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视觉感知与图像的基本概念
简述视觉感知和视觉认知的定义
简述视觉感知和视觉认知的定义视觉感知和视觉认知是人类视觉系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视觉感知和视觉认知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
视觉感知是指我们通过感觉器官,将外界视觉信息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了一系列视觉感受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了视觉信息的采集、传输、解码等多个环节。
首先,我们的眼睛会接收到外界的光线,然后由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进行感光,将视觉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并经过视神经传输到大脑皮质区域。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对视觉信息进行了处理和解码,从而产生了一系列视觉感受。
例如,我们可以感知到光线的亮度、颜色、形状、大小和位置等特征。
视觉认知则是指我们在感知到视觉信息后,对其进行理解、解释和加工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在大脑皮质区域中进行的,包括了对视觉信息的分析、识别、分类、记忆等多个环节。
在视觉认知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将感知到的视觉信息与之前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比对,从而对其进行分类和理解。
例如,在看到一个红色的苹果时,我们可以通过视觉认知将其识别为一个水果,并知道它的名称和用途。
视觉感知和视觉认知是相互依存的过程。
视觉感知提供了视觉信息,为视觉认知提供了物质基础,而视觉认知则进一步加工和理解这些信息,为我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提供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在视觉感知和视觉认知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脑皮质区域中的神经元在感知和认知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大脑皮质区域中的神经元会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和编码,从而产生了我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
同时,大脑还会对不同的视觉信息进行整合和综合,从而形成了我们对外界事物的整体认知。
视觉感知和视觉认知是人类视觉系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
在这一过程中,大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和编码,从而产生了我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
通过对视觉感知和视觉认知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为未来的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的研究提供借鉴。
第2章 视觉感知与视觉通道-SDU
亮度(Lightness)
– 从黑色到亮色 感知上不均匀
C. Ware, “Visual Thinking for Design”
HSL颜色空间
Lab颜色空间
感知上均匀分布 L用来近似人类对亮度的 感知 a, b用来近似“红/绿” 和“黄/蓝”通道
Lab颜色空间
色盲
红色盲 (Protanope)
原(蕴涵律)
接近性(proximity) 相似性(similarity) 连续性(continuity) 闭合性(closure) 简单性(simplicity)
格式塔(Gestalt)原则
结构比元素重要,视觉形象首先作为统 一的整体被认知
原则(蕴涵律)
接近性(proximity) 相似性(similarity) 连续性(continuity) 闭合性(closure) 简单性(simplicity)
Wolgang Köhler 1887-1967 为什么我们在观看 事物的时候会把一 部分当做前景,其 余部分当做背景?
Kurt Koffka 1886-1941 为什么我们能区分 形状?
Max Wertheimer 1880-1943 什么形状是好的?
格式塔(Gestalt)原则
结构比元素重要,视觉形象首先作为统 一的整体被认知
格式塔(Gestalt)原则
结构比元素重要,视觉形象首先作为统 一的整体被认知 原则(蕴涵律)
共势原则(common fate) 好图原则(similarity) 对称原则(symmetry)
经验原则(past experience)
相对性&绝对性
感知系统基于相对判断,而非绝对判断 (Weber‘s Law)
视觉感知资料
视觉感知视觉感知是人类感知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眼睛感知外界事物的形状、颜色、运动等信息。
视觉感知不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对我们的行为和决策产生着深远影响。
视觉感知的基础视觉感知的基础是眼睛接收到的光信号经过大脑中视觉皮层的处理,转化为我们看到的世界。
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响应,这使我们能够感知到不同的颜色。
此外,大脑还对物体形状、大小、运动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进而形成我们对周围环境的理解。
视觉感知的特点主观性视觉感知是一种主观的体验,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物体有不同的看法。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感知系统受到个人经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理解。
基于上下文的感知人类的视觉感知是基于上下文的,即我们看到的物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同一物体在不同背景下可能会引起不同的感知体验。
变化与恒定性尽管外界环境不断变化,但我们的视觉感知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恒定性。
这种稳定性使我们能够在多变的环境中保持对事物的连贯感知。
视觉感知与行为视觉感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例如,驾驶车辆时需要通过视觉感知来识别道路标志、其他车辆和行人。
此外,在进行体育运动、绘画等活动时,视觉感知也直接影响我们的表现和成就。
视觉感知的障碍视觉感知的异常可能会导致多种障碍,如色盲、视觉误解等。
这些障碍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保护视力、及时检测视觉问题至关重要。
结语视觉感知是人类感知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我们的生活、行为和决策产生着深远影响。
正确认识视觉感知的特点和重要性,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还有助于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让我们珍惜并科学地利用视觉感知这一宝贵的能力,不断拓展我们的认知边界。
第二章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第二章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视觉感知要素 图像感知和获取 图像取样和量化 象素间的一些基本关系 线性和非线性操作
2.1 视觉感知要素
眼睛的构造: (人眼包含有三层膜)
眼角膜与巩膜外壳 脉络膜 (前面睫状体 虹膜 晶状体) 视网膜 (视网膜表面的分离光
接收器提供图案视觉, 分为锥状体、杆状体)
感觉的亮度区域不是简单的取决于强度,还与周围的背景有关
2.1 视觉感知要素
视觉错觉
光幻觉是人视觉系 统所特有的,迄今 还没有清楚的解释。 由于以上各种特殊 现象,在进行图像 处理时,应该采取 一些特殊的补偿措 施。
图和背景反转的图形
在错觉 中,眼 睛填上 了不存 在的信 息或错 误地感 知物体 的几何 特点。
2.1 视觉感知要素
辨别光强度变化的能力
典型实验
韦伯比
可辨别增I C量/的I 50%IC
图2.5 用于描述亮度辨别特性的基本实验
图2.6 作为强度函数的典型韦伯比
当背景光保持恒定时,改变其他光源亮度,从不能察觉到可以察觉间变化,一 般观察者可以辨别12到24级不同强度的变化.
低照明级别,亮度辨别(杆状体)较差;高照明级别,亮度辨别(锥状体)较好。
几何错觉图形
2.2 光和电磁波谱
电磁波谱可以用波长( )、频率( )或能量来描述
c 光速
E hv
h 普朗克常量
为波长, 为频率, E为电磁波能量
光速c 2.998 108 m/s 普朗克常数 h=6.626068 ×10-34 m2 kg / s
2.2 光和电磁波谱
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任何有能量的物体,都会释放电磁波。
D8距离:D8(p,q)=max(|x-s|,|y-t|) (距离小于等于r的像素形成中心在(x,y)的方形)
第二章视觉生理与视觉心理
光的本质
人们通常所说的光是指“可见光”,它是由光源 发出的辐射能中的一部分,并能产生视觉效应。从量 子物理的观点,光具有二重性:粒子性和波动性。单 个光子呈粒子性,密集光子的集合衍射便呈现出波动 性。 所以,光是一种电磁辐射能,即电磁波,光线的方 向也就是波传播的方向。将各种电磁波按波长依次排 列,就成为电磁波谱。
眼球的运动
• 人们在观察外部信息时,眼球始终处于不停运动的状态。 只有静止的景物,没有静止不动的眼睛。 • ?眼球要不停的运动 答:只有眼球不断的跳跃、颤动的 刺激,才能引起大脑的注意。因此也有人认为眼球转动快 的人更聪明。 • 眼球运动起到对视觉信息的选择与处理的作用,其中包括 直接接受物理的“近刺激”和应对外界视野范围较广的 “远刺激”的两种眼球运动的重要分工。 • 对于视觉信息的选择,前者是一种眼球的瞬间运动,是一 种“ 跳跃性的运动”。而后者是一种“追随性”运动。
• 3.3.3立体知觉与深度知觉 • 所谓立体,只是一种被感知的立体,这是由于人们的视觉 心理的立体知觉所决定的。 • 1、双眼视觉:人对立体和空间的视觉感受主要通过两眼 同时观察而获得。在观察外界物体时,每只眼睛都在各自 的视网膜上形成单独的视像,并将这两个视像引起的神经 冲动传送到大脑的视觉皮层,经大脑皮层的综合作用便形 成了单一的具有立体感的视觉映像。 • 双眼视野大于单眼 • 中央眼
• 几何型:根据几何的透视原则而产生的透视关系,如远处 在上,近处在下。东方绘画中国日本都属于这类。
Hale Waihona Puke • 概念型透视:主要通过社会观念等所表现的透视关系,如 主要人物放大,突出其主要性等。 • 增强或减少视觉纵深的方法: • (1)大小:大的物体感觉较近,小的物体感觉较远 • (2)遮挡:前面的物体遮挡住后面的物体,可以体现出一 定的纵深感。 • (3)质地:组成质地或纹理单元大的近,小的则显的远 • (4)焦距:观察到的细节,清楚的比模糊的更显得近。
图形识别与视觉感知
计算机视觉中的视觉感知模型
• 马尔视觉计算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 生物视觉机制的视觉感知模型,包括初 级视觉处理、中级视觉处理和高级视觉 处理三个层次 • 视觉注意力模型:模拟人类视觉注意 力机制,实现对图像的局部和全局信息 的关注和处理
视觉感知计算理论及其进展
01
视觉感知计算理论
• 研究通过计算实现对视觉感知的模拟和 实现,包括图形识别、颜色识别、空间关 系识别等方面 • 视觉感知计算理论是计算机视觉和人工 智能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机遇: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为图形识别 与视觉感知技术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 段,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拓展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基于特征提取的图形识别方法
特征提取的定义
• 从图像中提取出对图形识别有用的信息, 如边缘、角点、纹理等 • 特征提取是图形识别的关键步骤,直接 影响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特征提取的方法
• 基于边缘检测:通过边缘检测算法提取 图像中的边缘特征 • 基于角点检测:通过角点检测算法提取 图像中的角点特征 • 基于纹理分析:通过纹理分析算法提取 图像中的纹理特征
02
视觉感知计算理论的进展
• 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感知计算:通过深 度学习技术实现对视觉感知的模拟和实现, 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 多模态视觉感知计算:研究通过融合多 种视觉信息(如图像、视频、语音等)实 现更准确的视觉感知
04
图形识别与视觉感知的应用案例
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图形识别与视觉感知应用
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概念
机器人视觉中的图形识别与视觉感知应用
机器人视觉的基本概念
• 研究机器人在环境中对图形信息的感知和处理,提高机器人的自主性和适应性 • 包括图像处理、图形识别、空间定位等方面
数字图像处理总复习(14)(1)
2.图像锐化与图像平滑有何区别与联系?
第三章 (不考计算题) 频域滤波的物理含义 傅立叶变换性质 频域滤波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 灰度基本变换(线形、非线性) 直方图处理(定义、直方图规定化、均衡化) 算术逻辑运算(帧差分,帧平均) 空间滤波(均值、中值、KNN) 同态滤波(滤波流程) 边缘检测(一阶,二阶,循环卷积) 图像锐化与图像平滑 真彩色图像处理与伪彩色图像处理
第一章图像数字图像处理灰度图像的概念图像工程定义分类图像的表达图像文件格式bmp文件第二章视觉感知要素图像采样和量化颜色模型像素之间的基本关系邻接连通距离度量第三章不考计算题频域滤波的物理含义傅立叶变换性质频域滤波的基本方法第四章灰度基本变换线形非线性直方图处理定义直方图规定化均衡化算术逻辑运算帧差分帧平均空间滤波均值中值knn同态滤波滤波流程边缘检测一阶二阶循环卷积图像锐化与图像平滑真彩色图像处理与伪彩色图像处理第五章图像编码与压缩不考计算图像编码的基本概念图像编码的方法第六章图像恢复颜色模型第七章图像分割图像的阈值分割图像的梯度分割图像边缘检测第八章目标的表达和描述目标表达目标的描述第九章形态学运算膨胀腐蚀开运算闭运算?除电磁波谱图像外按成像来源进行划分的话常见的计算机图像还包三种类型
8. 直方图修正有哪两种方法?二者有何主要区别于 联系?
方法:直方图均衡化和直方图规定化。
区别:直方图均衡化得到的结果是整幅图对比度的增 强,但一些较暗的区域有些细节仍不太清楚,直方图 规定化处理用规定化函数在高灰度区域较大,所以变 换的结果图像比均衡化更亮、细节更为清晰。联系: 都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通过改变直方图的形状来达 到增强图像对比度的效果。
视觉的基本现象 普通心理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视觉的基本现象普通心理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视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感知方式之一,也是人类感知世界的主要途径。
它通过眼睛和大脑之间的复杂协同作用,将外部环境的光线信息转化为我们能够理解和识别的图像。
作为一门专注于研究视觉现象和感知的学科,视觉心理学旨在深入了解人类是如何感知、注意和记忆视觉信息的。
在这个领域,研究者们探索了视觉信息的处理方式以及与其他心理过程(如注意力和记忆)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视觉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我们需要探讨和了解视觉的感知、注意力和记忆三个基本现象。
首先,视觉的感知是指我们如何通过视觉系统感知环境中的各种视觉刺激。
这包括了我们对颜色、形状、大小、运动等视觉属性的感知能力。
其次,视觉的注意力是指我们在众多视觉刺激中选择性地关注和处理特定的信息。
注意力的分配可以影响我们对环境中不同刺激的感知和处理效果。
最后,视觉的记忆是指我们如何存储和检索与视觉相关的信息。
我们的记忆系统对过去的视觉经验起着关键的作用,使我们能够识别、回忆和辨别各种视觉对象和场景。
通过深入研究视觉心理学中的这些基本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感知和认知的机制,并且对于应用领域,如广告、设计和教育等,也能够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本文将以这三个基本现象为主线,探讨视觉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以期增进对视觉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探讨,分别是视觉的感知、视觉的注意力和视觉的记忆。
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视觉心理学的基本现象。
在这些内容中,我们将深入研究人类视觉系统的运作方式,探讨视觉对人类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在第一部分,我们将着重介绍视觉的感知。
视觉的感知是指人们通过眼睛感知外界事物的能力。
我们将深入研究人类视觉系统如何感知光线、颜色、形状和运动等视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是如何被加工和解读的。
通过了解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认知过程。
数字图像处理(冈萨雷斯)-2_数字图像处理基础解析
2.4.3 空间和灰度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 图像中可分辨的最小细节,主要由采样间隔值决定
采样间隔值越小,空间分辨率越高
a)20 km/pixel;
空间分辨率
(低)
b)10 km/pixel
空间分辨率
(高)
灰度级L不变
空间分辨率变化对图像视觉效果的影响
(a) 原始图像(256×256)(b)采样图像(128×128)(c)采样图像(64×64)
像素的相邻仅说明了两个像素在位置上的关系,若 再加上取值相同或相近,则称两个像素邻接。
1、两个像素p和q邻接的条件 (1)位置相邻
p(m,n)和q(s,t)位置上满足相邻,即
(2)灰度值相近,即称为灰度值相近(似)准则。 称为灰度值相近(似)准则。
2、邻接性
2.5 像素间的一些基本关系
令V是用于定义邻接性的灰度值集合(相似性准则),存 在三种类型的邻接性:
(1) 4邻接:若像素p和q的灰度值均属于V中的元素,且q 在N4(p)中,则p和q是4邻接的.
(2) 8邻接:若像素p和q的灰度值均属于V中的元素,且q 在N8(p)集中,则p和q是8邻接的.
(3) m邻接(混合邻接):若像素p和q的灰度值均属于V中的 元素,{①q在N4(p)中,或者②q在ND(p)中}且{集合 N4(p)∩N4(q)没有V值的像素},则具有V值的像素p和q 是m邻接的.
(b)图中,q1和q2 之间存在2条通路; (c)图中,q1和q2 之间只有1条通路;(m通路)
有
,可以规定灰度级范围为[ 0 , L - 1]
2.4 图像取样和量化
获取图像的目标是从感知的数据中产生数字图 像,但是传感器的输出是连续的电压波形,因此需 要把连续的感知数据转换为数字形式。
数字图像处理第2章采样量化图像格式
又称输出分辨率,是指打印机输出图像时每英寸的点数(dp i)。打印机分辨率也决定了输出图像的质量,打印机分辨率越高, 可以减少打印的锯齿边缘,在灰度的半色调表现上也会较为平滑。 打印机的分辨率可达300-1200 dpi。
4) 扫描仪分辨率
单位长度上采样的像素个数。台式扫描仪的分辨率可以分
• 曲线3:
质量
细节较多的球赛观众图像 k
5
4 32 64 128 256 N
总结
一般,当限定数字图像的大小时, 为了得到质量较好的图像 可采用如下原则:
(1)对缓变的图像,应该细量化,粗采样,以避免假轮廓。
(2)对细节丰富的图像,应细采样,粗量化,以避免模糊。 对于彩色图像,是按照颜色成分——红、绿、蓝分别采样和量
2.3.3 用传感器阵列获取图像
传感器阵列
2.4 图像数字化技术
图像的数字化包括采样和量化两个过程。 设连续图像f(x, y) 经数字化后,可以用 一个离散量组成的矩阵g(i, j)(即二维数组) 来表示。
f (0,0) f (0,1) f (0, n 1)
g(i,
j)
g(1,0)
z 蓝 (Blu e) 品 红 (Magenta )
青 (Cyan ) O 红 (Red) x
绿 (Gre en) 黄 (Yello w) y
(2) 数字化采样一般是按正方形点阵取样的, 除此之外还 有三角形点阵、正六角形点阵取样。
(3)以上是用g (i, j)的数值来表示(i, j)位置点上灰度级值的
大小,即只反映了黑白灰度的关系, 如果是一幅彩色图像, 各点
的数值还应当反映色彩的变化,可用g (i, j, λ)表示,其中λ是波 长。如果图像是运动的,还应是时间t的函数,即可表示为g (i, j, λ, t)。
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图像处理》总复习题(第1-7章)(1)
电⼦信息⼯程《数字图像处理》总复习题(第1-7章)(1)第⼀章引⾔⼀.填空题1. 图像可以分为物理图像和虚拟图像两种。
其中,采⽤数学的⽅法,将由概念形成的物体进⾏表⽰的图像是虚拟图像。
2. 数字图像是⽤⼀个数字阵列来表⽰的图像。
数字阵列中的每个数字,表⽰数字图像的⼀个最⼩单位,称为像素。
3. 数字图像处理可以理解为两个⽅⾯的操作:⼀是从图像到图像的处理,如图像增强等;⼆是从图像到⾮图像的⼀种表⽰,如图像测量等。
4. 数字图像处理包含很多⽅⾯的研究内容。
其中,图像重建的⽬的是根据⼆维平⾯图像数据构造出三维物体的图像。
⼆.简答题1. 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包含很多⽅⾯,请列出并简述其中的4种。
①图像数字化:将⼀幅图像以数字的形式表⽰。
主要包括采样和量化两个过程。
②图像增强:将⼀幅图像中的有⽤信息进⾏增强,同时对其⽆⽤信息进⾏抑制,提⾼图像的可观察性。
③图像的⼏何变换:改变图像的⼤⼩或形状。
④图像变换:通过数学映射的⽅法,将空域的图像信息转换到频域、时频域等空间上进⾏分析。
⑤图像识别与理解:通过对图像中各种不同的物体特征进⾏定量化描述后,将其所期望获得的⽬标物进⾏提取,并且对所提取的⽬标物进⾏⼀定的定量分析。
2. 简述图像⼏何变换与图像变换的区别。
①图像的⼏何变换:改变图像的⼤⼩或形状。
⽐如图像的平移、旋转、放⼤、缩⼩等,这些⽅法在图像配准中使⽤较多。
②图像变换:通过数学映射的⽅法,将空域的图像信息转换到频域、时频域等空间上进⾏分析。
⽐如傅⾥叶变换、⼩波变换等。
3. 简述数字图像处理的⾄少4种应⽤。
①在遥感中,⽐如⼟地测绘、⽓象监测、资源调查、环境污染监测等⽅⾯。
②在医学中,⽐如B超、CT机等⽅⾯。
③在通信中,⽐如可视电话、会议电视、传真等⽅⾯。
④在⼯业⽣产的质量检测中,⽐如对⾷品包装出⼚前的质量检查、对机械制品质量的监控和筛选等⽅⾯。
⑤在安全保障、公安⽅⾯,⽐如出⼊⼝控制、指纹档案、交通管理等。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第一章:人体的感知器官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的主要感知器官,包括眼、耳、鼻、舌和皮肤。
2. 掌握各个感知器官的功能和作用。
3. 理解感知器官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人体的感知器官包括眼、耳、鼻、舌和皮肤。
2. 眼睛是视觉器官,能够感知光线和颜色。
3. 耳朵是听觉器官,能够感知声音和音调。
4. 鼻子是嗅觉器官,能够感知气味。
5. 舌头是味觉器官,能够感知味道。
6. 皮肤是触觉器官,能够感知触感和温度。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人体的感知器官及其功能。
2. 讲解每个感知器官的结构和作用。
3. 进行小组活动,学生互相描述自己的感知器官的特征和功能。
4.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感知器官的反应。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表现。
2. 学生完成实验的准确性和观察力。
第二章:视觉感知教学目标:1. 了解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视觉感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视觉感知的原理,包括光线、图像和颜色的感知。
2. 眼睛的结构,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和视网膜。
3. 视觉感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阅读、驾驶和观察物体。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视觉感知的重要性和应用。
2. 讲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3. 进行小组活动,学生互相描述自己的视觉感知体验。
4.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光线和图像对视觉感知的影响。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表现。
2. 学生完成实验的准确性和观察力。
第三章:听觉感知教学目标:1. 了解听觉感知的基本原理。
2. 掌握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听觉感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听觉感知的原理,包括声音、音调和语音的感知。
2. 耳朵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3. 听觉感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交流、音乐欣赏和环境感知。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听觉感知的重要性和应用。
2. 讲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视觉处理的基础概念和特点
视觉处理的基础概念和特点视觉处理是人类大脑对外界环境中的视觉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感知和理解视觉信息,人们能够获取丰富的世界知识,进行物体识别、场景理解、行为控制等。
视觉处理的基础概念包括视觉感知、视觉认知和视觉注意,它们共同构成了视觉信息处理的基本机制。
视觉感知是人类通过视觉系统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
它包括感知到视觉信息的初级加工,如形状、颜色和运动等特征的提取。
视觉感知的基础是视觉神经系统对视觉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视觉感知的特点是快速、自动和并行。
快速性体现在感知过程几乎是即时完成的,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大量信息。
自动性体现在感知过程不需要特意去关注,即使在注意力未集中的情况下,也能够自动感知到视觉信息。
并行性体现在信息在多个通路上同时处理,从而实现对多个特征和维度的同时感知。
视觉认知是人类对视觉信息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过程。
它包括对场景、物体和动作的识别和分类。
视觉认知的基础是前额叶和顶叶等高级脑区对视觉信号进行进一步加工和分析。
视觉认知的特点是高级和有选择性。
高级体现在视觉认知过程对信息进行高级整合和综合,能够对复杂的图像进行理解和解读。
有选择性体现在视觉认知过程对关注的信息有所偏好,并对其进行优先处理。
视觉注意是人类在视觉信息处理过程中选择关注的目标和区域的过程。
注意力是一个有限资源,通过注意力的调控,人们能够更加有效地处理和利用视觉信息。
视觉注意的基础是背侧看守核和前腹侧视觉通路等神经系统对注意信号的处理。
视觉注意的特点是选择性、集中性和可调节性。
选择性体现在注意可以选择关注的目标和区域,并排除其他干扰信息。
集中性体现在注意可以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提高对该目标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可调节性体现在注意可以根据任务需要进行灵活调节,以实现更高效的信息加工和理解。
视觉处理具有自顶而下和自底而上两个方向。
自底而上的信息传递是指从感觉器官向大脑进行的底层视觉加工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低级的特征,如形状、颜色和运动等,被提取出来,并逐渐组合成更高级的特征。
计算机视觉中的视觉感知和图像处理
计算机视觉中的视觉感知和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一个领域,该领域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改善。
计算机视觉的核心技术是图像处理,其目的是为了让计算机能够通过图像来学习和认识物体和场景,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
视觉感知是计算机视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度和速度直接影响着计算机视觉的效果。
视觉感知可以理解为直观地感知到场景中出现的物体或者粗略的环境,这是计算机视觉中最基础的能力。
视觉感知常见的任务有目标检测、物体识别、姿态估计等。
在这些任务中,计算机需要首先从一张图片或者视频中识别出各种目标物体,然后进一步分析它们的属性和特征,最后根据需要进行分类或者输出某些结果。
这就要求计算机能够准确地感知到那些目标物体并对它们进行处理。
在视觉感知中,目标检测是最基本的任务之一。
目标检测的目的是在一张图片或者视频中检测出特定的物体并用一个框将其框起来。
目标检测任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深度学习的检测模型,如YOLO、RCNN等,其基本思路是首先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特征提取,然后使用分类器或者回归器对目标检测框进行预测。
另一类是基于传统的图像识别方法,如SIFT、HOG等,其基本思路是用传统的特征提取算法来提取图像中的特征,然后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目标进行分类识别。
物体识别是视觉感知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物体识别的目的是将输入的图片或者视频中的物体与一个特定的物体类别相匹配。
基于深度学习的物体识别方法目前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卷积神经网络的发展使得模型能够在大量的数据上进行训练,在分类任务方面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基于深度学习的物体识别一般使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特征提取,然后使用全连接层对特征进行处理和分类,最后输出所属类别。
姿态估计是计算机视觉中的另一个常见任务。
姿态估计的目的是确定一个人或者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其主要应用场景是在机器人控制、增强现实等领域。
基于深度学习的姿态估计方法也是使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特征提取,并使用全连接层对特征进行处理和预测。
美术设计与创意
美术设计与创意复习纲要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从视觉感知到图形创意一、图形的认知人类是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来接受信息的,其中视觉承担着约65%的信息感知。
视觉对图形的感知是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即:1、物理现实;2、生理感知;3、心理反应。
1、物理现实是指客观现实存在的物质图像。
2、生理感知是指现实中的物质图像作为一个刺激物为视网膜所接受而形成视觉映像的生理现象。
3、心理反应是指当不同的视觉映像信息被传递到大脑又经过判断、解释、传递,作用于人的心理并作为某种判断及延伸性解释的现象。
在视觉映像传递的过程中,图像负载着信息,传递着信息,其所反映的图像形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象征性。
图像和图形的概念不同。
图像是物理现实的存在,是人类视觉感知的基础因素。
图形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对图像信息进行认识的判别,而后形成的总体认识。
二、图形的沿革按时代变迁及传播方式而言,图形曾经历五次重大变革:1、人类早期的原始图形的出现,为进远古时期人类的交流、沟通带来了便利。
(图形的萌芽期)早期人类是以原始图形为媒介,将人的观念和意识符号化,记录了人类远古时代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的方方面面。
2、奴隶社会早期,文字从图形范畴中脱颖而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完整的符号系统。
(文字的独立)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文字,主要有四种:中国的汉字、埃及人的象形文字、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古代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楔形文字。
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发明了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方式的先祖是古代西亚的“汉谟拉比法典”。
3、图形的变化与发展(重点:“三术”、“三人”)三术:造纸术、印刷术和摄影术的出现,扩大了图形传播的影响,提高了传播质量和效率。
三人:中国人毕昇(活字印刷术)、德国人古腾堡(铅活字印刷术)、法国人约瑟夫·尼伯斯(摄影术)。
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栖息印刷品是收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的《金刚经》。
古腾堡圣经是欧洲第一部铅活字印刷品。
4、图形的拓展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分辨率 或者是指要精确测量和再现一定 尺寸的图像所必需的像素个数。 • 单位:像素×像素
(如:数码相机指标1210万像素(4000×3000))
26
图像的数字化 —— 量化概念
量化是将各个像素所含的明暗信息离散化后,
用数字来表示。一般的量化值为整数。 充分考虑到人眼的识别能力之后,目前非特殊 用途的图像均为8bit量化,即采用0 ~ 255的整数 来描述“从黑到白”。 在3bit以下的量化,会出现伪轮廓现象。
10
相对视敏函数
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敏感度,不同波 长而幅射功率相同的光不仅给人以不同的色彩 感觉,而且亮度感觉也不同。 视敏函数:描述人眼视敏特性的物理量为视敏 函数和相对视敏函数。在相同亮度感觉的条件 下,不同波长光辐射功率 V 的倒数用来衡量人 眼对各波长光明亮感觉的敏感程度。 对于人眼, 是钟形曲线。 V
0 150 200 I 120 50 180 250 220 100
20
数字图像的概念与描述 —— 彩色图像
彩色图像是指每个像素的信息由RGB三原色构 成的图像,其中RGB是由不同的灰度级来描述 的。 彩色图像不能用一个矩阵来描述了,一般是用 三个矩阵同时来描述。
第2章
视觉感知与图像的基 本概念
本章内容简介
视觉感知 数字图像的概念与描述 图像的数字化 数字图像的存储格式 灰度直方图
2
2.1 视觉感知
图像处理的研究需要了解人类视觉机理:
人们能够区分的光强度差别有多大? 我们眼睛的空间清晰度是多少?对运动的感觉如何? 我们估计和比较距离和面积的精度是多少? 人类特性视觉的光谱是怎样的? 人的视觉中彩色起什么作用? 人类是如何获得视觉感知,如何认知周围事物的?
5
视觉感知
视觉感知是视觉的内在表象。 视觉感知包括两个不同的感知层次:
视觉的低级感知层次 视觉的高级感知层次
6
视觉低级感知层次
视觉系统从外界获取图像。 眼睛视网膜上获得周围世界的光学信号,然后 视觉接收器发生光电化学反应(杆状细胞和锥 状细胞在视网膜上作为视觉接收器),产生视 神经脉冲,从而将光图像信息转化为视网膜的 神经活动电信息,最后通过视神经纤维,把这 些图像信息传送入大脑,由大脑获得图像感知。 视觉系统的可视波长范围为 =380nm~780nm; 视觉系统的可响应的亮度范围是:1~10个量级的 幅度范围。
2.2 数字图像的概念与描述
所谓的数字图像的描述是指如何用一个数值 方式来表示一个图像。 数字图像是图像的数字表示,像素是其最小 的单位。 可以用矩阵来描述数字图像。 描述数字图像的矩阵目前采用的是整数阵, 即每个像素的亮暗,用一个整数来表示。
17
数字图像的概念与描述 —— 图像的坐标系
矩阵是按照行列的顺序来定位数据的,但是图 像是在平面上定位数据的,所以有一个坐标系 定义上的特殊性。 为了实现方便起见,这里以矩阵坐标系来定义 图像的坐标。
列(j) Y轴(j)
矩阵 A(i,j)
行(i)
图像 f(i,j)
X轴(i)
矩坐标系
直角坐标系
18
数字图像的概念与描述 —— 黑白图像
黑白图像是指图像的每个像素只能是黑或 者白,没有中间的过渡,故又称为2值图 像。 2值图像的像素值为0、1。
19
数字图像的概念与描述 —— 灰度图像
灰度图像是指每个像素的信息由一个量化的 灰度级来描述的图像,没有彩色信息。
线阵CCD :
单元数有: 256, 1024, 2048, 4096 等;
面阵CCD:
CMOS
CMOS和CCD一样都是可用来感受光线变化的半导体。 CMOS是利用硅和锗两种元素做成的半导体,通过CMOS上 带负电和带正电的晶体管来实现基本功能的。产生的电流即 可被处理芯片纪录和解读成影像。 CMOS针对CCD最主要的优势是价格低廉、制造工艺较简单 且非常省电,其耗电量只有普通CCD的1/3左右。 CMOS传感器可以在每个像素基础上进行信号放大,采用这 种方法可以进行快速数据扫描; CMOS主要问题是在处理快速变化的影像时,由于电流变化 过于频繁而过热。但是现在CMOS绝非只局限于简单的应用, 也在发展高清系列。
31
CCD的三层结构
第一层“微型镜头”: CCD 成像的关键是在于其感光层, 为了扩展CCD 的采光率,必 须扩展单一像素的受光面积, 增加感光面积。 第二层“分色滤色片”:有 两种分色方式,一是RGB原 色分色法,另一个则是 CMYK补色分色法。这两种 方法各有优缺点。 第三层感光层:主要是负责 将穿过滤色层的光源转换成 电子信号,并将信号传送到 影像处理芯片,将影像还原。
采样点数M×N (行和列) 量化级别G (灰度级数)
为了便于处理,采样点数N与量化级别G都为2的幂 次方,即M=2m,N=2n ,G=2k (m,n,k均为正整 数)。记录一幅图像所需的字节(byte)B可由下 式计算: B=M×N×k÷8 实际上: M、N一般取64、128、256、640、1024、 1240等值;k一般取1、4、8、16、24、32等值。 一般地说,图像质量随M、N和k的增加而增高。
255 240 240 R 255 0 80 255 0 0
0 160 80 G 255 255 160 0 255 0
80 160 0 B 0 0 240 255 255 255
21
2.3 图像的数字化
13
同时对比度
在相同亮度的刺激下,由于背景亮度不同,人 眼所感受到的主观亮度不同,这种效应称为 同时对比度。 由于同时对比是由亮度差别引起的,故也称 为亮度对比。相对应的还有色度对比。
14
马赫带
Mach在1865年讨论了“Mach带”现象 “Mach带”
一条有均匀黑的区域和均匀白的区域 每级阶跃的灰度差相同
11
相对视敏曲线
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相对视敏曲线有所不同, 对视锥细胞情况,在 =555nm 时绿光亮度最敏 感,对视杆细胞暗视情况,则 =505nm 时绿光最 敏感。
12
对比灵敏度
在均匀照度背景 I 上,有一照度为 I+△I的光 斑,称眼睛刚好能分辨出的照度差△I与 I 的 比(△I/ I)为对比灵敏度; 由于背景亮度 I 增大, △I 也需要增大,因 此在相当宽的强度范围内,对比灵敏度是一 个常数,约等于0.02,这个比值称为韦伯比 (Weber比)。亮度很强(弱)时不为常数。
“Mach带”,人们在观察现象:
每个条带内灰度是不均匀的 每级阶梯的右边比左边更暗
15
人类视觉感知能力的特点
人类视觉系统在对物体的识别上有特殊强大的功 能;但在对灰度、距离和面积的绝对的估计上却 有某些欠缺; 以传感器单元的数目比较:视网膜包含接近1.3亿 个光接收器,这极大的大于CCD片上的传感器单 元数; 和它每次执行运算的数目比较:和计算机的时钟 频率相比,神经处理单元的开关时间将比之大约 104倍; 慢 不论这慢的定时和大量的接收器,人类的视觉系 统是比计算机视觉系统要强大得多。它能实时分 析复杂的景物以使我们能即时的反应。
人们对于自己视觉机构的生物、生理、物理过程的 了解,以及神经、精神方面的了解还处于低级阶段, 认识还很不完善,还有很大的局限性。
3
人 眼 构 造
4
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
视网膜上有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两类视觉接收器; 视杆细胞(Rod cell):细长而薄,数量上约1.2亿 个,它们提供暗视(Scotopic Vision),即在低几 个数量级亮度时的视觉响应,其光灵敏度高。 视锥细胞(Cone cell):结构上短而粗,数量少, 约600万~700万,光灵敏度较低,它们提供明视 (Photopic Vision),其响应光亮度范围比视杆细 胞要高5~6个数量级。在中间亮度范围是两种视 觉细胞同时起作用。视锥体集中分布在视网膜中 心。
27
图像的数字化 —— 量化方法
量化可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 1. 均匀量化是简单地在灰度范围内等间隔量化。
2. 非均匀量化是对像素出现频度少的部分量化间 隔取大,而对出现频度大的部分量化间隔取小。
• 一般情况下,对灰度变化比较平缓的部 分用比较多的量化级。
28
图像质量的确定
数字化时,关键是要决定:
34
2.4 数字图像的存储格式
数字图像是由排成矩形点阵的像素组成的。 图像有不同的编码方式:无压缩、无损压缩、有损 压缩。 图像文件通常与操作系统有关:Windows、Linux、 Mac; 把一幅图像记录进文件时,必须同时记录下各像素 在点阵中的位置及像素的灰度值。 实际上我们可以利用各像素在文件中的记录位置来 表示其在图像点阵中的位置,这样就可以省去记录 像素位置坐标的数据量,而各像素的数据只用来记 录其灰度值。
9
视觉特性
视觉特性是视觉的外在表现; 图像是周围世界的一种映射,对于运动图像,空间座标x,y,z 都是时间 t 的函数,若在连续的不同时间获取图像,可以获 得序列图像
I1 , I 2 , I n
对于按不同波段获取图像,可获得彩色图像或不同波段的图 像信号(如遥感图像,医学图像等)。 对于按不同视角,即不同的 x,y,z 间相互关系,可以得到不 同视角的不同图像。 因此,视觉特性包括有视觉对光强,对各种波长、彩色的光 谱效应,对物体边缘等空间频率变化的响应,以及视觉对时 间瞬时变化运动的响应。
采样时的注意点是:采样间隔的选取。 采样间隔太小,则增大数据量; 采样间隔太大, 则会发生信息的混叠,导致细 节无法辨认。
采样列 采 样 行 像素 行 间 隔 列间隔
25
图像的数字化 —— 采样指标分辨率
分辨率 是指映射到图像平面上的单个像
素的景物元素的尺寸。
单位:像素/英寸,像素/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