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20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句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 逐步缩小范 围, 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 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第四步:通读检查
温故探究一: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 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 默然不应。 沛公北向坐 / 张良西向侍 / 范增数 目项王 /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项王默然不应
链接高考:
湖南卷:
/ /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 / 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 / / / 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温故探究四:下列语段有什么特点
1、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 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1、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 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 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文心雕龙》
勤动笔墨
触类旁通
小结:文言断句的方法
1、先词性,看名动
实际 操作 中要 综合 运用
2、据虚词,找对话 3、辨句式,解文意。 4、据修辞,定句读。
三部曲:一读再断三检查
随堂小练一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 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 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如:
4、时间词如:
等等。
等;
5 、叹词如嗟夫、呜呼等会构成独词句,前后都可断。
规律二:辨虚词 找对话
1、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表敬副词有:
夫、惟、盖、凡、窃、敬、请、苟、若、岂等;
2、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 者、也、矣、焉、乎、哉、与(欤)、耶、耳 等
3、还有一些放在句首的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文言文断句
古书没有标点
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 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尾用“。”断开, 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 用“、”断开,叫“读”(dòu)。现 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 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 读。
文言文断句作为检查学生 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 段。近年必考。
巩固延伸
1、阅读语段,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 还, 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 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曾子 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 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 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 也。 (《韩非子》) 断句:婴儿非与戏也 ∕ 婴儿非有知也 ∕ 待父母而学 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 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 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 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 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规律归纳一:
先词性,看名动
名词常做主语、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
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器物名等。
这些名词做主语,它的 前面 一般要断句,主语在句首; 后面 如果做宾语,那么它的 一般要断句,宾语在句 末。如果两个名词(特别是相同的)在一起,那么它们的 中间 一般要断句。
抓语句核心,一般是谓语动词,然后前后追问, 进行推断。动词不能单独成句,后面往往有宾语。
规律三:辨句式,助句读
文言文中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判断句式 “……者,……也”,“为、乃、即、则”等 反问句式 “不亦……乎”,“孰与……乎”,“其…… 乎”,“安……哉”,“何……为” 被动句式 “为……所……”,“受……于……”,“见…… 于……”其他固定句式 “如……何”,“况……乎”,“何 (以)……为” “何……之有”(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温故探究二: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 呼入吾得兄事之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 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规律二:辨虚词 找对话
1、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表敬副词有: 2、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
等; 等; 3、还有一些放在句首的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
温故探究三:找找下列句子有什么特点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2.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 劫。 3.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4.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7.其李将军之谓也
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被动句、变式句等都可以作为断
练习
•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 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 殆。 •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 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 翻译:能预见胜利的情况有五种:懂得(在什么情 况下)可以打和(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打的会胜利; 懂得兵多兵少的不同战法的会胜利;官兵同心同德 的会胜利;用自己的有准备来对待敌人的无准备的 会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君主不加干涉的会胜利。
训练: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 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 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 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 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 措手足
方法五:析总分,定断句 理清句间关系,有助于为总分关系的语段断句。
孔 子 曰 益 者 三 乐 损 者 三 乐 乐 节 礼 乐 乐 道 人 之 善 乐 多贤 友 益 矣 乐 骄 乐 乐 佚 游 乐 宴 乐 损 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 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解析:这句话中“益者三乐”“损者三乐”是总 说,继而分述,这就是总分关系。
规律归纳四:
据修辞,定句读
文言文是比较讲究修辞技法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偶、排比、顶真、反 复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古人行文注重对称,一 般句式较整齐,且四六句居多。利用好这两大特点,我们 也就可以比较顺利地断句了。 ①句式结构整齐,字数大致相当: 排比、对偶
②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的宾语重复出现后成为下一句 中的主语: 顶真 ③同一个词语或句子在段落中多次出现,有连续和间隔 两种形式: 反复
•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 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 /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 臣/于斯见之。
译文:李迪是贤相。当仁宗初立的时候,章献临朝称制, 很倚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专制的隐患。李迪义正词严, 能使宦官近臣不敢有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君主之 德一天天成就,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 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
句的切入点。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的整齐对称,也可以根据这一
特点断句。
晏 平 仲 婴 者 莱 之 夷 维 人 也 事 齐 灵 公 庄 公 景 公 以 节 俭力 行 重 于 齐 既 相 齐 食 不 重 肉 妾 不 衣 帛。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 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解析:文段开头“……者,……也”是判断句,“事齐灵公庄公 景公”承前省略主语“晏平仲婴”,“以……重于齐”是用“于” 引进主动者的被动句。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 顾 廉 耻。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解析:开头的“夫”是发语词,后面是结构相同的对称句,构成 排比。
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如: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 虽然、且夫、向使、纵使、然而、然则等等。
4、时间词如: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 5 、叹词如嗟夫、呜呼等会构成独词句,前后都可断。
特殊情况: 1、“者”,在作“……的人”或者表示间断停顿(如: 古之学者必有师),或“者也”连用时(非无所谓传其道 解其惑者也),其后不能断句。 2、也” 也常用在句间,表句间语气舒缓,诵读时不能停 顿(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其后不能断句。 3、“乎”有时用在句中同“于”,作介词(如:生乎吾 前),其后不能断句。 4.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 “白” “语” “道” “谓” “对” “云” “言”等为标志 。不过,一定要 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 “曰”,而把主语省略。
文言文断句实用
曾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 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很微薄。当时,这 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 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 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 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 “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 欣然签字。 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 “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 了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 的么?” 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
• 译文:天道,就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弦位高了就要压低 一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一些。 多出来的时候,就要加以减损, 不足的时候,就要加以补足。天道,是减损有余的,用来补给不 足的。但人之道却不是这样,总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 有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补给天下不足的呢,只有能够观天之道、 执天之行的道者才能做得到。所以,圣人顺应自然而不恃才傲物, 功成名就也不愿意养尊处优。
随堂小练二
•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5分) •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 之 不 足 者 补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 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 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 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 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 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 兵且集/召德基计事
温故探究二: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 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 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 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 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 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例、(2014湖北高考)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 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 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 集召德基计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之 使生变乎?不若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 也。” (选自宋濂《吴德基传》)
练习: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 将几何信 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 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 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 禽也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各有差∕上问曰∕ 如我∕ 能将几何∕信 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 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 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 以为陛下禽也
1.下列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部 分 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选择题)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断句前提
断句的前提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 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 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 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 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 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帮 助断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