

蒙古包的介绍

蒙古包的介绍走向蒙古草原,是一望无际的绿色,而在茫茫绿海之中,又点缀着几朵耀眼的花儿,没错,这就是——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

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多人;大者可以容纳20个人。

蒙古包的架设很直观,通常就是构建在水草适合的地方,根据蒙古包的大小先画一个圈,然后便可以已经开始按照圈的大小构建。

蒙古包看上去外形虽小,但包内采用面积却非常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通风条件不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耕作民族居住和采用。

搭盖新包后,是要举行新包宴会的,在新灶是举火,准备丰盛的食品,请左邻右舍来喝茶。

来客将礼品呈上后,将哈达拴在坠绳上,有一位年迈的祝颂人,手捧哈达和盛满鲜奶的银碗,高声吟唱《蒙古包祝词》。

毡包的祝词各地不同但十分丰富,既有传统浪漫的部分,也有现实的描述,既有古老历史的'遗恨,也有当代新增的部分。

有固定的套路,也有即兴发挥,是非常富有艺术性的。

蒙古草原很美,蒙古包很美,而那儿人与人之间的那段距离更美。

蒙古包,大家都听过,但是又有多少人了解蒙古包呢?下面让我来说说吧!蒙古包就是蒙古族的定居建筑,外形非常普通,呈圆形尖顶的天穹式住屋,就是由木棚,撑杆,包门,项圈,裹毡即为皮绳和鬓绳等一些普通东西形成的。

蒙古包虽然不够城市的高楼大厦豪华,可是它易于拆装,随时可以“搬家。

”而且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勒勒车就可以运走,两三个小时可以搭盖起来。

蒙古包看上去不大,但包内采用面积却非常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光线也较好。

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

蒙古包就是东南向而设立的。

这与古代北方草原名族的崇尚太阳,存有朝日之谓之有关。

但这种东南向习惯不仅就是一种信仰更多利害未抵挡寒冷和风雪,涵盖着草原人民适应环境自然环境的智慧和缔造。

因为他们定居在高寒地带,冬季存有多西北风。

在我的介绍下,你有没有想去内蒙古旅游啊?有没有想去享受蒙古包带来的生活呢?到了那里,当地人会招待你如国王一样!这就是蒙古包,可以民主自由移动的民居。

内蒙古草原蒙古包

内蒙古草原蒙古包

内蒙古草原蒙古包草原,是内蒙古的瑰宝,是大自然的馈赠。

而在内蒙古的广袤草原上,蒙古包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蒙古包,作为草原上特有的建筑,承载着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

它是草原的象征,是内蒙古独特的民居形式。

蒙古包又被称为“游牧民族的摇篮”,它是蒙古族人民的住所和精神寄托。

它的外观简单朴实,呈圆锥形,覆盖着厚实的毡子,充分适应了广袤而多变的草原气候。

蒙古包的内部设计也非常实用,坚固而温暖,适应了草原人民的生活需求。

蒙古包的布局十分合理,分为三个部分:外环、内环和中央。

外环是蒙古包的大厅,是接待客人和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

内环是起居区,分为男女分区,保障了家庭成员的私密性和休息的舒适性。

中央是供暖之用,同时充当了厨房的角色。

整个蒙古包内外环相互呼应,井然有序。

蒙古包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木材和毡子。

内蒙古草原上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人们用木轴和木架子搭起蒙古包的骨架,再用毡子紧密包裹,形成了坚固而且不透风的结构。

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蒙古包在冬季保暖,夏季凉爽,更好地适应了草原的气候特点。

蒙古包的装饰也是独具特色的。

蒙古族人民重视图腾,蒙古包内外都会进行装饰。

外部常常悬挂着色彩鲜艳的布带、飘扬的彩旗,以及寓意吉祥的图案。

内部则布置着各种吉祥物和实用物品,增添了一分温馨与美感。

除了作为居所,蒙古包还在内蒙古人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承载着蒙古族的历史和传统。

蒙古族的诗歌、舞蹈、传说等传统艺术形式经常在蒙古包中演绎,使得蒙古包成为了一个文化的聚集地。

同时,蒙古包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象征,是一种生态友好的住宅形式。

蒙古包作为内蒙古草原上的独特建筑,已经成为了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

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向内蒙古,欣赏这片草原的壮美景色,并且体验蒙古包带来的神秘与宁静。

观赏草原、感受蒙古包,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放松。

蒙古包体现了草原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它的简单而朴实,让人心生向往,勾勒出了草原独特的传统与魅力。

简述蒙古包的优点

简述蒙古包的优点

简述蒙古包的优点
蒙古包(yurt)是一种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传统蒙古人民居
住的圆形帐篷结构。

它有许多优点,包括:
1. 灵活性:蒙古包的结构非常灵活,可以迅速搭建和拆卸,适应不同季节和地点的需要。

这使得它成为一种便捷的临时住所。

2. 抗风能力:蒙古包的结构设计使得它对抗风能力很强。

而且由于外墙被压在内墙上方,能够很好地抵御强风和风暴。

3. 保温性能:蒙古包的构造使得它能够在寒冷的冬季保持温暖。

帐篷内部的羊毛毡和外墙结构有助于隔热,而中央烟囱的存在保证了通风和排放烟雾。

4. 环保:蒙古包通常使用可再生材料,如天然羊毛毡和木材,这使它成为一种环保的住所选择。

5. 简便实用:蒙古包内部空间布局简单明了,适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它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供睡觉、烹饪和放置物品,并且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改变。

总的来说,蒙古包因其灵活性、抗风能力、保温性能、环保和简便实用等优点,成为一种独特而受欢迎的住所选择。

它不仅在蒙古国,而且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

故乡的老房子蒙古包

故乡的老房子蒙古包
蒙古包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但这类住 房形式不限于蒙古族,而是在中亚地区游牧民族中 很常见。古代突厥、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的住房。 辽国上京的宫城里的宫帐被称为斡耳朵,也是一种形 式的蒙古包。汉语中的蒙古包一词始于清代。“包”, 满语是家、屋的意思。也称为穹庐、毡帐或毡包等。 蒙古包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蒙 古包外观呈圆形,顶为圆锥形,围墙为圆柱形,四 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6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 围砌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 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运 输。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

蒙古包是什么样子

蒙古包是什么样子

蒙古包是什么样子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

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庐或毡帐逐渐被蒙古包代替。

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

普通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高约50尺左右,包门朝南或东南开。

包内四大结构为:哈那(即蒙古包围墙支架)、天窗(蒙语“套脑”)、椽子和门。

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区分大小,通常分为4个、6个、8个、10个和12个哈那。

12个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见的,面积可达600多平方米,远看如同一座城堡。

过去几十个如此大的蒙古包聚在一起,十分壮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包简介
蒙古包——游牧民族神奇的摇篮,它是了解游牧蒙古人的窗口。

蒙古包是人类建筑史上值得骄傲的创举,它并不是某个建筑大师的独创,而是中亚众多游牧民族几千年住宅文化发展的结晶。

它是中亚和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创造出的举世无双的建筑形式。

蒙古包建筑不需要土坯和砖瓦,木料,也不需要金属,只需要少量木材,毡子和皮条。

它把建造房屋,对资源的消耗降到了最低点。

它又是最合利于环境保护的建筑。

蒙古包的种类很多,各个地方的蒙古包随地域不同而存在着差异。

主要表现在哈纳(墙壁),奥尼(橡子)的长度,陶纳(天窗)的形式,布日叶素(房顶和外墙覆盖材料)门和门帘的设计以及内部装饰等方面。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中,进入了蒙古包发展史上的新时代。

由于牧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国内对蒙古包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于1998年建起了蒙古包制作厂家。

伊金霍洛镇蒙古包厂,现在技术力量雄厚,用料正宗考究,做工装饰精细,图案古色古香,不但保持了古老蒙古包的风格,而且还有创新和发展。

因此,定为鄂尔多斯地区蒙古包定点生产企业。

市级消费者信得过的单位。

近几年来伊金霍洛镇蒙古包生产厂家生产的蒙古包除当地外还远销于全国许多旅游景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