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学:文学是艺术的一个分支,用语言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又称为“语言艺术”。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解释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文学理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文学理论组成的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文学理论的任务:1、研究文学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2、研究文学与人类其他活动的不同,在性质上必然具有独立性

3、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

4、研究作品的过程因素以及其相互关系

5、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文学理论的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

为文学活动所检验

2、文学理论的明确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

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基石):

1、文学活动论:文学是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文学的出发点、联结点和归宿点是人,

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文学是塑造“丰富的人”、“完整的

人”的重要途径,文学是一种“人学”。

2、文学反映论:文学反映生活,同时也反作用于生活。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把文学

看成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认识与反映。

3、艺术生产论:进入现代商品生产,一切艺术生产都是为资本主义创造价值,一切艺术

品都具有商品属性。

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文学的审美

特征这一特殊性。

5、艺术交往论:这里以作品为中心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此岸世界、作家与读者、

作家与彼岸世界的交往关系。这样,文学就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注意点:1、坚持以马克思主意作为理论指南

2、坚持中国特色

3、坚持当代性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文学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文学作品是人写的,是直接或间接地写人的,并且是为了人的需要而写的,

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人。

生活活动: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从发生学层面看,人类的生活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得以发展延续的基础。

从认识论层面看,既然人是从一定生活活动中产生与发展的,那么也理应从生活

活动出发来认识人的特性。

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1、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2、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文学创造是一种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自觉能动的创造,在这种创造中,可以达到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也就是达到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

3、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文学活动的地位:人的文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马克思概括为两大基本层次,即物质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

物质实践活动:物质实践活动,是直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活动的基础。

精神活动:精神活动是指人的意识领域的活动,包括政治、科学、艺术、宗教、法律道德等,它是在物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一方面决定于物质

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也对物质实践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文学活动基本上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文学就是用艺术方式掌握世界的精神活动。

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文学活动四要素关系: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1、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是作品的反映

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活环境,是他们能通过作品产生

对话的基础。

2、作者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参与建立

文学规范并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

的主体。

3、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不仅是阅读作品的人,也是与作者

生活于同一世界的主体,双方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

4、作品,作为显示客观世界的“镜”,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灯”,作

为作者的创造对象和读者的阅读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

能的中介。

劳动说: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的劳动过

程。

1、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2、劳动构成了文学活动描写的主要内容。

3、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

1、文学的语言具有独特表现力

2、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

3、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

4、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审美意识形态: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人们的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审美意识形态特殊性:1、被看做意识形态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

2、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

钱中文《审美意识形态论》:

文学作为审美的意识形态,是以感情为中心,但它是感情和思想认识的结合;它是一种自由想想的虚构,但又具有特殊形态的多样的真实性;它是有目的的,但又具有不以实利为目的的无目的性;它具有社会性,但又是一种具有广泛的全人类的审美意识的形态。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1、无功利与功利:从目的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

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2、形象与理性:从方式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处处以形象感人,

但也含有某种理性。

3、情感与认识:从态度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富于情感性,但也

带有某种认识性。

结合《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分析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无功利与功利:审美的无功利表现在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在文学活动中,无论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状态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

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但是文学的无功利背后又存在着某种功利。《画

眉鸟》这一作品中,“始知锁向金笼听”指功利考虑,“不及林间自在啼”

指无功利,这无功利背后隐藏的功利就是:自由。

形象与理性:审美形象具有感性特征,渗透想象、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具有假定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但是,从意识形态角度考虑,文学仍然依赖理性。《画

眉鸟》中,前两句完全是写景,描绘画眉鸟在林间自由啼鸣嬉戏这一形象,

后两句则是对画眉鸟在林间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向往,表达归隐山林

的理性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