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纺织、染织工艺共35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时期纺织业的发展
• 先秦两汉时,蚕桑和丝织品是我国的特 产,后世许多国家的蚕桑和丝织技术都是 从我国辗转流传去的。我国蚕桑事业渊源 很古,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可能已 有利用蚕茧的原始知识。殷代卜辞中有桑、 蚕、丝、帛等字,也有采桑饲蚕的记录。 近年出土的殷代青铜器上,也发现过有丝 织品残留的痕迹。由这些可以推知我国在 殷代确已熟知蚕桑和丝织 。
“桑园” 图砖
• 1971年秋,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的和林格 尔县,发现汉代壁画墓一座,壁画上画了一大片 丛林,有女子在采桑,另外还画了一些筐箔之类 的器物,表明庄园内是有蚕桑业的。

崔寔的《四民月令》中,记载了从养蚕到缫
丝、织缣、擘绵、治絮、染色的全部生产过程,
说明养蚕织帛是庄园中的一项重要生产。根据壁
素 纱 禅 衣

马王堆出土的纺织品中,还有一部分是麻织
物。其中有灰色细麻布、白色细麻布和粗麻布,
俱质地细密柔软,白色细麻洁白如练,灰色细麻
布灰浆涂布均匀,布面经过辗轧,平而有光泽。
麻织物的原料经鉴定是大麻和苎麻,细麻布的单
纤维比较长,强度和韧性也比较好。最细的一块
苎麻布,单幅总经数达 1734—1836根,相当于
创造了起绒织物,并成为我国传统的织锦工艺之
一。汉代的布以麻、葛为代表。麻布的质量很好,
有些甚至可以和丝、罗、绮相仿。此外,汉代还
把毛织成或赶成毡褥,铺在地上,这是地毯的开
端。
•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量纺织品,反映了 当时纺织技术的高水平。经鉴定,马王堆出上丝 织品的丝的质量很好,丝缕均匀,丝面光洁,单 丝的投影宽度和裁面积同现代的家蚕丝极为相近, 表明养蚕方法和缫、练蚕丝的工艺已相当进步。 “薄如蝉翼”的素纱织物,最能反映缫丝技术的 先进水平。如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素纱禅 衣,长160厘米,两袖通长191厘米,领口、袖头 都有绢缘,而总重量只有48克,纱的细韧是可想 而知的。这样的丝,如在缫丝工艺、设备、操作 各方面没有一定水平,是根本生产不出来的。
• 凤鸟凫几何纹锦,战 国中期,经线提花锦, 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 1号楚墓出土,幅宽 49-50厘米,幅边0.6 厘米,厚0.33毫米, 经密每厘米112根, 纬密每厘38厘米,花 纹经向长7.2厘米, 纬向宽20.5厘米,湖
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 藏。
秦汉时期纺织业的发展

随着农业的发展,秦汉时期的手工业也很快

纺织手工业的原料在种桑养蚕,汉时对农桑
业很重视,每年必由皇后举行养蚕仪式。这种采
桑养蚕也是妇女们的劳动,汉乐府民歌中有一诗
名《陌上桑》,叙述秦罗敷在春月采桑时严辞斥
责一个侮弄她的太守的故事。
• 秦汉以前,我国的纺织业绝大部分集中 在黄河中下游,长江流域以及南方地区主 要是生产麻织物。西汉时期养蚕丝织业重 心也在北方,但我国南方也早有种桑养蚕 方法在流传,位于长江中游的蜀中,蚕桑 之利也极流行,四川成都和德阳汉墓出土 都有“桑园”图砖,成都出土的“桑园” 画像砖上,桑园设有门,一位高髻妇女正 在园内从事劳作。当时蜀地的人民采桑养 蚕,并生产全国著名的蜀锦。当时在长城 以北和西北地区的广阔土地上,也有蚕桑 业。
• 西周春秋时代,蚕桑业显然已进一步
• 发展,在《诗经》中很多地方提到蚕桑和 丝织。从这些记录可以看出,当时在今陕 西渭水流域,山西中部、南部,河北南部, 山东西部和河南北部,即黄河流域中下游 古代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蚕桑事业都 已发达。这些诗篇生动地描绘出当时农村 里劳动人民种桑、采桑、育蚕、丝ຫໍສະໝຸດ Baidu,以 及统治阶级满身锦衣珠绣的奢华情景。河 南信阳楚墓出土的春秋末期的菱纹绢等, 说明那时的丝织技术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我们可以认为到了春秋时代,蚕桑丝织在 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已占有着显著的 重要地位。
画我们可知至迟到东汉晚期,中原的蚕桑生产技
术已传播到边远郡县,内蒙南部已经发展起蚕桑
之业了。1972年,在距市中心约40里远的嘉峪关
市东面的戈壁滩上发掘一东汉晚期砖墓。
• 墓内大量反映有关蚕桑、丝绢的彩绘壁画和画 像砖,其中有采桑女在树下采桑、有童子在桑园 门外扬杆轰赶飞落桑林的鸟雀,还有绢帛,置有 蚕茧的高足盘,丝束和有关生产工具的画面。这 说明当时河西走廊不仅是丝绸之路,而且也是农 桑繁盛、丝绸生产的地区。

汉时纺织品的品种十分丰富。以丝织为例,
在缯或帛的总称下,有纨、绮、缣、绨、缦、綮、
素、练、绫、绢、縠、缟,以及锦、绣、纱、罗、
缎等数十种。这说明当时织造技术达到了纯熟的
境地。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汉代出现了彩锦,这是
一种经线起花的彩色提花织物,不仅花纹生动,
而且锦上织绣文字。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的丝织品中,还发现了几种起毛锦,说明汉代就
地发展。官营、私营手工业都很发达,当时的官
营纺织手工业规模都很大。为了供应皇室纺织品
的需要,西汉在京师长安设有东、西两织室,由
织室令丞主管。这时民间手工业最普遍的是纺织
业,时谚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
受之寒”,纺织手工业一般的来说是与农业密切
结合的,一个农户的家庭,总是“男耕女织”,
解决衣食问题。

汉时由于农桑业的迅速发展,全国范围内都
普遍植桑养蚕,绵帛生产激增。据《汉书·平准书》
记载,在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的一年中,
官府收到民间的绵帛500余万匹,根据现存的西
汉计算单位推算,500万匹就是2400万平方米左
右,而当时全国人口至多不过五、六千万,由此
可知当时纺织生产的发达。
秦汉时期的纺织技术
21—23升布,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如此精细的麻织
物。这些麻布的色泽和牢度,均和新细麻布一样,
由此可见,当时从育种、栽培、沤麻、渍麻、脱
胶、漂白、浆碾、防腐以及纺、织等技术,都已
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秦汉的丝,麻,毛,棉织工艺
• 丝织工艺——汉代的丝织工艺由于专业织工 们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经验,改进技术,所以汉 代丝织物从纺,染,绣工艺到花纹设计,都有了 空前的提高和发展。汉代,丝织品的品种很多, 缯帛为其总称。根据制作原料及染织技法的不同, 又分为锦,绫,绮,罗,纱等等名目。秦汉时期, 山东仍是我国蚕丝最发达的地区。丝织工艺,以 齐,陈为最著名。其产品主要为供皇室统治者使 用。四川也是丝织的著名产地。汉代丝织花纹大 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云气纹 (二)鸟兽 文,(三)文字图案,(四)几何形纹,(五) 人物骑猎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