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省情
三年级省情教案

三年级省情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省情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自己所在省份的地理位置、特点和文化。
2. 探索并发现自己所在省份的历史、名胜古迹和传统文化。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文化意识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理解自己所在省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探索并了解自己所在省份的历史和文化。
3. 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在省份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自己所在省份的历史和文化。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所在省份的地理位置对其特点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在省份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海报展示自己所在省份的地理位置、特点、名胜古迹和传统文化。
2. 地图或模型展示自己所在省份的地理位置。
3. 图书、图片或视频资源,以了解自己所在省份的历史和文化。
4. 学生绘制地图的材料,如纸张、彩色铅笔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海报展示自己所在省份的地理位置、特点、名胜古迹和传统文化。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探索省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1. 展示地图或模型,指导学生找到自己所在省份的位置。
2. 引导学生讨论自己所在省份的地理特点,如地势、气候、自然资源等。
了解省份的历史和文化:1. 利用图书、图片或视频资源,讲解自己所在省份的历史和文化。
2. 引导学生提问并展开讨论,了解自己所在省份的名胜古迹、传统文化等。
培养学生的热爱和自豪感:1. 组织学生绘制自己所在省份的地图,标出重要的地理特点、名胜古迹和传统文化。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所在省份的喜爱和自豪之处。
3. 带领学生合作制作一份关于自己所在省份的小册子或海报,展示给其他年级或学校。
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关于自己所在省份的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所在省份的地理位置、历史和文化对其特点的影响。
3. 强调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在省份的热爱和自豪感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名胜古迹或博物馆,进一步了解自己所在省份的历史和文化。
省情礼仪心理健康综合知识三年级

第一课我和别人不一样三二班曹治祚活动目的: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引导他们容纳别人的独特,欣赏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也要努力发现自己的潜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同时还有利于打破“以我为中心”,帮助他们建立合群的心理。
准备工作:1、活动前确定游戏“他是谁”中的被猜对象,并准备好蒙眼布。
2、通知学生带好水彩笔。
活动过程:一、蒙眼猜猜;他是谁〔游戏〕1、注意挑选那些个性鲜明的学生作为被猜对象,以保证游戏的成功率。
2、谈谈感受原来能让别人认出来,是由于每个人的脸、说话、走路、表现、动作、脾气、做事方式等都不同于他人。
3、说说生活中辩别亲人的方法二、填填涂涂:“轮图——我的喜好和能力”〔自我认识〕1、用绿、红、蓝、黑等涂轮图,它能让你看到自己喜欢或不喜欢,擅长或不擅长的事,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2、展示各人的轮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什么?〔没有两张轮图是相同的〕3、让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喜好和能力,注意引导学生用欣赏、学习的眼光去接纳别人。
A:部分学生班内交流B:小组内交流引导学生多多关注,欣赏那些平时不被重视,不被看好的学生的长处。
三、七嘴八舌:自己和别人的独特之处〔欣赏和交流〕学生交流:我喜欢我们班的某某同学〔引导学生从别人的长处中得到启发〕四、想想写写:开掘自己的潜力〔增强自信〕启发学生谈感受:从别人的特长中得到的启发是: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
只是自己的这一优势没有显露出来。
教师引导语:这就是潜力,你不妨开掘一下,自己还有哪些潜力,想一想并填写在书上的方格内〔启发学生以自信、进取的心态开掘自己的潜力〕。
教后感:通过活动,学生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明确了自己的潜力,也知道了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第二课我爱爸爸妈妈“世上只有一位对你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祥的母亲;有一种爱,它是无言的,是严肃的,在当时往往无法细诉,然而,它让你在过后的日子里越体会越的味道,一生一世忘不了,它就是宽广无边有父爱。
小学三年级省情教案

小学三年级省情教案标题:小学三年级省情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省情教学,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在省份的了解和认同感。
2. 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3. 发展学生的调研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了解所在省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2. 了解所在省份的地形地貌特点。
3. 了解所在省份的气候特点。
4. 学会使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进行调研和表达。
教学准备:1. 电子地图、纸质地图和图表。
2. 学生调研表格和问卷调查表。
3. 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所在省份的风景和文化特色。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所在省份的风景和文化特色,激发学生对省情的兴趣。
- 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对所在省份的了解和认知。
2.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10分钟)- 使用地图,指导学生找到所在省份的位置,并介绍其周边省份。
- 展示所在省份的行政区划图,让学生了解省份的行政划分。
3. 地形地貌特点(15分钟)- 使用地图和图片,介绍所在省份的地形地貌特点,如山脉、河流、平原等。
-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了解所在省份的地势高低和地貌类型。
4. 气候特点(15分钟)- 利用图表和气象数据,介绍所在省份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量等。
- 引导学生思考所在省份的气候对当地人民生活和农业产业的影响。
5. 调研和表达(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如当地的名胜古迹、传统文化等。
- 学生利用调研表格和问卷调查表,调查和收集相关信息。
-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调研结果,并向全班分享他们对所选话题的了解。
6. 总结和评价(5分钟)- 回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在省份的地理特点和文化特色。
- 对学生的调研和表达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展示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调研,了解所在省份的历史、经济和人文特色。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或博物馆,加深对所在省份的认知。
三年级省情礼仪教案

三年级省情礼仪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省情礼仪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省情礼仪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基本的省情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
3. 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良好的社交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1. 省情礼仪的概念和意义。
2. 省情礼仪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良好的社交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1. PPT或教学海报,介绍省情礼仪的概念和意义。
2. 视频或图片资源,展示不同场景下的省情礼仪行为。
3. 小组活动材料,用于学生合作讨论和展示。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使用PPT或教学海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什么是省情礼仪?”和“为什么省情礼仪重要?”的问题。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PPT或教学海报,向学生详细介绍省情礼仪的概念和意义。
解释省情礼仪是指在不同场合下,遵守一定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展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的一种行为方式。
Step 3:规范与准则(15分钟)展示一些视频或图片资源,让学生观察不同场景下的省情礼仪行为。
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出一些基本的规范和行为准则,例如:尊重他人、礼貌待人、注意言行举止等。
Step 4:小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例如:学校、家庭、公共场所等,讨论并展示该场景下的省情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
鼓励学生展示创意和团队合作精神。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回顾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并分享自己在学习省情礼仪方面的收获和体会。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思,以促进他们对礼仪意识的深入思考。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记录并分析其中存在的礼仪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和传播省情礼仪。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举办的礼仪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礼仪意识和技能。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省情礼仪展览或活动,加深对省情礼仪的理解和认识。
河南省海燕版小学三年级下期《省情

课程名称:海燕版义务教育河南省地方课程读本小学省情•礼仪•心理健康•综合知识三年级下期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海燕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三版《小学省情•礼仪•心理健康•综合知识(三年级)》授课时间:16—17课时授课教师:郑州中学第三附属小学尹明授课对象:三年级1班和2班课程目标:1.学科学习目标本期主要教学其中的心理健康及综合知识部分的内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综合知识讲座课程是一种超越了学科领域的框架,且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
它将儿童本位教育与社会本位教育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体为学习对象,以“问题学习”、“履历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柔韧学习”等为基本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课题、自主探究课题、综合解决问题的精神、资质和能力为宗旨,经过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将教与学、内容与形式、感情与活动、个体与群体、课内与课外、自然性和社会性、科学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积累和丰富更多的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段学习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旨在:维护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适应社会、学会学习、增长智慧、懂得生活。
(3)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综合知识讲座旨在:发展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的能力。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初步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在以上努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在复杂的自然生活、社会生活中身心健康发展。
3.本册学习目标在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引导和合作下能够:(1)从思想和行动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悦纳自己。
省情

三年级省情礼仪课程纲要一、教材背景分析:地方课程是必修课程,各地要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实施和学校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变革,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克服单一知识灌输式的接收学习的弊端,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河南省的历史、地理、民族、文化艺术。
2、学生了解河南省的社会发展等广泛内容,发展学生的历史意识,形成对现实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做懂礼貌、身心健康的少年。
三、课程内容:省情、礼仪、心理健康四、课程实施:教学方式和学习形式:1、让学生多看多说。
在课堂中尽量的搜集一些图片,让学生多了解我们河南的历史、地理知识。
并说一说在他们心中还有哪些喜欢的地方。
2、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增加了知识,又获得了能力。
3、加强小组合作的能力,多给小组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与同学相处,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
4、实施对策:教材在学习之前都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背景,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教学可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的内容,在进行这些内容的学习时,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查资料自主地探索、讨论和交流。
5、有效性评价:学生在互动中的表现始终采用鼓励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和引导,而不使生生互动流于形式,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虚心听家长意见,采纳合理建议。
省情·礼仪·心理健康课程纲要岳村矿区小学吕宝敏。
河南省情三年级河南省的地理位置教案

河南省情三年级省情第1课
河南省的地理位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河南的地理位置;
2、让学生知道“豫”的由来;
3、让学生从小树立为家乡争光的远大志向;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与河南相邻的省份都有哪些;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河南为什么简称“豫”?你能在地图上找到“河南”的位置么?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河南省的地理位置》。
二、“豫”的由来:
师:课件出示《河南省地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后,想一想:河南的的简称的来历是什么?河南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生:认真观察后,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找出与河南相邻的省份:
师:请同学们再次认真的观察地图,找出与河南相邻的省份有哪些?
生:仔细观察地图;
师:巡视指导;
生: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年级上省情试卷11

平原小学2019-2019上学期三年级省情礼仪期末测试卷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一、选择。
(共30分)1、河南是伟大祖国的一个省,位于祖国_________平原上,是中华文明主要的发祥地之一。
A.西部B.中部C.南部2、郑州是全省的政治、_________中心。
A.经济B.服务C.文化3、黄河水自______向______流经我省。
A. 西东B. 东西C.南北4、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
________气候温和;_________炎热多雨;_________凉爽;_________寒冷。
()A. 春夏秋冬B. 秋冬春夏C. 夏秋冬春5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为坐落在________ 丛林茂密之处,所以叫“少林寺”。
A. 少林山B.少室山C.太行山6、驰名中外的龙门石窟,在_________市南12千米处。
及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
A. 安阳B.南阳C.洛阳7、以下哪个选项是规范的坐姿:A. 坐立时可以翘二郎腿,将脚伸向前方。
B. 可以将腿脚搭在沙发上板凳上和桌子上。
C. 坐下时及人交谈,不可抖动双腿,甚至鞋跟离开地面的晃动。
8、__________致意是国际通用的礼节。
A. 握手B.作揖C.贴面9、座落在河南省__________洹水之滨的殷墟,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古都遗址。
A. 安阳B.南阳C.洛阳10、河南省是连接祖国东西南北铁路交通的大枢纽。
这里盛产,是中国著名的“大粮仓”。
A. 稻谷B.高粱C.小麦二、判断。
(共30分)1、不达标的汽车尾气对人身体无害。
()2、规范的走姿是双脚不要呈“外八字”或“内八字”。
()3、可以戴手套鼓掌。
()4、每个人干好自己的事就行了,不要去管人。
()5、经常阅读课外书可以增长知识。
()6、丰富的想象力可助人取得成功。
()7、自然灾害可以使粮食大量减产,经济损失巨大,人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河南省海燕版小学三年级下期《省情

课程名称:海燕版义务教育河南省地方课程读本小学省情•礼仪•心理健康•综合知识三年级下期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海燕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三版《小学省情•礼仪•心理健康•综合知识(三年级)》授课时间:16—17课时授课教师:郑州中学第三附属小学尹明授课对象:三年级1班和2班课程目标:1.学科学习目标本期主要教学其中的心理健康及综合知识部分的内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综合知识讲座课程是一种超越了学科领域的框架,且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
它将儿童本位教育与社会本位教育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体为学习对象,以“问题学习”、“履历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柔韧学习”等为基本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课题、自主探究课题、综合解决问题的精神、资质和能力为宗旨,经过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将教与学、内容与形式、感情与活动、个体与群体、课内与课外、自然性和社会性、科学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积累和丰富更多的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段学习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旨在:维护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适应社会、学会学习、增长智慧、懂得生活。
(3)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综合知识讲座旨在:发展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的能力。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初步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在以上努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在复杂的自然生活、社会生活中身心健康发展。
3.本册学习目标在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引导和合作下能够:(1)从思想和行动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悦纳自己。
三年级省情教案

三年级省情教案省情教案三年级第一课时我为河南做名片课题:河南省情概目标:了解河南省的历史概况和经济状况,增强自豪感,理解河南今后的发展方向。
重点:河南历史文化,矿产,区位优势难点:中原崛起的历史任务教学过程:一、河南省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河南地处祖国腹地,古为“豫州”,又有“中州”、“中原”之称。
全省现有17个省辖市、159个县市区,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768万。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先后创造了XXX文化、仰韶文化等令世人赞叹的史前文化。
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建都于河南偃师,至清王朝覆灭的4000余年历史中,河南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域长达3000年,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国8大古都河南有4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和商都郑州。
河南还是少林武术和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堪称中国功夫的故乡。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大地上孕育的千古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XXX、XXX、XXX,政治家和军事家XXX、XXX、XXX,科学家和医学家XXX、XXX,文学家和艺术家XXX、XXX、XXX、XXX、XXX、XXX等。
人文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
悠久的历史给河南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地下文物居天下第一,地上文物居天下第二,馆藏文物占天下的八分之一。
安阳殷墟被国家文物局部列为20世纪中国100项严重考古发现之首,今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嵩阳书院、嵩山少林寺、开封相国寺、XXX等古修建群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
自然风光兼具北雄南秀,比较著名的风景区有黄河小浪底风景区、丹江口水库风景区、中岳嵩山、焦作云台山、XXX、鲁山石人山、嵩县白云山等景区。
矿产资源丰富。
河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多年来,河南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肉类等产量稳居全国前3位。
三年级省情上册教学计划[1]
![三年级省情上册教学计划[1]](https://img.taocdn.com/s3/m/5f1d8f69a26925c52cc5bfb3.png)
2015-2016学年上学期三年级地方教学计划绥德二小白霞霞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的更新,对现代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手段有着更高的要求,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形式的需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速度。
特制定地方课程计划一、指导思想通过地方课程的学习,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安全教育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57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7人,经过几学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懂得怎样听讲,知道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团结。
大部分学生成绩较好,出错的学生有个别的是知识的掌握较差,大部分学生是由于粗心,有些学生现在还是不会小组合作,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
有部分学生有时存在不受课堂约束的情况,显得“自由”,所以这期还要加大课堂常规管理的力度,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材分析本册地方课程是内容丰富。
有面对面对灾难,帮助学生掌握应对灾难的自护、自救技能,了解防疫知识,学会接受丧失;有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有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还有安全自救,帮助学生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此外还有珍爱生命,帮助学生掌握保持自身健康的技能,了解生命的珍贵,从而珍爱生命。
四、教学工作目标任务地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
我们把"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
充分利用地方、社区、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培养环保意识和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三年级地理教案了解中国的省份与区域特点

小学三年级地理教案了解中国的省份与区域特点教案:了解中国的省份与区域特点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省份及其所在的区域;2. 掌握中国各个省份的特点和特色;3. 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准备:1. 地理教材;2. 老师准备的中国地图;3. 幻灯片或电子设备。
三、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 老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感受中国的辽阔和多样性;2.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有多少个省份,它们分布在哪些区域?Step 2:整体了解1. 老师简要介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2. 老师以图示的形式展示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并解说各个行政区的位置。
Step 3:重点省份介绍1. 老师将重点介绍若干个省份,如广东、四川、黑龙江等;2. 每个省份介绍的内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和人文地理特色;3. 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地理数据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4. 学生在老师介绍时应做好记录和提问。
Step 4:区域特点概述1.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各个省份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2. 学生分小组就某个区域进行探究,并总结该区域的特点;3. 学生进行区域特点的汇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四、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制作相应的海报或报告,展示各个省份的特点;2.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观看纪录片,进一步了解中国各个省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3.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地理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的省份与区域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教师结合地图、图片等资源,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汇报展示,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更加热爱地理学科。
三年级上册省情教案

三年级上册省情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省情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所在省份的地理位置、省会城市、人口、特色资源等基本情况;2.培养学生对所在省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提高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知识。
教学重点:1.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让学生全面了解所在省份的基本情况;2.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分析能力;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所在省份的特色资源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准备:1.地图、图片或PPT等相关教学资源;2.学生课本和练习册;3.学生小组活动所需的分组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地图或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所在省份的地理位置和省会城市。
二、呈现(10分钟)1.使用地图或图片展示所在省份的地理位置、省会城市,并简要介绍人口和特色资源等基本情况。
2.让学生观察并回答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对所在省份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探究(15分钟)1.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发放分组卡片,每组选择一个特色资源进行深入研究。
2.学生小组讨论并准备展示,包括该特色资源的名称、地理分布、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四、展示与分享(15分钟)1.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向全班介绍所选择的特色资源。
2.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分享自己对该特色资源的了解和感受。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本或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对所在省份的了解。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关于所在省份的知识。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回答一些问题,检查学生对所在省份的理解程度。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所在省份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
2.可以邀请当地的专家或相关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所在省份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使学生全面了解所在省份的基本情况,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知识。
三年级省情

省情展开想象的翅膀代新红I.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用于创新的能力,用自己的智慧克服困难,解决各种难题。
3.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积极探索,机智地解决问题,并寻找最佳方法。
II.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
III.教学准备:PPT,图画IV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你们是知难而退,还是发挥想象,迎难而上呢?揭示课题:展开想象的翅膀二、探究新知1. 教师介绍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的事迹2. 听故事,明道理。
教师给学生讲孙膑和庞涓的故事。
(九曲珠,十文钱买东西装满房间,如何请老师走出房间)三、故事里的创新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们认真观察。
1. 图中的鸡妈妈都遇到了什么难题,她是怎样一一解决的?2. 画中的小红伞起到了什么作用?四、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讨论,交流。
1. 小组代表汇报结果,老师补充小结。
2. 指名同学述说故事五、我也能创造1.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难题,你们能用自己的聪明智慧,解决问题吗?2. 出示生活中的各种难题,让学生思考①乌鸦喝水,②如何从树洞中取出皮球,③怎样阻止小羊打架,④巧帮货车过桥,⑤巧填数字,⑥针掉在地毯里了3.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鼓励他们想出多种不同的方法,发散思维,然后让学生一一列举,并且讨论找出最好的解决办法,教师可适当提示,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师生小结:求知欲,好奇心,创新与它不可分。
多观察,敢想象,创新伴随你成功。
多思考,勇创新,丰富想象妙无穷。
省情礼仪心理健康综合知识三年级

同学交往快乐多(教案)韩静洁城关镇寨沟小学【授课内容】同学交往快乐多【执教人】程辉(河南南阳市油田第五小学)【执教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在同学的交往中要学会宽容、理解和谅解他人。
2、使学生知道与同学交往的好处,从而学会珍惜友谊,乐于交往。
3、让学生了解一些人际交往的方法,体会如何与人交往。
【教学重难点】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让学生懂得如何与人交往。
【教学方法】故事启发、情境体验、角色扮演【课前准备】学生:填写交往记录卡[回忆和同学交往中出现那些磕磕碰碰的现象,如何处理的,效果如何]教师:课件【辅导过程】一、音乐激趣尝试快乐活动1:互动交流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让我们一起听听这首歌!(播放歌曲“找朋友”,学生随歌曲做动作)[点击播放歌曲]2.你们在一起做游戏心情怎么样?(突出心情快乐)教师小结:和这么多同学伙伴在一起学习、游戏、交流见闻会让我们感到多快乐(板书:同学交往快乐多)(此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探究明理感受快乐活动2 听故事,明道理1、同学交往中,有时因说话不注意,会发生小小的不愉快;在游戏中,磕磕碰碰也在所难免。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请听故事《四个好朋友》[课件动画演示]2、让学生说说四个好朋友哪些方面做得好。
活动3 迁移生活感悟快乐[谈自己]1、同学在交往中,是否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呢?你当时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2、小组内交流交往记录卡3、小组推荐哪些同学处理的最好?全班一起讨论。
4、教师要针对学生中常见的不当人际交往问题要重点引导分析这样做的后果如何,有无更好的办法。
最后强化明理:朋友相处要友好,互相谦让有礼貌。
有了误解要学会换位思考,谅解对方,烦恼就会离你而去,欢乐和友谊就会用永远陪伴你。
(活动2、3从童话故事迁移到个人的生活实际,通过讨论探究,目的使学生懂得在同学的交往中要宽容、理解和谅解他人,做到文明礼貌,团结友爱。
欢乐和友谊就会用常伴。
三年级四年级省情复习题

三年级四年级省情复习题简介:三年级和四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两个年级,对学生的各个学科知识进行全面巩固和提升。
因此,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省情相关知识,在这里整理了一份三年级四年级省情复习题。
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同学们可以巩固省情知识,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
一、选择题1. 中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的首都是:A. 上海B. 北京C. 广州2. 以下哪个省份不属于中国的中部地区?A. 河南B. 山东C. 湖北3. 以下哪个省份是中国的南部沿海省份?A. 四川B. 浙江C. 内蒙古4. 以下哪个省份是中国的西部省份?A. 吉林B. 新疆C. 上海5. 以下哪个省份以制造业和工业发达而闻名?A. 江苏B. 湖南C. 海南二、填空题1. 中国共有省级行政区域共有____个。
2.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而____是中国的政治中心。
3. 四川省以其美丽的风景和特色美食____而闻名。
4.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而____则是中国最深的峡谷。
5. 中国的四大直辖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和____。
三、解答题1. 根据地理位置,将以下省份分为东部、中部、南部和西部四个地区,并写出其中一两个省份的名称。
2. 以北京市为例,介绍一下你所在省份的省会城市的特色和著名景点。
3. 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你所在省份的气候特点。
4. 描述一下中国的国旗和国徽的图案及其寓意。
5. 简述中国的长城是什么时候建成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判断题1. 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的中部地区。
2. 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气候多雨,潮湿,适宜种植稻谷。
3.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全长超过4000公里。
4. 北京市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5. 上海是中国的四大直辖市之一。
五、综合题根据你对你所在省份的了解,写一篇100字以上的短文,介绍一下你所在省份的特色和著名景点。
思考题:1. 你在学习省情课程时最感兴趣的是哪个省份?为什么?2. 除了课本中提到的省份,你还了解哪些其他的省份?简单介绍一下。
三年级上册省情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三年级上册省情教案一、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和生活环境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倡导下,学校开设了省情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在省份的了解和认同,增强学生的地域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三年级上册省情教案以我国一个具体的省份为例进行教学,通过学习省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省份的特点和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省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使学生能够简单描述该省份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该省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整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整理相关的省情资料。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自己所在省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更多的了解和关注。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省份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该省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理能力,使其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相关的省情资料,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1)省份的地理位置、特点;(2)该省份的重大历史事件;(3)该省份的文化遗产。
2.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省份是什么吗?它的地理位置在哪里?有哪些特点?(2)学习省份的地理位置、特点(15分钟)教师介绍该省份的地理位置,与学生共同找出该省份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并简单介绍该省份的地理特点。
(3)学习该省份的重大历史事件(2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该省份的重大历史事件,如该省份的建省时间、重要战役、革命历史等,并通过图片或文字资料进行展示。
(4)学习该省份的文化遗产(2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该省份的文化遗产,如传统节日、名人故居、历史文物等,并通过图片或文字资料进行展示。
(5)小组活动(20分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省份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获取相关省情资料,并整理成简单的报告。
省情礼仪纲要

省情礼仪心理健康课程纲要龙湖镇小桥小学三年级省情礼仪心理健康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授课时间:省情:8课时礼仪:6课时心理健康:9课时省情课程目标:1、在省情学习过程中,了解“河南”地理位置、历史概况、使学生明白河南的基本概况2、学习河南的风景名胜、人文风采,文化遗产,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3、初步了解自然,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意识。
礼仪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到少先队员的光荣,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文明礼仪常识(做一个文明人必看)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文明礼仪,伴我成长",已成为我们青少年成长阶段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作到如下几点: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二、课程安排:一、个人礼仪(一)仪表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
(二)言谈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仪态举止1、谈话姿势:2、站姿:3、坐姿:4、起姿:二、见面礼仪1、握手礼: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
三年级省情

三年级省情三年级下册省情礼仪教案我和别人不一样教学目的:1、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要学会认识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不足。
2、让学生认识到人在不同场合扮演的角色也不同,要懂得按角色行事。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教学方法:1、听故事2、讲述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5-6人为一小组)3、角色扮演4、学生自我欣赏与相互欣赏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创设情景,进入良好的活动课氛围。
(5分钟时间)教师:今天,郝老师要带大家去旅游,同学们,你们高兴吗?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快乐岛,这儿不仅景色优美,还有许多“快乐果实”,你们想不想尝一尝?同学们你们做过的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说说自己身上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二、认识自我二、思前想后,感悟宽容:过渡:是不是人人在交往过程中都能这么做呢?你有什么想说的?(引导学生说出发生矛盾很正常,但是如果胸怀宽广一些,就能减少争吵,获得朋友,否则,小事也会酿成大错,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三、真情回放,结合实际生活体会宽容:过渡:一对同桌本来关系特要好,可是今天,不知为什么,他们闹翻了脸,到底是什么事呢?(教育学生学会原谅别人,让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使大家心情都更舒畅些呢!)四、聚焦生活,说出你的故事过渡:让我们把镜头拉近,聚焦我们身边1、想想平时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过不愉快的事?如果再让你碰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1)小组讨论(2)学生讲述。
我爱爸爸妈妈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父母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很多,理应受剑子女的孝敬。
2、正确区分孝敬父母在不同场合具体要求的能力,孝敬父母的具体行为实践能力以及创造性的动手操作能力等。
教学重难点:领悟父母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音乐欣赏: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渲染气氛,情感铺垫。
二、活动一:体味父母的爱。
师:同学们,在刚才影片中的危难时刻,我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那么,在日常生活中,那份爱我们感受到了吗?1、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危难时刻,然而更多的是弥散在日常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省情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三年级下册省情礼仪教案我和别人不一样教学目的:1、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要学会认识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不足。
2、让学生认识到人在不同场合扮演的角色也不同,要懂得按角色行事。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教学方法:1、听故事2、讲述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5-6人为一小组)3、角色扮演4、学生自我欣赏与相互欣赏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创设情景,进入良好的活动课氛围。
(5分钟时间)教师:今天,郝老师要带大家去旅游,同学们,你们高兴吗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快乐岛,这儿不仅景色优美,还有许多“快乐果实”,你们想不想尝一尝同学们你们做过的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说说自己身上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二、认识自我(一)讲故事,明道理(5分钟)(二)活动:“我是谁”(7分钟)目的:引导学生多方面关注自己,引发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
三、悦纳自我(一)活动:聪明的我(6分钟)目的: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
优点自察,优点轰炸。
1、小组交流,相互之间找优点。
2、引导学生讨论:通过刚才的优点自察和优点轰炸,你有什么感受(二)活动:我的特别之处(8分钟)目的:自己的哪些长处是别人没有的自己的哪些长处是通过活动体现出来的(三)展示优点,发扬优点。
(5分钟)1、课件展示:我们今天很幸运,快乐岛上正在召开运动会,我们一起去看看。
《森林运动会的启示》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8分钟)五、采摘快乐果让我们伸出大拇指由衷地夸夸自己:我真的很不错,我真的很不错,同学交往快乐多一、游戏激趣,动画引入。
二、思前想后,感悟宽容:过渡:是不是人人在交往过程中都能这么做呢你有什么想说的(引导学生说出发生矛盾很正常,但是如果胸怀宽广一些,就能减少争吵,获得朋友,否则,小事也会酿成大错,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三、真情回放,结合实际生活体会宽容:过渡:一对同桌本来关系特要好,可是今天,不知为什么,他们闹翻了脸,到底是什么事呢(教育学生学会原谅别人,让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使大家心情都更舒畅些呢!)四、聚焦生活,说出你的故事过渡:让我们把镜头拉近,聚焦我们身边1、想想平时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过不愉快的事如果再让你碰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1)小组讨论(2)学生讲述。
我爱爸爸妈妈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父母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很多,理应受剑子女的孝敬。
2、正确区分孝敬父母在不同场合具体要求的能力,孝敬父母的具体行为实践能力以及创造性的动手操作能力等。
教学重难点:领悟父母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音乐欣赏: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渲染气氛,情感铺垫。
二、活动一:体味父母的爱。
师:同学们,在刚才影片中的危难时刻,我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那么,在日常生活中,那份爱我们感受到了吗1、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危难时刻,然而更多的是弥散在日常生活中。
轰轰烈烈是爱,平平淡淡也是2、其实,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爱我们的不只是父母。
(活动二: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三、结束语:我希望爸爸妈妈永远忘却忧愁,永远健康、幸福!合作力量大教学目标:1、帮助孩子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体验团结合作带来的快乐情感,增强合作意识。
2、能力目标:能初步掌握如何进行团结合作、培养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友好地与他人合作,并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游戏、活动等方式能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活动一)1、热身:手指拍手掌。
(讨论游戏感受)2、刚才大家都玩了这个游戏,有什么发现呢(活动二)同舟共济目的:集思广益,团结友爱,创新思维,努力尝试,靠团体力量,克服困难,达成目的。
准备:每7人一组,一组一张大报纸,把大报纸视为大海中的一条船。
要求:7人必须同时站在船上,一个也不能少,必须同生死共命运。
成员必须想方设法一起登上“船”,脚不能落在“船”外,并且必须保持3秒钟。
(活动三)欣赏歌曲《团结就是力量》教师总结: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悟出道理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大家紧密团结、密切合作,让我们的班级变得更加团结、强大。
做个快乐的人一、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认识人的基本情绪;2、情感目标:开心快乐过每一天;3、行为目标:学习消除烦恼的方法,学会寻找快乐。
二、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示脸谱图(提问:这是什么图代表什么情绪)2、小结:脸谱上分别代表高兴、生气、伤心、害怕这几种情绪。
3、过渡:每个人都会有这些情绪,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请五位同学到讲台前,老师读句子,要五位同学说出并表演出他们的情绪,其他同学观察每个人的脸部表情和行为。
A、考试得了100分。
B、爸爸周末要带我去动物园玩。
C、下课时间,我与同学因为抢球而打了起来。
D、我心爱的文具弄丢了。
E、在电视中看到恐怖的画面。
4、讨论交流(二)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讲一讲①当我不开心时,我会怎么做②你还有其他好办法吗告诉全班同学。
2、过渡:有人不高兴时不想吃饭,不理睬人,生闷气,这样会影响健康,时间长了还会气出病来;有人不高兴时又哭又闹,还会摔东西,这样也不好,损坏了东西,还会妨碍别人,惹得别人也不高兴。
相信自己行教学目标:1.使学生发现自己更多的优点,摆脱自卑的束缚,找到自信的依据。
2.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悦纳自我,拥有成功的人生。
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1.欣赏歌曲:《相信自己》二、活动(一)肯定自我(二)最有成就的三件事情1.播放音乐《日光海岸》2.哪位同学愿意起来分享一下你最成功的三件事情(找3——5位同学)3.这些事情让你对自己有了哪些认识,或者对于提高你的自信有什么帮助4.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对谁有了新的认识(目的在于通过别的同学指出对方的优势增强信心。
)三、总结展开想象的翅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使学生感受想象的魅力。
2、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师:我们一起来看,它像什么 (出示桂林景点"象鼻山"图片)这就是桂林的着名景点"象鼻山"。
在很多风景点,人们根据山脉,岩石的形状通过想象给他们起了有趣的名字,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现在,有家旅游公司要请同学们帮忙,他们发现了一处自然景点,那里也有很多的奇山怪石,只是还没有好好地开发。
(出示一幅景点照片)这就是其中的一个景点,你能为它起个有趣的名字吗?2、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交流。
3、师:同学们的想象都很有意思,生活中还有很多美丽,有趣的事物都是通过人们的观察,想象发现出来的,关键是你有没有学会运用奇妙的想象力.(出示课题)二、发散思维,拓展想象。
1、看图想象(出示人物图片)(1)师:想象无处不在,你们看,这里有几个人,他们有着不同的动作,表情,请你仔细地观察,想一想:他们怎么发生了什么事(2)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交流。
校园里的树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2.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二、过程和方法1.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2.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3.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美丽的校园中有许许多多树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校园里观察树木吧。
二、观察前的准备工作1.明确任务。
每位学生都要亲身去观察一棵树,那如何来观察呢2.学生介绍观察方法。
先思考后汇报师:观察顺序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主要的方法有:画简图、测量、闻气味、看果实、拓印树皮、拾树叶等。
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在笔记中。
3.画简图方法:在远处先观察整棵树的形状,并把它画下来。
三、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树木并做好记录1、每组选择一棵树作为观察对象。
2、比一比哪一组观察到的内容最多,记录的最好。
四、交流观察的内容1.交流: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评一评,哪一最好2.小组讨论:你观察了什么树,它生长在什么地方,有些什么特征3.学生交流.4.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五、总结、课后延伸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校园的树木相同不同长在泥土里树的形状不同需要阳光、水树干有粗细都有根、茎、叶节叶片形状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